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节公使夫人重操旧业

    大清帝国被小日本揍得血肉横飞,看呆了列强诸国,更吓坏了兀自在海外的中国公使们。

    正在俄国彼德堡参观访问的中国驻俄罗斯、德国、奥地利及荷兰四国公使洪钧听了这情形,躺在床上急急喊叫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要立即回国。

    这位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后来被民间册封为“九天护国娘娘”论其知名度远在她丈夫洪均之上。即使在当时的国际上,四国公使夫人也远比四国公使更受到列国的欢迎。

    国人深信,如此年轻貌美的四国公使夫人,自然成为了国际外交场所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在洋场上自然少不了众多的追逐者,如德国驻俄罗斯上尉瓦德藏书网西,必然会被她的万种风情迷得神魂颠倒

    从此四国公使夫人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对我们后人的影响而论,传统的作用更大于历史本身。

    历史是被我们遗忘的事实。

    而传统,则是我们记忆深刻但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注定了在民众心目中有着更为持久的影响价值。

    其时战火猝起,国难当头,四国公使洪均唯恐死在蛮夷之地,就带着傅彩云匆匆回国。他回来的正是时候,洪均的脚刚刚踏上故国的土地,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就突发急病“发痧”而死。

    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只好扶着洪钧老头的灵柩回家,可是她越走越害九九藏书怕,越走两条腿就越是酸软。

    说到底她只是个小妾,活蹦乱跳的老爷带了她出去,回来时却成了一具尸体,这让她如何给大奶奶交代?

    再者说了,那个家根本就没她的位置,她回去凑什么热闹?

    思前想后,傅彩云终于拿定了主意。

    扶老头的灵柩到了苏州,傅彩云就失踪了。

    四国公使夫人逃走九九藏书了。

    没过多久,上海十里洋场的彦丰里书寓,来了一个新头牌,花名赵梦兰(一说是曹梦兰),她的招牌黑底金字,朱红缎子,下系彩球,旁边是四国公使洪钧洪老头的大幅照片,广告上说:四国公使夫人怜及众生苦难,慈航普度,黄金锁骨,一亲香泽,生意开张之日优惠八折,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第2节美女赛二爷的二次创业

    四国公使夫人下海,重操旧业。

    这条爆炸性新闻霎时间席卷大上海,彦丰里书寓门前,男人们排起了十里长的队伍

    洪钧老头的广告效应强烈,白花花的银子水一样地流进了赵梦兰的书寓。

    男人有了钱会变坏,就会去找帮他花钱的坏女人。

    女人有了钱想学好,就会去找帮她花钱的好男人。

    这个帮助赵梦兰花钱的好男人,是中国大财枭盛宣怀的跟班,生得风姿玉立,眉目如画,论及美貌丝毫不亚于成功人士赵梦兰女士,赵梦兰女士对他疼爱非常,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是小帅哥年轻贪吃,不知养生之道,旦夕以伐,忽一日爬到赵梦兰女士的身上,却再也没能下来。

    脱阳而死。

    这意外的事件把赵梦兰女士吓坏了,害怕官府追究她的刑事责任,赵女士一不做二不休,卷起铺盖卷儿走人,逃到了天津避祸。

    赵梦兰女士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户部尚书立山亲自赶去慰问,对她说:赵女士,你不要有心理包袱,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人固有一死,可是那家伙却是舒服死的,他也该知足了

    为了表示对赵梦兰女士的关心与爱护,立山当即掏出两千两银子,让赵梦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赵梦兰女士感激不尽,立山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虽然没有像盛宣怀的跟班那样舒服死,但也死了个七七八八了。他食骨知髓,再也舍不得放手,索性邀请赵女士去京藏书网师二次创业

    立山说: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

    于是赵梦兰女士进入大京城,她是南国佳丽,与北地胭脂的粗线条截然不同,富有特色的经营手法让她于北京城中一炮而红。

    时人有云:偌大的中国,只有两个女人:

    一个是金銮殿上的慈禧太后。

    一个是八大胡同的赵梦兰女士。

    白天的时候,忧国忧民的大臣们趴在慈禧太后的脚下,研究老太太的鞋底。

    晚上的时候,大臣们挤在赵梦兰女士的裙子下面,研究赵女士的鞋面。

    北京闻人卢玉舫听说了赵梦兰女士的大名,就找了来,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就写了金兰谱,结为了八拜之交,卢玉舫为兄,赵梦兰女士为弟。

    赵梦兰女士不搞多元化,走的是专业经营之路,养了一个专业吹拉弹唱的经营班子,叫金花班,所以人称赵女士为赛金花。

    与卢玉舫结为八拜之交后,北京城中的百姓们就亲切地称呼赛金花女士为“赛二爷”

    当年把德国驻俄中尉瓦德西迷得神魂颠倒的四国公使夫人,经过一番努力奋斗,终于把自己混成了爷字辈的。这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只要你不息地发奋努力,付出总有回报!

    已经成为了名女人的赛金花,接到了一个迟早要来的客人:

    ——袁世凯。

    袁世凯来拜访赛金花的时候,带来了许多白花花的银子。他对赛金花说:我希望你能够替我办件事情——替我接待一个客人。

    那个客人是谁?赛金花好奇地问道。

    第3节脂粉圈套

    中国古时候的穷书生,大多不过是两个梦想:

    第一是红袖添香,美人陪伴。

    第二是吟风赏月,美景常在。

    最容易满足的是第二个愿望,好的风景随处可见,只要你家里有钱,不愁找不到好的风景。

    至于第一个愿望,多半只会在舞台上出现,舞台上尽多见了穷书生就倒贴的美人,但是现实中的美人却是非常昂贵的,如八大胡同的赵梦兰女士,就根本不是普通的穷书生能够消费得起的。

    流离于北京城的读书人王修植,就是这众多的穷书生中的一员。王修植也是八大胡同的常客,忙时闲时,八大胡同走一走,就算是兜里没银子,姑娘不让碰,远远的看一眼也是好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王修植竟然时来运转,飞来艳福。

    赛金花赵梦兰女士邀请他赴八大胡同“小酌”

    王修植喜不自胜,飞也似的去了。

    果然是赛金花对他情有独钟,单单请了他一个人,美酒名花,娇艳醉人,更让王修植消魂蚀骨的是赛金花让他当夜留宿。

    王修植的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他没提钱的事儿。

    提那个干什么?忒俗。

    此后几天,王修植就住在了赛金花处,不是他闲着没事,只是这地方男人进来就不乐意走。

    饮酒,赏花,醉品美人,这种舒服日子,给个皇帝也不换。

    忽一日,赛金花再设小宴,亲替王修植斟酒。

    席间赛金花软语温柔,旁敲侧击,才知道这位王修植虽然藏书网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门客,却也不是易于之辈,他有一桩让人生气的本事——他能够把他不会干的事情写得活灵活现,就好像他真的会干一样。

    虽然他从未摸过兵刃,从未上过战场,却会写兵书。他曾经为贵州巡抚胡燏棻写过一部兵书,胡燏棻就拿这部兵书呈上朝廷,结果被朝廷派他去天津马场训练新军。这件事不知怎么被袁世凯打听到了,就带了礼物登门,想求王修植替他也写一部。

    可是不藏书网曾想,袁世凯经略朝鲜,升官升得太快,早已引起了众怒,时下清流士子众口一词,一致认为甲午之败都是袁世凯惹出来的祸事,要不是袁世凯老是欺负日本人,大清国至于被撮尔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吗?

    此时袁世凯在读书士子的心目中的形象,已是臭不可闻。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袁世凯虽然心理素质过硬,不把人们的物议放在心上,可是他要想说动像王修植这样的人替他写一部兵书的话,自然藏书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听了王修植的解释,赛金花怀着沉重的心情正式通知他:

    如果他仍然是执意不肯替袁世凯写兵书的话,那么,只怕袁世凯一生气,王修植这些日子以来的缠头嫖资,就得由自己来付帐埋单了

    王修植目瞪口呆,才知道女人的床是不可以乱上的,如果你上床上得容易,那么等你下来的时候,铁定会少不了麻烦。

    但王修植终究不是易与之辈,他眼珠一转,就立即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4节没文化就会吃大亏

    王修植睡了女人理短,不能不应付应付袁世凯,可如果真要是替袁世凯写一部兵书的话,他心里又不情愿。

    于是王修植灵机一动,给了袁世凯一部废稿。

    怎么说是废稿呢?

    原来,早在王修植替胡燏棻写兵书的时候,第一稿写废了,只好重写。现在王修值就拿写废了的第一稿给袁世凯,谅袁世凯这人没读过几本书,没文化,也看不出个好歹来

    事实还真是这样,袁世凯见了那部废书稿,如获至宝,大喜过望,挟着这叠子废书稿就兴冲冲地离开了,看着袁世凯的背影,差点没让王修植笑死。

    但是王修植笑得太早了。

    袁世凯这个人,虽然书读得不多,却是地地道道的“不学有术”之人,王修植的这叠子废稿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但对于袁世凯来说,却是价值非凡。

    这时候的袁世凯,从朝鲜回来快一年了,这是大清帝国最难熬的一年,地也割了款也赔了,可是日本人还不肯罢休。不肯罢休也没办法,毕竟中国太大了,日本人想一口吞掉,那只会活活把自己噎死。

    袁世凯看得明明白白,大清帝国的控海权是彻底完蛋了,眼下国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支陆上力量,九九藏书网所以仿西洋之法训练新军,是朝廷必做之事。

    朝廷主事的是慈禧太后,这老太太只比袁世凯精明,不比袁世凯糊涂。当袁世凯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命广西按察使胡燏棻于天津马场训练武定军,袁世凯慢了一步,失去了这个机会。

    于是袁世凯高薪诚聘赛金花出马公关,终于拿到了王修植的这些废手稿。

    回到自己的寓所之后,袁世凯点灯熬油,彻夜苦读,终于把这些废稿理清了脉络,弄出了头绪。

    然后袁世凯把这部书稿重新改过,另写了一篇应时练兵说贴,拿去给荣禄看。

    荣禄官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这个官大小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想获得练兵的机会,首先就得得到荣禄的支持。

    却是想不到,荣禄此人,正在等待着袁世凯的到来。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荣禄也深知大清国海上力量的丧失,标志着此后的战争势将于国境之内展开,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力量势在必行,虽有胡燏棻于天津马场已经训练出了五千新兵,但胡燏棻却是翰林出身,一辈子也没打过仗,他所谓的训练新兵,无非是照本宣科,拿着王修植闭门造车的书九九藏书稿一字一句地念,用这种法子训练出来的新兵,到底管用不管用,那实在是天晓得的事情。

    而袁世凯则不然,他的资历、见识、经验与对西方军事的了解,都不是胡燏棻那种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荣禄自然也不会放过袁世凯这种人才。

    荣禄当场对袁世凯提问了几个问题,袁世凯对答如流。隔日,荣禄向慈禧太后汇报,要求让袁世凯与胡燏棻在金殿上展开“pk”看谁的练兵理论更丰富,经验更老道

    金殿pk的结果,直教人跌破眼镜。

    袁世凯的表现相当优秀,他慷慨激昂,侃侃而谈,等轮到了胡燏棻,却没料到这老胡不会说官话,竟然是满口谁也听不懂的绍兴方言。

    老胡连官话都说不来,这又如何训练新军呢?

    见此情形,光绪皇帝当即下旨,命袁世凯留在督办军务处供亲王及朝中大臣差委——这个职位却是个袁世凯最干不来的闲差,主要工作是翻译、研究各国的兵书,并撰写有“中国特色”的兵书,还要拟订西法练兵的计划和章程

    也就是说,朝廷是这样安排的,既然袁世凯懂得练兵,那就给胡燏棻提供技术服务吧,多翻译几本西洋兵书,天津练兵的差事,还是由老胡来担任。

    第5节慈禧的脸长在李莲英的脚上吗?

    袁世凯无法接受pk大赛的结果,那老胡连普通话都说不来,还怎么练兵呢?可慈禧太后明知道这事,偏偏就是不把这个机会给袁世凯,袁世凯只好去找人说理。

    还好,这大清国还是有说理的地方的。

    李莲英的家里。

    李九九藏书莲英的家很好找,胡同里拐两个弯,好大一个门楼,那里就是。

    当然太监是不允许出宫的,更不允许参与抢购房地产哄抬物价,所以这个门楼,又称之为李莲英弟弟的家。

    于是袁世凯去找李莲英。

    李莲英告诉袁世凯,近来太后心情一直不好,说话要留神,注意察言观色。喜欢听的就多说,不喜欢听的就别说。

    袁世凯听后很为难,因为跪见太后,怎么能允许看着太后的脸回话呢?

    李莲英说:你回答太后的话时,注藏书网意看我的脚。如果我两脚并拢,你就不要说了,那是太后不喜欢听;如果我两脚分开,就是太后喜欢听,你就大胆地说

    李莲英的这双脚,表情还真够丰富的。

    有了李莲英这双脚表达慈禧太后的喜怒哀乐,袁世凯心里就有底了。

    再上金殿,据理力争,字字句句都说在慈禧太后的心窝子上,老太太听得眉开眼笑,当即传旨:着温州道袁世凯赴天津小站,练精兵三十营,钦此。

    圣旨下了,这时候大家才想起一桩事来,那满口绍兴鸟语的老胡还在天津马场呢,他怎么安排?

    人才难得啊,就让老胡去修铁路去吧。慈禧太后胸有成竹地吩咐道。

    袁世凯如愿以偿,奔赴小站去练兵,他走得正是时候。

    他前脚走,俄国人后脚就来了。

    中国北疆!

    日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第6节神秘的女才子

    日俄两国在中国本土上交战,清廷无可奈何,只能袖手旁观,宣布中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页,也是国际战争史上的大笑话。

    但这个笑话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俄国人进入东北,还是由清廷自己给引进来的,这一招又叫驱虎吞狼之计,亦称以夷制夷,是典型的弱国外交之手段。

    当时的情形是,日本人一举消灭了大清国的海上力量,挟新式火器之锋利,长驱而入东北,并向中国的东北三省大量移民,而清廷的陆军战斗力又是不堪一击,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的话,就只能眼看着日本人吞并东北三省。

    俄国人进入中国东北三省,在烧杀劫掠的过程中与日本人交战,这固然是国耻,可再大的国耻也比丧失国土要小得多,但凡有一点点抵抗能力,清廷也不会坐看局势一天天地恶化下去。

    只要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东北打着仗,那么无论是日本人也好,俄国人也好,就不可能如愿地吞并东北,等朝廷这边慢慢养精蓄锐,等中国强大了,民族觉醒了,不愁不逐日俄两寇于国门之外。

    也就是说,与日本人不同,俄国人侵略中国,是清朝政府自己请来的。在1896年,清廷与俄国就签署了中俄密约,条约中第一款规定: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水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遣者尽行派出,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

    看看,这条约上说得明明白白,日本如果敢动手,俄国人就有责任来中国大战日本人

    再来看第三款:当开战时如遇紧急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如有所需,地方官应尽力帮助。

    看看这条约我们就知道,清廷脑子是非常清楚的,国家就这么一个烂摊子,不指望俄国人和日本人两家对打,还能指望谁?

    这就是清廷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但这只是朝廷的看法,知识分子可不这么看问题。

    要强国,要雪洗国耻,首先就要唤醒民众——于是新的一轮文化复兴运动,就在中国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这场运动的宗旨就在于大力推进文化复兴运动,恢复每个中国人的自尊心。

    就在日本人与俄国人的隆隆枪炮声中,中国第一本女性杂志女子世界迅速推出,一时间,中国的男人趋之若鹜,识字不识字的,都跑来瞧瞧女人的世界是个什么模样。

    打开这本杂志,松陵女子潘小璜这个名字,在第一时间抢入了读者的眼中。

    这个女才子的第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女剑侠红线、聂隐娘传,写的是唐末两个精娴武技的女侠客的故事,在正文中,松陵女子潘小璜慷九九藏书网慨宣称:吾二千年前之中国,侠国也。吾二千年前中国之民,侠民也。侠者,圣之亚也,儒之反也,王公卿相之敌也。重然诺,轻生死,挥金结客,赴汤蹈火,慨然以身许知己,而一往不返,一瞑不视,卒至演出轰霆掣电,惊天动地之大活剧,皆侠之效也

    这边厢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中国的东北三省打得你死我活,大清国四亿五千万人却束手无策;那边厢松陵女子潘小璜却大讲两个侠女的故事,这不啻于指着中国男人的鼻子尖骂娘,骂得男人们无不骨软筋酥,意乱情迷。

    骨软筋酥之际,松陵女子潘小璜的第二篇文章又重磅出击,风格仍然是狂抽没骨头的臭男人,标题叫做中国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玉传,然后又是第三篇:为民族流血无名女杰传

    识字的年轻人无不被这位才华惊人的松陵女子所倾倒,多人坠入情网,正所谓,做九九藏书网官当做员外郎,娶妻当娶潘小璜,人生有酒须当醉,管他日俄与列强这时候这个女才子又在杂志上发表了首诗:哭陶亚魂,可知这名女才子会写诗,有思想,而且还通晓中国历史,这就更让众多的男士们沉不住气了。

    想要结识这个奇异的女才子。

    但无人知道潘小璜家居何处,但是此后不久,一名游客却在无意中邂逅了松陵女子潘小璜。

    文章中说,那名游客闲游苏杭,途中路遇一惊人美貌少女,年龄十七八岁模样,见游客至,抛下手帕一条,游客把手帕捡起来,只觉清香拂面,令人魂不守舍。手帕上还写有一行字,某时可到某地到了时间,游客兴奋地赶了去,却是一座美轮美奂的花园,蛱蝶曼舞,花茵如醉,游客于途中偶遇的美貌少女正坐于树下案前,伏案书写,身边有两个妙龄小丫鬟伺候。

    见游客到来,少女便问:先生可是自上藏书网海来?

    游客答曰:然也。

    少女道:那么先生返回上海的时候,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替我把稿件带到女子世界杂志社去

    这篇文章刊出之后,印证了读者的一个判断,原来松陵女子潘小璜,果然是一个如花美貌的少女。只不过一日之间,数千封求偶书信,堆满了杂志社的房间,数不清的男人发誓,此生此世,非才女潘小璜不娶!更有那不成气候的权门达官,也跑来闹轧猛凑热闹,愿以黄金千两,娶回松陵女子潘小璜为妾。

    当情书如雪片般飞往杂志社的时候,这名引发了公众狂热的美貌女才子却突然销声匿迹,金盆洗笔了,害得不知多少男人哭哭啼啼,满世界去寻找这名美女,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找到她。

    松陵女子潘小璜就这样消失于历史的尘烟之中,直到一百多年后,才有史学家在旧纸堆里把这名神秘的女子找到了。

    那么她到底躲在了哪里呢?

    第7节我以你血荐轩辕

    一百多年后,史学家研究松陵女子潘小璜,不无惊讶地发现,有关这名女子的历史资料,除了她的年龄没有错之外,其他的资料都靠不住。

    松陵女子潘小璜闯入人们的记忆中那一年,她确实只有十七岁。

    只不过,这名美貌的女才子是个男人,并非女性。这个男人姓柳,名柳慰高,字安如。

    十六岁那一年,柳慰高因为读法国大思想家卢梭的书读得如醉如痴,从此崇尚人权,干脆改名叫柳人权,字亚卢。

    次年,柳人权嫌自己的新名字跟朋友陈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第三次改名,叫柳弃疾。从此柳弃疾、陈去病二人驰名文坛,知之者众。

    此后柳弃疾专心写作,以期唤醒民众,遂每次署名为亚卢。但因为这个卢的繁体字“盧”笔画太多,写起来太耽误时间,于是他就干脆署名为“亚子”

    从此以后,大家都称他为柳亚子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毛泽东曾与柳亚子和过一首浣溪沙:一唱雄鸡天下白九九藏书,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于是柳亚子的大名,终于让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却没有人想到,这位诗人少年时代,每天收到的男人情书都接近千封。

    松陵女子潘小璜,是柳亚子在1904年时使用过的一个笔名。

    之所以使用女性的笔名,是因为年轻貌美的少女远比任何一个大思想家更有号召力总之,当时中国的男人睡得比较死,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东北的枪炮声都吵不动他们,只能换个年轻貌美的少女来试一试。

    说到唤醒民众,名气最大的应该是周豫才。他在中国于甲午之战惨败之后,毅然决然地奔赴日本留学,师承于藤野先生,当时俄国人出动军队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沙皇尼古拉二世声称,要在中国的东北建立“黄俄罗斯帝国”并进一步向清廷提出了领土要求。此事发生之后,在日本的留学生于东京召开了全体大会,决定成立拒俄义勇军,许多留学生纷纷签名,加入拒俄义勇军,要奔赴前九九藏书线与俄国人殊死一战。

    周豫才的好友许寿裳报名参加了拒俄义勇军,曾被编入乙区二分队,于是周豫才慷慨赠诗,为朋友壮行,诗曰: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为了进一步鼓舞中国的青年学子们“掷笔而起”周豫才拿起笔来,意译并改写了一部斯巴达之魂,文中说: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王泽耳士大举侵略希腊。斯巴达王黎河尼佗将市民三百,同盟军数九九藏书千,扼温泉门(德尔摩比勒)。敌由间道至,斯巴达将士殊死战,全军歼焉。兵气森森,鬼雄昼啸,迨浦累皆之役,大仇斯复,迄今读史,犹懔懔有生气也。

    总之,周豫才的目的,与松棱女子柳亚子是相同的,都是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

    意译并创改这部斯巴达之魂的时候,周豫才嫌自己的名字不够大气,遂改名为树人,此年周树人刚刚二十一岁,到了他使用“鲁迅”这个笔名的时候,他已然成为一代宗师了。

    第8节日本人的影子

    说起拒俄义勇军,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当史家说起与这一群众组织相关的历史人物,如鲁迅,如苏曼殊,如黄兴,如宋教仁,如陈天华等,主要强调的是这个组织的战斗性、革命性与先进性。

    但当史家说起同在这一群众组织的另外一些人,如张作霖,如吴佩孚的时候,一般则称呼这个组织为“花膀子队”因为这一组织的统一的标志是以一条花毛巾缚于左臂。而且在这种情形之下,照例会提到黑龙会的前身玄洋社的作用。

    玄洋社是日本黑社会头目头山满所创建的一个拒俄帮会。这个头山满在与俄国人的对抗之中手段过于恶劣——头山满给俄国人送去了许多身患性病的美貌妓女,没有确切的数字表明多少俄国鬼子中了标,但是搞到最后,玄洋社自己却因为这肮脏的手段而声名狼藉,不得不宣布撤销,并重组了黑龙会。

    对于以拒俄为目的的义勇军,玄洋社当然要鼎力支持——包括了金钱与舆论宣传方面的支持。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麻烦了起来。

    拒俄义勇军无疑是正义的,尽管俄国人是清廷请来的,可侵略就是侵略,这没什么道理好讲。

    清廷请俄国人来,是为了对抗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必然会支持拒俄义勇军,因为这是符合日本利益的

    总之,说到拒俄义勇军,就难免会卷入日中之战的理论旋涡,导致对那段历史缺乏了解的人意识错乱,没办法得出一个省事的结论。

    相对于任何结论来说,历史都有点太复杂了。所以说,历史不适合于简单的是非判断,历史就是历史。

    可怜的历史学家们被这段历史生生地弄得人格分裂,一般来说,当史家提及到这个组织的正面人物,如苏曼殊,如鲁迅等人的时候,就强调该组织的革命性、进步性与正义性。但当提到这个组织中的另外一些人,比如张作霖、比如吴佩孚时,就称这个组织为花膀子队,强调这个组织背后九九藏书网的日本人的影子。

    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简单的政治观点与复杂的历史在这里撞了车,就只能绕过政治,单说历史了。历史就是这样:拒俄义勇军向清廷上书,曰:昔波斯王泽耳士以十万之众,图并希腊,而留尼达士(即周豫才笔下的黎河尼佗的另一个音译名字)亲率丁壮数百,扼险拒守,突阵死战,全军歼焉。至今德摩比勒之役,荣名震于列国,泰西三尺之童,无不知之。夫以区区半岛之希腊,犹有义不辱国之士,何以吾数百万方里之帝国而无之乎?

    我们看看拒俄义勇军给朝廷写的这封信,再看看周豫才同学译创的斯巴达之魂的那一段前言,就会发现这两段文字风格完全一样,甚至连有些措词都一模一样,如“死战”如“全军歼焉”等等,而且周豫才还特意在“温泉门”三字下加注“德尔摩比勒”的字样,这么看起来,执笔替拒俄义勇军写信与朝廷之人,与周豫才同学的关系干莫大焉。

    头山满的玄洋社四处弄钱,资助中国留日学生的拒俄义勇军奔赴东北,与俄国佬殊死血搏,这情形搞得清廷驻日公使蔡钧紧张万分,不知如何应对。后来这老兄害怕朝廷怪罪,索性一咬牙,发狠给国内发电:留学生结义勇军,计有二百余人,名为拒俄,实则革命,现已奔赴各地,务饬各州县严密查拿。

    好了,发了这封电报,清国驻日公使蔡钧就算没有责任了。可是拒俄义勇军就惨了,眨眼工夫,爱国义士就全都成了钦犯。

    清廷的做法让义勇军无不愤然,现在他们才真切地意识到,中国最大的敌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俄国人,而是清廷。于是拒俄义勇军改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听这名字似乎是转型为一个民间教育社团。

    实际上,军国民教育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暗杀组织,走上了革命暴动的路线。

    当军国民教育会磨刀霍霍,视清廷为中华之仇的时候,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苏曼殊转入了文化战线,和周豫才同学并肩战斗。

    第9节岳飞成了孙悟空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自由党党魁板垣退助访问欧洲,见到了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并问道:假如要把自由平等的理想灌输到人民中间,应该怎么办才好?

    雨果回答:最好的办法就一个——让他们去看我的小说!

    听这个口气,好像是大文豪雨果在推销自己的书但是雨果的愿望——或者说是预言,很快就在中国实现了。

    1903年10月8日,一部章回体文言文小说惨世界在大清国隆重推出,书的原作者署为法国大文豪“嚣俄”翻译者为苏子谷。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叫“金华贱”的无产者,自小就被一位叫“满周苟”的恶霸欺压凌辱;有一位叫“范桶”的知识分子,亦同样总是被“满周苟”欺侮。这个“满周苟”欺人成习惯,他看上一位叫“孔美丽”的少女,每当他企图凌辱“孔美丽”的时候“金华贱”就会挺身而出,不畏强暴,与“满周苟”据理力争,而“范桶”则是极力在两者之间和稀泥

    再后来,主人公“金华贱”遇到了一位贪婪的和尚“孟主教”于是“金华贱”大彻大悟,终于认识到跟“满周苟”是讲不清道理的“索性大起义兵,将这班满朝文武,拣那黑心肝的,杀个干净”

    这部惨世界写得跌宕起伏,悬念陡生,纵然是法国大文豪再世重生,也看不出这本书和他的悲惨世界有什么关系,但翻译者苏子谷却一口咬定,这个惨世界就是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所以书中虽然有一个“满洲苟”但是清廷不应当认为这是讥骂清统治者为“满洲狗”想一想,人家法国大文豪雨果怎么会骂你们清朝政府呢?

    朝廷很不乐意,但是由于这本书打着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头,朝廷也拿翻译者苏子谷没得办法。

    实际上,这本惨世界,却是军国民教育会的创始人之一苏曼殊拿雨果的悲惨世界为蓝本,重新自由加工搞出来的一部新小说

    苏曼殊,自小丧父,十二岁时,被慧龙寺长老收做弟子。此人性格极是单纯直率,他曾游历美国,遇一肥胖女子,体重超过两百公斤,腿粗如大象,苏曼殊见此胖女,当街拦住便问:你是否想找一个和你一样胖的男朋友?

    那胖女很是羞涩,回答说:不,我想找个瘦一点的

    苏曼殊大喜,便自荐道:我很瘦很瘦,做你的男朋友如何?

    不知那胖女人有没有把苏曼殊打个半死

    像这样天真的性格来翻译雨果的悲惨世界,可知被翻译过来的作品与原作肯定不会是一码事。

    小说中的金华贱,就是原作品中的冉阿让。范桶,就是原作品中的警察沙威。贪和尚孟主教,就是原作品中的卞福汝主教。

    至于最牵扯读者感情的少女孔美丽,以及恶霸满周苟,却是苏子谷自己另行创造的人物,目的无非是给清廷心里填堵。

    那九九藏书么这个翻译者苏子谷,应该就是苏曼殊本人了吧?

    偏偏不是!

    实际上,苏曼殊本人的“中文水平”不是太高,翻译这本书给清朝填堵固然是他的主意,但等到操作起来的时候,苏曼殊就有点搞不明白了。

    这时候苏曼殊的知交好友陈独秀跑了来,拿起笔来继续翻译——说是翻译,其实这本书的写作全是由着陈独秀的性子来,除了杜撰一个原作品中不曾有的人物满周苟,杜撰一个中国读者最喜欢的美女孔美丽,为了故事的发展,还杜撰了许多原作中根本不曾有的人物,直到让这些新杜撰的人物把整个剧情演完,小说在结尾才勉勉强强地又拉回到了悲惨世界的原文。

    总之,陈独秀拿了这么九九藏书网一本悲惨世界,批判了清朝的统治,号召武装革命,批判了孔子的儒学,甚至还宣扬了社会主义思想

    但不管陈独秀怎么搞,雨果的思想跟清朝人实在扯不上半点关系,所以在新一轮的“小说界”革命进程中,中华民族英雄岳飞终于复活了

    话说岳飞在庙中醒来,曰:我想我中国国民,总有振作精神的时候。又听说西洋法兰西国,近来有许多新奇事,我今日趁着秋凉,要去探看探看。说罢,乘云驾鹤,飞往西方

    这是刊载于国民日日报上的回天伟妇传奇中的章节,隔了百年再看这段文字,岳飞居然也腾云驾雾起来,真的很难弄清楚作者在这里写的到底是岳飞还是孙悟空了。

    第10节政治让文学简单化

    据柳亚子老先生自述,少年时代的他,最仰慕的人物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而且他本人也是处处以贾宝玉为样板,什么地方女孩子多,他就往什么地方跑。所以柳亚子先生凭空创造出一个松陵女子潘小璜,固然是为了唤醒民众,但这种革命风格也是最适合于他本人的。

    到了十二岁,柳亚子又有了新的崇拜偶像,不再以贾宝玉为模板规划自己的人生了。

    十二岁的时候,柳亚子开始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

    这是因为康有为与苏曼殊、陈独秀等人的风格不同,苏曼殊也好,陈独秀也罢,都是走的“利用小说反朝廷”的路线,这对于国人来说未免有些隔靴搔痒,不够痛快,不够刺激。

    而素有南海圣人之称的康有为,则是直言议政,不像苏曼殊、陈独秀那样遮遮掩掩,更不像周豫才同学有着把简单的事情弄得特别复杂的本事——周豫才同学送给拒俄义勇军的那首诗,时过百年史家还争论不休“灵台无计逃神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九九藏书我以我血荐轩辕”又是一个如何荐法?

    文学把政治复杂化,政治把文学简单化。

    当时的事情就是这样,康有为和梁启超一边大搞公车上书,呼吁朝廷立即推动政改,实行变法,一边翻译日本小说佳人奇遇,希望用东洋美女把国人从沉睡中唤醒

    鲁迅也好,苏曼殊也好,陈独秀也好,梁启超也好,为什么大家都一窝蜂地翻译小说呢?怎么就没人翻译科学或者是哲学呢?

    这个事魏源就搞了个海国图志,并明确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此书在日本卖到脱销,几年间再版了二十多次,总销量达百千万册。基本上来说,日本人中只要是个识字的,就读过这本书。

    可这本书在大清国却卖得很惨,先后几家书局硬着头皮出版,可读者硬是不买,几家书局都赔得一塌糊涂,其中还有一家书局被连累得关门倒闭。

    所以搞到最后,大家只好去翻译小说,如林纾,他改译的法国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面世后,轰动了全国,严复曾评价说: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总之,清国人的心态是,第一爱看恋爱故事,第二希望有个圣人出来,替自己把所有的事情统统搞定。

    因此康圣人横空出世,也在情理之中。

    这场热闹自然也少不了袁世凯,据容庵弟子记中记载,袁世凯初见康有为,就亲亲热热地伸手打招呼,口称大哥搞得康有为心里直嘀咕,不知道自己的妈什么时候又给自己生了这么大的一个弟弟然后袁世凯冲上前来,亲热地摸着梁启超的脑袋,说:小伙子九九藏书网不赖,好好地干爱其少年英俊,叹为奇才。

    袁世凯既然见到了康有为,并自来熟地称呼为大哥,这只说明了一件事:

    南海康圣人已经来到京师。

    康有为,少有大志,又聪明好学,勤于思考,抱负远大,自视甚高。“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忽思量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既念民生艰难,天与我聪明才智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经营天下为治”总之就是地球离开他不转了,中国离开他完蛋了的意思。

    圣人来了,中国人终于有了希望。

    第11节天下奇才不可用

    康有为此番来京城,专是为了救国图强而来。

    要救国,要图强,首先就得弄个官当当。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不当官,是没办法救国的。

    于是康圣人就去央求光绪皇帝的老师,大司农翁同龢。

    康有为走翁同龢的门路,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据恽毓鼎先生的崇陵传信录中记载,九九藏书网翁同龢打光绪小的时候就照顾小皇帝。小皇帝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捏翁同龢的乳头,若是有一天没得乳头可捏,光绪皇帝连觉都睡不踏实,曾有一次,翁同龢请假回乡扫墓一个月,结果导致了没乳头可捏的小光绪严重失眠。

    第二个原因:翁同龢生平最痛恨的就是如李鸿章之流九九藏书网的洋务派,翁老师觉得中国一切都挺好,根本用不着搞什么洋务,李鸿章一伙以夷变夏,铁定是汉奸之举,所以在甲午之战之时,翁同龢毅然决然地切断了对北洋水师的财政拨款,结果搞得北洋水师徒手跟日本人血搏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最终没打过日本人,所以老李九九藏书的汉奸已经坐实了,康有为同样憎恨李鸿章与日本人签订马关条约之举,和翁同龢是有着共同语言的。

    话说翁同龢接到康有为的书信,大喜,立即吩咐快请。

    康有为兴冲冲地赶到翁同龢的家,一问,却听说翁同龢刚刚出门去了

    那么这事就不好解释了,翁同龢既然避而不见,那又何必忽九九藏书悠康有为呢?

    于是就有人就此事询问翁同龢。

    翁同龢回答说:此人是天下奇才,我安置不了他,所以不敢见。

    翁同龢虽然不敢见康有为,但朝廷此时正是用人之际,管你翁同龢敢见不敢见,总理衙门把康有为叫了去,询问其变法之策。康有为侃侃而谈,听得总理衙门一众官员瞠目结舌,不敢擅作决定,就把康有为的文书报到了慈禧太后面前。

    慈禧太后看了康有为的条陈,大悦,吩咐道:此事再议。

    这事就这么算了。

    正当康有为陷入绝望之际,历史上突然跳出三个小人物,此三人者,举手投足之际,就轻而易举地将康有为送上了历史的高峰。

    这三人的名字,分别是雷协身、惠二哑巴及朱得法。

    第12节小人物影响历史

    话说在山东巨野县,离城二十五里处有一小山村,此村偏离于商贾要道,居民稀少而且贫苦。村中仅有一条街,街后东首,有洋教士住屋一所,此屋乃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门向西开,内有北屋三间,里边居住着德国传教士薛田资(stenz)和韩理(henle)二人。

    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六,同教之能方济(nies)教士自汶上何家堂起身前往曹县,路过是处,即寓于韩理房内——房间里有两张床,两人各睡一张。

    到了半夜十一点左右,突然有几条人影跳墙进来,进院行窃,这伙夜行贼人,便是巨野莠民雷协身、惠二哑巴及朱得法等人。

    中国九九藏书网有句老话,叫贼入莫惊,意思是说如果有贼夜里进了门,千万不要声张,因为小偷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你一吱哇乱叫,把小偷吓到,少不了戳你一刀两刀。

    当时的情形正是这样,雷协身、惠二哑巴等人不过是想弄点钱财,你洋鬼子家大业大,还差那几个钱吗?可是洋教士韩理、能方济被惊醒后,不是继续假装睡觉,而是吱哇大叫起来,并操了手枪于窗孔前,向外砰砰射击。

    还射击呢,这俩洋鬼子,他们到底是传教士,还是冒险家?

    正在外边搬运东西的雷协身、惠二哑巴听到枪声,勃然大怒,众人蜂拥而入,逮住韩理和能方济,用标枪一通乱扎,扎得这俩倒霉蛋全身都是窟窿眼,当场毙命。

    杀了两名传教士,雷协身及惠二哑巴等人于房间中搜出纹银二百一十两,大家分了,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那边还有一个薛田资,这厮心眼硬是多,他眼看着两名教友被杀掉,却是一声不吭,等贼人逃走之后,他老兄这才跑去衙门报官。

    事发之后,地方官雷厉风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案犯雷协身,惠二哑巴等全部抓捕归案,朝廷将此事转告德国,并承诺清国会为此支付一切赔偿。

    德国政府向清国朝廷表示感谢之后,一艘战舰就扬帆出海,绕过马六甲海峡,直奔中国的青岛而来。

    此时青岛的守将是章高元,老章一辈子也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打个麻将,正玩得开心,有兵丁报说海面上驶来了一艘洋人的兵舰,章高元那个心烦啊,斥责道:大海又不是你们家的,还不兴人家洋鬼子的兵船路过了?

    少顷,又有兵丁来报,洋鬼子的兵船靠了岸,买了一些毛笔,还留下了一封信。章高元这边急着自摸,随手把那封信扔到了一边。

    自摸,清一色!

    老章乐得心花怒放。

    大家继续玩。

    也不知玩了多久,终于有点累了,一个幕客随手拿起来洋鬼子送的那封信,章高元不高兴地吩咐道:藏书网放下,把那张废纸放下,咱们接着玩这回该谁坐庄了?

    那幕客说了句:信已经打开了,就看看何妨话未说完,那幕客神色大变,惊呼起来:怪事,怪事,这岂非咄咄怪事?

    章高元急问:如何一个怪法?

    那幕客将信递过来,章高元拿起来也看,也不由得高呼起来:怪事,怪事,此诚怪事耳

    此事怪在何处呢?

    原来,这封信却是德国人限令中国军队必须于二十四小时之内撤出青岛的最后通牒。

    章高元急忙跑出门来看个明白,只见满大街都是德国兵,和大清的兵勇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章高元急了,立即命令部队集合,部队倒是集合了,可是士兵手上拿的都是空枪,军械库门前站着好多德国兵,说什么也不让大家进去取子弹。

    章高元大怒,径直去见德军将领,与对方唇枪舌剑,展开争辩。可是那气人的德国佬却不跟老章打嘴仗,只是说:我们是军人,是奉了我国政府的命令来接管青岛与胶州湾的,这事哪有什么道理好讲的?你们快点走吧,只要你们别惹我们,我们是决不会伤害你们的。

    章高元勃然大怒:宁失千军,不失寸土,想让我们中国军队撤出,你休想!

    言罢,章高元返回官署,坚决不肯退让,德国佬拿他没有办法,就将官署团团围困了起来,不信饿不死你!

    第13节圣人爱杀人

    德国佬突然蹿出来霸占了胶州湾,朝廷竟然束手无策,于是翁同龢就去找总税务司赫德——把握了中国税务的洋鬼子,想找他讨个主意。

    翁同龢之所以去找这个洋鬼子,是因为赫德太不安分了,他不是好好地收税捞钱发财,却老给朝廷出主意,建议朝廷尽快变法图强。这一次翁同龢来到,洋鬼子赫德的回答是:我告诉他们,一切取决于他们将来能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如果他们决心从明天开始就正经地着手改革,今天的损失是无关紧要的;然而若是根本无意于推动改革,今天的损失就毫九九藏书网无意义,只是向狼群投掷一片片肉,使它们暂时不追上来,直到把马累死为止。

    当赫德说这番话的时候,康有为却已经是失望透顶,打了铺盖卷准备动身上路。

    回家,以后不陪着朝廷这帮人玩了。康有为宣布道。

    听说康圣人要回乡,翁同龢匆匆赶到康圣人下榻的南海会馆,却惊讶地发现康圣人还躺在被窝里没起床呢那是谁说康圣人要回家的?

    康圣人就这么留了下来——可随后翁同龢就失宠了。

    恰好恭亲王病危,这位王爷临终留言,是指责翁同龢破坏洋务,导致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皇上问户部尚书翁同龢如何,恭亲王回答是: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够铸此等过错。

    于是翁同龢和康有为两人脱袍换位,康有为由布衣平民一步登天,入军机处,而翁同龢却由一品大员一头栽地,恢复了出生状态时的平民身份。

    康有为初入朝房,就掀起了森森杀机。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变政记中记载:康有为在召见那天,与荣禄相遇于朝房。荣漫不经心地看着他说:以夫子这样的磐磐大才,也会有补救时局的办法吗?完全是轻视鄙薄的态度。康答以非变法不可。荣九九藏书网相国说:早就知道法应该变,但是一二百年的成法,是一早上就能变过来的吗?康愤然回答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刻能变。荣深怒其狂悖,已有必杀之心。

    康有为好歹也是一个“圣人”怎么说话这么不着边际,当着荣禄的面扬言要杀一品大员!这大清国有几个一品大员?这不就是等于指着荣禄鼻子说要杀他吗?这种事情可能吗?

    不是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而是确凿的史实。

    康有为初入朝房,除了他本人的笔录没有提到他扬言要大砍大杀之外,其他人的笔录记载及历史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是细节上有小小的出入,如戊戌变法第四卷就曾提到:荣相国既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到皇帝这里听训,正逢康有为奉旨召见,因而问(康)打算说什么,有为回答说:杀二品以上阻挠变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就行得通了荣相国即退出,康则告诉人说:荣禄老辣,我不是其对手呀!

    总之,康圣人火气很大,不杀几个一品大员,是消不得圣人心头之火的。然则康圣人何以生得如此之大的火气呢?听听康有为自己的理由吧:二十八日早入朝房,遇见荣禄谢恩,一起说话,谈及变法之事。荣禄入对,就在皇上面前弹劾我是辩言乱政。当时李鸿章一同谢恩,退下后面色大变,对我叹息着说,荣相国既在皇上面前攻击我,又告诉刚毅,皇上如欲赏(我)官职,不要给,应当给个小差事以压制我。皇上问军机大臣如何安排我时,廖仲山想要说授予五品京卿的职衔,而刚毅班次在前,请求谕令(我)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总之是想羞辱我压制我。

    ——康南海自编年谱

    看明白了,原来是康圣人嫌皇上给的五品官太小。

    官太小,脾气难免要大一些,这是人之常理,可以理解。

    第14节给我宰了老太太

    俗话说得好:铁肩担道义,辣手作文章。

    话说那康有为,道义也担得,文章也作得,就是这个国家如何一个治理法,他老兄不知道。

    不知道没关系,可事情糟糕就糟糕在,他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

    不知道如何治国,却以为自己知道,这种情况最多只是一个糟糕而已。但更糟糕的是:别人也不知道康有为不知道,都以为康有为知道所以大家都寄厚望于康有为,等着他把百年沉疴咔嚓一下子给解决了。

    然而老康纵有满腔热血,却是一脑九九藏书网子糨糊。

    他啥也不知道,却撸胳膊挽袖子登上了历史大舞台。等百日维新开始之后,他就什么都知道了。

    变法第一步:废除科举!

    诏书下达的次日,京城万名举子群起暴动,有分教,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十年寒窗苦读,举子们容易吗?好不容易等到金榜题名的机会了,你老康却要废科举,这还让人活吗?

    举子们疯狂追杀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如果不是梁启超逃得快,铁定会被这些穷举子们打死。李鸿章派其幕僚于式枚急急赶到,劝康有为和梁启超先一人雇上十个八个保镖,扯什么变法不变法,性命要紧。

    康有为看傻了眼,怪不得废除科举这么简单的事,举手之劳,偌大的大清国竟然没人去做,原来是举子们不乐意。

    既然举子们都反对变法,那这条命令暂时就算了。

    变法第二步:废除和尚寺庙和老道的道观,寺庙及道观全部改为小学学堂。

    诏书下达的次日,全国的高僧名道已经纷纷排队上访,小和尚、小尼姑和小道士则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未几,百姓们都听说康有为喂了皇上迷魂药,现在皇上只认东洋和西洋,不认亲爹和亲娘了

    既然和尚老道都反对变法,那这条命令暂时就算了。

    变法第三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凡沾一个寺字的机构,统统撤销,下岗人员自谋生路。

    爱谁谁,就这么着了。

    数万干部下岗,这帮下岗的公务员却是够狠,当即拆毁衙门,搬走桌椅,连门窗都扛回家去烧火了。

    下岗公务员们放出风声,做饭缺米,烧火没柴,今天烧衙门,明天就要烧皇宫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既然公务员如此有意见,这条命令也算了,暂不执行。

    变法就这么三部曲,眨眼工夫就全都不算了,那康圣人怎么下台?

    康圣人却是早有胜算,成竹在胸。

    他说:我还有绝活没使出来呢。

    他吩咐道:给我宰了那个老太太!

    这句话他是吩咐给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人的。

    这些人当中,最厉害的要算梁启超,如果说民国初年最重要的人物是袁世凯的话,那么第二重要的人物就是梁启超了。

    而且梁启超和袁世凯恰恰相反:袁世凯吃亏就吃亏在书读得太少,没文化。梁启超却是吃亏在书读得太多,文化含量太高,拖累了他的革命行动。

    谭嗣同的麻烦在于他家境不好,幼年丧母,继母有事没事就虐待他,所以志士谭嗣同只晓得如何被虐待,却不晓得如何杀老太太。其余几位,还比不了谭嗣同,就更不要说了。

    眼见这么多改革家凑在一起,却连杀个人都不会,康有为沉下了脸:你们都不行,那就只有等毕永年了。

    第15节杀人游戏

    话说那毕永年,戊戌变法的1898年,他刚刚十八岁,但此人自幼生长于军中,有一身惊人的武艺,后来成为了哥老会的业务骨干,称得上古惑仔中的老大了,经常往来于汉口、岳州、新堤及长沙等地。江湖中人,多闻其名。

    更兼毕永年为人豪放不羁,仗义轻财,所以各堂口兄弟,各地的龙头老大都渴望与毕永年结识——好弄点银子来花差花差。

    毕永年的名头之大,不唯是各地江湖老大听得耳朵都出了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