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宰相之职呢?
赵恒遮遮掩掩地说:“寇准不按律条任用人员,用国家的爵赏来树立自己的声誉,现在不让他再执掌大权,也是在保护他嘛!”
没什么可说的,皇上对谁失去了兴趣,随便找件事就是一个理由。
3、王钦若的歪点子
寇准成了地方官,王钦若升参知政事,出任知枢密院事。一个下,一个上。下去的明知有人从中捣鬼,却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上来的春风得意,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似乎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因为宋朝的宰相变动太频繁了,好些人都是几上几下,做了几次宰相。然而,这一次却不同,这一次宰相的调整似乎预示着一个安定平稳的时代逐渐逝去,大宋多事之秋的开始。
寇准到陕州以后,一切倒还顺利。这一天,知益州张咏从成都回京述职,路过陕州。寇准出郊迎接,并设酒为他饯行,临别之时,寇准对张咏很客气地说:“君治蜀多年,政绩卓著,寇准敬慕得很,能将你治政的经验传授给我吗?”
“你也未免太谦虚了吧!”张咏话锋一转道“不过,霍光传不可不读哟!”
寇准闻言,一时莫名其妙,只得答一声:“领教了!”
送走张咏之后,寇准立即取来汉书?霍光传,边读边想,不知张咏的话到底有何含意。忽然,霍光传中出现了“不学无术”之句,寇准顿时醒悟,不由笑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张公说我,想必指的就是这句话了。”
过了一段时间,赵恒下诏,寇准调任知天雄军。契丹使臣经过大名,寇准设宴招待,来使笑着对寇准道:“你是宰相,德高望重,怎么不在中书省,却到这里来了呢?”
“我朝天子,由于朝廷无事,特地派我到这里来,掌管朝廷北大门的钥匙。”寇准机智地说“你有什么疑问吗?一并提出来。”
契丹使臣哑口无言。
寇准被罢相,贬出了京城,王旦也继任宰相了,赵恒心里却很不痛快,越想越觉得窝囊,越想越觉得澶渊之盟是他平生的奇耻大辱,整日里闷闷不乐。
王钦若最会揣摩赵恒的心事,他知道皇上心中的郁闷之气从何而来,也知道赵恒无心打仗,便故意对赵恒说:“陛下如果想雪耻,可以再次发兵,夺回燕云十六州。”
赵恒哪里还敢与契丹作战,便借口说河北的百姓刚刚脱离兵祸,他不想让百姓再受战争之苦,问王钦若有没有其他好办法。
王钦若顺水推舟地说:“那就只有封禅,因为封禅才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那是不可行的啊!”赵恒说“自古封禅,先要有祥瑞之兆,或是建立了很大的功勋,才会封禅。”
王钦若又奏道:“祥瑞当然是不容易得到,但古往今来的祥瑞有多少是真的呢?前代载在史书上的种种祥瑞都是人力制造的。只要人主尊信崇奉,诏告天下,大力推崇,那和真的祥瑞有什么区别?”
王钦若见赵恒心有所动,又补充说:“陛下认为最大的祥瑞河图、洛书就一定是天降的吗?其实那只不过是前代圣人以神道为名,假造出来,教化天下罢了。”
王钦若的话,显然是要诱使赵恒人为地创造条件进行封禅。赵恒虽然心有所动,但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担心宰相王旦会反对。
“王相那里我去做工作。”王钦若说“只要我把陛下的意思告诉他,他不会反对的。”
赵恒低头思忖了半天,终于还是点头同意了。
赵恒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这样没脑子,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造假呢?这都是一个“名”字在作怪,赵恒虽然为一朝天子,他仍然想出名,而且不是一般的出名,是要青史留名,因为太祖皇帝开创大宋天下,统一了中国南方,太有名了,太宗皇帝虽然稍逊于太祖,但毕竟也收复了漳、泉二州,吴越之地,消灭了北汉。而他在开辟疆域方面,可以说是未建寸功,御驾亲征到澶州,却与契丹签订了引为奇耻大辱的“澶渊之盟”他真的想洗刷城下之盟的耻辱。
赵恒为何不选择其他方式洗刷心中的耻辱,偏偏要选封禅这件事呢?这得要说说什么是封禅。
封禅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东夷人对自然山川的崇拜,是一种原始的祭天仪式,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上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在东岳泰山筑土为坛,祭天叫“封”目的是为报天之功;在泰山下的小山如梁父山、云云山、亭亭山等辟场祭地,称为“禅”目的是报地之功。为什么封禅活动非要不可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群山之中,泰山最高,离天最近,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那儿去祭天,表示受命于天。
泰山封禅不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同时还是皇帝向天下昭示国家繁荣昌盛、天下太平的景象,进而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这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之所以热衷于泰山封禅的原因。
秦始皇是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封建帝王,他当了三年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东封泰山的活动。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到泰山封禅,是封禅次数最多的封建帝王。
关于封禅,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首次提出应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一统天下;二、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三、必须有祥瑞不断显现。
泰山封禅,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帝王都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
王钦若正是抓住了赵恒的心理,极力建议封禅。但是,当时根本就没有封禅的条件,他就出了一个造假的歪点子。
正是由于赵恒的这一历史性的点头,宋朝的历史多了一段荒唐的黑色幽默。
4、天书出笼
王钦若找到王旦,把皇上的意图告诉他,王旦心里虽然很不情愿,但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赵恒虽然同意造假,但还是顾虑重重,心里也没有底。一天,他信步走进掌管书籍的秘阁,秘阁里值班的是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杜镐。赵恒知道杜镐是位饱学之士,便问他:“先生精通经典,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杜镐是个书呆子,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也不知道察言观色去琢磨皇帝问这话的意思,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这类事,其实就是古时的圣人以神道的名义来教化天下的手段。”
杜镐与王钦若说的话一模一样,赵恒就不再犹豫了。
根据王钦若的建议,赵恒将宰相王旦召进宫中,在偏殿设专宴招待他,吃饱喝足之后,赵恒还赐给王旦一坛酒,并特别地提醒说:“这酒的味道很好,回家和夫人一起尝尝吧!”
王旦回到家里,打开酒坛一看,发现里面装的全是稀有的珍珠。王旦心里明白了,前些日子王钦若对自己说皇上有意制造天瑞的事,就要开始实行了,皇上无端赐给自己这么多的金银珍珠,实际上是要堵住自己的嘴,叫自己不要多说话。
从来都是下级向上级行贿,臣子向皇帝进贡,这里,赵恒给王旦名义上是赐,实际上是行贿,给的是封口费,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恐怕是破天荒的一回。
景德四年(1007年)正月,赵恒驾临大明殿,接受群臣朝贺、忽然,皇城司进奏说,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一幅长约二丈的黄帛挂在那里。
赵恒面有喜色,一面派人前去看是怎么回事,一面对群臣说:“去冬十一月的一天夜里,朕刚睡下,忽然满眼放光。朕正在惊讶,忽然看见一位神仙穿着红衣、戴着闪烁星光的帽子。他对朕说:‘你应该在正殿连续做一个月的黄箓道场,上天将降赐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朕正要详问,这神仙就消失了,朕就按照这位神仙的建议。十二月开始,就素食斋戒,在建元殿建了黄箓道场,诚心祈祷,整整一个月,从来没松懈,如今有帛书出现,莫非就是天书不成?”
正在这时,奉命察看的使者回来报告,说黄绢长约二丈,系着像书一样的东西,外面用青绳缠着,封口处隐隐有字。
赵恒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说:“这一定是天书了!”
于是,王旦等人齐集殿阶,跪拜称贺。赵恒率领文武大臣,前往承天门迎接天书。到了承天门后,赵恒先对着黄绢行礼,然后命人上到屋顶把黄绢取下来。宰相王旦接过跪下,献给赵恒。赵恒又拜了三拜,接了过来,把黄绢送到黄箓道场,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启封。
陈尧叟先读黄绢上的文字:
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然后打开黄绢,里面有天书三幅,语句类似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
第一幅赞赵恒能以孝道和仁政治理国家,第二幅告诫赵恒要清静节俭,第三幅祝赵宋国运昌隆。读完天书,赵恒跪接,把天书收入一个金匣之中。
三幅天书,全都是为赵恒歌功颂德,简直就是老天发给赵恒的嘉奖令。
第二天,赵恒在崇政殿接受百官朝贺,派礼部官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大赦天下。
改元以大中祥符为年号,次年为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大宴群臣,并赐京师百姓大吃大喝五天。
天书的闹剧,在王钦若的导演下,就这样粉墨登场了。
的宰相之职呢?
赵恒遮遮掩掩地说:“寇准不按律条任用人员,用国家的爵赏来树立自己的声誉,现在不让他再执掌大权,也是在保护他嘛!”
没什么可说的,皇上对谁失去了兴趣,随便找件事就是一个理由。
3、王钦若的歪点子
寇准成了地方官,王钦若升参知政事,出任知枢密院事。一个下,一个上。下去的明知有人从中捣鬼,却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上来的春风得意,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似乎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因为宋朝的宰相变动太频繁了,好些人都是几上几下,做了几次宰相。然而,这一次却不同,这一次宰相的调整似乎预示着一个安定平稳的时代逐渐逝去,大宋多事之秋的开始。
寇准到陕州以后,一切倒还顺利。这一天,知益州张咏从成都回京述职,路过陕州。寇准出郊迎接,并设酒为他饯行,临别之时,寇准对张咏很客气地说:“君治蜀多年,政绩卓著,寇准敬慕得很,能将你治政的经验传授给我吗?”
“你也未免太谦虚了吧!”张咏话锋一转道“不过,霍光传不可不读哟!”
寇准闻言,一时莫名其妙,只得答一声:“领教了!”
送走张咏之后,寇准立即取来汉书?霍光传,边读边想,不知张咏的话到底有何含意。忽然,霍光传中出现了“不学无术”之句,寇准顿时醒悟,不由笑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张公说我,想必指的就是这句话了。”
过了一段时间,赵恒下诏,寇准调任知天雄军。契丹使臣经过大名,寇准设宴招待,来使笑着对寇准道:“你是宰相,德高望重,怎么不在中书省,却到这里来了呢?”
“我朝天子,由于朝廷无事,特地派我到这里来,掌管朝廷北大门的钥匙。”寇准机智地说“你有什么疑问吗?一并提出来。”
契丹使臣哑口无言。
寇准被罢相,贬出了京城,王旦也继任宰相了,赵恒心里却很不痛快,越想越觉得窝囊,越想越觉得澶渊之盟是他平生的奇耻大辱,整日里闷闷不乐。
王钦若最会揣摩赵恒的心事,他知道皇上心中的郁闷之气从何而来,也知道赵恒无心打仗,便故意对赵恒说:“陛下如果想雪耻,可以再次发兵,夺回燕云十六州。”
赵恒哪里还敢与契丹作战,便借口说河北的百姓刚刚脱离兵祸,他不想让百姓再受战争之苦,问王钦若有没有其他好办法。
王钦若顺水推舟地说:“那就只有封禅,因为封禅才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那是不可行的啊!”赵恒说“自古封禅,先要有祥瑞之兆,或是建立了很大的功勋,才会封禅。”
王钦若又奏道:“祥瑞当然是不容易得到,但古往今来的祥瑞有多少是真的呢?前代载在史书上的种种祥瑞都是人力制造的。只要人主尊信崇奉,诏告天下,大力推崇,那和真的祥瑞有什么区别?”
王钦若见赵恒心有所动,又补充说:“陛下认为最大的祥瑞河图、洛书就一定是天降的吗?其实那只不过是前代圣人以神道为名,假造出来,教化天下罢了。”
王钦若的话,显然是要诱使赵恒人为地创造条件进行封禅。赵恒虽然心有所动,但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担心宰相王旦会反对。
“王相那里我去做工作。”王钦若说“只要我把陛下的意思告诉他,他不会反对的。”
赵恒低头思忖了半天,终于还是点头同意了。
赵恒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这样没脑子,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造假呢?这都是一个“名”字在作怪,赵恒虽然为一朝天子,他仍然想出名,而且不是一般的出名,是要青史留名,因为太祖皇帝开创大宋天下,统一了中国南方,太有名了,太宗皇帝虽然稍逊于太祖,但毕竟也收复了漳、泉二州,吴越之地,消灭了北汉。而他在开辟疆域方面,可以说是未建寸功,御驾亲征到澶州,却与契丹签订了引为奇耻大辱的“澶渊之盟”他真的想洗刷城下之盟的耻辱。
赵恒为何不选择其他方式洗刷心中的耻辱,偏偏要选封禅这件事呢?这得要说说什么是封禅。
封禅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东夷人对自然山川的崇拜,是一种原始的祭天仪式,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上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在东岳泰山筑土为坛,祭天叫“封”目的是为报天之功;在泰山下的小山如梁父山、云云山、亭亭山等辟场祭地,称为“禅”目的是报地之功。为什么封禅活动非要不可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群山之中,泰山最高,离天最近,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那儿去祭天,表示受命于天。
泰山封禅不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同时还是皇帝向天下昭示国家繁荣昌盛、天下太平的景象,进而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这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之所以热衷于泰山封禅的原因。
秦始皇是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封建帝王,他当了三年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东封泰山的活动。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到泰山封禅,是封禅次数最多的封建帝王。
关于封禅,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首次提出应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一统天下;二、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三、必须有祥瑞不断显现。
泰山封禅,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帝王都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
王钦若正是抓住了赵恒的心理,极力建议封禅。但是,当时根本就没有封禅的条件,他就出了一个造假的歪点子。
正是由于赵恒的这一历史性的点头,宋朝的历史多了一段荒唐的黑色幽默。
4、天书出笼
王钦若找到王旦,把皇上的意图告诉他,王旦心里虽然很不情愿,但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赵恒虽然同意造假,但还是顾虑重重,心里也没有底。一天,他信步走进掌管书籍的秘阁,秘阁里值班的是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杜镐。赵恒知道杜镐是位饱学之士,便问他:“先生精通经典,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杜镐是个书呆子,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也不知道察言观色去琢磨皇帝问这话的意思,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这类事,其实就是古时的圣人以神道的名义来教化天下的手段。”
杜镐与王钦若说的话一模一样,赵恒就不再犹豫了。
根据王钦若的建议,赵恒将宰相王旦召进宫中,在偏殿设专宴招待他,吃饱喝足之后,赵恒还赐给王旦一坛酒,并特别地提醒说:“这酒的味道很好,回家和夫人一起尝尝吧!”
王旦回到家里,打开酒坛一看,发现里面装的全是稀有的珍珠。王旦心里明白了,前些日子王钦若对自己说皇上有意制造天瑞的事,就要开始实行了,皇上无端赐给自己这么多的金银珍珠,实际上是要堵住自己的嘴,叫自己不要多说话。
从来都是下级向上级行贿,臣子向皇帝进贡,这里,赵恒给王旦名义上是赐,实际上是行贿,给的是封口费,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恐怕是破天荒的一回。
景德四年(1007年)正月,赵恒驾临大明殿,接受群臣朝贺、忽然,皇城司进奏说,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一幅长约二丈的黄帛挂在那里。
赵恒面有喜色,一面派人前去看是怎么回事,一面对群臣说:“去冬十一月的一天夜里,朕刚睡下,忽然满眼放光。朕正在惊讶,忽然看见一位神仙穿着红衣、戴着闪烁星光的帽子。他对朕说:‘你应该在正殿连续做一个月的黄箓道场,上天将降赐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朕正要详问,这神仙就消失了,朕就按照这位神仙的建议。十二月开始,就素食斋戒,在建元殿建了黄箓道场,诚心祈祷,整整一个月,从来没松懈,如今有帛书出现,莫非就是天书不成?”
正在这时,奉命察看的使者回来报告,说黄绢长约二丈,系着像书一样的东西,外面用青绳缠着,封口处隐隐有字。
赵恒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说:“这一定是天书了!”
于是,王旦等人齐集殿阶,跪拜称贺。赵恒率领文武大臣,前往承天门迎接天书。到了承天门后,赵恒先对着黄绢行礼,然后命人上到屋顶把黄绢取下来。宰相王旦接过跪下,献给赵恒。赵恒又拜了三拜,接了过来,把黄绢送到黄箓道场,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启封。
陈尧叟先读黄绢上的文字:
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然后打开黄绢,里面有天书三幅,语句类似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
第一幅赞赵恒能以孝道和仁政治理国家,第二幅告诫赵恒要清静节俭,第三幅祝赵宋国运昌隆。读完天书,赵恒跪接,把天书收入一个金匣之中。
三幅天书,全都是为赵恒歌功颂德,简直就是老天发给赵恒的嘉奖令。
第二天,赵恒在崇政殿接受百官朝贺,派礼部官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大赦天下。
改元以大中祥符为年号,次年为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大宴群臣,并赐京师百姓大吃大喝五天。
天书的闹剧,在王钦若的导演下,就这样粉墨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