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皇后娘娘早上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尘封在库房一角不见天日,最后郁郁而终。
他带李定宸去看着铠甲时,在想些什么呢?
“虽然有《世宗实录》,但其实朕对他的了解,却大都是从父皇那里听说的。”李定宸道,“他是我大秦的骄傲,却也是压在几代皇室头顶上的阴云。”
这一点倒的确不错。因为世宗皇帝性格强势霸道,加上本人十分长寿,以至于最后他驾崩时,别说儿子辈就是孙子辈也死得差不多了,活着的没几个成才的。
宣宗皇帝是长子一脉,又是重孙辈中年纪最长的,矮子里拔高个,选了他继位。但他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帝王教育,也不懂得如何在朝堂上同朝臣周旋,因此始终活在世宗的阴影之下,处处捉襟见肘、局促不堪。
这一点,孩童时的李定宸或许无法理解,但却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所以他以世宗为自己的偶像,实际上却是为了超越他,打破那所谓的阴影。
宣宗皇帝登基时已过而立之年,或许他身上少的,就是李定宸这股子少年意气吧?
“陛下过来一下。”越罗抬头看向李定宸。
李定宸本来靠在暖炕上,闻言有些迷糊,但还是起身走了过去。越罗便亲手替他将那铠甲披上了。李定宸一愣,而后连忙推脱,“这铠甲太大了些,不合身。”
“先穿上再说。”越罗坚持。
她之前其实已经听李元说过了,但让李定宸穿上,却有自己的考虑。
李定宸略一犹豫,越罗已经整理好铠衣,从箱子里取出下裳的部分,他也只好站在那里,任由她折腾了。等一具铠甲穿完,越罗还亲自去内室抱了最大的那一面琉璃镜过来,让李定宸对镜自照。
李定宸上次穿到一半就脱下来了,只知道不合身,但具体有多不合身,这会儿才算是看清楚了。他连忙动手要将之解下来,一面道,“皇后莫不是想看朕的笑话?”
“我只是想跟陛下说,如今还不是时候。”越罗按住了他的手,看向镜中的李定宸,“陛下还没长到能撑起这铠甲的时候,此刻就想率军出征之事,太早了些。”
李定宸的动作停了下来,从镜中与越罗对视,“那何时才是时候?”
越罗垂眸想了想,笑道,“那我就与陛下定个约定吧。什么时候,陛下能将这句盔甲完全撑起来,我便竭尽所能,也要让陛下得偿所愿。”
李定宸挑眉,“这可是皇后说的!最多三四年,朕便能长到了。”
越罗微笑,“那就四年。但陛下也要答应我,在这之前,绝不再在任何人面前提起此事。不管发生了什么,即便蛮夷入侵,边境打起来了也一样。”
也许是因为可以从镜中看到自己的表情,所以李定宸的脸色也是前所未有的郑重,“好,朕答应了。”
“如此,就先将这铠甲解下吧,如今还不是他重现风光的时候。”越罗道。
两人合力将铠甲脱下,命人重新收入库房之中,这才坐下来说话。李定宸道,“皇后不提,朕都快忘了,今日朝堂上,王相一口就猜中了朕心中所想。”
“此事陛下只对我说过吧?”越罗微微蹙眉。
李定宸不太确定的道,“前几日练兵时,我倒是说过‘不练将来如何随军出征’的话,或许是有人透出去了也未可知。”
越罗问道,“便是陛下说过,也只有身边几人知晓吧?”
李定宸闻言转头看向她,两人对视片刻,心里都有了猜想,但也都没有说出来。即便知道身边有王霄的人又如何?他和来宝不同,眼下这个局面,这一两个人,其实是无关紧要的。
沉默片刻,李定宸才压低声音道,“今日之事,皇后都知道了吧?”
越罗轻轻点头,已然收起了此前的忧心,含笑道,“对陛下来说,这是好事。”她甚至还开了个玩笑,“至少往后就不用日日都去听讲经筵,不得脱身了。”
李定宸发愁道,“朕也知道是好事,但王相……”他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又没说,只是道,“今日王相就在谨身殿理政,让朕旁听,然而他们说的话,朕大都一头雾水,全然不懂。”
一日两日也就罢了,毕竟他才刚开始接触,不懂也是理所当然。但长此以往,只怕朝臣们就会认为他是资质平庸,难堪大任。以前他在宫里闹得再荒唐,一句年纪还小不懂事也就遮掩过去了,但接触了政事之后,若再有这样的风评,想要趁势而起就难了。
军国重事不同于其他,每一个决策都事关着无数人的生计存亡,不可轻忽。如果只是平庸也就罢了,万一做了错误的选择,只怕会令天下人失望。
但王霄会给他机会展露锋芒吗?
甚至,他会不会故意误导,让皇帝犯错?
这些担忧李定宸不能说出来,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他心中的。这前面的路谁都没有走过,没有人能够给他指引,只能自己去闯,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性差踏错,由不得李定宸不害怕。
越罗想了想,道,“俗谚云:磨刀不误砍柴工。陛下既然听不懂,勉强继续下去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既如此,不如暂退一步。”
“暂退一步?”李定宸若有所思。
越罗点点头,没有再说话,而是取了茶具过来,开始沏茶。等一杯香味清逸的茶水放在他面前,李定宸才盯着那袅袅热气,点头道,“皇后所言极是,暂退一步也不是坏事。不会的朕就去学,总有能听懂的时候。”
李定宸从来都是想到什么事情就立刻去做,这会儿被越罗说通了,便立刻坐起来,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要了纸笔来,开始写书单,命人去翰林院取来。
越罗扫了一眼,见除了各家史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著作,还有《农政全书》《治河全书》《纪效新书》之类的细分到具体行业的书籍,心下微微点头,并没有开口反对。
看是一回事,但这些书内容驳杂,要熟读并通晓其意,却并非那么容易的事。李定宸若是能够耐得住性子,将之全都读通了,想来为政之道,也就谙熟于心,只差实践了。
这些内容是越罗自己也不甚了解的,所以命人去取的时候,她便让取了两套。
“皇后也要陪着朕读书么?”李定宸闻言,立刻眼神发亮的看向她。
他身为皇帝,是根本没有“同窗”的,甚至也没有伴读,经筵课上的侍读官展卷官之类,都恪守君臣之份,绝没有一句多的话,李定宸也就从没体会过有人陪伴的感觉。此番要与皇后一同读书,倒是让他来了兴致。
越罗道,“闭门苦读不如互相切磋,我虽不敏,愿为陛下分忧。”
第二日太后要去大觉寺礼佛,李定宸免了早朝,恭送两位娘娘出宫之后,才去了谨身殿,向王霄说明,因为自觉水平不足,所以他打算继续向学,要回去先多读几本书。
在王霄看来,这是皇帝的退让。不论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是真的自觉不足还是突然害怕退缩,既然是他主动提的,王霄这边反倒好应对了。
他没有立刻答应,本想遣人去问两宫的意思,但两位娘娘又出宫了,只得劝谏了一番,见李定宸不为所动,这才提笔拟了一张书单给他,又言明有不懂的可以向自己询问。
心下隐隐又有几分失望,都说皇帝胆子大,恐怕只用在了顽劣上。
为君者,岂可因为这一点小小的困难便止步不前?
……
大抵亲政这件事太大了,朝堂内外都在议论此事,一时间,李定宸之前在宫中练兵之事无人再提起,倒也算是勉强此事带来的负面影响。
倒是李定宸没有跟着王霄理政,反倒突然说要读书,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大抵在许多朝臣眼中,如今小皇帝羽翼未丰,只将这些事情算到了王霄头上。他既然没有教导皇帝的意思,又找了这么一个理由,除却那些真正为皇室忧心者,谁会不长眼去提此事?
当夜两宫太后宿在大觉寺,并未回宫。第二日回来,听得李定宸自作主张,江太后气得险些又要罚跪。
那一日还是因为其他重臣在侧,形势所逼,王霄不得不应允这个提议,承认小皇帝亲政乃是理所应当。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好容易争来了,又岂能轻易放弃?
“母后稍安勿躁。”李定宸将越罗那一番话活学活用,拿来劝说两位太后,“若儿臣跟着王相学不到东西,占了那个位置又有何用?只会让众人以为儿臣资质平庸,不堪大任。那时若想再退回来,却是不能了,不如暂且蛰伏。”
“可如此一来,岂不是让本来欲支持你的臣子寒了心?”江太后皱眉。
她看得清楚,自然知道那日颜锦泉和刘诚二人是什么意思,只要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在朝中合纵连横,不愁不能逼得王霄下台还政。
李定宸闻言只是一笑,“若儿子立不起来,焉知那刘诚不是又一个王霄?”
江太后心下一凛,仔细的看了自家儿子一眼,眉头渐渐蹙了起来,“这些话是你自己想的,还是有人同你说的?”这固然是一种敏锐,但太过多疑,对一位帝王来说,却绝不是什么好事。
李定宸道,“自然是儿子自己想的。母后为我之意,儿子心里都知道。但此事宜缓不宜急,朕还年轻,便是三五年也熬得起。等朕有能力掌控朝堂而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动荡,届时才是亲政的好时机。”
江太后虽未全信,但到底还是更愿意相信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因此并未继续追究。若他身边有那么个人,总能查得出来。
她顿了顿,叹道,“既然你自己有了主意,那就照着去做。不论如何,万事还有我和你赵娘娘呢!”
李定宸道,“还真有一事要请两位娘娘相助。今次儿子拒了跟着王相学习理政,虽然他未必不乐意,却到底是驳了他的面子,且又显得像是儿子怕了退缩了,到底不美。因此还请两位娘娘在朝臣面前,代为转圜一二。”
“这却是一个□□脸一个唱白脸了。”赵太后忽而笑道。
这意思就是说,要在朝臣面前演一个“母子失和”,如此,那些对李定宸寄予厚望者,见太后态度强硬,便不至于立刻又退回去。而王霄这里,见李定宸连太后的话也不停,亦会放松些许。
“净出怪主意!”江太后瞪了他一眼,到底还是应了。
谁叫她生了这么个不省心的儿子呢?
李定宸得了准信,高高兴兴给两宫磕了个头,然后才回去了。
等他走了,江太后默然半晌,才轻轻叹气道,“赵姐姐,你说……是谁给皇帝出的这些主意?”
“依我看,八成是皇后。”赵太后道,“你也是这么想的吧?这宫里除了她,还有谁能让陛下这么听话。帝后和睦,她又帮得上忙,对如今的陛下来说,倒是好事。”
“话虽如此,可她毕竟是女子,这主意太正,将来……”江太后心中不无忧虑。
前朝可不是没有过女主临朝之事,甚至那武皇直接登基,做了这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此后牝鸡司晨,就一直为皇室所忌。
前朝时,听说后宫与前朝分隔的那道昭阳门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后宫不得干政”六字。本朝虽然没有这样的碑,但历代君王都贤明仁孝,因为君主长寿,也有足够时间挑选继任,因此政权过渡一向十分平稳,她们二人垂帘听政,还是大秦立国以来头一遭呢。
越罗的性子比皇帝强,从前她们瞧着只觉得好,如今涉及到政事,江太后便心生不安了。
赵太后微微一怔,继而笑道,“妹妹想得长远了些,将来的事,谁又说得清呢?不过顾着眼前罢了。左右咱们还没老到入土的年纪,还能看着他们。但日子是他们过的,只要不出格,也就随他们去吧。”
见江太后还是皱着眉,她顿了顿,又道,“何况,主意正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当年若你我之中有一个懂得这些,有她这样的主意,何至于如今……会是这般?”
倘若她们也通晓政事,那时节怎么会说是垂帘听政,朝政却是由朝臣一手把持,根本不过她们的手?如今要还政于皇帝,也要费这些周折。
外头说得再好听,再如何做出为皇帝担忧的模样,都掩不住堂堂皇室却被朝臣辖制,不得自主的现实。
现在皇帝有这样的志向,皇后又能辅助他,有什么不好呢?
“是啊,是我着相了。”江太后苦笑。
被皇后辖制和被朝臣辖制,哪一个更好,谁知道呢?但古往今来那么多听政的太后,走到那一步的也只有一个武皇。而武皇即便登基了,皇位最后不还是回到了她儿子的手里?
做母亲的,总归……还是要为孩子着想吧?
江太后这心思一转,就转到了紧着催促帝后二人赶快诞育皇嗣这上头来。
所以听说帝后要一同读书,竟也没有皱眉头。多相处好,这感情哪,都是处出来的。少年少女,正是好年纪,朝夕相对日夜相处,又是正经夫妻,如此耳鬓厮磨,总不会还没有动静吧?
被尘封在库房一角不见天日,最后郁郁而终。
他带李定宸去看着铠甲时,在想些什么呢?
“虽然有《世宗实录》,但其实朕对他的了解,却大都是从父皇那里听说的。”李定宸道,“他是我大秦的骄傲,却也是压在几代皇室头顶上的阴云。”
这一点倒的确不错。因为世宗皇帝性格强势霸道,加上本人十分长寿,以至于最后他驾崩时,别说儿子辈就是孙子辈也死得差不多了,活着的没几个成才的。
宣宗皇帝是长子一脉,又是重孙辈中年纪最长的,矮子里拔高个,选了他继位。但他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帝王教育,也不懂得如何在朝堂上同朝臣周旋,因此始终活在世宗的阴影之下,处处捉襟见肘、局促不堪。
这一点,孩童时的李定宸或许无法理解,但却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所以他以世宗为自己的偶像,实际上却是为了超越他,打破那所谓的阴影。
宣宗皇帝登基时已过而立之年,或许他身上少的,就是李定宸这股子少年意气吧?
“陛下过来一下。”越罗抬头看向李定宸。
李定宸本来靠在暖炕上,闻言有些迷糊,但还是起身走了过去。越罗便亲手替他将那铠甲披上了。李定宸一愣,而后连忙推脱,“这铠甲太大了些,不合身。”
“先穿上再说。”越罗坚持。
她之前其实已经听李元说过了,但让李定宸穿上,却有自己的考虑。
李定宸略一犹豫,越罗已经整理好铠衣,从箱子里取出下裳的部分,他也只好站在那里,任由她折腾了。等一具铠甲穿完,越罗还亲自去内室抱了最大的那一面琉璃镜过来,让李定宸对镜自照。
李定宸上次穿到一半就脱下来了,只知道不合身,但具体有多不合身,这会儿才算是看清楚了。他连忙动手要将之解下来,一面道,“皇后莫不是想看朕的笑话?”
“我只是想跟陛下说,如今还不是时候。”越罗按住了他的手,看向镜中的李定宸,“陛下还没长到能撑起这铠甲的时候,此刻就想率军出征之事,太早了些。”
李定宸的动作停了下来,从镜中与越罗对视,“那何时才是时候?”
越罗垂眸想了想,笑道,“那我就与陛下定个约定吧。什么时候,陛下能将这句盔甲完全撑起来,我便竭尽所能,也要让陛下得偿所愿。”
李定宸挑眉,“这可是皇后说的!最多三四年,朕便能长到了。”
越罗微笑,“那就四年。但陛下也要答应我,在这之前,绝不再在任何人面前提起此事。不管发生了什么,即便蛮夷入侵,边境打起来了也一样。”
也许是因为可以从镜中看到自己的表情,所以李定宸的脸色也是前所未有的郑重,“好,朕答应了。”
“如此,就先将这铠甲解下吧,如今还不是他重现风光的时候。”越罗道。
两人合力将铠甲脱下,命人重新收入库房之中,这才坐下来说话。李定宸道,“皇后不提,朕都快忘了,今日朝堂上,王相一口就猜中了朕心中所想。”
“此事陛下只对我说过吧?”越罗微微蹙眉。
李定宸不太确定的道,“前几日练兵时,我倒是说过‘不练将来如何随军出征’的话,或许是有人透出去了也未可知。”
越罗问道,“便是陛下说过,也只有身边几人知晓吧?”
李定宸闻言转头看向她,两人对视片刻,心里都有了猜想,但也都没有说出来。即便知道身边有王霄的人又如何?他和来宝不同,眼下这个局面,这一两个人,其实是无关紧要的。
沉默片刻,李定宸才压低声音道,“今日之事,皇后都知道了吧?”
越罗轻轻点头,已然收起了此前的忧心,含笑道,“对陛下来说,这是好事。”她甚至还开了个玩笑,“至少往后就不用日日都去听讲经筵,不得脱身了。”
李定宸发愁道,“朕也知道是好事,但王相……”他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又没说,只是道,“今日王相就在谨身殿理政,让朕旁听,然而他们说的话,朕大都一头雾水,全然不懂。”
一日两日也就罢了,毕竟他才刚开始接触,不懂也是理所当然。但长此以往,只怕朝臣们就会认为他是资质平庸,难堪大任。以前他在宫里闹得再荒唐,一句年纪还小不懂事也就遮掩过去了,但接触了政事之后,若再有这样的风评,想要趁势而起就难了。
军国重事不同于其他,每一个决策都事关着无数人的生计存亡,不可轻忽。如果只是平庸也就罢了,万一做了错误的选择,只怕会令天下人失望。
但王霄会给他机会展露锋芒吗?
甚至,他会不会故意误导,让皇帝犯错?
这些担忧李定宸不能说出来,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他心中的。这前面的路谁都没有走过,没有人能够给他指引,只能自己去闯,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性差踏错,由不得李定宸不害怕。
越罗想了想,道,“俗谚云:磨刀不误砍柴工。陛下既然听不懂,勉强继续下去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既如此,不如暂退一步。”
“暂退一步?”李定宸若有所思。
越罗点点头,没有再说话,而是取了茶具过来,开始沏茶。等一杯香味清逸的茶水放在他面前,李定宸才盯着那袅袅热气,点头道,“皇后所言极是,暂退一步也不是坏事。不会的朕就去学,总有能听懂的时候。”
李定宸从来都是想到什么事情就立刻去做,这会儿被越罗说通了,便立刻坐起来,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要了纸笔来,开始写书单,命人去翰林院取来。
越罗扫了一眼,见除了各家史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著作,还有《农政全书》《治河全书》《纪效新书》之类的细分到具体行业的书籍,心下微微点头,并没有开口反对。
看是一回事,但这些书内容驳杂,要熟读并通晓其意,却并非那么容易的事。李定宸若是能够耐得住性子,将之全都读通了,想来为政之道,也就谙熟于心,只差实践了。
这些内容是越罗自己也不甚了解的,所以命人去取的时候,她便让取了两套。
“皇后也要陪着朕读书么?”李定宸闻言,立刻眼神发亮的看向她。
他身为皇帝,是根本没有“同窗”的,甚至也没有伴读,经筵课上的侍读官展卷官之类,都恪守君臣之份,绝没有一句多的话,李定宸也就从没体会过有人陪伴的感觉。此番要与皇后一同读书,倒是让他来了兴致。
越罗道,“闭门苦读不如互相切磋,我虽不敏,愿为陛下分忧。”
第二日太后要去大觉寺礼佛,李定宸免了早朝,恭送两位娘娘出宫之后,才去了谨身殿,向王霄说明,因为自觉水平不足,所以他打算继续向学,要回去先多读几本书。
在王霄看来,这是皇帝的退让。不论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是真的自觉不足还是突然害怕退缩,既然是他主动提的,王霄这边反倒好应对了。
他没有立刻答应,本想遣人去问两宫的意思,但两位娘娘又出宫了,只得劝谏了一番,见李定宸不为所动,这才提笔拟了一张书单给他,又言明有不懂的可以向自己询问。
心下隐隐又有几分失望,都说皇帝胆子大,恐怕只用在了顽劣上。
为君者,岂可因为这一点小小的困难便止步不前?
……
大抵亲政这件事太大了,朝堂内外都在议论此事,一时间,李定宸之前在宫中练兵之事无人再提起,倒也算是勉强此事带来的负面影响。
倒是李定宸没有跟着王霄理政,反倒突然说要读书,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大抵在许多朝臣眼中,如今小皇帝羽翼未丰,只将这些事情算到了王霄头上。他既然没有教导皇帝的意思,又找了这么一个理由,除却那些真正为皇室忧心者,谁会不长眼去提此事?
当夜两宫太后宿在大觉寺,并未回宫。第二日回来,听得李定宸自作主张,江太后气得险些又要罚跪。
那一日还是因为其他重臣在侧,形势所逼,王霄不得不应允这个提议,承认小皇帝亲政乃是理所应当。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好容易争来了,又岂能轻易放弃?
“母后稍安勿躁。”李定宸将越罗那一番话活学活用,拿来劝说两位太后,“若儿臣跟着王相学不到东西,占了那个位置又有何用?只会让众人以为儿臣资质平庸,不堪大任。那时若想再退回来,却是不能了,不如暂且蛰伏。”
“可如此一来,岂不是让本来欲支持你的臣子寒了心?”江太后皱眉。
她看得清楚,自然知道那日颜锦泉和刘诚二人是什么意思,只要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在朝中合纵连横,不愁不能逼得王霄下台还政。
李定宸闻言只是一笑,“若儿子立不起来,焉知那刘诚不是又一个王霄?”
江太后心下一凛,仔细的看了自家儿子一眼,眉头渐渐蹙了起来,“这些话是你自己想的,还是有人同你说的?”这固然是一种敏锐,但太过多疑,对一位帝王来说,却绝不是什么好事。
李定宸道,“自然是儿子自己想的。母后为我之意,儿子心里都知道。但此事宜缓不宜急,朕还年轻,便是三五年也熬得起。等朕有能力掌控朝堂而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动荡,届时才是亲政的好时机。”
江太后虽未全信,但到底还是更愿意相信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因此并未继续追究。若他身边有那么个人,总能查得出来。
她顿了顿,叹道,“既然你自己有了主意,那就照着去做。不论如何,万事还有我和你赵娘娘呢!”
李定宸道,“还真有一事要请两位娘娘相助。今次儿子拒了跟着王相学习理政,虽然他未必不乐意,却到底是驳了他的面子,且又显得像是儿子怕了退缩了,到底不美。因此还请两位娘娘在朝臣面前,代为转圜一二。”
“这却是一个□□脸一个唱白脸了。”赵太后忽而笑道。
这意思就是说,要在朝臣面前演一个“母子失和”,如此,那些对李定宸寄予厚望者,见太后态度强硬,便不至于立刻又退回去。而王霄这里,见李定宸连太后的话也不停,亦会放松些许。
“净出怪主意!”江太后瞪了他一眼,到底还是应了。
谁叫她生了这么个不省心的儿子呢?
李定宸得了准信,高高兴兴给两宫磕了个头,然后才回去了。
等他走了,江太后默然半晌,才轻轻叹气道,“赵姐姐,你说……是谁给皇帝出的这些主意?”
“依我看,八成是皇后。”赵太后道,“你也是这么想的吧?这宫里除了她,还有谁能让陛下这么听话。帝后和睦,她又帮得上忙,对如今的陛下来说,倒是好事。”
“话虽如此,可她毕竟是女子,这主意太正,将来……”江太后心中不无忧虑。
前朝可不是没有过女主临朝之事,甚至那武皇直接登基,做了这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此后牝鸡司晨,就一直为皇室所忌。
前朝时,听说后宫与前朝分隔的那道昭阳门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后宫不得干政”六字。本朝虽然没有这样的碑,但历代君王都贤明仁孝,因为君主长寿,也有足够时间挑选继任,因此政权过渡一向十分平稳,她们二人垂帘听政,还是大秦立国以来头一遭呢。
越罗的性子比皇帝强,从前她们瞧着只觉得好,如今涉及到政事,江太后便心生不安了。
赵太后微微一怔,继而笑道,“妹妹想得长远了些,将来的事,谁又说得清呢?不过顾着眼前罢了。左右咱们还没老到入土的年纪,还能看着他们。但日子是他们过的,只要不出格,也就随他们去吧。”
见江太后还是皱着眉,她顿了顿,又道,“何况,主意正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当年若你我之中有一个懂得这些,有她这样的主意,何至于如今……会是这般?”
倘若她们也通晓政事,那时节怎么会说是垂帘听政,朝政却是由朝臣一手把持,根本不过她们的手?如今要还政于皇帝,也要费这些周折。
外头说得再好听,再如何做出为皇帝担忧的模样,都掩不住堂堂皇室却被朝臣辖制,不得自主的现实。
现在皇帝有这样的志向,皇后又能辅助他,有什么不好呢?
“是啊,是我着相了。”江太后苦笑。
被皇后辖制和被朝臣辖制,哪一个更好,谁知道呢?但古往今来那么多听政的太后,走到那一步的也只有一个武皇。而武皇即便登基了,皇位最后不还是回到了她儿子的手里?
做母亲的,总归……还是要为孩子着想吧?
江太后这心思一转,就转到了紧着催促帝后二人赶快诞育皇嗣这上头来。
所以听说帝后要一同读书,竟也没有皱眉头。多相处好,这感情哪,都是处出来的。少年少女,正是好年纪,朝夕相对日夜相处,又是正经夫妻,如此耳鬓厮磨,总不会还没有动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