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儒家的治国理念 (2/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重生之吴霸春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内侍来报,说是鲁国名士孔丘求见!
孔子?
此时的孔丘,固然还未有后世那般偌大的名声,但也算名满天下的一代鸿儒,名声鹊起。
对于这样的孔丘,庆忌是不便避而不见的。
尽管,庆忌知道孔丘入吴,是为鼓吹自己恢复周礼的学说,在吴国实行符合儒家思想的仁政,但也需要跟孔丘见上一见!
即便不能将孔丘留在吴国,为自己效力,庆忌也尽可能不跟孔丘交恶,以败坏自己的名声。
“鲁人孔丘,参见吴王!”
步入滋德殿的孔丘,在见到庆忌的那一刻,便欠着身子,中规中矩的行礼作揖。
那种姿态,不卑不亢,表示敬意之余又不失自身的风度,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好感。
“孔子不必多礼,请入座。”
“谢吴王。”
庆忌一伸手,使孔丘与自己对席而坐。
不得不说,孔丘从来都不是一个迂腐不化之人,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
在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当中,吴国是为子爵,但从寿梦一代起,吴国始自称王,却不被天下列国所认可。
所以,在与中原诸侯往来时,他们往往将吴王称之为“吴君”、“吴子”,只有踏在吴国的地盘上,有求于吴国,他们才会将庆忌称之为“吴王”!
当然,庆忌并不贪图虚名,也不在意这些称谓上的问题。
“孔子入吴,寡人未曾远迎,还请孔子勿怪。”
庆忌寒暄道。
“不敢叨扰吴王矣。”
孔丘含笑道:“吴王,实不相瞒,丘此番入吴,是听闻吴国推行变法,故来探究一二。”
“孔子可有所得?”
“尚未。然,对于吴国变法新政中的一些理念,请恕丘不能苟同!”
“愿闻其详。”
孔丘旋即作揖问道:“吴王以为,如今之天下,何以战乱频频?”
“当是礼崩乐坏,诸侯不尊周室,不奉周礼,故而人心沦丧,不复上古之德风矣。”
“丘以为,政者,正也。治国之根本,在于一个‘正’字!”
“昔日齐君问政于丘,丘对曰:‘君臣、臣臣、父父、子子。’齐君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
“吴王,丘之‘正’也,在于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善。”
庆忌故作赞同的点点头。
此时的天下,兵荒马乱,礼崩乐坏,君臣父子的关系遭破坏,天子大权旁落,不再能号令天下。
诸侯国扩张势力,相互争夺;大夫僭越专权,陪臣执国命;子弑父,弟弑兄的事层出不穷!
正名,就是针对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提出的。
就是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使天下的秩序归于正常!
孔丘此举,是为恢复已经崩溃的西周的礼乐制度。
但,似庆忌这般的国君如何能认同孔丘的这一治国理念?
内侍来报,说是鲁国名士孔丘求见!
孔子?
此时的孔丘,固然还未有后世那般偌大的名声,但也算名满天下的一代鸿儒,名声鹊起。
对于这样的孔丘,庆忌是不便避而不见的。
尽管,庆忌知道孔丘入吴,是为鼓吹自己恢复周礼的学说,在吴国实行符合儒家思想的仁政,但也需要跟孔丘见上一见!
即便不能将孔丘留在吴国,为自己效力,庆忌也尽可能不跟孔丘交恶,以败坏自己的名声。
“鲁人孔丘,参见吴王!”
步入滋德殿的孔丘,在见到庆忌的那一刻,便欠着身子,中规中矩的行礼作揖。
那种姿态,不卑不亢,表示敬意之余又不失自身的风度,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好感。
“孔子不必多礼,请入座。”
“谢吴王。”
庆忌一伸手,使孔丘与自己对席而坐。
不得不说,孔丘从来都不是一个迂腐不化之人,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
在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当中,吴国是为子爵,但从寿梦一代起,吴国始自称王,却不被天下列国所认可。
所以,在与中原诸侯往来时,他们往往将吴王称之为“吴君”、“吴子”,只有踏在吴国的地盘上,有求于吴国,他们才会将庆忌称之为“吴王”!
当然,庆忌并不贪图虚名,也不在意这些称谓上的问题。
“孔子入吴,寡人未曾远迎,还请孔子勿怪。”
庆忌寒暄道。
“不敢叨扰吴王矣。”
孔丘含笑道:“吴王,实不相瞒,丘此番入吴,是听闻吴国推行变法,故来探究一二。”
“孔子可有所得?”
“尚未。然,对于吴国变法新政中的一些理念,请恕丘不能苟同!”
“愿闻其详。”
孔丘旋即作揖问道:“吴王以为,如今之天下,何以战乱频频?”
“当是礼崩乐坏,诸侯不尊周室,不奉周礼,故而人心沦丧,不复上古之德风矣。”
“丘以为,政者,正也。治国之根本,在于一个‘正’字!”
“昔日齐君问政于丘,丘对曰:‘君臣、臣臣、父父、子子。’齐君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
“吴王,丘之‘正’也,在于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善。”
庆忌故作赞同的点点头。
此时的天下,兵荒马乱,礼崩乐坏,君臣父子的关系遭破坏,天子大权旁落,不再能号令天下。
诸侯国扩张势力,相互争夺;大夫僭越专权,陪臣执国命;子弑父,弟弑兄的事层出不穷!
正名,就是针对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提出的。
就是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使天下的秩序归于正常!
孔丘此举,是为恢复已经崩溃的西周的礼乐制度。
但,似庆忌这般的国君如何能认同孔丘的这一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