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扛着杀猪刀去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除了逢年过节之外,牛牧之每天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张秀才家读书,过了大半年,他已经能够完全背诵默写这三本书了。虽然字写得不怎么样,但总的来说,以他这个年纪来看,是很不错的了。
张秀才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之前只是教他背诵认写,现在开始向他讲解这三本书的意思。牛牧之这才发现,古人对这三本书的理解远超于现代他所学的那些简单的意思翻译。
像最简单的《三字经》,一句话就有好几种不同的意思,都是不同的名家对其做的注释。若是跟的先生好,他便能将这几个名家做的注释都讲解给你听,若是跟的先生没那么好,有些注解他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学生就更无法得知了。
《三字经》是最基础的读物,科举考试不考,不知道它的一些注解,倒是没有大碍,可是若是到了科举必读书目上面,这差距可就大了。
好的先生能够将前人的注释细细地解释给你听,并且其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而若是没有什么好的先生,那么即使天资再高,也是无济于事。
因为现在科举考试已经延续上千年了,而要考的内容就那么多,各种题目都被出题人出了个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题人的题目出的就越来越偏,有时候考得一些内容都不知道是在哪本注释书的犄角旮旯里找出来的。
那些知道注释的,还能知道如何破题,不知道的,真的就是两眼一抓瞎了。
所以现在读书人南强北弱,不一定就是南方人比北方人聪明多少。要知道,在春秋时期,如今文风最为鼎盛的姑苏地区,是尚武的,根本没有今天的丝毫影子。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比较北方而言,南方的战乱较少,很多文献保留了下来。而且,在北方战乱的时候,大量的士族南迁,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珍贵的文献。如今可不像是后世的知识大爆炸时期,上网一搜,什么东西都有,这些文献中,就有许多在北方已经找不到的名家注释。
牛牧之仔细地听着张秀才的讲解,心里却在感慨,教育的不公,真是在任何朝代都存在啊!
不过,牛牧之的新学习还没开始多久呢,就不得不中断了。因为张秀才要准备乡试了,至少也要留出三个月的时间温习书目,所以,他只能回家自己学了。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大关系,他差不多也要五岁了,虽然只长了一岁,但看上去要比四岁的时候高壮不少,也是可以去上私塾的年龄了。牛家人早就为他寻到了一处私塾,教书的是个很有声望的老秀才,苏池镇上不少孩子都在他那里读书。
但是,牛牧之正在家里温习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呢,准备那位老秀才招下一批学生的时候去上学,却听到了一个噩耗。
张秀才的娘熬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在张秀才的痛哭流涕当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因为他/娘的离世,张秀才又得守孝三年,这次的乡试,他是不能再去参加了。而且他也是二十出头的人了,原本是打算若是此次能够中举,便能够谈一门好亲事,但是现在,也泡汤了。待到他出了孝期,也是二十四五的年纪,在古代,可算是真正的大龄剩男了。
牛李氏还在家和牛二河感慨呢,多好的一个年轻人呀,如今没了父母,即使有功名在身,恐怕也说不到什么好亲事了。这命硬克亲的名头,古人可是很忌讳的。
牛二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觉得空落落的,张秀才的娘他也见过几次。虽然她都是歪在病床上的,但眉目间很温和,待他也很好,牛牧之也很喜欢这个长辈。
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活不长了,可是等她真的走了,又都觉得心酸。突然想起自己的前世,牛牧之很想知道,那里会不会有人也伤心自己的离去呢?
一连好几天,牛牧之都沉浸在一种悲伤的心境里。周围的人因为自己也都很伤心,也便没有太过在意他的情绪,只以为他也是因为张婶的离去而伤心。
到了那一日,牛李氏带着牛牧之去张秀才家吊唁,因为张秀才家里没有女主人,女眷招待一事是由张氏宗族里一位风评很好的女性担任的。辈分来算,张秀才还得喊她一声婶婶,由她来办,倒也说的过去。
而牛牧之再一次看见张秀才的时候整个人都吃了一惊。以往的张秀才虽说不上什么丰神俊朗,但也是一个端端正... -->>
除了逢年过节之外,牛牧之每天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张秀才家读书,过了大半年,他已经能够完全背诵默写这三本书了。虽然字写得不怎么样,但总的来说,以他这个年纪来看,是很不错的了。
张秀才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之前只是教他背诵认写,现在开始向他讲解这三本书的意思。牛牧之这才发现,古人对这三本书的理解远超于现代他所学的那些简单的意思翻译。
像最简单的《三字经》,一句话就有好几种不同的意思,都是不同的名家对其做的注释。若是跟的先生好,他便能将这几个名家做的注释都讲解给你听,若是跟的先生没那么好,有些注解他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学生就更无法得知了。
《三字经》是最基础的读物,科举考试不考,不知道它的一些注解,倒是没有大碍,可是若是到了科举必读书目上面,这差距可就大了。
好的先生能够将前人的注释细细地解释给你听,并且其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而若是没有什么好的先生,那么即使天资再高,也是无济于事。
因为现在科举考试已经延续上千年了,而要考的内容就那么多,各种题目都被出题人出了个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题人的题目出的就越来越偏,有时候考得一些内容都不知道是在哪本注释书的犄角旮旯里找出来的。
那些知道注释的,还能知道如何破题,不知道的,真的就是两眼一抓瞎了。
所以现在读书人南强北弱,不一定就是南方人比北方人聪明多少。要知道,在春秋时期,如今文风最为鼎盛的姑苏地区,是尚武的,根本没有今天的丝毫影子。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比较北方而言,南方的战乱较少,很多文献保留了下来。而且,在北方战乱的时候,大量的士族南迁,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珍贵的文献。如今可不像是后世的知识大爆炸时期,上网一搜,什么东西都有,这些文献中,就有许多在北方已经找不到的名家注释。
牛牧之仔细地听着张秀才的讲解,心里却在感慨,教育的不公,真是在任何朝代都存在啊!
不过,牛牧之的新学习还没开始多久呢,就不得不中断了。因为张秀才要准备乡试了,至少也要留出三个月的时间温习书目,所以,他只能回家自己学了。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大关系,他差不多也要五岁了,虽然只长了一岁,但看上去要比四岁的时候高壮不少,也是可以去上私塾的年龄了。牛家人早就为他寻到了一处私塾,教书的是个很有声望的老秀才,苏池镇上不少孩子都在他那里读书。
但是,牛牧之正在家里温习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呢,准备那位老秀才招下一批学生的时候去上学,却听到了一个噩耗。
张秀才的娘熬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在张秀才的痛哭流涕当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因为他/娘的离世,张秀才又得守孝三年,这次的乡试,他是不能再去参加了。而且他也是二十出头的人了,原本是打算若是此次能够中举,便能够谈一门好亲事,但是现在,也泡汤了。待到他出了孝期,也是二十四五的年纪,在古代,可算是真正的大龄剩男了。
牛李氏还在家和牛二河感慨呢,多好的一个年轻人呀,如今没了父母,即使有功名在身,恐怕也说不到什么好亲事了。这命硬克亲的名头,古人可是很忌讳的。
牛二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觉得空落落的,张秀才的娘他也见过几次。虽然她都是歪在病床上的,但眉目间很温和,待他也很好,牛牧之也很喜欢这个长辈。
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活不长了,可是等她真的走了,又都觉得心酸。突然想起自己的前世,牛牧之很想知道,那里会不会有人也伤心自己的离去呢?
一连好几天,牛牧之都沉浸在一种悲伤的心境里。周围的人因为自己也都很伤心,也便没有太过在意他的情绪,只以为他也是因为张婶的离去而伤心。
到了那一日,牛李氏带着牛牧之去张秀才家吊唁,因为张秀才家里没有女主人,女眷招待一事是由张氏宗族里一位风评很好的女性担任的。辈分来算,张秀才还得喊她一声婶婶,由她来办,倒也说的过去。
而牛牧之再一次看见张秀才的时候整个人都吃了一惊。以往的张秀才虽说不上什么丰神俊朗,但也是一个端端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