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千古一帝李世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郑国与夏国,可以说是同命相连。为我们夏国能长久下去,我们现在也顾不上对郑国有多反感,只能发兵去救援郑国了。若能与郑联手消灭李渊,到时与郑争天下要比与唐争天下容易;若只能赶走李渊,也可保我夏国长存下去,与唐、郑继续三分天下。”
窦建德听了,点头称是,说:“事已至此,我夏国只有联郑抗唐,待机灭郑,尔后方可与唐一争天下。”?
有了这样的想法,窦建德立刻亲率大军,东来救王世充于水火。窦建德指挥大军,一路连克唐的元州、梁州、管州、荥阳和阳翟,来势汹汹,所向披靡。大军到了徐州,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辩出城迎接。窦、王合兵一处,已有十多万人马。窦建德为壮大声势,以威吓李渊,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继续扑向洛阳城。为进一步弄清唐、郑双方的情况,捕捉有利战机,击溃李世民。大军到了洛阳东面,河南汜水东北二十里的板渚,窦建德命令部队就此扎营,与王世充一东一西,相互呼应,威胁唐军侧背。
三月好风光,阳春布洛阳。窦建德率众将登上城皋高山,西望洛阳。但见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满眼春色,无限风光。“唉,朕何时能据洛阳,定使洛阳更风光。”窦建德躇躅满志,心有狂想。正在这时候,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辩指着前面一关说:
“皇上请看,那便是虎牢关。自秦汉以来,所有君王诸侯,莫不在那里设防。这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我们要救洛阳,必先占有此关,方与洛阳保持紧密的联系。到时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唐军危矣!”
窦建德听了,点头称是,说:“行台所言甚是,朕即派大将沈悦,前去拿下虎牢关。”说罢率众人下山,让人宣来最信任的大将沈悦,令他率领八千军马,速速去抢占虎牢。王世辩在一旁看着,从心里佩服窦建德从谏如流,办事果敢决断,心中大喜,忙派人将窦建德欲抢占虎牢一事,告之于王世充。
8
洛阳雷声底作吟,忽来春风又惊雷。眼见得洛阳守军士气衰节,军粮不济,城破就在旦夕,没想到窦建德如从天而降一般,突然出现在唐军的侧背。一时间,洛阳守军,士气大振。窦建德兵驻板渚,面对西南的唐军,欲如饿狼望着烈马一般,很想扑上去一口咬死,却又有些害怕,但还是随时准备着,作猛烈的攻击。
秦王李世民闻报窦建德率军三十万于板渚扎营,沉思良久,召来僚臣众将商议对策。这一回,大家都征战了日久,不但非常熟悉情况,对战事也都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洛阳即将攻克,窦建德领兵来援。号称三十万之众,实际上只有十多万人。加上洛阳城内的三万,总共也就只有十五六万之众。我唐朝大军,攻城半年有余,牺牲受伤颇多。现有战斗力的部队,总计也不过八万,只是王、窦的一半。现在当如何处之,还请诸位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的开场话语刚落,众人纷纷争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李世民见了,高兴地说:“大家都不要争,本王一定听完所有人的意见,然后再作打算。谁说的有道理,本王还将重重有赏。”
听秦王这么一说,大家反而平静下来,都谦让杜如晦先讲一讲他的意见。杜如晦见了,也不推辞,上前一步说:“王世充如今困在洛阳,因为缺粮,已是奄奄一息,再困下去,洛阳不攻自破,此乃天亡郑国。窦建德逆天而行,率兵来援,这正是上天要帮助我大唐,一举消灭这两个割剧的霸主。”说到这儿,杜如晦停下,环视诸将,最后目光停在李世民身上,接着说:
“适才,秦王说了,现在从表面看来,王世充与窦建德的军队加起来,似乎有十五六万之众,而我军只不过八万人。是为敌众我寡,其实不然。因为在洛阳的西、南、东三面,还有诸如李靖、恭孝王等我大唐的军队约八九万人牵制他们,更有已经在崛起的大唐王朝作我们的坚强后循。因此,我们的力量,还是远远地超过他们。”说到这里,杜如晦再次停下来,神色萧洒,非常自信地一笑,接着说:
“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好好地安排一下,就一定能打赢这一场统一战争。具体怎么打,我有个粗略的思路,就是要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四面围困洛阳,使王世充得不到粮食的接济;一路迅速抢占虎牢关,拒窦建德于虎牢关外,待他兵疲粮乏,再视机而击,定可一举打败他们。窦建德既败,王世充自败。”
杜如晦的一番话,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屈突通却不同意,他有自己的意见。于是上前一步,缓缓地环视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李世民见了,朝他点点头,屈突通这才开口说道:
“凡事,需得视情况而定,尤其战争之事,更不可凭一时之气。否则,将遗恨无穷。适才秦王也说,我唐朝大军,进攻洛阳,半年有余,却不能攻克。这并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洛阳城高且险,郑军又勇猛顽强。如今洛阳,还在王世充的手中,窦建德又率兵来援。倘若我军现在分兵两路,同时迎战王、窦,风险实在太大。窦建德乘胜而来,锐气顽刚,犹如猛虎;王世充狗急跳墙,见有生的希望,更如凶狠恶狼。我军久战已久,将士疲惫,思归故里。情况如此,倘若坚持下去,以此疲惫之师,再战前后夹击的虎狼之敌,实在没有必要。不如暂时回兵新安,静观其变,然后再做打算。”
屈突通的一番话,赢得更多的人赞同,封德彝待屈突通话音一落,立即附合说:
“屈将军的一番话,微臣深表赞同,如今只有先退新安,避开窦建德的锐气,才是上策。”
一时间,就战与退,众人议论纷纷。李世民静静地听着,他发现,言退的人数似乎占了三分之二,杜如晦的意见如此少得人心,这还是第一回,心中不由得有一点着急。待众人稍静下来时,李世民望着杜如晦说:
“参军对自己刚才的一番看法,可有修正或补充。”
杜如晦笑着站起来说:“禀秦王,微臣没有修正,但有补充。”
“说出来看看。”
“屈将军看到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优势,看到了我军的劣势,分析的深避入里,令臣佩服。因为屈将军一番话的启示,臣也看到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劣势,看到了我军的优势。首先,王世充的军队,都是江淮之精锐,窦建德亲率的大军,也是夏之精锐。但是,如今征战已历时半年有余,王世充的精锐,已成饿兵;窦建德的军队,听了他们皇帝的任意吹虚,自持人多势众,全不把唐军放在眼里,自以为一战可胜,已成了十足的骄兵。饿兵乏力,骄兵浮躁,两种都是败兵。我军围攻洛阳,虽说久攻不下,但在洛阳四围,已筑好坚固的工事。洛阳的守军,也因我军的长期进攻,闻之丧胆。如今,只要我们继续围住洛阳,深沟高垒,用不了多少军队,就可以镇住王世充的守城之军。就算王世充的饿兵因为有了援兵的缘故敢于突围,只要我军勿与之战。攻战转变成守战,必然更加容易,对王世充守军也更有杀伤力。对于窦建德的骄兵,只要我军占了虎牢关,坚守不出与之对峙。他窦建德自持人多,一定猛攻猛打。我军虽说征战长久疲惫,却都是一等一的精锐,凭险阻挡郑军的进攻,一定胜算在握。到时候,定可一举而灭郑、夏两军,为我大唐统一天下,建立不朽的功绩。”
众人听了杜如晦这一翻长谈,顿时热情高涨,相互窃窃私语,许多人的观点,都有了转变。一时间,主战的反过来,占了三分之二。李世民见了,这才开口道:(未完待续)
郑国与夏国,可以说是同命相连。为我们夏国能长久下去,我们现在也顾不上对郑国有多反感,只能发兵去救援郑国了。若能与郑联手消灭李渊,到时与郑争天下要比与唐争天下容易;若只能赶走李渊,也可保我夏国长存下去,与唐、郑继续三分天下。”
窦建德听了,点头称是,说:“事已至此,我夏国只有联郑抗唐,待机灭郑,尔后方可与唐一争天下。”?
有了这样的想法,窦建德立刻亲率大军,东来救王世充于水火。窦建德指挥大军,一路连克唐的元州、梁州、管州、荥阳和阳翟,来势汹汹,所向披靡。大军到了徐州,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辩出城迎接。窦、王合兵一处,已有十多万人马。窦建德为壮大声势,以威吓李渊,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继续扑向洛阳城。为进一步弄清唐、郑双方的情况,捕捉有利战机,击溃李世民。大军到了洛阳东面,河南汜水东北二十里的板渚,窦建德命令部队就此扎营,与王世充一东一西,相互呼应,威胁唐军侧背。
三月好风光,阳春布洛阳。窦建德率众将登上城皋高山,西望洛阳。但见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满眼春色,无限风光。“唉,朕何时能据洛阳,定使洛阳更风光。”窦建德躇躅满志,心有狂想。正在这时候,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辩指着前面一关说:
“皇上请看,那便是虎牢关。自秦汉以来,所有君王诸侯,莫不在那里设防。这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我们要救洛阳,必先占有此关,方与洛阳保持紧密的联系。到时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唐军危矣!”
窦建德听了,点头称是,说:“行台所言甚是,朕即派大将沈悦,前去拿下虎牢关。”说罢率众人下山,让人宣来最信任的大将沈悦,令他率领八千军马,速速去抢占虎牢。王世辩在一旁看着,从心里佩服窦建德从谏如流,办事果敢决断,心中大喜,忙派人将窦建德欲抢占虎牢一事,告之于王世充。
8
洛阳雷声底作吟,忽来春风又惊雷。眼见得洛阳守军士气衰节,军粮不济,城破就在旦夕,没想到窦建德如从天而降一般,突然出现在唐军的侧背。一时间,洛阳守军,士气大振。窦建德兵驻板渚,面对西南的唐军,欲如饿狼望着烈马一般,很想扑上去一口咬死,却又有些害怕,但还是随时准备着,作猛烈的攻击。
秦王李世民闻报窦建德率军三十万于板渚扎营,沉思良久,召来僚臣众将商议对策。这一回,大家都征战了日久,不但非常熟悉情况,对战事也都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洛阳即将攻克,窦建德领兵来援。号称三十万之众,实际上只有十多万人。加上洛阳城内的三万,总共也就只有十五六万之众。我唐朝大军,攻城半年有余,牺牲受伤颇多。现有战斗力的部队,总计也不过八万,只是王、窦的一半。现在当如何处之,还请诸位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的开场话语刚落,众人纷纷争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李世民见了,高兴地说:“大家都不要争,本王一定听完所有人的意见,然后再作打算。谁说的有道理,本王还将重重有赏。”
听秦王这么一说,大家反而平静下来,都谦让杜如晦先讲一讲他的意见。杜如晦见了,也不推辞,上前一步说:“王世充如今困在洛阳,因为缺粮,已是奄奄一息,再困下去,洛阳不攻自破,此乃天亡郑国。窦建德逆天而行,率兵来援,这正是上天要帮助我大唐,一举消灭这两个割剧的霸主。”说到这儿,杜如晦停下,环视诸将,最后目光停在李世民身上,接着说:
“适才,秦王说了,现在从表面看来,王世充与窦建德的军队加起来,似乎有十五六万之众,而我军只不过八万人。是为敌众我寡,其实不然。因为在洛阳的西、南、东三面,还有诸如李靖、恭孝王等我大唐的军队约八九万人牵制他们,更有已经在崛起的大唐王朝作我们的坚强后循。因此,我们的力量,还是远远地超过他们。”说到这里,杜如晦再次停下来,神色萧洒,非常自信地一笑,接着说:
“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好好地安排一下,就一定能打赢这一场统一战争。具体怎么打,我有个粗略的思路,就是要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四面围困洛阳,使王世充得不到粮食的接济;一路迅速抢占虎牢关,拒窦建德于虎牢关外,待他兵疲粮乏,再视机而击,定可一举打败他们。窦建德既败,王世充自败。”
杜如晦的一番话,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屈突通却不同意,他有自己的意见。于是上前一步,缓缓地环视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李世民见了,朝他点点头,屈突通这才开口说道:
“凡事,需得视情况而定,尤其战争之事,更不可凭一时之气。否则,将遗恨无穷。适才秦王也说,我唐朝大军,进攻洛阳,半年有余,却不能攻克。这并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洛阳城高且险,郑军又勇猛顽强。如今洛阳,还在王世充的手中,窦建德又率兵来援。倘若我军现在分兵两路,同时迎战王、窦,风险实在太大。窦建德乘胜而来,锐气顽刚,犹如猛虎;王世充狗急跳墙,见有生的希望,更如凶狠恶狼。我军久战已久,将士疲惫,思归故里。情况如此,倘若坚持下去,以此疲惫之师,再战前后夹击的虎狼之敌,实在没有必要。不如暂时回兵新安,静观其变,然后再做打算。”
屈突通的一番话,赢得更多的人赞同,封德彝待屈突通话音一落,立即附合说:
“屈将军的一番话,微臣深表赞同,如今只有先退新安,避开窦建德的锐气,才是上策。”
一时间,就战与退,众人议论纷纷。李世民静静地听着,他发现,言退的人数似乎占了三分之二,杜如晦的意见如此少得人心,这还是第一回,心中不由得有一点着急。待众人稍静下来时,李世民望着杜如晦说:
“参军对自己刚才的一番看法,可有修正或补充。”
杜如晦笑着站起来说:“禀秦王,微臣没有修正,但有补充。”
“说出来看看。”
“屈将军看到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优势,看到了我军的劣势,分析的深避入里,令臣佩服。因为屈将军一番话的启示,臣也看到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劣势,看到了我军的优势。首先,王世充的军队,都是江淮之精锐,窦建德亲率的大军,也是夏之精锐。但是,如今征战已历时半年有余,王世充的精锐,已成饿兵;窦建德的军队,听了他们皇帝的任意吹虚,自持人多势众,全不把唐军放在眼里,自以为一战可胜,已成了十足的骄兵。饿兵乏力,骄兵浮躁,两种都是败兵。我军围攻洛阳,虽说久攻不下,但在洛阳四围,已筑好坚固的工事。洛阳的守军,也因我军的长期进攻,闻之丧胆。如今,只要我们继续围住洛阳,深沟高垒,用不了多少军队,就可以镇住王世充的守城之军。就算王世充的饿兵因为有了援兵的缘故敢于突围,只要我军勿与之战。攻战转变成守战,必然更加容易,对王世充守军也更有杀伤力。对于窦建德的骄兵,只要我军占了虎牢关,坚守不出与之对峙。他窦建德自持人多,一定猛攻猛打。我军虽说征战长久疲惫,却都是一等一的精锐,凭险阻挡郑军的进攻,一定胜算在握。到时候,定可一举而灭郑、夏两军,为我大唐统一天下,建立不朽的功绩。”
众人听了杜如晦这一翻长谈,顿时热情高涨,相互窃窃私语,许多人的观点,都有了转变。一时间,主战的反过来,占了三分之二。李世民见了,这才开口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