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镜像大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燕山府路除了三十一个县,还有三十多个卫所。”
“这些卫所都有五六千户人家,管辖的地域也不亚于一个小县。”
“可以把其余文士分配到卫所,负责治理军户。”
没有被录取的文士数量太多为难,朱武在听到萧让的疑问后,笑着向他说道。
自从去年底开始设立卫所以来,朱武这半年多乘着这次旱灾,招收了许多受灾农户进入卫所,再加上从山东、河北招揽的贫苦农民,如今燕京周围,设立的卫所已经超过三十个,直接掌控的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人。
这些卫所成立时间很短,治理水平也有高有低。再加上朱武有心在将来稳定之后,把这些卫所撤销或改为县。所以他决定一开始就安排文官治理,为将来转型做准备。
只是,萧让听到之后,却仍有些忧心,向朱武道:
“这些文士都是文人出身,让他们去军中做事,是否太过苛待?”
“若是闹出事端,会影响明公声誉。”
以宋国重文轻武的事情做参考,认为让文官去军中做事,会引起他们不满。
王伦、吴用、闻焕章等出身宋国的人,同样如此认为。唯有耶律大石出身辽国,而且以进士身份成为统兵大将,对于他们的忧虑,有些不以为然。
看到这一幕后,朱武在心中叹了口气,更觉得扭转重文轻武的风气,有些刻不容缓:
“争夺天下之时,必须依靠武人。”
“如今乱世初起、天下未定,如果我们在这时候顾忌文人想法,放任他们鄙视武人,那么打天下时,又有谁为我们出力?”
“鄙视武人的做法要不得,谁敢鄙视他们,我们就赶走谁!”
认真告诫众臣,朱武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在做开创新朝的伟业,绝不能拿旧朝观念,看待新朝之事。
王伦等人闻言,俱是汗流浃背。虽然他们并没有鄙视武人的想法,但是在思考事情时,却仍不自觉地套用宋国观念看待。以现在这个局面,与其顾忌文人从军心生不满,还不如顾忌武人受到鄙视后不愿建功立业更加现实一些。
所以,在被朱武告诫后,王伦等人纷纷改弦易辙,认为文人从军,不能说是苛待。
敲打了这些人一下,朱武继续说道:
“卫所以后会转为县,所以卫所的文臣,要和县官对应。”
“各卫设正七品知事执掌各种杂事,同时设从七品佐事、正八品主簿学正法官等官职,作为文职军官。”
“文职军官转业不受限制,可以直接按散官级别,转任相应文官。”
“并且文职军官立功,会授予相应奖励,能像武官一样,通过战功晋升。”
说着卫所的文职军官设置,朱武向众臣道:
“如今天下争霸,正是英雄奋起之时。有能力的文人即使不从军,也应该积极成为文职军官,获得军功晋升。”
“职官处要实行磨勘法,勘验功绩之后,方能获得晋升。有功劳者减磨勘,有过失者展磨勘,无功无过者磨勘年份不变。”
“从三品以下官员每三年提升一级散官,必须在拥有相应品级的散官职衔后,方能担任相应品级的差遣。”
“以状元授予从六品从事为例,如果无功无过,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由从六品下通直郎提升为从六品上奉议郎,再用三年时间提升为正六品下承议郎,有资格担任正六品官员。如果想上升到从三品官员,需要三十六年时间。”
“而且在品级达到从五品后,如果没有曾经立下减磨勘的功劳,不再按资历升迁品级。达到从三品后,所有官员皆为选任,不按资历晋升散官。”
“这些要告诉文武官员,让他们知道品级定下之后,必须积极立功,方能快速升迁。”
仿照宋朝的磨勘之法定下晋升制度,王伦、吴用等人,对此俱是赞叹。他们在见到闻焕章这个状元迅速成为朱武身边的红人后,对这些新科文士是否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本来还有担心,在知道磨勘制度后,顿时担心尽去。
按朱武的说法,闻焕章这个状元如果只靠熬资历,需要三十六年才有资格担任从三品官员。努力立功的话,也需要先用功劳减去三十六年磨勘。
这样一段时间,足够两人找到对付闻焕章的做法,让闻焕章这个后起之秀,难以威胁两人。
同样想到了这一点,闻焕章却无法反对。磨勘法在唐朝便有实行,在宋朝更是大行其道,朱武将它改动后用在这里,让所有梁山泊的老人成为受益者,闻焕章这个新人,如何能够反对。
此时,他也只能希望朱武能提供更多立功机会,减少磨勘年份:
“减少磨勘的功劳,应该如何确定?”
“文官没有武官的立功机会多,岂非难以升迁?”
朱武点头说道:
“为的就是这样!”
“正因为文官的升迁机会没有武官那么多,他们才会在权衡利弊后,成为文职军官。”
“让他们把精力用于打天下,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划算一些!”
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目的,朱武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就是要用这种方法鼓励文人从军,让他们为自己打天下出力,而不是安安稳稳做官。
闻焕章无言以对,甚至还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转为文职军官,获得立功机会。毕竟他的长处在于军略,担任文职军官,更加适合一些。
而且,在听到朱武所说的立功奖励后,闻焕章更觉得,自己应投笔从戎,成为文职军官。
“减少磨勘的功勋,分为一二三等。一等功勋减少三年磨勘,可直接晋升一级散官;二等功勋减少二年磨勘;三等功勋减少一年磨勘。”
“文官和文职军官立... -->>
“燕山府路除了三十一个县,还有三十多个卫所。”
“这些卫所都有五六千户人家,管辖的地域也不亚于一个小县。”
“可以把其余文士分配到卫所,负责治理军户。”
没有被录取的文士数量太多为难,朱武在听到萧让的疑问后,笑着向他说道。
自从去年底开始设立卫所以来,朱武这半年多乘着这次旱灾,招收了许多受灾农户进入卫所,再加上从山东、河北招揽的贫苦农民,如今燕京周围,设立的卫所已经超过三十个,直接掌控的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人。
这些卫所成立时间很短,治理水平也有高有低。再加上朱武有心在将来稳定之后,把这些卫所撤销或改为县。所以他决定一开始就安排文官治理,为将来转型做准备。
只是,萧让听到之后,却仍有些忧心,向朱武道:
“这些文士都是文人出身,让他们去军中做事,是否太过苛待?”
“若是闹出事端,会影响明公声誉。”
以宋国重文轻武的事情做参考,认为让文官去军中做事,会引起他们不满。
王伦、吴用、闻焕章等出身宋国的人,同样如此认为。唯有耶律大石出身辽国,而且以进士身份成为统兵大将,对于他们的忧虑,有些不以为然。
看到这一幕后,朱武在心中叹了口气,更觉得扭转重文轻武的风气,有些刻不容缓:
“争夺天下之时,必须依靠武人。”
“如今乱世初起、天下未定,如果我们在这时候顾忌文人想法,放任他们鄙视武人,那么打天下时,又有谁为我们出力?”
“鄙视武人的做法要不得,谁敢鄙视他们,我们就赶走谁!”
认真告诫众臣,朱武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在做开创新朝的伟业,绝不能拿旧朝观念,看待新朝之事。
王伦等人闻言,俱是汗流浃背。虽然他们并没有鄙视武人的想法,但是在思考事情时,却仍不自觉地套用宋国观念看待。以现在这个局面,与其顾忌文人从军心生不满,还不如顾忌武人受到鄙视后不愿建功立业更加现实一些。
所以,在被朱武告诫后,王伦等人纷纷改弦易辙,认为文人从军,不能说是苛待。
敲打了这些人一下,朱武继续说道:
“卫所以后会转为县,所以卫所的文臣,要和县官对应。”
“各卫设正七品知事执掌各种杂事,同时设从七品佐事、正八品主簿学正法官等官职,作为文职军官。”
“文职军官转业不受限制,可以直接按散官级别,转任相应文官。”
“并且文职军官立功,会授予相应奖励,能像武官一样,通过战功晋升。”
说着卫所的文职军官设置,朱武向众臣道:
“如今天下争霸,正是英雄奋起之时。有能力的文人即使不从军,也应该积极成为文职军官,获得军功晋升。”
“职官处要实行磨勘法,勘验功绩之后,方能获得晋升。有功劳者减磨勘,有过失者展磨勘,无功无过者磨勘年份不变。”
“从三品以下官员每三年提升一级散官,必须在拥有相应品级的散官职衔后,方能担任相应品级的差遣。”
“以状元授予从六品从事为例,如果无功无过,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由从六品下通直郎提升为从六品上奉议郎,再用三年时间提升为正六品下承议郎,有资格担任正六品官员。如果想上升到从三品官员,需要三十六年时间。”
“而且在品级达到从五品后,如果没有曾经立下减磨勘的功劳,不再按资历升迁品级。达到从三品后,所有官员皆为选任,不按资历晋升散官。”
“这些要告诉文武官员,让他们知道品级定下之后,必须积极立功,方能快速升迁。”
仿照宋朝的磨勘之法定下晋升制度,王伦、吴用等人,对此俱是赞叹。他们在见到闻焕章这个状元迅速成为朱武身边的红人后,对这些新科文士是否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本来还有担心,在知道磨勘制度后,顿时担心尽去。
按朱武的说法,闻焕章这个状元如果只靠熬资历,需要三十六年才有资格担任从三品官员。努力立功的话,也需要先用功劳减去三十六年磨勘。
这样一段时间,足够两人找到对付闻焕章的做法,让闻焕章这个后起之秀,难以威胁两人。
同样想到了这一点,闻焕章却无法反对。磨勘法在唐朝便有实行,在宋朝更是大行其道,朱武将它改动后用在这里,让所有梁山泊的老人成为受益者,闻焕章这个新人,如何能够反对。
此时,他也只能希望朱武能提供更多立功机会,减少磨勘年份:
“减少磨勘的功劳,应该如何确定?”
“文官没有武官的立功机会多,岂非难以升迁?”
朱武点头说道:
“为的就是这样!”
“正因为文官的升迁机会没有武官那么多,他们才会在权衡利弊后,成为文职军官。”
“让他们把精力用于打天下,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划算一些!”
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目的,朱武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就是要用这种方法鼓励文人从军,让他们为自己打天下出力,而不是安安稳稳做官。
闻焕章无言以对,甚至还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转为文职军官,获得立功机会。毕竟他的长处在于军略,担任文职军官,更加适合一些。
而且,在听到朱武所说的立功奖励后,闻焕章更觉得,自己应投笔从戎,成为文职军官。
“减少磨勘的功勋,分为一二三等。一等功勋减少三年磨勘,可直接晋升一级散官;二等功勋减少二年磨勘;三等功勋减少一年磨勘。”
“文官和文职军官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