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永乐小郎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李旭第二次进乾清宫,相比第一次来说要熟悉不少,而且待遇也高多了,朱棣不但赐了坐,还端上来一桌饭菜让李旭陪着自己用膳,席间时不时问问李旭的家事,就连昨日刚刚进府的舒姨娘也提到了。
“朕听说昨日你可又闹出个大笑话,竟然让你爹新纳的小妾从正大门进了李府。你爹让你这么干的?”朱棣嚼完了剩下的米饭,放下筷子笑着的问道。
李旭本来也不喜欢这宫里的饭菜味道,干脆也放下筷子擦擦嘴,回应道:“回皇上,父亲并未嘱咐这般细枝末节的事情,是母亲觉得姨娘远道而来,又怀了身子,从大门进也无妨。而且姨娘再怎么说也只是爹的小妾,又是湖广的商户人家,担心家中下人因为身份看轻了舒姨娘,如此行事也暗含抬举之意。”
“那你们三兄弟呢?”朱棣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是语气还算和蔼:“朕听说前两日你二哥去杭州了,你大哥也搬到宫里的卫所来住,可是对这新来的姨娘有不满,所以故意躲着不见?”
李旭一边腹诽着朱棣的八卦之心,一边思索着如何应答。只是如今看来朱棣耳目众多,这等小节也知道得清清楚楚,只怕不是随便编个瞎话就能糊弄过去的。想了想,半真半假地回道:“皇上,父亲不在家,姨娘比小子大哥小一岁,比二哥也只大两岁而已,这瓜田李下的说不清楚,小子大哥二哥出去住也是为了避嫌,免得旁人说李家闲话。只是父亲这次不告而纳的确有失礼法,让母亲受了委屈,小子兄弟们的不满,多半是冲父亲去的,与那姨娘倒没什么关系。”
朱棣微微点点头,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模样:“爱憎分明,持家公正,你娘的性子朕是知道的,不过没想到她还能将你们三兄弟教导得如此出色,实为难得,这次是朕委屈她了!”想了想,转头对侍候一旁的郑和吩咐道:”笔墨何在?“
郑和连忙安排人将朱棣面前的饭菜收了,然后放好纸笔,朱棣站起身来拿着笔舔了舔墨,也没多想就在纸上一挥而就。郑和小心翼翼的捧起那张宣纸向李旭展示。
”持家有道,教子有方。妇之楷模,妻之德范。“
这可是顶了天的评价,李旭连忙起身下跪:”小子代母亲谢皇上赐书!“心里却在疑惑刚才朱棣说的话。李增枝纳妾跟朱棣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朱棣说是他委屈了张氏?莫非纳妾一事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朱棣摆摆手,轻描淡写道:”起身吧,这是你娘应得的。“又吩咐郑和道:”待会李小子回家,你跟着去一趟,将这副字送到李夫人手上。“
郑和却有些犹豫,提醒道:”皇上,这......这字可还没裱呢,就这么......是不是不大妥当?”
“此事不好大张旗鼓,这般送去正好,他们自己找人装裱便是,都来往这么多年了,李夫人哪会为了这点事怪朕。”朱棣不经意间流露出与张氏的熟稔。这让李旭心中的八卦之火像被泼了汽油一般熊熊燃起。
“......岳母、皇后娘娘,甚至连朱棣看上去都跟张氏相识多年,当年到底出过什么事让深闺中的娘交际如此之广?”李旭站起身爱,心中暗暗思索。可是上面的朱棣没有给李旭时间。
“膳也用过了,字也赐了,说说昨日朕让瞻基给你看的奏折罢。”朱棣重新坐下,变地正经起来:“迁都一事去年你便提过,南储粮北养壮的方略也没错,只是谁先谁后,总得拿出个条陈来。百官久居金陵富饶之地,若是贸然提出迁都,只怕许多人都不愿去那寒冷贫瘠的北燕,这也要想个法子才行,还有鞑靼.......算了,先说说之前的两条罢。”
正戏来了,李旭甩开那些八卦心思,沉吟了一会,这才开口回道:“迁都一事事关国本,想来皇上也不愿匆忙行事,或许可用循序渐进的法子来实现迁都。”
“循序渐进?何意?“朱棣皱皱眉头。
”第一,提升北燕的地位,以设立行宫为名建北燕皇宫......“李旭还没说完,朱棣便打断道:”此事元宵节朕便吩咐下去了,下月朕会下旨升北燕为陪读,工部尚书黄福去北燕建行宫。“
见第一步朱棣已经迈出去,李旭心知迁都一事势在必行了,当下更是小心翼翼的说:”敢问皇上,若是在北燕建起一座新的京城,约莫要多久时间?“
朱棣想了想,说:”朕问过黄尚书,若要跟这金陵的皇宫一模一样,只怕需要十年以上。“
”这便是了。“李旭心里有了底,开口道:”这十年,皇上可借口鞑靼或其他理由,时不时带文武百官去北地住上个半年一年的,既可让百官提前适应北燕生活,又能防止鞑靼进犯边境。慢慢的将北燕变成京城,金陵则成为陪都。十年时间足够安排一切了。“
朱棣微微点头,李旭的法子还算稳妥,可以一试,可是若不下诏明言迁都,南民北迁的事情怎么办?朱棣开口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好办,虽不能明言迁都,可是给几位重臣通通气还是可以的。“李旭胸有成竹的应答道:”世人多喜从众跟风,上行下效。之前在杨府文会,几位文渊阁的大臣也知道皇上欲迁都一事,不如皇上暗示几位重臣,让他们在北地提前购地建府。只要有官面的人行动,那些消息灵通的商人富户自然会挖空心思打探消息。即使打探... -->>
这是李旭第二次进乾清宫,相比第一次来说要熟悉不少,而且待遇也高多了,朱棣不但赐了坐,还端上来一桌饭菜让李旭陪着自己用膳,席间时不时问问李旭的家事,就连昨日刚刚进府的舒姨娘也提到了。
“朕听说昨日你可又闹出个大笑话,竟然让你爹新纳的小妾从正大门进了李府。你爹让你这么干的?”朱棣嚼完了剩下的米饭,放下筷子笑着的问道。
李旭本来也不喜欢这宫里的饭菜味道,干脆也放下筷子擦擦嘴,回应道:“回皇上,父亲并未嘱咐这般细枝末节的事情,是母亲觉得姨娘远道而来,又怀了身子,从大门进也无妨。而且姨娘再怎么说也只是爹的小妾,又是湖广的商户人家,担心家中下人因为身份看轻了舒姨娘,如此行事也暗含抬举之意。”
“那你们三兄弟呢?”朱棣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是语气还算和蔼:“朕听说前两日你二哥去杭州了,你大哥也搬到宫里的卫所来住,可是对这新来的姨娘有不满,所以故意躲着不见?”
李旭一边腹诽着朱棣的八卦之心,一边思索着如何应答。只是如今看来朱棣耳目众多,这等小节也知道得清清楚楚,只怕不是随便编个瞎话就能糊弄过去的。想了想,半真半假地回道:“皇上,父亲不在家,姨娘比小子大哥小一岁,比二哥也只大两岁而已,这瓜田李下的说不清楚,小子大哥二哥出去住也是为了避嫌,免得旁人说李家闲话。只是父亲这次不告而纳的确有失礼法,让母亲受了委屈,小子兄弟们的不满,多半是冲父亲去的,与那姨娘倒没什么关系。”
朱棣微微点点头,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模样:“爱憎分明,持家公正,你娘的性子朕是知道的,不过没想到她还能将你们三兄弟教导得如此出色,实为难得,这次是朕委屈她了!”想了想,转头对侍候一旁的郑和吩咐道:”笔墨何在?“
郑和连忙安排人将朱棣面前的饭菜收了,然后放好纸笔,朱棣站起身来拿着笔舔了舔墨,也没多想就在纸上一挥而就。郑和小心翼翼的捧起那张宣纸向李旭展示。
”持家有道,教子有方。妇之楷模,妻之德范。“
这可是顶了天的评价,李旭连忙起身下跪:”小子代母亲谢皇上赐书!“心里却在疑惑刚才朱棣说的话。李增枝纳妾跟朱棣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朱棣说是他委屈了张氏?莫非纳妾一事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朱棣摆摆手,轻描淡写道:”起身吧,这是你娘应得的。“又吩咐郑和道:”待会李小子回家,你跟着去一趟,将这副字送到李夫人手上。“
郑和却有些犹豫,提醒道:”皇上,这......这字可还没裱呢,就这么......是不是不大妥当?”
“此事不好大张旗鼓,这般送去正好,他们自己找人装裱便是,都来往这么多年了,李夫人哪会为了这点事怪朕。”朱棣不经意间流露出与张氏的熟稔。这让李旭心中的八卦之火像被泼了汽油一般熊熊燃起。
“......岳母、皇后娘娘,甚至连朱棣看上去都跟张氏相识多年,当年到底出过什么事让深闺中的娘交际如此之广?”李旭站起身爱,心中暗暗思索。可是上面的朱棣没有给李旭时间。
“膳也用过了,字也赐了,说说昨日朕让瞻基给你看的奏折罢。”朱棣重新坐下,变地正经起来:“迁都一事去年你便提过,南储粮北养壮的方略也没错,只是谁先谁后,总得拿出个条陈来。百官久居金陵富饶之地,若是贸然提出迁都,只怕许多人都不愿去那寒冷贫瘠的北燕,这也要想个法子才行,还有鞑靼.......算了,先说说之前的两条罢。”
正戏来了,李旭甩开那些八卦心思,沉吟了一会,这才开口回道:“迁都一事事关国本,想来皇上也不愿匆忙行事,或许可用循序渐进的法子来实现迁都。”
“循序渐进?何意?“朱棣皱皱眉头。
”第一,提升北燕的地位,以设立行宫为名建北燕皇宫......“李旭还没说完,朱棣便打断道:”此事元宵节朕便吩咐下去了,下月朕会下旨升北燕为陪读,工部尚书黄福去北燕建行宫。“
见第一步朱棣已经迈出去,李旭心知迁都一事势在必行了,当下更是小心翼翼的说:”敢问皇上,若是在北燕建起一座新的京城,约莫要多久时间?“
朱棣想了想,说:”朕问过黄尚书,若要跟这金陵的皇宫一模一样,只怕需要十年以上。“
”这便是了。“李旭心里有了底,开口道:”这十年,皇上可借口鞑靼或其他理由,时不时带文武百官去北地住上个半年一年的,既可让百官提前适应北燕生活,又能防止鞑靼进犯边境。慢慢的将北燕变成京城,金陵则成为陪都。十年时间足够安排一切了。“
朱棣微微点头,李旭的法子还算稳妥,可以一试,可是若不下诏明言迁都,南民北迁的事情怎么办?朱棣开口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好办,虽不能明言迁都,可是给几位重臣通通气还是可以的。“李旭胸有成竹的应答道:”世人多喜从众跟风,上行下效。之前在杨府文会,几位文渊阁的大臣也知道皇上欲迁都一事,不如皇上暗示几位重臣,让他们在北地提前购地建府。只要有官面的人行动,那些消息灵通的商人富户自然会挖空心思打探消息。即使打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