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续聊斋全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柿姑说:“得到了钱财,放在家中而不是使用,那是守财奴了,又有什么用!”
于是,渐渐地拿出来置备产业。
没几年,良田房屋,都比得上富有之家了。
起初,某公子被柿姑折辱,时常怀恨在心。接着听到了他嫁给了幸生,并且发了义财,爆发致富,心里又是羡慕,又是忌恨。
于是,贿赂了一个剧盗,让剧盗到县官面前状告,说幸生一直窝藏着他,勾结他做违法乱纪的事,想用这样的手段,好好报复一下幸生。
当时,幸生果真听从了柿姑的话,认真读书,已进入县学学习了。
因为秋试临近了,柿姑就严厉督促幸生温习功课。
忽然,老仆人喘着气冒着大汗跑来说,县里的差役拿着名册来了,说主人窝藏剧盗,要立刻提去审讯。
幸生听了,一脸沮丧,自己从没和什么不务正业的人有什么来往,怎么会窝藏剧盗,不觉被吓住。
柿姑道:“你真的窝藏了吗?为何如此害怕?”
“该怎么办?”幸生说。
柿姑道:“我想这一定是仇人在搞鬼,决不是畏惧躲避能了结的事。你只管挺身到公堂上去,不必惊慌,侃侃辩论,我想堂上的县官未必不分青红皂白。万一县官真的昏愦了,黑白不分,谁好谁坏,谁的为人怎么样,乡里的人自有一个公论,我当纠集各位乡绅,一起到公堂去给你辨别冤屈。要是畏惧而回避,本来没这回事,也会变成真的,反而让仇人得志,让他笑话了。”
幸生听了,胆气顿时壮大起来,愿立即就到公堂上去辩白。
柿姑又亲自面见来提取幸生的差役,对他们说:“我家官人在家读书,向来安分守法。现今被仇人陷害,无缘被盗贼诬陷,既蒙县宰提审,该当前去辩白。现今官人就交给你们了,好好照看他,几个钱,我也不会吝啬。等他没事回来了,我再另外犒赏。要是你们敢望恣搜刮,九天虽远,不要说我女流之辈不能披发上告。”
起初差役想好好榨取一番,等看到柿姑荣光照人,并且又言语刚毅,料想不是一个善弱之辈,只得唯唯听命,不敢有什么话说。
幸生到了县衙,暂且关押在监牢之中,县官也并不审讯。
柿姑不时地叫人去探视,十天过去了,实在不能再等了。
于是,下请柬招请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摆设筵席招待他们,筵席终了的时候,柿姑就在屏风后面把自己要请求他们的事,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到县衙去找县官理论。
可是众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愿出头,谁都不愿惹事,众人都沉默不语。
柿姑知道他们不会帮助了,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含着泪回房去了。
求人不如求己,就拿起笔来,写好呈词,给丈夫辩白冤屈。
第二天早上,叫仆人把拿着去呈献给县官。
在呈此有两句对仗工整的话:“将错就错,参乎几误杀人;以讹传讹,回也岂真霸产。”其中的意思就是说县官好坏不分,不立即审理案子。
县官见了呈词,叹赏不已,立即提取幸生出来,当面审讯。
问道:“你同乡有个蒋九成先生,你曾认得他吗?”
幸生在下面叩了一个头,回答道:“蒋先生就是小生的岳家。”
县官立即改变了脸色,站起来说:“那先生是我的老师。你的妻子既然是先生的女儿,难怪词句说得如此得体。”
于是,把柿姑上的呈词交给幸生阅览,当天,就把幸生放了。
原来,那县官是长白人,他的父亲官至都统。柿姑的父亲因为凭诸生的身份进入了太学学习,在京兆参加考试。都统就请他去教授他的儿子,就是那个县官了。
现今通过考试被授予了县官一职,到那里上任。
柿姑在襁褓之中就失去了父亲,九岁的时候又死去了母亲,小的时候,好像听母亲说过她的父亲在京师教授学生,没想到就是那个县官。
幸生回去,把县官的话告诉柿姑,柿姑大为欢喜,叫幸生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去衙门向县官道谢。
县官把老师的情谊看得很重,过了一天,也屈驾答拜,并请求和柿姑相见,详细地问起老师死后的事情。听说柿姑没有兄弟,也不胜叹息,并留下锦缎笔砚等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县官准备要走的时候,柿姑向他道谢,并请求他说:“寒微之家,仰仗老爷的庇护,才得以免祸,想平日和盗贼没有什么仇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还请老爷好好查究,惩办不法之人,这样就大幸了。”
县官点头答应了。
回到衙门之后,立即提审剧盗,严加审讯,起初那盗贼不肯说,对他用刑了,他才说出是某公子指使的。
县官恼怒,立即下令提取某公子,前去质问。
某公子见差役来提取他,问明了情况,惧怕不已,立即去拜访幸生,向他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求他到县官面前说说好话,愿意赔给他一千钱。
幸生推辞道:“窝藏剧盗,这罪名不轻,诬陷别人的人,应当自受,还有什么话说!”
某公子更加惧怕,渐渐地增加到三千钱。
幸生进去问柿姑,该如何处置。
柿姑笑着道:“让他出钱来帮助你,这实在是件好事前去告诉县宰,他应当会答应。况且冤家宜解不宜结,对于仇怨,用恩德对待他,善莫大焉。只因为小人反复无常,必定先叫他输一把钱,然后才想办法给他说话,这才是完全之策。”
“好,娘子说的是。”幸生说。
就出去告诉某公子,某公子大为欢喜,向他道谢。当天就把钱送到幸生家来。
公子就去拜访县官,说出其中的缘故。
县官欢喜地答应了,说:“这样甚好。”
某公子没有被追究,深深地感激幸生,前面的嫌隙也都化解了。
从此,县官常召请幸生到府上谈论文章,县官夫人也时常和柿姑来往。
县官曾问柿姑,说:“贤妹,前面你的呈词中说有回也霸产的话,这典故出自哪里?”
柿姑掩口笑着道:“妹子学问鄙陋,因为‘参乎杀人’找不到对的,便想起《聊斋志异》记载有原壤控告颜回的是。就姑且拈来拼凑。原来本是一时急急忙忙写成,既然化用原故事,应当将‘霸产’改为‘盗食’,只因为写好了,也懒得涂改了,果然被大方之家笑话。”
县官称赞道:“《聊斋志异》虽然是小说,将来必传于后世。足见贤妹是无书不看啊!‘霸产’两个字要比‘盗食’两字新鲜,不改也没有什么损害!”
柿姑感激深深的教养,就把婶婶母子接去和他们一同居住。
后来,幸生高中进士,官至部曹,椒哥也领乡荐,官至中翰。(未完待续)
p; 柿姑说:“得到了钱财,放在家中而不是使用,那是守财奴了,又有什么用!”
于是,渐渐地拿出来置备产业。
没几年,良田房屋,都比得上富有之家了。
起初,某公子被柿姑折辱,时常怀恨在心。接着听到了他嫁给了幸生,并且发了义财,爆发致富,心里又是羡慕,又是忌恨。
于是,贿赂了一个剧盗,让剧盗到县官面前状告,说幸生一直窝藏着他,勾结他做违法乱纪的事,想用这样的手段,好好报复一下幸生。
当时,幸生果真听从了柿姑的话,认真读书,已进入县学学习了。
因为秋试临近了,柿姑就严厉督促幸生温习功课。
忽然,老仆人喘着气冒着大汗跑来说,县里的差役拿着名册来了,说主人窝藏剧盗,要立刻提去审讯。
幸生听了,一脸沮丧,自己从没和什么不务正业的人有什么来往,怎么会窝藏剧盗,不觉被吓住。
柿姑道:“你真的窝藏了吗?为何如此害怕?”
“该怎么办?”幸生说。
柿姑道:“我想这一定是仇人在搞鬼,决不是畏惧躲避能了结的事。你只管挺身到公堂上去,不必惊慌,侃侃辩论,我想堂上的县官未必不分青红皂白。万一县官真的昏愦了,黑白不分,谁好谁坏,谁的为人怎么样,乡里的人自有一个公论,我当纠集各位乡绅,一起到公堂去给你辨别冤屈。要是畏惧而回避,本来没这回事,也会变成真的,反而让仇人得志,让他笑话了。”
幸生听了,胆气顿时壮大起来,愿立即就到公堂上去辩白。
柿姑又亲自面见来提取幸生的差役,对他们说:“我家官人在家读书,向来安分守法。现今被仇人陷害,无缘被盗贼诬陷,既蒙县宰提审,该当前去辩白。现今官人就交给你们了,好好照看他,几个钱,我也不会吝啬。等他没事回来了,我再另外犒赏。要是你们敢望恣搜刮,九天虽远,不要说我女流之辈不能披发上告。”
起初差役想好好榨取一番,等看到柿姑荣光照人,并且又言语刚毅,料想不是一个善弱之辈,只得唯唯听命,不敢有什么话说。
幸生到了县衙,暂且关押在监牢之中,县官也并不审讯。
柿姑不时地叫人去探视,十天过去了,实在不能再等了。
于是,下请柬招请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摆设筵席招待他们,筵席终了的时候,柿姑就在屏风后面把自己要请求他们的事,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到县衙去找县官理论。
可是众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愿出头,谁都不愿惹事,众人都沉默不语。
柿姑知道他们不会帮助了,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含着泪回房去了。
求人不如求己,就拿起笔来,写好呈词,给丈夫辩白冤屈。
第二天早上,叫仆人把拿着去呈献给县官。
在呈此有两句对仗工整的话:“将错就错,参乎几误杀人;以讹传讹,回也岂真霸产。”其中的意思就是说县官好坏不分,不立即审理案子。
县官见了呈词,叹赏不已,立即提取幸生出来,当面审讯。
问道:“你同乡有个蒋九成先生,你曾认得他吗?”
幸生在下面叩了一个头,回答道:“蒋先生就是小生的岳家。”
县官立即改变了脸色,站起来说:“那先生是我的老师。你的妻子既然是先生的女儿,难怪词句说得如此得体。”
于是,把柿姑上的呈词交给幸生阅览,当天,就把幸生放了。
原来,那县官是长白人,他的父亲官至都统。柿姑的父亲因为凭诸生的身份进入了太学学习,在京兆参加考试。都统就请他去教授他的儿子,就是那个县官了。
现今通过考试被授予了县官一职,到那里上任。
柿姑在襁褓之中就失去了父亲,九岁的时候又死去了母亲,小的时候,好像听母亲说过她的父亲在京师教授学生,没想到就是那个县官。
幸生回去,把县官的话告诉柿姑,柿姑大为欢喜,叫幸生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去衙门向县官道谢。
县官把老师的情谊看得很重,过了一天,也屈驾答拜,并请求和柿姑相见,详细地问起老师死后的事情。听说柿姑没有兄弟,也不胜叹息,并留下锦缎笔砚等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县官准备要走的时候,柿姑向他道谢,并请求他说:“寒微之家,仰仗老爷的庇护,才得以免祸,想平日和盗贼没有什么仇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还请老爷好好查究,惩办不法之人,这样就大幸了。”
县官点头答应了。
回到衙门之后,立即提审剧盗,严加审讯,起初那盗贼不肯说,对他用刑了,他才说出是某公子指使的。
县官恼怒,立即下令提取某公子,前去质问。
某公子见差役来提取他,问明了情况,惧怕不已,立即去拜访幸生,向他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求他到县官面前说说好话,愿意赔给他一千钱。
幸生推辞道:“窝藏剧盗,这罪名不轻,诬陷别人的人,应当自受,还有什么话说!”
某公子更加惧怕,渐渐地增加到三千钱。
幸生进去问柿姑,该如何处置。
柿姑笑着道:“让他出钱来帮助你,这实在是件好事前去告诉县宰,他应当会答应。况且冤家宜解不宜结,对于仇怨,用恩德对待他,善莫大焉。只因为小人反复无常,必定先叫他输一把钱,然后才想办法给他说话,这才是完全之策。”
“好,娘子说的是。”幸生说。
就出去告诉某公子,某公子大为欢喜,向他道谢。当天就把钱送到幸生家来。
公子就去拜访县官,说出其中的缘故。
县官欢喜地答应了,说:“这样甚好。”
某公子没有被追究,深深地感激幸生,前面的嫌隙也都化解了。
从此,县官常召请幸生到府上谈论文章,县官夫人也时常和柿姑来往。
县官曾问柿姑,说:“贤妹,前面你的呈词中说有回也霸产的话,这典故出自哪里?”
柿姑掩口笑着道:“妹子学问鄙陋,因为‘参乎杀人’找不到对的,便想起《聊斋志异》记载有原壤控告颜回的是。就姑且拈来拼凑。原来本是一时急急忙忙写成,既然化用原故事,应当将‘霸产’改为‘盗食’,只因为写好了,也懒得涂改了,果然被大方之家笑话。”
县官称赞道:“《聊斋志异》虽然是小说,将来必传于后世。足见贤妹是无书不看啊!‘霸产’两个字要比‘盗食’两字新鲜,不改也没有什么损害!”
柿姑感激深深的教养,就把婶婶母子接去和他们一同居住。
后来,幸生高中进士,官至部曹,椒哥也领乡荐,官至中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