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你一生的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有容纳这些器官的空间了,颧骨紧紧挨着前额。看见天光,这是任何尚在人世的灵魂最接近天堂的一刻。也就是这一刻让他的身体发生了畸变。通常认为,这种身体畸变表明,在天堂中,物理意义上的肉身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在,本尼那张表情功能大受限制的脸上随时随地总是挂着亲切、喜悦的微笑。
尼尔希望本尼能告诉他点什么,帮助他爱上上帝。本尼告诉他,天堂之光的美丽是无可比拟的,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在它面前,任何怀疑都会烟消云散。它是无可辩驳的证据,足以证明人人都应当敬爱上帝,就像1+1=2一样显而易见。不幸的是,尽管本尼打了许多比方,他却无法用自己的言辞重现天堂之光的美丽。本来就虔信上帝的人听了本尼的话后激动得发抖,但对尼尔来说,本尼的话太含糊了,令人失望。于是,他转向其他方向寻求帮助。
接受自己不能理解的神迹。当地教堂的神父这样对他说。如果你在自己的问题无法解答的情况下仍旧敬爱上帝,这就更能说明你的虔诚。
承认你需要上帝。他购买的大众精神指导书这样说。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能全靠自己解决、必须依靠上帝时,你就已经是个信徒了。
全身心地、无条件地匍匐在他面前吧。电视传教士这么说。接受痛苦,只有这样,你才能证明对上帝的爱。接受痛苦也许不能让你今生今世更加幸福,但抗拒痛苦只能加重对你的惩罚。
所有这些理论对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作用。只要你信服了其中任何一种,你都会虔诚皈依。问题是这些理论都不那么容易令人信服,尼尔则是觉得完全无法信服的人中的一个。
最后,尼尔试图跟莎拉的父母谈谈。这充分说明他已经到了多么绝望的地步:他跟岳父母的关系向来很紧张。尽管他们很爱莎拉,但却总是责备她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虔诚。听说她嫁给了一个完全没有信仰的人时,他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至于莎拉,她一直觉得父母太爱对别人妄加评判了。他们对尼尔的排斥愈发强化了她的看法。但现在,尼尔觉得自己跟岳父母有了共同点说到底,大家都对莎拉的死痛悼不已。就这样,他拜访了他们在郊区的殖民风格大宅,希望稍减自己的哀痛。
他大错特错了。尼尔没有得到同情,得到的是一通怒斥。他们把莎拉的死怪罪到他头上,莎拉下葬几周后,岳父母便得出了结论:她的死是对他的警告,他们必须忍受丧女之痛,惟一的原因就是尼尔不敬上帝。他们现在一口咬定完全不理睬尼尔从前的解释他的畸形腿正是遭了天谴,如果他能及早醒悟,端正自己的态度,他们的女儿是不会死的。
这种反应本来应该料想得到。在尼尔的一生中,别人总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为他的残疾寻找原因,哪怕这种残疾跟上帝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他又不明不白地遭受了来自天庭的打击,肯定会有人认定他活该遭此报应。至于这份祝祷选在他最脆弱的时候落在他头上,造成了最沉重不过的打击,这倒完全是偶然的。
尼尔并不赞同岳父母的话。但他不禁彷徨起来,有点拿不准了:如果他以前是个信徒,或许真的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他想,或许真的应该生活在一个由宗教信仰构成的故事中。至少,故事里总是好人受赏、坏人遭灾。哪怕区别好坏的定义有点不清不楚,总比生活在一个毫无公道可言的现实中强点吧。当然,生活在这种讲究原罪、认定人人生而有罪的故事里有个坏处:自己成了一个莫名其妙便担上一份罪孽的罪人。但它也有一个好处:能让他跟莎拉团圆他自己不信上帝的态度可没有这个好处。
有的时候,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能指引一个人走上正确的道路。就这样,岳父母的责骂把尼尔向上帝推近了一步。
以前布道的时候,听众们不止一次向贾尼丝问过这个问题:她有没有产生过希望自己是个有腿的正常人的想法?她的回答总是:没有。她真是这么想的。她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有的时候,提出问题的人会指出,她从来没有享受过双腿健全的生活,自然不会产生对那种生活的向往。如果她出生时双腿没有毛病,后来才失去它们,那样的话,她的想法可能就不是这样了。贾尼丝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但她仍旧可以诚实地说,她并不觉得自己是个不完整的残疾人,也从来没有嫉妒过正常人的生活。她是一个整体,没有腿这一事实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她向来不用假肢,就算有什么手术能让她长出正常的腿,她也会拒绝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帝竟然会赋予她正常的双腿。
有了腿还给她带来一个事先没有想到的副作用:男人越来越注意她了。过去,她只能吸引迷恋残缺身体、或迷恋圣女的变态男人。现在,所有男人都对她产生了兴趣。由于这个缘故,第一次发现伊桑米德对她的强烈关注时,贾尼丝还以为这是一种出自爱欲的关注。这一次,贾尼丝尤其觉得气恼,因为这个人很显然是个已婚男子。
伊桑最初跟她交谈是在互助团体的集会上。这以后,他开始听她的公开宣讲。他开口邀请她出去吃午饭时,贾尼丝问他到底有什么意图。伊桑这才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以什么方式涉及到她,但他认定两人的命运必定存在某种联系。贾尼丝半信半疑,却也没有直截了当地反对他的理论。对于她这一方面存在的疑问,伊桑承认自己无法解释,但他非常热心,愿意尽力帮助她找到解答。贾尼丝也谨慎地答允帮助伊桑寻找他存在的意义。伊桑则保证他不会成为她的包袱。这以后,两人时常见面,探讨天使降临人间的种种含意。
与此同时,伊桑的妻子克莱尔越来越担心。伊桑向她保证,自己对贾尼丝没有别的想法,但妻子仍旧放心不下。她知道,异乎寻常的处境会使同处这种境地的人产生一种纽带,她害怕伊桑与贾尼丝的关系不管这种关系是什么会危及他们的娇姻。
伊桑向贾尼丝提出,身为图书馆员,他可以为她做些研究。除了贾尼丝的遭遇,他们俩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先例:上帝在某一个人身上留下印记,却在另一次天使下凡时抹掉了这个印记。伊桑开始查阅资料,寻找这种先例,希望由此理解贾尼丝失而复得的双腿意味着什么。以前有过一生中多次获得神助,治愈痼疾的例子,但他们的疾病或残障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上帝留下的印记。只有一桩轶事,说的是有一个罪孽深重的人被上帝变成了瞎子,从此改过自新,上帝于是让他重获视力。遗憾的是,这桩轶事已经证明不确,只是一个现代都市传奇而已。
即使这段传奇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也不能视为贾尼丝经历的先例:她的腿是在她出生前丧失的,所以不可能是对她的罪孽的惩罚。会不会是因为她父母所做的某件事?重获双腿表明他们已经赎清了自己的罪孽?贾尼丝不相信这种理论。
如果她的某位已逝亲戚能够以异象的形式出现在她面前,贾尼丝就不会对自己的腿有任何疑虑了。但他们没有,于是她怀疑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不过她不相信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也许是弄错了,她接到的神愈本来是给其他人预备的。也许是一种考验,看她得蒙大恩后有什么反应。无论是哪种情形,她只能做一件事:以无比的感激和谦卑之心回报上天的厚礼也就是说,她必须朝圣。
朝圣者要长途跋涉,前往圣地,静候天使降临,希望自己能获得神愈。如果是在其他地方,一个人等待一生也未必能等到一次天使下凡。但在圣地,他可能只需要等待几个月,有的时候甚至几个星期就行。朝圣者们知道,即使这样,被神力治愈的可能性仍旧十分渺茫。终于盼来天使下凡的人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得到神愈。但通常情况下,只要能看到天使,大家仍旧很高兴,回家以后心情好多了,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命运,无论这种命运是不久便撒手人寰,还是度过残疾人的一生。另外,不用说,能挺过一次天使下凡而不死,这种经历让许多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一次天使下凡,都有一小批朝圣者因此丧命,这是必然现象。
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贾尼丝都心甘情愿地接受。如果上帝觉得应该召回她,她随时可以上路。如果上帝再一次抹掉她的双腿,她会重新拾起过去的工作。如果上帝让她留着那双腿,她希望能有机会明白上帝的真意她需要这个,有了它,她才有信心对听众谈起自己的腿。
但是,她心里仍旧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上帝收回赐予她的神迹,把它转给真正需要的人。她没有具体地建议上帝把这份神迹转给一心切盼着它的某某人,觉得这么做未免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但在私下吧,她觉得自己是代表那些急需神迹的人朝圣,向上帝陈情。
朋友家人对贾尼丝的决定困惑不解,觉得这么做是质疑上帝作出的决定。消息传出去以后,她收到了许多信,表达的情绪各不相同:幻灭,迷惑,或是对她情愿作出这种牺牲的景仰。
伊桑则毫无保留地支持贾尼丝。他兴奋极了。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拉谢尔天使下凡对他本人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暗示,向他指出,他行动起来的时刻到了。妻子克莱尔强烈反对他离家远行,说他根本不知道这一去会花多长时间。另外,她和孩子们也需要他。得不到妻子支持,伊桑心情沉重,但他别无选择。伊桑将踏上朝圣之路下一次天使下凡时,他一定会明白上帝对他到底有什么安排。
造访莎拉的父母使尼尔重新思索自己与本尼瓦斯克斯的谈话。本尼的话本身没给他多大启发,但他的无比虔诚仍旧给尼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不幸,本尼对上帝的信仰绝不会动摇,而且,本尼死后肯定会升上天堂,这是确然无疑的。这一点让尼尔看到了一线希望。这种希望太渺茫了,他以前根本没有考虑过。但现在,在他一天比一天绝望的情况下,这一线希望显得越来越有诱惑力。
每一个圣地都有这样一批朝圣者,目的不是获得神愈,他们是特意为了一睹天堂之光而来的。看见天光的人死后总能升上天堂,不管他们的动机是多么自私。有些追光者对自己能否升上天堂没多大把握,他们想百分之百地确定,死后能与天堂中的亲人相聚。还有些人过了一辈子罪恶生活,想借助这种手段逃避随之而来的后果。
过去还有人怀疑,觉得天堂之光不可能那么神奇,一看之下,便足以克服所有障碍,保证灵魂直升天堂。但在巴里拉森事件之后,这种怀疑便烟消云散了。拉里是个连环奸杀犯,正在处理他最后一个牺牲品的尸体时,恰逢天使下凡,拉里看到了天堂之光。拉里被处决时,大家亲眼看到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让被害者家属悲愤不已。牧师们竭力安慰他们,说天堂之光肯定让拉里在那一瞬间受到了比几世惩罚更可怕的严惩(这种说法迄今找不到任何根据)。安慰之辞收效甚微。
尼尔从中发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漏洞,一个解决菲尔索默斯指明的两难处境的好办法。只有用这个办法,他才能在爱莎拉远甚于爱上帝的前提下实现与莎拉团圆的理想。用这种办法,他尽可以当个自私自利的人,最后照样能升入天堂。别的人成功过,或许他也能成功。几率不大,但至少有这种先例。
在潜意识中,尼尔其实相当反对这种做法:这跟为了治疗情绪低落来个彻底洗脑没什么区别。他不禁想,真要看到了天光,他的个性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变到那种程度,他也就不再成其为他了。但他不久又想得更深入了些:每个升上天堂的人肯定都发生过相似的变化,所谓被拯救的灵魂,其实跟尚在人世的无眼人差不多,只不过没有肉身罢了。反复思索后,尼尔终于明白了:无论他通过什么途径升上天堂或是终身修行,或是撞见天光混进去最后实现跟莎拉团圆的目的,他与莎拉的爱不可能再像从前活着时那样。进入天堂以后,两个人都会改变,他们将会如所有被拯救的灵魂一样,既爱对方,也爱别的一切,两种爱混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种认识丝毫没有减轻他渴盼与莎拉重聚的急迫心情。正相反,他的渴望愈发强烈,因为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无论采取什么途径,最终都会得到同样的酬劳。抄近路走捷径得到的结果与常规手段完全相同。
但另一方面,追光者面临的困难比寻常朝圣者大得多,也危险得多。天堂之光只出现在天使进出俗世的一瞬间。天使现身的地点是个未知数,所以,追光者只能天使一现身便猛扑过去,死死盯着不放,直到天使离开。为了增加自己出现在细细一缕天光照射范围内的机会,追光者必须在天使逗留凡间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接近后者,这就意味着站在龙卷风的风口上,或是大洪水的浪尖上,或是地面可怕的裂口的顶端具体出现哪种情形,视下凡的是哪位天使而定。死于这个过程中的追光者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成功者。
很难取得有关事败身死的追光者灵魂归宿的统计数字,原因很简单,这种险恶的环境中不会有多少目击者。但就已有的数字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普通朝圣者如果没有得到他们一心企盼的神愈,死后灵魂上升下堕的比例大致是一半对一半。和他们相比,追光者的下场截然不同,每一个归宿为人所知的追光者都下了地狱。也许是因为只有注定下地狱的人才会当追光者,也许是因为有关方面将追光而死视为自杀,自杀者当然应该下地狱。不管怎么说,如果打算采取这种行动,尼尔必须作好接受相应后果的思想准备。
追光的性质是全赢或全输,尼尔一方面觉得这一点相当吓人,另一方面又深受吸引。苦度残生,同时竭力爱上上帝,这种想法一天比一天更让人难以忍受。他甚至很有可能活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最近人人都告诉他,天使到访是种警告,要他打点好自己的灵魂,随时准备上路。也许他明天就会一命呜呼,再也没有时间采取常规手段成为上帝的信徒了。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尽管他一辈子都在极力回避贾尼丝赖利这个榜样,有关她的新消息却对尼尔产生了影响。当时他正在用早餐,碰巧看到报上的新闻,说她即将动身朝圣。尼尔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到底要多少福祉才能让这个女人满足?细细思考之后,他拿定了主意如果这个才接受过赐福的女人都觉得应该寻求上帝的帮助,对这个赐福来一番讨价还价,那么,遭受了这么惨痛损失的他更应该这么做。这条新闻最终促使犹豫不决的尼尔下定了决心。
圣地无一例外地位于不适宜于居住的穷山恶水,比如一处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小环形礁,另一处坐落在高达两万英尺的崇山峻岭之间。尼尔去的那个圣地位于一片荒漠中央,周围无论哪个方向都是绵延许多英里的干裂的沙土地。那地方虽然荒凉,但相比之下还算去得,所以在朝圣者中间很流行。从外表上看,这个圣地可以视为一部很好的地理教材,来自天庭和地球本身两方面的关照让它的地貌多姿多彩:整片地方纵横交错着熔岩冲刷出来的沟壑,迸开的裂口,冲撞造成的陨石坑。植物十分稀少,都是朝生暮死的短命类型,只在洪水冲刷、龙卷风肆虐的间歇生长一阵子,不久便再一次被席卷一空。
圣地上到处是安营扎寨的朝圣者,一簇簇帐篷和野营篷车形成了一个个临时性的小村落。哪个地点更好是人人极力推测的大问题。最佳地点应该既能尽量扩大看见天使的机会,又能尽量缩小受伤或死亡的危险。这里还有不少积年遗留下来的沙袋,人们把它们垒起来,形成一道道掩体,尽可能提供一点保护。圣地还有一批专门在此值勤的急救人员、消防队员,他们负责管理这里的通道,务使畅通,以确保急救车辆能及时到达需要它们的地点。食物和饮水由朝圣者自带,也可以从天价售卖的小贩手里购买。每人必须缴付一笔费用,用于垃圾和粪便清理。
所有追光者都准备了越野车辆,时机一到便能穿越复杂地形追踪天使。有钱的人独自驾车,买不起车的只好两个、三个、四个人一组,合用一辆车。尼尔不想当个依靠别人的乘客,也不想担起替别人驾车的责任。这可能是他活在世间所做的最后一桩事,他感到单枪匹马才合适。莎拉的葬礼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尼尔变卖了家里的一切,这才买到一辆合用的交通工具:一辆轻卡,配备着凹槽特深的轮胎和超强减震器。
一到圣地,尼尔便着手从事所有追光者都要做的准备工作:驾车巡行全场,熟悉地形。一次巡行圣地时,他遇上了伊桑。伊桑正从最近的杂货店(八十英里外)买东西回来,中途车坏了,正在路边招手搭车。尼尔帮助他重新发动了车子,然后,在伊桑的坚持下,跟着他回到他的帐篷共进晚餐。贾尼丝不在,去拜访附近的朝圣者了。伊桑一面就着一块固体燃料加热方便快餐,一面诉说让他来到圣地的种种事件。尼尔客气地听着。
当伊桑提起贾尼丝赖利的名字时,尼尔掩饰不住自己的惊讶。他完全没有再次跟她搭话的兴趣,当即找了个借口想走,对吃惊的伊桑解释说,自己落下了一件贵重设备。就在这时,贾尼丝回来了。
看到尼尔,贾尼丝大吃一惊,但还是请他多坐一会儿。伊桑说起请尼尔来吃饭的缘故,贾尼丝也解释了她和尼尔过去见面的事。之后,她问尼尔为什么想来这个圣地。尼尔刚告诉他们自己是个追光者,伊桑和贾尼丝立即力劝他重新考虑他的计划。这是自杀,伊桑说,再怎么也比自杀好啊。看到天光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贾尼丝说,上帝并不希望这样。对于他们的关心,尼尔态度僵硬地表示了感谢,然后走了。
在等待的几周里,尼尔天天开着车巡行圣地。地图是有的,而且每次天使下凡之后都会及时更新,但再好的地图也不能代替亲自实地考察。有一次,他遇见了一个显然很精通越野驾驶的追光者,便向他大多数追光者都是男的询问怎么才能开车穿过一片特别难走的地段。有些人在这里待的时间很长,见过好几次天使下凡,但他们的努力既没有成功,也不算失败。这些人很乐意向新手介绍追击天使的经验,但却从来不谈自己的个人经历。尼尔发现,他们说话都有个奇怪的特点:充满希望,同时又无比绝望。他不禁怀疑自己说话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
伊桑和贾尼丝打发时间的办法是与其他朝圣者结交。大家对贾尼丝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觉得她不知感恩,有的则认为她十分高尚。大多数人听了伊桑的故事后都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像他这样不求神愈的朝圣者非常罕见。朝圣者之间通常会产生一种战友之情,支撑着他们熬过漫长的等待。
最后的时刻到来时,尼尔正驾着自己的轻卡实地考察。这时只见西南方浓云密合,民用通讯频道上传来呼叫,说又一次天使降临开始了。他停下车,把通讯耳塞塞进耳朵,扣上头盔。准备停当后,已经可以看到空中的道道闪电了。距天使较近的一名追光者报告,这次下来的是圣巴拉基尔,正向北方前进。尼尔决定从东面截击天使,于是掉转车头,全速驶去。
没有雨,也没有风,只有团团乌云,浓云中不断亮起闪电。所有追光者都在通过电台互相传递消息,估算天使的前进方向和速度,冲向东北方的尼尔抢在了天使前头。开始的时候,他还可以通过计算雷鸣与电闪的时间差来估算离天使的距离,但没过多久,闪电一个接一个,炸雷响成一片,他再也无法将某一记雷声和特定的闪电联系起来。
他看见另外两辆追光车从不同方向斜插过来,三辆车平行了,向北飞驰。跃过一个很大的陨石坑,颠簸着穿过较小的坑坑洼洼,时而急转避开大洞。四面八方电光闪闪,闪电似乎在向一个中心点聚拢,就在尼尔以南天使在他的正后方,正在接近。
虽然戴着耳塞,滚滚雷鸣依然震耳欲聋。周围的电力越来越强,尼尔清楚地感到自己的毛发从皮肤上直立起来。他不住看后视镜,竭力确认天使的准确位置,心里着实拿不准到底应该靠近到什么程度。
重重叠叠的闪电。一道未去,一道又起。视网膜上的残留视像过多,很难从中分辨出哪些是真的闪电,那些是上一道闪电的残留视像。尼尔眯缝起眼睛,望着一片闪亮的后视镜。他发现,自己正望着一道连绵不断的电光。这道闪电波动起伏,但连成一气,中间没有丝毫间隔。他把驾驶席一侧的后视镜向上侧了侧,好看得清楚些。他看见了这道闪电的源头:一大团蒸腾翻卷的火焰,呈银白色,衬在乌黑的云层上:巴拉基尔天使。
眼中所见让尼尔全身僵直,动弹不得。就在这时,他的轻卡撞上一块冒出地面的岩石尖端,一下子腾空而起。冲撞的着力点正在车头左前方,车头像铝箔一样挤成一团。驾驶室承受的压力将尼尔的双腿腿骨压得粉碎,切断了他的股动脉。尼尔开始大出血,缓慢、但确然无疑地走向死亡。
他没有尝试挪动身体。那一刻,他还没有感到身体上的痛苦,但不知怎的,他明白只要自己哪怕轻轻动一下,马上就是痛彻心肺。很清楚,他已经被卡在车子里了,就算没有,他也不可能继续追踪圣巴拉基尔。他绝望地望着闪电的涡流渐渐离他而去,越来越远。
望着望着,尼尔哭了起来,心中充满悔恨和对自己的蔑视,诅咒自己怎么会以为这个办法行得通。只要能活下来,他会乞求上帝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改过自新,他会用自己的余生学习如何敬爱上帝。但他知道,讨价还价是不可能的,惟一应该责备的是他自己。他向莎拉道歉,因为他没有走比较保险的路子,而是将自己的生命一把押上了赌台,从而永远丧失了与她聚首的希望。尼尔惟愿她能理解他的动机,并最后原谅他。他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是他太爱她了。
泪眼朦胧中,尼尔看见一个女人向他奔来。是贾尼丝赖利。这时他才意识到,他的撞车地点离她和伊桑的帐篷只有不到一百码。但她不可能帮他什么忙,他能感到鲜血汩汩而出,渐渐耗尽,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支持到救护车赶来了。他觉得她正朝她大喊着什么,但他的耳朵被炸雷震得太厉害,根本听不见她的话。他看到伊桑米德紧跟在她身后,跟她一起向这边奔来。
一道电光划过,贾尼丝一头栽倒,像被一柄大锤砸倒一样。最初他还以为她是被闪电击倒的,接着才发现闪电早就停止了。她爬了起来。这时,尼尔看到了她的脸,一张全新的脸,直冒热气,完全没有眼睛。他明白了:贾尼丝遇见了天堂之光。
尼尔抬头向上望去,但他看到的只有幢幢乌云。那道光柱已经消失了。上帝好像在奚落他,既让他亲眼看到他宁肯为之丧生也要得到的东西,又把这件东西拿得远远的,让他够不着。不仅如此,上帝还把它给了一个不需要、甚至不想要的人。上帝已经在贾尼丝身上浪费了一次神迹,现在,他竟然又这么干了一次。
就在这时,另一道来自天堂的光柱刺透了乌云,落在陷在车里动弹不得的尼尔身上。
它像一千枚尖针,刺进他的血肉骨骼。天光抹掉了他的眼睛,不是把他变成一个丧失视力的从前的明眼人,而是变成了一个根本不曾、也不应该拥有视觉器官的人。与此同时,这道光向尼尔展示了他理应敬爱上帝的全部理由。
他敬爱他,全身心、无条件地爱着上帝,人类成员彼此之间从来不曾有过这种深深的爱。无条件地其实是个很不恰当的饰语,因为即使无条件这个词也暗含着一种场景、一种前提、一种条件,而尼尔却再也不需要这一切了: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应当爱戴上帝的明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构成对上帝的爱的阻碍,连稍稍扰乱这种爱都做不到。一切事物都是对上帝感恩戴德的理由,让他更加敬爱他。尼尔想起让自己采取这种自杀式莽撞行动的惨痛遭遇,想起莎拉死前经历的痛苦和惊恐,但他仍旧爱戴上帝不是不顾这些继续爱戴上帝,而是因为这些爱戴上帝。
他唾弃自己此前的种种愤怒、彷徨、对答案的追求。为了过去的痛苦,他万分感激上帝,为了以前没有认识到这是上帝的赐福无比悔恨,为了现在在上帝照拂下洞见自己生存的真正意义而欣喜若狂。他现在明白了,生命只是一份上帝慷慨赐予、接受者其实不配享有的厚礼,即使最有德行者都不配享有生命这份殊荣。
对他来说,一切疑难已经迎刃而解。他懂得了,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关于爱哪怕是痛苦也罢,尤其是痛苦。
所以,几分钟后,当尼尔最终流血过多而死时,他的灵魂已经完全值得拯救了。
但上帝照样把他打下了地狱。
伊桑看到了这一切。他看到尼尔和贾尼丝的面貌被天光改变,也看到了他们没有眼睛的脸上洋溢的对上帝虔诚的爱。他看到天空澄澈起来,重新现出阳光。他握着尼尔的手,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尼尔死时,他看到尼尔的灵魂离开躯壳,向上升起,却又向下一栽,堕入地狱。
贾尼丝没有看到。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她的眼睛已经不复存在了。伊桑是惟一的目击者。他明白了,这就是上帝为他所作的安排:追随贾尼丝赖利来到这里,看到她无法看到的一切。
圣巴拉基尔下凡的统计数字汇总出来了。死亡人数共计十名,其中六名为追光者,四名普通朝圣者。九名朝圣者获得神愈。看见天堂之光的只有贾尼丝和尼尔。统计数字没有说明多少朝圣者感到这次天使下凡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但伊桑知道,自己就是这种人中的一个。
回家之后,贾尼丝重新开始布道。但演说主题跟过去不同。她不再宣传残疾人有勇气克服身体方面的障碍,跟其他所有无眼人一样,她只能反复描绘上帝造物的无比美丽。许多过去从她的宣讲中得到启发的人感到很失望,觉得他们失去了一位精神领袖。贾尼丝宣扬勇气能战胜残疾时,她给听众带来了其他人无法带来的信息。但现在,她的话和别的无眼人没有什么区别。听众人数减少了,但贾尼丝毫不在意,因为她对自己宣扬的内容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伊桑辞去了图书馆的工作,成了一名布道者,向大众宣讲自己的经历。妻子克莱尔无法接受他的新使命,最后带着孩子们离开了他。但伊桑宁愿独自生活,也要继续布道。他有了很大一批追随者。他告诉大家发生在尼尔菲斯克身上的事。告诫大家,生活中没有彻底公平,死后同样如此。他这么说不是要听众不再崇敬上帝,正相反,他鼓励人们保持信仰,只不过希望大家不要在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情况下这么做。伊桑说,如果要敬爱上帝,你必须有思想准备,无论上帝对你的安排是什么,都要无条件地爱戴他。上帝不代表公正,不代表仁慈,也不代表怜悯。只有彻底理解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信徒。
如果尼尔听了这些劝戒(当然,他不可能听到人世的布道),他一定完全理解。他失落的灵魂最好不过地证明了伊桑的话。
对于地狱的大多数居民来说,这里与人世间没有多大区别。地狱的主要惩罚是对生前没有信仰上帝的悔恨,这种惩罚,多数人很容易忍受,但对尼尔来说,地狱与人世没有丝毫相似之处。他不朽的身体有一双功能完善的腿,但他一点也不在乎;他重新获得了双眼,但他不愿意睁开它们。看见天光之后,他认识到人世间上帝无处不在。但地狱里却没有上帝的身影。在这里,看到、听到、碰到的一切都会使尼尔产生深切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不同与世间。世间的痛苦是上帝之爱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的痛苦却是上帝不在造成的。尼尔在地狱里承受的痛苦是他生前无法想像的,但是,他对痛苦只有一种回应:敬爱上帝。
尼尔仍旧爱着莎拉,跟从前一样想念她,一想起他曾经多么接近跟她重逢,他就心如刀绞。他知道,自己堕入地狱不是因为他做过的任何事,他知道自己完全没有理由下地狱,也不是为了实现某个更高目的让他作出的牺牲。但所有这些,丝毫不能削弱他对上帝的爱。即使存在升上天堂、与莎拉团圆的可能,尼尔也没有怀抱这种希望。他心里已经不存在这类欲望了。
尼尔知道,现在的他已经离开了上帝的视线,上帝不可能以爱作为对他的回报。但这依然没有影响他的感情。爱无条件,亦无所求,甚至不求任何爱的回报。
自从尼尔堕入地狱,离开上帝的视线,许多年过去了。他仍旧爱着上帝。这才是真正的信仰。
后记
我最初写一篇跟天使有关的小说是在看了一部超自然恐惧片之后。那以后,我花了很长时间考虑,究竟怎么才能把天使写进小说。我想了很多点子,但一个都不喜欢。最后我想到,可以把天使当成一种具有可怕威力的现象,天使下凡跟自然界发生的其他灾变一样。作出这个设想之后,我才算走上了正轨。
想到灾难,自然会联想到无辜的普通人在这种灾难中所遭受的痛苦。对于这种人,人们必定会从宗教上多方开导他。但不可能所有遭受痛苦的人都能接受这种开导,能抚慰一个人的方式用在另一个人身上,很可能会让他怒不可遏。想想圣约中描述的约伯的不幸遭遇吧。
我对约伯记有一点不满:到最后,上帝奖赏了约伯,他损失了孩子,但上帝又赐给了他另外的孩子。且不说新的孩子能不能弥补他的丧子之痛,只谈一点:上帝为什么又让他重新获得财富?为什么来这么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的诸般道理中,有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美德并不一定会得到好报,好人也会遭遇不幸。而约伯接受了这一切,充分显示了他的美德。可到了最后,竟然又让他发一笔大财。这不是削弱了故事可能的教诲吗?
在我看来,约伯记这个故事的作者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如果作者真的坚决认为德行不一定带来回报,他还会让约伯得到那么大的好处吗?
(李克勤译)
没有容纳这些器官的空间了,颧骨紧紧挨着前额。看见天光,这是任何尚在人世的灵魂最接近天堂的一刻。也就是这一刻让他的身体发生了畸变。通常认为,这种身体畸变表明,在天堂中,物理意义上的肉身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在,本尼那张表情功能大受限制的脸上随时随地总是挂着亲切、喜悦的微笑。
尼尔希望本尼能告诉他点什么,帮助他爱上上帝。本尼告诉他,天堂之光的美丽是无可比拟的,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在它面前,任何怀疑都会烟消云散。它是无可辩驳的证据,足以证明人人都应当敬爱上帝,就像1+1=2一样显而易见。不幸的是,尽管本尼打了许多比方,他却无法用自己的言辞重现天堂之光的美丽。本来就虔信上帝的人听了本尼的话后激动得发抖,但对尼尔来说,本尼的话太含糊了,令人失望。于是,他转向其他方向寻求帮助。
接受自己不能理解的神迹。当地教堂的神父这样对他说。如果你在自己的问题无法解答的情况下仍旧敬爱上帝,这就更能说明你的虔诚。
承认你需要上帝。他购买的大众精神指导书这样说。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能全靠自己解决、必须依靠上帝时,你就已经是个信徒了。
全身心地、无条件地匍匐在他面前吧。电视传教士这么说。接受痛苦,只有这样,你才能证明对上帝的爱。接受痛苦也许不能让你今生今世更加幸福,但抗拒痛苦只能加重对你的惩罚。
所有这些理论对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作用。只要你信服了其中任何一种,你都会虔诚皈依。问题是这些理论都不那么容易令人信服,尼尔则是觉得完全无法信服的人中的一个。
最后,尼尔试图跟莎拉的父母谈谈。这充分说明他已经到了多么绝望的地步:他跟岳父母的关系向来很紧张。尽管他们很爱莎拉,但却总是责备她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虔诚。听说她嫁给了一个完全没有信仰的人时,他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至于莎拉,她一直觉得父母太爱对别人妄加评判了。他们对尼尔的排斥愈发强化了她的看法。但现在,尼尔觉得自己跟岳父母有了共同点说到底,大家都对莎拉的死痛悼不已。就这样,他拜访了他们在郊区的殖民风格大宅,希望稍减自己的哀痛。
他大错特错了。尼尔没有得到同情,得到的是一通怒斥。他们把莎拉的死怪罪到他头上,莎拉下葬几周后,岳父母便得出了结论:她的死是对他的警告,他们必须忍受丧女之痛,惟一的原因就是尼尔不敬上帝。他们现在一口咬定完全不理睬尼尔从前的解释他的畸形腿正是遭了天谴,如果他能及早醒悟,端正自己的态度,他们的女儿是不会死的。
这种反应本来应该料想得到。在尼尔的一生中,别人总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为他的残疾寻找原因,哪怕这种残疾跟上帝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他又不明不白地遭受了来自天庭的打击,肯定会有人认定他活该遭此报应。至于这份祝祷选在他最脆弱的时候落在他头上,造成了最沉重不过的打击,这倒完全是偶然的。
尼尔并不赞同岳父母的话。但他不禁彷徨起来,有点拿不准了:如果他以前是个信徒,或许真的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他想,或许真的应该生活在一个由宗教信仰构成的故事中。至少,故事里总是好人受赏、坏人遭灾。哪怕区别好坏的定义有点不清不楚,总比生活在一个毫无公道可言的现实中强点吧。当然,生活在这种讲究原罪、认定人人生而有罪的故事里有个坏处:自己成了一个莫名其妙便担上一份罪孽的罪人。但它也有一个好处:能让他跟莎拉团圆他自己不信上帝的态度可没有这个好处。
有的时候,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能指引一个人走上正确的道路。就这样,岳父母的责骂把尼尔向上帝推近了一步。
以前布道的时候,听众们不止一次向贾尼丝问过这个问题:她有没有产生过希望自己是个有腿的正常人的想法?她的回答总是:没有。她真是这么想的。她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有的时候,提出问题的人会指出,她从来没有享受过双腿健全的生活,自然不会产生对那种生活的向往。如果她出生时双腿没有毛病,后来才失去它们,那样的话,她的想法可能就不是这样了。贾尼丝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但她仍旧可以诚实地说,她并不觉得自己是个不完整的残疾人,也从来没有嫉妒过正常人的生活。她是一个整体,没有腿这一事实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她向来不用假肢,就算有什么手术能让她长出正常的腿,她也会拒绝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帝竟然会赋予她正常的双腿。
有了腿还给她带来一个事先没有想到的副作用:男人越来越注意她了。过去,她只能吸引迷恋残缺身体、或迷恋圣女的变态男人。现在,所有男人都对她产生了兴趣。由于这个缘故,第一次发现伊桑米德对她的强烈关注时,贾尼丝还以为这是一种出自爱欲的关注。这一次,贾尼丝尤其觉得气恼,因为这个人很显然是个已婚男子。
伊桑最初跟她交谈是在互助团体的集会上。这以后,他开始听她的公开宣讲。他开口邀请她出去吃午饭时,贾尼丝问他到底有什么意图。伊桑这才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以什么方式涉及到她,但他认定两人的命运必定存在某种联系。贾尼丝半信半疑,却也没有直截了当地反对他的理论。对于她这一方面存在的疑问,伊桑承认自己无法解释,但他非常热心,愿意尽力帮助她找到解答。贾尼丝也谨慎地答允帮助伊桑寻找他存在的意义。伊桑则保证他不会成为她的包袱。这以后,两人时常见面,探讨天使降临人间的种种含意。
与此同时,伊桑的妻子克莱尔越来越担心。伊桑向她保证,自己对贾尼丝没有别的想法,但妻子仍旧放心不下。她知道,异乎寻常的处境会使同处这种境地的人产生一种纽带,她害怕伊桑与贾尼丝的关系不管这种关系是什么会危及他们的娇姻。
伊桑向贾尼丝提出,身为图书馆员,他可以为她做些研究。除了贾尼丝的遭遇,他们俩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先例:上帝在某一个人身上留下印记,却在另一次天使下凡时抹掉了这个印记。伊桑开始查阅资料,寻找这种先例,希望由此理解贾尼丝失而复得的双腿意味着什么。以前有过一生中多次获得神助,治愈痼疾的例子,但他们的疾病或残障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上帝留下的印记。只有一桩轶事,说的是有一个罪孽深重的人被上帝变成了瞎子,从此改过自新,上帝于是让他重获视力。遗憾的是,这桩轶事已经证明不确,只是一个现代都市传奇而已。
即使这段传奇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也不能视为贾尼丝经历的先例:她的腿是在她出生前丧失的,所以不可能是对她的罪孽的惩罚。会不会是因为她父母所做的某件事?重获双腿表明他们已经赎清了自己的罪孽?贾尼丝不相信这种理论。
如果她的某位已逝亲戚能够以异象的形式出现在她面前,贾尼丝就不会对自己的腿有任何疑虑了。但他们没有,于是她怀疑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不过她不相信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也许是弄错了,她接到的神愈本来是给其他人预备的。也许是一种考验,看她得蒙大恩后有什么反应。无论是哪种情形,她只能做一件事:以无比的感激和谦卑之心回报上天的厚礼也就是说,她必须朝圣。
朝圣者要长途跋涉,前往圣地,静候天使降临,希望自己能获得神愈。如果是在其他地方,一个人等待一生也未必能等到一次天使下凡。但在圣地,他可能只需要等待几个月,有的时候甚至几个星期就行。朝圣者们知道,即使这样,被神力治愈的可能性仍旧十分渺茫。终于盼来天使下凡的人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得到神愈。但通常情况下,只要能看到天使,大家仍旧很高兴,回家以后心情好多了,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命运,无论这种命运是不久便撒手人寰,还是度过残疾人的一生。另外,不用说,能挺过一次天使下凡而不死,这种经历让许多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一次天使下凡,都有一小批朝圣者因此丧命,这是必然现象。
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贾尼丝都心甘情愿地接受。如果上帝觉得应该召回她,她随时可以上路。如果上帝再一次抹掉她的双腿,她会重新拾起过去的工作。如果上帝让她留着那双腿,她希望能有机会明白上帝的真意她需要这个,有了它,她才有信心对听众谈起自己的腿。
但是,她心里仍旧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上帝收回赐予她的神迹,把它转给真正需要的人。她没有具体地建议上帝把这份神迹转给一心切盼着它的某某人,觉得这么做未免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但在私下吧,她觉得自己是代表那些急需神迹的人朝圣,向上帝陈情。
朋友家人对贾尼丝的决定困惑不解,觉得这么做是质疑上帝作出的决定。消息传出去以后,她收到了许多信,表达的情绪各不相同:幻灭,迷惑,或是对她情愿作出这种牺牲的景仰。
伊桑则毫无保留地支持贾尼丝。他兴奋极了。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拉谢尔天使下凡对他本人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暗示,向他指出,他行动起来的时刻到了。妻子克莱尔强烈反对他离家远行,说他根本不知道这一去会花多长时间。另外,她和孩子们也需要他。得不到妻子支持,伊桑心情沉重,但他别无选择。伊桑将踏上朝圣之路下一次天使下凡时,他一定会明白上帝对他到底有什么安排。
造访莎拉的父母使尼尔重新思索自己与本尼瓦斯克斯的谈话。本尼的话本身没给他多大启发,但他的无比虔诚仍旧给尼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不幸,本尼对上帝的信仰绝不会动摇,而且,本尼死后肯定会升上天堂,这是确然无疑的。这一点让尼尔看到了一线希望。这种希望太渺茫了,他以前根本没有考虑过。但现在,在他一天比一天绝望的情况下,这一线希望显得越来越有诱惑力。
每一个圣地都有这样一批朝圣者,目的不是获得神愈,他们是特意为了一睹天堂之光而来的。看见天光的人死后总能升上天堂,不管他们的动机是多么自私。有些追光者对自己能否升上天堂没多大把握,他们想百分之百地确定,死后能与天堂中的亲人相聚。还有些人过了一辈子罪恶生活,想借助这种手段逃避随之而来的后果。
过去还有人怀疑,觉得天堂之光不可能那么神奇,一看之下,便足以克服所有障碍,保证灵魂直升天堂。但在巴里拉森事件之后,这种怀疑便烟消云散了。拉里是个连环奸杀犯,正在处理他最后一个牺牲品的尸体时,恰逢天使下凡,拉里看到了天堂之光。拉里被处决时,大家亲眼看到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让被害者家属悲愤不已。牧师们竭力安慰他们,说天堂之光肯定让拉里在那一瞬间受到了比几世惩罚更可怕的严惩(这种说法迄今找不到任何根据)。安慰之辞收效甚微。
尼尔从中发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漏洞,一个解决菲尔索默斯指明的两难处境的好办法。只有用这个办法,他才能在爱莎拉远甚于爱上帝的前提下实现与莎拉团圆的理想。用这种办法,他尽可以当个自私自利的人,最后照样能升入天堂。别的人成功过,或许他也能成功。几率不大,但至少有这种先例。
在潜意识中,尼尔其实相当反对这种做法:这跟为了治疗情绪低落来个彻底洗脑没什么区别。他不禁想,真要看到了天光,他的个性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变到那种程度,他也就不再成其为他了。但他不久又想得更深入了些:每个升上天堂的人肯定都发生过相似的变化,所谓被拯救的灵魂,其实跟尚在人世的无眼人差不多,只不过没有肉身罢了。反复思索后,尼尔终于明白了:无论他通过什么途径升上天堂或是终身修行,或是撞见天光混进去最后实现跟莎拉团圆的目的,他与莎拉的爱不可能再像从前活着时那样。进入天堂以后,两个人都会改变,他们将会如所有被拯救的灵魂一样,既爱对方,也爱别的一切,两种爱混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种认识丝毫没有减轻他渴盼与莎拉重聚的急迫心情。正相反,他的渴望愈发强烈,因为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无论采取什么途径,最终都会得到同样的酬劳。抄近路走捷径得到的结果与常规手段完全相同。
但另一方面,追光者面临的困难比寻常朝圣者大得多,也危险得多。天堂之光只出现在天使进出俗世的一瞬间。天使现身的地点是个未知数,所以,追光者只能天使一现身便猛扑过去,死死盯着不放,直到天使离开。为了增加自己出现在细细一缕天光照射范围内的机会,追光者必须在天使逗留凡间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接近后者,这就意味着站在龙卷风的风口上,或是大洪水的浪尖上,或是地面可怕的裂口的顶端具体出现哪种情形,视下凡的是哪位天使而定。死于这个过程中的追光者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成功者。
很难取得有关事败身死的追光者灵魂归宿的统计数字,原因很简单,这种险恶的环境中不会有多少目击者。但就已有的数字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普通朝圣者如果没有得到他们一心企盼的神愈,死后灵魂上升下堕的比例大致是一半对一半。和他们相比,追光者的下场截然不同,每一个归宿为人所知的追光者都下了地狱。也许是因为只有注定下地狱的人才会当追光者,也许是因为有关方面将追光而死视为自杀,自杀者当然应该下地狱。不管怎么说,如果打算采取这种行动,尼尔必须作好接受相应后果的思想准备。
追光的性质是全赢或全输,尼尔一方面觉得这一点相当吓人,另一方面又深受吸引。苦度残生,同时竭力爱上上帝,这种想法一天比一天更让人难以忍受。他甚至很有可能活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最近人人都告诉他,天使到访是种警告,要他打点好自己的灵魂,随时准备上路。也许他明天就会一命呜呼,再也没有时间采取常规手段成为上帝的信徒了。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尽管他一辈子都在极力回避贾尼丝赖利这个榜样,有关她的新消息却对尼尔产生了影响。当时他正在用早餐,碰巧看到报上的新闻,说她即将动身朝圣。尼尔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到底要多少福祉才能让这个女人满足?细细思考之后,他拿定了主意如果这个才接受过赐福的女人都觉得应该寻求上帝的帮助,对这个赐福来一番讨价还价,那么,遭受了这么惨痛损失的他更应该这么做。这条新闻最终促使犹豫不决的尼尔下定了决心。
圣地无一例外地位于不适宜于居住的穷山恶水,比如一处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小环形礁,另一处坐落在高达两万英尺的崇山峻岭之间。尼尔去的那个圣地位于一片荒漠中央,周围无论哪个方向都是绵延许多英里的干裂的沙土地。那地方虽然荒凉,但相比之下还算去得,所以在朝圣者中间很流行。从外表上看,这个圣地可以视为一部很好的地理教材,来自天庭和地球本身两方面的关照让它的地貌多姿多彩:整片地方纵横交错着熔岩冲刷出来的沟壑,迸开的裂口,冲撞造成的陨石坑。植物十分稀少,都是朝生暮死的短命类型,只在洪水冲刷、龙卷风肆虐的间歇生长一阵子,不久便再一次被席卷一空。
圣地上到处是安营扎寨的朝圣者,一簇簇帐篷和野营篷车形成了一个个临时性的小村落。哪个地点更好是人人极力推测的大问题。最佳地点应该既能尽量扩大看见天使的机会,又能尽量缩小受伤或死亡的危险。这里还有不少积年遗留下来的沙袋,人们把它们垒起来,形成一道道掩体,尽可能提供一点保护。圣地还有一批专门在此值勤的急救人员、消防队员,他们负责管理这里的通道,务使畅通,以确保急救车辆能及时到达需要它们的地点。食物和饮水由朝圣者自带,也可以从天价售卖的小贩手里购买。每人必须缴付一笔费用,用于垃圾和粪便清理。
所有追光者都准备了越野车辆,时机一到便能穿越复杂地形追踪天使。有钱的人独自驾车,买不起车的只好两个、三个、四个人一组,合用一辆车。尼尔不想当个依靠别人的乘客,也不想担起替别人驾车的责任。这可能是他活在世间所做的最后一桩事,他感到单枪匹马才合适。莎拉的葬礼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尼尔变卖了家里的一切,这才买到一辆合用的交通工具:一辆轻卡,配备着凹槽特深的轮胎和超强减震器。
一到圣地,尼尔便着手从事所有追光者都要做的准备工作:驾车巡行全场,熟悉地形。一次巡行圣地时,他遇上了伊桑。伊桑正从最近的杂货店(八十英里外)买东西回来,中途车坏了,正在路边招手搭车。尼尔帮助他重新发动了车子,然后,在伊桑的坚持下,跟着他回到他的帐篷共进晚餐。贾尼丝不在,去拜访附近的朝圣者了。伊桑一面就着一块固体燃料加热方便快餐,一面诉说让他来到圣地的种种事件。尼尔客气地听着。
当伊桑提起贾尼丝赖利的名字时,尼尔掩饰不住自己的惊讶。他完全没有再次跟她搭话的兴趣,当即找了个借口想走,对吃惊的伊桑解释说,自己落下了一件贵重设备。就在这时,贾尼丝回来了。
看到尼尔,贾尼丝大吃一惊,但还是请他多坐一会儿。伊桑说起请尼尔来吃饭的缘故,贾尼丝也解释了她和尼尔过去见面的事。之后,她问尼尔为什么想来这个圣地。尼尔刚告诉他们自己是个追光者,伊桑和贾尼丝立即力劝他重新考虑他的计划。这是自杀,伊桑说,再怎么也比自杀好啊。看到天光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贾尼丝说,上帝并不希望这样。对于他们的关心,尼尔态度僵硬地表示了感谢,然后走了。
在等待的几周里,尼尔天天开着车巡行圣地。地图是有的,而且每次天使下凡之后都会及时更新,但再好的地图也不能代替亲自实地考察。有一次,他遇见了一个显然很精通越野驾驶的追光者,便向他大多数追光者都是男的询问怎么才能开车穿过一片特别难走的地段。有些人在这里待的时间很长,见过好几次天使下凡,但他们的努力既没有成功,也不算失败。这些人很乐意向新手介绍追击天使的经验,但却从来不谈自己的个人经历。尼尔发现,他们说话都有个奇怪的特点:充满希望,同时又无比绝望。他不禁怀疑自己说话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
伊桑和贾尼丝打发时间的办法是与其他朝圣者结交。大家对贾尼丝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觉得她不知感恩,有的则认为她十分高尚。大多数人听了伊桑的故事后都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像他这样不求神愈的朝圣者非常罕见。朝圣者之间通常会产生一种战友之情,支撑着他们熬过漫长的等待。
最后的时刻到来时,尼尔正驾着自己的轻卡实地考察。这时只见西南方浓云密合,民用通讯频道上传来呼叫,说又一次天使降临开始了。他停下车,把通讯耳塞塞进耳朵,扣上头盔。准备停当后,已经可以看到空中的道道闪电了。距天使较近的一名追光者报告,这次下来的是圣巴拉基尔,正向北方前进。尼尔决定从东面截击天使,于是掉转车头,全速驶去。
没有雨,也没有风,只有团团乌云,浓云中不断亮起闪电。所有追光者都在通过电台互相传递消息,估算天使的前进方向和速度,冲向东北方的尼尔抢在了天使前头。开始的时候,他还可以通过计算雷鸣与电闪的时间差来估算离天使的距离,但没过多久,闪电一个接一个,炸雷响成一片,他再也无法将某一记雷声和特定的闪电联系起来。
他看见另外两辆追光车从不同方向斜插过来,三辆车平行了,向北飞驰。跃过一个很大的陨石坑,颠簸着穿过较小的坑坑洼洼,时而急转避开大洞。四面八方电光闪闪,闪电似乎在向一个中心点聚拢,就在尼尔以南天使在他的正后方,正在接近。
虽然戴着耳塞,滚滚雷鸣依然震耳欲聋。周围的电力越来越强,尼尔清楚地感到自己的毛发从皮肤上直立起来。他不住看后视镜,竭力确认天使的准确位置,心里着实拿不准到底应该靠近到什么程度。
重重叠叠的闪电。一道未去,一道又起。视网膜上的残留视像过多,很难从中分辨出哪些是真的闪电,那些是上一道闪电的残留视像。尼尔眯缝起眼睛,望着一片闪亮的后视镜。他发现,自己正望着一道连绵不断的电光。这道闪电波动起伏,但连成一气,中间没有丝毫间隔。他把驾驶席一侧的后视镜向上侧了侧,好看得清楚些。他看见了这道闪电的源头:一大团蒸腾翻卷的火焰,呈银白色,衬在乌黑的云层上:巴拉基尔天使。
眼中所见让尼尔全身僵直,动弹不得。就在这时,他的轻卡撞上一块冒出地面的岩石尖端,一下子腾空而起。冲撞的着力点正在车头左前方,车头像铝箔一样挤成一团。驾驶室承受的压力将尼尔的双腿腿骨压得粉碎,切断了他的股动脉。尼尔开始大出血,缓慢、但确然无疑地走向死亡。
他没有尝试挪动身体。那一刻,他还没有感到身体上的痛苦,但不知怎的,他明白只要自己哪怕轻轻动一下,马上就是痛彻心肺。很清楚,他已经被卡在车子里了,就算没有,他也不可能继续追踪圣巴拉基尔。他绝望地望着闪电的涡流渐渐离他而去,越来越远。
望着望着,尼尔哭了起来,心中充满悔恨和对自己的蔑视,诅咒自己怎么会以为这个办法行得通。只要能活下来,他会乞求上帝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改过自新,他会用自己的余生学习如何敬爱上帝。但他知道,讨价还价是不可能的,惟一应该责备的是他自己。他向莎拉道歉,因为他没有走比较保险的路子,而是将自己的生命一把押上了赌台,从而永远丧失了与她聚首的希望。尼尔惟愿她能理解他的动机,并最后原谅他。他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是他太爱她了。
泪眼朦胧中,尼尔看见一个女人向他奔来。是贾尼丝赖利。这时他才意识到,他的撞车地点离她和伊桑的帐篷只有不到一百码。但她不可能帮他什么忙,他能感到鲜血汩汩而出,渐渐耗尽,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支持到救护车赶来了。他觉得她正朝她大喊着什么,但他的耳朵被炸雷震得太厉害,根本听不见她的话。他看到伊桑米德紧跟在她身后,跟她一起向这边奔来。
一道电光划过,贾尼丝一头栽倒,像被一柄大锤砸倒一样。最初他还以为她是被闪电击倒的,接着才发现闪电早就停止了。她爬了起来。这时,尼尔看到了她的脸,一张全新的脸,直冒热气,完全没有眼睛。他明白了:贾尼丝遇见了天堂之光。
尼尔抬头向上望去,但他看到的只有幢幢乌云。那道光柱已经消失了。上帝好像在奚落他,既让他亲眼看到他宁肯为之丧生也要得到的东西,又把这件东西拿得远远的,让他够不着。不仅如此,上帝还把它给了一个不需要、甚至不想要的人。上帝已经在贾尼丝身上浪费了一次神迹,现在,他竟然又这么干了一次。
就在这时,另一道来自天堂的光柱刺透了乌云,落在陷在车里动弹不得的尼尔身上。
它像一千枚尖针,刺进他的血肉骨骼。天光抹掉了他的眼睛,不是把他变成一个丧失视力的从前的明眼人,而是变成了一个根本不曾、也不应该拥有视觉器官的人。与此同时,这道光向尼尔展示了他理应敬爱上帝的全部理由。
他敬爱他,全身心、无条件地爱着上帝,人类成员彼此之间从来不曾有过这种深深的爱。无条件地其实是个很不恰当的饰语,因为即使无条件这个词也暗含着一种场景、一种前提、一种条件,而尼尔却再也不需要这一切了: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应当爱戴上帝的明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构成对上帝的爱的阻碍,连稍稍扰乱这种爱都做不到。一切事物都是对上帝感恩戴德的理由,让他更加敬爱他。尼尔想起让自己采取这种自杀式莽撞行动的惨痛遭遇,想起莎拉死前经历的痛苦和惊恐,但他仍旧爱戴上帝不是不顾这些继续爱戴上帝,而是因为这些爱戴上帝。
他唾弃自己此前的种种愤怒、彷徨、对答案的追求。为了过去的痛苦,他万分感激上帝,为了以前没有认识到这是上帝的赐福无比悔恨,为了现在在上帝照拂下洞见自己生存的真正意义而欣喜若狂。他现在明白了,生命只是一份上帝慷慨赐予、接受者其实不配享有的厚礼,即使最有德行者都不配享有生命这份殊荣。
对他来说,一切疑难已经迎刃而解。他懂得了,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关于爱哪怕是痛苦也罢,尤其是痛苦。
所以,几分钟后,当尼尔最终流血过多而死时,他的灵魂已经完全值得拯救了。
但上帝照样把他打下了地狱。
伊桑看到了这一切。他看到尼尔和贾尼丝的面貌被天光改变,也看到了他们没有眼睛的脸上洋溢的对上帝虔诚的爱。他看到天空澄澈起来,重新现出阳光。他握着尼尔的手,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尼尔死时,他看到尼尔的灵魂离开躯壳,向上升起,却又向下一栽,堕入地狱。
贾尼丝没有看到。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她的眼睛已经不复存在了。伊桑是惟一的目击者。他明白了,这就是上帝为他所作的安排:追随贾尼丝赖利来到这里,看到她无法看到的一切。
圣巴拉基尔下凡的统计数字汇总出来了。死亡人数共计十名,其中六名为追光者,四名普通朝圣者。九名朝圣者获得神愈。看见天堂之光的只有贾尼丝和尼尔。统计数字没有说明多少朝圣者感到这次天使下凡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但伊桑知道,自己就是这种人中的一个。
回家之后,贾尼丝重新开始布道。但演说主题跟过去不同。她不再宣传残疾人有勇气克服身体方面的障碍,跟其他所有无眼人一样,她只能反复描绘上帝造物的无比美丽。许多过去从她的宣讲中得到启发的人感到很失望,觉得他们失去了一位精神领袖。贾尼丝宣扬勇气能战胜残疾时,她给听众带来了其他人无法带来的信息。但现在,她的话和别的无眼人没有什么区别。听众人数减少了,但贾尼丝毫不在意,因为她对自己宣扬的内容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伊桑辞去了图书馆的工作,成了一名布道者,向大众宣讲自己的经历。妻子克莱尔无法接受他的新使命,最后带着孩子们离开了他。但伊桑宁愿独自生活,也要继续布道。他有了很大一批追随者。他告诉大家发生在尼尔菲斯克身上的事。告诫大家,生活中没有彻底公平,死后同样如此。他这么说不是要听众不再崇敬上帝,正相反,他鼓励人们保持信仰,只不过希望大家不要在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情况下这么做。伊桑说,如果要敬爱上帝,你必须有思想准备,无论上帝对你的安排是什么,都要无条件地爱戴他。上帝不代表公正,不代表仁慈,也不代表怜悯。只有彻底理解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信徒。
如果尼尔听了这些劝戒(当然,他不可能听到人世的布道),他一定完全理解。他失落的灵魂最好不过地证明了伊桑的话。
对于地狱的大多数居民来说,这里与人世间没有多大区别。地狱的主要惩罚是对生前没有信仰上帝的悔恨,这种惩罚,多数人很容易忍受,但对尼尔来说,地狱与人世没有丝毫相似之处。他不朽的身体有一双功能完善的腿,但他一点也不在乎;他重新获得了双眼,但他不愿意睁开它们。看见天光之后,他认识到人世间上帝无处不在。但地狱里却没有上帝的身影。在这里,看到、听到、碰到的一切都会使尼尔产生深切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不同与世间。世间的痛苦是上帝之爱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的痛苦却是上帝不在造成的。尼尔在地狱里承受的痛苦是他生前无法想像的,但是,他对痛苦只有一种回应:敬爱上帝。
尼尔仍旧爱着莎拉,跟从前一样想念她,一想起他曾经多么接近跟她重逢,他就心如刀绞。他知道,自己堕入地狱不是因为他做过的任何事,他知道自己完全没有理由下地狱,也不是为了实现某个更高目的让他作出的牺牲。但所有这些,丝毫不能削弱他对上帝的爱。即使存在升上天堂、与莎拉团圆的可能,尼尔也没有怀抱这种希望。他心里已经不存在这类欲望了。
尼尔知道,现在的他已经离开了上帝的视线,上帝不可能以爱作为对他的回报。但这依然没有影响他的感情。爱无条件,亦无所求,甚至不求任何爱的回报。
自从尼尔堕入地狱,离开上帝的视线,许多年过去了。他仍旧爱着上帝。这才是真正的信仰。
后记
我最初写一篇跟天使有关的小说是在看了一部超自然恐惧片之后。那以后,我花了很长时间考虑,究竟怎么才能把天使写进小说。我想了很多点子,但一个都不喜欢。最后我想到,可以把天使当成一种具有可怕威力的现象,天使下凡跟自然界发生的其他灾变一样。作出这个设想之后,我才算走上了正轨。
想到灾难,自然会联想到无辜的普通人在这种灾难中所遭受的痛苦。对于这种人,人们必定会从宗教上多方开导他。但不可能所有遭受痛苦的人都能接受这种开导,能抚慰一个人的方式用在另一个人身上,很可能会让他怒不可遏。想想圣约中描述的约伯的不幸遭遇吧。
我对约伯记有一点不满:到最后,上帝奖赏了约伯,他损失了孩子,但上帝又赐给了他另外的孩子。且不说新的孩子能不能弥补他的丧子之痛,只谈一点:上帝为什么又让他重新获得财富?为什么来这么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的诸般道理中,有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美德并不一定会得到好报,好人也会遭遇不幸。而约伯接受了这一切,充分显示了他的美德。可到了最后,竟然又让他发一笔大财。这不是削弱了故事可能的教诲吗?
在我看来,约伯记这个故事的作者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如果作者真的坚决认为德行不一定带来回报,他还会让约伯得到那么大的好处吗?
(李克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