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548年,二月,南梁。
侯景在寿阳已经待了一个月了。这段时间他心里一直不怎么踏实,既害怕高澄不依不饶继续派兵过来讨伐,又担心萧衍发现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哪天心情不好扔过来一封逐客令。
他现在手里只有八百来人,连个大点儿的土匪头子都比不上,一旦没了靠山,前途几乎是一片黑暗。
结果战战兢兢过了一个月,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东魏和南梁两边都没理他。
高澄把侯景赶出河南之后,一直在忙于收复失地、稳定人心,没有继续出兵追讨。在他看来,侯景现在一没部队二没地盘,威胁程度已经大大降低,现在人又跑到了南梁那边,如果继续追的话,就超出了国内平叛的范畴,很可能演变成东魏和南梁之间国际战争。
其实从萧衍出兵北上的那一刻起,南梁就已经在道义上处于劣势了,东魏如果顺势出兵讨伐,也算是有充分的理由。但高澄的大局观很好,他综合判断了一下当前的国际局势,还是决定把私人恩怨和复仇情绪放到一边,尽全力缓和跟南梁的关系。
高澄之所以这样做,背后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他要为篡位做准备。
权臣的儿子爱篡位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传统的。
通常来说,各个朝代的末期都会出现一个一手遮天的权臣,他们通常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偏偏到死都没有迈出这一步。而与之相对的是,如果权臣死后权力交接不顺利,则他的继承人基本上都会选择篡位。
比如东汉末年的曹操被人骂了一辈子汉贼,但他至死也没有称帝。而他的儿子曹丕接班之后,因为外有吴蜀战乱,内部有兄弟竞争,情况很不乐观。为了巩固地位,他在接班八个月之后,就毅然踢开汉献帝,自己登基上位。
而曹魏末年的司马懿死后,因为权力交接比较顺利,所以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依旧接班当权臣,但到了司马炎那里,因为老爸司马昭给他整了一个高贵乡公曹髦事件,又给他制造了一个司马攸难题,局面非常被动,所以他也效法曹丕,在接班仅仅半年之后,就挤走魏元帝,建立了西晋。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属于一种被迫的行为。
权臣之所以能成为权臣,基本都是靠个人能力一步一步打下来的,要么威望极高,要么军功极大,在朝廷中的地位无人可及,在本集团内部的领导身份也非常稳固,当不当皇帝其实都不影响个人权势,而如果贸然篡位的话,反倒要冒得罪很多中间势力的风险。
而到了继承人那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继承人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官衔,更是一个利益集团头目的位置。但这个位置为什么要给他,而不是给集团中其他有能力的人,这里面就难免会产生分歧。因为权臣毕竟还是臣,他在利益集团中的权力传承并没有法理上的依据,如果继承人的军功威望不够服众,或是集团内部其他有野心的人想上位,就很容易出现权力交接不顺利的情况。
高欢死后,侯景立刻发动叛乱反对高澄,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继承人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趁着影响力还在的时候,尽快改变自己的身份,让自己变成皇帝。
一旦当了皇帝,所有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别管有没有什么军功威望,服从皇帝,天经地义,谁也别再想着跟我争老大。
现在高澄面对的就是类似的情况,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篡位上,不希望战争扩大化。
西魏跟东魏是世仇,难以化解的那种,况且王思政现在还占着河南的大片地盘,所以东西魏之间是没办法讲和的。但东魏跟南梁之间并没有原则性的矛盾,如果不是萧衍鬼迷心窍出兵北伐,两国的关系甚至还处在蜜月期。
反正这次自己也没吃亏,就不跟萧衍那个老头一般见识了吧。
而且这时候跟南梁讲和还有一个隐含的好处,就是可以挤兑侯景,让他彻底走投无路。当然,如果萧衍识趣的话,主动把侯景送过来当投名状就更好了。
因此高澄不仅没有出兵兴师问罪,还主动写信给萧衍,表示愿意跟南梁摒弃前嫌,恢复到高欢时期的睦邻友好关系。
萧衍很矛盾。他先是主动出兵挑衅,结果偷鸡不成反丢了一把米,然后都准备好面对东魏的报复了,没想到高澄不按套路出牌,居然要求讲和。
对方只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却能够不计前嫌作出这种大度的举动,对比起来,自己趁人之危的行为岂不是有点儿太丢人了?
所以萧衍一直在纠结,不好意思给高澄回复。
萧衍这段时间也没怎么理侯景。毕竟侯景现在跟通缉犯差不多,自己不仅冒险收留他,还管吃管住,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吧,短时间内应该也不用再管别的了。
高澄见萧衍迟迟不给回复,也有点儿着急。他也猜到萧衍可能是有点儿抹不开面子,因此想找个中间人来撮合一下。
他想到了刚刚抓过来的南梁北伐军大都督,贞阳侯萧渊明。
萧渊明被慕容绍宗活捉之后,先是被押到了邺城,按惯例由皇帝在阖闾门下受俘。由于高澄已经提前跟元善见打好了招呼,元善见现在也没什么实权,所以只是象征性地走了个过场,然后就把萧渊明送到晋阳,交给高澄安排。
高澄对萧渊明很客气,除了行动不太自由之外,其它方面都是按照最高规格的贵客身份来对待,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
现在就是合适的时候。
于是高澄把萧渊明叫过来,对他道:
“我老爸跟你叔叔和睦相处已经十多年了,听说当年萧老爷子拜佛的时候都会顺便帮我爸祈个福啥的,可见他也是个重感情的人。现在两国在边境上虽然有点儿小小的误会,但我知道这都是侯景那厮煽动的,绝对不会是萧老爷子的本意。我觉得咱们邻里之间还是应该以和为贵,老是打打杀杀的多不好。所以呢,能不能请你出面派人回去跟老爷子对接一下,如果他那边还念及之前的情谊,我这边也会延续我老爸的外交策略,把你和你的部下们全都礼送回国,咱们两国摒弃前嫌,依旧还是好朋友。”
萧渊明现在虽然吃住都不错,但本质上还是阶下囚的身份,成天过得提心吊胆的,现在眼看有希望脱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赶紧跟高澄表忠心,然后亲笔写了一封书信,转达了高澄的态度,派自己手下一个叫夏侯僧辩的办事员火速回到南梁,通过朱异把书信送到萧衍手中。
萧衍对萧家子弟的人身安全还是很看重的,他见到萧渊明的亲笔信之后,感动得老泪纵横,打算借此下台阶,接... -->>
公元548年,二月,南梁。
侯景在寿阳已经待了一个月了。这段时间他心里一直不怎么踏实,既害怕高澄不依不饶继续派兵过来讨伐,又担心萧衍发现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哪天心情不好扔过来一封逐客令。
他现在手里只有八百来人,连个大点儿的土匪头子都比不上,一旦没了靠山,前途几乎是一片黑暗。
结果战战兢兢过了一个月,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东魏和南梁两边都没理他。
高澄把侯景赶出河南之后,一直在忙于收复失地、稳定人心,没有继续出兵追讨。在他看来,侯景现在一没部队二没地盘,威胁程度已经大大降低,现在人又跑到了南梁那边,如果继续追的话,就超出了国内平叛的范畴,很可能演变成东魏和南梁之间国际战争。
其实从萧衍出兵北上的那一刻起,南梁就已经在道义上处于劣势了,东魏如果顺势出兵讨伐,也算是有充分的理由。但高澄的大局观很好,他综合判断了一下当前的国际局势,还是决定把私人恩怨和复仇情绪放到一边,尽全力缓和跟南梁的关系。
高澄之所以这样做,背后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他要为篡位做准备。
权臣的儿子爱篡位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传统的。
通常来说,各个朝代的末期都会出现一个一手遮天的权臣,他们通常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偏偏到死都没有迈出这一步。而与之相对的是,如果权臣死后权力交接不顺利,则他的继承人基本上都会选择篡位。
比如东汉末年的曹操被人骂了一辈子汉贼,但他至死也没有称帝。而他的儿子曹丕接班之后,因为外有吴蜀战乱,内部有兄弟竞争,情况很不乐观。为了巩固地位,他在接班八个月之后,就毅然踢开汉献帝,自己登基上位。
而曹魏末年的司马懿死后,因为权力交接比较顺利,所以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依旧接班当权臣,但到了司马炎那里,因为老爸司马昭给他整了一个高贵乡公曹髦事件,又给他制造了一个司马攸难题,局面非常被动,所以他也效法曹丕,在接班仅仅半年之后,就挤走魏元帝,建立了西晋。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属于一种被迫的行为。
权臣之所以能成为权臣,基本都是靠个人能力一步一步打下来的,要么威望极高,要么军功极大,在朝廷中的地位无人可及,在本集团内部的领导身份也非常稳固,当不当皇帝其实都不影响个人权势,而如果贸然篡位的话,反倒要冒得罪很多中间势力的风险。
而到了继承人那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继承人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官衔,更是一个利益集团头目的位置。但这个位置为什么要给他,而不是给集团中其他有能力的人,这里面就难免会产生分歧。因为权臣毕竟还是臣,他在利益集团中的权力传承并没有法理上的依据,如果继承人的军功威望不够服众,或是集团内部其他有野心的人想上位,就很容易出现权力交接不顺利的情况。
高欢死后,侯景立刻发动叛乱反对高澄,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继承人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趁着影响力还在的时候,尽快改变自己的身份,让自己变成皇帝。
一旦当了皇帝,所有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别管有没有什么军功威望,服从皇帝,天经地义,谁也别再想着跟我争老大。
现在高澄面对的就是类似的情况,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篡位上,不希望战争扩大化。
西魏跟东魏是世仇,难以化解的那种,况且王思政现在还占着河南的大片地盘,所以东西魏之间是没办法讲和的。但东魏跟南梁之间并没有原则性的矛盾,如果不是萧衍鬼迷心窍出兵北伐,两国的关系甚至还处在蜜月期。
反正这次自己也没吃亏,就不跟萧衍那个老头一般见识了吧。
而且这时候跟南梁讲和还有一个隐含的好处,就是可以挤兑侯景,让他彻底走投无路。当然,如果萧衍识趣的话,主动把侯景送过来当投名状就更好了。
因此高澄不仅没有出兵兴师问罪,还主动写信给萧衍,表示愿意跟南梁摒弃前嫌,恢复到高欢时期的睦邻友好关系。
萧衍很矛盾。他先是主动出兵挑衅,结果偷鸡不成反丢了一把米,然后都准备好面对东魏的报复了,没想到高澄不按套路出牌,居然要求讲和。
对方只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却能够不计前嫌作出这种大度的举动,对比起来,自己趁人之危的行为岂不是有点儿太丢人了?
所以萧衍一直在纠结,不好意思给高澄回复。
萧衍这段时间也没怎么理侯景。毕竟侯景现在跟通缉犯差不多,自己不仅冒险收留他,还管吃管住,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吧,短时间内应该也不用再管别的了。
高澄见萧衍迟迟不给回复,也有点儿着急。他也猜到萧衍可能是有点儿抹不开面子,因此想找个中间人来撮合一下。
他想到了刚刚抓过来的南梁北伐军大都督,贞阳侯萧渊明。
萧渊明被慕容绍宗活捉之后,先是被押到了邺城,按惯例由皇帝在阖闾门下受俘。由于高澄已经提前跟元善见打好了招呼,元善见现在也没什么实权,所以只是象征性地走了个过场,然后就把萧渊明送到晋阳,交给高澄安排。
高澄对萧渊明很客气,除了行动不太自由之外,其它方面都是按照最高规格的贵客身份来对待,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
现在就是合适的时候。
于是高澄把萧渊明叫过来,对他道:
“我老爸跟你叔叔和睦相处已经十多年了,听说当年萧老爷子拜佛的时候都会顺便帮我爸祈个福啥的,可见他也是个重感情的人。现在两国在边境上虽然有点儿小小的误会,但我知道这都是侯景那厮煽动的,绝对不会是萧老爷子的本意。我觉得咱们邻里之间还是应该以和为贵,老是打打杀杀的多不好。所以呢,能不能请你出面派人回去跟老爷子对接一下,如果他那边还念及之前的情谊,我这边也会延续我老爸的外交策略,把你和你的部下们全都礼送回国,咱们两国摒弃前嫌,依旧还是好朋友。”
萧渊明现在虽然吃住都不错,但本质上还是阶下囚的身份,成天过得提心吊胆的,现在眼看有希望脱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赶紧跟高澄表忠心,然后亲笔写了一封书信,转达了高澄的态度,派自己手下一个叫夏侯僧辩的办事员火速回到南梁,通过朱异把书信送到萧衍手中。
萧衍对萧家子弟的人身安全还是很看重的,他见到萧渊明的亲笔信之后,感动得老泪纵横,打算借此下台阶,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