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女皇的男闺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徐世第二次改名原因很简单。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李世为避李世民之讳,又去除姓名中“世”字,改名为李。
也就是在这一年,李世民拜李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第九子晋王李治遥领并州都督,朝廷授李为金紫光禄大夫,改任并州都督府长史,实际上还是并州都督府的实际负责人。其后,李因父丧离职,不久又获起用,官复原职。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李被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当时,朝廷所封的世袭刺史都只是挂名,不需要到州郡就任,李继续留在并州大都督府担任长史。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底,李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至此,李已在并州任职整整达十六年之久。
李在并州任职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军备整顿,很受百姓拥戴。李世民曾得意地对群臣说道:“隋炀帝只知道构筑长城来防备突厥,朕把李放在并州,突厥畏惧他的威名不敢侵犯,朕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就是朕的钢铁长城啊!”
李一生中最敬重的人有三个:李密、李世民、武士。
第一个人是李密。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有谋略、有雄心、有人脉、有威名,年龄刚好大李一轮,是李青年时代的偶像。李对李密的迷恋崇拜属于脑残粉的级别,比如,傻呼呼地劝说翟让将瓦岗寨的最高权力交给李密去行使,傻呼呼地将自已控制的地盘交给李密去建功,甚至还傻呼呼把厚礼安葬将自己拖入绝境的李密作为向李渊投降的条件。
第二个人是李世民。李世民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李世民称帝前,大唐王朝能够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实力远超东宫府的强大军事政治集团秦王府,是李世民拼着性命,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立下无数战功才打拼出来的。虽说李世民后来为了自保上位,被迫发动宫廷政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但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后,并没有像历史上的那些昏君一样,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屠戮忠良,而是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选贤任能。李正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下,迎来了自已军事生涯中破东突厥、灭薛延陀、败高句丽等大放异彩的黄金岁月。
第三个人是武士。武士虽然是商人出身,但眼光敏锐,做事勤敏,仗义疏财而且不图回报,以诚待人从不落井下石。最令李感动的是,自已原本与武士素未谋面,更无深交,但在事关自己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武士能够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实事求是地为自己开脱辩护,说公道话。在李的心目中,武士的品格德行可以媲美西汉时期为李陵仗义直言而惨遭宫刑的太史公司马迁。
五天前,李就接到朝廷的通报公文,得知恩人武士半月前已经去世,不禁忧伤感怀,闷闷不乐。这段时间正在盘算武士灵柩归籍日期之际,昨天他又收到了了洛州都督府都督杨恭仁派专人快马加鞭的书信。杨恭仁的信很简单,大意是说这一两天自己的堂妹杨贞就会扶武士的灵柩抵达并州,请李这个并州的父母官多加关照。
杨恭仁知道武士对李有救命之恩,李对武士一直心怀感恩之情,所以说话开门见山,没有跟李讲客套话。
李当年应邀参加过武士和杨贞那场轰动一时的风... -->>
徐世第二次改名原因很简单。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李世为避李世民之讳,又去除姓名中“世”字,改名为李。
也就是在这一年,李世民拜李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第九子晋王李治遥领并州都督,朝廷授李为金紫光禄大夫,改任并州都督府长史,实际上还是并州都督府的实际负责人。其后,李因父丧离职,不久又获起用,官复原职。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李被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当时,朝廷所封的世袭刺史都只是挂名,不需要到州郡就任,李继续留在并州大都督府担任长史。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底,李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至此,李已在并州任职整整达十六年之久。
李在并州任职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军备整顿,很受百姓拥戴。李世民曾得意地对群臣说道:“隋炀帝只知道构筑长城来防备突厥,朕把李放在并州,突厥畏惧他的威名不敢侵犯,朕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就是朕的钢铁长城啊!”
李一生中最敬重的人有三个:李密、李世民、武士。
第一个人是李密。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有谋略、有雄心、有人脉、有威名,年龄刚好大李一轮,是李青年时代的偶像。李对李密的迷恋崇拜属于脑残粉的级别,比如,傻呼呼地劝说翟让将瓦岗寨的最高权力交给李密去行使,傻呼呼地将自已控制的地盘交给李密去建功,甚至还傻呼呼把厚礼安葬将自己拖入绝境的李密作为向李渊投降的条件。
第二个人是李世民。李世民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李世民称帝前,大唐王朝能够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实力远超东宫府的强大军事政治集团秦王府,是李世民拼着性命,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立下无数战功才打拼出来的。虽说李世民后来为了自保上位,被迫发动宫廷政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但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后,并没有像历史上的那些昏君一样,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屠戮忠良,而是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选贤任能。李正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下,迎来了自已军事生涯中破东突厥、灭薛延陀、败高句丽等大放异彩的黄金岁月。
第三个人是武士。武士虽然是商人出身,但眼光敏锐,做事勤敏,仗义疏财而且不图回报,以诚待人从不落井下石。最令李感动的是,自已原本与武士素未谋面,更无深交,但在事关自己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武士能够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实事求是地为自己开脱辩护,说公道话。在李的心目中,武士的品格德行可以媲美西汉时期为李陵仗义直言而惨遭宫刑的太史公司马迁。
五天前,李就接到朝廷的通报公文,得知恩人武士半月前已经去世,不禁忧伤感怀,闷闷不乐。这段时间正在盘算武士灵柩归籍日期之际,昨天他又收到了了洛州都督府都督杨恭仁派专人快马加鞭的书信。杨恭仁的信很简单,大意是说这一两天自己的堂妹杨贞就会扶武士的灵柩抵达并州,请李这个并州的父母官多加关照。
杨恭仁知道武士对李有救命之恩,李对武士一直心怀感恩之情,所以说话开门见山,没有跟李讲客套话。
李当年应邀参加过武士和杨贞那场轰动一时的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