顶点笔趣阁 ddbiquge.co,崇祯崛起:我祖宗朱元璋没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人,来的这个将军到底是什么人啊?为什么他对农令这么感兴趣,而且还问了这么多细节问题?最后他还问我对一些农令的改制怎么看,这......”
“没事儿,你就把这位大人当成正常的校尉。他来视察,来问问题的时候,都老老实实回应就好。”
“这是什么意思?村令大人,我脑子笨,这,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那你就把他当成上司,问什么说什么,知无不言。”
......
崇祯并不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被猜出了部分,更不知道长河村的村令农令是如何在背后议论他这次的举动。
但是他对此却也并不在意。
在最开始下乡,下到长河村的时候,他就没有准备做太多的伪装,如今就算被猜测是为朝廷探查政令执行以及检查问题的专员,他也不会有什么其他感觉。
上次的调查,确实收获很大,但是那也只是崇祯的一个想法而已,他并没有指望之后的每一次,都能够有那么大的收获。
以及,随着锦衣卫的逐渐铺开,很多底层的真实情况已经能够很清晰地呈现在崇祯的面前,现在的下乡考察,更多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感受一下乡村农令们的工作内容和状态。
这些对他之后看待农令体系的方式和角度有关系。
但是,却并不代表崇祯真的就只靠这点信息来修订体系,撰写法条。
在崇祯将剩下的五个其他村落一一视察,对农令们的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之后,他御书房的几案上,也多出了厚厚一沓由锦衣卫以及农令村令自己上呈的,关于农令的情报。
农令体系的第一轮调整,就将通过这些资料来进行修整。
而在几案旁,则是另一沓文书。
“陛下,这些是京城中的吏员们这段时间以来的成绩,最上面为执笔监排列的名次以及等级,尚需您批改。”
内侍专程对此讲述。
原本京城内近千吏员的评定,工作量巨大,按理来说可能得好长时间才能出结果,但是在执笔监与理政监的共同努力之下,当天下午就将内容全部整理并且排好顺序。
正好崇祯此刻赶回,若是审批得快,今天吏员们回家之前就能收到他们的评级情况了。
“嗯。”
见此,崇祯原本准备伸向农令资料的手,也转向了评级资料。
相较于农令体系的修整,这件事情才是更加紧急的,而且,崇祯对于吏员们的整体表现情况,也相当好奇。
原本,经他筛选之后,还剩下的一共有一千小几百人,但是随着不少人被安排前往了村落成为村令,剩下的吏员数量就只有一千出头。
至于,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当然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出了比较大问题的吏员,已经被清理掉了。
相对来说,剩下的这些吏员,用以往老大明的眼光来看,个个都属于干吏,是得到一个就能撑起一个小部门的人才。
毕竟,过往人浮于事的情况太严重,而且大量的冗官冗吏,能一直将安排的工作完成,就已经是极为少见。
不过,在新大明,长期不能将安排的任务好好完成的,直接就会被弄下去然后法办。
这样一来,哪怕是每天把任务差不多弄完的人,崇祯也有挑选乃至淘汰的空间。
翻开这份名册,崇祯对照着首先看了被两监认定为最上层的名单。
“邓毅,赵长堂......”
他从后面拿起这些人对应的详细情报,一个个仔细查看。
京中办事儿的吏员,看起来应该没什么太大的表现空间,但是,具体到个人的身上,终究还是不同。
就比如,在京中火丁,也即消防,就在这段时日里表现出了很好的作为,不仅扑灭了两起大的火灾,而且还在火灾中救出了不少百姓。
这里面的正式吏员,在这个过程之中同样表现不错,而且身先士卒冲进火场,从这个基础上,破例给他一个高评价。
毕竟,这个确实是拿自己的命拼出来的。
除此之外,在执行政令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了成绩,并且这样的做法被崇祯接受,定为了标准的吏员,也可以额外加分。
这一类的做法超过一个,而且其他表现也优异,那么同样会被提到最前面。
毕竟,这代表着,此人在该领域是很有想法,并且能够把事情做好的,现在的筛选,本身就是在为之后建立城池内的官吏体系做准备,这样的吏员自然是很好的种子。
赵长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列选入内。
这样子的吏员,也是崇祯最希望看到的,等到到时候体系建立,这样的吏员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走马上任,直接将崇祯分出去的任务承接起来。
按照道理来讲,崇祯许下了七品八品九品的帽子,外加上不合格被清退的一个等级,总共应该分为四个档次,不过,这一次,两个监司分出的却只有三个档次。
不是因为没有不合格的,而是按照崇祯此前定下的标准来看,能够直接达到七品这个等级的吏员,确实没有找到。
毕竟,崇祯对于当下放出的这三个品级的官员,所定下的便是:
九品官员,可以将之前所需要做的范畴内的具体事宜全部好好完成;
八品官员,需要能在整块相关的内容上,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并且足够出色;
而七品,则需要在一整个细分的体系之中,可能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并且有充足的证明。
是的,崇祯此次,只打算将官职设置到七品,但是却要将整个京城的体系都搭建起来。
按照崇祯所想,之后,将会是九品官员执行基层,如同村令村尉农令一般;八品官员管辖相应的一块事宜,处理九品官员上呈的问题,并且将上面的政令细分传达,也就是上传下达居中调节。
而七品官员,将会直接负责京城某一块方向的所有内容,无法做决断或者无权做决断的内容,才需要上呈给崇祯。
“大人,来的这个将军到底是什么人啊?为什么他对农令这么感兴趣,而且还问了这么多细节问题?最后他还问我对一些农令的改制怎么看,这......”
“没事儿,你就把这位大人当成正常的校尉。他来视察,来问问题的时候,都老老实实回应就好。”
“这是什么意思?村令大人,我脑子笨,这,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那你就把他当成上司,问什么说什么,知无不言。”
......
崇祯并不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被猜出了部分,更不知道长河村的村令农令是如何在背后议论他这次的举动。
但是他对此却也并不在意。
在最开始下乡,下到长河村的时候,他就没有准备做太多的伪装,如今就算被猜测是为朝廷探查政令执行以及检查问题的专员,他也不会有什么其他感觉。
上次的调查,确实收获很大,但是那也只是崇祯的一个想法而已,他并没有指望之后的每一次,都能够有那么大的收获。
以及,随着锦衣卫的逐渐铺开,很多底层的真实情况已经能够很清晰地呈现在崇祯的面前,现在的下乡考察,更多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感受一下乡村农令们的工作内容和状态。
这些对他之后看待农令体系的方式和角度有关系。
但是,却并不代表崇祯真的就只靠这点信息来修订体系,撰写法条。
在崇祯将剩下的五个其他村落一一视察,对农令们的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之后,他御书房的几案上,也多出了厚厚一沓由锦衣卫以及农令村令自己上呈的,关于农令的情报。
农令体系的第一轮调整,就将通过这些资料来进行修整。
而在几案旁,则是另一沓文书。
“陛下,这些是京城中的吏员们这段时间以来的成绩,最上面为执笔监排列的名次以及等级,尚需您批改。”
内侍专程对此讲述。
原本京城内近千吏员的评定,工作量巨大,按理来说可能得好长时间才能出结果,但是在执笔监与理政监的共同努力之下,当天下午就将内容全部整理并且排好顺序。
正好崇祯此刻赶回,若是审批得快,今天吏员们回家之前就能收到他们的评级情况了。
“嗯。”
见此,崇祯原本准备伸向农令资料的手,也转向了评级资料。
相较于农令体系的修整,这件事情才是更加紧急的,而且,崇祯对于吏员们的整体表现情况,也相当好奇。
原本,经他筛选之后,还剩下的一共有一千小几百人,但是随着不少人被安排前往了村落成为村令,剩下的吏员数量就只有一千出头。
至于,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当然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出了比较大问题的吏员,已经被清理掉了。
相对来说,剩下的这些吏员,用以往老大明的眼光来看,个个都属于干吏,是得到一个就能撑起一个小部门的人才。
毕竟,过往人浮于事的情况太严重,而且大量的冗官冗吏,能一直将安排的工作完成,就已经是极为少见。
不过,在新大明,长期不能将安排的任务好好完成的,直接就会被弄下去然后法办。
这样一来,哪怕是每天把任务差不多弄完的人,崇祯也有挑选乃至淘汰的空间。
翻开这份名册,崇祯对照着首先看了被两监认定为最上层的名单。
“邓毅,赵长堂......”
他从后面拿起这些人对应的详细情报,一个个仔细查看。
京中办事儿的吏员,看起来应该没什么太大的表现空间,但是,具体到个人的身上,终究还是不同。
就比如,在京中火丁,也即消防,就在这段时日里表现出了很好的作为,不仅扑灭了两起大的火灾,而且还在火灾中救出了不少百姓。
这里面的正式吏员,在这个过程之中同样表现不错,而且身先士卒冲进火场,从这个基础上,破例给他一个高评价。
毕竟,这个确实是拿自己的命拼出来的。
除此之外,在执行政令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了成绩,并且这样的做法被崇祯接受,定为了标准的吏员,也可以额外加分。
这一类的做法超过一个,而且其他表现也优异,那么同样会被提到最前面。
毕竟,这代表着,此人在该领域是很有想法,并且能够把事情做好的,现在的筛选,本身就是在为之后建立城池内的官吏体系做准备,这样的吏员自然是很好的种子。
赵长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列选入内。
这样子的吏员,也是崇祯最希望看到的,等到到时候体系建立,这样的吏员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走马上任,直接将崇祯分出去的任务承接起来。
按照道理来讲,崇祯许下了七品八品九品的帽子,外加上不合格被清退的一个等级,总共应该分为四个档次,不过,这一次,两个监司分出的却只有三个档次。
不是因为没有不合格的,而是按照崇祯此前定下的标准来看,能够直接达到七品这个等级的吏员,确实没有找到。
毕竟,崇祯对于当下放出的这三个品级的官员,所定下的便是:
九品官员,可以将之前所需要做的范畴内的具体事宜全部好好完成;
八品官员,需要能在整块相关的内容上,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并且足够出色;
而七品,则需要在一整个细分的体系之中,可能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并且有充足的证明。
是的,崇祯此次,只打算将官职设置到七品,但是却要将整个京城的体系都搭建起来。
按照崇祯所想,之后,将会是九品官员执行基层,如同村令村尉农令一般;八品官员管辖相应的一块事宜,处理九品官员上呈的问题,并且将上面的政令细分传达,也就是上传下达居中调节。
而七品官员,将会直接负责京城某一块方向的所有内容,无法做决断或者无权做决断的内容,才需要上呈给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