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龙阳好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一十四章
要议定和哪国开战,其实很少会直接放到朝会上去讲,那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对手么,尤其是朝堂上有那么多别国来的客卿公子。虽然这种事早晚要下令,而且大军一动瞒不住了,可是若让对手提前反应过来,那是失了先机,还不如能瞒多久瞒多久呢。
因此,等到在朝会上下令的时候,其实通常是兵粮准备得差不多了,一下令可以出发的那种。
真正的决策过程是由君王召集重臣心腹,在私下里展开的。
尽管韩国也在这次秦国的狩猎目标上,但是韩非却并不紧张,也没有为韩国进言什么。并非是因为他已经弃韩投秦了,他对韩国的忠心从未改变,他只是清楚这一次秦国不会选择韩国下口。
秦国若是急着想要灭掉韩国,完全不必等到这个时候,先前五十万的兵力绰绰有余。而且无论灭掉那个国家,都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联合攻击,这种时候选择弱小的韩国显然不是利益最大化。
更何况嬴政并没有避讳他韩国公子的身份,也允许他参与私下里的商讨,这也足矣说明这一次秦国的目标不会是韩国。
魏国的情形和韩国差不多,因此嬴政召集来的人里更加倾向于灭掉赵国或者楚国。
这两个国家无论灭掉哪一个,合纵的实力都会大减,秦国东进的阻碍也会消失大半。
总算是有机会狠狠攻击赵国了,但几乎所有参与商讨的人都选择了先向楚国下手。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赵国目前并没有受遭受什么事情,无论今年去打还是明年去打都是一样的情况,而且绝不是一下子能打下来了的,不然秦昭襄王时期办到了,可楚国不同。
秦国先前已经错失了好几个灭掉楚国的大好机会,如今在不抓住这个机会最后的尾巴,等它溜走,楚国振作起来后,是举半国之力也不一定能一口气将楚国拿下来。
叶煜也是这么想的,他记得赵国是个特别难啃的骨头,全盛时期的秦国都只能趁着赵国遇到饥荒,把李牧除掉之后再行猛攻,才能灭了赵国,更别提现在的秦国的。
说是说郑国渠这个拉低国力的存在没有了,秦国没了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那些原本做工的壮丁还没有经过训练,目前只能保证后继源源不断,若是直接将这些人放到战场上,那太过浪费了。
历史上秦国用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灭掉了步入衰落的楚国,如今叶煜思索后却觉得大约只要四十万足矣了,这种划算的买卖,算嬴政不干,叶煜也绝对是要说服他干的。
现在楚国属于乱后,看似刚刚抵抗了魏国很有威慑力的样子,实则这时候才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
因为刚刚放完大招,为了抵御魏国而紧绷神经集结起来的民心已经散了,再想蓄个大招,短时间内是难以达成的了。
趁他病要他命。
楚国之乱叶煜掺了两手,把情形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不是为了伤伤楚国皮毛,半点便宜都不捡的放过去的。
在一致通过要伐楚之后,嬴政第二天在朝会上下令——伐赵。
对,伐赵。
还是那句话,既然秦国要趁着楚国虚弱之时给楚国打击,当然不可能给他们反应时间,所以有了这道命令。
一是为了迷惑楚国,二是为了牵制赵国,以防赵国在秦国灭楚时做小动作。
既然真正的打算是灭楚,嬴政当然不会把几个大将派出去做烟雾|弹。他扫了扫众将领,点了杨端和、李信以及羌瘣出征,又觉得不够,便又点了还是偏将的桓齮,晋他做了将军。
整个阵容并不算大,但是很符合平常秦国和赵国小战役的配置。
桓齮没想到自己还没立什么大功成了将军,偏将到将军有时候只要轻轻一跨,但有时候可是天壤之别,下朝后被同僚簇拥着贺喜,自己也是喜悦万分。
而在叶煜经过时,他嘴上恭敬,眼中却满是自得。
看,我都成了将军,你当初选的弟子还不过是个千人。
桓齮的想法被叶煜一眼识破,他不觉面上无光,反而更觉得当初的选择没做错。
伐赵兵粮可以光明正大的调动了,实则,伐楚的兵粮也在筹备之中。
等到杨端和他们与赵国交上了手,伐楚的筹备也差不多了,嬴政这才在朝会上下令伐楚。
昌文君还好,只是脸色难看了一些,但是身为楚国公子的昌平君却是忍不住想要上前劝说嬴政放弃伐楚。
“寡人意已决,无需多言。”嬴政半点动容都没有,更是吝于施舍他一个眼神。
一些重臣都在筹谋了,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因此,站出来劝说嬴政的也只有昌平君一人罢了。
这一回不是小打小闹了,嬴政没有直接点人,而是出声问道:“众卿有...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要议定和哪国开战,其实很少会直接放到朝会上去讲,那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对手么,尤其是朝堂上有那么多别国来的客卿公子。虽然这种事早晚要下令,而且大军一动瞒不住了,可是若让对手提前反应过来,那是失了先机,还不如能瞒多久瞒多久呢。
因此,等到在朝会上下令的时候,其实通常是兵粮准备得差不多了,一下令可以出发的那种。
真正的决策过程是由君王召集重臣心腹,在私下里展开的。
尽管韩国也在这次秦国的狩猎目标上,但是韩非却并不紧张,也没有为韩国进言什么。并非是因为他已经弃韩投秦了,他对韩国的忠心从未改变,他只是清楚这一次秦国不会选择韩国下口。
秦国若是急着想要灭掉韩国,完全不必等到这个时候,先前五十万的兵力绰绰有余。而且无论灭掉那个国家,都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联合攻击,这种时候选择弱小的韩国显然不是利益最大化。
更何况嬴政并没有避讳他韩国公子的身份,也允许他参与私下里的商讨,这也足矣说明这一次秦国的目标不会是韩国。
魏国的情形和韩国差不多,因此嬴政召集来的人里更加倾向于灭掉赵国或者楚国。
这两个国家无论灭掉哪一个,合纵的实力都会大减,秦国东进的阻碍也会消失大半。
总算是有机会狠狠攻击赵国了,但几乎所有参与商讨的人都选择了先向楚国下手。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赵国目前并没有受遭受什么事情,无论今年去打还是明年去打都是一样的情况,而且绝不是一下子能打下来了的,不然秦昭襄王时期办到了,可楚国不同。
秦国先前已经错失了好几个灭掉楚国的大好机会,如今在不抓住这个机会最后的尾巴,等它溜走,楚国振作起来后,是举半国之力也不一定能一口气将楚国拿下来。
叶煜也是这么想的,他记得赵国是个特别难啃的骨头,全盛时期的秦国都只能趁着赵国遇到饥荒,把李牧除掉之后再行猛攻,才能灭了赵国,更别提现在的秦国的。
说是说郑国渠这个拉低国力的存在没有了,秦国没了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那些原本做工的壮丁还没有经过训练,目前只能保证后继源源不断,若是直接将这些人放到战场上,那太过浪费了。
历史上秦国用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灭掉了步入衰落的楚国,如今叶煜思索后却觉得大约只要四十万足矣了,这种划算的买卖,算嬴政不干,叶煜也绝对是要说服他干的。
现在楚国属于乱后,看似刚刚抵抗了魏国很有威慑力的样子,实则这时候才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
因为刚刚放完大招,为了抵御魏国而紧绷神经集结起来的民心已经散了,再想蓄个大招,短时间内是难以达成的了。
趁他病要他命。
楚国之乱叶煜掺了两手,把情形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不是为了伤伤楚国皮毛,半点便宜都不捡的放过去的。
在一致通过要伐楚之后,嬴政第二天在朝会上下令——伐赵。
对,伐赵。
还是那句话,既然秦国要趁着楚国虚弱之时给楚国打击,当然不可能给他们反应时间,所以有了这道命令。
一是为了迷惑楚国,二是为了牵制赵国,以防赵国在秦国灭楚时做小动作。
既然真正的打算是灭楚,嬴政当然不会把几个大将派出去做烟雾|弹。他扫了扫众将领,点了杨端和、李信以及羌瘣出征,又觉得不够,便又点了还是偏将的桓齮,晋他做了将军。
整个阵容并不算大,但是很符合平常秦国和赵国小战役的配置。
桓齮没想到自己还没立什么大功成了将军,偏将到将军有时候只要轻轻一跨,但有时候可是天壤之别,下朝后被同僚簇拥着贺喜,自己也是喜悦万分。
而在叶煜经过时,他嘴上恭敬,眼中却满是自得。
看,我都成了将军,你当初选的弟子还不过是个千人。
桓齮的想法被叶煜一眼识破,他不觉面上无光,反而更觉得当初的选择没做错。
伐赵兵粮可以光明正大的调动了,实则,伐楚的兵粮也在筹备之中。
等到杨端和他们与赵国交上了手,伐楚的筹备也差不多了,嬴政这才在朝会上下令伐楚。
昌文君还好,只是脸色难看了一些,但是身为楚国公子的昌平君却是忍不住想要上前劝说嬴政放弃伐楚。
“寡人意已决,无需多言。”嬴政半点动容都没有,更是吝于施舍他一个眼神。
一些重臣都在筹谋了,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因此,站出来劝说嬴政的也只有昌平君一人罢了。
这一回不是小打小闹了,嬴政没有直接点人,而是出声问道:“众卿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