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克宁州兵不血刃

    吞并南唐,统一南北,是柴荣的梦想。现在,南唐已把长江以北的土地拱手相让,再要进攻就要跨越长江天险,他觉得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北方。

    北汉刘钧蜗居在太原,对后周不理不睬;北方的辽国,还在继续替北汉撑腰,他们今天跑来放一箭,明天跑来扔块石头,经常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弄得边境不得安宁。

    柴荣决定御驾亲征,先伐辽邦,收复被契丹人占领的燕云十六州。釜底抽薪,断北汉之援,然后挥得胜之师,一举扫平北汉。

    燕云十六州包括瀛、莫、幽、涿、檀、顺、蔚、新、妫、儒、武、朔、云、应、寰、蓟诸州,分布在今天的河北、山西的北部,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疆土。后晋时石敬瑭当了“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从而使中原王朝无险可守,一直处于契丹铁骑的威胁之下。这一直是周世宗的一块心病。周世宗即位之初,曾有人建议疏浚胡卢河,修筑屯戍点,驻兵防守以抵御契丹的随时入侵。但他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下策,要彻底解决积患已久的边境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兵力北伐,夺回燕云十六州。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柴荣开始行动了。但打仗要有战将,否则这个仗就没法打。柴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此时丁忧在家。但是,朝廷根据需要,可以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可以叫他出来工作,这称为夺情;有的官员丁忧守制未满,朝廷要召他出来做事,称为起复。

    柴荣要出兵打仗,不能没有赵匡胤,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赵匡胤随军出征。赵匡胤被召入朝随军出征,叫做起复。

    周军这次北伐,分水陆两路北进。柴荣命韩通为陆路统兵元帅,赵匡胤为水路统兵大元帅。各路兵马先到沧州会合。柴荣随水军,乘龙舟由水路北上。

    赵匡胤率领水军,乘战船,顺风顺水,沿途穿过瀛洲、莫州,直达北辽。攻打的第一个目标是宁州。

    北方州县,自石敬瑭割让给辽邦后,已多年不见兵革,突然见到大队周兵到来,谁见了都心慌。宁州刺史王洪接到周兵来犯的情报,正准备派人向辽主请求救兵,谁知送信的人还没有派出去,周兵已经打到了护城河。王洪居守空城,手下没有兵,孤家寡人一个,怎么能够与赵匡胤率领的虎狼之师相抗?

    投降,是条活路;顽抗,死路一条。王洪他有脑子,当然要选择走活路,谁愿意自寻死路呢?他,开城投降了。

    赵匡胤兵不血刃,顺利拿下宁州,收降了宁州刺史王洪。赵匡胤命王洪随军充当向导,直逼益津关。

    2、益津关放弃抵抗

    此时的契丹主是耶律述律。此人嗜酒如命,好色成性,狩猎无休,不修政事。加之契丹连年对外用兵,致使国力衰弱,民怨极大。

    益津关守将佟廷辉对朝廷的腐败也是极为不满,得知周军大举来犯,便登关观望敌情,向南望去,但见河中战船如云,船头接船尾,船尾抵船头,后面的船,只见桅杆,不见船身,船头上,站满了顶盔披甲的周兵,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气势好是吓人。佟廷辉看罢,大惊失色。正在惊魂未定之时,忽听到关下有人大叫开关。

    佟廷辉俯身察看,见是宁州刺史王洪,大声问道:“王大人,你不在宁州守城,到益津关来何干?”

    王洪仰头大声喊道:“我单人匹马到此,有要事与你商量,快开关呀!”

    佟廷辉命守关兵士开门,将王洪迎入关中,礼过之后,王洪对佟廷辉说,周兵声势浩大,以益津关的军力根本就抵挡不住,一旦破关,玉石俱焚,不知要死多少人。他劝佟廷辉为城中的百姓着想,不要以卵击石,开关投降。

    佟廷辉犹豫半天,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依了王洪,开关投降。

    赵匡胤派遣一名牙将同王洪一起返回宁州守城,又分兵数百,留在益津关,协助佟廷辉守关。

    3、瓦桥关辽将出降

    从益津关向北行,水道越来越窄,大船难以行走,周军水师勉强向前行进了数十里,难以继续行进。柴荣命兵士舍舟登陆,于村野中驻扎。当时大军还在后面没有跟上来,随驾的御林军不足五百人,周围地带常有契丹的骑兵出没。

    赵匡胤得知柴荣孤军上岸,大吃一惊,急忙率领三千骑兵,弃舟登岸,风驰电掣赶去护驾。

    在四周游弋的契丹骑兵,见前面旷野之上突然出现一座营盘,营盘内,黄旗飘荡,旗罗伞扇簇拥,知道是大周皇帝到了。他们躲在树林里窥视了好长时间,没有发现其他周兵,契丹骑兵便试探性地向周营逼近,欲劫持大周皇帝,立下不世之功。

    正在契丹骑兵渐渐向柴荣的营帐靠拢的时候,南边突然传来清脆的马蹄声,转眼间,烟尘四起,喊声雷动,大队周军铁骑旋风般冲了过来。当先一员大将,骑一匹枣红马,持一根蟠龙棍,金盔金甲,威风凛凛,老远就大声喊道:“赵匡胤在此,有不怕死的放马过来。”

    契丹骑兵见周军大队人马赶到,知道最佳的进攻机会已经丧失,纷纷勒转马头,做了缩头乌龟,溜之大吉。

    赵匡胤与柴荣合兵一处,等待大军到齐之后,杀奔瓦桥关。

    瓦桥关总兵姚内斌,得知周兵犯境,率领数千兵马出关迎敌。无奈周兵气势正盛,刚一交战,阵势便被周兵冲溃,草草收兵,败回关中,紧闭关门,坚守不出。赵匡胤率兵攻打了一日一夜,因关隘险峻,易守难攻,不曾得手。

    次日,韩通率陆军赶到,告诉赵匡胤,莫州史刘楚信、瀛洲刺史高彦晖都已经投降。赵匡胤听罢大喜,亲自驱马来到瓦桥关下,喊姚内斌答话。姚内斌站在关上,问有何事。赵匡胤大声喊道:

    “姚总兵听着,大周天兵北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瀛洲、莫州,以及宁州、益津关的将领闻风丧胆,他们畏惧天朝的威严,感念天朝的恩德,都投降了天朝。唯独有你,困守瓦桥关,负隅顽抗,你这是以卵击石,必定要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瓦桥关原本就是中原的版图,你也是中原人,以前为形势所逼,被卖国贼所葬送,不得已屈从于辽邦,算是事出无奈,不能责怪你。如今,王师已到,怎么还不迎接王师呢?难道你真的甘心侍胡虏吗?并不是我拿不下瓦桥关,念在关内的百姓都是无辜的,如果因为你的一念之差,害了全城百姓成为牺牲品,你于心何忍?千秋罪名,你担当得起吗?识时务者为俊杰,劝你还是投降吧!”

    姚内斌见赵匡胤说得有理,犹豫了半天,冲着城下的赵匡胤说等他考虑一下,明天再作答复。说罢,自行下城去了。

    赵匡胤冲着关上也丢了一句话,以明日午时为限,到时不投降,就下令攻关。说罢,收兵回营。

    赵匡胤刚刚收兵回营,恰巧都指挥使李重进率领禁军赶到,赵匡胤知道皇上驾到,连忙同韩通一起出营接驾。

    柴荣入营,巡视、慰问各营将士,将士们欢声雷动,气势更盛。晚上,柴荣就宿在军营之中。

    次日,瓦桥关守将姚内斌牵羊挑银,亲自来到周军营前,递交降表请求投降。

    赵匡胤大喜,立即引见世宗。姚内斌向柴荣行了三跪九叩的面君之礼,口称辱国罪臣迎驾来迟,请求格外开恩。

    柴荣非常高兴,夸赞他深明大义,归顺王师,当即授封他为汝州刺史。

    姚内斌叩头谢恩,接着引领周朝君臣进入瓦桥关。

    柴荣进入瓦桥关后,晓谕全营将士,严禁劫掠扰民,出安民告示,瓦桥关城内秩序井然,百姓各守其业,就像没有发生易生大事似的。

    4、张永德拂了圣意

    柴荣率领周军进入瓦桥关,大宴群臣。酒席间,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此次北伐,从汴梁出发,兵不血刃,所向披靡,连下辽国三关三州十七县,仅用了四十二天的时间,这是三军用命的结果。他将众将士大大地褒奖一番。接着宣布,在瓦桥关休兵三日,然后兵发幽州,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

    柴荣的激情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以韩通为首的一群战将表示出极大的热情。

    有一些人认为这样太过冒进,应该稳扎稳打,先巩固新收复的地盘,不要急于进军。但有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数是将想法埋藏在心里,并没有表露出来。原因很简单,这种想法与柴荣的想法相左,说出来怕触了霉头。有一个人却不是这样想,站起来冲着柴荣说:“周军此次北伐,所向披靡,兵不血刃,很顺利地征服燕南各州。这是因为陛下的威德远扬,才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辽主得知丧失了燕南,一定会调集精兵强将扼守幽州。加之幽州地势险要,地理复杂,要谨慎从事,不可贸然轻进。”

    说这段话的人是张永德,此时他已是殿前都点检、大周禁军首席统帅,又是顾命大臣。

    柴荣听了张永德的发言,心中有些不高兴,考虑到今天是庆功宴,他还是将不高兴强压在心里,没有表露出来,更没有反驳张永德,只是默然无语。群臣从他瞬间数变的脸色中,多少还是看出了一点门道,皇上对张永德的话并不感冒,张永德触了霉头。

    罢宴之后,柴荣召见李重进,有些不高兴地说:“朕屡次御驾亲征,志在扫平北辽,完成统一中原、收复南北的宏愿。现已攻克了瓦桥关,燕南各州为我所有,为何有人在这个时候却心存退志,难道叫朕半途而废,就此罢手吗?”

    “陛下有何打算?”李重进试探地问。

    柴荣不假思索地说:“朕命你率兵万人,明天出发,继续北伐,朕率大军随后跟进,不捣平辽都,绝不收兵。你要努力向前,奋勇杀敌,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

    李重进虽然心里不赞成,但看到柴荣态度坚决,只好诺诺连声,领命而退。

    柴荣又命令散骑指挥使孙行友领兵五千,前去攻打易州。

    5、柴荣病在军中

    李重进率兵先行,到了固安县,守城军兵得知周兵大举来攻,早已弃城逃之夭夭,留给周兵的只是一座空城。李重进率兵入城,命各部队找房子休息。

    柴荣的中军随后到了固安,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