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少年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风绿了川原,又是清明时节。
坡上一株老杏树,曾经繁茂得有如一团淡绯色的云,此刻却在春风中零落了,花飞满天,片片飞花扑打着坡下青冢,也扑打着几株弱柳下的蓝衣少妇。她跪在两座并列的新坟面前,象落花一样惨白、憔悴。
谁还能认出这个目光痴呆、神情木然的女子,就是曾被人赞为"大乔"的梦姑?两年了,梦姑一肚子苦水向谁诉说?
当她的身孕再无法遮掩时,小道士还俗与她成婚。这引起哥哥的愤怒,臭骂梦姑无耻下流,败坏门风,象摔破抹布似地摔给她一百两银子,叫她滚蛋。母亲好说歹说,才倚着娘家的后墙,拿这银子盖起一所小院,安置了这对小夫妻。
梦姑怕她的丈夫。怕他忌刻阴沉的目光,怕他终日不言不语的恶毒的静默,尤其怕他无休无止的对她的欲念和作践,仿佛她连娼妓也不如,只是一样东西,一件衣服。她有身孕后,丈夫不踢她的腰了。梦姑明白,这是为了她肚里的孩子,他的后代,而不是为了她。就连白衣道人最终决定要小道士还俗,不也为的这个吗?他们要她生儿子,生朱家的后代。梦姑自己也盼望生个儿子,好改变自己的悲惨境遇。
不幸她生了女儿,一对可爱的双胞胎。所有的人都失望了!小道士冲进产房,凶狠地盯着自觉有罪而觳觫不安的梦姑,一步一步逼近,猛一伸手揪住梦姑的头发,让她的脸正对自己,然后慢慢地、象在一次一次地积蓄力量似的,左一个耳光,右一个耳光,直到梦姑嘴角出血、乔氏跪在地上哀求为止。从此以后,小道士象是从中获得了乐趣,几乎每天都要折磨梦姑。在这种时候,他总要梦姑面对着他,他要仔细地观看她脸上的痛苦表情,听她凄惨的哀叫。他嘴角挂着一丝残忍的笑,仿佛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个小道士,把对家族败亡的痛心、对自己一落千丈的愤懑、对恢复祖业的绝望和对新朝世人的仇恨,一古脑儿发泄到梦姑身上。
梦姑无处诉怨,经常带着一身又青又红的创伤去向母亲哭诉。母亲只能陪她掉泪,决不敢埋怨。她不时悄悄抚慰女儿说:只要大功告成,梦姑就是王妃娘娘了!忍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命运还嫌梦姑受苦不够,又给她准备了更大的折磨。
半年以前,白衣道人往南边联络了一路人马,说要在重阳节起事攻占县城,不成功便扯旗上山。小道士看着这种热热闹闹、成功在握的样子,甚至露出了笑脸。谁知南边有人首告,事情败露了。小道士吓得泪流满面,浑身哆嗦,脸色比纸还白,冷汗湿透了衣衫。白衣道人见他太不成话,跪在他面前,求他拿出点高贵气概来面对危局。偏偏褚衣老仆在村外遇上一队队满兵,回来一禀告,他们都觉得自己已被包围,决无生路了。小道士吓得抖作一团,光张嘴,发不出声音,好不容易说出了一句话:“女人们一概给我殉节!"这样,他们三个就可以轻装逃出,免得家眷被俘受辱,从此灭了活口。
小道士原想效法崇祯帝,亲手杀死女儿,却没有崇祯帝的胆量。他命令褚衣老仆抱走了两个孩子,转脸又立逼乔家母女三人和袁道姑师徒三人自缢。女人们哭哭啼啼,不肯就死,白衣道人竟发疯似的拔剑威逼。危急之际,乔柏年在院外叫喊母亲和容姑回家吃饭,意外地止住了白衣道人即将发作的凶杀。白衣道人并不放松,扣住容姑,只让乔氏出去跟乔柏年周旋。乔氏再次回来时,破涕为笑,原来村外鞑子骑兵是王爷的护从,为保护王爷登高远游而在附近巡逻的。一天乌云散开,白衣道人松了口气,小道士却瘫倒在地了。事后他们才知道,南边与他们联络的人已经逃走,知道他们真情的两名首领,一个投崖自杀,一个被官兵射死,他们竟安然躲过了厄难。
当时梦姑的第一件事就是抢出去救女儿,但褚衣老仆回报说已将她们扔进深山了。梦姑不顾一切地攀上山顶,见到的只是破碎的木箱从此她失去了唯一的安慰和欢乐,变得痴痴呆呆,再也不会笑了。
清明节,她为两个女儿在乔家祖坟边筑了坟台,埋下她们的小衣服、小帽子、小鞋,为她们烧纸、祭奠,就象墓里真的躺着她们小小的身体似的。她默默祝祷,愿心爱的孩子每日入梦,安慰她苦透了的心一阵轻风,柳条拂过她的头顶,她抬头望了一眼:柳树!
这柳树啊!柳树是那年同春哥第一次从京师回来时栽的,那时候,他还悄声地问梦姑:“你说,我为什么把柳树栽到你家坟地上?"梦姑怎么会不懂呢?他姓柳啊!他要与她生死相依啊!那时梦姑又喜又羞,头都抬不起来了这一切已经多么遥远,好象发生在几十年前、梦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又好象发生在别人身上梦姑手扶弱柳,凝望着天边的白云,仿佛在云间看到了同春的淡淡面影。她深深叹了口气,喃喃地说:“同春哥,你在哪儿?这辈子还能见着你吗?。"两行清泪,汩汩而下。
“大姐,打听个事儿!"轻俏柔和的女人声音响在梦姑背后,她微微一惊,赶忙回身。离她不远,一个长相好看的年轻女子微笑着,一身行装,还背了个包袱,首帕拉得很低,几乎遮住眼睛。稍远的路边还有两个女子伫立着,头低得看不清面貌和年龄,也在等待着她的回答。
“你们庄子上有没有个白衣道人?”
梦姑一惊,再次打量眼前的几个人:蓝布长袍,黄白色茧绸裙,腰里束一条青罗带,打扮毫不起眼。她们表情恳切,温和的微笑和求人帮忙的低下口气,减少了梦姑的疑虑。她问:“找老道有事?"女子更加谦和了:“方圆百里都传遍了,说他医道高,我们是诚心诚意来求仙方的。"梦姑放心了,一指环秀观:“就在那儿,每天下午行医赐药。"女子低头弯腰谢了,并不就走,又小声问:“白衣道人有个徒弟叫月明,也在这里吗?"梦姑咬住嘴唇,心头怦怦乱跳。月明,这是她丈夫的道号。她慌乱地不知所云:“这我不知道”三个女子很快走向环秀观。梦姑呆呆地朝她们后影儿望了片刻,叹了口气,开始慢腾腾地收拾祭品。她迟延着,真不想回家。不知她那丈夫又会在什么时候发作。一想起他歪扭着脸的怪笑,她就浑身发抖。
大路上静悄悄,只有梦姑一人踽踽而行。自从垦荒政令下到永平府,马兰村的无地平民非常高兴。他们有的按规定从县里贷得耕牛、籽种到山边去开荒,有的干脆举家离开永平,回到河南、山东去垦田。朝廷垦荒政令规定,新开土地六年不征赋税,这下可救了不少穷苦人。如今正值春耕大忙,村子里大白天也难听到人语,只有狗吠鸡鸣,东一声,西一声。
梦姑走过哥哥门首,正遇哥哥手持书卷在院子里一面踱步一面吟哦。他看见梦姑,略停了停,梦姑连忙躬身请安,再抬头时,乔柏年已转过身,用脊梁对着她了。他自梦姑成亲以来就是如此,梦姑早已习惯得不觉得什么羞辱了。她低头慢慢转过围墙,迈进自家院子,仿佛染上了寒热病,从心底里打起了冷颤。
小道士盘腿坐在炕桌边习字,这是白衣道人再三请他坚持下来的。梦姑进屋,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又写了几个字以后,便厉声吆喝:“倒茶!"梦姑心里害怕。她战战兢兢地捧着茶盏一步挨一步地走近,一抬头又看到他那不怀好意的假笑,她不觉后退了一步。
小道士一拍桌子站起来,梦姑顿时浑身哆嗦。
“砰砰砰",院门被打得山响,白衣道人的声音在叫门。梦姑放下茶盏,遇赦似地奔了出去,小道士也站起身,掸掸袍子,在房门前站定。
门一开,一群大哭小叫的女人冲进院子,扑上前来,环跪在小道士周围。她们后面,跟着阴沉着脸的白衣道人,最后是抹着眼泪的乔氏和满脸心事的袁姑姑。乔氏回身把门闩好,一见门边站着的女儿,搂着她就哭开了。
梦姑又惊又怕。她认出来,是刚才问路的三个女人,此时都去掉了首帕,一个个可算得年轻美貌;袁姑姑的两个徒弟没戴压发冠,全然俗家女子打扮,虽不及那三个漂亮,但正当十七八岁豆蔻年华,面色鲜艳,体态轻盈,也很招人看。
这是怎么回事?梦姑偷眼看看丈夫,只见最后一点尴尬已从他唇边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脸毫不在乎的冷笑。他稳稳地站着,说:“怎么都跑了来?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哇]的一声,问路的女人放声大哭,其余的也跟着哭,哽哽咽咽,无休无止。小道士脸一沉,大喝道:“不许哭!我又没死!"女人们一齐怔住,哭声戛然而止,好半天才化为轻轻的抽泣、咳嗽、擤鼻涕。问路女人终于声调凄切地说:“主上一走就是三年。古时候还有个孟姜女万里寻夫呢,小女子就没有这份志气?千辛万苦来到永平,路上遇到她们,只说是找老道求仙方的,谁知她们也是你的”她捂脸又哭了。
“主上!主上!"一个小道姑着急地嚷:“你可是已经封过我们姐妹的了!你没有说过还有别的女人”乔氏一脸严正,提高了嗓门:“胡说!我女儿明媒正娶,你们谁敢夺她的位分!"刹那间女人们吵成一团,这个申明自己也有媒证,那个证实"主上"亲口应许,有的说成亲在先位分最高,有的争辩同居时日最长的是正房乱纷纷的一片喧嚣,吵得唾沫星子乱飞,眼看就要动手揪打。梦姑一声不响地倚在门边,静静流泪。小道士斜眼看着她们吵闹,仿佛很是惬意。
“不要嚷了!"白衣道人喝道:“你们找死哇!"女人们停嘴一想,寻思过来,赶忙低头,不敢作声了。白衣道人郑重其事地走到小道士面前,深深一揖,十分庄严地说:“道人于草泽之间得遇主上,多年来披肝沥胆,竭尽忠诚,无非想辅佐主上复兴祖业。当年弘光、隆武在艰难之际,不是荒淫无耻、沉湎酒色,便是昏庸懦弱、毫无作为,使甲申、乙酉几度复兴局面毁于一旦。主上必得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方能重开天地另辟河山。如今未见分毫成就,却缠绵于女色,一而再再而三,全不以大业为念,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道人实不能再忍,就此告退!"白衣道人一拱手,小道士慌了,满脸陪笑,拦住举步要走的老道说:“是我不好!念在我年轻任性,思虑不周”“你年轻,如今占着你家宝座的人更年轻!"白衣道人冷冷地说:“如今他奖励开荒、严惩贪赃、清理刑狱,天下人心尽被他笼络而去,复兴大事还有多少指望?”“先生息怒,先生息怒!"小道士陪笑继续说:“本朝三百年来深仁厚泽,万民岂不怀想?人心思故乃是常情。那人纵然聪明有为,不过是夷狄之君,难为华夏之主,平天下汉人百中九十九,岂能容他?先生谏正,我已知错了。一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人生不出一丁半男,我心里着急;二来礼中有论,天子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八十一世妇“"如今你身在草莽,性命尚且时时有危,如何便以宫中妃嫔之数为法?”“是是是,我知错了!”小道士一再陪笑认错。
两人态度都很认真,又都有些惯熟,这一幕已经演过不止一次了。两人心里都明白,他们是一根线上拴的两个蚂蚱,谁也离不开谁。小道士需要老道帮他恢复失去的天堂,老道必须有小道士为号召才能成就大业。所以到了矛盾激化的关头,总有一方退让,维持他们的联盟。可是女人们都听呆了。
她们争做王妃,却没想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她们争夺的这个对象,究竟是谁?她们怀着更大的敬畏,跪在那里不敢动弹。当小道士对着老道突然用粗话嘲骂她们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时,她们居然羞愧得红了脸,自觉有罪地落了泪。
白衣道人面色转霁:“但愿主上以复明为念,时刻不忘”“且慢!"一个粗嗓门一声大喊,后墙头忽然跳下一个人来。人们大吃一惊。小道士拔腿蹿回屋里,女人们尖声叫喊,老道"飕"地拔出了腰间的短刀,寒光一闪,直刺向来人前胸。乔氏和梦姑同声惊叫,叫声未落,老道却失色地喊出声:“啊!”原来,来人略略一扭身躯,躲过白衣道人的刀尖,动作快如奔电,一把攥住老道握刀的手腕向后一拧,夺下武器,便架在敌手的脖颈上。这是乔柏年。他不变色、不喘气,站在那儿象一座铁塔,黑红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眼睛令人发抖,低声喝道:“说!你到底是什么人?"乔氏连忙劝阻:“儿啊,不要鲁莽”“娘!"乔柏年扭头向母亲:“这道人说的是卖头的话,干的是卖头的买卖,咱可不能马虎!"白衣道人挺身昂首,对着亮闪闪的短刀毫无惧色,冷笑一声:“不错,是卖头的事!你告官府去吧,你娘你妹子都跑不了,诛你们九族!"乔柏年哈哈一笑:“告官府?我那么傻?就手结果了你们师徒,叫做毁尸灭迹!这二十来年,死人死得海去了,不多你们俩!"老道不由自主打个冷战。乔氏拉着梦姑跪倒了:“儿啊,看在娘的面上,看在妹子面上”“哈哈哈哈!”白衣道人忽然扬头大笑,笑声拖得很长,虽然显得勉强,却含着一种说不出的悲愤。
乔柏年诧异道:“你,笑什么?”
“我笑我道人聪明一世,竟把粪土当了珍珠!我只道一位前朝贡生之子,自幼读的圣贤之书,定是个顶天立地、大义凛然的男儿,不料无君无父、无仁无义、鼠目寸光,不堪共语!罢!你杀了我吧,算我道人瞎了眼!"老道说毕,竟挺着脖子往刀刃上撞。乔柏年猛地缩回短刀,发光的眼睛盯住老道,冷冷地说:“讲清楚再死不迟。"道人尖锐地看了乔柏年一眼,镇静地掸掸道袍,抚起弄散的乱发,从容地讲起来:“我记得那是十四年前,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狗奸贼曹化淳这个阉党开了彰义门,李闯流贼潮涌而入。我烈皇帝登上煤山,眼望满城烽火,叹曰:苦我民耳!"老道平静的面容渐渐发红,稳定的声音渐渐发抖,越来越激动:“之后,我烈皇帝回乾清宫,令送太子及永王、定王到戚臣周奎、田弘遇府第;又剑击长公主,令皇后自尽;次日天色未明,遂再登煤山,以帛自缢于古槐之下“说到这里,白衣道人岂不成声。乔柏年咬牙切齿,竟然滴下泪来。
老道极快地瞧了乔柏年一眼,又吞嚥着泪水继续说:“嗣后,太子被周奎出首,死于满廷,永王也在乱兵中被杀”呜咽至此,仿佛底气突壮,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地:“唯有三殿下流落民间,得以存活至今。”“什么?”乔柏年一惊,几乎跳起来。
“三太子乃先君亲子,难道不比永历、隆武、弘光这些藩府更具人君之分?““他,三太子,现在何处?"乔柏年嗫嚅着问,激动得发抖。
白衣道人深深地看了乔柏年一眼:“他遇到一位先朝旧臣,二人扮为道家师徒。近年他入赘一乔姓士子家中,士子之母深明大义,那士子反倒”他盯住乔柏年不说了。
乔柏年直跳起来:“你,你是说我那妹夫,他?”老道慢悠悠地点头,捋髯,努力掩饰住胜利的神采。
“拿证据来!”
白衣道人不慌不忙,郑重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放在地上,对它三跪九叩,然后一层层解开,露出里面的三件宝物:一块九龙玉佩,是三太子幼年金项锁上的镶嵌;一颗端本宫印章,是三太子所居宫殿的金宝;一幅崇祯皇帝的御笔诗,写明了赐给三子慈炤。
乔柏年脸色煞白,对着这无可怀疑的三宝,"扑嗵"跪倒,伏地大哭。周围的女人们此时才回过神来,跟着一同跪倒,一片痛哭,虽然都那么有声有色有泪,但是悲是喜,是愧是惊,只有各人自己知道了。
乔柏年拭泪而泣,对白衣道人一拱双手,慷慨陈词:“我乔柏年自幼从学,岂不知礼义廉耻!鞑虏入关南下,灭我之国,毁我之家,败我之纪纲,夷我之祖宗,所谓妻子可杀,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孔子著春秋,要义在严夷夏之大防,汉族衣冠,岂能就此沉沦终古?我早有誓言:不降志,不辱身,不灭胡氛死不休!“白衣道人满面喜色,竖起拇指:“好!是英雄本色!那么,方才你是“乔柏年嗬嗬地笑了,说:“这就叫不见真佛不下拜!况且我早就疑心你不是寻常道人,正好借此机会弄它个水落石出,也试试你的胆量!你没看见吧,我是拿刀背对着你脖子的!”
白衣道人笑道:“这还看不见?正因此,我才敢吐露实情呀!"两人互相注视、打量片刻,一齐大笑。乔柏年把短刀往地下一摔,刀锋"刷"地插进土里,直吃到护手。白衣道人先是一惊,随后连连喝采:“好力气!好身手!"乔柏年从襟怀里掏出一个红绫小包,很快打开,露出一颗两寸见方的虎纽银印,翻出印文,对老道说:“请看!"老道看罢,微微一笑,也从怀中掏出一个黄绫小包,拿一颗相同形状的银印,翻出印文。两颗印并排挨在一起,一方印上刻着"大明永历朝总兵官乔印",一方印上刻着"大明永历朝总兵官朱印"。两人相对大笑着收起了樱乔柏年拱手向老道:“先生想必是一位宗室了?”“正是。我祖乃贤宁侯。”“失敬失敬。先生何不将三太子之事奏知朝廷?"白衣道人蓦地变了脸色,剑眉紧皱,目光阴沉:“尊兄想必记得当年弘光朝之伪太子案那太子十有八九是真,却被弘光帝下入监狱,满虏破了南都,太子便遭毒手前车之鉴啊!况且,此间人马势头,远不及西南桂王,正名之事,还须待以时日。不过,有三太子在,何愁宏业不就!"是的,朱三太子是帅旗,是号召,可以招兵买马,可以招降纳叛,可以把永历桂王的人、把郑成功的人都拉过来!名正,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就是他乔柏年,辅佐朱三太子,将来便是皇亲国舅、开国元戎,不是比效忠永历朝更加名正言顺吗?
拿着永历朝的印,使着永历朝的钱粮,却暗自经营着三太子的大业,这明明是吃里扒外的不义行为,却因了朱慈炤的"名正"而成为良臣智士的义举!"名正”真可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啊!
乔柏年立刻整顿衣裳,领众人进屋去叩见三太子。屋里哪有小道士的踪影!大家慌了,你看我,我看你,几个女人又要哭,忽听一阵轻微的"嗒嗒"声,眼见墙边那躺柜的盖子不住地颤动。白衣道人叹了口气,上去掀开柜盖,朱三太子"哇“地惊叫出声,他正缩成一团,在柜里发抖呢。见是老道,总算放了心。几个人把他扶出躺柜,他才渐渐恢复常态。
乔柏年不敢迟疑,立刻走到小道士面前跪叩见礼,并口称:“以往不知实情,多有冒犯,乞三太子殿下恕罪。"小道士一贯害怕乔柏年,此刻他心中尚有余悸,慌忙扶起说:“呃,呃,快请起,快请起。"乔柏年走到梦姑面前,直挺挺地跪倒:“王妃娘娘,千万恕臣无礼。臣枉读诗书,空有见识,万不及母亲和贤妹的慧眼,能于风尘之中识真龙!"乔氏笑得合不拢嘴。梦姑又酸又苦的心里略添了点甜味。
乔柏年又说:“敝处窄狭简陋,实在委屈了诸位。我想自明日翻修,就后院盖出中、东、西三套房,供娘娘们起居我家贤妹,自然是要住中房的啦?"女人们喜出望外,小道士也很感激,梦姑的地位就在这不经意之中确立了。老道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分派住房、用具、钱粮的乔柏年,慢慢捋着长须,默默点头:这真是个人才,也可能成为劲敌必须细心谋划、加意笼络,即使做不到肝胆相照,也需要同舟共济,好渡过重重难关袁道姑一直没有开口,此时突然说道:“日后居家过日子,这些大礼都免了吧!万一露了破绽,大家都得送命!”老道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就是平常亲友称呼才好。"乔柏年笑道:“说的是。娘,你陪同女眷们进屋歇息,喝茶说话儿。道长、妹夫,请过我家书房叙谈。"三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同时又是前明的一太子、两总兵,互相谦让着走出梦姑的小院,绕墙而行,进入乔柏年近些日子新盖成的两进双院的砖瓦住宅里去了。
三伏日洗象,是京师一年一度的佳景盛会。洗象的地点,在宣武门的响水闸。每年到了这一天,达官贵人、文人学士、市井商民乃至优倡隶卒,无不前往观赏,聚集两岸往往达数万人。有钱的主儿自有他们的好办法,出大价钱租赁响水闸两旁的房屋。由于争相抢租,租金越抬越高,一天竟达二十两银子。有的房主更聪明,在临河一面设座,一座租钱两三千文。不少房主因此发笔小财,转而做起买卖,开起了小店。
乔柏年租到了这么一个座位,不慌不忙,吃过早饭,慢慢由虎坊桥的住所向北漫步。
乔柏年怎么敢进京师呢?
乔柏年和白衣道人彼此亮明身分以后,决定合为一家共同应付越来越艰难的局面。在此之前,他们各自进行的那些秘密联络、准备起事,都没有成功。寻访的贤士们表现冷淡,不愿就"辅佐故主"的高位;平日接触的百姓村民,则对十多年的动乱大有切肤之痛,只求温饱太平,不肯"从龙"。况且新朝蠲三饷免赋役、奖垦荒等项新政,比前朝留给百姓的活路要宽一些。老百姓可不象读书人,讲什么殉故主、念前朝。
为此,乔柏年和白衣道人兵分两路:白衣道人师徒三人和袁道姑,着力于联络招抚各地义士,特别是那些占山为王的绿林豪杰;乔柏年原本领有永历帝的旨意,要打进新朝充当坐探和内应。要混进朝廷的中枢,除了需要大量的银钱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途出身。银子,南明的供给绰绰有余;要挣个出身,乔柏年这位贡生之子,自然要走科举这条路。今年是顺天乡试的丁酉年。乔柏年已在县、府花钱买了一名拔贡,过了端午便大摇大摆地进了京师。他要凭自己的有贝之财和无贝之"才",去敲开宦途的大门。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乔柏年走到宣武门时,已经大汗淋漓。他抬头一望,叫苦不迭。响水闸周围,早已车轿成山,万头攒动,喧嚣嘈杂,几无插针之隙了。他仗自己力大气壮,在人群中挤来推去,竭力想靠近他租了座位的临河小楼,谈何容易!他象置身于海潮中,一会儿被人流挤到南面街口,一会儿又被更大的力量推向西边护城河桥头。他大口大口地喘气,热汗横流,不由得想起古书上"嘘声成云,落汗如雨"的典故。
宣武门里传出的一片金鼓、大铜角和画角的悠长的呜咽,盖过了嘈杂得令人头昏的喧闹。"来啦!”“来啦!"人群更加兴奋,也更加拥挤。乔柏年急了,使出蛮劲,一双胳膊抱在胸前,竖起两个生铁铸成似的厚肩膀,左冲右撞,向前夺路而去。
“乔、乔大哥!"一声高喊,止住了乔柏年的脚步。
“你,你不是同春吗?"由于同春是乔柏年回故乡见到的第一个人,也因为同春和梦姑的一段婚姻纠葛,乔柏年对他印象很深,一见面就认出来了。他一把抓住同春的手,热情地摇晃着:“两年多不见,又长大了,象个小伙子啦!也在京师啊?做什么呢?”他乡遇故知真是一种奇妙的感情。同春刹那间忘记了旧日的怨恨,兴奋地摇晃着对方的手,高兴地嚷:“什么时候来京师的?村里乡亲们都好吗?”三伏的炎热、拥挤的闹哄哄的人群,使他通红的脸上流着一道道汗水,明亮的眸子闪着热诚的光彩。
乔柏年快活地说:“乡亲们都好。我母亲身子骨不如过去,总是上了岁数。容姑可长大了,她们常念叨你的好处呢,当年圈地那会儿”同春的眼睛暗淡了,笑容在消失,脸上肌肉隐隐抽搐,紧握的手也松开了。这时人群又在骚动,几股强大的人流一齐拥往护城河桥头,喊叫声震耳欲聋。原来,大象出城了!乔柏年和柳同春之间猛然挤进一大股人流,隔开了他们,他俩身不由己地被巨大的力量卷向相反的方向。乔柏年挥手大喊:“你住在哪儿?"同春挥手回答着什么,但人们被那些大得如同小山丘的象弄得如痴如醉,狂喊乱叫,乔柏年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哪能听见同春的回答?
乔柏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进了小楼,出示楼主人开给他的条子,被领到临窗的一张椅子上就座。乔柏年用力擦汗,并向窗外观看。只见护城河边象是突然凸起一道灰色的巨堤,二十四只大象齐刷刷地排列在那儿。鼓声阵阵,似急雨、如闷雷、若海涛,两岸数万名嘈杂喧闹的观众刹那间一平静寂下来:哦,大象动了!迈开沉重的石柱般的粗腿,走动了!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护城河,仿佛苍山颓倒入水也似的,眼看河水涨上了岸边,岸边的人们哄笑着、惊叫着向后躲闪。炎热的天气、清凉的护城河水必定使这些南国巨兽很开心,方入水中,便快乐地游动,一如矫捷的蛟龙,笨态全无。它们不时扬起巨大的头,扇动两片蒲扇似的耳朵,长长的鼻子舒卷自如,吸足了水往身上喷洒,满意地用细细的声音长吟着。二十四头大象,背上都坐着一个象奴,赤膊短裤,随着大象入水的深浅,他们也时时浸没水中。一只淘气的小象入水那么深,象奴有时在水面上只露出一个发髻。
乔柏年不禁感叹:“果是奇观!三千钱花得不枉!"背后有人轻轻一笑:“洗象奇观不只在象,也还在人。"口吻里多少带点嘲弄,却不使人难堪。乔柏年回头,看见一位俊书生肯手立在他椅后,面带笑容,悠哉游哉。
楼窗边座位是三千文一客,已经客满;座位边拥挤着许多站客,都是楼上茶座的买主,二千文一位,既能看洗象,又少花一千文,不过此时无座而已。所以二千文座比三千文座还难得。乔柏年不是京师人,哪里懂得这些诀窍。京师人却能由此断定,乔柏年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老财。
“人?有什么奇观?"乔柏年不解地问。那书生笑而不答,只对河岸扬了扬头。“嗬!"乔柏年惊叫道:“这么多人!"洗象这段护城河两岸的绿槐树下,密密麻麻尽是人,从水边直到堤岸高处,看不到一点黄土的地面,连槐树上也爬满了人,有些树枝都给压弯了,颤颤悠悠,很是惊险。
背后又传来书生悠闲的声调:“人道是两岸头脸如鳞次贝编,尊兄以为如何?“乔柏年觉得他在问自己,连忙回头友好地笑笑:“我看,更象向日葵黄熟之日的那个葵盘!"书生放声笑道:“比得当,比得当!妙极了!"大象浴不多时,岸上鸣金,锣声嘡嘡,象奴们依令吆喝着用棍子赶打,令大象起身出水。它们不情愿地拱起肥厚的背,进三步退两步地慢慢上岸。淡灰色的身体因着了水,变得黧黑了。岸边的人群给它们让开一条路,自然又引起一番拥挤叫喊。
“这么快就洗完了?"乔柏年有些失望。
“不能久,"俊书生和蔼地解释:“一久它们便要相雌雄,相雌雄就要发狂,乱跑乱踏,岸上诸君将血染尘沙了。"鼓声咚咚,长号呜呜。大象列队,在銮仪卫的彩旗导引下,迈着落地如石的使地皮发颤的步子,消失在宣武门那古老而高大的城门洞里。响水闸附近的几万名看客又是一番喧闹拥挤,终于渐渐散去。护城河的水恢复了平静,凉气从岸槐的绿荫中缓缓透出,沁入临河的楼窗。租赁座位的客人们,经过这半天的兴奋、流汗、叫喊,都有些累了。伙计们按照惯例送上茶水和点心。
乔柏年桌上是头等点心:一笼水晶小包,一碟鸡茸虾仁酥饺,一盘两面黄的芝麻小烧饼,一大碟明盛斋酱牛肉。乔柏年邀请俊书生来自己桌上用茶点,他也不过分推辞,很大方地移座相就。
乔柏年爽快地笑道:“真所谓一见如故!在下乔柏年,永平府拔贡,应顺天乡试来到京师。”“在下姓张单名汉,祖籍嘉兴,国子监生。"两人拱手,彼此道了失敬,方举盏推让间,旁边桌上爆发一阵大笑,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那一桌五六个人,都是儒生装束,围着茶桌正说得热闹:“许巨源,你们还记得吗?几年前写南渡记骂陈名夏、龚鼎孳变节的那位,今年乡试,他竟也列名与考!”“这有什么奇怪!真才子里除了徐元文、熊赐履等十数人,应试者不在少数。在下有诗一首,正咏此事:圣朝特旨试贤良,一队夷、齐下首阳。家里安排新雀帽,腹中打点旧文章。
当年深自惭周粟,今日翻思吃国粮。非是一朝忽改节,西山薇蕨已精光!”“哈哈哈哈!"人们笑得东倒西歪。乔柏年与张汉对视着微微一笑,都不说什么。一位老年儒生抚须叹道:“笑什么呢?
人各有志嘛!
“不错!确是人各有志。"另一湖色衣袍的儒生笑着:“有诸客围坐饮酒,各言其志。或欲生财进宝,或欲为广陵刺史,或欲乘鸾升天。一客闻而笑曰:我愿兼而有之,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笑声中,一位颔下无须的少俊立起,作手势要众人肃静,然后摇头摆脑地讲起另一个故事:“昔日一人下了地狱,应投生人间,因向转轮王道:要我为人,必须依我心愿方肯去。阎王问何心愿?此人曰:父是尚书子状元,绕家千顷五石田。
鱼池花果般般有,美妾娇妻个个贤。充栋金珠并米谷,盈箱罗绮及银钱。身居一品王侯位,安享荣华寿百年。阎王道:有这样的好处我自去了,还等到你?"又一阵笑声哄然而起,整个楼上的茶客都被这几个人有趣的笑谈吸引了。
柳同春匆匆忙忙上得楼来,一眼见到张汉,又抱怨又急切地说:“大爷,你叫我好找!上茶楼也说一声啊!”“同春!"乔柏年惊奇地站起身:“这位张相公是你主人?"柳回春一回脸看到乔柏年,先是惊讶地一笑,后来脸红了红,没有那么热情了:“是。你认识我家大爷?”“同春!"张汉也惊奇地说:“你认识这位乔先生?”“是。我们是同乡。"同春老老实实地回答,转而一想,不由得惊奇地问:“怎么,二位大爷也相熟吗?"乔柏年哈哈大笑,道:“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张汉也笑着说:“这就叫有缘千里来相会!"两人心里高兴,拘束少了,喝茶吃点心,说些轻松的笑话。乔柏年初来京师,需要有依托;张汉为了生计和前程,正要寻找来京应试的财主;同春站在张汉身后,也有他的想头:要是他们俩交得好了,便能间接听到梦姑的消息了满脸是笑的张汉忽然一愣,夹着水晶小包往嘴里送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微微把头偏向那些闲谈的儒生,对乔柏年使了个眼色。原来他们谈起了最使人关心的本科顺天乡试:“学使遴选八府之秀,有四千余名;而合天下之拔贡、岁贡、官生、民监,又有一千七百余名。今年举人名额只有二百零六人,我看多数将为贡生所得!”“这却为何?"好几个人同声问。
“君不见贡生者,乃四海九州拔尤而进之者,不是父兄为高官,就是家内称豪富;不是交结缙绅以博高名,就是挟诗文、结坛社以相恐吓。人人自以为高魁探囊可取,折桂唾手而得,实则哪一个不去通关节,探路径?生员焉能与之匹敌!““正是正是!今年北闱出头怕是极难。一个个考官不是贪财受贿,就是结纳权贵。仅同考官李振邺一人,就不知卖出几多名额了,哪里还有公道可言!”“唉!新朝会试已经五科,科场之弊愈演愈烈,孤傲才高之人岂不永无出头之日了?新朝当政者竟不闻不问!”“这还不明白?分管科举事务的主考官、同考官哪一个不是汉员?满大人中谁个识得四书五经?关外人直爽憨厚,恐怕什么叫通关节还不明白哩。如李振邺这班少年科举名进士,哪里把不通文墨的满大人放在眼里!“乔柏年轻声问张汉:“老弟,这位李振邺是何许人?"这一问,正搔着张汉心头的痒处,他舒心地吁了一口长气,得意地笑了:“若问别人,我或许略识一二;若说振邺夫子,再无人比我知之更深的了!"看他那神气,仿佛儒生议论的李振邺不是在贿卖作弊,竟是在完成什么丰功伟业。自明末流传至今的多年习俗,不是都把那些精通关节路径的人视为干才而恬不为怪吗?
乔柏年不相信地耸耸眉毛:“怎么,足下与同考官相熟?”“正是。"张汉心里如三伏天喝了口冰水一样舒坦。
“啊,失敬失敬!多半有亲戚之谊?"乔柏年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
“与在下兼为师友,还沾点儿亲,故为通家之好。”“哦,难得难得!"乔柏年转脸问同春:“想必你也见过这位李大人了?"见同春点头,他暗暗高兴,想不到自己运气这么好,他奉承着张汉说:“老弟好福气,这样的师、友、亲,几世修来的啊!这一科老弟是必中无疑了!"乔柏年笑着,轻轻地拍拍张汉的肩膀。张汉陶醉地微闭双眼,用尖尖的手指抚摸他秀气的面颊,笑而不答。乔拍年凑近去悄声说:“老弟能拉兄弟一把吗?"张汉饧着笑眼、含着醉意说:“这也不难。看你肯不肯出手了”乔柏年笑着轻轻问:“当真?"张汉回答的声音更轻:“信不信在你”他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连同春也听不见了。两人凑得更近,手上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
“张爷,你在这儿!找得我好苦!"一个短打扮的中年男子进门就嚷:“你家娘子请你立即回家,说有要紧事呢!"张汉起身,亲热地捏着乔柏年的手说:“难得今日相遇。"乔柏年笑道:“但愿一言为定。”“你这么着急?”“大丈夫一言既出,骑马难追!"张汉笑得更加有味道了,"好吧,就依老兄,明日下午佑圣观再会。““一言为定,先欢宴,后过付。望老弟玉趾早临。"两人相对一揖,心里都充满愉快的憧憬,各得其所地告别了。只是乔柏年有几分纳闷:那个来请张汉的中年男人,为什么望着张汉的背影儿笑?笑容里分明带着掩饰不住的诡谲和幸灾乐祸。
小巷深处,一座只有三间正房、一列西厢房的小院,掩隐在一棵浓密的大槐树下。小小的门首也被两株柳树笼罩在绿丝绦般的柳条中。已不能辨出原色的双扇门上,镌刻着不知何年题上去的套话——"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或许它曾是小商人的住宅,眼下却是张汉的"府邸"。
院门紧闭,浓荫遍地。由于槐、柳交盖,这小院虽处闹市,却清凉幽静,别有洞天。窗帘静静地垂着,房门纹丝不动地关着,知了拖着悠长的调子,不厌其烦地聒噪着。
知了突然停了声息,因为窗帘后面透出一个女人压低了嗓子、撒娇耍赖的声音:“主子要是真心爱我,这点事有什么不好答应?不为他,也得为我呀!“说话的是张汉新娶的夫人,小名叫粉儿。此时,她只带了一张银链挂颈的血红肚兜,一双雪白的胳臂勾着李振邺的脖子,揉搓得这位风流进士、本科的钦点同考官魂飞魄消,浑身骨头都象散了架。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张汉结交李振邺,就是料到天子爱少俊,此人早晚要分校秋闱,所以呈身援附,为自己的科第开一条门路。李振邺见张汉交游甚广,也想借以招摇,结识各方面的"善主",能于秋闱中大抓一把。二人顿成莫逆之交。张汉贫穷,便寄住在李振邺寓所。一对挚友形影不离,日夕相傍,食宿俱共,十分亲密。
粉儿原是南城一妓,李振邺赎出为妾,已相随两年有余。
今春李振邺接到夫人家信,说端午节便要来京安家。李振邺素有河东之惧,便想出让粉儿,但是未得旗人。一日偶尔与张汉闲话,说:“你客中无聊,何不觅一妙妾以自遣?"张汉苦笑道:“除非哪夜一跤跌到金窖里!"李振邺慨然道:“我家眷将来京师,有一妾可以相赠。房屋床帐什物,一切需用由我办理。"张汉欢喜无限,连连叩谢,以为当世豪杰也难与李振邺相比。粉儿见过张汉,别的不说,一张俊脸就很使她中意。就这样,张汉又做了新郎。
新房及里面的床帐被褥,一切物件,是粉儿随身带来张汉身边的,尽是李家旧物。李振邺岂不是厌旧之人,夫人来京也阻不住他对张汉小院的关心。很快,粉儿就成了具有双重身分的人:夕则张氏新妇,昼为李家外室。李夫人当然被蒙在鼓里。张汉呢?
三天之前,李振邺来看粉儿。粉儿趁着过去的丈夫情热之际,娇滴滴地抱怨说:“主子不念旧情,何必又来亲近!真是可怜我,就该选一个富家儿郎了我终身。偏偏随了这么个儿穷鬼酸鬼,难道叫我终年喝西北风?"李振邺连忙抚慰:“别着急,我已筹划多时了。念你多年侍候,颇有情义,必令你稳坐暖炕,煤炭饽饽终岁无缺!我近日将人帘分校。你可悄悄对你那新郎说,教他寻觅好主,每主六千,使用加二,我得整数,你家得使用。倘能觅得三人,你家不就可坐得三千金了吗?你又何需忧虑!"粉儿大喜,当晚就告诉了张汉。张汉高兴得狂喊乱叫,一会儿对着粉儿跪拜,一会儿搂着粉儿乱咬,粉儿又是娇笑,又是尖叫,好不容易才把他推开。他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粉儿说:“与其为人谋,何如自为谋。还不如就把关节卖给我,我以半价相赏,另一半算他惠赐。那样,丈夫我中举,你将做夫人,又何羡于区区三千金?你应以此计相告,他总不会驳你的面子!"今天,李振邺又来这处别院,粉儿撒娇耍赖,就是要李振邺答应张汉那进一步的打算。
李振邺攒着眉头说:“好不容易点了房考官,哪一个不趁此机会多弄点儿?给张汉有什么好处!他一无财帛,二非权贵,三也算不得真名士。眼下嘱托之人极多,而数额有限,恐怕”“可是你上回说的,让我们寻三个好主,你得一万八,我们得三千六。就算我们不要那加二的使用,每主再多要他千儿八百的,你也吃不了几个银子亏!"粉儿扳着指头给李振邺算,果然相差不大。李振邺倒无言以对了。
粉儿见李振邺有了活动的意思,更加来了劲儿,身子扭得象条水蛇,边哭边说:“这点儿小忙都不肯帮,早知道你不把粉儿放心上!还在这儿做什么?快回你家太太身边卖好去吧!"她翻身扯出床边李振邺的衣服,一件一件扔到床头的木几上:“快穿上!快去呀!我好命苦啊!呜我去求见太太,向她告了罪,就去死!有什么活头啊!”李振邺软了:“有话好商量,你这又是怎么啦?我看你呀,小心眼儿里全装的张汉,一口一个我们叫得多亲热!”
粉儿捏着小拳头,使劲往李振邺胸膛上擂。李振邺笑道:“你就象那个齐女一样: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美而贫,两家都来提亲,齐女却说两家都嫁,但食于东邻而宿于西邻。
你不就是这样的水性人儿吗?”
李振邺原想用这个笑话逗粉儿,粉儿愣了半晌,伤心地真哭了,泪珠儿一串串地抛落下来,抽抽噎噎地说:“这怪我吗?谁叫你娶我作小婆子?谁叫你把我让给这个穷酸!”
李振邺连忙搂住她:“好了好了,依你,全依你!”粉儿慢慢止住哭泣,扭头对李振邺"扑哧"一笑,象只猫儿似地团起身子,滚进他的怀中。李振邺笑道:“还有一件事,你去对张汉说:我入闱期间,他那书童小同春须要借给我。难得有这般灵秀的使唤小厮。"粉儿瞪他一眼:“你老毛病又发作了!"李振邺连连否认:“不要胡说!棘闱森严,哪容儿戏!再说,你个粉儿我都应付不过来,还顾得上别人?"粉儿"哼"了一声,说不清是什么意思,懒得再搭腔了。
张汉回到家门口,满心狐疑地站定了:院里房中一平静悄悄。他犹豫片刻,伸出右手,轻轻地竖起尖尖的食指和中指,小心翼翼地戳在门上试着推了推,里面闩着!他咬咬嘴唇,有点不知所措。
同春看了一眼说:“门没锁,新奶奶在家,我来敲门。”“慢着!"张汉连忙抬胳膊挡祝一瞬间,他的脸上飞起一片红晕,直红到耳朵根。他不敢拿眼睛看同春,害怕透露真情。刹那间羞耻淹没了他,任何一个男子汉都无法漠然视之的耻辱啊!可是,前程呢?仕途呢?一个寒噤从他羞得冷汗淋淋的背上滚过,他清醒了,咬紧牙关,忍过最初的冲动,避开同春诧异的目光,在柳树下慢慢踱起了步子,努力做出一副悠闲的表情。同春看着纳闷:三伏天,又热又渴,汗湿衣衫,不快回家,在自家门口游逛什么?他不满地说:“不是奶奶差人请你回家的吗?要不,我敲门,奶奶怪罪下来,我担着。"张汉面色恢复了正常,只是望着同春笑而不语。尽管他笑得难看,同春也意会到他的默许,便大胆上前敲门。
“谁呀?"粉儿拖长声音,不客气地问。
“奶奶,大爷回来了!"同春提高嗓子回答。
“等一等!"粉儿的声音仿佛在生气,又仿佛含着笑。
一袋烟工夫,门闩响了,出来的却是李振邺!同春吃惊地张张嘴,瞪大了眼睛。张汉的脸"刷"地又红了,活象煮熟的大虾。李振邺平日的黄白脸,也如抹了一层淡淡的水胭脂,光润照人。对眼前这尴尬的场面,他虽然多少有点难为情,却并非无法应付。他轻轻在张汉肩头一拍,用老朋友的亲密口吻悄声说:“快回去,有好事等着你!"不等张汉回过味儿来,他侧身一拱手,说声"回见",竟自摇摇摆摆地踏着炎热的阳光走了。
张汉定定神,总算把突然又冒出来的酸苦交加的强烈嫉恨压了下去。他再一次恢复了正常,不理会同春阴沉的脸色,重新在脸上堆满笑容,掀开竹帘走进正屋。粉儿笑盈盈地前来迎他,粉红的纱衫,桃红的撒腿绸裤,懒懒的步子,扭摆的腰肢,张汉从她肩上望过去,一眼就看到了卧室里凌乱的情状,不觉又红了红脸,但一点也没改变他脸上装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的赞美——他知道,这是粉儿觉得最受看的表情。
“他答应了!"粉儿笑吟吟地说。
“当真?"张汉直跳起来,脸上倏地一点血色也没有了,嘴唇竟也发起抖来,抢上去捧住粉儿的一只小白手,咽了一口唾沫,才说出后面的话:“全答应了?”“哟,你怕什么呀,手都哆嗦上了!原先他说给三个数额,其中一个就给你,只要你一半银子;另两个主也着你去找,每主八千,使用加二,使用仍归咱们。呶,这是他要我给你的,让看完千万毁掉是不是就是关节?”张汉用颤抖的双手接过来一看,那张白纸上写着:“文章中填出自古人生四字,并用a字为记号"张汉看罢,"扑通"一声跪倒在粉儿脚前,连连作揖:“太太的大恩大德,在下终生不忘,定要为太太挣一个夫人诰命!太太,真辛苦你了!"粉儿的粉面刹那间红云飞起,啐了张汉一口:“看你胡说些什么!人家还要借小同春呢!““好说好说!"张汉站起来,把那小纸片看了好几遍,"嗤嗤"两下撕掉,揉成一团扔开,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张汉蹭蹬半世,总算有出头之日啦!”见他手舞足蹈的样子,粉儿扬扬纤细的眉毛笑道:“你发什么疯啊!事情还没有办成,这么早就高兴上了?"张汉猛地省悟过来:“真是你说的,大意不得!"他向粉儿说到日间听来的议论,不无忧虑地说:“如果他私授关节的仅此三五人,我此科必中无疑。可是如今人言藉藉,通关节者不在少数。将来出价高的上升,出价低的必退,那时还能保定我这只出半价的张汉吗?"粉儿蹙眉想了一阵,晃了晃发髻蓬松的头,很自信地说:“没事儿!等他明后天来,我把这事砸实,非取你不可!"张汉微微一愣,本想说:“他明后天还要来?"可是话到口边,却变成:“那就全仗太太斡旋了”当粉儿到厨下去备酒菜时,张汉悄悄从屋角拾起那团纸,小心地展开、抚平,藏进了怀中。
同春进院后便径直走回自己那又闷又热的下房,倒在床上,眼睛瞪着黑魆魆的屋顶,一动不动。张汉和粉儿的对话、笑声一阵高一阵低地传到他耳边。他不想听。他已经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内幕。这一切如此肮脏、下流,难道世界上就再没有一个干净的去处了?他不由忆起铺满山坡的蓝瓦瓦的马兰花,芳草青青的坟场上那绿苞初含的小柳树,那一双清澈、明净、满含深情的眼睛,那个美丽的、绣着并蒂莲花下一对鸳鸯的香荷包多么美好、纯净的时光啊!象明月一样圣洁、山泉一样清纯!和那相比,眼前不是地狱吗?
他苦闷,他烦恼!
佑圣观里酒正酣。宾客虽然不过五六人,却都是出得起高价的财主。张汉请他们作陪,无非是想在他们中间招揽牵头,以名利双收。他们竟也奉张汉上座,围绕着他,神色恭敬地听他吹嘘。此刻的张汉正是兴豪致逸、色舞眉飞:“李兄少年进士,才高气豪,是朝中难得的人才!此科点为同考官,足见上司看重,前途无量!李兄于汉为师为友,交往多年,声气最密,本人得入监读书,全仗李兄推荐。
至于此科嘛”
宾客们艳羡之色油然而生,这使张汉心里非常舒服,恨不得停下话头,专意闭眼享受一下得意非凡的乐趣。但观门外匆匆的马蹄声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从洞开的窗扇向那边看了一眼,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喜孜孜地说:“太巧了,正说他他便驾到。你们看,振邺兄来了,已在观前下马,必是来寻我的!我们赶快下楼迎接,我来引见!”张汉又高兴又得意,语无伦次。李振邺的突然出现使他非常感激,不管李振邺来干什么,都会给他一个出足风头挣足面子的机会。他撩袍急忙下楼,在楼梯上一个跌滑,险些滚下去。幸而乔柏年伸手把他扯住,他哈哈一笑,众人也凑趣地笑了。他们都有些兴奋: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见到这样的关键人物,但凡是来赴科举的人,谁不想入非非?此刻他们对张汉简直如对神明了。在乔柏年扶住张汉的同时,有好几个人争看去拍打张汉袍子上并不曾沾上的灰土,关怀备至的慰问声此起彼伏:“摔着没有?”“千万要小心啊!”“让我搀着你吧!"在楼前石阶边,张汉和他的朋友们迎着了李振邺。张汉恭敬地躬身拱手笑道:“李兄,来找我吧?"李振邺一头汗水、满脸乌云,迎头就是一句:“不找你找谁!"张汉一愣,还没回过神来,李振邺已逼到跟前,左右开弓,噼里啪啦地连抽张汉十几个耳光,大声叱骂道:“你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蛋!我拿你腹心相待,你竟敢在外面诋毁我,败坏我的名望!”众人惊呆了,作梦也设想到会见到这个场面。乔柏年首先醒悟过来,连忙上前拉住,大家也跟着纷纷说好话,为二人排解。张汉羞惭欲死,简直无地自容。李振邺却不顾这一切,打了骂了出了气,转身大步出观,跳上马背,一阵鞭响马蹄响,一瞬间不见了踪影。
刚才李振邺去和粉儿相会,粉儿按原定计划把张汉的担心告诉他,原想就此把事儿砸实。不料李振邺不审舆论的来历,竟认定是张汉在外面对旁人议论了他的长短,立时大怒,驰马来寻张汉,演了这么一出笑剧。
好半天,张汉方作出反应,跳起来大骂:“李振邺,你算什么东西!你才是真正忘恩负义呢!列位等着瞧,我今天回去一定骂到他家,痛骂!丑骂!大丈夫决不忍气吞声!”
众人连忙劝解,嘴里说着堂而皇之的好话,脸上却都掩饰不住地露出鄙夷的神色,不久便接二连三地托故告辞了。最后只剩下东道主乔柏年,强压内心的失望和轻视,勉强陪着赖着不走、仍在絮絮叨叨骂着李振邺的张汉。
乔柏年的不耐烦已形于词色。张汉突然停止絮叨,十分精明地看着乔柏年,说:“昨天你我讲好的事,可以敲定了吧?"乔柏年不快地笑笑,不答话。心想此人太不知耻,分明是个骗子兼无赖!
“刚才这事必是误会,尊兄不可一叶障目,失却良机啊!"乔柏年忍不住说:“同考官如此待你,还有什么关节能到手?"张汉翘着尖尖手指,抚摸着被打得通红的脸,笑道:“你不知内情,也难怪。此人有两样把柄在我手中,日后他不能不就范。"乔柏年微微摇头,他不相信。刚才李振邺的行动,决非有把柄在人手中的人所作所为。
张汉犹豫一阵,终于下了决心,小声地说了粉儿的来历和李振邺借同春的事,然后得意地眯着眼儿,道:“事关内宠和外宠,他岂能不顾念几分?"乔柏年心头作恶,很想朝他无耻的俊脸上再搧一顿耳光!
他别转脸好不容易才勉强忍住,望着观院中的松荫,说:“粉儿的事,你们两厢情愿也就罢了。同春偏是那路人!"张汉笑道:“我倒忘了,同春是贵同乡哩!同春倒真不是那种人,不然也不会脱籍了。就算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吧,也是钓鱼的香饵,他李振邺总要照拂一二的。况且,那关节我已到手了”“哦?“乔柏年转脸过来看他。
张汉斜眼看看乔柏年,忽然哈哈大笑,说:“尊兄真可谓谨慎,在下如此推心置腹,你还不信吗?这样吧,你先付半数,事成之后再付一半。”“若不成呢?”“不成?"张汉脸色一变,面颊上肌肉抽搐着,使他眉眼都扭歪了,咬牙切齿地低声说:“若叫我身败名裂,一无所得,我就跟他拚了!"他抬头触到乔柏年诧异的目光,连忙收敛,又在脸上堆起笑容,爽快地说:“我立字据,如果不成功,这一半退还你!"乔柏年望着张汉,半天没作声。
为了达到他必须达到的目的,他不能放过一线希望,只得同意,付给张汉四千两的银票。
回到住处,乔柏年止不住阵阵恶心,后来扶着桌子痛痛快快地呕吐了一阵,把佑圣观里那一顿丰盛的山珍海味吐了个干净。
九月里,秋闱榜发,人情大哗,物议沸腾,落榜的秀才们义愤填膺,纷纷指骂考官行贿通贿。监生张汉首先发难,愤而剪发告状,刻写揭帖投送科道各衙门,揭露分房考官李振邺纳贿;不久,嘉善考生蒋文卓再写揭帖遍传京内,嘲骂了酉乡试行私舞弊;接着,又传出杭州贡生张绣虎借张、蒋二人事由为囮子,从李振邺等考官处诈得一千二百两银子的消息。人们的情绪被这些事件搅动得日益汹汹,连街谈巷议也拿这当作最有兴味的题目,津津乐道,一浪高过一浪,都要等着瞧瞧后面还会有什么好戏。
大学士傅以渐宅中也不例外,虽然主人从来严禁下人谈论国事。两个书僮、两个茶童,在书房小院的走廊里围着主人的贴身侍从德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伤毁一点点都是罪过。那位张监生竟然剪去头发告状,大闹科道衙门,显见是怨愤至极了!”“哼,考官纳贿作弊,从来如此!"德寿不免要卖弄他知道得多,教训似地说:“跟你们说吧,那同考官叫张我朴的,早就动手了。考前三个月起,客厅檐下就挂上一个鸟笼,养一只黄鸟。凡有人来求关节,他就故意当着来人逗引小鸟,时时盼顾,还大声训诫下人,要好好喂食喂水、清扫鸟笼。客人不免要问:此鸟何处得来,大老爷恁般珍爱?他便说:此鸟从禁中来,一飞冲霄,可以上达天听。你看秀才顶子上一丢丢儿锡也值三百两,我这里难道不该十倍、二十倍?求关节的来客自然心领神会,还不大捧银子大捧银子地送!”“岂不送钱的主儿呢?”“没钱,有势也行。你看京官里三品以上的大老爷家子弟,不是一个个都中了吗?”“可就苦了才高志大的寒士了。”“可不是!“德寿晃晃脑袋,仿佛是个主讲。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况且是一位状元宰相,家人们一个个说话都尽力转文,德寿是主人亲随,"七品官"味儿就更足,他清清喉咙,道:“新举人王某,不过仗舅舅是显官;赵某全凭他那有钱的老婆,一副金簪,一双珠环,就值万金!”“真的?"没见过世面的小茶童瞪大了眼睛。
“没听说三位士人喝酒行令么?一人道:京师有一舅,顺天添一秀,舅与秀,生人怎能够!另一人曰:佳人头上金,举人顶上银,金与银,世间有几人?第三位说:外面无贵舅,家中无富妻,舅与妻,命也如之何!"德寿的怪腔怪调和一脸夸张的悲酸表情,使四个小厮忘乎所以地放声大笑。
“住口!"一声断喝,大学士傅以渐满面怒容,出现在前廊月门前。他那魁梧的身体几乎挡住了半扇红门,团龙朝袍、仙鹤补褂、青金石朝珠、红珊瑚顶子朝冠,这一身上朝的礼服,使他更显威严。德寿和小厮们登时变了脸色,连忙跪倒请罪。他们没料到主人今日散朝这么早。
“大胆!放肆!"傅以渐继续训斥着:“国家大事是你们可以议论的吗?为什么犯禁?德寿,你知罪吗?"德寿抖作一团:“求老爷饶奴才这一回!“傅以渐阴沉着脸,看也不看他一眼,说:“正不能饶你,不杀一儆百,哪能令行禁止!”“老爷!”德寿哀声求告,小厮们也不住叩头。
客厅执事手托名刺盘,快步走来跪倒:“禀老爷,刑科给事中任克溥任大人求见。"傅以渐看了名刺一眼,扭脸恨声说:“等我回头收拾你,仔细你的皮!请任大人在前院客厅待茶。"主人的脚步声消失了,奴婢们才站起身来。德寿慌得满地乱转。大学士轻易不惩处下人,一旦犯在他手里,那可真要大吃苦头了。小书僮出主意:去求夫人劝解。德寿一拍脑瓜,拔脚就往后堂跑。
后堂厢房一间精致深密的小花厅,清凉喷香,素云正在这里接待她的好友、龚鼎孳夫人顾媚生。素云横躺在窗下的美人榻上,顾媚生斜靠着榻边的竹床,身边都摆了一张放置香茗、梅汤、茶点的小圆几。两人都没心思去动那些东西,慵懒娇柔地放松全身,津津有味地说着她们的体己话。从二十年前说到眼前,从亲朋好友说到儿女丈夫。顾媚生当然想通过素云、也就是通过傅以渐设法使丈夫复职;素云由丈夫那里知道皇上看重龚鼎孳的才学和他在文坛的地位,对顾媚生也很顾念旧时情义。她们正在议论的,是一件使她们很感兴趣、却又不敢公然说出来的秘密。
“素云,"顾媚生压低嗓门:“听说了吗?皇贵妃生了一位皇子。”“嗯。听我那口子说,皇上近日心宽体胖,神采奕奕,想必也在为此高兴。不过至今不见宗人府宣告。"素云说着,轻轻一笑。
“可是我听说,皇子四月初七就降生了。"顾媚生的声音已近似耳语。
“是吗?”素云轻声一问,听不出她是否知道这消息。她们俩都是受过诰封的命妇,重大节庆不时出入内廷,有些事比她们丈夫知道得还多、还详细。
“皇贵妃几时进宫的?”
“去年八月底,八月三十。"素云记得一清二楚。
“九月、十月到今年四月初七,"顾媚生故意扳着手指算:“才七个多月呀!皇子怕是早产了吧!”说罢,她拿那张粉红色纱绢掩着嘴嘻嘻地笑起来。素云从榻上瞄她一眼,也跟着笑了。她俩越笑越止不住,索性拍手哈哈大笑。素云笑得还不象顾媚生那么放肆,但春兰秋菊同在轻风中摇曳,妩媚倍增,直笑得喘不过起来了,她们才尽力止住了笑。顾媚生一句话说出了她们这阵大笑的全部含义:“天潢贵胄尚且如此,我又何需为风流世家羞耻!”“阿姐,说话要小心些!不是一族,风俗总归有些差异的哦阿姐,我敢跟你打赌:这位皇子非同小可,一旦宗人府宣告他出生,只怕就要立为太子啦。赌不赌?"顾媚生拿纱绢轻俏地往素云身上一甩,笑道,"鬼精灵,想得倒好,明摆着的事儿,谁跟你赌!”侍女端了几样新鲜点心进来换碟冲茶,她小心地看看女主人的脸色,陪笑道:“夫人,德寿求见。”“哦,什么事?"素云和顾媚生都坐起身。
“他不知为何冒犯了相爷,来求夫人宽解。"素云掠了掠鬓发,说:“带到门上。“她笑容尽敛,端庄沉静,俨然一位德言工容俱全、威重内含的宰相夫人。
德寿跪在花厅门口,不敢仰视,只顾叩头。
听罢德寿的叙述,素云静静地、不动声色地说:“你到市上买一条大鱼,送到厨下,午饭上席。去吧。"德寿莫名其妙,不敢违拗,连忙退下。
花厅中只留下两位闺中密友时,顾媚生忍不住问:“你卖的什么关子?连我也糊涂了。"素云只管笑着让顾媚生品尝新送上的点心:“这是我家厨子的拿手菜,虾茸酥饼,阿姐尝尝。"顾媚生拈起一块金黄油亮的酥饼,咬了一口,果然鲜美无比。但她顾不上赞叹,又回到方才德寿引起的题目上:“顺天乡试确是弊端百出,人心愤恨。你——,你那口子听说了吧?"素云笑笑,把一只玉盏里的梅汤小口小口地喝下去。
“垣台的御史、给事中们,一个个就无动于衷?"素云笑道:“阿姐至今还有兴趣过问外事?——快尝尝这碟里的冰酪奶品,这可是关外传进来的珍馐。"顾媚生无可奈何地端起了银碟,说不上是赞叹还是不满,暗道:“好一位宰相夫人!"午饭席上,傅以渐双眉紧皱,一脑门心事,对着满桌菜肴,颇有些不愿下箸的意思。素云同往常一样,面带微笑,从容而关切地为丈夫布菜,令侍女为大学士斟上一杯色如红宝石的晶莹醇美的珍珠红。她说:“天大的事儿也不用在吃饭的时候费神。忘了仇真人的养生术了?"道家名流仇真人从江西进京,王侯士大夫纷纷延请。傅以渐在宴请他的席间问起养生术,他说:“相公如今锦衣玉食,即神仙中人。"他还指着桌上的烧猪笑道:“今日食烧猪,便是绝好养生术,又何必外求!"傅以渐对他非常赞赏,对素云说:“唯有真学道者,方能有这番见地。"素云提起仇真人,为的要傅以渐放松情绪,从容随分。傅以渐却推开酒杯,摇头道:“你我终究不是修道人。顺天乡试闹得沸沸扬扬,朝野不安。曹本荣曹大人,你记得吧?年初和我领旨同修易经通注的,他是本科主考,不知为何如此糊涂,被那些分房考官搅得乌烟瘴气!”“相公,你是内国史院大学士,修书修史是本分,科场事与你何干,你怎好越俎代庖呢?”“唉,实在是顺天乡试太不成话!听说各房考官各有私人,千余试卷虽然糊名易书,但通关节者没有不举目了然的。为了寻到私人,考官各房甚至打纸团交换,寻剔翻索,一片混乱,成何体统?榜下之后,舆论大哗,人言藉藉,那些房官就该谨言引罪才是,偏偏那帮少年进士毫无顾忌,如李振邺辈,还动辄向人吹嘘:某某中举由我之力;某某本来不通,我以交好而使之登副榜;某某我虽极力欲使其中,无奈某老作祟,未能如愿。如此等等,竟历指数十人,能不使怨恨者更加怨恨!”“相公并未参与此科,哪里得来的消息?”“方才刑科给事中任克溥来访,谈了许多。”“刑科给事中!难道他想弹劾此事?““嗯。据他说,左副都御史魏裔介也有此意。"素云心中暗暗吃惊,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丈夫的情绪。她缓缓问道:“任大人此来必是探你的口气。你欲何为?”傅以渐漫不经心地夹了一片解笋送进嘴里,顾不上细嚼,回答道:“科场流弊自前朝到如今,延绵不绝,世人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但我朝新立,抡才大典关系最重,况事出京师,有关各省观瞻,岂能听之任之!如今物议沸腾,连走卒奴婢也”说到这里,傅以渐火气上来了,对素云讲了德寿的行径之后,声严色厉地说:“若是下人竟也侈谈治国要事,岂不反了!德寿现在哪里?叫他来,决饶不了他!”素云连忙对侍女使个眼色,说:“上鱼!"一只椭圆形的鱼盘上,躺着一条尺多长的红烧鲤鱼,身上浇了一层酱红色的浓汁,香味扑鼻,使人馋涎欲滴。傅以渐一向嗜鱼如命,立刻抛开处置德寿的事,用筷子在鱼胸处揭了一大块送进嘴里细细品味,随后一口喝干了那杯珍珠红,从袖中扯出雪白的纱绢擦擦胡须,非常满意地笑道:“真难得!
此鱼为何如此肥美?”
素云微微一笑,直视着傅以渐的眼睛,象吟诗那样一字一句柔曼地说:“没有别的,但水宽耳。"傅以渐一怔,略略回味,恍然而语,看着素云哈哈地笑了:“人常说微言谈笑可以解纷,不想夫人亦谙此机,真所谓闺阁智士也,难得难得!好,我免惩德寿就是。"素云嫣然而笑:“你道我只是为了德寿吗?"她敛起笑容,眼睛里的神色变得非常冷静,"相公,我不讲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也不说不哑不聋,做不得阿翁,只说本朝入关便连岁开科,科场考官取士尽是汉人,早已为出左诸大老所忌恨。科场流弊虽然可恨,若一旦揭发,不正遂山左大老之心?他们必定以此为借口生出大事。你周旋于满汉之间已然不易,何苦陷入此事,做倾害汉官的发难之人?&... -->>
春风绿了川原,又是清明时节。
坡上一株老杏树,曾经繁茂得有如一团淡绯色的云,此刻却在春风中零落了,花飞满天,片片飞花扑打着坡下青冢,也扑打着几株弱柳下的蓝衣少妇。她跪在两座并列的新坟面前,象落花一样惨白、憔悴。
谁还能认出这个目光痴呆、神情木然的女子,就是曾被人赞为"大乔"的梦姑?两年了,梦姑一肚子苦水向谁诉说?
当她的身孕再无法遮掩时,小道士还俗与她成婚。这引起哥哥的愤怒,臭骂梦姑无耻下流,败坏门风,象摔破抹布似地摔给她一百两银子,叫她滚蛋。母亲好说歹说,才倚着娘家的后墙,拿这银子盖起一所小院,安置了这对小夫妻。
梦姑怕她的丈夫。怕他忌刻阴沉的目光,怕他终日不言不语的恶毒的静默,尤其怕他无休无止的对她的欲念和作践,仿佛她连娼妓也不如,只是一样东西,一件衣服。她有身孕后,丈夫不踢她的腰了。梦姑明白,这是为了她肚里的孩子,他的后代,而不是为了她。就连白衣道人最终决定要小道士还俗,不也为的这个吗?他们要她生儿子,生朱家的后代。梦姑自己也盼望生个儿子,好改变自己的悲惨境遇。
不幸她生了女儿,一对可爱的双胞胎。所有的人都失望了!小道士冲进产房,凶狠地盯着自觉有罪而觳觫不安的梦姑,一步一步逼近,猛一伸手揪住梦姑的头发,让她的脸正对自己,然后慢慢地、象在一次一次地积蓄力量似的,左一个耳光,右一个耳光,直到梦姑嘴角出血、乔氏跪在地上哀求为止。从此以后,小道士象是从中获得了乐趣,几乎每天都要折磨梦姑。在这种时候,他总要梦姑面对着他,他要仔细地观看她脸上的痛苦表情,听她凄惨的哀叫。他嘴角挂着一丝残忍的笑,仿佛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个小道士,把对家族败亡的痛心、对自己一落千丈的愤懑、对恢复祖业的绝望和对新朝世人的仇恨,一古脑儿发泄到梦姑身上。
梦姑无处诉怨,经常带着一身又青又红的创伤去向母亲哭诉。母亲只能陪她掉泪,决不敢埋怨。她不时悄悄抚慰女儿说:只要大功告成,梦姑就是王妃娘娘了!忍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命运还嫌梦姑受苦不够,又给她准备了更大的折磨。
半年以前,白衣道人往南边联络了一路人马,说要在重阳节起事攻占县城,不成功便扯旗上山。小道士看着这种热热闹闹、成功在握的样子,甚至露出了笑脸。谁知南边有人首告,事情败露了。小道士吓得泪流满面,浑身哆嗦,脸色比纸还白,冷汗湿透了衣衫。白衣道人见他太不成话,跪在他面前,求他拿出点高贵气概来面对危局。偏偏褚衣老仆在村外遇上一队队满兵,回来一禀告,他们都觉得自己已被包围,决无生路了。小道士吓得抖作一团,光张嘴,发不出声音,好不容易说出了一句话:“女人们一概给我殉节!"这样,他们三个就可以轻装逃出,免得家眷被俘受辱,从此灭了活口。
小道士原想效法崇祯帝,亲手杀死女儿,却没有崇祯帝的胆量。他命令褚衣老仆抱走了两个孩子,转脸又立逼乔家母女三人和袁道姑师徒三人自缢。女人们哭哭啼啼,不肯就死,白衣道人竟发疯似的拔剑威逼。危急之际,乔柏年在院外叫喊母亲和容姑回家吃饭,意外地止住了白衣道人即将发作的凶杀。白衣道人并不放松,扣住容姑,只让乔氏出去跟乔柏年周旋。乔氏再次回来时,破涕为笑,原来村外鞑子骑兵是王爷的护从,为保护王爷登高远游而在附近巡逻的。一天乌云散开,白衣道人松了口气,小道士却瘫倒在地了。事后他们才知道,南边与他们联络的人已经逃走,知道他们真情的两名首领,一个投崖自杀,一个被官兵射死,他们竟安然躲过了厄难。
当时梦姑的第一件事就是抢出去救女儿,但褚衣老仆回报说已将她们扔进深山了。梦姑不顾一切地攀上山顶,见到的只是破碎的木箱从此她失去了唯一的安慰和欢乐,变得痴痴呆呆,再也不会笑了。
清明节,她为两个女儿在乔家祖坟边筑了坟台,埋下她们的小衣服、小帽子、小鞋,为她们烧纸、祭奠,就象墓里真的躺着她们小小的身体似的。她默默祝祷,愿心爱的孩子每日入梦,安慰她苦透了的心一阵轻风,柳条拂过她的头顶,她抬头望了一眼:柳树!
这柳树啊!柳树是那年同春哥第一次从京师回来时栽的,那时候,他还悄声地问梦姑:“你说,我为什么把柳树栽到你家坟地上?"梦姑怎么会不懂呢?他姓柳啊!他要与她生死相依啊!那时梦姑又喜又羞,头都抬不起来了这一切已经多么遥远,好象发生在几十年前、梦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又好象发生在别人身上梦姑手扶弱柳,凝望着天边的白云,仿佛在云间看到了同春的淡淡面影。她深深叹了口气,喃喃地说:“同春哥,你在哪儿?这辈子还能见着你吗?。"两行清泪,汩汩而下。
“大姐,打听个事儿!"轻俏柔和的女人声音响在梦姑背后,她微微一惊,赶忙回身。离她不远,一个长相好看的年轻女子微笑着,一身行装,还背了个包袱,首帕拉得很低,几乎遮住眼睛。稍远的路边还有两个女子伫立着,头低得看不清面貌和年龄,也在等待着她的回答。
“你们庄子上有没有个白衣道人?”
梦姑一惊,再次打量眼前的几个人:蓝布长袍,黄白色茧绸裙,腰里束一条青罗带,打扮毫不起眼。她们表情恳切,温和的微笑和求人帮忙的低下口气,减少了梦姑的疑虑。她问:“找老道有事?"女子更加谦和了:“方圆百里都传遍了,说他医道高,我们是诚心诚意来求仙方的。"梦姑放心了,一指环秀观:“就在那儿,每天下午行医赐药。"女子低头弯腰谢了,并不就走,又小声问:“白衣道人有个徒弟叫月明,也在这里吗?"梦姑咬住嘴唇,心头怦怦乱跳。月明,这是她丈夫的道号。她慌乱地不知所云:“这我不知道”三个女子很快走向环秀观。梦姑呆呆地朝她们后影儿望了片刻,叹了口气,开始慢腾腾地收拾祭品。她迟延着,真不想回家。不知她那丈夫又会在什么时候发作。一想起他歪扭着脸的怪笑,她就浑身发抖。
大路上静悄悄,只有梦姑一人踽踽而行。自从垦荒政令下到永平府,马兰村的无地平民非常高兴。他们有的按规定从县里贷得耕牛、籽种到山边去开荒,有的干脆举家离开永平,回到河南、山东去垦田。朝廷垦荒政令规定,新开土地六年不征赋税,这下可救了不少穷苦人。如今正值春耕大忙,村子里大白天也难听到人语,只有狗吠鸡鸣,东一声,西一声。
梦姑走过哥哥门首,正遇哥哥手持书卷在院子里一面踱步一面吟哦。他看见梦姑,略停了停,梦姑连忙躬身请安,再抬头时,乔柏年已转过身,用脊梁对着她了。他自梦姑成亲以来就是如此,梦姑早已习惯得不觉得什么羞辱了。她低头慢慢转过围墙,迈进自家院子,仿佛染上了寒热病,从心底里打起了冷颤。
小道士盘腿坐在炕桌边习字,这是白衣道人再三请他坚持下来的。梦姑进屋,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又写了几个字以后,便厉声吆喝:“倒茶!"梦姑心里害怕。她战战兢兢地捧着茶盏一步挨一步地走近,一抬头又看到他那不怀好意的假笑,她不觉后退了一步。
小道士一拍桌子站起来,梦姑顿时浑身哆嗦。
“砰砰砰",院门被打得山响,白衣道人的声音在叫门。梦姑放下茶盏,遇赦似地奔了出去,小道士也站起身,掸掸袍子,在房门前站定。
门一开,一群大哭小叫的女人冲进院子,扑上前来,环跪在小道士周围。她们后面,跟着阴沉着脸的白衣道人,最后是抹着眼泪的乔氏和满脸心事的袁姑姑。乔氏回身把门闩好,一见门边站着的女儿,搂着她就哭开了。
梦姑又惊又怕。她认出来,是刚才问路的三个女人,此时都去掉了首帕,一个个可算得年轻美貌;袁姑姑的两个徒弟没戴压发冠,全然俗家女子打扮,虽不及那三个漂亮,但正当十七八岁豆蔻年华,面色鲜艳,体态轻盈,也很招人看。
这是怎么回事?梦姑偷眼看看丈夫,只见最后一点尴尬已从他唇边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脸毫不在乎的冷笑。他稳稳地站着,说:“怎么都跑了来?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哇]的一声,问路的女人放声大哭,其余的也跟着哭,哽哽咽咽,无休无止。小道士脸一沉,大喝道:“不许哭!我又没死!"女人们一齐怔住,哭声戛然而止,好半天才化为轻轻的抽泣、咳嗽、擤鼻涕。问路女人终于声调凄切地说:“主上一走就是三年。古时候还有个孟姜女万里寻夫呢,小女子就没有这份志气?千辛万苦来到永平,路上遇到她们,只说是找老道求仙方的,谁知她们也是你的”她捂脸又哭了。
“主上!主上!"一个小道姑着急地嚷:“你可是已经封过我们姐妹的了!你没有说过还有别的女人”乔氏一脸严正,提高了嗓门:“胡说!我女儿明媒正娶,你们谁敢夺她的位分!"刹那间女人们吵成一团,这个申明自己也有媒证,那个证实"主上"亲口应许,有的说成亲在先位分最高,有的争辩同居时日最长的是正房乱纷纷的一片喧嚣,吵得唾沫星子乱飞,眼看就要动手揪打。梦姑一声不响地倚在门边,静静流泪。小道士斜眼看着她们吵闹,仿佛很是惬意。
“不要嚷了!"白衣道人喝道:“你们找死哇!"女人们停嘴一想,寻思过来,赶忙低头,不敢作声了。白衣道人郑重其事地走到小道士面前,深深一揖,十分庄严地说:“道人于草泽之间得遇主上,多年来披肝沥胆,竭尽忠诚,无非想辅佐主上复兴祖业。当年弘光、隆武在艰难之际,不是荒淫无耻、沉湎酒色,便是昏庸懦弱、毫无作为,使甲申、乙酉几度复兴局面毁于一旦。主上必得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方能重开天地另辟河山。如今未见分毫成就,却缠绵于女色,一而再再而三,全不以大业为念,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道人实不能再忍,就此告退!"白衣道人一拱手,小道士慌了,满脸陪笑,拦住举步要走的老道说:“是我不好!念在我年轻任性,思虑不周”“你年轻,如今占着你家宝座的人更年轻!"白衣道人冷冷地说:“如今他奖励开荒、严惩贪赃、清理刑狱,天下人心尽被他笼络而去,复兴大事还有多少指望?”“先生息怒,先生息怒!"小道士陪笑继续说:“本朝三百年来深仁厚泽,万民岂不怀想?人心思故乃是常情。那人纵然聪明有为,不过是夷狄之君,难为华夏之主,平天下汉人百中九十九,岂能容他?先生谏正,我已知错了。一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人生不出一丁半男,我心里着急;二来礼中有论,天子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八十一世妇“"如今你身在草莽,性命尚且时时有危,如何便以宫中妃嫔之数为法?”“是是是,我知错了!”小道士一再陪笑认错。
两人态度都很认真,又都有些惯熟,这一幕已经演过不止一次了。两人心里都明白,他们是一根线上拴的两个蚂蚱,谁也离不开谁。小道士需要老道帮他恢复失去的天堂,老道必须有小道士为号召才能成就大业。所以到了矛盾激化的关头,总有一方退让,维持他们的联盟。可是女人们都听呆了。
她们争做王妃,却没想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她们争夺的这个对象,究竟是谁?她们怀着更大的敬畏,跪在那里不敢动弹。当小道士对着老道突然用粗话嘲骂她们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时,她们居然羞愧得红了脸,自觉有罪地落了泪。
白衣道人面色转霁:“但愿主上以复明为念,时刻不忘”“且慢!"一个粗嗓门一声大喊,后墙头忽然跳下一个人来。人们大吃一惊。小道士拔腿蹿回屋里,女人们尖声叫喊,老道"飕"地拔出了腰间的短刀,寒光一闪,直刺向来人前胸。乔氏和梦姑同声惊叫,叫声未落,老道却失色地喊出声:“啊!”原来,来人略略一扭身躯,躲过白衣道人的刀尖,动作快如奔电,一把攥住老道握刀的手腕向后一拧,夺下武器,便架在敌手的脖颈上。这是乔柏年。他不变色、不喘气,站在那儿象一座铁塔,黑红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眼睛令人发抖,低声喝道:“说!你到底是什么人?"乔氏连忙劝阻:“儿啊,不要鲁莽”“娘!"乔柏年扭头向母亲:“这道人说的是卖头的话,干的是卖头的买卖,咱可不能马虎!"白衣道人挺身昂首,对着亮闪闪的短刀毫无惧色,冷笑一声:“不错,是卖头的事!你告官府去吧,你娘你妹子都跑不了,诛你们九族!"乔柏年哈哈一笑:“告官府?我那么傻?就手结果了你们师徒,叫做毁尸灭迹!这二十来年,死人死得海去了,不多你们俩!"老道不由自主打个冷战。乔氏拉着梦姑跪倒了:“儿啊,看在娘的面上,看在妹子面上”“哈哈哈哈!”白衣道人忽然扬头大笑,笑声拖得很长,虽然显得勉强,却含着一种说不出的悲愤。
乔柏年诧异道:“你,笑什么?”
“我笑我道人聪明一世,竟把粪土当了珍珠!我只道一位前朝贡生之子,自幼读的圣贤之书,定是个顶天立地、大义凛然的男儿,不料无君无父、无仁无义、鼠目寸光,不堪共语!罢!你杀了我吧,算我道人瞎了眼!"老道说毕,竟挺着脖子往刀刃上撞。乔柏年猛地缩回短刀,发光的眼睛盯住老道,冷冷地说:“讲清楚再死不迟。"道人尖锐地看了乔柏年一眼,镇静地掸掸道袍,抚起弄散的乱发,从容地讲起来:“我记得那是十四年前,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狗奸贼曹化淳这个阉党开了彰义门,李闯流贼潮涌而入。我烈皇帝登上煤山,眼望满城烽火,叹曰:苦我民耳!"老道平静的面容渐渐发红,稳定的声音渐渐发抖,越来越激动:“之后,我烈皇帝回乾清宫,令送太子及永王、定王到戚臣周奎、田弘遇府第;又剑击长公主,令皇后自尽;次日天色未明,遂再登煤山,以帛自缢于古槐之下“说到这里,白衣道人岂不成声。乔柏年咬牙切齿,竟然滴下泪来。
老道极快地瞧了乔柏年一眼,又吞嚥着泪水继续说:“嗣后,太子被周奎出首,死于满廷,永王也在乱兵中被杀”呜咽至此,仿佛底气突壮,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地:“唯有三殿下流落民间,得以存活至今。”“什么?”乔柏年一惊,几乎跳起来。
“三太子乃先君亲子,难道不比永历、隆武、弘光这些藩府更具人君之分?““他,三太子,现在何处?"乔柏年嗫嚅着问,激动得发抖。
白衣道人深深地看了乔柏年一眼:“他遇到一位先朝旧臣,二人扮为道家师徒。近年他入赘一乔姓士子家中,士子之母深明大义,那士子反倒”他盯住乔柏年不说了。
乔柏年直跳起来:“你,你是说我那妹夫,他?”老道慢悠悠地点头,捋髯,努力掩饰住胜利的神采。
“拿证据来!”
白衣道人不慌不忙,郑重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放在地上,对它三跪九叩,然后一层层解开,露出里面的三件宝物:一块九龙玉佩,是三太子幼年金项锁上的镶嵌;一颗端本宫印章,是三太子所居宫殿的金宝;一幅崇祯皇帝的御笔诗,写明了赐给三子慈炤。
乔柏年脸色煞白,对着这无可怀疑的三宝,"扑嗵"跪倒,伏地大哭。周围的女人们此时才回过神来,跟着一同跪倒,一片痛哭,虽然都那么有声有色有泪,但是悲是喜,是愧是惊,只有各人自己知道了。
乔柏年拭泪而泣,对白衣道人一拱双手,慷慨陈词:“我乔柏年自幼从学,岂不知礼义廉耻!鞑虏入关南下,灭我之国,毁我之家,败我之纪纲,夷我之祖宗,所谓妻子可杀,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孔子著春秋,要义在严夷夏之大防,汉族衣冠,岂能就此沉沦终古?我早有誓言:不降志,不辱身,不灭胡氛死不休!“白衣道人满面喜色,竖起拇指:“好!是英雄本色!那么,方才你是“乔柏年嗬嗬地笑了,说:“这就叫不见真佛不下拜!况且我早就疑心你不是寻常道人,正好借此机会弄它个水落石出,也试试你的胆量!你没看见吧,我是拿刀背对着你脖子的!”
白衣道人笑道:“这还看不见?正因此,我才敢吐露实情呀!"两人互相注视、打量片刻,一齐大笑。乔柏年把短刀往地下一摔,刀锋"刷"地插进土里,直吃到护手。白衣道人先是一惊,随后连连喝采:“好力气!好身手!"乔柏年从襟怀里掏出一个红绫小包,很快打开,露出一颗两寸见方的虎纽银印,翻出印文,对老道说:“请看!"老道看罢,微微一笑,也从怀中掏出一个黄绫小包,拿一颗相同形状的银印,翻出印文。两颗印并排挨在一起,一方印上刻着"大明永历朝总兵官乔印",一方印上刻着"大明永历朝总兵官朱印"。两人相对大笑着收起了樱乔柏年拱手向老道:“先生想必是一位宗室了?”“正是。我祖乃贤宁侯。”“失敬失敬。先生何不将三太子之事奏知朝廷?"白衣道人蓦地变了脸色,剑眉紧皱,目光阴沉:“尊兄想必记得当年弘光朝之伪太子案那太子十有八九是真,却被弘光帝下入监狱,满虏破了南都,太子便遭毒手前车之鉴啊!况且,此间人马势头,远不及西南桂王,正名之事,还须待以时日。不过,有三太子在,何愁宏业不就!"是的,朱三太子是帅旗,是号召,可以招兵买马,可以招降纳叛,可以把永历桂王的人、把郑成功的人都拉过来!名正,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就是他乔柏年,辅佐朱三太子,将来便是皇亲国舅、开国元戎,不是比效忠永历朝更加名正言顺吗?
拿着永历朝的印,使着永历朝的钱粮,却暗自经营着三太子的大业,这明明是吃里扒外的不义行为,却因了朱慈炤的"名正"而成为良臣智士的义举!"名正”真可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啊!
乔柏年立刻整顿衣裳,领众人进屋去叩见三太子。屋里哪有小道士的踪影!大家慌了,你看我,我看你,几个女人又要哭,忽听一阵轻微的"嗒嗒"声,眼见墙边那躺柜的盖子不住地颤动。白衣道人叹了口气,上去掀开柜盖,朱三太子"哇“地惊叫出声,他正缩成一团,在柜里发抖呢。见是老道,总算放了心。几个人把他扶出躺柜,他才渐渐恢复常态。
乔柏年不敢迟疑,立刻走到小道士面前跪叩见礼,并口称:“以往不知实情,多有冒犯,乞三太子殿下恕罪。"小道士一贯害怕乔柏年,此刻他心中尚有余悸,慌忙扶起说:“呃,呃,快请起,快请起。"乔柏年走到梦姑面前,直挺挺地跪倒:“王妃娘娘,千万恕臣无礼。臣枉读诗书,空有见识,万不及母亲和贤妹的慧眼,能于风尘之中识真龙!"乔氏笑得合不拢嘴。梦姑又酸又苦的心里略添了点甜味。
乔柏年又说:“敝处窄狭简陋,实在委屈了诸位。我想自明日翻修,就后院盖出中、东、西三套房,供娘娘们起居我家贤妹,自然是要住中房的啦?"女人们喜出望外,小道士也很感激,梦姑的地位就在这不经意之中确立了。老道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分派住房、用具、钱粮的乔柏年,慢慢捋着长须,默默点头:这真是个人才,也可能成为劲敌必须细心谋划、加意笼络,即使做不到肝胆相照,也需要同舟共济,好渡过重重难关袁道姑一直没有开口,此时突然说道:“日后居家过日子,这些大礼都免了吧!万一露了破绽,大家都得送命!”老道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就是平常亲友称呼才好。"乔柏年笑道:“说的是。娘,你陪同女眷们进屋歇息,喝茶说话儿。道长、妹夫,请过我家书房叙谈。"三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同时又是前明的一太子、两总兵,互相谦让着走出梦姑的小院,绕墙而行,进入乔柏年近些日子新盖成的两进双院的砖瓦住宅里去了。
三伏日洗象,是京师一年一度的佳景盛会。洗象的地点,在宣武门的响水闸。每年到了这一天,达官贵人、文人学士、市井商民乃至优倡隶卒,无不前往观赏,聚集两岸往往达数万人。有钱的主儿自有他们的好办法,出大价钱租赁响水闸两旁的房屋。由于争相抢租,租金越抬越高,一天竟达二十两银子。有的房主更聪明,在临河一面设座,一座租钱两三千文。不少房主因此发笔小财,转而做起买卖,开起了小店。
乔柏年租到了这么一个座位,不慌不忙,吃过早饭,慢慢由虎坊桥的住所向北漫步。
乔柏年怎么敢进京师呢?
乔柏年和白衣道人彼此亮明身分以后,决定合为一家共同应付越来越艰难的局面。在此之前,他们各自进行的那些秘密联络、准备起事,都没有成功。寻访的贤士们表现冷淡,不愿就"辅佐故主"的高位;平日接触的百姓村民,则对十多年的动乱大有切肤之痛,只求温饱太平,不肯"从龙"。况且新朝蠲三饷免赋役、奖垦荒等项新政,比前朝留给百姓的活路要宽一些。老百姓可不象读书人,讲什么殉故主、念前朝。
为此,乔柏年和白衣道人兵分两路:白衣道人师徒三人和袁道姑,着力于联络招抚各地义士,特别是那些占山为王的绿林豪杰;乔柏年原本领有永历帝的旨意,要打进新朝充当坐探和内应。要混进朝廷的中枢,除了需要大量的银钱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途出身。银子,南明的供给绰绰有余;要挣个出身,乔柏年这位贡生之子,自然要走科举这条路。今年是顺天乡试的丁酉年。乔柏年已在县、府花钱买了一名拔贡,过了端午便大摇大摆地进了京师。他要凭自己的有贝之财和无贝之"才",去敲开宦途的大门。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乔柏年走到宣武门时,已经大汗淋漓。他抬头一望,叫苦不迭。响水闸周围,早已车轿成山,万头攒动,喧嚣嘈杂,几无插针之隙了。他仗自己力大气壮,在人群中挤来推去,竭力想靠近他租了座位的临河小楼,谈何容易!他象置身于海潮中,一会儿被人流挤到南面街口,一会儿又被更大的力量推向西边护城河桥头。他大口大口地喘气,热汗横流,不由得想起古书上"嘘声成云,落汗如雨"的典故。
宣武门里传出的一片金鼓、大铜角和画角的悠长的呜咽,盖过了嘈杂得令人头昏的喧闹。"来啦!”“来啦!"人群更加兴奋,也更加拥挤。乔柏年急了,使出蛮劲,一双胳膊抱在胸前,竖起两个生铁铸成似的厚肩膀,左冲右撞,向前夺路而去。
“乔、乔大哥!"一声高喊,止住了乔柏年的脚步。
“你,你不是同春吗?"由于同春是乔柏年回故乡见到的第一个人,也因为同春和梦姑的一段婚姻纠葛,乔柏年对他印象很深,一见面就认出来了。他一把抓住同春的手,热情地摇晃着:“两年多不见,又长大了,象个小伙子啦!也在京师啊?做什么呢?”他乡遇故知真是一种奇妙的感情。同春刹那间忘记了旧日的怨恨,兴奋地摇晃着对方的手,高兴地嚷:“什么时候来京师的?村里乡亲们都好吗?”三伏的炎热、拥挤的闹哄哄的人群,使他通红的脸上流着一道道汗水,明亮的眸子闪着热诚的光彩。
乔柏年快活地说:“乡亲们都好。我母亲身子骨不如过去,总是上了岁数。容姑可长大了,她们常念叨你的好处呢,当年圈地那会儿”同春的眼睛暗淡了,笑容在消失,脸上肌肉隐隐抽搐,紧握的手也松开了。这时人群又在骚动,几股强大的人流一齐拥往护城河桥头,喊叫声震耳欲聋。原来,大象出城了!乔柏年和柳同春之间猛然挤进一大股人流,隔开了他们,他俩身不由己地被巨大的力量卷向相反的方向。乔柏年挥手大喊:“你住在哪儿?"同春挥手回答着什么,但人们被那些大得如同小山丘的象弄得如痴如醉,狂喊乱叫,乔柏年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哪能听见同春的回答?
乔柏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进了小楼,出示楼主人开给他的条子,被领到临窗的一张椅子上就座。乔柏年用力擦汗,并向窗外观看。只见护城河边象是突然凸起一道灰色的巨堤,二十四只大象齐刷刷地排列在那儿。鼓声阵阵,似急雨、如闷雷、若海涛,两岸数万名嘈杂喧闹的观众刹那间一平静寂下来:哦,大象动了!迈开沉重的石柱般的粗腿,走动了!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护城河,仿佛苍山颓倒入水也似的,眼看河水涨上了岸边,岸边的人们哄笑着、惊叫着向后躲闪。炎热的天气、清凉的护城河水必定使这些南国巨兽很开心,方入水中,便快乐地游动,一如矫捷的蛟龙,笨态全无。它们不时扬起巨大的头,扇动两片蒲扇似的耳朵,长长的鼻子舒卷自如,吸足了水往身上喷洒,满意地用细细的声音长吟着。二十四头大象,背上都坐着一个象奴,赤膊短裤,随着大象入水的深浅,他们也时时浸没水中。一只淘气的小象入水那么深,象奴有时在水面上只露出一个发髻。
乔柏年不禁感叹:“果是奇观!三千钱花得不枉!"背后有人轻轻一笑:“洗象奇观不只在象,也还在人。"口吻里多少带点嘲弄,却不使人难堪。乔柏年回头,看见一位俊书生肯手立在他椅后,面带笑容,悠哉游哉。
楼窗边座位是三千文一客,已经客满;座位边拥挤着许多站客,都是楼上茶座的买主,二千文一位,既能看洗象,又少花一千文,不过此时无座而已。所以二千文座比三千文座还难得。乔柏年不是京师人,哪里懂得这些诀窍。京师人却能由此断定,乔柏年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老财。
“人?有什么奇观?"乔柏年不解地问。那书生笑而不答,只对河岸扬了扬头。“嗬!"乔柏年惊叫道:“这么多人!"洗象这段护城河两岸的绿槐树下,密密麻麻尽是人,从水边直到堤岸高处,看不到一点黄土的地面,连槐树上也爬满了人,有些树枝都给压弯了,颤颤悠悠,很是惊险。
背后又传来书生悠闲的声调:“人道是两岸头脸如鳞次贝编,尊兄以为如何?“乔柏年觉得他在问自己,连忙回头友好地笑笑:“我看,更象向日葵黄熟之日的那个葵盘!"书生放声笑道:“比得当,比得当!妙极了!"大象浴不多时,岸上鸣金,锣声嘡嘡,象奴们依令吆喝着用棍子赶打,令大象起身出水。它们不情愿地拱起肥厚的背,进三步退两步地慢慢上岸。淡灰色的身体因着了水,变得黧黑了。岸边的人群给它们让开一条路,自然又引起一番拥挤叫喊。
“这么快就洗完了?"乔柏年有些失望。
“不能久,"俊书生和蔼地解释:“一久它们便要相雌雄,相雌雄就要发狂,乱跑乱踏,岸上诸君将血染尘沙了。"鼓声咚咚,长号呜呜。大象列队,在銮仪卫的彩旗导引下,迈着落地如石的使地皮发颤的步子,消失在宣武门那古老而高大的城门洞里。响水闸附近的几万名看客又是一番喧闹拥挤,终于渐渐散去。护城河的水恢复了平静,凉气从岸槐的绿荫中缓缓透出,沁入临河的楼窗。租赁座位的客人们,经过这半天的兴奋、流汗、叫喊,都有些累了。伙计们按照惯例送上茶水和点心。
乔柏年桌上是头等点心:一笼水晶小包,一碟鸡茸虾仁酥饺,一盘两面黄的芝麻小烧饼,一大碟明盛斋酱牛肉。乔柏年邀请俊书生来自己桌上用茶点,他也不过分推辞,很大方地移座相就。
乔柏年爽快地笑道:“真所谓一见如故!在下乔柏年,永平府拔贡,应顺天乡试来到京师。”“在下姓张单名汉,祖籍嘉兴,国子监生。"两人拱手,彼此道了失敬,方举盏推让间,旁边桌上爆发一阵大笑,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那一桌五六个人,都是儒生装束,围着茶桌正说得热闹:“许巨源,你们还记得吗?几年前写南渡记骂陈名夏、龚鼎孳变节的那位,今年乡试,他竟也列名与考!”“这有什么奇怪!真才子里除了徐元文、熊赐履等十数人,应试者不在少数。在下有诗一首,正咏此事:圣朝特旨试贤良,一队夷、齐下首阳。家里安排新雀帽,腹中打点旧文章。
当年深自惭周粟,今日翻思吃国粮。非是一朝忽改节,西山薇蕨已精光!”“哈哈哈哈!"人们笑得东倒西歪。乔柏年与张汉对视着微微一笑,都不说什么。一位老年儒生抚须叹道:“笑什么呢?
人各有志嘛!
“不错!确是人各有志。"另一湖色衣袍的儒生笑着:“有诸客围坐饮酒,各言其志。或欲生财进宝,或欲为广陵刺史,或欲乘鸾升天。一客闻而笑曰:我愿兼而有之,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笑声中,一位颔下无须的少俊立起,作手势要众人肃静,然后摇头摆脑地讲起另一个故事:“昔日一人下了地狱,应投生人间,因向转轮王道:要我为人,必须依我心愿方肯去。阎王问何心愿?此人曰:父是尚书子状元,绕家千顷五石田。
鱼池花果般般有,美妾娇妻个个贤。充栋金珠并米谷,盈箱罗绮及银钱。身居一品王侯位,安享荣华寿百年。阎王道:有这样的好处我自去了,还等到你?"又一阵笑声哄然而起,整个楼上的茶客都被这几个人有趣的笑谈吸引了。
柳同春匆匆忙忙上得楼来,一眼见到张汉,又抱怨又急切地说:“大爷,你叫我好找!上茶楼也说一声啊!”“同春!"乔柏年惊奇地站起身:“这位张相公是你主人?"柳回春一回脸看到乔柏年,先是惊讶地一笑,后来脸红了红,没有那么热情了:“是。你认识我家大爷?”“同春!"张汉也惊奇地说:“你认识这位乔先生?”“是。我们是同乡。"同春老老实实地回答,转而一想,不由得惊奇地问:“怎么,二位大爷也相熟吗?"乔柏年哈哈大笑,道:“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张汉也笑着说:“这就叫有缘千里来相会!"两人心里高兴,拘束少了,喝茶吃点心,说些轻松的笑话。乔柏年初来京师,需要有依托;张汉为了生计和前程,正要寻找来京应试的财主;同春站在张汉身后,也有他的想头:要是他们俩交得好了,便能间接听到梦姑的消息了满脸是笑的张汉忽然一愣,夹着水晶小包往嘴里送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微微把头偏向那些闲谈的儒生,对乔柏年使了个眼色。原来他们谈起了最使人关心的本科顺天乡试:“学使遴选八府之秀,有四千余名;而合天下之拔贡、岁贡、官生、民监,又有一千七百余名。今年举人名额只有二百零六人,我看多数将为贡生所得!”“这却为何?"好几个人同声问。
“君不见贡生者,乃四海九州拔尤而进之者,不是父兄为高官,就是家内称豪富;不是交结缙绅以博高名,就是挟诗文、结坛社以相恐吓。人人自以为高魁探囊可取,折桂唾手而得,实则哪一个不去通关节,探路径?生员焉能与之匹敌!““正是正是!今年北闱出头怕是极难。一个个考官不是贪财受贿,就是结纳权贵。仅同考官李振邺一人,就不知卖出几多名额了,哪里还有公道可言!”“唉!新朝会试已经五科,科场之弊愈演愈烈,孤傲才高之人岂不永无出头之日了?新朝当政者竟不闻不问!”“这还不明白?分管科举事务的主考官、同考官哪一个不是汉员?满大人中谁个识得四书五经?关外人直爽憨厚,恐怕什么叫通关节还不明白哩。如李振邺这班少年科举名进士,哪里把不通文墨的满大人放在眼里!“乔柏年轻声问张汉:“老弟,这位李振邺是何许人?"这一问,正搔着张汉心头的痒处,他舒心地吁了一口长气,得意地笑了:“若问别人,我或许略识一二;若说振邺夫子,再无人比我知之更深的了!"看他那神气,仿佛儒生议论的李振邺不是在贿卖作弊,竟是在完成什么丰功伟业。自明末流传至今的多年习俗,不是都把那些精通关节路径的人视为干才而恬不为怪吗?
乔柏年不相信地耸耸眉毛:“怎么,足下与同考官相熟?”“正是。"张汉心里如三伏天喝了口冰水一样舒坦。
“啊,失敬失敬!多半有亲戚之谊?"乔柏年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
“与在下兼为师友,还沾点儿亲,故为通家之好。”“哦,难得难得!"乔柏年转脸问同春:“想必你也见过这位李大人了?"见同春点头,他暗暗高兴,想不到自己运气这么好,他奉承着张汉说:“老弟好福气,这样的师、友、亲,几世修来的啊!这一科老弟是必中无疑了!"乔柏年笑着,轻轻地拍拍张汉的肩膀。张汉陶醉地微闭双眼,用尖尖的手指抚摸他秀气的面颊,笑而不答。乔拍年凑近去悄声说:“老弟能拉兄弟一把吗?"张汉饧着笑眼、含着醉意说:“这也不难。看你肯不肯出手了”乔柏年笑着轻轻问:“当真?"张汉回答的声音更轻:“信不信在你”他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连同春也听不见了。两人凑得更近,手上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
“张爷,你在这儿!找得我好苦!"一个短打扮的中年男子进门就嚷:“你家娘子请你立即回家,说有要紧事呢!"张汉起身,亲热地捏着乔柏年的手说:“难得今日相遇。"乔柏年笑道:“但愿一言为定。”“你这么着急?”“大丈夫一言既出,骑马难追!"张汉笑得更加有味道了,"好吧,就依老兄,明日下午佑圣观再会。““一言为定,先欢宴,后过付。望老弟玉趾早临。"两人相对一揖,心里都充满愉快的憧憬,各得其所地告别了。只是乔柏年有几分纳闷:那个来请张汉的中年男人,为什么望着张汉的背影儿笑?笑容里分明带着掩饰不住的诡谲和幸灾乐祸。
小巷深处,一座只有三间正房、一列西厢房的小院,掩隐在一棵浓密的大槐树下。小小的门首也被两株柳树笼罩在绿丝绦般的柳条中。已不能辨出原色的双扇门上,镌刻着不知何年题上去的套话——"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或许它曾是小商人的住宅,眼下却是张汉的"府邸"。
院门紧闭,浓荫遍地。由于槐、柳交盖,这小院虽处闹市,却清凉幽静,别有洞天。窗帘静静地垂着,房门纹丝不动地关着,知了拖着悠长的调子,不厌其烦地聒噪着。
知了突然停了声息,因为窗帘后面透出一个女人压低了嗓子、撒娇耍赖的声音:“主子要是真心爱我,这点事有什么不好答应?不为他,也得为我呀!“说话的是张汉新娶的夫人,小名叫粉儿。此时,她只带了一张银链挂颈的血红肚兜,一双雪白的胳臂勾着李振邺的脖子,揉搓得这位风流进士、本科的钦点同考官魂飞魄消,浑身骨头都象散了架。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张汉结交李振邺,就是料到天子爱少俊,此人早晚要分校秋闱,所以呈身援附,为自己的科第开一条门路。李振邺见张汉交游甚广,也想借以招摇,结识各方面的"善主",能于秋闱中大抓一把。二人顿成莫逆之交。张汉贫穷,便寄住在李振邺寓所。一对挚友形影不离,日夕相傍,食宿俱共,十分亲密。
粉儿原是南城一妓,李振邺赎出为妾,已相随两年有余。
今春李振邺接到夫人家信,说端午节便要来京安家。李振邺素有河东之惧,便想出让粉儿,但是未得旗人。一日偶尔与张汉闲话,说:“你客中无聊,何不觅一妙妾以自遣?"张汉苦笑道:“除非哪夜一跤跌到金窖里!"李振邺慨然道:“我家眷将来京师,有一妾可以相赠。房屋床帐什物,一切需用由我办理。"张汉欢喜无限,连连叩谢,以为当世豪杰也难与李振邺相比。粉儿见过张汉,别的不说,一张俊脸就很使她中意。就这样,张汉又做了新郎。
新房及里面的床帐被褥,一切物件,是粉儿随身带来张汉身边的,尽是李家旧物。李振邺岂不是厌旧之人,夫人来京也阻不住他对张汉小院的关心。很快,粉儿就成了具有双重身分的人:夕则张氏新妇,昼为李家外室。李夫人当然被蒙在鼓里。张汉呢?
三天之前,李振邺来看粉儿。粉儿趁着过去的丈夫情热之际,娇滴滴地抱怨说:“主子不念旧情,何必又来亲近!真是可怜我,就该选一个富家儿郎了我终身。偏偏随了这么个儿穷鬼酸鬼,难道叫我终年喝西北风?"李振邺连忙抚慰:“别着急,我已筹划多时了。念你多年侍候,颇有情义,必令你稳坐暖炕,煤炭饽饽终岁无缺!我近日将人帘分校。你可悄悄对你那新郎说,教他寻觅好主,每主六千,使用加二,我得整数,你家得使用。倘能觅得三人,你家不就可坐得三千金了吗?你又何需忧虑!"粉儿大喜,当晚就告诉了张汉。张汉高兴得狂喊乱叫,一会儿对着粉儿跪拜,一会儿搂着粉儿乱咬,粉儿又是娇笑,又是尖叫,好不容易才把他推开。他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粉儿说:“与其为人谋,何如自为谋。还不如就把关节卖给我,我以半价相赏,另一半算他惠赐。那样,丈夫我中举,你将做夫人,又何羡于区区三千金?你应以此计相告,他总不会驳你的面子!"今天,李振邺又来这处别院,粉儿撒娇耍赖,就是要李振邺答应张汉那进一步的打算。
李振邺攒着眉头说:“好不容易点了房考官,哪一个不趁此机会多弄点儿?给张汉有什么好处!他一无财帛,二非权贵,三也算不得真名士。眼下嘱托之人极多,而数额有限,恐怕”“可是你上回说的,让我们寻三个好主,你得一万八,我们得三千六。就算我们不要那加二的使用,每主再多要他千儿八百的,你也吃不了几个银子亏!"粉儿扳着指头给李振邺算,果然相差不大。李振邺倒无言以对了。
粉儿见李振邺有了活动的意思,更加来了劲儿,身子扭得象条水蛇,边哭边说:“这点儿小忙都不肯帮,早知道你不把粉儿放心上!还在这儿做什么?快回你家太太身边卖好去吧!"她翻身扯出床边李振邺的衣服,一件一件扔到床头的木几上:“快穿上!快去呀!我好命苦啊!呜我去求见太太,向她告了罪,就去死!有什么活头啊!”李振邺软了:“有话好商量,你这又是怎么啦?我看你呀,小心眼儿里全装的张汉,一口一个我们叫得多亲热!”
粉儿捏着小拳头,使劲往李振邺胸膛上擂。李振邺笑道:“你就象那个齐女一样: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美而贫,两家都来提亲,齐女却说两家都嫁,但食于东邻而宿于西邻。
你不就是这样的水性人儿吗?”
李振邺原想用这个笑话逗粉儿,粉儿愣了半晌,伤心地真哭了,泪珠儿一串串地抛落下来,抽抽噎噎地说:“这怪我吗?谁叫你娶我作小婆子?谁叫你把我让给这个穷酸!”
李振邺连忙搂住她:“好了好了,依你,全依你!”粉儿慢慢止住哭泣,扭头对李振邺"扑哧"一笑,象只猫儿似地团起身子,滚进他的怀中。李振邺笑道:“还有一件事,你去对张汉说:我入闱期间,他那书童小同春须要借给我。难得有这般灵秀的使唤小厮。"粉儿瞪他一眼:“你老毛病又发作了!"李振邺连连否认:“不要胡说!棘闱森严,哪容儿戏!再说,你个粉儿我都应付不过来,还顾得上别人?"粉儿"哼"了一声,说不清是什么意思,懒得再搭腔了。
张汉回到家门口,满心狐疑地站定了:院里房中一平静悄悄。他犹豫片刻,伸出右手,轻轻地竖起尖尖的食指和中指,小心翼翼地戳在门上试着推了推,里面闩着!他咬咬嘴唇,有点不知所措。
同春看了一眼说:“门没锁,新奶奶在家,我来敲门。”“慢着!"张汉连忙抬胳膊挡祝一瞬间,他的脸上飞起一片红晕,直红到耳朵根。他不敢拿眼睛看同春,害怕透露真情。刹那间羞耻淹没了他,任何一个男子汉都无法漠然视之的耻辱啊!可是,前程呢?仕途呢?一个寒噤从他羞得冷汗淋淋的背上滚过,他清醒了,咬紧牙关,忍过最初的冲动,避开同春诧异的目光,在柳树下慢慢踱起了步子,努力做出一副悠闲的表情。同春看着纳闷:三伏天,又热又渴,汗湿衣衫,不快回家,在自家门口游逛什么?他不满地说:“不是奶奶差人请你回家的吗?要不,我敲门,奶奶怪罪下来,我担着。"张汉面色恢复了正常,只是望着同春笑而不语。尽管他笑得难看,同春也意会到他的默许,便大胆上前敲门。
“谁呀?"粉儿拖长声音,不客气地问。
“奶奶,大爷回来了!"同春提高嗓子回答。
“等一等!"粉儿的声音仿佛在生气,又仿佛含着笑。
一袋烟工夫,门闩响了,出来的却是李振邺!同春吃惊地张张嘴,瞪大了眼睛。张汉的脸"刷"地又红了,活象煮熟的大虾。李振邺平日的黄白脸,也如抹了一层淡淡的水胭脂,光润照人。对眼前这尴尬的场面,他虽然多少有点难为情,却并非无法应付。他轻轻在张汉肩头一拍,用老朋友的亲密口吻悄声说:“快回去,有好事等着你!"不等张汉回过味儿来,他侧身一拱手,说声"回见",竟自摇摇摆摆地踏着炎热的阳光走了。
张汉定定神,总算把突然又冒出来的酸苦交加的强烈嫉恨压了下去。他再一次恢复了正常,不理会同春阴沉的脸色,重新在脸上堆满笑容,掀开竹帘走进正屋。粉儿笑盈盈地前来迎他,粉红的纱衫,桃红的撒腿绸裤,懒懒的步子,扭摆的腰肢,张汉从她肩上望过去,一眼就看到了卧室里凌乱的情状,不觉又红了红脸,但一点也没改变他脸上装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的赞美——他知道,这是粉儿觉得最受看的表情。
“他答应了!"粉儿笑吟吟地说。
“当真?"张汉直跳起来,脸上倏地一点血色也没有了,嘴唇竟也发起抖来,抢上去捧住粉儿的一只小白手,咽了一口唾沫,才说出后面的话:“全答应了?”“哟,你怕什么呀,手都哆嗦上了!原先他说给三个数额,其中一个就给你,只要你一半银子;另两个主也着你去找,每主八千,使用加二,使用仍归咱们。呶,这是他要我给你的,让看完千万毁掉是不是就是关节?”张汉用颤抖的双手接过来一看,那张白纸上写着:“文章中填出自古人生四字,并用a字为记号"张汉看罢,"扑通"一声跪倒在粉儿脚前,连连作揖:“太太的大恩大德,在下终生不忘,定要为太太挣一个夫人诰命!太太,真辛苦你了!"粉儿的粉面刹那间红云飞起,啐了张汉一口:“看你胡说些什么!人家还要借小同春呢!““好说好说!"张汉站起来,把那小纸片看了好几遍,"嗤嗤"两下撕掉,揉成一团扔开,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张汉蹭蹬半世,总算有出头之日啦!”见他手舞足蹈的样子,粉儿扬扬纤细的眉毛笑道:“你发什么疯啊!事情还没有办成,这么早就高兴上了?"张汉猛地省悟过来:“真是你说的,大意不得!"他向粉儿说到日间听来的议论,不无忧虑地说:“如果他私授关节的仅此三五人,我此科必中无疑。可是如今人言藉藉,通关节者不在少数。将来出价高的上升,出价低的必退,那时还能保定我这只出半价的张汉吗?"粉儿蹙眉想了一阵,晃了晃发髻蓬松的头,很自信地说:“没事儿!等他明后天来,我把这事砸实,非取你不可!"张汉微微一愣,本想说:“他明后天还要来?"可是话到口边,却变成:“那就全仗太太斡旋了”当粉儿到厨下去备酒菜时,张汉悄悄从屋角拾起那团纸,小心地展开、抚平,藏进了怀中。
同春进院后便径直走回自己那又闷又热的下房,倒在床上,眼睛瞪着黑魆魆的屋顶,一动不动。张汉和粉儿的对话、笑声一阵高一阵低地传到他耳边。他不想听。他已经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内幕。这一切如此肮脏、下流,难道世界上就再没有一个干净的去处了?他不由忆起铺满山坡的蓝瓦瓦的马兰花,芳草青青的坟场上那绿苞初含的小柳树,那一双清澈、明净、满含深情的眼睛,那个美丽的、绣着并蒂莲花下一对鸳鸯的香荷包多么美好、纯净的时光啊!象明月一样圣洁、山泉一样清纯!和那相比,眼前不是地狱吗?
他苦闷,他烦恼!
佑圣观里酒正酣。宾客虽然不过五六人,却都是出得起高价的财主。张汉请他们作陪,无非是想在他们中间招揽牵头,以名利双收。他们竟也奉张汉上座,围绕着他,神色恭敬地听他吹嘘。此刻的张汉正是兴豪致逸、色舞眉飞:“李兄少年进士,才高气豪,是朝中难得的人才!此科点为同考官,足见上司看重,前途无量!李兄于汉为师为友,交往多年,声气最密,本人得入监读书,全仗李兄推荐。
至于此科嘛”
宾客们艳羡之色油然而生,这使张汉心里非常舒服,恨不得停下话头,专意闭眼享受一下得意非凡的乐趣。但观门外匆匆的马蹄声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从洞开的窗扇向那边看了一眼,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喜孜孜地说:“太巧了,正说他他便驾到。你们看,振邺兄来了,已在观前下马,必是来寻我的!我们赶快下楼迎接,我来引见!”张汉又高兴又得意,语无伦次。李振邺的突然出现使他非常感激,不管李振邺来干什么,都会给他一个出足风头挣足面子的机会。他撩袍急忙下楼,在楼梯上一个跌滑,险些滚下去。幸而乔柏年伸手把他扯住,他哈哈一笑,众人也凑趣地笑了。他们都有些兴奋: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见到这样的关键人物,但凡是来赴科举的人,谁不想入非非?此刻他们对张汉简直如对神明了。在乔柏年扶住张汉的同时,有好几个人争看去拍打张汉袍子上并不曾沾上的灰土,关怀备至的慰问声此起彼伏:“摔着没有?”“千万要小心啊!”“让我搀着你吧!"在楼前石阶边,张汉和他的朋友们迎着了李振邺。张汉恭敬地躬身拱手笑道:“李兄,来找我吧?"李振邺一头汗水、满脸乌云,迎头就是一句:“不找你找谁!"张汉一愣,还没回过神来,李振邺已逼到跟前,左右开弓,噼里啪啦地连抽张汉十几个耳光,大声叱骂道:“你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蛋!我拿你腹心相待,你竟敢在外面诋毁我,败坏我的名望!”众人惊呆了,作梦也设想到会见到这个场面。乔柏年首先醒悟过来,连忙上前拉住,大家也跟着纷纷说好话,为二人排解。张汉羞惭欲死,简直无地自容。李振邺却不顾这一切,打了骂了出了气,转身大步出观,跳上马背,一阵鞭响马蹄响,一瞬间不见了踪影。
刚才李振邺去和粉儿相会,粉儿按原定计划把张汉的担心告诉他,原想就此把事儿砸实。不料李振邺不审舆论的来历,竟认定是张汉在外面对旁人议论了他的长短,立时大怒,驰马来寻张汉,演了这么一出笑剧。
好半天,张汉方作出反应,跳起来大骂:“李振邺,你算什么东西!你才是真正忘恩负义呢!列位等着瞧,我今天回去一定骂到他家,痛骂!丑骂!大丈夫决不忍气吞声!”
众人连忙劝解,嘴里说着堂而皇之的好话,脸上却都掩饰不住地露出鄙夷的神色,不久便接二连三地托故告辞了。最后只剩下东道主乔柏年,强压内心的失望和轻视,勉强陪着赖着不走、仍在絮絮叨叨骂着李振邺的张汉。
乔柏年的不耐烦已形于词色。张汉突然停止絮叨,十分精明地看着乔柏年,说:“昨天你我讲好的事,可以敲定了吧?"乔柏年不快地笑笑,不答话。心想此人太不知耻,分明是个骗子兼无赖!
“刚才这事必是误会,尊兄不可一叶障目,失却良机啊!"乔柏年忍不住说:“同考官如此待你,还有什么关节能到手?"张汉翘着尖尖手指,抚摸着被打得通红的脸,笑道:“你不知内情,也难怪。此人有两样把柄在我手中,日后他不能不就范。"乔柏年微微摇头,他不相信。刚才李振邺的行动,决非有把柄在人手中的人所作所为。
张汉犹豫一阵,终于下了决心,小声地说了粉儿的来历和李振邺借同春的事,然后得意地眯着眼儿,道:“事关内宠和外宠,他岂能不顾念几分?"乔柏年心头作恶,很想朝他无耻的俊脸上再搧一顿耳光!
他别转脸好不容易才勉强忍住,望着观院中的松荫,说:“粉儿的事,你们两厢情愿也就罢了。同春偏是那路人!"张汉笑道:“我倒忘了,同春是贵同乡哩!同春倒真不是那种人,不然也不会脱籍了。就算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吧,也是钓鱼的香饵,他李振邺总要照拂一二的。况且,那关节我已到手了”“哦?“乔柏年转脸过来看他。
张汉斜眼看看乔柏年,忽然哈哈大笑,说:“尊兄真可谓谨慎,在下如此推心置腹,你还不信吗?这样吧,你先付半数,事成之后再付一半。”“若不成呢?”“不成?"张汉脸色一变,面颊上肌肉抽搐着,使他眉眼都扭歪了,咬牙切齿地低声说:“若叫我身败名裂,一无所得,我就跟他拚了!"他抬头触到乔柏年诧异的目光,连忙收敛,又在脸上堆起笑容,爽快地说:“我立字据,如果不成功,这一半退还你!"乔柏年望着张汉,半天没作声。
为了达到他必须达到的目的,他不能放过一线希望,只得同意,付给张汉四千两的银票。
回到住处,乔柏年止不住阵阵恶心,后来扶着桌子痛痛快快地呕吐了一阵,把佑圣观里那一顿丰盛的山珍海味吐了个干净。
九月里,秋闱榜发,人情大哗,物议沸腾,落榜的秀才们义愤填膺,纷纷指骂考官行贿通贿。监生张汉首先发难,愤而剪发告状,刻写揭帖投送科道各衙门,揭露分房考官李振邺纳贿;不久,嘉善考生蒋文卓再写揭帖遍传京内,嘲骂了酉乡试行私舞弊;接着,又传出杭州贡生张绣虎借张、蒋二人事由为囮子,从李振邺等考官处诈得一千二百两银子的消息。人们的情绪被这些事件搅动得日益汹汹,连街谈巷议也拿这当作最有兴味的题目,津津乐道,一浪高过一浪,都要等着瞧瞧后面还会有什么好戏。
大学士傅以渐宅中也不例外,虽然主人从来严禁下人谈论国事。两个书僮、两个茶童,在书房小院的走廊里围着主人的贴身侍从德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伤毁一点点都是罪过。那位张监生竟然剪去头发告状,大闹科道衙门,显见是怨愤至极了!”“哼,考官纳贿作弊,从来如此!"德寿不免要卖弄他知道得多,教训似地说:“跟你们说吧,那同考官叫张我朴的,早就动手了。考前三个月起,客厅檐下就挂上一个鸟笼,养一只黄鸟。凡有人来求关节,他就故意当着来人逗引小鸟,时时盼顾,还大声训诫下人,要好好喂食喂水、清扫鸟笼。客人不免要问:此鸟何处得来,大老爷恁般珍爱?他便说:此鸟从禁中来,一飞冲霄,可以上达天听。你看秀才顶子上一丢丢儿锡也值三百两,我这里难道不该十倍、二十倍?求关节的来客自然心领神会,还不大捧银子大捧银子地送!”“岂不送钱的主儿呢?”“没钱,有势也行。你看京官里三品以上的大老爷家子弟,不是一个个都中了吗?”“可就苦了才高志大的寒士了。”“可不是!“德寿晃晃脑袋,仿佛是个主讲。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况且是一位状元宰相,家人们一个个说话都尽力转文,德寿是主人亲随,"七品官"味儿就更足,他清清喉咙,道:“新举人王某,不过仗舅舅是显官;赵某全凭他那有钱的老婆,一副金簪,一双珠环,就值万金!”“真的?"没见过世面的小茶童瞪大了眼睛。
“没听说三位士人喝酒行令么?一人道:京师有一舅,顺天添一秀,舅与秀,生人怎能够!另一人曰:佳人头上金,举人顶上银,金与银,世间有几人?第三位说:外面无贵舅,家中无富妻,舅与妻,命也如之何!"德寿的怪腔怪调和一脸夸张的悲酸表情,使四个小厮忘乎所以地放声大笑。
“住口!"一声断喝,大学士傅以渐满面怒容,出现在前廊月门前。他那魁梧的身体几乎挡住了半扇红门,团龙朝袍、仙鹤补褂、青金石朝珠、红珊瑚顶子朝冠,这一身上朝的礼服,使他更显威严。德寿和小厮们登时变了脸色,连忙跪倒请罪。他们没料到主人今日散朝这么早。
“大胆!放肆!"傅以渐继续训斥着:“国家大事是你们可以议论的吗?为什么犯禁?德寿,你知罪吗?"德寿抖作一团:“求老爷饶奴才这一回!“傅以渐阴沉着脸,看也不看他一眼,说:“正不能饶你,不杀一儆百,哪能令行禁止!”“老爷!”德寿哀声求告,小厮们也不住叩头。
客厅执事手托名刺盘,快步走来跪倒:“禀老爷,刑科给事中任克溥任大人求见。"傅以渐看了名刺一眼,扭脸恨声说:“等我回头收拾你,仔细你的皮!请任大人在前院客厅待茶。"主人的脚步声消失了,奴婢们才站起身来。德寿慌得满地乱转。大学士轻易不惩处下人,一旦犯在他手里,那可真要大吃苦头了。小书僮出主意:去求夫人劝解。德寿一拍脑瓜,拔脚就往后堂跑。
后堂厢房一间精致深密的小花厅,清凉喷香,素云正在这里接待她的好友、龚鼎孳夫人顾媚生。素云横躺在窗下的美人榻上,顾媚生斜靠着榻边的竹床,身边都摆了一张放置香茗、梅汤、茶点的小圆几。两人都没心思去动那些东西,慵懒娇柔地放松全身,津津有味地说着她们的体己话。从二十年前说到眼前,从亲朋好友说到儿女丈夫。顾媚生当然想通过素云、也就是通过傅以渐设法使丈夫复职;素云由丈夫那里知道皇上看重龚鼎孳的才学和他在文坛的地位,对顾媚生也很顾念旧时情义。她们正在议论的,是一件使她们很感兴趣、却又不敢公然说出来的秘密。
“素云,"顾媚生压低嗓门:“听说了吗?皇贵妃生了一位皇子。”“嗯。听我那口子说,皇上近日心宽体胖,神采奕奕,想必也在为此高兴。不过至今不见宗人府宣告。"素云说着,轻轻一笑。
“可是我听说,皇子四月初七就降生了。"顾媚生的声音已近似耳语。
“是吗?”素云轻声一问,听不出她是否知道这消息。她们俩都是受过诰封的命妇,重大节庆不时出入内廷,有些事比她们丈夫知道得还多、还详细。
“皇贵妃几时进宫的?”
“去年八月底,八月三十。"素云记得一清二楚。
“九月、十月到今年四月初七,"顾媚生故意扳着手指算:“才七个多月呀!皇子怕是早产了吧!”说罢,她拿那张粉红色纱绢掩着嘴嘻嘻地笑起来。素云从榻上瞄她一眼,也跟着笑了。她俩越笑越止不住,索性拍手哈哈大笑。素云笑得还不象顾媚生那么放肆,但春兰秋菊同在轻风中摇曳,妩媚倍增,直笑得喘不过起来了,她们才尽力止住了笑。顾媚生一句话说出了她们这阵大笑的全部含义:“天潢贵胄尚且如此,我又何需为风流世家羞耻!”“阿姐,说话要小心些!不是一族,风俗总归有些差异的哦阿姐,我敢跟你打赌:这位皇子非同小可,一旦宗人府宣告他出生,只怕就要立为太子啦。赌不赌?"顾媚生拿纱绢轻俏地往素云身上一甩,笑道,"鬼精灵,想得倒好,明摆着的事儿,谁跟你赌!”侍女端了几样新鲜点心进来换碟冲茶,她小心地看看女主人的脸色,陪笑道:“夫人,德寿求见。”“哦,什么事?"素云和顾媚生都坐起身。
“他不知为何冒犯了相爷,来求夫人宽解。"素云掠了掠鬓发,说:“带到门上。“她笑容尽敛,端庄沉静,俨然一位德言工容俱全、威重内含的宰相夫人。
德寿跪在花厅门口,不敢仰视,只顾叩头。
听罢德寿的叙述,素云静静地、不动声色地说:“你到市上买一条大鱼,送到厨下,午饭上席。去吧。"德寿莫名其妙,不敢违拗,连忙退下。
花厅中只留下两位闺中密友时,顾媚生忍不住问:“你卖的什么关子?连我也糊涂了。"素云只管笑着让顾媚生品尝新送上的点心:“这是我家厨子的拿手菜,虾茸酥饼,阿姐尝尝。"顾媚生拈起一块金黄油亮的酥饼,咬了一口,果然鲜美无比。但她顾不上赞叹,又回到方才德寿引起的题目上:“顺天乡试确是弊端百出,人心愤恨。你——,你那口子听说了吧?"素云笑笑,把一只玉盏里的梅汤小口小口地喝下去。
“垣台的御史、给事中们,一个个就无动于衷?"素云笑道:“阿姐至今还有兴趣过问外事?——快尝尝这碟里的冰酪奶品,这可是关外传进来的珍馐。"顾媚生无可奈何地端起了银碟,说不上是赞叹还是不满,暗道:“好一位宰相夫人!"午饭席上,傅以渐双眉紧皱,一脑门心事,对着满桌菜肴,颇有些不愿下箸的意思。素云同往常一样,面带微笑,从容而关切地为丈夫布菜,令侍女为大学士斟上一杯色如红宝石的晶莹醇美的珍珠红。她说:“天大的事儿也不用在吃饭的时候费神。忘了仇真人的养生术了?"道家名流仇真人从江西进京,王侯士大夫纷纷延请。傅以渐在宴请他的席间问起养生术,他说:“相公如今锦衣玉食,即神仙中人。"他还指着桌上的烧猪笑道:“今日食烧猪,便是绝好养生术,又何必外求!"傅以渐对他非常赞赏,对素云说:“唯有真学道者,方能有这番见地。"素云提起仇真人,为的要傅以渐放松情绪,从容随分。傅以渐却推开酒杯,摇头道:“你我终究不是修道人。顺天乡试闹得沸沸扬扬,朝野不安。曹本荣曹大人,你记得吧?年初和我领旨同修易经通注的,他是本科主考,不知为何如此糊涂,被那些分房考官搅得乌烟瘴气!”“相公,你是内国史院大学士,修书修史是本分,科场事与你何干,你怎好越俎代庖呢?”“唉,实在是顺天乡试太不成话!听说各房考官各有私人,千余试卷虽然糊名易书,但通关节者没有不举目了然的。为了寻到私人,考官各房甚至打纸团交换,寻剔翻索,一片混乱,成何体统?榜下之后,舆论大哗,人言藉藉,那些房官就该谨言引罪才是,偏偏那帮少年进士毫无顾忌,如李振邺辈,还动辄向人吹嘘:某某中举由我之力;某某本来不通,我以交好而使之登副榜;某某我虽极力欲使其中,无奈某老作祟,未能如愿。如此等等,竟历指数十人,能不使怨恨者更加怨恨!”“相公并未参与此科,哪里得来的消息?”“方才刑科给事中任克溥来访,谈了许多。”“刑科给事中!难道他想弹劾此事?““嗯。据他说,左副都御史魏裔介也有此意。"素云心中暗暗吃惊,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丈夫的情绪。她缓缓问道:“任大人此来必是探你的口气。你欲何为?”傅以渐漫不经心地夹了一片解笋送进嘴里,顾不上细嚼,回答道:“科场流弊自前朝到如今,延绵不绝,世人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但我朝新立,抡才大典关系最重,况事出京师,有关各省观瞻,岂能听之任之!如今物议沸腾,连走卒奴婢也”说到这里,傅以渐火气上来了,对素云讲了德寿的行径之后,声严色厉地说:“若是下人竟也侈谈治国要事,岂不反了!德寿现在哪里?叫他来,决饶不了他!”素云连忙对侍女使个眼色,说:“上鱼!"一只椭圆形的鱼盘上,躺着一条尺多长的红烧鲤鱼,身上浇了一层酱红色的浓汁,香味扑鼻,使人馋涎欲滴。傅以渐一向嗜鱼如命,立刻抛开处置德寿的事,用筷子在鱼胸处揭了一大块送进嘴里细细品味,随后一口喝干了那杯珍珠红,从袖中扯出雪白的纱绢擦擦胡须,非常满意地笑道:“真难得!
此鱼为何如此肥美?”
素云微微一笑,直视着傅以渐的眼睛,象吟诗那样一字一句柔曼地说:“没有别的,但水宽耳。"傅以渐一怔,略略回味,恍然而语,看着素云哈哈地笑了:“人常说微言谈笑可以解纷,不想夫人亦谙此机,真所谓闺阁智士也,难得难得!好,我免惩德寿就是。"素云嫣然而笑:“你道我只是为了德寿吗?"她敛起笑容,眼睛里的神色变得非常冷静,"相公,我不讲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也不说不哑不聋,做不得阿翁,只说本朝入关便连岁开科,科场考官取士尽是汉人,早已为出左诸大老所忌恨。科场流弊虽然可恨,若一旦揭发,不正遂山左大老之心?他们必定以此为借口生出大事。你周旋于满汉之间已然不易,何苦陷入此事,做倾害汉官的发难之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