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慈禧全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道朱谕一交到军机手里,大权便算正式移转了。作为“首辅”的礼王,所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该不该给皇太后递如意啊?”

    皇太后、皇帝有值得庆贺之事,譬如万寿等等,大臣照例要“递如意”如今慈禧太后训政,权柄复归掌握,说起来是件喜事。可是脑筋稍微清楚的人都在想:如果给慈禧太后递了如意,可又给皇帝递什么呢?

    王文韶就是这么在想,不过他的手段圆滑,看大家不作声,只好这样答说:“到初八行礼朝贺,再递如意也不晚。”

    “夔石的话不错。”庆王出言附和,叫着王文韶的别号说:

    “先上去看看再说。”

    “可总得有两句门面话啊!”“王爷这你就甭管了!”刚毅自告奋勇“回头我来说。”

    于是,一面找“达拉密”来行文内阁,将那道朱谕化为“明发”以便“天下臣民”共知其“福”一面“请起”

    这一起,仍旧是“大起”等行完了礼,刚毅精神抖擞地说:“老佛爷大喜!多少年以来,到底见了天日了。如果是早有老佛爷掌权,也不至于受洋人那样的欺侮,让新党这等的胡闹!”

    “我也是万不得已!”慈禧太后蹙眉说道:“皇帝是多少年来听信了奸人的话,糊涂得离谱了。第一个罪魁祸首是康有为,这个人万万容不得他!”

    “是!”刚毅立即接口“奴才等请懿旨,立即拿交刑部,严刑讯问。”

    慈禧太后点点头,问:“听说他还有一个胞弟在京里?”

    “是!康有为的胞弟叫康广仁,弟兄俩同恶相济,请旨一并拿问。此外,”刚毅又说“所有新党,应该一律严办,除恶务尽,以肃纪纲。”

    “罪有应得的,当然不能轻饶。不过,也别太张皇了。”

    听得这话,荣禄立即碰头说道:“老佛爷真正圣明。如今大局初定,一切总以安静为主,奴才斗胆请旨,眼前只办首恶。”

    “这话也是!”慈禧太后问道:“康有为是谁保荐的?”

    “保荐康有为的人可多了。”

    一语甫毕,荣禄抓住他语声中的空隙,抢着说道:“保荐康有为的,是山东道御史宋伯鲁,请旨革职。”

    “可以!”慈禧太后正式作了裁决:“康有为、康广仁即刻拿交刑部,宋伯鲁革职,永不叙用。”

    于是军机承旨退出,请来在德昌门朝房中待命的步军统领崇礼,由刚毅当面下达懿旨,即刻逮捕康有为兄弟,捆交刑部。崇礼是早有预备的,回本衙门点起三百兵丁,亲自骑马率领,直扑宣武门外米市胡同的南海会馆,团团围住。那知康有为奉旨筹办官报,已经在前一天出京,由天津上了去上海的海晏轮了。

    “那么,”崇礼问道:“谁是康广仁?”

    已被抓了起来的康有为的两个门生,三个仆人,面面相觑,无从回答。却有个会馆长班,曾为康广仁打过一个嘴巴,此时想起前仇,恰好报复,大声答说:“康广仁在茅房里!”

    带着兵去,一抓就着。崇礼疑心康有为出京的话不实,下令大搜。就在这逐屋搜索之际,消息已经传到谭嗣同那里了。

    谭嗣同是刚卸任的湖北巡抚谭继洵的长子,湖南浏阳人,所以住在离米市胡同北面不远,裤腿胡同的浏阳会馆。“四京卿”依照军机章京当值的规矩,亦分两班,他与沈葆桢的孙女婿、康有为的弟子、福州人林旭是一班,这天轮休,正在寓处与来访的康门大弟子梁启超,商量如何筹办译书局。听说南海会馆出事,梁启超还有些不安的模样,而谭嗣同却是声色不同,只说:“这也在意料之中。且等一等,刘杨二公必有信来。”

    刘是刘光第,四川富顺人,进士出身,原职刑部主事;杨是杨锐,也是四川人,是张之洞当四川学政,特加识拔的门生。这两人由于湖南巡抚陈宝箴的特荐,与谭、林同被召见,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此刻正在内廷当值。有此剧变发生,自无不知之理,亦无不飞函告变之理。

    果然,杨锐的儿子杨庆昶,气喘吁吁地赶了来,送来一封信,拆开一看,便是那道慈禧太后自即日起训政的上谕。

    “此局全输了!”谭嗣同惘惘然地对梁启超说:“卓如,我们四个人在军机章京上行走,是奉旨‘参预新政’。太后训政,当然仍复其旧,谈不到新政,我亦就无事可办,闭门待死而已!不过,天下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亦是我辈的本分。卓如,你犯不着牺牲,不妨投日本公使馆,请伊藤博文打电报到他们上海领事馆,安排你出洋,留着有用之身,以图后起。

    如何?”

    这是个好主意。刚在前一天为皇帝召见的、日本卸任首相伊藤博文,很同情中国的新政,当然会营救他出险。不过“复生,你呢?”梁启超问。

    “我不能走!原因很多。最明白的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朝廷一定责成家父交人。你想,不肖能累及老亲吗?”

    “是!”梁启超肃然起敬地说“复生!倘有不测,后死者必有以成公之志。”

    “正是这话!”谭嗣同欣然微笑,握着梁启超的手说:“吾任其易,公任其艰。”

    看到谭嗣同处生死之际,如此从容,梁启超反觉得迟徊不忍,是感情的浪掷。因此,庄容一揖,挺起胸来,大步而去。

    谭嗣同望着窗外,凝神片刻,由他的正在奉召来京陛见途中的父亲,想到此时不知如何在受慈禧太后折磨的皇帝,很快地作了一个打算。招手将侍立一旁,愁眉苦脸,不断搓着手的老仆谭桂唤到面前,有些要紧话嘱咐。

    “你先不要着急!”他先安慰谭桂“着急无用。你记住,倘或我被捕,你不要去乱托人,于我不见得有好处,反而连累别人。你只去找王五爷好了,一切都听他的。”

    “是!”谭桂问道:“是先禀告老爷,还是瞒着老爷?”

    “瞒是瞒不住的,禀告也不必禀告。”谭嗣同说“你先去通知王五爷一声,请他在家听我的信,千万不必来!别的话,等你回来再说。”

    等谭桂一走,谭嗣同立刻关紧房门,取出一盒上海九华堂笺纸铺买的信笺,仿照他父亲的笔迹,提笔写道:“字谕同儿知悉”

    他是在伪造家书。用他父亲的语气,谆谆告诫,第一勤慎当差;第二不可多事;第三尊敬老辈。而再三致意的是,务必相机规谏,凡事请皇帝禀承慈训,示臣民以孝治天下,则天下无不治。他是怕他连累老父,预先为谭继洵留下免于“教子无方”的罪过的余地。

    这样的家书,一共伪造了三封,写完已经下午三点钟。朝中办事的规矩,黎明起始,近午即罢,那怕最忙的军机处,到了未时——下午一点,亦无不散值。这天情形虽然不同,但如有严旨,缇骑亦应到门,至今并无动静,大概不要紧了。

    他很想出门去打听打听消息,却又怕一走便有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来,那就不但惊惶骚扰,累及无辜,而且可能落个畏罪逃匿的名声,是他不甘承受的。这样一转念,不但不出门,反将房门大开,表示坦然。

    他单独住一个院子,平时门庭如市,访客不断,这时虽然房门洞开,却绝无人来。这倒也好!“偷得浮生半日闲”他吟着这句诗,静静地收拾诗稿文件,都归在一个皮包里,思量着托一个可共肝胆的朋友收存。

    转眼天黑,谭桂也回来了,低声说道:“王五爷先不在家,他也是听得风声不好,找内务府的朋友打听消息去了。王五爷说:今晚上请大少爷不要出去,房门不要关,他回头来看大少爷。”

    “嗯,嗯,好!”谭嗣同问:“家里寄来的腊肉还有没有?”

    “还多得很。”

    “王五爷爱吃我们家的腊肉,你蒸一大块在那里,再备一小坛南酒,等他来喝。”

    谭桂如言照办。到了二更以后,估量客人随时可来,预先将不相干的男仆都支使得远远地,只他自己与谭嗣同的一个书僮小顺,悄悄在廊下伺候茶水。

    这天已近上弦,一钩新月,数抹微云,暗沉沉的梧桐庭院中,只有谭嗣同书房中,一灯如豆。谭桂想起这个把月来,无一夜不是灯火通明,笑语不绝,总要到三更以后,访客方始陆续辞去。谁知旦夕之间,凄凉如此!忍不住眼眶发热,视线模糊了。

    模模糊糊发现一条人影,谭桂一惊,刚要喝问时,突然省悟,急急用手背拭一拭泪,定睛细看,果然不错“王五爷,”

    他迎上去低声问道:“你老从那里进来的?”

    王五是翻墙进来的。此人有个类似衣冠中人的名字,叫做王正谊,但从山东至京师一条南来北往的官道上,只知道他叫“大刀王五”他以保镖为业而亦盗亦侠“彭公案”、“施公案”之类的评书听得多了,最敬清官廉吏、忠臣义士。平生保护好官的义行甚多,最有名的是他与安维峻的故事。

    安维峻是光绪入承大统之初,请为穆宗立嗣而死谏的吴可读的同乡,甘肃秦安人,由翰林改御史,一年工夫,上了六十几个折子,以敢言为朝贵侧目。甲午战败,安维峻严参李鸿章,指他“不但误国,而且卖国”列举罪状二十条之多,同时词连慈禧太后,又指责李莲英左右太后的意旨。结果下了一道上谕:“军国要事,仰承懿训遵行,天下共谅。乃安维峻封奏,托诸传闻,竟有‘皇太后遇事牵制’之语,妄言无忌,恐开离间之端,着即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所谓“发往军台效力”就是充军。安维峻虽获严谴,而直声震海内,饯行赠别,慕名相访的,不计其数。可是,安维峻此去,妻子何人瞻顾?流费如何筹措?一路上可能有人得而甘心,又何以保护?这些切身要事,却只有一个人在默默替他打算,那就是大刀王五。

    王五千里辛苦,将安维峻安然送到新疆戍所,还京以后,名声更盛。士大夫心敬其人,却不免还有头巾气,或者觉得他的行径不平常,交游容易惹祸,或者认为身分不侔,敬而远之。唯有豪放不羁的谭嗣同,折节下交,视之为兄“五哥、五哥”地叫得很响亮。

    王五倒是很懂礼法的,管谭嗣同只叫“大少爷”他忧容满面地说:“这趟事情闹大了!大少爷,我都安排好了,咱们今晚上就走!”

    谭嗣同一愣,旋即堆足了歉然的笑容:“五哥,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接着他将对梁启超说过的“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的道理说了给他听,又将不肯跟梁启超说的话,也说了给他听:“五哥!如今皇上的安危还不知道,做臣子的倒一走了事,于心何安?于心何忍?且不说君臣,就是朋友,也不是共患难的道理啊!”听他说完,王五怔怔然好半晌,方能开口:“到底大少爷是读书人,随随便便说一篇道理,就够我想老半天的!不过。”

    “五哥!”谭嗣同握起他的手,抢着说道:“请你不要再说了。眼前有一个比我要紧不知道多少倍的人,只怕还要五哥去照应。”

    “谁?”

    “皇上!”

    此言一出,王五大惊,是受宠若惊的模样。九重天子,竟要草莽微臣去照应,在他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大少爷,”他惘然若失地说“这不扯得太远了一点儿?”

    “不然!我跟你稍微说一说,你就明白了。五哥,你不常到‘太监茶店’去吗?总听说了什么吧?”

    太监闲时聚会的小茶馆,俗称“太监茶店”凡近宫掖之处,如地安门、三座桥等等,所在都有,向来是流言最盛之地,去一趟就有些离奇的宫闱秘闻可以听到。其中最有名的一家,在到颐和园必经之路的海淀镇上,字号“和顺”王五跟和顺的掌柜是好朋友,经常策马相访,所以也很认识了一些太监和满洲话称为“苏拉”的宫中杂役。

    “希奇古怪的话,也听了不少。不知道大少爷问的是那方面的。”

    “你可曾听说,太后要废了皇上?”

    “这倒没有听说。只常听太监在说:皇上内里有病,不能好了!有时也听人说:迟早得换皇上。”王五困惑地“皇上还能换吗?可以换谁呢?”

    “自然有人!想当皇上的人还不多,想当太上皇的可不少。”谭嗣同低声说道“说皇上有病,不能好了,就是太后左右的人,故意造的谣言。今天太后把权柄又夺回去了,皇上的处境,更加艰难了。谣言已造了好些日子,如果突然说皇上驾崩,那也不算意外!”

    王五想了一会,将双眼睁得好大地问:“大少爷,你这是说太后左右的人,不但要废掉皇上,还要害皇上的性命?”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莫非,”王五愤激地问:“莫非皇上面前,就没有救驾的忠臣?”

    “有!不多。”谭嗣同说:“二十四年来,皇上面前的第一个忠臣,就是翁师傅,翁大人,四月底让他一手提拔的刚毅恩将仇报,不知道在太后面前说了什么坏话,撵回常熟老家去了。再有,就是我们这几个朝不保夕的人了。”

    “嗐!”王五倏地起立,拉住谭嗣同的手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少爷,你非走不可!”

    “一走还能算忠臣?”谭嗣同平静地答说“五哥,总要等皇上平安了,我才能做进一步的打算。眼前,我是决不走的!

    倘或我能侥幸,我还要想法子救皇上。”

    “好吧!”王五作个无可奈何的表情“咱们就商量救皇上吧!”

    得此一诺,珍逾千金,谭嗣同的雄心又起“有五哥这句话就行了!”他说“不过还不急,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今第一步要拜托五哥,务必将皇上眼前的处境,打听出来,咱们才好商量怎么样下手。”

    “好!”王五想了一下说“我尽力去办,明天中午跟你来回话。怎么见法?”

    一个不便到会馆来,一个不便到镖局去,而且这样的机密大事,只要有一句泄漏,很可能便是一场灭门之祸。意会到此,谭嗣同倒踌躇了,自己反正生死已置之度外,连累王五身首异处,是件做鬼都不能心安的事。

    “五哥,”他答非所问地说:“你可千万慎重!”

    “这是什么事?我能大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这就是了。”谭嗣同想了一下说“别处都不妥,还是你徒弟的大酒缸上见吧。”

    “那也好。不过,大少爷,你自己可也小心一点儿。”

    “我知道。”

    “那就明天见了。”

    王五已走到门口了,听得身后在喊:“五哥!”

    回头看时,谭嗣同的表情,已大不相同,有点哀戚,也有点悲愤,眼中隐隐有泪光闪现,王五大惊问道:“大少爷,你怎么啦?”

    “五哥,”他的声音低而且哑“咱们这会儿分了手,也许就再也见不着了。”

    “这叫什么话?”

    “五哥,五哥,你听我说。”谭嗣同急得摇手“这不是动感情的时候,只望五哥细心听我说完。”

    “好,好!”王五索性坐了下来,腰板笔直,双手按在膝上“我听着呢!”

    “也许今儿夜里,或者明天上午,我就给抓走了,果然如此,不定按上我什么罪名?五哥,你千万记住,正午我不到大酒缸,就出事了,那时你千万别到刑部来看我。”

    王五心想,那怎么行?不过,此时不愿违拗,特意重重地点头答说:“是了!还有呢?”

    “除此以外,就都是五哥你的事儿了!菜市口收尸,我就重托五哥了!”

    “那还用说吗?”王五答得很爽脆,又将腰板挺一挺,但眼中两粒泪珠,却不替他争气,一下子都滚了出来,想掩饰都来不及。

    “五哥别替我难过。”

    “我那里是替你难过?我替我自己难过!”

    “唉,真是!”谭嗣同黯然低首:“死者已矣!生者何堪?”

    “大少爷,你别掉文了,有话就吩咐吧!”

    “是。”谭嗣同说“家父正在路上,到了京里,请你照应。”

    说着磕下头去。

    “嗐,嗐,大少爷!”王五急得从椅子上滚下来,对跪着说“这算什么?”

    因为有此郑重一拜,王五愈觉负荷不轻。辞别谭嗣同,由浏阳会馆侧门溜了出来,看一看表,正指一点,心想太监及在内廷当差的内务府人员,这时已经起身,尚未入宫,要打听消息,正是时候。

    凝神静思,想起有个在御膳房管料帐的朋友杨七,就住在骡马市大街,此人是个汉军旗,在御膳房颇有势力,太监、苏拉头很买他的帐,或许能够问出一点什么来。

    主意打定,撒开大步,直奔杨七寓所。敲开门来,杨七正坐在堂屋里喝“卯酒”很高兴地招呼:“难得,难得!来吧,海淀的莲花白,喝一钟!”

    “七哥,今晚上可能不能陪你了。你大概也想得到,这会儿来看你,必是有事。”

    “喔,说吧!”

    “是这么回事,”王五压低了声音说“有个山东来的财主,打算捐个道台,另外想花几吊银子谋个好差使。已经跟皇上面前的一个太监说好了,这个人的名字,我不便说,请七哥也别打听,反正是皇上面前,有头有脸,说得上话的。那知下午听人说起,老太后又掌权了。我那财主朋友找我来商量,想打听一下子,原来的那条路子还有没有用?”

    “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如今又该找皮硝李或崔二总管才管用。”

    “喔,这是说,皇上没有权了?”

    “岂止没有权,只怕位子都不保!这也怨不得别人,是皇上自己闹的。年三十看皇历,好日子过完了!”杨七紧接着又说:“嗐,这话不对!原来就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往后只怕。”他摇摇头,端起杯子喝酒。

    “这,”王五拿话套他“到底是母子,也不至于让皇上太下不去吧!”

    “哼!名叫母子,简直就是仇人。你想,昨儿回颐和园以前,还留下话,不准皇上回宫!这不太过分了吗?”原来慈禧太后回颐和园了。“那么,”王五问道“皇上不回宫,可又住在那儿呢?”

    “住在瀛台。桥上派了人把守着。”

    “这不是被软禁了?”

    “对了!就是这么。”

    “多谢,多谢!”王五说道“七哥这几句话,救了我那财主朋友好几吊银子,明儿得好好请一请七哥!”

    说完告辞,回到镖局,选了一匹好马,出西便门往北折西,直奔海淀。走到半路上,只见有几匹快马,分两行疾驰,王五眼尖,远远地就看清楚了,马上人是侍卫与太监。

    这不用说,是出警入跸的前驱,看起来慈禧太后又起驾回宫了。

    见此光景,王五自然不必再到海淀和顺茶店,拨转马头,两腿一紧,那匹马亮开四蹄,往南直奔,仍由西便门进城。王五回到镖局,天色已经大亮了。

    “五爷,你可回来了!”管事的如释重负似地说“有笔买卖,是护送官眷,另外四口要紧箱子,送到徐州交差,肯出五百两银子,不过指明了,要请你老自己出马。我没敢答应人家,要请你老自己拿主意。”

    “不行!又是官眷,又是要紧箱子,明摆着是个贪官!我那有工夫替他们卖力气,你回了他。”

    管事的知道王五的脾气,这笔买卖别说五百两,五千两银子也不会承揽。先是有买卖上门不能不说,现在有了他这句话,多说亦无用。所以答应一声,掉头就走。

    “慢点,你请回来!”王五将管事的唤住了说道:“这几天时局不好,有买卖别乱接,先跟我说一声。”

    “是了!”

    “还有,请你关照各位司务跟趟子手,没事在镖局里玩,要钱喝酒都可以,只别乱跑。”

    王五的用意是,可能要谋干大事,应当预先控制人手。管事的却不明白,低声问道:“是不是有人要上门找碴?”

    “不是!”王五拍拍他的肩说“现在还不能跟你说,你先纳两天闷吧!”

    “五爷!”管事的笑道“你老大概又要管闲事了。”

    “对!我要管档子很有意思的闲事。”王五又说“我要在柜上支点钱,你看看去,给我找个二、三百两的银票,最好十两、二十两一张的。”

    等管事的取了银票来,王五随又出门。本打算进宣武门,穿城而过,到神武门、地安门一带去找内务府的人及太监打听消息,谁知城门关了!

    “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有人在问守城的士兵“倒是为了什么呀?”

    “谁知道为了什么?火车都停了,决不是好事。”那士兵答说“我劝你快回家吧!”

    王五一听这话,打马就走。往回过了菜市口,进南半截胡同,一看空宕宕地一无异状,算是放了一半的心。再进裤腿胡同,但见浏阳会馆仍如往日那般清静,心中一块石头方始完全落地。

    白天来看谭嗣同,尽可大大方方地,门上也认得他,不等他开口就说:“谭老爷出门了。”

    “喔,”王五闲闲问道:“是进宫?”

    门上笑一笑,欲语又止,而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能进宫倒好了!”

    这就不便多问了,王五点点头说:“我看看谭老爷的管家去。”

    见着谭桂,才知道谭嗣同是到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去了。这让王五感到欣慰,心想必是到那里避难去了。但也不免困惑,谭嗣同说了不逃的,怎么又改了主意。

    这个疑团,只有见了谭嗣同才能解答。不过,日本公使馆在东交民巷,内城既已关闭,谭嗣同便无法出宣武门来赴约,而且他亦不希望他来赴约,因为照目前情势的凶险来看,一离开日本公使馆,便可能被捕,接下来的就是不测之祸了!

    话虽如此,他觉得还是应该到他徒弟所开的那家大酒缸去坐等,以防城门闭而复开,谭嗣同亦会冒险来赴约,商量救驾的大事。

    想停当了,随即向谭桂说道:“管家,我先走了!如果有什么消息,或者有什么事要找我,你到我的镖局里来,倘我不在,请你在那里等我。有话不必跟我那里的人说。”

    “是!”谭桂问道:“五爷此刻上那儿?”

    王五看着自鸣钟说:“这会才九点多钟,我回镖局去一趟,中午我跟你家大少爷有约,即或他不能来,我仍旧到那里等他。”接着,王五又说了相约的地点,好让谭桂在急要之时,能够取得联络。

    出得会馆,王五惘惘若失,城门一闭,内外隔绝,什么事都办不成,所以懒懒地随那匹认得回家路途的马,东弯西转,他自己连路都不看,只是拿马鞭子一面敲踏镫,一面想心事。

    忽然间“唏噤噤”一声,那匹马双蹄一掀,直立了起来。王五猝不及防,几乎被掀下地来。赶紧一手抓住鬃毛,将身子使劲往前一扑,把马压了下来,然后定睛细看,才知道是一辆极漂亮的后档车,驶行太急,使得自己的马受了惊吓。

    车子当然也停了,车中人正掀着车帷外望,是个很俊俏的少年,仿佛面善,但以遮着半边脸,看不真切,所以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人。

    车中少年却看得很清楚,用清脆响亮的声音喊道:“五爷!

    你受惊了吧!”

    接着车帷一掀,车中人现身,穿一件宝蓝缎子的夹袍,上套枣儿红宁绸琵琶襟的背心,黑缎小帽上嵌一块极大的翡翠。长隆鼻、金鱼眼,脸上带着些腼腆的神色,任谁都看得出来,是三大徽班的旦角。王五当然认得他,是四喜班掌班,伶官中以侠义出名的梅巧玲的女婿,小名五九的秦稚芬。

    “好久不见了!”王五下马招呼:“几时得烦你一出。”

    “五爷捧场,那还有什么说的。”秦稚芬紧接着问“五爷这会儿得闲不得闲?”

    “什么事?你说吧!”

    “路上不便谈。到我‘下处’去坐坐吧!”

    “这是那儿啊!”王五细看了一下“不就是李铁拐斜街吗?”

    “怎么啦?”秦稚芬不自觉地露出小旦的身段,从袖子里掏出一块雪青绸子的手绢,掩着嘴笑道:“五爷连路都认不得了!”

    王五不便明言,自己有极大的心事,只说:“我可不能多奉陪,好在你的下处不远,说几句话可以。”

    “是,是!”秦稚芬哈一哈腰答说:“我知道五爷心肠热,成天为朋友忙得不可开交,绝不敢耽误五爷的工夫。”

    这话说得王五心里很舒服,不过他也知道,话中已经透露,秦稚芬当然也是有事求助,否则何必请自己到他下处相谈?若在平日,王五一定乐于援手,而此刻情形不同,只怕没有工夫管他的闲事。既然如此,也就不必耽误人家的工夫了!

    于是他说:“稚芬,你可是有事要我替你办,话说在头里,今天可是不成!我自己有急得不能再急的事。如果稍停两天不要紧的,那,我说不出推辞的话,怎么样也得卖点气力。”

    一听这话,秦稚芬愣住了,怔怔地瞅着王五,一双金鱼眼不断眨动。一下快似一下,仿佛要掉眼泪的模样。那副楚楚可怜的神情,使得王五大为不忍,心里在想,怪不得多少达官名士,迷恋“相公”果然另有一番动人之处。

    这样想着,不由得叹口气,跺一跺脚脱口说道:“好吧!

    到你下处去。”

    这一来,秦稚芬顿时破涕为笑,捞起衣襟,当街便请了个安“五爷,你上车吧!”他起身唤他的小跟班“小四儿,把五爷的马牵回去。”

    说完,腾身一跃,上了车沿。他虽是花旦的本工,但有些戏要跌扑功夫,所以经常练工,身手还相当矫捷,王五看在眼里,颇为欣赏。心想有这么位名震九城的红相公替自己跨辕,在大酒缸上提起来,也是件得意的事,所以不作推辞,笑嘻嘻地上了车。

    秦稚芬不止替他跨辕,为了表示尊敬,亲自替他赶车,执鞭在手“哗啦”一响,口中吆喝着:“得儿——吁!”圈转牲口,往西南奔了下去,快到韩家潭方始停住。

    相公自立的下处,都有个堂名,秦稚芬的下处名为景福堂,是很整齐的一座四合院,待客的书房在东首,三间打通,用紫檀的多宝槅隔开,布置得华贵而雅致。壁上挂着好些字画,上款都称“稚芬小友”下款是李莼客、盛伯羲、樊樊山、易实甫之类。王五跟官场很熟,知道这都是名动公卿的一班大名士。

    “五爷,”秦稚芬伸手说道:“宽宽衣吧!”

    “不必客气!有事你就说,看我能办的,立刻想法子替你办。”

    “是,是!”秦稚芬忙唤人奉茶、装烟、摆果盘,等这一套繁文缛节过去,才开口问道:“五爷,你听说了张大人的事没有?”

    “张大人!那位张大人?”

    “户部的张大人,张荫桓。”

    “原来是他!”王五想起来了,听人说过,秦稚芬的“老斗”很阔,姓张,是户部侍郎,家住锡拉胡同,想必就是张荫桓了。“张大人怎么样?”

    “五爷,你没有听说?昨儿中午,九门提督崇大人派了好些兵,把锡拉胡同两头都堵住了,说是奉旨要拿张大人。”

    “没有听说。我只知道米市胡同南海会馆出事,要抓康有为,没有抓到。”

    “对了,就是张大人的同乡康有为康老爷!”秦稚芬说“抓康老爷没有抓着,说是躲在张大人府中。结果,误抓了张大人的一个亲戚,问明不对才放了出来的。”

    “那不就没事了吗?”

    “可是,”秦稚芬紧接着他的话,提出疑问:“今儿个怎么内城又关了呢?听说火车也停了!”

    “这就不知道了。”王五皱着眉说“我还巴不得能进城呢!”

    “真的!”秦稚芬仿佛感到意外之喜,脸一扬,眉毛眼睛都在动。“那可真是我的运气不错,误打误撞遇见了福星。五爷!”叫了这一声,他却没有再说下去,双眼一垂,拿左腿架在右腿上,右手往左一搭,捏着一块手绢儿的左手又微微搭在右手背上,是“爷儿”们很少见的那种坐相。王五看得有趣,竟忘了催他,随他去静静思索。

    “五爷,”秦稚芬想停当了问道“你可是想进城又进不去?”

    “对了!”

    “我来试试,也许能成。倘或五爷进去了,能不能请到锡拉胡同去一趟,打听打听张大人的消息?”

    “这有何不可!”

    “那可真是感激不尽了!五爷,我这儿给你道谢!”说着,蹲身请安,左手一撒,那块绢帕凌空飞扬,宛然是铁镜公主给萧太后赔罪的身段。

    “好说,好说!”王五急忙一把拉他起来。“不过,有件事我不大明白。”

    王五所感到奇怪的是,秦稚芬既有办法进城,为什么自己不去打听,而顺路打听一下,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又何以如此郑重其事,竟致屈膝相谢?

    等他直言无隐地问了出来,秦稚芬象个腼腆的妞儿似的,脸都红了。“五爷,我这一去,不全都起哄了!”他看着身上说“就算换一身衣服,也瞒不住人。想托人呢,还真没有人可托,九门提督这个衙门,谁惹得起啊!”九门提督是步军统领这个职名的俗称,京师内城九门,而步军统领管辖的地面,不止于内城。拱卫皇居,缉拿奸宄,都是步军统领的职司,威权极大,而况张荫桓所牵涉的案情,又是那样严重,难怪乎没人敢惹了。

    由此了解,便可想到秦稚芬的如此郑重致谢,无非是对张荫桓有着一分如至亲骨肉样的关切。谁说伶人无义?王五肃然起敬地说道:“好了!兄弟,只要让我进得了城,我一定把张大人的确实消息打听出来。”

    就这时候,一架拖着长长的铜链子的大自鸣钟,声韵悠扬地敲打起来,王五抬头一看,是十一点钟,记起跟谭嗣同的约会。他那徒弟的大酒缸,在广安门大街糖房胡同口,而锡拉胡同在内城东安门外,相去甚远,如果进了城,要想正午赶回来赴约,是件万不可行的事。

    这时倒有些懊悔,失于轻诺了!秦稚芬当然看得出他的为难,却故意不问,要硬逼他践诺。这一下使得王五竟无从改口,急得额上都见汗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