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女配也种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前两天不是还病着么,怎么今天就下地了!这地瓜可都是稻子收了之后才开始收,咋今天就收了?是不是家里没吃的了?吃得不够就到你大娘家来呀,怎么这么见外!”
椿大娘是个爽利人,心肠好,以前刘母还在的时候对他们三人就很照顾,也最看不惯刘奶奶和刘二叔做的缺德事。
刘佳宜羞涩地笑笑,“大娘,我的病已经好透了,你别担心,这点活还是能干的。家里也还有吃的,就没去麻烦你。至于这地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它们也长到时候了,现在不收,等稻子割完了就......”
刘佳宜没有再说下去,不过椿大娘也已经猜出是怎么回事,脸色顿时沉了下去,只是在孩子面前也不好说人家长辈的不是,只能叹口气,“那你慢慢收着,别累着自己,回头又病倒喽!等到晚上你大伯他们从地里回来了,我让你华哥来帮你运回去。”
刘佳宜本来也在想着这么些红薯要怎么搬回家,自家连个推车都没有,椿大娘的话正合她的心意,连忙欣喜道:“那感情好,这么多地瓜我和小弟要是一趟趟背还不知道背到什么时候呢,那就多谢大娘了!”
椿大娘笑着回道:“这有啥谢的!先不跟比说了,我还要给你大伯他们送饭去,记得回头来家玩哈!”说完便急慌慌地走了。
刘佳宜突然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悲惨,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不是。和刘小弟接着吃完饭,便接着汗滴禾下土去了。
收完整块地的地瓜,两天过去了,这还多亏每晚椿大伯家的华哥和阳哥过来帮他们运回家。高负荷的体力活让刘佳宜异常疲惫,两天晚上都睡得死死的,农活真不是一般人难干的!
转天闲了,刘佳宜开始整理自家的家产。可是不管怎么数,粮舍里放着的也只有十多斤的糙米,二十几斤玉米面,一筐玉米粒,一筐大豆以及新收上来的三百多斤的红薯,过冬远远不够。
刘佳宜端坐在床上思索良久,出去找了个铲子,然后下床匍匐着钻进床底,靠墙的一个床脚边有块明显土质比较松散的地方,她拿出准备好的铲子开挖,扒拉出一个小陶罐。抱着罐子又费劲地爬了出来,拉过一边的凳子坐下,喘着气,找点钱真不容易!
解开陶罐上绑着绳子,揭开上面的油纸,倒出几张纸还有一小块的银子和几十枚铜钱。刘佳宜掂了掂,银子不重,甚至还没一两,铜钱也只有七十三文,刘佳宜顿时泄气了,太穷了!
那几张纸是地契,包括现在他们住的这个破旧的屋子和家里原本那三亩的田地。
其实刘家还有一样值钱的东西,就是刘父刘母屋里那一架子的书。这古代,书本是最贵不过的了,刘佳宜目测了一下,那架子书最起码有个百十本,值不少银子,不过刘父有遗命,书绝对不能动。
说起来这架子书还是从刘二丫爷爷刘荣成那里传下来的,刘荣成是个秀才,原本家中是个富户,不然也供不起他读书,还置办下这么一架子的书。不过刘荣成是个典型的酸儒书生,种地经营样样不会,祖辈留下的产业渐渐地不是被胡乱花去就是被人骗去,刘奶奶方氏因为这个原因很不待见刘荣成的秀才身份,死都不肯让三个儿子读书考科举。
刘爷爷在这方面很固执,硬是把大儿子刘柏,也就是刘父,带在身边教育,倒也让他学了几本书,只是刘父资质平庸,最终没能学有所成。刘爷爷还给刘父定了一个同窗的女儿,便是刘母韩氏。刘母家人丁单薄,父亲早逝,自己又身娇体弱,方氏本就不喜刘爷爷的那帮子读书朋友,这时看到韩氏家的情况,更是死活不同意这门亲,毕竟农家找媳妇都希望找身体健康的,不仅能生儿子还能下地干活。
最终在刘爷爷的坚持下,这门亲还是结成了,除了方氏,当事人都很满意,只是方氏本来和刘父就不亲,这下就更不待见大儿子一家了。
刘父刘母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刘二丫,可能遗传至母亲,生来体弱,在加上是个女孩,方氏很是不喜。这一年,刘爷爷去世,方氏就把原因怪在了刚刚出生的刘二丫身上,更是以刘母体弱不能侍奉婆婆为由搬到了二儿子家,还带走了刘家最好了五亩水田,这一下算是和刘父刘母的关系彻底闹僵。这个年代,老年人都是跟着大儿子过日子的,方氏这么一闹,好像在说刘母不奉婆母,是为大不孝。刘父刘母劝不回方氏,最后也只能维持现状。
刘父留下一架子书就是希望刘小弟能继承刘爷爷的遗志,走上科举的光辉大道,光耀刘家门楣。
刘佳宜幻想着把那些书卖掉之后能换多少大米多少猪肉,吸溜了一会儿口水,便果断抛弃这个不现实的念头。转而琢磨着怎么才能弄点钱,或是怎么才能从那个无良二叔的手里抠出点粮食。
就在刘佳宜各种纷杂的念头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外面的大门被狠狠地踢开,刘二婶那独有的粗犷大嗓门叫了开来,“刘二丫,你个死妮子又在哪躲懒呢?!你奶奶来了,赶紧出来!”接着就听到一连串的脚步声往堂屋走来。
刘佳宜暗叫一声晦气,然后嘴角勾出一抹冷笑,来的正好呀!
“你前两天不是还病着么,怎么今天就下地了!这地瓜可都是稻子收了之后才开始收,咋今天就收了?是不是家里没吃的了?吃得不够就到你大娘家来呀,怎么这么见外!”
椿大娘是个爽利人,心肠好,以前刘母还在的时候对他们三人就很照顾,也最看不惯刘奶奶和刘二叔做的缺德事。
刘佳宜羞涩地笑笑,“大娘,我的病已经好透了,你别担心,这点活还是能干的。家里也还有吃的,就没去麻烦你。至于这地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它们也长到时候了,现在不收,等稻子割完了就......”
刘佳宜没有再说下去,不过椿大娘也已经猜出是怎么回事,脸色顿时沉了下去,只是在孩子面前也不好说人家长辈的不是,只能叹口气,“那你慢慢收着,别累着自己,回头又病倒喽!等到晚上你大伯他们从地里回来了,我让你华哥来帮你运回去。”
刘佳宜本来也在想着这么些红薯要怎么搬回家,自家连个推车都没有,椿大娘的话正合她的心意,连忙欣喜道:“那感情好,这么多地瓜我和小弟要是一趟趟背还不知道背到什么时候呢,那就多谢大娘了!”
椿大娘笑着回道:“这有啥谢的!先不跟比说了,我还要给你大伯他们送饭去,记得回头来家玩哈!”说完便急慌慌地走了。
刘佳宜突然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悲惨,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不是。和刘小弟接着吃完饭,便接着汗滴禾下土去了。
收完整块地的地瓜,两天过去了,这还多亏每晚椿大伯家的华哥和阳哥过来帮他们运回家。高负荷的体力活让刘佳宜异常疲惫,两天晚上都睡得死死的,农活真不是一般人难干的!
转天闲了,刘佳宜开始整理自家的家产。可是不管怎么数,粮舍里放着的也只有十多斤的糙米,二十几斤玉米面,一筐玉米粒,一筐大豆以及新收上来的三百多斤的红薯,过冬远远不够。
刘佳宜端坐在床上思索良久,出去找了个铲子,然后下床匍匐着钻进床底,靠墙的一个床脚边有块明显土质比较松散的地方,她拿出准备好的铲子开挖,扒拉出一个小陶罐。抱着罐子又费劲地爬了出来,拉过一边的凳子坐下,喘着气,找点钱真不容易!
解开陶罐上绑着绳子,揭开上面的油纸,倒出几张纸还有一小块的银子和几十枚铜钱。刘佳宜掂了掂,银子不重,甚至还没一两,铜钱也只有七十三文,刘佳宜顿时泄气了,太穷了!
那几张纸是地契,包括现在他们住的这个破旧的屋子和家里原本那三亩的田地。
其实刘家还有一样值钱的东西,就是刘父刘母屋里那一架子的书。这古代,书本是最贵不过的了,刘佳宜目测了一下,那架子书最起码有个百十本,值不少银子,不过刘父有遗命,书绝对不能动。
说起来这架子书还是从刘二丫爷爷刘荣成那里传下来的,刘荣成是个秀才,原本家中是个富户,不然也供不起他读书,还置办下这么一架子的书。不过刘荣成是个典型的酸儒书生,种地经营样样不会,祖辈留下的产业渐渐地不是被胡乱花去就是被人骗去,刘奶奶方氏因为这个原因很不待见刘荣成的秀才身份,死都不肯让三个儿子读书考科举。
刘爷爷在这方面很固执,硬是把大儿子刘柏,也就是刘父,带在身边教育,倒也让他学了几本书,只是刘父资质平庸,最终没能学有所成。刘爷爷还给刘父定了一个同窗的女儿,便是刘母韩氏。刘母家人丁单薄,父亲早逝,自己又身娇体弱,方氏本就不喜刘爷爷的那帮子读书朋友,这时看到韩氏家的情况,更是死活不同意这门亲,毕竟农家找媳妇都希望找身体健康的,不仅能生儿子还能下地干活。
最终在刘爷爷的坚持下,这门亲还是结成了,除了方氏,当事人都很满意,只是方氏本来和刘父就不亲,这下就更不待见大儿子一家了。
刘父刘母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刘二丫,可能遗传至母亲,生来体弱,在加上是个女孩,方氏很是不喜。这一年,刘爷爷去世,方氏就把原因怪在了刚刚出生的刘二丫身上,更是以刘母体弱不能侍奉婆婆为由搬到了二儿子家,还带走了刘家最好了五亩水田,这一下算是和刘父刘母的关系彻底闹僵。这个年代,老年人都是跟着大儿子过日子的,方氏这么一闹,好像在说刘母不奉婆母,是为大不孝。刘父刘母劝不回方氏,最后也只能维持现状。
刘父留下一架子书就是希望刘小弟能继承刘爷爷的遗志,走上科举的光辉大道,光耀刘家门楣。
刘佳宜幻想着把那些书卖掉之后能换多少大米多少猪肉,吸溜了一会儿口水,便果断抛弃这个不现实的念头。转而琢磨着怎么才能弄点钱,或是怎么才能从那个无良二叔的手里抠出点粮食。
就在刘佳宜各种纷杂的念头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外面的大门被狠狠地踢开,刘二婶那独有的粗犷大嗓门叫了开来,“刘二丫,你个死妮子又在哪躲懒呢?!你奶奶来了,赶紧出来!”接着就听到一连串的脚步声往堂屋走来。
刘佳宜暗叫一声晦气,然后嘴角勾出一抹冷笑,来的正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