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天下第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林北的话,高大伟一时间有些不理解,不过也不用林北解释,很快他便明白过来。
“祖荫护佑我们高家富了五代人,但并不能左右后代们的品行,从我父亲那一辈开始,我们高家就出了两个以势压人、欺恶良善的,等到了我这一辈,更是出了三个远近闻名的无赖,给高家惹了一身骂名。”
高大伟自嘲笑道:“当初我爷爷的爷爷积累下的那点祖荫,早被他们败光了,风水轮流转,我们高家的气运和风水,也开始转没了。”
林北点了点头,转过身看向坟地正对面远处的一条河,“之前那里应该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湖吧。”
高大伟道:“正是,我们以前管那个湖叫小太湖,每年到了秋天时候,街坊邻居和相亲们就会一起到湖里打渔,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满载而归。
小太湖面积不大,但里面的水产很丰富,除了每年被打捞上来的肥美河鱼,还有河蚌、河虾等,周围几个村子靠着小太湖,每个冬天都没人被饿着,我们当地百姓都说,小太湖里有河神,河神护佑这一方百姓。
只是后来……”
高大伟停顿一下,有些心有余悸道:“有一年大旱,地上的庄稼干死了一大片,唯有临近小太湖周围的庄稼长势不错,几乎没受什么影响。
到了秋天时候,家里粮食收成不好的老百姓,就指着到小太湖里打渔过冬,可因为气候干旱,小太湖的水位比往年下降一大截,整个湖小了一大圈。
乡亲们当时分成两伙,一伙是要保护小太湖,取消秋日打渔的习俗,因为经过大半年的干旱,湖里的鱼死了不少,如果当年秋天正常打渔,等到来年春暖花开,鱼的繁殖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以后大家都不用打渔了。
另一伙是主张打渔,当年大家伙几乎都欠收,眼看着冬天要饿肚子,要是再没有小太湖里的鱼当储备粮,乡亲们当中十之八九都要饿肚子。
双方一时间僵持不下,甚至还发生过几次械斗,伤了十多个人。
当时在本地最有名望的一共是三个家族,其中就有我们高家,是在我爷爷那一辈,高家说了算的是我大爷爷,我大爷爷那个人专横,生平干了不少不被乡亲邻里认可的事,甚至还有人要和他拼命。
另外两家一个姓刘,一个姓赵,本来我大爷爷是答应刘家,主张秋天不打渔,把自己家里积累下来的存量拿出来,保证乡亲们过冬最低生活保障,可就在三家召集所有相亲聚在一起开会的时候,我大爷爷突然背信,和赵家站在一起,刘家反对无效,他们当家人被我大爷爷和赵家的人一起动手打死,刘家其他的几个骨干也惨遭毒手。
经过那一次后,刘家彻底没落,积攒下来的家财被高家和赵家平分,然后高家和赵家联合起来,组织村民进行打渔,高家和赵家之所以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想把家里的存粮拿出来给乡亲们过冬,趁着这个机会除掉刘家,以后这方圆百里都是高家和赵家说了算。
打渔进行得很顺利,超乎大家想象,并没有因为干旱,鱼的产量少多少,以前每次打渔只有七天渔期,这是多少年来定下的规矩,但那年因为没有刘家从中主持规矩,高家和赵家决定延长渔期三天,主要是小太湖里有一种人,在城里能卖个好价钱,老百姓们打到这种鱼低价卖给高家和赵家,然后高家和赵家再卖到城里赚差价。
第一次延长渔期结束的时候,高家和赵家仍不满足,再次提出延长渔期,结果遭到老一辈人的反对,高家和赵家当场打伤两个老辈,然后便再没人敢反对。
当渔期持续到第十天的时候,小太湖里的鱼几乎被打干净了,按照往年惯例,最后一网要由主事的三大家族一起撒网,图一个好兆头,刘家已经被废,最后一网自然由高家和赵家一起撒。
当时渔船划到小太湖中央,一张大网由我大爷爷和赵家家主一起撒下,所有人目光都凝聚在那张大网上,但意外发生了,我大爷爷和赵家家主一起往上拉网的时候,网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拉不上来。
按照我们当地的传统说法,这不是好兆头,我大爷爷和赵家家主喊来家中身强力壮的小辈,势必要把渔网拉上来,后来僵持了半个多小时,渔网终于被一点点拉上来,结果网里没有鱼,只有一个黑黢黢像锅盖一样的东西。
乡亲们看着这个锅盖一样的东西,脸上都露出难看之色,从小太湖里打上来锅盖可不是... -->>
林北的话,高大伟一时间有些不理解,不过也不用林北解释,很快他便明白过来。
“祖荫护佑我们高家富了五代人,但并不能左右后代们的品行,从我父亲那一辈开始,我们高家就出了两个以势压人、欺恶良善的,等到了我这一辈,更是出了三个远近闻名的无赖,给高家惹了一身骂名。”
高大伟自嘲笑道:“当初我爷爷的爷爷积累下的那点祖荫,早被他们败光了,风水轮流转,我们高家的气运和风水,也开始转没了。”
林北点了点头,转过身看向坟地正对面远处的一条河,“之前那里应该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湖吧。”
高大伟道:“正是,我们以前管那个湖叫小太湖,每年到了秋天时候,街坊邻居和相亲们就会一起到湖里打渔,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满载而归。
小太湖面积不大,但里面的水产很丰富,除了每年被打捞上来的肥美河鱼,还有河蚌、河虾等,周围几个村子靠着小太湖,每个冬天都没人被饿着,我们当地百姓都说,小太湖里有河神,河神护佑这一方百姓。
只是后来……”
高大伟停顿一下,有些心有余悸道:“有一年大旱,地上的庄稼干死了一大片,唯有临近小太湖周围的庄稼长势不错,几乎没受什么影响。
到了秋天时候,家里粮食收成不好的老百姓,就指着到小太湖里打渔过冬,可因为气候干旱,小太湖的水位比往年下降一大截,整个湖小了一大圈。
乡亲们当时分成两伙,一伙是要保护小太湖,取消秋日打渔的习俗,因为经过大半年的干旱,湖里的鱼死了不少,如果当年秋天正常打渔,等到来年春暖花开,鱼的繁殖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以后大家都不用打渔了。
另一伙是主张打渔,当年大家伙几乎都欠收,眼看着冬天要饿肚子,要是再没有小太湖里的鱼当储备粮,乡亲们当中十之八九都要饿肚子。
双方一时间僵持不下,甚至还发生过几次械斗,伤了十多个人。
当时在本地最有名望的一共是三个家族,其中就有我们高家,是在我爷爷那一辈,高家说了算的是我大爷爷,我大爷爷那个人专横,生平干了不少不被乡亲邻里认可的事,甚至还有人要和他拼命。
另外两家一个姓刘,一个姓赵,本来我大爷爷是答应刘家,主张秋天不打渔,把自己家里积累下来的存量拿出来,保证乡亲们过冬最低生活保障,可就在三家召集所有相亲聚在一起开会的时候,我大爷爷突然背信,和赵家站在一起,刘家反对无效,他们当家人被我大爷爷和赵家的人一起动手打死,刘家其他的几个骨干也惨遭毒手。
经过那一次后,刘家彻底没落,积攒下来的家财被高家和赵家平分,然后高家和赵家联合起来,组织村民进行打渔,高家和赵家之所以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想把家里的存粮拿出来给乡亲们过冬,趁着这个机会除掉刘家,以后这方圆百里都是高家和赵家说了算。
打渔进行得很顺利,超乎大家想象,并没有因为干旱,鱼的产量少多少,以前每次打渔只有七天渔期,这是多少年来定下的规矩,但那年因为没有刘家从中主持规矩,高家和赵家决定延长渔期三天,主要是小太湖里有一种人,在城里能卖个好价钱,老百姓们打到这种鱼低价卖给高家和赵家,然后高家和赵家再卖到城里赚差价。
第一次延长渔期结束的时候,高家和赵家仍不满足,再次提出延长渔期,结果遭到老一辈人的反对,高家和赵家当场打伤两个老辈,然后便再没人敢反对。
当渔期持续到第十天的时候,小太湖里的鱼几乎被打干净了,按照往年惯例,最后一网要由主事的三大家族一起撒网,图一个好兆头,刘家已经被废,最后一网自然由高家和赵家一起撒。
当时渔船划到小太湖中央,一张大网由我大爷爷和赵家家主一起撒下,所有人目光都凝聚在那张大网上,但意外发生了,我大爷爷和赵家家主一起往上拉网的时候,网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拉不上来。
按照我们当地的传统说法,这不是好兆头,我大爷爷和赵家家主喊来家中身强力壮的小辈,势必要把渔网拉上来,后来僵持了半个多小时,渔网终于被一点点拉上来,结果网里没有鱼,只有一个黑黢黢像锅盖一样的东西。
乡亲们看着这个锅盖一样的东西,脸上都露出难看之色,从小太湖里打上来锅盖可不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