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永乐小郎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李旭看了看字,又看了看在场这几个含着笑意的天子重臣。心想还好准备了,不然又被打个措手不及。
“还请皇上恕小子纸上谈兵,妄议朝政之罪。”
“无妨,今日话从你嘴里出,入朕和几位大臣耳,不会外流。”
我的皇上啊,那帮守在四周的锦衣卫不是人啊?不过也无所谓,横竖自己才八岁,流传出去,别人也只会当一个笑谈。
“回皇上,其实小子只想写两个字就够了,但是怕被拉去砍头,这才写了十二个。”
“呵呵,哪两个字这么严重?”
李旭缓缓靠近朱棣,压低声音:“迁都。”
一时间,八角亭气氛再次凝固,朱棣原本带着笑意的脸此刻却严肃无比,看看几个朝臣,又看看朱瞻基,后者有些不解的摇摇头,是啊,迁都一事,朱棣今日才和几位文渊阁大臣提及,也没有透露过半点风声,朱瞻基也不知道。想到此,朱棣脸色好了一些,可是声音依然冷冽:“锦衣卫听令,退出此园,守住院门,一只苍蝇也不准放进来。”
“得令!”锦衣卫次第有序的退出小院,只有杨熙在离开前,有些担心的看了一眼。
“现在你可以放心大胆的说任何话,朕恕你无罪。可若是遮遮掩掩,仔细朕再给你两道伤疤。”朱棣一字一句的说。几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出声,现在不是他们说话的时候。
李旭放下心来,只要是第一关过去了,剩下的,都好说。
“回皇上,小子自幼读史,发现自古亡国,只有两个原因。百姓没粮食,朝堂不打仗。”
“继续。”
“百姓没有粮食,所以造反。军队常年累月不打仗,自然打不过造反的百姓。所以,要想国祚绵长,天下太平,只用做好两件事:让百姓有粮,军伍有仗。”
杨士奇摇摇头,没想到这个小子给人一波又一波震惊,来的太快有些承受不住。可想了一会,又点点头,李旭说的倒也没错。自古以来,亡国无非就是这两个原因所导致,只是如何有粮吃有仗打,还得听李旭说下去。
“湖广地处大明中南,雨水充沛气候适宜,且武昌府至荆州府一马平川,土壤肥沃,最适合种粮,西南东三面环山,仅北面稍显平坦,若有人挟粮自重,朝廷大军从北面一冲即垮,无法抵抗,可为大明粮仓。此为‘南储粮’。”
“大明东南临海,仅散碎倭寇偶尔犯禁,暂时成不了气候。西面靠山,大军西进难,狄戎想出亦难,坚守即可。唯有北面,战线绵长,却又一马平川,仅阴山一脉稍可阻挡,战事一触即发。皇上发迹于燕,自当了解。若陈兵北线,稳扎稳打,自然能保证大军士气。此为‘北养壮’。”
朱棣面色好多了,特别是提起北面,朱棣心中明白,李旭说的是对的。别的不说,只看靖难,燕山卫八万人能杀得李景隆四十万大军丢盔卸甲。虽然有计谋和战将能力的原因。可是燕军骁勇善战,南军疏于战事导致士气不盛,才是靖难成功的关键。
李旭停下来歇口气,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这可不是小事,稍有不慎就是动摇国本。只是李旭的建议,怎么想怎么靠谱,虽然还需要实践证明,可至少在理论上,可行。
朱棣点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头:“可是这两件事情与迁都何干?”
李旭心中不以为然,身子却向前一恭,拱手向前:“敢问皇上,若是现在湖广有人挟粮造反,他们的退路在哪?”
“自然是河南布政司。”
“若京师在北燕呢?”
朱棣已经明白了李旭的意思,可是赵士元还没明白:“若是在河南布政司陈兵……”
“这和北边戍军是一件事。”李旭打断了赵士元的问话:“若要练军,必陈兵北疆,到时候河南二十万,北疆六十到八十万。且不说粮钱损耗是个天文数字,也不论军情传递是否及时,小子只问赵大人,放那么多军队在外戍守,皇上可能睡得安稳?”
赵士元被反问得哑口无言。朱棣此时却哈哈大笑,拍拍赵士元的肩膀:“状元公,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文辞锦绣,诗赋绝伦,可在这天下南北大势上,李旭足可为你师。”
赵士元本是心胸豁达之人,李旭的一番话说的他心服口服,当下便向李旭执弟子礼:“李师,士元悟了。”
李旭慌忙躲开,不肯受这一礼,却见旁边朱瞻基也冲他行礼:“李师,今日赐教,感激不尽。”
李旭苦笑:“当不得当不得,二位是要折我的寿吗?”
见几人互相调笑,朱棣却突然想起一事来,转身对杨士奇说:“杨卿,朕为你幺女做个媒可好?”
也不管杨士奇大惊失色,朱棣又转过来喊了一声:“李旭。”
几人停下了调笑,李旭上前:“敢问皇上有何吩咐?”
朱棣笑着说:“你父在荆州替朕办事,你就是朕的晚辈。杨卿有一幺女,可谓钟灵毓秀,落落大方。今日朕做主,给你们两人做媒。回去告诉你娘,让她早日下定。待你二人成年之后,择日完婚。”
杨士奇愣了,剩下三个也是神游天外,一片空白。李旭呆呆站在原地,姿势一动不动,此时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就有媳妇了?”
p; 李旭看了看字,又看了看在场这几个含着笑意的天子重臣。心想还好准备了,不然又被打个措手不及。
“还请皇上恕小子纸上谈兵,妄议朝政之罪。”
“无妨,今日话从你嘴里出,入朕和几位大臣耳,不会外流。”
我的皇上啊,那帮守在四周的锦衣卫不是人啊?不过也无所谓,横竖自己才八岁,流传出去,别人也只会当一个笑谈。
“回皇上,其实小子只想写两个字就够了,但是怕被拉去砍头,这才写了十二个。”
“呵呵,哪两个字这么严重?”
李旭缓缓靠近朱棣,压低声音:“迁都。”
一时间,八角亭气氛再次凝固,朱棣原本带着笑意的脸此刻却严肃无比,看看几个朝臣,又看看朱瞻基,后者有些不解的摇摇头,是啊,迁都一事,朱棣今日才和几位文渊阁大臣提及,也没有透露过半点风声,朱瞻基也不知道。想到此,朱棣脸色好了一些,可是声音依然冷冽:“锦衣卫听令,退出此园,守住院门,一只苍蝇也不准放进来。”
“得令!”锦衣卫次第有序的退出小院,只有杨熙在离开前,有些担心的看了一眼。
“现在你可以放心大胆的说任何话,朕恕你无罪。可若是遮遮掩掩,仔细朕再给你两道伤疤。”朱棣一字一句的说。几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出声,现在不是他们说话的时候。
李旭放下心来,只要是第一关过去了,剩下的,都好说。
“回皇上,小子自幼读史,发现自古亡国,只有两个原因。百姓没粮食,朝堂不打仗。”
“继续。”
“百姓没有粮食,所以造反。军队常年累月不打仗,自然打不过造反的百姓。所以,要想国祚绵长,天下太平,只用做好两件事:让百姓有粮,军伍有仗。”
杨士奇摇摇头,没想到这个小子给人一波又一波震惊,来的太快有些承受不住。可想了一会,又点点头,李旭说的倒也没错。自古以来,亡国无非就是这两个原因所导致,只是如何有粮吃有仗打,还得听李旭说下去。
“湖广地处大明中南,雨水充沛气候适宜,且武昌府至荆州府一马平川,土壤肥沃,最适合种粮,西南东三面环山,仅北面稍显平坦,若有人挟粮自重,朝廷大军从北面一冲即垮,无法抵抗,可为大明粮仓。此为‘南储粮’。”
“大明东南临海,仅散碎倭寇偶尔犯禁,暂时成不了气候。西面靠山,大军西进难,狄戎想出亦难,坚守即可。唯有北面,战线绵长,却又一马平川,仅阴山一脉稍可阻挡,战事一触即发。皇上发迹于燕,自当了解。若陈兵北线,稳扎稳打,自然能保证大军士气。此为‘北养壮’。”
朱棣面色好多了,特别是提起北面,朱棣心中明白,李旭说的是对的。别的不说,只看靖难,燕山卫八万人能杀得李景隆四十万大军丢盔卸甲。虽然有计谋和战将能力的原因。可是燕军骁勇善战,南军疏于战事导致士气不盛,才是靖难成功的关键。
李旭停下来歇口气,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这可不是小事,稍有不慎就是动摇国本。只是李旭的建议,怎么想怎么靠谱,虽然还需要实践证明,可至少在理论上,可行。
朱棣点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头:“可是这两件事情与迁都何干?”
李旭心中不以为然,身子却向前一恭,拱手向前:“敢问皇上,若是现在湖广有人挟粮造反,他们的退路在哪?”
“自然是河南布政司。”
“若京师在北燕呢?”
朱棣已经明白了李旭的意思,可是赵士元还没明白:“若是在河南布政司陈兵……”
“这和北边戍军是一件事。”李旭打断了赵士元的问话:“若要练军,必陈兵北疆,到时候河南二十万,北疆六十到八十万。且不说粮钱损耗是个天文数字,也不论军情传递是否及时,小子只问赵大人,放那么多军队在外戍守,皇上可能睡得安稳?”
赵士元被反问得哑口无言。朱棣此时却哈哈大笑,拍拍赵士元的肩膀:“状元公,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文辞锦绣,诗赋绝伦,可在这天下南北大势上,李旭足可为你师。”
赵士元本是心胸豁达之人,李旭的一番话说的他心服口服,当下便向李旭执弟子礼:“李师,士元悟了。”
李旭慌忙躲开,不肯受这一礼,却见旁边朱瞻基也冲他行礼:“李师,今日赐教,感激不尽。”
李旭苦笑:“当不得当不得,二位是要折我的寿吗?”
见几人互相调笑,朱棣却突然想起一事来,转身对杨士奇说:“杨卿,朕为你幺女做个媒可好?”
也不管杨士奇大惊失色,朱棣又转过来喊了一声:“李旭。”
几人停下了调笑,李旭上前:“敢问皇上有何吩咐?”
朱棣笑着说:“你父在荆州替朕办事,你就是朕的晚辈。杨卿有一幺女,可谓钟灵毓秀,落落大方。今日朕做主,给你们两人做媒。回去告诉你娘,让她早日下定。待你二人成年之后,择日完婚。”
杨士奇愣了,剩下三个也是神游天外,一片空白。李旭呆呆站在原地,姿势一动不动,此时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就有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