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永乐小郎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体面,面子,脸面、颜面。这些词是同一个意思。
只要是人与人之间有可以比较的东西,都可以用这几个词来概括。
爵位、官职、家宅、身上的衣服、佩戴的首饰、出入的马车、婚丧嫁娶的排场,几乎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就有体面。
我是公爵你是侯爵,我比你体面。
我是公爵你是侯爵,可我见你依然很尊敬,你也就有了体面。
我是公爵你是侯爵,可你见我比见其他公爵更加尊敬,我也更有体面。
人生在世,免不了互相给面子,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立足之道。
当想到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结论之后,李旭不由得哭笑不得,就连宝儿这么大大咧咧的黄毛丫头,都知道去水房打水之后,给烧火婆子道一个万福,念叨一句:”有劳了。“李景隆怎么就不知道呢?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授李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可谓是给足了李景隆体面。
可是李景隆干了些什么?
仗着自己的曹国公爵位是太祖皇帝赐予世袭,自认为比朱棣封的国公要更高一等,李景隆上朝总是位于班列之首。
路遇靖难功臣,对方向李景隆行礼,李景隆却佯装未曾察觉,扬长而去。人前人后说北燕军士是“狍子”。每次南北军殴斗,李景隆总是为南军撑腰。
肆意打骂军士,动辄嘲讽翰林内阁手无缚鸡之力,就连李家本族,也出了李旭这档子事。
李景隆竟是不愿给永乐朝上上下下除了朱棣之外,所有人一个体面。
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出李景隆是什么事情没有给朱棣体面,以至于最后朱棣下令罢爵圈禁。不过李旭猜也猜得到,多半就是迁都了。
永乐元年,朱棣应该会提出迁都。李景隆在金陵长大,早已习惯了这边的风水,自然是不愿意搬到苦寒的北燕。这么来看,李景隆不给朱棣体面是早晚的事情,那也就别怪朱棣动手了。
给脸不要脸。这是李旭给李景隆的盖棺定论,想来朱棣要是知道了,也会同意。
不过李景隆现在已经和二房彻底决裂,他的死活李旭已经不关心,接下来要怎么好好享受生活才是李旭当下要考虑的问题。
正在出神想着事情。门外传来了一声低问:“三少爷?”
李旭回过神来,喊了一声:“进来。”只见吴管家开门弯腰进来,关好门,走到李旭床边,弯腰行礼道:“三少爷,唤小的前来可有吩咐?”
李旭摇摇头,笑着说:“有劳吴管家了,不用站着,坐吧。”
吴管家却径直下跪,磕了一个头,李旭有些奇怪,不知道吴管家为何如此,但听见吴管家带着哭腔说:”小的该死,小的当不起三少爷如此礼遇,三少爷交代的差事小的没有办好,连累三少爷受如此重伤。还请三少爷责罚,罚钱罚杖,小的都受了。“
李旭甩开心里的思绪,看着吴管家:“这次事情你办的很好,我受伤也是算计在内,只是没告诉你而已,不必自责。倒是我得说一声,左都督府上下承你的情了。”
吴管家却是磕头如捣蒜一般:“三少爷这是说哪里的话,只要不嫌小的粗苯,有事三少爷尽管吩咐小的,虽说不一定能做的周全,但小的一定尽心尽力。”
看看,一个管家都这么知礼,知道给少爷面子,李景隆被圈禁真不冤枉。李旭觉得要是吴管家去当官,多半比李景隆当的要好。
李旭伸出一只手,扶住了下跪的吴管家:“起来,起来,别老动不动跪啊跪的,我这不讲这些。”
吴管家这才站起身来,在床边的凳子上坐了下来。又向前探出身,低声问道:“三少爷,可是还有吩咐?”
李旭点点头,看着吴管家已然红红的眼眶,却没有直接说出口,先绕了个弯子:“小七和小七媳妇可安顿好了?”
”安顿好了,在金陵南郊,暂时先找了个茅屋住着,等这段风头过了,就西行去武昌府置庄子。田亩约莫也得买些,只是庄子置于何处,还须三少爷示下。“
”武昌府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建庄的人又少,以后会是我们李家的粮庄。此事我已去信给父亲,不过不管父亲同不同意,武昌府的庄子我是必定要置的。这样,过了谷雨,就让他们出发,先去... -->>
体面,面子,脸面、颜面。这些词是同一个意思。
只要是人与人之间有可以比较的东西,都可以用这几个词来概括。
爵位、官职、家宅、身上的衣服、佩戴的首饰、出入的马车、婚丧嫁娶的排场,几乎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就有体面。
我是公爵你是侯爵,我比你体面。
我是公爵你是侯爵,可我见你依然很尊敬,你也就有了体面。
我是公爵你是侯爵,可你见我比见其他公爵更加尊敬,我也更有体面。
人生在世,免不了互相给面子,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立足之道。
当想到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结论之后,李旭不由得哭笑不得,就连宝儿这么大大咧咧的黄毛丫头,都知道去水房打水之后,给烧火婆子道一个万福,念叨一句:”有劳了。“李景隆怎么就不知道呢?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授李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可谓是给足了李景隆体面。
可是李景隆干了些什么?
仗着自己的曹国公爵位是太祖皇帝赐予世袭,自认为比朱棣封的国公要更高一等,李景隆上朝总是位于班列之首。
路遇靖难功臣,对方向李景隆行礼,李景隆却佯装未曾察觉,扬长而去。人前人后说北燕军士是“狍子”。每次南北军殴斗,李景隆总是为南军撑腰。
肆意打骂军士,动辄嘲讽翰林内阁手无缚鸡之力,就连李家本族,也出了李旭这档子事。
李景隆竟是不愿给永乐朝上上下下除了朱棣之外,所有人一个体面。
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出李景隆是什么事情没有给朱棣体面,以至于最后朱棣下令罢爵圈禁。不过李旭猜也猜得到,多半就是迁都了。
永乐元年,朱棣应该会提出迁都。李景隆在金陵长大,早已习惯了这边的风水,自然是不愿意搬到苦寒的北燕。这么来看,李景隆不给朱棣体面是早晚的事情,那也就别怪朱棣动手了。
给脸不要脸。这是李旭给李景隆的盖棺定论,想来朱棣要是知道了,也会同意。
不过李景隆现在已经和二房彻底决裂,他的死活李旭已经不关心,接下来要怎么好好享受生活才是李旭当下要考虑的问题。
正在出神想着事情。门外传来了一声低问:“三少爷?”
李旭回过神来,喊了一声:“进来。”只见吴管家开门弯腰进来,关好门,走到李旭床边,弯腰行礼道:“三少爷,唤小的前来可有吩咐?”
李旭摇摇头,笑着说:“有劳吴管家了,不用站着,坐吧。”
吴管家却径直下跪,磕了一个头,李旭有些奇怪,不知道吴管家为何如此,但听见吴管家带着哭腔说:”小的该死,小的当不起三少爷如此礼遇,三少爷交代的差事小的没有办好,连累三少爷受如此重伤。还请三少爷责罚,罚钱罚杖,小的都受了。“
李旭甩开心里的思绪,看着吴管家:“这次事情你办的很好,我受伤也是算计在内,只是没告诉你而已,不必自责。倒是我得说一声,左都督府上下承你的情了。”
吴管家却是磕头如捣蒜一般:“三少爷这是说哪里的话,只要不嫌小的粗苯,有事三少爷尽管吩咐小的,虽说不一定能做的周全,但小的一定尽心尽力。”
看看,一个管家都这么知礼,知道给少爷面子,李景隆被圈禁真不冤枉。李旭觉得要是吴管家去当官,多半比李景隆当的要好。
李旭伸出一只手,扶住了下跪的吴管家:“起来,起来,别老动不动跪啊跪的,我这不讲这些。”
吴管家这才站起身来,在床边的凳子上坐了下来。又向前探出身,低声问道:“三少爷,可是还有吩咐?”
李旭点点头,看着吴管家已然红红的眼眶,却没有直接说出口,先绕了个弯子:“小七和小七媳妇可安顿好了?”
”安顿好了,在金陵南郊,暂时先找了个茅屋住着,等这段风头过了,就西行去武昌府置庄子。田亩约莫也得买些,只是庄子置于何处,还须三少爷示下。“
”武昌府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建庄的人又少,以后会是我们李家的粮庄。此事我已去信给父亲,不过不管父亲同不同意,武昌府的庄子我是必定要置的。这样,过了谷雨,就让他们出发,先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