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笔灵2·万事皆波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自全唐诗一百七十八卷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一辆满是尘土的中巴车在公路上徐徐开动,引擎有气无力地哼哼着,让人昏昏欲睡。
此时天色刚近正午,阳光炽热,靠车窗的乘客纷纷把身体朝中间靠去,尽量避开晒人的光线;中间的人老大不情愿,又不好公开喝斥,只得也装作睡着,用肩膀或者大腿顶回去,默不作声地捍卫着自己的领土。再加上过道和行李架上堆积如山的编织袋构成的崎岖地形,十几排座位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复杂态势。
车子每一次摆动,都会让这个小小世界的格局变化一次。汗臭味、家禽味、汽油味甚至还有个别人偷偷脱下皮鞋晾出来的脚丫子味儿丝丝缕缕游荡在狭窄的车厢中,让本来就燥热的空气更加难耐。不时还有几只塞在座位底下的鸡鹅昂起脖子嘶叫两声,好像嫌添的乱还不够多。
在这些表情痛苦的乘客之中,端坐着一个面目清秀的和尚。这和尚身穿一件灰色僧袍,脖子上一串檀香佛珠,如果没有鼻子上的金边眼镜,简直就和古代人没有任何区别。
这位释家子弟可算得上是佛性纯正,身处这种嘈杂、拥挤的环境之中仍旧不急不躁,泰然自若,颇有当年菩提树下佛祖悟道的风范。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位大德耳朵里还塞着两个黑色耳机塞,一条细线牵进僧袍,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膝盖,双唇嗫嚅,似是在默默咏唱。
那声音缥缥缈缈,若有若无,如梵音低吟: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中巴车突然一个急刹车,发出一声尖利的啸声,惯性把所有的人都朝前抛去,车厢里响起一片惊呼。一件包着钢角的密码箱从行李架上跳下来,斜斜砸向前排的一个小女孩。
说来也怪,就在这箱子即将砸中小女孩头部的时候,却像是凭空被一股力量横向推动,在空中翻滚了几圈“哎哟”一声,正面拍中了售票员的后脑勺。
这一切都是瞬息之间发生,乘客们谁都没注意到过程,只看到了结果,纷纷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售票员疼得龇牙咧嘴,又怪不着别人,只得弯腰捡起箱子,冲司机大吼:“你怎么开车的!?”
司机唯唯诺诺,缩着脖子拉动手闸,让车子完全停稳。售票员揉着脑袋,转脸恨恨嚷道:“韦庄到了,谁要下车?”和尚睁开眼睛,优雅地把耳机塞从耳朵里取出来揣入怀中,拍拍小女孩的头,然后走下车去。
下了车,和尚忽然回身,冲售票员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贫僧适才听到停车时声音异常,既造业因,便得业果,想必是施主长期超载,以致制动鼓失圆或者有了锥度,还是换个新的为上。善哉善哉。”
说完和尚深施一礼,扬长而去。
这个和尚正是彼得。他送走了罗中夏、颜政和二柱子以后,就拜别曾桂芬,一路风尘仆仆,赶往韦氏一族的聚集地——韦庄。青莲再世,阖族震动,再加上韦势然复出,秦宜又有了踪迹,这种种大事,必须得当面向族长说明。
他离开公路以后,沿着一条简陋的柏油路步行了十几分钟,然后转上满是粉色、淡黄色野花的山梁,九转八折,最后翻过一道高坡。一过高坡,视线豁然开朗,扑面皆绿,一条山路逶迤而下,如同万绿丛中的一条白线,途中绕过一汪深潭和几簇竹林,弯弯曲曲进入一处四面环山的低凹盆地。盆地依山傍水,盆底可以看到一片高檐青瓦的屋群,正是韦庄的所在。
饶是彼得和尚佛性坚定,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心中一阵激动。他已经有数年不曾回来,比起外面世界的天翻地覆,这里却没什么变化,仿佛是五柳先生笔下的化外之境,超脱世间之外。尤其是习惯了都市喧嚣的人,来到这里都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走到村口,仰起头望了望石牌楼上面两个篆字“韦庄”牌楼旁边还竖起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上面写着“韦庄欢迎您”五个仿宋字。彼得和尚迈步经过牌楼,走进村子,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恰好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地与他擦肩而过,纷纷好奇地朝这边望过来,吹两声口哨;还有一两个背着旅行包的驴友对他举起了照相机。
韦庄的路是青条石铺成的,起伏不定,宽度刚刚能容两辆别克君威对开而过。道路两侧多是砖木结构的古屋,青砖青瓦,屋檐檐角高高挑起,姿态堂皇而宽方。楹联、石雕和碑石比比皆是,点缀在古屋之间弥散着敦淳之气,比起普通小村多了几分古雅的书香味道。
彼得和尚摸了摸佛珠,不知为什么,这一片本该熟极的家乡之地却让他突然有了另外一种感觉,一种隔阂且不安的陌生感。就连小村静谧的气氛,都显得不太一样。
大概是长途旅行太累了吧,彼得和尚想,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光头。他不是一个不可知论者,最喜欢的还是那句话:“佛祖不扔骰子。”
他径直走到韦庄的村委会。韦庄村委会设在一个叫做敦颂堂的地方,以前是一个私塾,现在改成了几间办公室。彼得和尚推门进去的时候,一群干部模样的人正在开会,其中一个身穿藏青干部服的老头儿手夹香烟,一手拿着钢笔,正侃侃而谈。他一看到彼得和尚,连忙把香烟掐了,把钢笔别回胸前,起身对其他人说:“我有个客人要接待一下,你们先研究研究,我一会儿就回来。”
他走出门,随手把门关上,示意彼得和尚随他走到走廊拐弯,这才热情地拍了拍他肩膀,上下打量了一番“等你好久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后三个字倒是真合适你啊,呵呵。”
彼得和尚慢慢后退一步,淡淡一笑:“定国叔,好久不见。”
这个人叫韦定国,是现任韦氏族长韦定邦的亲弟弟。韦定国处世手腕灵活,入世心重,很有活动能力。族内和笔灵相关的事情都是族长韦定邦处理,而一切俗务外事工作则交给了韦定国。他如鱼得水,顺理成章地当上了韦庄名义上的村长,还入了党,而韦庄族内也有“内事不决问定邦,外事不决问定国”一说。只是彼得和尚一直不大喜欢这位叔叔,总觉得和自己秉性不合。
韦定国看看四下无人,压低声音道:“青莲出世,是确有其事吗?”
彼得和尚略点了点头:“我亲眼所见。”大概情况他已经打过电话给族里。
韦定国有些埋怨地看了他一眼:“你们怎么搞的,没点组织性纪律性,没请示一下就擅自把它给放跑了!”
“关于这件事,曾老师有几句话想带给族长,我们这些小字辈不便说什么。”彼得和尚给他碰了一个不软不硬... -->>
——出自全唐诗一百七十八卷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一辆满是尘土的中巴车在公路上徐徐开动,引擎有气无力地哼哼着,让人昏昏欲睡。
此时天色刚近正午,阳光炽热,靠车窗的乘客纷纷把身体朝中间靠去,尽量避开晒人的光线;中间的人老大不情愿,又不好公开喝斥,只得也装作睡着,用肩膀或者大腿顶回去,默不作声地捍卫着自己的领土。再加上过道和行李架上堆积如山的编织袋构成的崎岖地形,十几排座位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复杂态势。
车子每一次摆动,都会让这个小小世界的格局变化一次。汗臭味、家禽味、汽油味甚至还有个别人偷偷脱下皮鞋晾出来的脚丫子味儿丝丝缕缕游荡在狭窄的车厢中,让本来就燥热的空气更加难耐。不时还有几只塞在座位底下的鸡鹅昂起脖子嘶叫两声,好像嫌添的乱还不够多。
在这些表情痛苦的乘客之中,端坐着一个面目清秀的和尚。这和尚身穿一件灰色僧袍,脖子上一串檀香佛珠,如果没有鼻子上的金边眼镜,简直就和古代人没有任何区别。
这位释家子弟可算得上是佛性纯正,身处这种嘈杂、拥挤的环境之中仍旧不急不躁,泰然自若,颇有当年菩提树下佛祖悟道的风范。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位大德耳朵里还塞着两个黑色耳机塞,一条细线牵进僧袍,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膝盖,双唇嗫嚅,似是在默默咏唱。
那声音缥缥缈缈,若有若无,如梵音低吟: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中巴车突然一个急刹车,发出一声尖利的啸声,惯性把所有的人都朝前抛去,车厢里响起一片惊呼。一件包着钢角的密码箱从行李架上跳下来,斜斜砸向前排的一个小女孩。
说来也怪,就在这箱子即将砸中小女孩头部的时候,却像是凭空被一股力量横向推动,在空中翻滚了几圈“哎哟”一声,正面拍中了售票员的后脑勺。
这一切都是瞬息之间发生,乘客们谁都没注意到过程,只看到了结果,纷纷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售票员疼得龇牙咧嘴,又怪不着别人,只得弯腰捡起箱子,冲司机大吼:“你怎么开车的!?”
司机唯唯诺诺,缩着脖子拉动手闸,让车子完全停稳。售票员揉着脑袋,转脸恨恨嚷道:“韦庄到了,谁要下车?”和尚睁开眼睛,优雅地把耳机塞从耳朵里取出来揣入怀中,拍拍小女孩的头,然后走下车去。
下了车,和尚忽然回身,冲售票员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贫僧适才听到停车时声音异常,既造业因,便得业果,想必是施主长期超载,以致制动鼓失圆或者有了锥度,还是换个新的为上。善哉善哉。”
说完和尚深施一礼,扬长而去。
这个和尚正是彼得。他送走了罗中夏、颜政和二柱子以后,就拜别曾桂芬,一路风尘仆仆,赶往韦氏一族的聚集地——韦庄。青莲再世,阖族震动,再加上韦势然复出,秦宜又有了踪迹,这种种大事,必须得当面向族长说明。
他离开公路以后,沿着一条简陋的柏油路步行了十几分钟,然后转上满是粉色、淡黄色野花的山梁,九转八折,最后翻过一道高坡。一过高坡,视线豁然开朗,扑面皆绿,一条山路逶迤而下,如同万绿丛中的一条白线,途中绕过一汪深潭和几簇竹林,弯弯曲曲进入一处四面环山的低凹盆地。盆地依山傍水,盆底可以看到一片高檐青瓦的屋群,正是韦庄的所在。
饶是彼得和尚佛性坚定,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心中一阵激动。他已经有数年不曾回来,比起外面世界的天翻地覆,这里却没什么变化,仿佛是五柳先生笔下的化外之境,超脱世间之外。尤其是习惯了都市喧嚣的人,来到这里都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走到村口,仰起头望了望石牌楼上面两个篆字“韦庄”牌楼旁边还竖起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上面写着“韦庄欢迎您”五个仿宋字。彼得和尚迈步经过牌楼,走进村子,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恰好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地与他擦肩而过,纷纷好奇地朝这边望过来,吹两声口哨;还有一两个背着旅行包的驴友对他举起了照相机。
韦庄的路是青条石铺成的,起伏不定,宽度刚刚能容两辆别克君威对开而过。道路两侧多是砖木结构的古屋,青砖青瓦,屋檐檐角高高挑起,姿态堂皇而宽方。楹联、石雕和碑石比比皆是,点缀在古屋之间弥散着敦淳之气,比起普通小村多了几分古雅的书香味道。
彼得和尚摸了摸佛珠,不知为什么,这一片本该熟极的家乡之地却让他突然有了另外一种感觉,一种隔阂且不安的陌生感。就连小村静谧的气氛,都显得不太一样。
大概是长途旅行太累了吧,彼得和尚想,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光头。他不是一个不可知论者,最喜欢的还是那句话:“佛祖不扔骰子。”
他径直走到韦庄的村委会。韦庄村委会设在一个叫做敦颂堂的地方,以前是一个私塾,现在改成了几间办公室。彼得和尚推门进去的时候,一群干部模样的人正在开会,其中一个身穿藏青干部服的老头儿手夹香烟,一手拿着钢笔,正侃侃而谈。他一看到彼得和尚,连忙把香烟掐了,把钢笔别回胸前,起身对其他人说:“我有个客人要接待一下,你们先研究研究,我一会儿就回来。”
他走出门,随手把门关上,示意彼得和尚随他走到走廊拐弯,这才热情地拍了拍他肩膀,上下打量了一番“等你好久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后三个字倒是真合适你啊,呵呵。”
彼得和尚慢慢后退一步,淡淡一笑:“定国叔,好久不见。”
这个人叫韦定国,是现任韦氏族长韦定邦的亲弟弟。韦定国处世手腕灵活,入世心重,很有活动能力。族内和笔灵相关的事情都是族长韦定邦处理,而一切俗务外事工作则交给了韦定国。他如鱼得水,顺理成章地当上了韦庄名义上的村长,还入了党,而韦庄族内也有“内事不决问定邦,外事不决问定国”一说。只是彼得和尚一直不大喜欢这位叔叔,总觉得和自己秉性不合。
韦定国看看四下无人,压低声音道:“青莲出世,是确有其事吗?”
彼得和尚略点了点头:“我亲眼所见。”大概情况他已经打过电话给族里。
韦定国有些埋怨地看了他一眼:“你们怎么搞的,没点组织性纪律性,没请示一下就擅自把它给放跑了!”
“关于这件事,曾老师有几句话想带给族长,我们这些小字辈不便说什么。”彼得和尚给他碰了一个不软不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