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江山物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当朱授课完毕后准备离开书房时,却见许维上前请教问题,道,
“朱大人,我对一字不解,还望您能指点一番。”
这许维平日里倒是异常的聪慧,对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丝毫不需自己操心什么。今日居然有问题要问,真是希奇了。朱显出耐心答道,
“讲吧。”
“这孝字作何解?”
朱想了想,说道,
“旧时称善事父母为孝。尧典有曰:克谐以孝。论语学而则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上孝下慈乃是我中华之传统也,古人注之《孝经》以明孝矣。
朱疑惑地看着许维问道,
“以你的能力,翻阅一下康熙字典当不成问题,这何需问我?”
许维自有其说词,说道,
“朱大人,我这几日听到一传闻,故对这孝字产生了些小小看法。”许维特意举起小尾指晃了晃,表明真的是有些许微不足道的想法。
“说来听听。”
“这户部司务安明,家中老父病故,按惯例他应回家丁忧守制三年,可他居然隐瞒不报,想蒙混过关,而饱读诗书的户部右侍郎和居然还在京察大计中保荐他,这我是实在想不通。”
当听到安明丧父居然不报时,朱拍案而起,白面刹时间变得火红无比,大怒说道,
“此人真是妄在世上活了一遭。父母之恩比天高,居然迷恋官位而不丁忧守制在家?我大清朝以仁孝定天下,岂能容此狂人在朝为官?”
“是啊是啊,我也未曾想到,这安明是如此一个人。”
朱又说道,
“对如此一个衣冠禽兽之人,我定要让其得到应有的报应不可。不然岂能对得起他的亲生父母?当然,如此之人也在少数而已,你也勿要迷惑。”
“可这安明背后有个大后台,现任户部右侍郎及正蓝旗副都统、步军营中营参将的和,不好得罪呀。”许维把和给带了出来。
“和?和!”朱嘴里念叨了几下,看来朱对和近来一炮窜红也是有所耳闻了。对付这乾隆跟前的大红人,显然需另找个帮手才行。
在书房内踱了几步后,朱对许维说道,
“我现在就去找吏部尚书永贵,可能他会有些办法来对付和。就算那安明的后台再强硬,一样也要把他拉下马。”理学大师朱一样不能脱俗,对那些升迁速度快如火箭,兼且又有点招摇之人都存有些许嫉妒之心。
在乾清门外当侍卫也有一段时间的许维,对这朝廷内外的大大小小的官员早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乾隆三十八年之后到现今,总共有三个人比较得乾隆的宠信,一个是于敏中,他虽然前一阵子吃了挂落,但圣宠依旧,只是小心了许多;一个是阿桂,凭着征缅,攻大小金川而军功彪炳;另一个便是眼前朱提起的永贵,为人正直,是个谏臣。
永贵初为浙江巡抚,即以清廉著称于世,后又屯田新疆,多次平定叛乱,近些年才回到朝中任职,出任吏部尚书,值军机处,与阿桂齐名,人称‘二桂’。连乾隆都曾说过,
“天开朕目,让朕悉知永贵之忠心。”
也只有阿、于敏中、永贵这三人才有胆量敢弹劾乾隆座下的大红人和。
阿桂领兵在外,不理朝事;于敏中目前尚处低调中,对于和的窜红,目前暂时保持沉默;而永贵则与朱未有来往,平日里时常在一起吟诗论道。
若由吏部尚书出面弹劾和,足让和吃不了兜着走。
许维见目的已经达到,不禁暗中高兴不已,只要这招能打响,管教这和重新跌回谷底,永不得翻身。
当朱带着许维踏进永贵府后,得到传报的永贵急从书房内奔出,高兴地喊道,
“石君兄,真是许久不见了,不知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这里。”
“路过贵府,想起永贵兄的诗词我还带在身上尚未归还,便带着我这位曾经的老部下进到府上来了。”
“拜见大人。”许维很有礼貌地鞠了个躬。
永贵呵呵笑了笑,把许维从头到脚看了个遍后,爽朗地拍了拍许维的肩膀对朱说道,
“早就耳闻彭兄所收的弟子许维精明过人,英气逼人,乃是国之栋梁之材,今日一看,果不其然呀。”
被永贵这一夸,许维倒有点不好意思了,虽然他几年历练下来这脸皮已比较厚。
“莫把小孩给夸上了天,来,去书房一谈,我正好有事相商。”朱熟门熟路地拖着永贵进了书房,而许维则紧紧地跟着。
在书房之内,当永贵听到朱说这户部司务安明规避丁忧之时,显出同样的愤慨,怒气冲冲地拍案说道,
“此等官员实在是丢尽我大清朝官员的脸面,父母之恩,昊天罔报,丧礼当以三年为断,此乃天经地义之举,岂能如此恬不知耻乎!我定要奏明圣上以明国典。”
朱又不无担心地说道,
“这安明的后台可是近来红遍京城的户部右侍郎和,据外边谣传,这和乃是皇上当皇子之时所认识之女子所化,样貌像极,故和才会如此受宠。”朱又说出了外头对和与乾隆间的另一种传闻。
永贵同样很谨慎地答道,
“你说的是世宗之妃与皇上那段恩怨绵绵的故事?”
许维对这二人所说之事已有所闻,新近在坊间就那么巧地传开着这么个故事:
当雍正时,世宗有一妃,貌娇艳。高宗年将冠,以事入宫,过妃侧,见妃对镜理发,遂自后以两手掩其目。盖与之戏耳。妃不知为太子,大惊,遂梳向后击,中高宗额,遂舍去。竖日月朔,高宗往见后,后瞥见其额有伤痕。问之,隐不言。严诘之,始具以对。后大怒,疑妃之调太子也,立赐妃死。高宗大骇,欲白其冤,却不敢发。乃亟... -->>
正当朱授课完毕后准备离开书房时,却见许维上前请教问题,道,
“朱大人,我对一字不解,还望您能指点一番。”
这许维平日里倒是异常的聪慧,对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丝毫不需自己操心什么。今日居然有问题要问,真是希奇了。朱显出耐心答道,
“讲吧。”
“这孝字作何解?”
朱想了想,说道,
“旧时称善事父母为孝。尧典有曰:克谐以孝。论语学而则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上孝下慈乃是我中华之传统也,古人注之《孝经》以明孝矣。
朱疑惑地看着许维问道,
“以你的能力,翻阅一下康熙字典当不成问题,这何需问我?”
许维自有其说词,说道,
“朱大人,我这几日听到一传闻,故对这孝字产生了些小小看法。”许维特意举起小尾指晃了晃,表明真的是有些许微不足道的想法。
“说来听听。”
“这户部司务安明,家中老父病故,按惯例他应回家丁忧守制三年,可他居然隐瞒不报,想蒙混过关,而饱读诗书的户部右侍郎和居然还在京察大计中保荐他,这我是实在想不通。”
当听到安明丧父居然不报时,朱拍案而起,白面刹时间变得火红无比,大怒说道,
“此人真是妄在世上活了一遭。父母之恩比天高,居然迷恋官位而不丁忧守制在家?我大清朝以仁孝定天下,岂能容此狂人在朝为官?”
“是啊是啊,我也未曾想到,这安明是如此一个人。”
朱又说道,
“对如此一个衣冠禽兽之人,我定要让其得到应有的报应不可。不然岂能对得起他的亲生父母?当然,如此之人也在少数而已,你也勿要迷惑。”
“可这安明背后有个大后台,现任户部右侍郎及正蓝旗副都统、步军营中营参将的和,不好得罪呀。”许维把和给带了出来。
“和?和!”朱嘴里念叨了几下,看来朱对和近来一炮窜红也是有所耳闻了。对付这乾隆跟前的大红人,显然需另找个帮手才行。
在书房内踱了几步后,朱对许维说道,
“我现在就去找吏部尚书永贵,可能他会有些办法来对付和。就算那安明的后台再强硬,一样也要把他拉下马。”理学大师朱一样不能脱俗,对那些升迁速度快如火箭,兼且又有点招摇之人都存有些许嫉妒之心。
在乾清门外当侍卫也有一段时间的许维,对这朝廷内外的大大小小的官员早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乾隆三十八年之后到现今,总共有三个人比较得乾隆的宠信,一个是于敏中,他虽然前一阵子吃了挂落,但圣宠依旧,只是小心了许多;一个是阿桂,凭着征缅,攻大小金川而军功彪炳;另一个便是眼前朱提起的永贵,为人正直,是个谏臣。
永贵初为浙江巡抚,即以清廉著称于世,后又屯田新疆,多次平定叛乱,近些年才回到朝中任职,出任吏部尚书,值军机处,与阿桂齐名,人称‘二桂’。连乾隆都曾说过,
“天开朕目,让朕悉知永贵之忠心。”
也只有阿、于敏中、永贵这三人才有胆量敢弹劾乾隆座下的大红人和。
阿桂领兵在外,不理朝事;于敏中目前尚处低调中,对于和的窜红,目前暂时保持沉默;而永贵则与朱未有来往,平日里时常在一起吟诗论道。
若由吏部尚书出面弹劾和,足让和吃不了兜着走。
许维见目的已经达到,不禁暗中高兴不已,只要这招能打响,管教这和重新跌回谷底,永不得翻身。
当朱带着许维踏进永贵府后,得到传报的永贵急从书房内奔出,高兴地喊道,
“石君兄,真是许久不见了,不知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这里。”
“路过贵府,想起永贵兄的诗词我还带在身上尚未归还,便带着我这位曾经的老部下进到府上来了。”
“拜见大人。”许维很有礼貌地鞠了个躬。
永贵呵呵笑了笑,把许维从头到脚看了个遍后,爽朗地拍了拍许维的肩膀对朱说道,
“早就耳闻彭兄所收的弟子许维精明过人,英气逼人,乃是国之栋梁之材,今日一看,果不其然呀。”
被永贵这一夸,许维倒有点不好意思了,虽然他几年历练下来这脸皮已比较厚。
“莫把小孩给夸上了天,来,去书房一谈,我正好有事相商。”朱熟门熟路地拖着永贵进了书房,而许维则紧紧地跟着。
在书房之内,当永贵听到朱说这户部司务安明规避丁忧之时,显出同样的愤慨,怒气冲冲地拍案说道,
“此等官员实在是丢尽我大清朝官员的脸面,父母之恩,昊天罔报,丧礼当以三年为断,此乃天经地义之举,岂能如此恬不知耻乎!我定要奏明圣上以明国典。”
朱又不无担心地说道,
“这安明的后台可是近来红遍京城的户部右侍郎和,据外边谣传,这和乃是皇上当皇子之时所认识之女子所化,样貌像极,故和才会如此受宠。”朱又说出了外头对和与乾隆间的另一种传闻。
永贵同样很谨慎地答道,
“你说的是世宗之妃与皇上那段恩怨绵绵的故事?”
许维对这二人所说之事已有所闻,新近在坊间就那么巧地传开着这么个故事:
当雍正时,世宗有一妃,貌娇艳。高宗年将冠,以事入宫,过妃侧,见妃对镜理发,遂自后以两手掩其目。盖与之戏耳。妃不知为太子,大惊,遂梳向后击,中高宗额,遂舍去。竖日月朔,高宗往见后,后瞥见其额有伤痕。问之,隐不言。严诘之,始具以对。后大怒,疑妃之调太子也,立赐妃死。高宗大骇,欲白其冤,却不敢发。乃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