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伐蜀有了借口
西蜀乃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令赵匡胤垂涎三尺的地方,虽然他很赞成赵普的建议,决定先取西蜀,但迟迟没有动手。没有动手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他认为,做了皇帝,就要有一点皇帝的风度,无缘无故地发兵去攻占他国,别人会说你霸道。
中国有句俗话:就是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用这句话来形容赵匡胤此时的想法,是再恰当不过了。
想瞌睡,就有了枕头,用这句话形容赵匡胤此时的处境,似乎很合适。正当他为伐蜀找不到借口的时候,西蜀主孟昶却蠢蠢欲动了,这真是老天也要帮赵匡胤的忙。
孟昶躺在天府之国享福享够了,觉得在西蜀那一隅之地玩得不过瘾,竟然想玩一玩猫戏老虎的游戏,赵宋没有去惹他,他反倒要找赵宋的茬儿。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孟昶的行为,就是玩火自焚。
现任的蜀主叫孟昶,他的皇位是从他老爸孟知祥手中继承过来的。登基之初,他衣着简朴,勤于国事,兴修水利,注重农桑,与民休养生息,表现得中规中矩,将西川打理得有模有样,在百姓的眼中,算是一代圣君。谁知到了后来,环境变了,心性也变了,他认为守着美女如云的天府之国,不享受一番,岂不是暴殄天物、枉此一生?加之身边几个佞臣向他献殷勤,替他拉皮条,孟昶一下子就栽进了温柔乡,白天围着酒杯转,晚上搂着美女眠,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在人们的眼里,他由一个圣明天子而变为一个标准的昏君,身边的几个亲近大臣如王昭远、伊审征、韩保正、赵崇韬等,也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佞臣,一个个只知道溜须拍马,贪图享受,没有一个能干正事。孟昶的母亲李太后,倒是位十分明达之人,常告诫儿子,要亲君子,远小人,说他身边的几个人既不懂兵法,又没有战功,国家一旦有了战事,没有一个能派上用场。
孟昶将母亲的话置若罔闻,仍然是我行我素。
宋朝大军平定荆南、湖南之后,西蜀的宰相李昊倒是有点自知之明,对形势认识得也很清楚,料知宋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吞并西蜀。因此,他主张向赵宋纳贡称臣,以求偏安自保。他对孟昶说,赵宋的皇帝不简单,绝不亚于后周的柴荣,大有统一海内的气势。西蜀是个小国,力量对比悬殊,不是赵宋的对手,与其等着他来吞灭西蜀,不如先向赵宋皇帝称臣纳贡,以免将来受兵祸之患。
孟昶认为李昊的建议有些道理,似乎也有所心动。
枢密使王昭远却坚决反对向宋廷纳贡称臣,认为这是找贱。
王昭远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自命不凡,他自比诸葛亮,蜀中除了蜀主孟昶之外,谁都不放在眼里。他振振有词地说:“蜀道险峻,三峡之险乃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宋军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过来。况且我还有十四万大军,扼险而守,根本就不怕宋军来犯。主上尽可安心地守住天府之国,安享荣华富贵,何必要向赵宋纳贡,俯首称臣、听命于他呢?”
乍一听起来,王昭远说得确实有道理,因为中国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若能以天然屏障而扼守天险,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王昭远高估了自己,也小视了赵匡胤,说得更具体点,就是小视了赵匡胤吞并西蜀的决心。
孟昶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又觉得王昭远说的有理,并且采纳了王昭远的意见,摒弃了李昊的主张。下令增加水兵,扼守长江入川之道,以抵御宋兵。
王昭远有些诸葛亮的风范,过了几天,他又向孟昶出了一个歪点子,劝说孟昶与宋廷的宿敌北汉修好,联合北汉发兵进攻汴梁,使宋廷腹背受敌,首尾不得相顾。具体的作战计划是:北汉自太原发兵,南下黄河,蜀兵则自黄花谷、子午谷一带出兵响应,东出潼关,进攻汴梁。
单从军事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着极具战略眼光的妙棋。因为赵宋的精锐部队,大都集中在黄河南岸各镇,如果北汉挥师南下过黄河,赵宋东京、西京的部队势必回援,那时,蜀兵穿越六百里子午谷,直抵西安。此时宋军无暇西顾,则关中三辅之地可以传檄而定了。难怪后来赵匡胤和赵普看了孟昶给北汉主的蜡丸密信之后,也是大吃一惊。
可惜这个计划并不是王昭远的主张,而是幕僚张廷伟的点子。而且,正是这个歪点子,送给了赵匡胤一个伐蜀的借口。
孟昶对于王昭远算得上是言听计从,他依计修了一封国书,用蜡丸封好,派兴州军校赵彦韬和孙遇、杨蠲三个人,带上蜡丸帛书,出使北汉,游说北汉出兵攻打汴梁。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孟昶、王昭远君臣二人一样,得了狂想症。至少,赵彦韬就没有得这种病,他带上蜡封的国书没有去北汉,反而借故去了汴梁,将蜡书和他随行的两个人一并交给了赵宋皇帝赵匡胤。
赵彦韬送来的蜡书,算是帮了赵匡胤一个大忙。因为他早就制定了取蜀的计划,就差一个出兵的借口。他讲究出师有名,认为不义之战难以服人,更难以服天下。现在好了,不是我赵宋要攻打你,而是你孟昶企图勾结北汉来夹攻汴梁,这是向宋廷挑衅。既然是挑衅,我发兵征伐,当然就师出有名了。
所以,赵匡胤看了赵彦韬送来的蜡书之后,高兴地对群臣道:“朕正准备西征,只是苦无借口。如今,孟昶竟然勾结北汉攻宋,公然挑衅大宋的权威,朕出师有名了。”
2、兵发西蜀
乾德二年(964年)十月底,赵匡胤下达了西征伐蜀的命令。
任命王全斌为西征元帅,刘光义(原名刘廷让)、崔彦进为副帅;王仁赡、曹彬为监军。西征之军,兵分两路:王全斌、崔彦进等人,率领三万兵马为北路军,由凤州出发,沿嘉陵江南下;刘光义、曹彬等人率领三万兵马为东路军,由归州出发,溯长江西进。
两路兵马,浩浩荡荡,杀奔西川。约期会合,攻打成都。
赵匡胤知道西川地势险要,这个仗有点不好打,当西征主帅王全斌率众将入朝辞行时,故意问道:“你认为此次西征,能一举拿下吗?”
王全斌信心百倍地说:“西川就是咱菜园里的一个大西瓜,臣这次征伐西川,就是到咱菜园里去摘瓜,去去就回。”
都校史延德瓮声瓮气地叫道:“西川如果是在天上,人不能到,那就没有办法。如果是在地下,大军一到,一定能马到成功,踏平西川。”
在场的人,不是朝中大臣,就是出征将领,没有谁说他们吹牛,打仗,要的就是这种豪气。赵匡胤久经沙场,深谙此道,他霍地一下站起来,挥挥手,对众将士说:“朕只要西蜀的土地,其他什么也不要,你们入川之后,攻城拔寨所得的军械、粮草充公,金银财物尽数分给出征的将士。”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赵匡胤不愧为带兵打仗的人,将驭兵之道用到了极致。
赵匡胤的激励机制对于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他这种过分的赏赐,使那些杀红了眼的将士们最后变成了杀人狂,这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接着,他又特别叮嘱王全斌,叫他转告蜀主孟昶,说汴梁城右掖门外的汴水河畔修建了一座高级别墅,有五百多个房间,生活用具一应俱全,这是为他准备的。叫他不要有后顾之忧,搬到汴梁来和皇上做邻居,仍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逍遥快活。
看来,赵匡胤是吃定了孟昶。
蜀主孟昶得知宋军大举来犯,胆怯、害怕了,立即找来王昭远,说祸是他惹出来的,叫他去收拾这个残局。
王昭远拍着胸脯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主动请缨,愿意率军抵御入侵之敌。
孟昶当即命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全权负责后蜀抵御入侵宋军的这场战争;命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协助王昭远出战,命宰相李昊于郊外为出征将士饯行。
李昊在郊外为出征的将士摆酒饯行,三杯酒下肚,王昭远突然发飙,离座而起,不可一世地说,他这次率兵御敌,不仅要打败宋军,而且还要直捣汴梁,收复中原。
李昊见王昭远如此大言不惭,心里暗自发笑,由于王昭远是孟昶的第一宠臣,李昊不敢扫他的兴,口中还得奉承敷衍几句。如此一来,王昭远更是飘飘然,仿佛真的是孔明再世,胜券在握了。
三军拔寨起行,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部队,自比是诸葛亮,声称要拒敌于境外。
孟昶见王昭远从容不迫、神态自若的样子,心里踏实了很多,认为蜀军此去定是马到成功,安心地转回后宫,回到温柔乡风流快活去了。
3、三战三捷
宋帅王全斌率领宋军从凤州出发,先头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整个部队像一阵旋风一样刮向西蜀。将士们都知道,西蜀是一个富得冒油的地方,遍地都是黄金,等着他们去捡。且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粮食器械之外,捡到的金银财物大家平分。这样好的事,怎能不群情鼎沸、斗志昂扬呢?因此,宋军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接连攻克万仞寨和燕子寨。
王昭远率领蜀军到了罗川,宋军已经在向兴州逼近。他急忙命令韩保正、李进率五千兵马前去拒敌。
韩保正、李进二人率兵日夜兼程,想在宋军之前赶到兴州,当他们走到三泉寨的时候,正好与宋军先锋史延德带领的前队人马相遇。宋军中不知谁喊了一声:“送钱的来了,快去取钱呀!”于是乎,宋军也不打招呼,像出山的猛虎般杀向蜀军,蜀军躲在天府之国那一隅之地好多年没有打仗了,那里见过这种阵式,未战已是先怯,表现在战场上,犹如一群绵羊与一群狮子对战,胜败立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蜀军主将韩保正、副将李进被宋军生擒活捉,可怜五千蜀军,被宋军如砍瓜切菜一般杀得片甲不留,还有那三十万石粮米也被宋军照单全收了。果然是天府之国,粮食一送就是几十万石,宋军不愁后面的粮草供应跟不上了。
王昭远率大军走到罗川,得知前军已经战败,赶忙在罗川扎下营寨,严阵以待。
罗川位于嘉陵江东岸,前面是广元,后面是剑阁,是剑阁的一道天然屏障。这个自命为诸葛亮的人,想在这里据险而守,把宋军挡在嘉陵江对岸,直至消灭在这里。正在他指挥兵士安营扎寨的时候,脑海突然产生了一种猫戏老鼠的冲动,连忙命令士兵,叫江面上的浮桥留住,不要撤掉。他想看着宋军一拨一拨地冲上浮桥,一排一排地倒在蜀军刀下的情形。
史延德虽然旗开得胜,但不孤军深入,命令部队原地休息,等待后面的部队跟上来。待崔彦进率后军赶到之后,合兵一处,一路向前进发。宋军突破重重险阻来到嘉陵江边时,看江中一座浮桥连接两岸,遥见江对岸有蜀军扎下无数营盘,旌旗招展,气势不凡。
崔彦进指着江对岸对身边的史延德说,看来,王昭远是一个很有胆子的人,居然还留下了浮桥,莫不是其中有诈不成?
史延德说,有一种人,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实际上是井底之蛙,狂妄自大之徒,王昭远故意不拆桥断渡,是在向咱们示威,说不定他就是这种人。
“管他有诈也好,狂妄自大也罢。”崔彦进帐下的骁将张万友大叫道:“浮桥就在眼前,我带一队兵马,抢过浮桥。”
崔彦进似乎没有阻拦他的意思。张万友一马当先,冲上浮桥,浮桥对岸的蜀兵见有人抢渡,慌忙前来阻挡,但哪里挡得住张万友的神威?只见他左一刀,右一刀,将冲过来的蜀兵纷纷杀落江中,宋军跟在后面一拥而上,须臾间便夺取了浮桥。
王昭远一下子吓晕了,也后悔透了。悔不该留下浮桥,想玩猫戏老鼠的游戏,如今,自己的人马不但不是猫,反而成了找洞钻的老鼠,宋军都变成了猫,将四处逃窜的老鼠不是斩下了头,就是砍断了手脚。他知道大势已去,率领蜀兵退回漫天寨,坚守不出。
崔彦进分兵三路,同时进击。他同史延德亲率中路,先抵达漫天寨。
漫天寨建在山上,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崔彦进知道很难攻克,只是命令士兵在山下辱骂叫战,欲引敌人出来。
王昭远自比诸葛亮,是一个自视清高的人,哪里受得了这种气,仗着自己兵多,大开寨门,率领全寨兵马冲下山来迎战。
见蜀兵出来了,史延德拍马迎上前去,挡住王昭远,大声辱骂道:“败军之将,怎么还没有死呢?又跑出来丢人现眼。难道说你这颗狗头,还要本将军费神亲自动手摘下来吗?”说罢,把手中枪往马上一横,转用左手执著,右手从腰间拔出三尺宝剑,招呼王昭远道:“来,来,来!”
王昭远在西蜀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哪里受过这等侮辱,只几句话,便气得七窍生烟,也不答话,跃马直取史延德。战了约有二十个回合,史延德把手中剑向王昭远一掷道,给你,拿去自尽吧!本将军没有工夫陪你,我走了。说罢拨转马头,连击三鞭,向原路飞跑。
王昭远让过飞剑,怒喝一声:“哪里逃?留下首级来!”挥动手中铁如意,指挥蜀兵乘胜追击。看看追出十余里路程,觉得离自己的老窝太远了,正准备鸣金收兵,突然从两边杀出大批宋军。
左路宋将是康延泽,右路宋将是张万友。崔彦进与史延期德率领中军反身杀回,将蜀兵团团围住,一顿好杀,蜀兵溃不成军。
王昭远见中了埋伏,已是心慌,眼见蜀兵死伤惨重,只好率自己的部队拼命往回逃,宋军紧跟在蜀军的后面,杀进了漫天寨。王昭远估计漫天寨是保不住了,率领残部穿寨而过,一路向西溃败而逃。
宋军攻占了漫天寨,夺得粮米八十万石,军械、金银不计其数。主帅王全斌赶到漫天寨,将缴获的军械充实到军中,粮草收归后军,银钱全部分给众将士。众将士欢呼雀跃,军威更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王全斌的心更踏实了。
宋军在漫天寨休兵一日,继续西进,途中正遇王昭远调集兵马前来迎战,王全斌指挥宋军迎头痛击,蜀军一触即溃。短短数天之内,蜀军便三战三败。王昭远收拾残兵,西渡桔柏江,这一次,他吸取上一次的教训,过江以后,便焚烧了桥梁以阻止宋军的追击,接着便率兵退守剑门关。
4、攻夔州、克剑门
剑门是蜀中第一险峻之地,易守难攻。王全斌下令全军休整待命,一面派人去打探东路兵马的消息,一面派人飞骑回京城汇报北路军的战况。
赵匡胤在汴梁城里接到王全斌从前方送回的战报,得知北路军打了胜仗,欣喜若狂。当时正是年底,天寒地冻的时候,赵匡胤身穿貂皮大衣,坐在火炉旁还觉得冷,这样艰苦的天气,前方的将士还在浴血奋战,打了大胜仗。有必要奖励一下。他当即脱下身上的一件貂皮大衣,取下头上的貂皮帽,命人骑上快马,将脱下的衣帽送到前方去,赏给王全斌。
一件貂皮大衣、一顶貂皮帽虽然算不了什么,但这是皇上从自己身上脱下来的,上面还带着皇上的体温,这意义就非同一般了。难怪王全斌接到赏赐后激动得哭了起来,跪在地上面向汴梁不住磕头,信誓旦旦地说,皇上,你就在宫里安心烤火吧!臣一定替你拿下西蜀,到时,你再赏臣一件貂皮大衣,臣带回家给老婆穿。
王全斌率领的北路军已旗开得胜,刘光义率领的东路军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他们从鄂西进入三峡,溯江而上向蜀中进发。溯江而上进入四川,要经过一个叫夔门的地方。
夔门是西蜀江防的第一门户,江面狭窄,两边是刀削般的悬崖峭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镇守夔门的蜀中正副守将是高彦俦、武守谦,他们在夔州城外的江面上,架起一座浮桥,桥上安排重兵、重炮把守,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也都布列有大炮。如此重兵防守,别说是宋军,就是一只鸟,恐怕也难飞过夔门。
赵匡胤似乎早已料到了这一招,临出发时,交给刘光义、曹彬一张入川地形图,告诉他们说,夔门是蜀军江防第一门,倚长江之险,易守难攻,必有重兵把守,要过此关,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刘光义率领宋军,乘船溯江而上,到达离夔门三十里的地方,根据赵匡胤的授意,命令军士舍舟登岸,翻山越岭,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向夔门,偷袭守桥的蜀军... -->>
1、伐蜀有了借口
西蜀乃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令赵匡胤垂涎三尺的地方,虽然他很赞成赵普的建议,决定先取西蜀,但迟迟没有动手。没有动手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他认为,做了皇帝,就要有一点皇帝的风度,无缘无故地发兵去攻占他国,别人会说你霸道。
中国有句俗话:就是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用这句话来形容赵匡胤此时的想法,是再恰当不过了。
想瞌睡,就有了枕头,用这句话形容赵匡胤此时的处境,似乎很合适。正当他为伐蜀找不到借口的时候,西蜀主孟昶却蠢蠢欲动了,这真是老天也要帮赵匡胤的忙。
孟昶躺在天府之国享福享够了,觉得在西蜀那一隅之地玩得不过瘾,竟然想玩一玩猫戏老虎的游戏,赵宋没有去惹他,他反倒要找赵宋的茬儿。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孟昶的行为,就是玩火自焚。
现任的蜀主叫孟昶,他的皇位是从他老爸孟知祥手中继承过来的。登基之初,他衣着简朴,勤于国事,兴修水利,注重农桑,与民休养生息,表现得中规中矩,将西川打理得有模有样,在百姓的眼中,算是一代圣君。谁知到了后来,环境变了,心性也变了,他认为守着美女如云的天府之国,不享受一番,岂不是暴殄天物、枉此一生?加之身边几个佞臣向他献殷勤,替他拉皮条,孟昶一下子就栽进了温柔乡,白天围着酒杯转,晚上搂着美女眠,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在人们的眼里,他由一个圣明天子而变为一个标准的昏君,身边的几个亲近大臣如王昭远、伊审征、韩保正、赵崇韬等,也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佞臣,一个个只知道溜须拍马,贪图享受,没有一个能干正事。孟昶的母亲李太后,倒是位十分明达之人,常告诫儿子,要亲君子,远小人,说他身边的几个人既不懂兵法,又没有战功,国家一旦有了战事,没有一个能派上用场。
孟昶将母亲的话置若罔闻,仍然是我行我素。
宋朝大军平定荆南、湖南之后,西蜀的宰相李昊倒是有点自知之明,对形势认识得也很清楚,料知宋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吞并西蜀。因此,他主张向赵宋纳贡称臣,以求偏安自保。他对孟昶说,赵宋的皇帝不简单,绝不亚于后周的柴荣,大有统一海内的气势。西蜀是个小国,力量对比悬殊,不是赵宋的对手,与其等着他来吞灭西蜀,不如先向赵宋皇帝称臣纳贡,以免将来受兵祸之患。
孟昶认为李昊的建议有些道理,似乎也有所心动。
枢密使王昭远却坚决反对向宋廷纳贡称臣,认为这是找贱。
王昭远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自命不凡,他自比诸葛亮,蜀中除了蜀主孟昶之外,谁都不放在眼里。他振振有词地说:“蜀道险峻,三峡之险乃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宋军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过来。况且我还有十四万大军,扼险而守,根本就不怕宋军来犯。主上尽可安心地守住天府之国,安享荣华富贵,何必要向赵宋纳贡,俯首称臣、听命于他呢?”
乍一听起来,王昭远说得确实有道理,因为中国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若能以天然屏障而扼守天险,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王昭远高估了自己,也小视了赵匡胤,说得更具体点,就是小视了赵匡胤吞并西蜀的决心。
孟昶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又觉得王昭远说的有理,并且采纳了王昭远的意见,摒弃了李昊的主张。下令增加水兵,扼守长江入川之道,以抵御宋兵。
王昭远有些诸葛亮的风范,过了几天,他又向孟昶出了一个歪点子,劝说孟昶与宋廷的宿敌北汉修好,联合北汉发兵进攻汴梁,使宋廷腹背受敌,首尾不得相顾。具体的作战计划是:北汉自太原发兵,南下黄河,蜀兵则自黄花谷、子午谷一带出兵响应,东出潼关,进攻汴梁。
单从军事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着极具战略眼光的妙棋。因为赵宋的精锐部队,大都集中在黄河南岸各镇,如果北汉挥师南下过黄河,赵宋东京、西京的部队势必回援,那时,蜀兵穿越六百里子午谷,直抵西安。此时宋军无暇西顾,则关中三辅之地可以传檄而定了。难怪后来赵匡胤和赵普看了孟昶给北汉主的蜡丸密信之后,也是大吃一惊。
可惜这个计划并不是王昭远的主张,而是幕僚张廷伟的点子。而且,正是这个歪点子,送给了赵匡胤一个伐蜀的借口。
孟昶对于王昭远算得上是言听计从,他依计修了一封国书,用蜡丸封好,派兴州军校赵彦韬和孙遇、杨蠲三个人,带上蜡丸帛书,出使北汉,游说北汉出兵攻打汴梁。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孟昶、王昭远君臣二人一样,得了狂想症。至少,赵彦韬就没有得这种病,他带上蜡封的国书没有去北汉,反而借故去了汴梁,将蜡书和他随行的两个人一并交给了赵宋皇帝赵匡胤。
赵彦韬送来的蜡书,算是帮了赵匡胤一个大忙。因为他早就制定了取蜀的计划,就差一个出兵的借口。他讲究出师有名,认为不义之战难以服人,更难以服天下。现在好了,不是我赵宋要攻打你,而是你孟昶企图勾结北汉来夹攻汴梁,这是向宋廷挑衅。既然是挑衅,我发兵征伐,当然就师出有名了。
所以,赵匡胤看了赵彦韬送来的蜡书之后,高兴地对群臣道:“朕正准备西征,只是苦无借口。如今,孟昶竟然勾结北汉攻宋,公然挑衅大宋的权威,朕出师有名了。”
2、兵发西蜀
乾德二年(964年)十月底,赵匡胤下达了西征伐蜀的命令。
任命王全斌为西征元帅,刘光义(原名刘廷让)、崔彦进为副帅;王仁赡、曹彬为监军。西征之军,兵分两路:王全斌、崔彦进等人,率领三万兵马为北路军,由凤州出发,沿嘉陵江南下;刘光义、曹彬等人率领三万兵马为东路军,由归州出发,溯长江西进。
两路兵马,浩浩荡荡,杀奔西川。约期会合,攻打成都。
赵匡胤知道西川地势险要,这个仗有点不好打,当西征主帅王全斌率众将入朝辞行时,故意问道:“你认为此次西征,能一举拿下吗?”
王全斌信心百倍地说:“西川就是咱菜园里的一个大西瓜,臣这次征伐西川,就是到咱菜园里去摘瓜,去去就回。”
都校史延德瓮声瓮气地叫道:“西川如果是在天上,人不能到,那就没有办法。如果是在地下,大军一到,一定能马到成功,踏平西川。”
在场的人,不是朝中大臣,就是出征将领,没有谁说他们吹牛,打仗,要的就是这种豪气。赵匡胤久经沙场,深谙此道,他霍地一下站起来,挥挥手,对众将士说:“朕只要西蜀的土地,其他什么也不要,你们入川之后,攻城拔寨所得的军械、粮草充公,金银财物尽数分给出征的将士。”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赵匡胤不愧为带兵打仗的人,将驭兵之道用到了极致。
赵匡胤的激励机制对于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他这种过分的赏赐,使那些杀红了眼的将士们最后变成了杀人狂,这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接着,他又特别叮嘱王全斌,叫他转告蜀主孟昶,说汴梁城右掖门外的汴水河畔修建了一座高级别墅,有五百多个房间,生活用具一应俱全,这是为他准备的。叫他不要有后顾之忧,搬到汴梁来和皇上做邻居,仍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逍遥快活。
看来,赵匡胤是吃定了孟昶。
蜀主孟昶得知宋军大举来犯,胆怯、害怕了,立即找来王昭远,说祸是他惹出来的,叫他去收拾这个残局。
王昭远拍着胸脯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主动请缨,愿意率军抵御入侵之敌。
孟昶当即命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全权负责后蜀抵御入侵宋军的这场战争;命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协助王昭远出战,命宰相李昊于郊外为出征将士饯行。
李昊在郊外为出征的将士摆酒饯行,三杯酒下肚,王昭远突然发飙,离座而起,不可一世地说,他这次率兵御敌,不仅要打败宋军,而且还要直捣汴梁,收复中原。
李昊见王昭远如此大言不惭,心里暗自发笑,由于王昭远是孟昶的第一宠臣,李昊不敢扫他的兴,口中还得奉承敷衍几句。如此一来,王昭远更是飘飘然,仿佛真的是孔明再世,胜券在握了。
三军拔寨起行,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部队,自比是诸葛亮,声称要拒敌于境外。
孟昶见王昭远从容不迫、神态自若的样子,心里踏实了很多,认为蜀军此去定是马到成功,安心地转回后宫,回到温柔乡风流快活去了。
3、三战三捷
宋帅王全斌率领宋军从凤州出发,先头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整个部队像一阵旋风一样刮向西蜀。将士们都知道,西蜀是一个富得冒油的地方,遍地都是黄金,等着他们去捡。且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粮食器械之外,捡到的金银财物大家平分。这样好的事,怎能不群情鼎沸、斗志昂扬呢?因此,宋军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接连攻克万仞寨和燕子寨。
王昭远率领蜀军到了罗川,宋军已经在向兴州逼近。他急忙命令韩保正、李进率五千兵马前去拒敌。
韩保正、李进二人率兵日夜兼程,想在宋军之前赶到兴州,当他们走到三泉寨的时候,正好与宋军先锋史延德带领的前队人马相遇。宋军中不知谁喊了一声:“送钱的来了,快去取钱呀!”于是乎,宋军也不打招呼,像出山的猛虎般杀向蜀军,蜀军躲在天府之国那一隅之地好多年没有打仗了,那里见过这种阵式,未战已是先怯,表现在战场上,犹如一群绵羊与一群狮子对战,胜败立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蜀军主将韩保正、副将李进被宋军生擒活捉,可怜五千蜀军,被宋军如砍瓜切菜一般杀得片甲不留,还有那三十万石粮米也被宋军照单全收了。果然是天府之国,粮食一送就是几十万石,宋军不愁后面的粮草供应跟不上了。
王昭远率大军走到罗川,得知前军已经战败,赶忙在罗川扎下营寨,严阵以待。
罗川位于嘉陵江东岸,前面是广元,后面是剑阁,是剑阁的一道天然屏障。这个自命为诸葛亮的人,想在这里据险而守,把宋军挡在嘉陵江对岸,直至消灭在这里。正在他指挥兵士安营扎寨的时候,脑海突然产生了一种猫戏老鼠的冲动,连忙命令士兵,叫江面上的浮桥留住,不要撤掉。他想看着宋军一拨一拨地冲上浮桥,一排一排地倒在蜀军刀下的情形。
史延德虽然旗开得胜,但不孤军深入,命令部队原地休息,等待后面的部队跟上来。待崔彦进率后军赶到之后,合兵一处,一路向前进发。宋军突破重重险阻来到嘉陵江边时,看江中一座浮桥连接两岸,遥见江对岸有蜀军扎下无数营盘,旌旗招展,气势不凡。
崔彦进指着江对岸对身边的史延德说,看来,王昭远是一个很有胆子的人,居然还留下了浮桥,莫不是其中有诈不成?
史延德说,有一种人,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实际上是井底之蛙,狂妄自大之徒,王昭远故意不拆桥断渡,是在向咱们示威,说不定他就是这种人。
“管他有诈也好,狂妄自大也罢。”崔彦进帐下的骁将张万友大叫道:“浮桥就在眼前,我带一队兵马,抢过浮桥。”
崔彦进似乎没有阻拦他的意思。张万友一马当先,冲上浮桥,浮桥对岸的蜀兵见有人抢渡,慌忙前来阻挡,但哪里挡得住张万友的神威?只见他左一刀,右一刀,将冲过来的蜀兵纷纷杀落江中,宋军跟在后面一拥而上,须臾间便夺取了浮桥。
王昭远一下子吓晕了,也后悔透了。悔不该留下浮桥,想玩猫戏老鼠的游戏,如今,自己的人马不但不是猫,反而成了找洞钻的老鼠,宋军都变成了猫,将四处逃窜的老鼠不是斩下了头,就是砍断了手脚。他知道大势已去,率领蜀兵退回漫天寨,坚守不出。
崔彦进分兵三路,同时进击。他同史延德亲率中路,先抵达漫天寨。
漫天寨建在山上,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崔彦进知道很难攻克,只是命令士兵在山下辱骂叫战,欲引敌人出来。
王昭远自比诸葛亮,是一个自视清高的人,哪里受得了这种气,仗着自己兵多,大开寨门,率领全寨兵马冲下山来迎战。
见蜀兵出来了,史延德拍马迎上前去,挡住王昭远,大声辱骂道:“败军之将,怎么还没有死呢?又跑出来丢人现眼。难道说你这颗狗头,还要本将军费神亲自动手摘下来吗?”说罢,把手中枪往马上一横,转用左手执著,右手从腰间拔出三尺宝剑,招呼王昭远道:“来,来,来!”
王昭远在西蜀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哪里受过这等侮辱,只几句话,便气得七窍生烟,也不答话,跃马直取史延德。战了约有二十个回合,史延德把手中剑向王昭远一掷道,给你,拿去自尽吧!本将军没有工夫陪你,我走了。说罢拨转马头,连击三鞭,向原路飞跑。
王昭远让过飞剑,怒喝一声:“哪里逃?留下首级来!”挥动手中铁如意,指挥蜀兵乘胜追击。看看追出十余里路程,觉得离自己的老窝太远了,正准备鸣金收兵,突然从两边杀出大批宋军。
左路宋将是康延泽,右路宋将是张万友。崔彦进与史延期德率领中军反身杀回,将蜀兵团团围住,一顿好杀,蜀兵溃不成军。
王昭远见中了埋伏,已是心慌,眼见蜀兵死伤惨重,只好率自己的部队拼命往回逃,宋军紧跟在蜀军的后面,杀进了漫天寨。王昭远估计漫天寨是保不住了,率领残部穿寨而过,一路向西溃败而逃。
宋军攻占了漫天寨,夺得粮米八十万石,军械、金银不计其数。主帅王全斌赶到漫天寨,将缴获的军械充实到军中,粮草收归后军,银钱全部分给众将士。众将士欢呼雀跃,军威更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王全斌的心更踏实了。
宋军在漫天寨休兵一日,继续西进,途中正遇王昭远调集兵马前来迎战,王全斌指挥宋军迎头痛击,蜀军一触即溃。短短数天之内,蜀军便三战三败。王昭远收拾残兵,西渡桔柏江,这一次,他吸取上一次的教训,过江以后,便焚烧了桥梁以阻止宋军的追击,接着便率兵退守剑门关。
4、攻夔州、克剑门
剑门是蜀中第一险峻之地,易守难攻。王全斌下令全军休整待命,一面派人去打探东路兵马的消息,一面派人飞骑回京城汇报北路军的战况。
赵匡胤在汴梁城里接到王全斌从前方送回的战报,得知北路军打了胜仗,欣喜若狂。当时正是年底,天寒地冻的时候,赵匡胤身穿貂皮大衣,坐在火炉旁还觉得冷,这样艰苦的天气,前方的将士还在浴血奋战,打了大胜仗。有必要奖励一下。他当即脱下身上的一件貂皮大衣,取下头上的貂皮帽,命人骑上快马,将脱下的衣帽送到前方去,赏给王全斌。
一件貂皮大衣、一顶貂皮帽虽然算不了什么,但这是皇上从自己身上脱下来的,上面还带着皇上的体温,这意义就非同一般了。难怪王全斌接到赏赐后激动得哭了起来,跪在地上面向汴梁不住磕头,信誓旦旦地说,皇上,你就在宫里安心烤火吧!臣一定替你拿下西蜀,到时,你再赏臣一件貂皮大衣,臣带回家给老婆穿。
王全斌率领的北路军已旗开得胜,刘光义率领的东路军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他们从鄂西进入三峡,溯江而上向蜀中进发。溯江而上进入四川,要经过一个叫夔门的地方。
夔门是西蜀江防的第一门户,江面狭窄,两边是刀削般的悬崖峭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镇守夔门的蜀中正副守将是高彦俦、武守谦,他们在夔州城外的江面上,架起一座浮桥,桥上安排重兵、重炮把守,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也都布列有大炮。如此重兵防守,别说是宋军,就是一只鸟,恐怕也难飞过夔门。
赵匡胤似乎早已料到了这一招,临出发时,交给刘光义、曹彬一张入川地形图,告诉他们说,夔门是蜀军江防第一门,倚长江之险,易守难攻,必有重兵把守,要过此关,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刘光义率领宋军,乘船溯江而上,到达离夔门三十里的地方,根据赵匡胤的授意,命令军士舍舟登岸,翻山越岭,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向夔门,偷袭守桥的蜀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