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中国式秘书3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

    关省长明天中午路过阳城,将在海北作短暂停留。

    下午四点多,黄一平接到海北县委办公室主任冯肖兵的电话。其时,他刚刚陪同廖志国参加完一个接待,匆匆返回办公室,准备审定一个讲话稿。明天,全市在阳西区召开农业规模化现场会,市长秦众作主报告,廖志国作会议总结。

    黄一平放下电话,当即汇报说:“关省长今天在临海市参加核电站的奠基仪式,明天早晨送走北京两位部长后,返回省城途中准备停留海北。若不是晚上赶回省城有个重要外事活动,也许还会在海北过夜。停留海北期间,关省长可能会顺便视察该县城市建设之类。”

    廖志国听了,脸上当即堆起阴云,问:“唔?什么情况?是关省长主动要在海北停留,还是于树奎中途截留?”

    “冯肖兵刚才在电话里支支吾吾,估计是于树奎做了工作。哦,对了,卜副省长也与关省长同行。”黄一平答。

    “哦,联手向我示威,给我颜色看哩。老子还就不睬他!”廖志国脸色越发难看了。

    黄一平猜测,廖志国所指的那个联手,一只手当是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另一只则是副省长卜国杰。

    由于车子上有司机老关,黄一平没敢接茬,只在心底盘算如何处置这个难题,并努力使廖书记改变态度。不过,黄一平明白,冯肖兵通报的这个信息,委实是给市里出了个难题,难怪廖志国要大光其火。

    按照常规,像关省长这一级地方大员,下到基层视察之类,不能算是一件寻常小事。试想,堂堂一省之长,主管偌大一个沿海经济大省,政务繁忙谓之日理万机一点也不为过。偶尔下得市、县一级基层,即便算不上多么稀奇珍贵,那也并非十分容易。一旦决定出行,其日程、路线当有专门班子提前筹划,并预先通知到相关地区、部门,下属党政首长必得全程陪同、接待,或是随时汇报情况,或是当面聆听指教。而且,这种陪同与接待还得讲究很多规矩,譬如该在何处迎接,是否安排警车开道,沿途标语、彩旗当布置到何种规模,安排的视察点需要“做”成几分真伪,新闻媒体及随同班底有无限制,及至就餐、住宿、水果、茶水的标准,等等,皆要有所规范,甚至堪称一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万一哪处安排不周或过分了,皆有可能给领导留下不佳印象,甚至招致严厉批评。现代领导干部,文化素养大幅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讲究与注重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乃是官场中甚为流行的一句格言。某些细节,于平常或许只是不屑一顾的细末琐碎,于是时则为命运攸关的大事。由此而论,关省长路过阳城地界落脚海北,于阳城方面及廖志国本人,当是一件大事。

    本来,关省长此行主要公务在本省最东北部的临海市,中途经过阳城地界,海北又是过往省城的必经之路,在此停留一下,吃个饭、喝杯茶或者打个盹,包括顺便察看一些园区、企业、景点之类,皆属正常。问题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关省长的中途停留,不是预先安排、通知,更不是由省委或省府办公厅通报,而是由海北县委办公室主任冯肖兵临时打了电话给黄一平,这就有了极为复杂、微妙的意味,也是引起廖志国不快的主要诱因。

    阳城官场中人都知道,拿省里领导向市里示威与施压,是于树奎的一向作派。现在这种非常时期,利用关省长向廖志国示威,想必符合于树奎其人的行事风格。而对廖志国来说,倘若关省长果真落脚海北,倒是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关于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与廖志国的关系,前边几章已有专门交待。现在,必得说说廖志国与关省长以及于树奎与省里的关联,以便说清关省长这次行程安排所具有的特殊敏感性。

    仔细梳理一下,关省长与廖志国之间,除了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平常并无亲密私交,平淡得如同一杯无色无味、不温不冰的白开水。不过,在这种貌似平淡的关系背后,却又令廖志国感觉到关省长的某种特别关注。由是,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密切与关省长的关系。

    关省长籍贯本省北部某市,凭实干与实绩由基层一步步干上来,十多年前从市委书记提拔进省,先后担任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长。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他与廖志国并无直接分管与隶属关系,甚至对廖志国其人都不太熟悉。直到廖志国担任了阳江常务副市长,及至四年前到阳城担任市长,这才有了较为频繁的接触。关省长是个为人严肃、作风严谨、说话严密的领导,喜怒很少溢于言表。平常,不论在省里开会、汇报时遇到,还是到阳城视察时紧随陪同,关省长同他总是仅限于点头握手,除了必要的工作沟通,几乎很少有个别交流。不过,总体上能够感觉到,关省长对廖志国观感不差,特别是对其大胆泼辣、敢说敢为的工作作风颇为欣赏。记得廖志国到阳城不久,着手筹建“鲲鹏馆”工程,在省城搞了一次规划论证,邀请包括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批重量级专家,最后请关省长出场陪同晚宴。那天,关省长本来有个重要接待,说了可能不空,等到这边晚宴临近结束时,还是匆匆赶来,向专家们敬了酒,也作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中,关省长虽然并未直接表扬阳城市府和廖志国,可到场敬酒、讲话本身就表明了某种姿态。看得出来,关省长喜欢下属办实事、做大事。

    在上周刚刚召开的省委全委会上,廖志国作为阳城市委书记首次亮相。那个讲话,黄一平煞费苦心精心炮制。期间,专门跑了省城,除了给梁副书记秘书马处长送了十六件高档床上用品外,也给龚书记与关省长的秘书各送了几套,顺便请教两位省主要领导对此类表态发言的偏好。那些秘书同行拿了礼品,自然直言告之:就内容而言,龚书记注重稳健、思路全面,特别是地区、产业、行业的协调与统筹发展;关省长则比较看重现代化新兴产业,尤其对影响全局的结构、产业、产品创新兴趣浓厚。就形式而论,两位领导都讨厌八股文,强调文风与会风的务实、新颖。那次会上,首次对市委书记们的发言限时,并当场使用了计时制。偌大一个地级市,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未来一年,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会事业,限定在二千多字的篇幅,表面看是对书记们的考验,实质也是测试执笔秘书的功力。幸而黄一平预先摸准脉博、准备充分,为廖志国撰写的讲话材料,破例没有使用一二三四序号,而是以几个关键词作索引,既条目清晰又新颖独特,显得与众不同。廖志国发言过程中,龚书记面露笑容,频频点头,点评时评价甚高。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关省长在总结时又重点提出了表扬。此况,不仅令各市发言的书记们羡慕不已,而且还在省里秘书班子中引起轰动,因为一般情况下,关省长不会如此表扬下属,何况前边龚书记已经表扬过。后来,在安排省报、省委内刊位置时,没有按照惯例从南到北顺磨推,或者由大到小按人口、经济总量排名,而是将廖志国的发言放在省城之后地级市中的首位。据说,如此排序就是关省长的意思,说是要打破常规。

    此外,在近几年廖志国仕途面临严峻考验的两大关键时刻,关省长的态度也都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一次是四年多前在阳江遭到举报,决定是否能够由常务副市长升任市长。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到地级市政府换届,反映最为集中、意见分歧最大的是两个人:阳城冯开岭和阳江廖志国。有关此二人的匿名举报信很多,组织、纪检部门又未能查出实质性问题,何去何从令常委们左右为难。当然,此二人在省里也都有些背景,尤其廖志国依靠的是梁副书记,背景更显厚重一些。到后来,还是关省长提议:“不如将两人相互调换,异地任职,既平息了当地的议论,又不影响对干部的正常使用。”此议,等于同时解救了两个人,现在看来于廖志国似乎更为有利。

    再一次,便是半年前接任阳城市委书记。其时,向中央和省里写匿名信状告廖志国的火力更为猛烈。虽说依然有梁副书记这只盾牌尽力挡着,可卜副省长的拆台力度也不小。双方处于胶着之际,龚书记、关省长两位主官的意见就起到决定性作用。凭心而论,关省长的态度总体还算公正。在有关举报信上,主管纪检的梁副书记批了一行字:“利用匿名信的形式举报,似是包括阳城在内个别地区的一大痼疾。此种文革遗风,对稳定大局、和谐社会建设利少弊多,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卜副省长也在收到的信中批了两句话:“此类反映甚多,应当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建议组织适当力量进行调查甑别,既对社会舆论一个交待,也可证廖志国同志清白。”此两批件,又都呈送到龚书记、关省长案头。值得玩味的是,龚书记、关省长分别批了同样两个字:“已阅。”事情便不了了之。试想,如果关省长对廖志国有什么成见,只要在卜副省长的的批示后边,写上一两个字,也许廖志国的书记就当不成了。同时,在最终讨论决定的常委会上,尽管龚书记表态在前,可仍然留了个尾巴,并且当场征询了关省长——听听洪大光的意见。当时,假如关省长不点头,事情也许会朝相反方向转化,同样不会有今日的廖书记。

    由此完全可以推断,关省长对廖志国并无多少不良印象,更加谈不上成见之类。当然,自从半年前就任市委书记,廖志国数次邀请关省长前来阳城视察、指导,至今却未能如愿,也是事实。这也说明,关省长对阳城、包括对廖志国,也不是那么热情。没想到,关省长这次好不容易落脚阳城,居然让于树奎抢了风头。

    20

    廖志国判断,关省长明天的海北之行,当是于树奎私下做了工作争取而来,并非凭空猜测。

    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同省里关系相当密切,而且,他还善于借助这种关系与市里一争短长,这在阳城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公开秘密。

    于树奎在省里的最大靠山,乃是常务副省长卜国杰。

    卜国杰在省里工作时间长,从商业厅、外贸厅这样的经济主管单位,到经贸委这种综合部门,先后担任过多个重要部门领导,直至眼下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如此丰富的工作经历,自然积累了相应深厚的人脉基础。加之,卜国杰生性仗义豪爽,喜欢结交知己、关照亲信,往好处说是乐于交朋友、帮助人,说难听点则是喜爱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对待于树奎这样的地方官员,既然对方主动紧贴上来,卜国杰一律笑脸相迎热情接纳,并不计较对方官职大小,关键时刻也会鼎力扶持。当然,话也说回来,像卜国杰这样的高官,同样也需要诸多于树奎、苗长林之类基层官员,才能构建更为广泛、深厚的政治基础,以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地位。尤其在民主政治日益强化的当今,虽说大规模群众运动几近绝迹,可各种各样的教育、整风活动还是不曾间断,及至官员升迁考察、年终总结之类,皆需要通过群众测评检验与认定。此际,哪个领导干部在基层拥有的人脉广泛、厚实,他的得分就高、评价就好,政声官望也就相应高人一筹。说白了,上下级之间这种亲密关系,实质也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赢。

    依托同卜副省长的特殊关系,又有苗长林在省城多年的鼎力帮衬,加上自己天生社会活动家的特质,于树奎很快便同省级机关众多实权部门打得火热,顺势结交了一批颇有实力的官员朋友,甚至与不少人达到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程度。

    于树奎在省里交际面广了,人头熟了,海北县在省城的名气就随之扩大,直接效应便是办起事来格外顺风顺水。上自省府办公厅、常务副省长办公室,下至有关部门的厅、处长室,但凡接到事关海北的报告、审查、批复,只要不是十分难为的事情,往往总是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而且效率出奇的高。目前,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虽然推行的是省、市、县三级行政体系,但很多县里报批、审定事宜,最终决定权都在省里,市这一级不过履行某种审核、中转、备案程序。这样一来,海北那边的此类事务,只要能避开阳城者,通常都绕道而行,有些即使一定需要阳城盖个章、行个文,也大多采取先斩后奏,只是走个过场了之。前些年洪大光、丁松主政阳城,一条铁路原本只从海北边界一角穿越,过境总里程不足十公里,而且不设任何停靠站点。于树奎获悉后,当即前往省里活动,要求更改设计线路。果然,经过省发改委、交通厅、铁路办一番疏通,那条铁路竟改为从海北腹地全程穿过,并在海北设立了正规停靠、中转站。直到修改方案定下来了,阳城方面还蒙在鼓里。

    因为有了上述这层关系,省里大官小吏也经常光顾海北,于树奎治下似乎成了省里某些部门的后勤供给、疗养度假、休闲娱乐基地。冷不丁,就有省里某个部委办厅局的长字号人物光临海北,乃至像卜国杰这样的省级领导来海北视察亦是常事。海北每年有两大节日:正月初五团拜会,仲秋时海洋节。届时,一定会有数十上百省级机关的官员,扎堆云集海北,将一个县级自办节日搞得比省、市同类节日都要气派、热闹。有时,海北在省城搞个屁大点活动,比如招商洽谈会啦,新品鉴定会啦,同样也是省、厅级领导济济一堂。遇到这样的场合,阳城市里的官员,要么临时知情才赶过去,要么干脆就被撂在一边。为此,不要说廖志国这样的党政首脑,就是市级机关里的那些局长、处长,对海北这种“跨越式”做法,也是颇有微词。

    廖志国初任市长那一年多,尚未与“三剑客”结怨,同于树奎关系还属正常。那时,他喜欢经常往下边跑,每个月总要到包括海北在内的几个县(市)走走。遇到省里有领导或部门主要负责人下来,只要得到消息,也都抽空过去专程陪同,有时还请领导到市区来玩玩。等到后来乔维民靠上来,苗长林的竞争态势日益明显,于树奎因此对他有了看法,廖志国就开始疏远海北,冷淡于树奎。碰到省里再有官员来海北,他就装聋作哑能让则让,即使勉强前来陪同,也只是礼节性表示一下,很少一起吃饭、打牌。在于树奎和省里那些人眼里,也根本没把阳城这一级官员当回事儿。正是因为如此,眼下关省长明天停留海北这样的事情,在廖志国这里才会引发联想,已然演绎为于树奎发出的一某种挑战之举。

    此外,最令廖志国尴尬、恼火的是,于树奎的上述非常规做法,若是悄悄做了倒还也罢,相反,他很乐于高调宣扬,常常通过新闻媒体在内的各种形式大肆进行炒作,其终极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炫耀,而是更加突显出耀武扬威的宣战意味。

    譬如,于树奎喜欢搞画册、电视专题片、大型广告牌之类的东西。最近一两年来,宣传海北的巨型广告牌,不仅遍布其境内的所有公路、铁路、港口、码头、高速道口,而且还远及上海、北京、省城的机场、车站。各种名目的彩色画册,涉及工业、农业、招商、旅游等各个行业,几乎一部接着一部。场面恢弘、声势阔大的电视专题片,更是动用了快艇、飞机、热气球等多种辅助工具。这些宣传品的主题,表面是宣传海北辉煌业绩,可其中的很多画面,却离不开于树奎高大、威武、忙碌的个人形象。尤其是那些广告牌、画册、专题片的主页与封面,不少是卜副省长等省领导视察海北时,与于树奎亲切交谈或热情握手的场景。

    再譬如,在上一轮全国报刊集中清理整顿中,阳城下属所有县(市)、区的报纸均被取消,别的地方皆与阳城市委机关报阳城日报合作,纷纷办了专版或子报。唯有海北县独树一帜,选择与省报合作,并且不惜投入了巨额经费。由是,海北的好多新闻便大量出现在省报上,甚至经常在位置、体量上超过阳城市,明显给后者造成一定压力。为此,黄一平按照廖志国的意图,通过省报驻阳城记者站打过招呼,要求省报切勿过于突出阳城下属的某个县,弄得此县像个省直辖的“特区县”一样。结果哩,省报根本不买账,海北的报道照样大张旗鼓。

    这种过于猛烈的宣传攻势,令廖志国极不舒服的同时,也日渐关注到于树奎身后一个特殊人物——海北县委宣传部长林松。此公正是上述宣传攻势的幕后操作者,更像于树奎的御用吹鼓手。

    据说,于树奎曾经公开讲过,宣传部长林松的作用,战争年代抵得上千军万马,现时则堪与十个八个局长、镇长相匹敌。平时,对于林松的宣传公关,于树奎一律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可谓不惜代价。而林松哩,就像一位高明的中医师,总能把准县委书记于树奎的脉博,将后者希望宣扬的内容悉数展示,而且收到的社会效果也非常理想。

    林松在海北不仅是个得力吹鼓手,还是个有名的策划大师。前两年,全省有个现场会在海北召开,卜副省长亲自挂帅,关省长到场讲话。其中有若干参观点,需要有普通群众随时接受询问。于树奎将此事交由林松总导演,明确要求既确保回答完美,又不能露出任何破绽。结果,等到现场会那天,所有参观点均取得圆满成功。那些身着普通衣衫、言谈朴实、外表平常的“百姓”其实全是政法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装扮。在居民区,甚至专门有装扮成一家的警察,连小孩都是从实验小学艺术团挑选。参观途中,关省长亲自下到某居民家中访问,那位由街道宣传委员扮成的贫困家庭户主,带领全体临时家庭成员,诉说到激动处居然声音哽咽,骗得省长与众多参观者差点掉了眼泪。事后,于树奎亲自提名,为林松报大功一次,并奖励其策划团队现金十万元。

    于树奎对林松如此看重,后者更加不惜卖力效命。这几年,为了迎合于树奎不断膨胀的自我感觉,林松歇尽全力投其所好,运用掌握的各种宣传工具,极力为之歌功颂德。去年,林松从北京请来某知名作家,驻在海北采访一个多月,创作了一部洋洋洒洒三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海北赤子,配上近百幅彩色照片,以铜版纸印制得非常精美、豪华,名义上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实质由林松布置在海北所有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中小学校免费赠送,并广泛寄发到国内外海北籍人士。此书出版后,林松相继花大价钱在省电台、报纸连播连载,并找了一家门户网站,雇人以不同网名写了好多肉麻透顶的评论,让人感觉反响何其热烈。前不久,林松又专程赴北京,准备以此书为蓝本,改编、拍摄成二十集同名电视剧,据说连扮演于树奎的特型演员都悄悄物色好了。

    还有,通过于树奎授意、林松操办,海北这几年还获得全省苗木之乡、京剧之乡、风筝之乡等等名号,而其中有些本应由阳城市申报,或者是其他县(市)、区的强项。结果,海北抢先申报了,阳城市只能作罢,别的地方就更加无可奈何。

    如此种种,林松其人之恶名,很快便在廖志国脑海中生下根来,并萌发了修理、收拾这个爬虫的念头。

    21

    回到市委,还没进办公室,就有一拨人在电梯对面的市委办综合处等候,其中一些人早就预约过。

    黄一平看看人太多,吩咐综合处副处长小马道:“依次安排到廖书记办公室,根据每个人所谈事项限定时间,一个小时内必须全部谈完,等会儿廖书记还有重要公务。”

    小马是黄一平从市府办专门带过来,负责处理廖书记的文件传递、一般讲话草拟、日常生活料理等琐碎事务,未来则准备接替自己担任专职秘书。

    交待完毕,黄一平赶紧回到自己办公室。他要趁着这一个小时的功夫,迅速查明关省长停留海北的前因后果,以期为廖志国决策提供依据。

    在n省的秘书系统,无论从业时间、资历,还是能力、水平,黄一平皆是其中的佼佼者,也算是这个圈子里的一个名人吧。翻开省直机关电话簿,第一个电话就打到省府办公厅金处长那儿,果然听到几声颇有特色的咳嗽。

    金处长是关省长的首席文字秘书,深得省长信任与厚爱,平时大多坐在家里点灯熬油,替领导出点子、想思路、写文章,一般不随省长出行基层。上次廖志国在省委全会上的发言,黄一平就是向他讨教,才摸准关省长的喜好,也才一矢中的。

    “金处长您好!我是阳城市委办小黄,黄一平。”黄一平语气相当谦恭。他知道,金处长是省府办有名的才子,也是文人气颇重的一位夫子。这种人骨子里追求权势、崇尚利益,可表面却又蔑视权力、金钱之类。与此类人打交道,唯有谦虚、恭敬才能获其好感。这是中国文人的一大特色,更是众多官场知识分子的显著特点。

    “哦,知道知道,廖书记的大秘书。有事吗?”金处长果然很客气。

    “是这样,金处长,我代表廖书记向您请示一件事。”黄一平很清楚,虽然自己这个副秘书长是正处职,金处长的职务也是正处,只不过刚刚挂了个副厅级调研员虚衔,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可是,人家在省你在市,人家居上你居下,金处长又是那种比较虚荣的人,他这边就得打出廖志国旗号,唯如此方才配与对方平起平坐。否则,定然自讨没趣。

    “哦,廖书记客气了。什么事?说吧。”金处长听到廖志国三个字,声音马上高亢起来。

    “听说关省长今天在临海市有活动,不知回来途径阳城时能否停留一下?金处长您知道,我们廖书记一直有个迫切愿望,就是想请关省长来阳城看看,对阳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作些指示,也为今后进一步指明方向。”黄一平压根儿没提海北的事。

    “嗯,这次恐怕不行哩!关省长今天到临海市,是要参加那里核电站的奠基仪式。那个工程,是关省长任上亲自跑成的重点项目,倾注了省长很多心血,因此他才必须到场。而且,国家环保、能源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也到场。你不知道,最近关省长特别忙,光是压给我的重要文稿就有一大堆。今天下午到临海,宴请国家部委领导,明天一大早核电站奠基仪式,下午还要赶回来有个重要外事接待,日程安排满了。至于你们廖书记的意思,你放心,我一定会及时向关省长报告,争取尽快作出安排,满足你们的愿望。”金处长滔滔不绝,俨然关省长的大内总管。

    “关省长到临海市,您这省府一秘没有亲自陪同?”黄一平问。

    “唉,关省长当然也希望我能随行哪。可是,最近省里会议多,而且都是全局性的重要会议,关省长所有的报告、讲话又不放心交给别人,我就只能少往外跑一些啦。这次临海之行,有卜国杰副省长、汪秘书长、毛副处长他们,我方才得以从容、安稳坐在这里和老弟你说话嘛。”金处长的思路已然被黄一平牵引。

    “原来是这样。”黄一平有点遗憾。

    “哦,对了。”金处长突然想起什么,道:“提到毛副处长,我倒想起一件事。他下午给我打了电话,询问明天下午关省长那个外事接待的具体时间。好象是你们那边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知道了关省长的行踪,希望明天路过那里时,能够停留一下,哪怕吃顿饭喝口茶。你应该知道,于树奎宁活动能量大,同卜副省长关系密切,他那边开了口,卜副省长就作难了。据说他们几个正在商量,卜副省长的意思,如果可能的话,明天中午也许会在海北停留。不过,这事还没有征得关省长同意,估计够呛。”

    “哦,是这样。那关省长来阳城视察、指导的事,就拜托金处长您多关照啦!”黄一平感觉掌握的信息差不多了,赶紧结束通话。

    放下金处长电话,黄一平探头看看对面,廖书记办公室里依然有谈话声音。于是,他赶紧缩回来,用手机给省府办公厅毛副处长发了一条短信:“毛处:有急事,务必回个电话。一平。”

    这个毛副处长,是金处长的副手,相当于关省长的行政、生活秘书,平时与省长基本形影不离。其人是省委杨副秘书长的亲信,当年在杨手下参加编辑过几年省委内部刊物理论前沿,因为冯开岭发表文章的关系,黄一平与其颇多交道,私下以兄弟相称。黄一平知道,毛副处长虽然随侍关省长左右,却不像金处长那样以才华得宠于领导,说话、办事便处处谨慎小心。平常,黄一平除了保持密切私谊,很少在工作关系上动用毛副处长。可是,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很快,毛副处长的电话来了。

    “什么事这样急?”毛副处长声音压得很低,而且明显是一路小跑着脱离人群。

    “于树奎那边怎么回事?”黄一平也顾不上客套。

    “哦,是这事。今天下午我们从省城刚刚上路,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的电话就追上来了。我怀疑,很可能是卜副省长秘书那儿透露了领导行踪。于树奎的电话,先是打给卜副省长,后又转交给汪秘书长,要求无论如何安排关省长在海产停留一下。事实上,这次关省长的行程很紧,今天下午陪同北京的几个部长察看核电工地,晚上宴请、观看文艺晚会,明天早晨奠基仪式后,马上就送部长们返回北京。中午大概有两三个小时,原本安排再在临海看几个地方。下午最迟三点,就要往省城赶。可是,卜副省长的意思,明显是想满足于树奎的愿望,这样一来,汪秘书长也很为难。当时经过反复盘算,感觉只能将明天中午的时间挤出来两三个小时,临海那边的几个点就看不成了,可能会赶到海北吃饭、午休,方便的话看一下那个滨海工业园。”毛副处长说。

    “滨海工业园?确定吗?”黄一平问。

    “确定。他们的通话内容我听得一清二楚。”毛副处长道。

    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