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534年,十二月,长安。
元修突然得到通知,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平原公主元明月,已经死了。
元明月死在刚刚结束的元氏宗族内部会议上。她的死亡并不是意外,而是这次会议的唯一目的,也是最终成果。
追究元明月是自杀还是被杀都已经没有意义,自从她被领进会议大厅的那一刻,结果就已经注定。
而元修虽然是皇帝,却完全被排除在这次会议之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结果。
在元明月离开的时候,元修也隐约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但他还是心存侥幸,毕竟把元明月领走的是她的亲生哥哥,南阳王元宝炬。
危难时刻,哥哥总会站出来保护自己妹妹的吧?
元宝炬和元明月是一对苦命的兄妹,他们的父亲元愉和母亲杨奥妃曾经用生命演绎过北魏历史上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
元愉是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儿子。在世俗眼中,这个出身意味着无尽的荣华富贵,等待他的本应是个躺赢的人生。
在十岁那年,元愉被封为京兆王兼徐州刺史,离开洛阳去徐州上任。
十岁的小朋友当然不懂得如何治理州郡,所以具体工作都由长史卢渊负责,元愉只管四处游玩。结果某个晚上闲逛的时候,元愉突然听到街边楼上有人唱歌,声音很是空灵悦耳,于是下令把唱歌的人叫过来瞧瞧。一个十七岁的歌女很快被带到元愉面前,此人就是杨奥妃。
虽然是个大自己七岁的姐姐,但元愉依旧对杨奥妃一见钟情,他把杨奥妃领回府内,打算娶她当自己的正妻。
北朝皇族普遍都早熟,十来岁结婚也不稀奇,但问题是杨奥妃只是个歌女,地位低贱,跟元宏崇尚门阀世家的理念严重冲突。元愉也知道老爹不会同意,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杨奥妃做了高门赵郡李氏的养女,打算等两年身份洗白之后再迎娶过来。
这种小朋友的把戏自然没可能成功。两年之后,元宏去世,元愉的二哥宣武帝元恪即位,嫂子于皇后随即安排她的妹妹作元愉的王妃。
元愉当然不乐意,依旧每日宠爱杨奥妃,对王妃非常冷落。于皇后大怒,命人把杨奥妃抓起来揍了一顿,扔到寺庙里当尼姑。元愉年幼,拗不过哥哥嫂子,只能默默地把仇恨记在心里。
结果于王妃不争气,迟迟没有生育。她的父亲于劲是个厚道人,最终苦劝于皇后把杨奥妃放还给了元愉。
此时杨奥妃已被毁容削发,不再是当年青春少女的形象,但元愉是个痴情种子,历经磨难之后,对杨奥妃的感情反倒更加笃深。元愉一生共育有五个子女,都是杨奥妃所出。
等到元愉年纪渐长,对哥哥嫂子的不满终于爆发。
你们不是看不起杨奥妃么?我偏要把她宠成世上最尊贵的女人。
于是元愉干脆在冀州举旗称帝,把杨奥妃立为皇后。
这次赌气造反很快就被平息,夫妻二人以及四个子女都被抓了起来,押送洛阳。
即使在被押解的路上,元愉跟杨奥妃依旧卿卿我我,如胶似漆。
元恪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是一时任性才造反的,因此并没打算杀他,但元愉根本不想去见兄嫂,在走到野王的时候自杀而死。杨奥妃本欲殉情,无奈当时有孕在身,为了孩子只能忍泪偷生。
元愉的四个子女到达洛阳之后,被元恪赦免。但变故都因杨奥妃而起,所以她是没办法免罪的。元恪特意恩准杨奥妃把孩子生下来,又抚养了将近一年之后,才把她赐死在家中。
元愉和杨奥妃最后这个苦命的孩子,就是平原公主元明月。
现在元明月其他几个哥哥都已去世,只剩下三哥元宝炬还在,兄妹二人关系很好,因此元修才放心让元宝炬把她领走。
至于为什么要开这个宗族会议,则完全是元修自己作出来的。
刚到关中的时候,元修对自己的未来还颇为期待。长安虽破,但好歹不在高欢的控制下,宇文泰又比较年轻,如果认真总结一下自己跟高欢斗争的经验教训,搞定这个毛头小伙子应该不成问题。
但元修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高欢当初虽然手握重兵,但他只关注国家安全,在日常朝政方面还是给了元修很大的自由。为了避嫌,高欢还专门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放到晋阳,跟洛阳之间保持着足够的社交距离。
现在不一样了,宇文泰和元修都挤在长安城里,朝廷内外所有军政事务都要听宇文泰的,元修完全变成了空气,根本没人在意他。
元修曾经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抓住一切机会做一些能够显示权威的事情,证明自己才是当朝皇帝。
首先,到了关中之后论功行赏,元修将斛斯椿和元毗等十三人立为首功,有意淡化宇文泰的突出地位。
其次,元修赐死了前雍州刺史贾显度。贾显度本是跟斛斯椿一起拥戴元修的功臣,但他的问题是经常左右摇摆,在高欢占上风的时候,曾经帮助山西的部队渡过黄河,之后又因为害怕宇文泰,主动让出了雍州刺史的位置。更要命的是,他的弟弟贾显智前段时间刚刚临阵倒戈投降了高欢,导致滑台失守,东线崩溃。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这种立场不坚定的人不能留着,必须干掉以儆效尤。
再有,攻打潼关的时候,元修无论如何也要跟着走,试图通过增加曝光度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之后他又坚持处死已经被俘的潼关守将薛瑜,显示一下跟自己做对肯定没有好下场。
可惜,元修的这些行为不仅没达到立威的效果,在旁人看来反倒有些滑稽。宇文泰开始的时候抹不开面子,还尽量顺着他,后来觉得他实在胡闹,慢慢开始懒得理他了。
更让元修郁闷的是,当初在洛阳城内成天鼓动他跟高欢做对,经常给他出歪点子的那些大臣,现在突然都跟失声了一样,谁也不肯多说一句话。
他曾经最信任的几个人中,长孙稚现在是太师,元宝炬是太宰,斛斯椿是尚书令,元毗是魏郡王,王思政是大都督,按说官职爵位都不小,但就是这些人现在也噤若寒蝉,有的甚至玩起了失踪,对他这个皇帝唯恐避之不及。
根本原因是,这几个人对当前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现在跟以前完全不同,在洛阳的时候,高欢给留出了足够的自由空间,所以他们才有机会密谋一些事情,而在长安城内,所有一切都在宇文泰的严密掌控之下,身边全是宇文泰的人,随便说错一个字都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这种情况下,再跟元修混在一起搞小动作,基本等于嫌自己命长了。大家都不傻,作死的事情肯定不会去干。
元修身边的宫女侍卫等人也统统被宇文泰换了一茬,元修现在名义上是皇帝,实际连自己的房间都控制不了。
当年不知高欢好,反把宇文当成宝,可惜此时再想后悔为时已晚。
&nb... -->>
534年,十二月,长安。
元修突然得到通知,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平原公主元明月,已经死了。
元明月死在刚刚结束的元氏宗族内部会议上。她的死亡并不是意外,而是这次会议的唯一目的,也是最终成果。
追究元明月是自杀还是被杀都已经没有意义,自从她被领进会议大厅的那一刻,结果就已经注定。
而元修虽然是皇帝,却完全被排除在这次会议之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结果。
在元明月离开的时候,元修也隐约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但他还是心存侥幸,毕竟把元明月领走的是她的亲生哥哥,南阳王元宝炬。
危难时刻,哥哥总会站出来保护自己妹妹的吧?
元宝炬和元明月是一对苦命的兄妹,他们的父亲元愉和母亲杨奥妃曾经用生命演绎过北魏历史上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
元愉是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儿子。在世俗眼中,这个出身意味着无尽的荣华富贵,等待他的本应是个躺赢的人生。
在十岁那年,元愉被封为京兆王兼徐州刺史,离开洛阳去徐州上任。
十岁的小朋友当然不懂得如何治理州郡,所以具体工作都由长史卢渊负责,元愉只管四处游玩。结果某个晚上闲逛的时候,元愉突然听到街边楼上有人唱歌,声音很是空灵悦耳,于是下令把唱歌的人叫过来瞧瞧。一个十七岁的歌女很快被带到元愉面前,此人就是杨奥妃。
虽然是个大自己七岁的姐姐,但元愉依旧对杨奥妃一见钟情,他把杨奥妃领回府内,打算娶她当自己的正妻。
北朝皇族普遍都早熟,十来岁结婚也不稀奇,但问题是杨奥妃只是个歌女,地位低贱,跟元宏崇尚门阀世家的理念严重冲突。元愉也知道老爹不会同意,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杨奥妃做了高门赵郡李氏的养女,打算等两年身份洗白之后再迎娶过来。
这种小朋友的把戏自然没可能成功。两年之后,元宏去世,元愉的二哥宣武帝元恪即位,嫂子于皇后随即安排她的妹妹作元愉的王妃。
元愉当然不乐意,依旧每日宠爱杨奥妃,对王妃非常冷落。于皇后大怒,命人把杨奥妃抓起来揍了一顿,扔到寺庙里当尼姑。元愉年幼,拗不过哥哥嫂子,只能默默地把仇恨记在心里。
结果于王妃不争气,迟迟没有生育。她的父亲于劲是个厚道人,最终苦劝于皇后把杨奥妃放还给了元愉。
此时杨奥妃已被毁容削发,不再是当年青春少女的形象,但元愉是个痴情种子,历经磨难之后,对杨奥妃的感情反倒更加笃深。元愉一生共育有五个子女,都是杨奥妃所出。
等到元愉年纪渐长,对哥哥嫂子的不满终于爆发。
你们不是看不起杨奥妃么?我偏要把她宠成世上最尊贵的女人。
于是元愉干脆在冀州举旗称帝,把杨奥妃立为皇后。
这次赌气造反很快就被平息,夫妻二人以及四个子女都被抓了起来,押送洛阳。
即使在被押解的路上,元愉跟杨奥妃依旧卿卿我我,如胶似漆。
元恪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是一时任性才造反的,因此并没打算杀他,但元愉根本不想去见兄嫂,在走到野王的时候自杀而死。杨奥妃本欲殉情,无奈当时有孕在身,为了孩子只能忍泪偷生。
元愉的四个子女到达洛阳之后,被元恪赦免。但变故都因杨奥妃而起,所以她是没办法免罪的。元恪特意恩准杨奥妃把孩子生下来,又抚养了将近一年之后,才把她赐死在家中。
元愉和杨奥妃最后这个苦命的孩子,就是平原公主元明月。
现在元明月其他几个哥哥都已去世,只剩下三哥元宝炬还在,兄妹二人关系很好,因此元修才放心让元宝炬把她领走。
至于为什么要开这个宗族会议,则完全是元修自己作出来的。
刚到关中的时候,元修对自己的未来还颇为期待。长安虽破,但好歹不在高欢的控制下,宇文泰又比较年轻,如果认真总结一下自己跟高欢斗争的经验教训,搞定这个毛头小伙子应该不成问题。
但元修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高欢当初虽然手握重兵,但他只关注国家安全,在日常朝政方面还是给了元修很大的自由。为了避嫌,高欢还专门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放到晋阳,跟洛阳之间保持着足够的社交距离。
现在不一样了,宇文泰和元修都挤在长安城里,朝廷内外所有军政事务都要听宇文泰的,元修完全变成了空气,根本没人在意他。
元修曾经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抓住一切机会做一些能够显示权威的事情,证明自己才是当朝皇帝。
首先,到了关中之后论功行赏,元修将斛斯椿和元毗等十三人立为首功,有意淡化宇文泰的突出地位。
其次,元修赐死了前雍州刺史贾显度。贾显度本是跟斛斯椿一起拥戴元修的功臣,但他的问题是经常左右摇摆,在高欢占上风的时候,曾经帮助山西的部队渡过黄河,之后又因为害怕宇文泰,主动让出了雍州刺史的位置。更要命的是,他的弟弟贾显智前段时间刚刚临阵倒戈投降了高欢,导致滑台失守,东线崩溃。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这种立场不坚定的人不能留着,必须干掉以儆效尤。
再有,攻打潼关的时候,元修无论如何也要跟着走,试图通过增加曝光度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之后他又坚持处死已经被俘的潼关守将薛瑜,显示一下跟自己做对肯定没有好下场。
可惜,元修的这些行为不仅没达到立威的效果,在旁人看来反倒有些滑稽。宇文泰开始的时候抹不开面子,还尽量顺着他,后来觉得他实在胡闹,慢慢开始懒得理他了。
更让元修郁闷的是,当初在洛阳城内成天鼓动他跟高欢做对,经常给他出歪点子的那些大臣,现在突然都跟失声了一样,谁也不肯多说一句话。
他曾经最信任的几个人中,长孙稚现在是太师,元宝炬是太宰,斛斯椿是尚书令,元毗是魏郡王,王思政是大都督,按说官职爵位都不小,但就是这些人现在也噤若寒蝉,有的甚至玩起了失踪,对他这个皇帝唯恐避之不及。
根本原因是,这几个人对当前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现在跟以前完全不同,在洛阳的时候,高欢给留出了足够的自由空间,所以他们才有机会密谋一些事情,而在长安城内,所有一切都在宇文泰的严密掌控之下,身边全是宇文泰的人,随便说错一个字都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这种情况下,再跟元修混在一起搞小动作,基本等于嫌自己命长了。大家都不傻,作死的事情肯定不会去干。
元修身边的宫女侍卫等人也统统被宇文泰换了一茬,元修现在名义上是皇帝,实际连自己的房间都控制不了。
当年不知高欢好,反把宇文当成宝,可惜此时再想后悔为时已晚。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