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初入职场的艰辛与失意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J.K.罗琳传:哈利·波特的“母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教育不仅在罗琳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日后,为了谋生,她又在教育领域成功地开创了一番事业。同演艺界人士一样,作家在破茧化蝶之前,也经常得兼做一些零活以维持生计,因为写作的职业也同演艺业一样,根本不足以维持所有的日常开销,即便是出卖自己的作品也无济于事。然而,罗琳却很快就摆脱了这种四处打杂的困境,并有幸成为少数几位能够专心从事艺术创作的作家之一。她度过了一段动荡和艰辛的时期,经历了一番痛苦与压抑;而正是这些苦难的历程塑造了她自己也从未预料到的人生境遇。
1983年的春天,当罗琳从埃克塞特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伦敦西南部的克拉彭,并与大学里的其他女友一起租了套公寓。在她父母的极力督促下,罗琳开始学习法语加英语的双语文秘课程。她的父母希望能借此让她掌握一项实用的生存技能。而我们可以想象,对一个欣赏叛逆和激进,视杰西卡密特福德为英雄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来说,这种专为传统女性或低收入职业而设的文秘课程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不过,罗琳也不是第一位曾为他人做过秘书的作家。在文秘学校里,她学会了打字,速度还达到了专业人员的标准———她承认,这项技能在她今后打印自己的手稿时还派上了不少用场。不久,当全职秘书休大假、产假或工作过多时,她就成为一名临时的替补人员。有趣的是,她其中的一份临时工作是在出版社里负责派送退稿通知。罗琳承认她既没有文秘工作所需要的组织才能,也对这个工作毫无兴趣可言。
不过一份在伦敦国际特赦组织里的工作却让罗琳在考虑薪水因素之外产生了兴趣。国际特赦组织是一个在全世界提倡人权的国际组织,由一位英国律师彼得本尼森于1961年创建———当时,他闻听两名葡萄牙学生因为举杯为自由干杯而被判监禁7年,于是就创办了该组织。在伦敦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本尼森和几名志愿者在一起,开始为全世界遭到不公平监禁的人们写信呼吁。时至今日,国际特赦组织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人权组织,包括来自全世界144个国家的100多万名成员在为它工作。
国际特赦组织在英国的总部设在伦敦,并在爱丁堡、苏格兰、贝尔法斯特和北爱尔兰设立了4个分部。它在伦敦的事务所是该组织的调查总部,有来自55个国家的300名成员和100名志愿者在此调查各类由该组织探察出来的或是引起他们注意的案件。这些成员由法律、医药、媒体还有技术领域中的专家所组成。当学者、记者、政府部门等需要查找关于全世界各个国家中侵犯人权的信息时,就会经常求助于这些倍受尊敬的专家们。
当时,罗琳在该组织设在伦敦的调查所工作,运用她所学到的法语和英语,在讲法语的非洲地区调查虐待人权案件。虽然这份工作满足了她对激进的渴望,但很快这种平淡的文书工作就让她失去了激情。而且,她好像也不太适应其他的同事。每当午餐时间,她不像别的同事那样结伴去小酒馆就餐,而是独自前往一些咖啡馆或其它安静的场所,专心致志地杜撰一两本成人小说,两耳不闻窗外事。她的同事们调侃说,他们从不怀疑罗琳在办公室的工作之外还有什么雄心壮志,并开始取笑她,说她一定是遇上了午餐时间的风流韵事。
除了在午餐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写作之外,罗琳也找到了其它的一些方法巧妙地避开了办公室里的闲聊和种种利害关系,要知道,这些都会严重杀伤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力。当她打字的时候,她往往会打一些故事或是其它富有创意的作品,而不是她应该打的资料。对此,她的上级和同事们毫不知情,这可能让她觉得很好玩,而且这样的暗渡陈仓也让她在日常工作中挤出了一点时间来进行一些富有价值的创造性工作。同样,在做音频秘书的工作时,她也运用了这种方法。那时,她的工作就是将在听筒里听到的内容打成文字。有些时候,她也会把这些听写资料换成古典音乐,然后继续撰写她的故事。因为她的父母并不是古典乐迷,所以她对此也了解不多。她于是就试着听各种不同的带子,直到发现自己喜欢的为止。就是用这种方法,罗琳让自己学会了欣赏古典音乐。在这些乐曲中,她最欣赏的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当她不想卷入那些无聊而琐碎的办公室闲聊时,她就会戴上耳机,用贝多芬的音乐来充斥自己的耳朵,假装在忙于打字。
有时候,创意往往是在艺术家处于压力下时产生的。在从事秘书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她努力地创作了两本成人小说,这不仅提高了她的注意力,同时也扩展了她的写作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这还使她琢磨出了一种令她今后受益匪浅的工作方法。当罗琳辗转于伦敦的各种办公室工作时,她的男朋友,一位来自埃克塞特的年轻人则住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长期以来,罗琳每到周末就得乘坐250公里的火车,枯燥地往返于伦敦和曼彻斯特之间去看望他,所以他就劝导罗琳前来曼彻斯特一起生活。1990年6月,罗琳在她乘坐的一趟返回伦敦的列车上,迸发出了在她创作生涯中最富有灵感、最具有创造力的瞬间之一。在这趟旅程中,哈利波特的人物形象和她一起登上了列车,并充分激发了她的想象力。这次与哈利波特的相遇之喜彻底改变了她的创作生涯。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的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却依然毫无进展,而在6个月后,她探索哈利的光芒更是因为不幸的变故而变得黯淡了。
1990年那年,罗琳最终勉强同意了她男朋友的提议,搬到曼彻斯特和他同住。她开始在曼彻斯特商会找了一份秘书工作,不过很快就离开了。后来,她又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不过她说这份工作同样无法令她感到快乐。罗琳对她当时赖以生存的工作有种本能的疏远情绪,从曼彻斯特商会无法出示任何她曾在那里工作过的记录上,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在曼彻斯特商会工作了20多年的雇员们都不记得她,甚至在她的哈利波特声名远扬后,对罗琳何时开始将哈利波特早期的一些情节记录放在一个鞋盒里的问题,人们仍旧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得答案。有趣的是,这种无法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况在她的学生时代中也尤为突出,或许这是为了保护她自己的隐私?因为在若干年后,这个隐私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哈利波特的风行让她不得不抵御来自这个好奇世界里的各种问题,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私生活和写作空间。
当罗琳辗转在各种工作和各个地方时,她母亲的健康状况却迅速恶化了。在1990年的圣诞节,罗琳回到了她在塔兹希尔的家,她记得当时她的母亲安娜显得非常疲惫而且瘦弱。安娜的病情已经拖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同许多20来岁的独立青年一样,罗琳还是在圣诞节前夕告别了她的母亲,与她的男友和男友家人度过了余下的假期。
在新年前夕那天的上午7点半,罗琳被电话吵醒了,她的父亲皮特在电话里找她。这么早打电话给她并不是皮特通常的作风,所以她当即就想到了她的母亲,想到他们一直担心了10年的噩耗可能真的要来了。而事实就是在罗琳最后一次看望她的数天后,安娜罗琳在家里安详地去世了。
尽管教堂小屋就坐落在一座公墓旁,安娜罗琳却还是选择了火葬,出殡仪式在格洛斯特的一座火葬场里举行,距塔兹希尔大约30英里之遥。整个仪式进行得很低调,前来的都是安娜的家属和朋友们。安娜的妹妹玛丽安和她的丈夫莱斯利因为堵车而没有赶上葬礼。痛失了他们心爱的安娜,甚至还失去了同她做最后道别的机会,他们更是感到悲伤。
在任何时候,失去母亲都是一种无比悲痛的创伤。即便是对于已经成人的子女们来说,这种成为孤儿的感觉并不会随年龄而变淡。通过对阅读的热爱,罗琳的母亲将罗琳领入了知识的殿堂,不仅如此,母亲同她的创作工作之间也有一种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大大地超越了多数母女之间的那种亲密情结。安娜长久以来的病情是鞭策罗琳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她不得不面对她母亲疾病缠身的这种困境,而作为逃避和情感的出口,她自然就更加痴迷于书本了。许多作家因为母亲过早离开人世而激发出创造力。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其它的通俗文化领域里,当代的艺术家,如歌手兼歌曲作家麦当娜和喜剧演员罗西奥多内尔,都是因为母亲过早离开她们的生活,而使她们选择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这同样也是她们能驾驭成功的原因。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所表达的情感中,我们不难发现,安娜的早逝对罗琳也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影响。故事里的坏人伏地魔在哈利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将他的父母杀死了。这个故事出现在她第一本小说中,伏地魔先是杀死了哈利的父亲,然后又把邪恶的目光投向了哈利。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哈利母亲也牺牲了。当伏地魔试图杀害哈利失败时,他的魔力和体能就消退了。哈利成了幸存者,他的故事开始富有传奇色彩,这让他在男巫和女巫的世界里变得声名远扬。后来,在他到霍格沃茨寄宿学院学习时,他才了解到正是母亲的牺牲让他获得了魔力。他能逃过伏地魔的魔掌是因为他母亲非常非常地爱他,甘愿为了他而牺牲自己。在这本小说中,爱的力量似乎可以战胜一切邪恶的势力。这让母爱显得尤为重要,而从一位为了拯救孩子而过早去世的母亲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爱更是威力无比。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中,哈利在厄里斯魔镜中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当时的哈利已无法记得母亲的模样,因为她在哈利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厄里斯魔镜中所照出的,并不是通常人们会期望的未来,而是镜前人所最想看到的画面。多数读者,包括罗琳本人都承认,哈利父母之死以及哈利和他父母之间的亲情是贯穿整部小说的情感中心线。罗琳也承认,在这套书中,关于镜子的这一幕是她最喜欢的部分,其灵感来自于她母亲的过世。或许当哈利可以看着他的父母和他们说话,而他父母却只能看着他却无法和他交流时,这种得不到机会道别所带来的悲痛更将整个剧情推向了高潮。
当问到如果她可以像哈利那样在厄里斯魔镜中和她母亲做短暂的交流,她会向母亲说些什么时,罗琳说,她将和母亲讲述许许多多在母亲去世后发生的事情,包括她3年后出生的女儿,她的书等等。然后她又补充道,她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不停地和她母亲分享她的最新情况,她的书有何进展一直说到那些过去准备好但没有时间可以问的问题,如死亡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等。
在电影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增加了原书中没有出现的一幕,就是关于伏地魔将哈利的母亲杀死的情景,当时她的怀里还抱着小哈利。影片中,伏地魔是摄像机从背后拍出来的一个模糊影象,整个画面是从麻瓜屋子的窗户下以及窗户外拍摄的。观众们看到了哈利的母亲,她有一头长长的红发,也就是一模一样出现在厄里斯魔镜中的女人,她抱着裹在毛毯中的婴儿,正受到伏地魔的攻击,最后她终于倒下了。一些查找情节发展线索的观察者们指出,从电影来看,哈利的父母应该是居住在麻瓜人的屋子里,或至少是非常像麻瓜人,而不是住在像巫师们住的房子里。据了解,罗琳已将故事发展的一些详细情节告诉了电影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和其他一些演员。而只有在第5本至第7本小说中,莉莉波特之死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才会被揭露出来。
母亲的离去已经动摇了罗琳原本就不平静的世界,而在曼彻斯特,与男友之间的感情波折更是让她痛苦万分。有一晚,在和男友争吵了之后,她离开了家,然后住进了位于曼彻斯特市郊迪兹百利的一家宾馆。来自外界的压力再次激活了她的想象,那一晚罗琳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努力地想了一些其它的问题———她想了很久想出了魁地奇大赛,这也让她很快就决定了哈利的姨妈和叔叔的名字,她曾经想过用“迪兹百利”不过因为太喜欢“魁地奇”了,所以她不想用让她创造出“魁地奇”这个名字的小镇来给他们命名,所以到后来就用了“德思礼”
祸不单行,在她母亲过世后不久,她所住的公寓又遭到了抢劫。在被盗的物品中,包括所有安娜留给她的纪念品。她失去了母亲以及母亲留下的几件珍贵的礼物,这种打击对年轻的罗琳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而与此同时,罗琳和大学时的恋人也走到了感情的尽头。似乎那个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开曼彻斯特,离开英国,就像她的偶像杰西卡密特福德在几年前所做的那样。
葡萄牙的奥波多有一家英考特英语学校,学校的校长史蒂夫卡西迪在守护者报上刊登了一篇招聘英语教师的广告。罗琳看到广告后,寄了一份简历和联系资料,后来,卡西迪在利兹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宾馆中面试了她。据卡西迪说,当时罗琳不修边幅的外表让她看起来并不是他最佳的教师人选。他看到她脸上有很深的黑眼圈,并流露出一种十分悲伤的表情。
奥波多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它最出名的就是围绕着波尔多红葡萄酒而兴旺的旅游业。前来此地的游客们都是为了在葡萄酒酿造厂,如泰勒还有格雷汉姆等著名葡萄酒厂品尝醇厚的奥波多红葡萄酒。此外,世界上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著名探险家费迪南德麦哲伦很可能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不过这一观点尚未得到历史学家的最后证实。
当罗琳得到了这份工作,并带着她寥寥无几的家产以及哈利波特开头的手稿前往葡萄牙时,她父亲和她的妹妹同样也分住在不同的地方。皮特罗琳离开了原先的住所(在那里,有太多他这些年来努力照顾生病的妻子所留下的亲切回忆),搬到了查普斯坨的一座新房子里。而妹妹黛安娜则住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并在那里从事护士工作。罗琳非常喜欢搬迁至葡萄牙所带来的新契机,她住进了由学校安排的宿舍,在那套配备了4间卧室的公寓里她将和其他的教师一起生活。该公寓就在中央法兰克斯街道的普里拉达药店楼上。
与罗琳同住的是艾妮凯丽和吉尔普里维特,她们也都是20岁出头的年龄。很幸运的是,她很快就和她的室友们打成一片了。艾妮凯丽是来自科克的一位爱尔兰姑娘,性格十分开朗。吉尔是一位英国姑娘,有着非常独立自主的个性。3个女孩子在奥波多成了好朋友,而后来当罗琳陷入困境时,她们更是成了患难之交。后来,罗琳将哈利系列的第三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题词献给了这两位朋友,在献辞中她把她们比喻成了“秋千的教母”———“秋千”是奥波多一家迪斯科舞厅的名字,在晚上的课程结束后她们3个人经常会到那里寻找乐趣,结交男性朋友。
每逢周六早晨和周日晚的5点至10点,罗琳就在夜校里教授英语。她的学生主要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年龄从14岁到19岁不等,他们都是为了考试而来补习的。罗琳说,他们是她最喜欢的学生,因为他们不怕说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各种新奇的想法。尽管她在学校里也教一些其他年龄层的学生———小到8岁,大到62岁,其中还包括一些生意人或是家庭主妇,但她还是逐渐朝着教育十多岁孩子的方向发展。
在夜校里教书让她在白天可以腾出很多的时间来写作,而且因为没有早课,她可以一直写到很晚,以此来化解和麻痹她当时的失落之痛。学校安排的课时非常适合她,所以她又迅速地拾起在咖啡馆里写作的习惯。马吉斯提克咖啡馆是其中她最中意的一家。通常,她白天在咖啡馆里写下草稿,然后在课前提前到达英考特学校,再在那里将她白天的草稿打出来。尽管奥波多的异国情调并不出众,但它与塔兹希尔、埃克塞特、伦敦和曼彻斯特之间的差异却对罗琳产生了不少影响。在这里她似乎很轻松,温暖的气候、绿意盎然的公园,还有里贝罗河畔都让她觉得乐趣无穷。
一晚,当3位好朋友又一起去当地的夜总会玩乐时,她们很凑巧地走进了米亚卡瓦酒吧。该酒吧分为两层,楼上播放的是迪斯科而楼下是爵士乐。当3位姑娘在楼下逗留时,一位名为乔治阿朗特斯的新闻系学生看见了罗琳并对她一见钟情。长着红色头发蓝色眼睛的罗琳与众多当地的葡萄牙姑娘是那么不同,在人群显得非常特别。他们开始用英语交谈,并很快了解到两人对书本有着共同的爱好,这也使他们很快开始相互吸引。在罗琳出名后,阿朗特斯很快就写了一本书,从他的角度讲述了他与罗琳之间的故事,他在书中提到那一晚他们至少交谈了两个小时,分开前,他们还交换了电话号码。
根据乔治的记录,他在两天后给罗琳打了电话并约好了一起出去。他们的感情很快就开始升温了,可不幸的是,据朋友和亲属们说,这段感情几乎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嫉妒,激动的争吵和浪漫的和好就这样在他们之间频繁地恶性循环起来。
后来,这对情侣搬到了一起,与乔治上了年纪的母亲玛丽亚罗德里格斯同住在一间有两间卧室的小住宅里。在葡萄牙,和一方的家长同住是很普通的事情,乔治的母亲却声称她非常欢迎罗琳住进他们家里,虽然她和罗琳之间没有丝毫的共同之处。
乔治在他所写的故事中提到,在他们... -->>
教育不仅在罗琳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日后,为了谋生,她又在教育领域成功地开创了一番事业。同演艺界人士一样,作家在破茧化蝶之前,也经常得兼做一些零活以维持生计,因为写作的职业也同演艺业一样,根本不足以维持所有的日常开销,即便是出卖自己的作品也无济于事。然而,罗琳却很快就摆脱了这种四处打杂的困境,并有幸成为少数几位能够专心从事艺术创作的作家之一。她度过了一段动荡和艰辛的时期,经历了一番痛苦与压抑;而正是这些苦难的历程塑造了她自己也从未预料到的人生境遇。
1983年的春天,当罗琳从埃克塞特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伦敦西南部的克拉彭,并与大学里的其他女友一起租了套公寓。在她父母的极力督促下,罗琳开始学习法语加英语的双语文秘课程。她的父母希望能借此让她掌握一项实用的生存技能。而我们可以想象,对一个欣赏叛逆和激进,视杰西卡密特福德为英雄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来说,这种专为传统女性或低收入职业而设的文秘课程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不过,罗琳也不是第一位曾为他人做过秘书的作家。在文秘学校里,她学会了打字,速度还达到了专业人员的标准———她承认,这项技能在她今后打印自己的手稿时还派上了不少用场。不久,当全职秘书休大假、产假或工作过多时,她就成为一名临时的替补人员。有趣的是,她其中的一份临时工作是在出版社里负责派送退稿通知。罗琳承认她既没有文秘工作所需要的组织才能,也对这个工作毫无兴趣可言。
不过一份在伦敦国际特赦组织里的工作却让罗琳在考虑薪水因素之外产生了兴趣。国际特赦组织是一个在全世界提倡人权的国际组织,由一位英国律师彼得本尼森于1961年创建———当时,他闻听两名葡萄牙学生因为举杯为自由干杯而被判监禁7年,于是就创办了该组织。在伦敦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本尼森和几名志愿者在一起,开始为全世界遭到不公平监禁的人们写信呼吁。时至今日,国际特赦组织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人权组织,包括来自全世界144个国家的100多万名成员在为它工作。
国际特赦组织在英国的总部设在伦敦,并在爱丁堡、苏格兰、贝尔法斯特和北爱尔兰设立了4个分部。它在伦敦的事务所是该组织的调查总部,有来自55个国家的300名成员和100名志愿者在此调查各类由该组织探察出来的或是引起他们注意的案件。这些成员由法律、医药、媒体还有技术领域中的专家所组成。当学者、记者、政府部门等需要查找关于全世界各个国家中侵犯人权的信息时,就会经常求助于这些倍受尊敬的专家们。
当时,罗琳在该组织设在伦敦的调查所工作,运用她所学到的法语和英语,在讲法语的非洲地区调查虐待人权案件。虽然这份工作满足了她对激进的渴望,但很快这种平淡的文书工作就让她失去了激情。而且,她好像也不太适应其他的同事。每当午餐时间,她不像别的同事那样结伴去小酒馆就餐,而是独自前往一些咖啡馆或其它安静的场所,专心致志地杜撰一两本成人小说,两耳不闻窗外事。她的同事们调侃说,他们从不怀疑罗琳在办公室的工作之外还有什么雄心壮志,并开始取笑她,说她一定是遇上了午餐时间的风流韵事。
除了在午餐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写作之外,罗琳也找到了其它的一些方法巧妙地避开了办公室里的闲聊和种种利害关系,要知道,这些都会严重杀伤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力。当她打字的时候,她往往会打一些故事或是其它富有创意的作品,而不是她应该打的资料。对此,她的上级和同事们毫不知情,这可能让她觉得很好玩,而且这样的暗渡陈仓也让她在日常工作中挤出了一点时间来进行一些富有价值的创造性工作。同样,在做音频秘书的工作时,她也运用了这种方法。那时,她的工作就是将在听筒里听到的内容打成文字。有些时候,她也会把这些听写资料换成古典音乐,然后继续撰写她的故事。因为她的父母并不是古典乐迷,所以她对此也了解不多。她于是就试着听各种不同的带子,直到发现自己喜欢的为止。就是用这种方法,罗琳让自己学会了欣赏古典音乐。在这些乐曲中,她最欣赏的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当她不想卷入那些无聊而琐碎的办公室闲聊时,她就会戴上耳机,用贝多芬的音乐来充斥自己的耳朵,假装在忙于打字。
有时候,创意往往是在艺术家处于压力下时产生的。在从事秘书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她努力地创作了两本成人小说,这不仅提高了她的注意力,同时也扩展了她的写作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这还使她琢磨出了一种令她今后受益匪浅的工作方法。当罗琳辗转于伦敦的各种办公室工作时,她的男朋友,一位来自埃克塞特的年轻人则住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长期以来,罗琳每到周末就得乘坐250公里的火车,枯燥地往返于伦敦和曼彻斯特之间去看望他,所以他就劝导罗琳前来曼彻斯特一起生活。1990年6月,罗琳在她乘坐的一趟返回伦敦的列车上,迸发出了在她创作生涯中最富有灵感、最具有创造力的瞬间之一。在这趟旅程中,哈利波特的人物形象和她一起登上了列车,并充分激发了她的想象力。这次与哈利波特的相遇之喜彻底改变了她的创作生涯。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的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却依然毫无进展,而在6个月后,她探索哈利的光芒更是因为不幸的变故而变得黯淡了。
1990年那年,罗琳最终勉强同意了她男朋友的提议,搬到曼彻斯特和他同住。她开始在曼彻斯特商会找了一份秘书工作,不过很快就离开了。后来,她又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不过她说这份工作同样无法令她感到快乐。罗琳对她当时赖以生存的工作有种本能的疏远情绪,从曼彻斯特商会无法出示任何她曾在那里工作过的记录上,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在曼彻斯特商会工作了20多年的雇员们都不记得她,甚至在她的哈利波特声名远扬后,对罗琳何时开始将哈利波特早期的一些情节记录放在一个鞋盒里的问题,人们仍旧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得答案。有趣的是,这种无法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况在她的学生时代中也尤为突出,或许这是为了保护她自己的隐私?因为在若干年后,这个隐私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哈利波特的风行让她不得不抵御来自这个好奇世界里的各种问题,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私生活和写作空间。
当罗琳辗转在各种工作和各个地方时,她母亲的健康状况却迅速恶化了。在1990年的圣诞节,罗琳回到了她在塔兹希尔的家,她记得当时她的母亲安娜显得非常疲惫而且瘦弱。安娜的病情已经拖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同许多20来岁的独立青年一样,罗琳还是在圣诞节前夕告别了她的母亲,与她的男友和男友家人度过了余下的假期。
在新年前夕那天的上午7点半,罗琳被电话吵醒了,她的父亲皮特在电话里找她。这么早打电话给她并不是皮特通常的作风,所以她当即就想到了她的母亲,想到他们一直担心了10年的噩耗可能真的要来了。而事实就是在罗琳最后一次看望她的数天后,安娜罗琳在家里安详地去世了。
尽管教堂小屋就坐落在一座公墓旁,安娜罗琳却还是选择了火葬,出殡仪式在格洛斯特的一座火葬场里举行,距塔兹希尔大约30英里之遥。整个仪式进行得很低调,前来的都是安娜的家属和朋友们。安娜的妹妹玛丽安和她的丈夫莱斯利因为堵车而没有赶上葬礼。痛失了他们心爱的安娜,甚至还失去了同她做最后道别的机会,他们更是感到悲伤。
在任何时候,失去母亲都是一种无比悲痛的创伤。即便是对于已经成人的子女们来说,这种成为孤儿的感觉并不会随年龄而变淡。通过对阅读的热爱,罗琳的母亲将罗琳领入了知识的殿堂,不仅如此,母亲同她的创作工作之间也有一种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大大地超越了多数母女之间的那种亲密情结。安娜长久以来的病情是鞭策罗琳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她不得不面对她母亲疾病缠身的这种困境,而作为逃避和情感的出口,她自然就更加痴迷于书本了。许多作家因为母亲过早离开人世而激发出创造力。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其它的通俗文化领域里,当代的艺术家,如歌手兼歌曲作家麦当娜和喜剧演员罗西奥多内尔,都是因为母亲过早离开她们的生活,而使她们选择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这同样也是她们能驾驭成功的原因。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所表达的情感中,我们不难发现,安娜的早逝对罗琳也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影响。故事里的坏人伏地魔在哈利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将他的父母杀死了。这个故事出现在她第一本小说中,伏地魔先是杀死了哈利的父亲,然后又把邪恶的目光投向了哈利。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哈利母亲也牺牲了。当伏地魔试图杀害哈利失败时,他的魔力和体能就消退了。哈利成了幸存者,他的故事开始富有传奇色彩,这让他在男巫和女巫的世界里变得声名远扬。后来,在他到霍格沃茨寄宿学院学习时,他才了解到正是母亲的牺牲让他获得了魔力。他能逃过伏地魔的魔掌是因为他母亲非常非常地爱他,甘愿为了他而牺牲自己。在这本小说中,爱的力量似乎可以战胜一切邪恶的势力。这让母爱显得尤为重要,而从一位为了拯救孩子而过早去世的母亲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爱更是威力无比。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中,哈利在厄里斯魔镜中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当时的哈利已无法记得母亲的模样,因为她在哈利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厄里斯魔镜中所照出的,并不是通常人们会期望的未来,而是镜前人所最想看到的画面。多数读者,包括罗琳本人都承认,哈利父母之死以及哈利和他父母之间的亲情是贯穿整部小说的情感中心线。罗琳也承认,在这套书中,关于镜子的这一幕是她最喜欢的部分,其灵感来自于她母亲的过世。或许当哈利可以看着他的父母和他们说话,而他父母却只能看着他却无法和他交流时,这种得不到机会道别所带来的悲痛更将整个剧情推向了高潮。
当问到如果她可以像哈利那样在厄里斯魔镜中和她母亲做短暂的交流,她会向母亲说些什么时,罗琳说,她将和母亲讲述许许多多在母亲去世后发生的事情,包括她3年后出生的女儿,她的书等等。然后她又补充道,她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不停地和她母亲分享她的最新情况,她的书有何进展一直说到那些过去准备好但没有时间可以问的问题,如死亡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等。
在电影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增加了原书中没有出现的一幕,就是关于伏地魔将哈利的母亲杀死的情景,当时她的怀里还抱着小哈利。影片中,伏地魔是摄像机从背后拍出来的一个模糊影象,整个画面是从麻瓜屋子的窗户下以及窗户外拍摄的。观众们看到了哈利的母亲,她有一头长长的红发,也就是一模一样出现在厄里斯魔镜中的女人,她抱着裹在毛毯中的婴儿,正受到伏地魔的攻击,最后她终于倒下了。一些查找情节发展线索的观察者们指出,从电影来看,哈利的父母应该是居住在麻瓜人的屋子里,或至少是非常像麻瓜人,而不是住在像巫师们住的房子里。据了解,罗琳已将故事发展的一些详细情节告诉了电影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和其他一些演员。而只有在第5本至第7本小说中,莉莉波特之死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才会被揭露出来。
母亲的离去已经动摇了罗琳原本就不平静的世界,而在曼彻斯特,与男友之间的感情波折更是让她痛苦万分。有一晚,在和男友争吵了之后,她离开了家,然后住进了位于曼彻斯特市郊迪兹百利的一家宾馆。来自外界的压力再次激活了她的想象,那一晚罗琳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努力地想了一些其它的问题———她想了很久想出了魁地奇大赛,这也让她很快就决定了哈利的姨妈和叔叔的名字,她曾经想过用“迪兹百利”不过因为太喜欢“魁地奇”了,所以她不想用让她创造出“魁地奇”这个名字的小镇来给他们命名,所以到后来就用了“德思礼”
祸不单行,在她母亲过世后不久,她所住的公寓又遭到了抢劫。在被盗的物品中,包括所有安娜留给她的纪念品。她失去了母亲以及母亲留下的几件珍贵的礼物,这种打击对年轻的罗琳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而与此同时,罗琳和大学时的恋人也走到了感情的尽头。似乎那个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开曼彻斯特,离开英国,就像她的偶像杰西卡密特福德在几年前所做的那样。
葡萄牙的奥波多有一家英考特英语学校,学校的校长史蒂夫卡西迪在守护者报上刊登了一篇招聘英语教师的广告。罗琳看到广告后,寄了一份简历和联系资料,后来,卡西迪在利兹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宾馆中面试了她。据卡西迪说,当时罗琳不修边幅的外表让她看起来并不是他最佳的教师人选。他看到她脸上有很深的黑眼圈,并流露出一种十分悲伤的表情。
奥波多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它最出名的就是围绕着波尔多红葡萄酒而兴旺的旅游业。前来此地的游客们都是为了在葡萄酒酿造厂,如泰勒还有格雷汉姆等著名葡萄酒厂品尝醇厚的奥波多红葡萄酒。此外,世界上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著名探险家费迪南德麦哲伦很可能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不过这一观点尚未得到历史学家的最后证实。
当罗琳得到了这份工作,并带着她寥寥无几的家产以及哈利波特开头的手稿前往葡萄牙时,她父亲和她的妹妹同样也分住在不同的地方。皮特罗琳离开了原先的住所(在那里,有太多他这些年来努力照顾生病的妻子所留下的亲切回忆),搬到了查普斯坨的一座新房子里。而妹妹黛安娜则住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并在那里从事护士工作。罗琳非常喜欢搬迁至葡萄牙所带来的新契机,她住进了由学校安排的宿舍,在那套配备了4间卧室的公寓里她将和其他的教师一起生活。该公寓就在中央法兰克斯街道的普里拉达药店楼上。
与罗琳同住的是艾妮凯丽和吉尔普里维特,她们也都是20岁出头的年龄。很幸运的是,她很快就和她的室友们打成一片了。艾妮凯丽是来自科克的一位爱尔兰姑娘,性格十分开朗。吉尔是一位英国姑娘,有着非常独立自主的个性。3个女孩子在奥波多成了好朋友,而后来当罗琳陷入困境时,她们更是成了患难之交。后来,罗琳将哈利系列的第三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题词献给了这两位朋友,在献辞中她把她们比喻成了“秋千的教母”———“秋千”是奥波多一家迪斯科舞厅的名字,在晚上的课程结束后她们3个人经常会到那里寻找乐趣,结交男性朋友。
每逢周六早晨和周日晚的5点至10点,罗琳就在夜校里教授英语。她的学生主要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年龄从14岁到19岁不等,他们都是为了考试而来补习的。罗琳说,他们是她最喜欢的学生,因为他们不怕说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各种新奇的想法。尽管她在学校里也教一些其他年龄层的学生———小到8岁,大到62岁,其中还包括一些生意人或是家庭主妇,但她还是逐渐朝着教育十多岁孩子的方向发展。
在夜校里教书让她在白天可以腾出很多的时间来写作,而且因为没有早课,她可以一直写到很晚,以此来化解和麻痹她当时的失落之痛。学校安排的课时非常适合她,所以她又迅速地拾起在咖啡馆里写作的习惯。马吉斯提克咖啡馆是其中她最中意的一家。通常,她白天在咖啡馆里写下草稿,然后在课前提前到达英考特学校,再在那里将她白天的草稿打出来。尽管奥波多的异国情调并不出众,但它与塔兹希尔、埃克塞特、伦敦和曼彻斯特之间的差异却对罗琳产生了不少影响。在这里她似乎很轻松,温暖的气候、绿意盎然的公园,还有里贝罗河畔都让她觉得乐趣无穷。
一晚,当3位好朋友又一起去当地的夜总会玩乐时,她们很凑巧地走进了米亚卡瓦酒吧。该酒吧分为两层,楼上播放的是迪斯科而楼下是爵士乐。当3位姑娘在楼下逗留时,一位名为乔治阿朗特斯的新闻系学生看见了罗琳并对她一见钟情。长着红色头发蓝色眼睛的罗琳与众多当地的葡萄牙姑娘是那么不同,在人群显得非常特别。他们开始用英语交谈,并很快了解到两人对书本有着共同的爱好,这也使他们很快开始相互吸引。在罗琳出名后,阿朗特斯很快就写了一本书,从他的角度讲述了他与罗琳之间的故事,他在书中提到那一晚他们至少交谈了两个小时,分开前,他们还交换了电话号码。
根据乔治的记录,他在两天后给罗琳打了电话并约好了一起出去。他们的感情很快就开始升温了,可不幸的是,据朋友和亲属们说,这段感情几乎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嫉妒,激动的争吵和浪漫的和好就这样在他们之间频繁地恶性循环起来。
后来,这对情侣搬到了一起,与乔治上了年纪的母亲玛丽亚罗德里格斯同住在一间有两间卧室的小住宅里。在葡萄牙,和一方的家长同住是很普通的事情,乔治的母亲却声称她非常欢迎罗琳住进他们家里,虽然她和罗琳之间没有丝毫的共同之处。
乔治在他所写的故事中提到,在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