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演义三国之寻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司马懿便早早被吴普唤醒开始沐浴更衣,道家的拜师仪式是十分注重礼节和规矩的,时辰上更是不能马虎。
好在有这个细心的三师兄帮忙,否则司马懿自己还真应付不来,比方说说束起发髻这件事。
几千年以来,沧海桑田,朝代更迭,唯有道士和僧人不曾变更过仪表,尤其道教,从古至今依然沿袭汉服规制,所以今天司马懿就领教了一下这体系复杂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过好在一番折腾之后他整个人也因为这身打扮而气象一新。
只见他头上发髻束道簪,身着蓝色褂袍,脚踩云头双脸鞋,整个人显得严整很多。
华佗见了他这副打扮也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今日总算有了些道家风范,虽然现在还只能穿着常服,但一会儿完成拜师仪典后,自会有正式的得罗道袍交付与你,就先委屈一下吧。”
不多时,华佗带着司马懿到了天清殿门口。
天清殿已不是昨日那般清净,从外面向里看去,蒲团坐席上已经是满满当当的。
而门口此时正站着两名身穿蓝色得罗道袍的年轻道士,他们见华佗过来,就远远地走上前来行礼道:“师父。”
司马懿身旁的吴普对这两名道士也见礼道:“大师兄、二师兄,你们回来了。”
这两人自然就是华佗昨天让吴普唤回得两位师兄了,昨天司马懿在休息时已听吴普大致介绍过:这二人中,大师兄叫吉本,二师兄叫樊阿。
所以,不等吴普再介绍,司马懿便主动见礼道:“大师兄二师兄,吾乃司马仲达,刚入师门不久,日后请多关照。”
吉平和樊阿见这个小师弟聪明伶俐,顿生好感,均和颜道:“三师弟不必多礼,既是同门,日后定当相互扶持。”
华佗看了看天色道:“时辰不早了,你们几个都随我入殿吧。仲达,你先留于殿外,听得掌教吩咐之后再进来,只需径直走到掌教面前即止,注意仪态。”
“唯,弟子谨遵师命。”说罢,正了正衣襟检查了一番,这才放心地站直了身子等待传唤。
这时,突然听得一声钟响,随后殿内传出掌教的音声:“今日逢九五吉日,恰有山门纳徒,实乃我道之幸事,特请各山门掌门祭酒及诸弟子来此见证。仪式启,司马仲达上殿~”
司马懿虽然说前世经历过不少学术演讲之类的大场面,但此时面对一个新的陌生而庄重传统仪典,等待的过程中,除了心中有些兴奋之外,紧张感更是充斥着全身,直到他听到这声传唤,才定了定神,迈步入殿。
此时,殿内教众分坐两边,将目光纷纷放在了司马懿的身上。
他装作不查,亦步亦趋地走到掌教面前,跪拜道:“弟子河内司马仲达,诚心拜山,欲以正一大道,济世积德,多造善缘,弘扬我道之大义。”
王俊点了点头,朗声道:“善也,众人祭拜,度师拈香~”
此时王俊身后是早已备好的香表贡品及正一、北斗的牌位画像,这二人一个算是道派鼻祖,一个是创教祖师,本来如果尚未羽化的话是要当面受教众跪拜的。但多年前王长闭关时便已吩咐下去,自己已不问教中琐事,一心奉道,凡山门仪典均可作羽化之后的规程行事。
是以华佗作为度师拈香居左,管宁作为引进师居右,中间是证盟师王俊带领所有弟子对着香案闻钟鸣而拜。
之前说过,王长不在场,那么接下来司马懿只在华佗面前行了三拜九叩大礼,敬拜师茶、呈拜师贴。
当然,华佗这样境界的高人,是不屑于收压贴礼的,况且他曾经说过,五行观从掌教到祭酒,收徒从来都是拒收压贴礼的,如若有人这样做反而会惹毛了他们,所以司马懿情知所言非虚,自然也就没有多矫情。
随后,华佗为司马懿加持灌顶、赐佩剑和得罗道袍。
其实就是在司马懿发髻上戴混元巾,也称冠巾,而佩剑的规矩则是正一道里《道书援神契》上说的沿袭古人佩剑之风,其典故有曰“古之士大夫皆佩剑”,至于得罗道袍就是五行观正式弟子在正式场合都会穿的道服,呈蓝色。
与之不同的是,王俊和华佗这些掌教掌门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是紫色对襟的天仙洞衣,又称法衣,以示祭酒身份。
司马懿同时也注意到,这几个山门祭酒身上的法衣上用绣有金丝银线的图案,而且各有不同,都是依据山门祭酒令上的五行之灵对应的,王俊作为水门祭酒法衣上绣的是玄武,管宁掌管土门,法衣上是麒麟,华佗法衣上的则是青龙。
所以,他也很快意识到,今天在场的祭酒只有四位。
他悄然四顾,发现除了给他主持见证仪式的三师之外,就只有那个坐在西首蒲团上人同样身着紫色法衣。
这人大约五十岁上下,留络腮短胡,最让司马懿印象深刻的是,此人脸上自右上到左下贯穿了一道伤疤,显得他苍老的面容上多了很多凶戾之气,若说华佗打架时的样子不像个郎中,那这个人就算不打架光看样子就觉得不像个道士。
不过,他法衣上白虎的图案已经明确了他的身份,金门祭酒王养年。
华佗见司马懿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于是故意咳嗽了一声。
司马懿听到这声提醒,一下子反应过来,偷偷瞄了华佗一眼,见他暗暗瞪了自己一下以示警告,于是自己吐了吐舌头,又乖乖地把头底了下去。
王俊看在眼里却不说破,又提高了一点声调,朗声道:“司马懿,河内温县人士,拜于木门门下,现开示门规戒律~”
司马懿闻言拜倒,只听王俊继续宣读道:“凡入五行观者,须遵三皈五戒。三皈者,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以此永脱轮回,曰道宝;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以得闻正法,曰经宝;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以不落邪见,日师法。五戒者,积功归根之则也。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荤酒;三者,不得口是生非;四者,不得偷盗;五者,不得淫邪。此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
门规戒律开示完毕之后,司马懿叩谢礼毕,见过众师兄弟。
当他经过王养年的面前时,不由多看了几眼,发现这老者除了面容沧桑,伤疤有些渗人之外身上还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但由于此时门徒众多,都均须一一见过,所以司马懿也就没多停留。
做完这皈依科仪道场,也就是拜师仪式之后,司马懿与郭嘉王极打了招呼,相约午后金门继传授业再见,之后就先随华佗和众木门亲传继传的师兄去了别院的草庐。
此时华佗及门下弟子齐聚,他首先将司马懿的情况大致地介绍给了众弟子,司马懿又分别见了一遍礼,大家也都相互熟悉了一番,这一下司马懿才基本将木门的情况了解了七八分。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华佗信奉医术要靠不断的实践和发现才能进步的道理,所以但凡在他门下学医,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被要求下山实践,不过因为这不算是出师,所以基本也就是在五行山附近的州县范围来帮助当地的民众医治病痛,也正因如此,吉本和樊阿第二天一早才赶上司马懿的拜师仪式。
华佗本身的医术就已当世无双了,其门下的亲传弟子自然也甚是了得,所以其实若非华佗要求甚严,以这两位师兄的医术,均足以担当朝廷的医官之首,更别说出师了。
五行观的木门自山门成立以来,其传承主要有四:针灸术、五禽戏、五行先天功和五行指,这几门医术和练气健身之法目前均收录在的华佗的青囊秘术里,是木门的最高传承,其后又由于华佗天赋过人,在前人传承的基础上又创造出点穴、五禽功和五行剑法三种独门武技,但这些武技并没有收录在典籍里,因为按传统江湖门派的习俗,武技一般都是本师口口相传的,并不存在所谓的武功秘籍。
所以,按木门传承修行的境界和多寡来说,大师兄吉本几乎所有的医术和武技都已经有所涉猎,尤其在医术里擅长五行指,武技也是最为高强的,在众弟子中排第一,樊阿武技稍弱,但擅长针灸术,且天赋过人,勇于开拓,排在第二,吴普天性淳朴温和,比较内向,但同样天资过人,对于本草经典颇有成就,且擅长五禽戏,排在第三。
这么一圈看下来,在中医领域,司马懿先前心里那点小小的优越感顿时没有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是没有西医的,中西结合的辅助治疗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加上此后各时代的**以及对于后世对于中医的打击漠视,使得他前世所学放在现在这个年代,只可算管中窥豹了。
而他的几位师兄们却没有因为司马懿懂得不多就以先来者自居欺负他,反而在言谈中觉得这个师弟机敏百变,观点总是出人意表,甚是有趣。
一时间,草庐里其乐融融。
华佗见众弟子大体都熟悉了,于是正色道:“好了,唤你们来,是因为木门有件大事要宣布。”
说着华佗转向吉本道:“你知道为师为何唤你回山门?”
吉本有些意外:“难道不是因为仲达的拜师仪式吗?”
华佗笑骂道:“榆木脑袋,自己的大事难道都忘了?”
吉本挠了挠头,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惊喜道:“难...难道,师父准我出师了?”
华佗嘿然道:“你难道想一辈子待在山上吗?你不烦我还嫌你烦呢,再说你小子一直不出师,传出去别人就要说我没本事教出好徒弟了,我才不干呢!”
吉本知道这是师父在拿他打趣,所以非但没有在意,反而激动不已,一旁的众师兄弟也都纷纷祝贺起他们的大师兄来。
司马懿对于江湖上的规矩不是很懂,于是悄悄问了一下身旁的吴普:“诶,三师兄,什么是出师啊?”
吴普看了司马懿一眼,随即恍然道:“看来你从小在世家大族中长大,确实对江湖上的事知之甚少。这出师的意思啊,简单来说就是师父准你独立行走江湖了,如果你有本事甚至可以自行开宗立派,... -->>
第二天一大早,司马懿便早早被吴普唤醒开始沐浴更衣,道家的拜师仪式是十分注重礼节和规矩的,时辰上更是不能马虎。
好在有这个细心的三师兄帮忙,否则司马懿自己还真应付不来,比方说说束起发髻这件事。
几千年以来,沧海桑田,朝代更迭,唯有道士和僧人不曾变更过仪表,尤其道教,从古至今依然沿袭汉服规制,所以今天司马懿就领教了一下这体系复杂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过好在一番折腾之后他整个人也因为这身打扮而气象一新。
只见他头上发髻束道簪,身着蓝色褂袍,脚踩云头双脸鞋,整个人显得严整很多。
华佗见了他这副打扮也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今日总算有了些道家风范,虽然现在还只能穿着常服,但一会儿完成拜师仪典后,自会有正式的得罗道袍交付与你,就先委屈一下吧。”
不多时,华佗带着司马懿到了天清殿门口。
天清殿已不是昨日那般清净,从外面向里看去,蒲团坐席上已经是满满当当的。
而门口此时正站着两名身穿蓝色得罗道袍的年轻道士,他们见华佗过来,就远远地走上前来行礼道:“师父。”
司马懿身旁的吴普对这两名道士也见礼道:“大师兄、二师兄,你们回来了。”
这两人自然就是华佗昨天让吴普唤回得两位师兄了,昨天司马懿在休息时已听吴普大致介绍过:这二人中,大师兄叫吉本,二师兄叫樊阿。
所以,不等吴普再介绍,司马懿便主动见礼道:“大师兄二师兄,吾乃司马仲达,刚入师门不久,日后请多关照。”
吉平和樊阿见这个小师弟聪明伶俐,顿生好感,均和颜道:“三师弟不必多礼,既是同门,日后定当相互扶持。”
华佗看了看天色道:“时辰不早了,你们几个都随我入殿吧。仲达,你先留于殿外,听得掌教吩咐之后再进来,只需径直走到掌教面前即止,注意仪态。”
“唯,弟子谨遵师命。”说罢,正了正衣襟检查了一番,这才放心地站直了身子等待传唤。
这时,突然听得一声钟响,随后殿内传出掌教的音声:“今日逢九五吉日,恰有山门纳徒,实乃我道之幸事,特请各山门掌门祭酒及诸弟子来此见证。仪式启,司马仲达上殿~”
司马懿虽然说前世经历过不少学术演讲之类的大场面,但此时面对一个新的陌生而庄重传统仪典,等待的过程中,除了心中有些兴奋之外,紧张感更是充斥着全身,直到他听到这声传唤,才定了定神,迈步入殿。
此时,殿内教众分坐两边,将目光纷纷放在了司马懿的身上。
他装作不查,亦步亦趋地走到掌教面前,跪拜道:“弟子河内司马仲达,诚心拜山,欲以正一大道,济世积德,多造善缘,弘扬我道之大义。”
王俊点了点头,朗声道:“善也,众人祭拜,度师拈香~”
此时王俊身后是早已备好的香表贡品及正一、北斗的牌位画像,这二人一个算是道派鼻祖,一个是创教祖师,本来如果尚未羽化的话是要当面受教众跪拜的。但多年前王长闭关时便已吩咐下去,自己已不问教中琐事,一心奉道,凡山门仪典均可作羽化之后的规程行事。
是以华佗作为度师拈香居左,管宁作为引进师居右,中间是证盟师王俊带领所有弟子对着香案闻钟鸣而拜。
之前说过,王长不在场,那么接下来司马懿只在华佗面前行了三拜九叩大礼,敬拜师茶、呈拜师贴。
当然,华佗这样境界的高人,是不屑于收压贴礼的,况且他曾经说过,五行观从掌教到祭酒,收徒从来都是拒收压贴礼的,如若有人这样做反而会惹毛了他们,所以司马懿情知所言非虚,自然也就没有多矫情。
随后,华佗为司马懿加持灌顶、赐佩剑和得罗道袍。
其实就是在司马懿发髻上戴混元巾,也称冠巾,而佩剑的规矩则是正一道里《道书援神契》上说的沿袭古人佩剑之风,其典故有曰“古之士大夫皆佩剑”,至于得罗道袍就是五行观正式弟子在正式场合都会穿的道服,呈蓝色。
与之不同的是,王俊和华佗这些掌教掌门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是紫色对襟的天仙洞衣,又称法衣,以示祭酒身份。
司马懿同时也注意到,这几个山门祭酒身上的法衣上用绣有金丝银线的图案,而且各有不同,都是依据山门祭酒令上的五行之灵对应的,王俊作为水门祭酒法衣上绣的是玄武,管宁掌管土门,法衣上是麒麟,华佗法衣上的则是青龙。
所以,他也很快意识到,今天在场的祭酒只有四位。
他悄然四顾,发现除了给他主持见证仪式的三师之外,就只有那个坐在西首蒲团上人同样身着紫色法衣。
这人大约五十岁上下,留络腮短胡,最让司马懿印象深刻的是,此人脸上自右上到左下贯穿了一道伤疤,显得他苍老的面容上多了很多凶戾之气,若说华佗打架时的样子不像个郎中,那这个人就算不打架光看样子就觉得不像个道士。
不过,他法衣上白虎的图案已经明确了他的身份,金门祭酒王养年。
华佗见司马懿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于是故意咳嗽了一声。
司马懿听到这声提醒,一下子反应过来,偷偷瞄了华佗一眼,见他暗暗瞪了自己一下以示警告,于是自己吐了吐舌头,又乖乖地把头底了下去。
王俊看在眼里却不说破,又提高了一点声调,朗声道:“司马懿,河内温县人士,拜于木门门下,现开示门规戒律~”
司马懿闻言拜倒,只听王俊继续宣读道:“凡入五行观者,须遵三皈五戒。三皈者,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以此永脱轮回,曰道宝;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以得闻正法,曰经宝;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以不落邪见,日师法。五戒者,积功归根之则也。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荤酒;三者,不得口是生非;四者,不得偷盗;五者,不得淫邪。此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
门规戒律开示完毕之后,司马懿叩谢礼毕,见过众师兄弟。
当他经过王养年的面前时,不由多看了几眼,发现这老者除了面容沧桑,伤疤有些渗人之外身上还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但由于此时门徒众多,都均须一一见过,所以司马懿也就没多停留。
做完这皈依科仪道场,也就是拜师仪式之后,司马懿与郭嘉王极打了招呼,相约午后金门继传授业再见,之后就先随华佗和众木门亲传继传的师兄去了别院的草庐。
此时华佗及门下弟子齐聚,他首先将司马懿的情况大致地介绍给了众弟子,司马懿又分别见了一遍礼,大家也都相互熟悉了一番,这一下司马懿才基本将木门的情况了解了七八分。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华佗信奉医术要靠不断的实践和发现才能进步的道理,所以但凡在他门下学医,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被要求下山实践,不过因为这不算是出师,所以基本也就是在五行山附近的州县范围来帮助当地的民众医治病痛,也正因如此,吉本和樊阿第二天一早才赶上司马懿的拜师仪式。
华佗本身的医术就已当世无双了,其门下的亲传弟子自然也甚是了得,所以其实若非华佗要求甚严,以这两位师兄的医术,均足以担当朝廷的医官之首,更别说出师了。
五行观的木门自山门成立以来,其传承主要有四:针灸术、五禽戏、五行先天功和五行指,这几门医术和练气健身之法目前均收录在的华佗的青囊秘术里,是木门的最高传承,其后又由于华佗天赋过人,在前人传承的基础上又创造出点穴、五禽功和五行剑法三种独门武技,但这些武技并没有收录在典籍里,因为按传统江湖门派的习俗,武技一般都是本师口口相传的,并不存在所谓的武功秘籍。
所以,按木门传承修行的境界和多寡来说,大师兄吉本几乎所有的医术和武技都已经有所涉猎,尤其在医术里擅长五行指,武技也是最为高强的,在众弟子中排第一,樊阿武技稍弱,但擅长针灸术,且天赋过人,勇于开拓,排在第二,吴普天性淳朴温和,比较内向,但同样天资过人,对于本草经典颇有成就,且擅长五禽戏,排在第三。
这么一圈看下来,在中医领域,司马懿先前心里那点小小的优越感顿时没有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是没有西医的,中西结合的辅助治疗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加上此后各时代的**以及对于后世对于中医的打击漠视,使得他前世所学放在现在这个年代,只可算管中窥豹了。
而他的几位师兄们却没有因为司马懿懂得不多就以先来者自居欺负他,反而在言谈中觉得这个师弟机敏百变,观点总是出人意表,甚是有趣。
一时间,草庐里其乐融融。
华佗见众弟子大体都熟悉了,于是正色道:“好了,唤你们来,是因为木门有件大事要宣布。”
说着华佗转向吉本道:“你知道为师为何唤你回山门?”
吉本有些意外:“难道不是因为仲达的拜师仪式吗?”
华佗笑骂道:“榆木脑袋,自己的大事难道都忘了?”
吉本挠了挠头,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惊喜道:“难...难道,师父准我出师了?”
华佗嘿然道:“你难道想一辈子待在山上吗?你不烦我还嫌你烦呢,再说你小子一直不出师,传出去别人就要说我没本事教出好徒弟了,我才不干呢!”
吉本知道这是师父在拿他打趣,所以非但没有在意,反而激动不已,一旁的众师兄弟也都纷纷祝贺起他们的大师兄来。
司马懿对于江湖上的规矩不是很懂,于是悄悄问了一下身旁的吴普:“诶,三师兄,什么是出师啊?”
吴普看了司马懿一眼,随即恍然道:“看来你从小在世家大族中长大,确实对江湖上的事知之甚少。这出师的意思啊,简单来说就是师父准你独立行走江湖了,如果你有本事甚至可以自行开宗立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