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快穿之教你做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官方防盗章, 订阅比例达到一半即可正常阅读】
离家之前郁妈也准备了零钱给她路上花用,那一路其实没花什么,到校之后她统共就坐过几次公车, 又从别人手里收了张票, 花六块钱买了条牛仔裤来换洗。前次去新华书店还用了两块四毛,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郁夏想了想, 后世的姑娘们为了美的追求穿丝袜也能过冬, 她有两条牛仔裤,布料还挺厚实, 配合着羽绒服足够保暖了。
王阿姨说得很对, 羽绒服是要买,除此之外还得添双胶鞋。京市这边冬天爱落雪, 穿布鞋容易打滑不说, 鞋子恐怕没干的时候。除去这两样, 她最好还能再买个开水瓶, 到数九寒冬洗脸泡脚都得兑热水, 那水又不是随时都能打, 每天就那几段时间开放, 只备一瓶又是喝又是用铁定撑不住的。临到要用发现不够再问人借也不靠谱, 你这边缺,别人也缺,谁都没多的。
简单列出个清单, 她跟着又给估了个价, 羽绒服要六七十, 鞋子和开水瓶便宜一些,三样算一起也得用到八十来块,考虑到这是在祖国首都,物价可能比南边稍高,她直接从信封里掐一百块出来,将钱和票一并夹进书里,其余照样放回原处。
想了想,又将毛毯拿出来放到床上,十月初接连都是晴天,她搭着毛巾被睡觉正好,这几天是有转冷的趋势,毛毯跟着就能派上用场了。
搬出毛毯之后,柜子里就有了空位,她将夏天那两身衣物叠好码进去,跟着搭上锁扣挂上锁头,至于夹着一百元纸币那本书则被她锁进抽屉里,后头两天课比较多,还是等周末再去百货商厦。
郁夏这是第二回去百货商厦,看她一身打扮相当朴素,售货员本来不是挺来劲儿,直到从她嘴里听到羽绒服三个字。
羽绒服啊,那可是冬天里最好的御寒装备,还是最近两年才搬上货柜的,先前少有听说。作为售货员,她们私下里试穿过,那是真暖和,穿上你就不想脱……然而和舒适度成正比的还有它昂贵的价格,六七十一件,一件衣服能抵全家一两个月开销。
听说这打扮朴素的年轻姑娘要买羽绒服,本来懒懒散散磕着瓜子的售货员猛地就来了精神,她上下打量郁夏一眼:“对不起我没听清,这位同志你买什么?”
“我要一件羽绒服,还要双胶鞋。”
“羽绒服最便宜的六十五,你真要买?”
看郁夏点头,她才从货架上取了两件下来:“衣服可以看,不让试穿,红的六十五,绿的七十五。”怕郁夏不明白差价出在哪儿,她还补充说明了两句,“你别看这件贵了十块钱,它是两件套,穿脏了好拆洗,六十五那件少个套子。”
“有没有其他颜色?”
售货员说没有,郁夏瞧着这孔雀绿是扎眼一些,颜色也还经典耐看,她想想自己皮肤白也衬得起,就点头让售货员包起来。
“同志你说还要双胶鞋?要短颈还是高腰的?”
口头说哪能知道鞋子长啥样,郁夏就让她指来看看,因为刚刚做成一笔大生意,售货员对她耐心挺好,她冲玻璃柜台最底下指了指:“就那两种,鞋底鞋面都差不多,一个鞋脖子长,一个短。颜色有三种,土黄的,军绿的还有迷彩的,你慢慢看,看好了我给你拿去。”
郁夏蹲下来仔仔细细看了,短的那个是真短,不穿袜子的话整个脚踝都露在外面,另一双差不多有短靴的长度,她果断拿了双高腰的,挑的是更耐脏的迷彩色。
这双鞋十五,羽绒服七十五,两样加起来一百就去了九十。她先前还想着多攒点钱,再争取一下奖学金,这样手头宽裕了,每年能买张票回去一趟。
来一趟百货商厦才发现钱是真的不禁用,郁夏只得在心里告诉自己,回去要更努力学习,她得对得起家里的殷切希望、学校的期待以及舍管阿姨的关心,这百十块钱不能白花了。
回去这一路她还在琢磨,因为从齐教授那里借来了专业词典,她这边每天能翻译好几篇文献资料,就想问问教授看有没有渠道将这些翻译的东西推销出去,这样她能赚个辛苦费,也能让国内的医学工作者以及医科学生看到这些好不容易引进回来的了不起的资料。
郁夏原先还没这么迫切,也是羽绒服加胶鞋害的,她等不及想飞回学校去,回去同齐教授打听看看这事成不成。
记得没错的话,这几年国家也很缺翻译,哪怕各大高校都在加紧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可人才的培养总是需要时间。
再说,日常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之间也存在着鸿沟,郁夏能这么快啃下来还要得益于她的来历,她的英语压根不是在公社高中学的,她本来就会,还是很会的那种。
隔着一千年的时光,词组结构语法等等方面是有变化,但她也不是今天才过来,这么长时间,基本也习惯了吃透了。
郁夏琢磨了一路,在经过距离学校两个路口的自由市场时才想起来她能买上羽绒服还得感谢王阿姨,这么想着,她就拐了个弯转进市场里头,去称了点青枣。
那枣是本地农民挑进城来卖的,个头不算大,尝着甜,价钱也不贵。郁夏称了两斤,想着经过宿舍楼下的时候匀一半给王阿姨。
结果呢,她前脚迈进宿舍楼,还没来得及打个招呼,反倒先让人给叫住了,王阿姨坐在管理员办公室里冲她招手:“闺女你来,这儿有封你老家寄来的信,刚送到还没多会儿。”
郁夏赶了两步过去,她顺手将衣服搁在一边,接过信封一看,上头写着永安公社红星大队郁学农寄。
“是我爸寄来的。”她笑着把信收起来,准备回宿舍去慢慢看,跟着将那兜子青枣搁窗台上,“我刚才去百货商厦了,回来顺便称了点儿枣,吃着还行,阿姨你匀一些去。”
能在京医大做后勤人员,家里条件都不会差,一般还要有点门路,王阿姨不缺这口,倒是郁夏,难得称点水果还想着她,是个好闺女。
她这么想,就顺着拿了三五颗,看动作这么斯文郁夏还不满意,她一手提着袋子另一手往桌面上抓了几大把,接着不给王阿姨还回来的机会,提上羽绒服就准备上楼。迈出去一步之后又想起来,笑道:“这衣裳等降温了我再穿给您瞅瞅,买的时候人家只让报尺码,不给试,也不知道中不中看。”
说到这个王阿姨就忘了那几把青枣,她上下打量郁夏好几眼,满是赞许说:“闺女生得俊,穿啥都好看,用不着试!”
郁夏听过笑容更真:“那您忙着,我瞧瞧我爸信里写了啥,待会儿再下来陪您说话。”
信里写了啥?还不就是那些吗。
她拆开信封看里头有三页纸,瞅那字迹是郁毛毛的,他开头第一句就写了:“阿姐我是你弟,你寄回家的书信已经收到了,奶让大姐念了整整三遍,听过瘾之后将信收起来,连夹在里头那版委员长纪念邮票一起,锁在她那屋的柜子里头……”
这开头就把郁夏逗乐了,她来京市之后忙着学习,只每晚睡觉之前才会想起家里。这会儿又想起来当初备战高考的情形,比起大步流星迎接新时代的祖国首都,落后的南方农村也有属于它的美丽。离家两个多月了,想起来还是挺不舍的。
郁夏又接着往下读,郁毛毛在信里说,爸妈爷奶大伯小叔反正全家都挺好,就是大姐还没找到工作,看她也不着急。
“家里那几只下蛋母鸡前段时间有点反常,喂什么都不爱吃,下蛋也不如之前来得勤。大姐说正好杀来吃肉,回头另养几只,妈舍不得,说那是你手把手照看的,说母鸡是舍不得你。阿姐你也别太担心,那鸡就反常了几天,现在又正常了,还是跟以前一样下蛋。”
“对了还有,奶让我告诉你她养那四头猪长势很好,到过年一准能卖好价钱!奶说了,让你缺什么就买,在外求学别委屈自己,钱要是不够花就写信来说,咱立马给汇过去。”
“阿姐你交给队长的复习资料在这一片都抢疯了,好多准备参加下届高考的排队来抄,队长从八月底头疼到现在,隔三岔五就在调解,生怕社员们争破头打起来。那个资料公社高中的校长看了,说非常好,还说就照这个复习,只要能吃透,保准能考出去。”
“……”
郁毛毛陆续写了不少事,都挺琐碎,郁夏一点点看下来,脸上的笑容没消失过。
她看得正投入,宿舍门让人一把推开,两个学护理的前后进来,看郁夏人在宿舍正觉得奇怪,就注意到床上那件孔雀绿的羽绒服。
“新的?你买衣服去了?”
郁夏暂时搁下手里的家书,回头看她们一眼:“这不是要降温了?我听说京市的冬天冷得很,没件厚衣服不好过冬。”
“你来报道没带棉袄?羽绒服多贵啊。”李文娟背身坐下了,她没说啥,另一个走到郁夏这头,还伸手来摸了摸衣服面料,摸够以后又是一阵羡慕,“这衣服真好,诶,对了,你不是每个月还领困难补助,咋有钱买这个?”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公社上和大队上都发了奖励,我妈想着人离乡贱,就一分没留全给我带上了,今天买这两样就花了个精光。”
听说是两样对方还楞了一下,她再一看,床底下还放了双崭新的高腰胶鞋。
“这鞋也不便宜吧?”
郁夏摊了摊手:“贵也没法,总得要买,到落雪天布鞋怎么穿得出去?”
“你就把钱全砸这上头了?我听说别人领了补助还想着省一些寄回家呢。”
郁夏懒得琢磨她这话是几个意思,想了想将羽绒服压扁,塞进柜子里锁上,锁上之后才回说:“我正准备同教授打听打听,看能不能找个活干,在外读书要添置的必需品不少,我家在南边,隔着几千里路,不像你们离得近缺点啥都方便回去拿。”
她说着将信里最后两段看完,看妈和奶都让郁毛毛问她那什么羽绒服买了没,郁夏就准备趁热回一封过去,告诉他们羽绒服已经买到,还买了双胶鞋又添了个开水瓶,已做好过冬准备,请家里放心。
第二封家书寄出去之后,郁夏才想起去齐教授的办公室,让她帮忙参详参详,看自己翻译的外国文献行不行,能不能靠这个赚点收入。
别人或许不清楚,京医大的教授大概知道各省给状元的奖金额度,她原先想着郁夏应该不缺钱花,没想到对方在琢磨这事:“你翻译这个很专业,要肯定是有人要的,估摸还能开个不错的价钱……老师还是想问问,你是不是生活上有困难,有困难可以说出来,学校方面不会坐视不管,老师们也会帮你解决。”
郁夏摇摇头:“您也知道我家是农村的,家里还有兄弟,我想着自己尚有余力,就想赚点钱寄回去补贴他们。”
看齐教授还在犹豫,郁夏放软了声音说:“这些书我平时也在看的,不是单纯为了赚钱,学业方面您也可以放心,不会落下。”
她都这么说,齐教授才松了口:“那行吧,你把这几篇翻译的稿子放这儿,我给你问问去。郁夏你想补贴家里是没错,也别太逼迫自己,学习不能落下是一方面,也要注意身体。”
三百九十分,吓唬谁啊?让他们公社高中的老师去考也拿不到这个成绩啊!还选做题,就拿数学举例,选做题那都涉及微积分了,学校老师懂个屁的微积分。
还有她的满分英语,在这个年代真的惊人。这么说吧,哪怕高中开设了英语科目,一到这堂课总是很乱,学生们咿咿呀呀吵个不停,老师板起脸想训一句,就听见底下人扯着嗓子喊:我是花国人,不说外国语!
因为这个风气,同学们英语能考二三十那都是多的,上头的领导也明白这个情况,他跟着感慨了两句,顺口问说:“你们学校这个郁夏同学报的什么志愿来着?京大还是清大?啥系?”
校长想了想:“她第一志愿京市医学院,第二志愿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志愿……”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市领导真要疯了。
因为是盲报志愿,估高或者估低分数都是常有的,所以上头才让填写三个志愿,并且根据最终成绩可能会有调配。
比如像郁夏这种情况,她理科得了满分,假如填低了志愿,看上她的一流学府可以将人要过去,不一定要从那三个志愿上录取。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她报了医科院校,国家又说了,要优先保证医科、师范、农业这些院校的招生,让他们为国家输送人才。
郁夏填的也是国家重点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医学院,等于说基本没有调配的可能。
“可惜了,她能上清大的!”
校长跟着点头:“谁说不是呢?”要是他们公社高中能有人录上清大,来年不知道多少人抢着入学。
不过又一想,市状元都出在这儿了,录去什么学校好像也没差,市里领导都说郁夏同学很有可能是省状元呢!
省状元!全省第一名!那是多大... -->>
【官方防盗章, 订阅比例达到一半即可正常阅读】
离家之前郁妈也准备了零钱给她路上花用,那一路其实没花什么,到校之后她统共就坐过几次公车, 又从别人手里收了张票, 花六块钱买了条牛仔裤来换洗。前次去新华书店还用了两块四毛,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郁夏想了想, 后世的姑娘们为了美的追求穿丝袜也能过冬, 她有两条牛仔裤,布料还挺厚实, 配合着羽绒服足够保暖了。
王阿姨说得很对, 羽绒服是要买,除此之外还得添双胶鞋。京市这边冬天爱落雪, 穿布鞋容易打滑不说, 鞋子恐怕没干的时候。除去这两样, 她最好还能再买个开水瓶, 到数九寒冬洗脸泡脚都得兑热水, 那水又不是随时都能打, 每天就那几段时间开放, 只备一瓶又是喝又是用铁定撑不住的。临到要用发现不够再问人借也不靠谱, 你这边缺,别人也缺,谁都没多的。
简单列出个清单, 她跟着又给估了个价, 羽绒服要六七十, 鞋子和开水瓶便宜一些,三样算一起也得用到八十来块,考虑到这是在祖国首都,物价可能比南边稍高,她直接从信封里掐一百块出来,将钱和票一并夹进书里,其余照样放回原处。
想了想,又将毛毯拿出来放到床上,十月初接连都是晴天,她搭着毛巾被睡觉正好,这几天是有转冷的趋势,毛毯跟着就能派上用场了。
搬出毛毯之后,柜子里就有了空位,她将夏天那两身衣物叠好码进去,跟着搭上锁扣挂上锁头,至于夹着一百元纸币那本书则被她锁进抽屉里,后头两天课比较多,还是等周末再去百货商厦。
郁夏这是第二回去百货商厦,看她一身打扮相当朴素,售货员本来不是挺来劲儿,直到从她嘴里听到羽绒服三个字。
羽绒服啊,那可是冬天里最好的御寒装备,还是最近两年才搬上货柜的,先前少有听说。作为售货员,她们私下里试穿过,那是真暖和,穿上你就不想脱……然而和舒适度成正比的还有它昂贵的价格,六七十一件,一件衣服能抵全家一两个月开销。
听说这打扮朴素的年轻姑娘要买羽绒服,本来懒懒散散磕着瓜子的售货员猛地就来了精神,她上下打量郁夏一眼:“对不起我没听清,这位同志你买什么?”
“我要一件羽绒服,还要双胶鞋。”
“羽绒服最便宜的六十五,你真要买?”
看郁夏点头,她才从货架上取了两件下来:“衣服可以看,不让试穿,红的六十五,绿的七十五。”怕郁夏不明白差价出在哪儿,她还补充说明了两句,“你别看这件贵了十块钱,它是两件套,穿脏了好拆洗,六十五那件少个套子。”
“有没有其他颜色?”
售货员说没有,郁夏瞧着这孔雀绿是扎眼一些,颜色也还经典耐看,她想想自己皮肤白也衬得起,就点头让售货员包起来。
“同志你说还要双胶鞋?要短颈还是高腰的?”
口头说哪能知道鞋子长啥样,郁夏就让她指来看看,因为刚刚做成一笔大生意,售货员对她耐心挺好,她冲玻璃柜台最底下指了指:“就那两种,鞋底鞋面都差不多,一个鞋脖子长,一个短。颜色有三种,土黄的,军绿的还有迷彩的,你慢慢看,看好了我给你拿去。”
郁夏蹲下来仔仔细细看了,短的那个是真短,不穿袜子的话整个脚踝都露在外面,另一双差不多有短靴的长度,她果断拿了双高腰的,挑的是更耐脏的迷彩色。
这双鞋十五,羽绒服七十五,两样加起来一百就去了九十。她先前还想着多攒点钱,再争取一下奖学金,这样手头宽裕了,每年能买张票回去一趟。
来一趟百货商厦才发现钱是真的不禁用,郁夏只得在心里告诉自己,回去要更努力学习,她得对得起家里的殷切希望、学校的期待以及舍管阿姨的关心,这百十块钱不能白花了。
回去这一路她还在琢磨,因为从齐教授那里借来了专业词典,她这边每天能翻译好几篇文献资料,就想问问教授看有没有渠道将这些翻译的东西推销出去,这样她能赚个辛苦费,也能让国内的医学工作者以及医科学生看到这些好不容易引进回来的了不起的资料。
郁夏原先还没这么迫切,也是羽绒服加胶鞋害的,她等不及想飞回学校去,回去同齐教授打听看看这事成不成。
记得没错的话,这几年国家也很缺翻译,哪怕各大高校都在加紧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可人才的培养总是需要时间。
再说,日常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之间也存在着鸿沟,郁夏能这么快啃下来还要得益于她的来历,她的英语压根不是在公社高中学的,她本来就会,还是很会的那种。
隔着一千年的时光,词组结构语法等等方面是有变化,但她也不是今天才过来,这么长时间,基本也习惯了吃透了。
郁夏琢磨了一路,在经过距离学校两个路口的自由市场时才想起来她能买上羽绒服还得感谢王阿姨,这么想着,她就拐了个弯转进市场里头,去称了点青枣。
那枣是本地农民挑进城来卖的,个头不算大,尝着甜,价钱也不贵。郁夏称了两斤,想着经过宿舍楼下的时候匀一半给王阿姨。
结果呢,她前脚迈进宿舍楼,还没来得及打个招呼,反倒先让人给叫住了,王阿姨坐在管理员办公室里冲她招手:“闺女你来,这儿有封你老家寄来的信,刚送到还没多会儿。”
郁夏赶了两步过去,她顺手将衣服搁在一边,接过信封一看,上头写着永安公社红星大队郁学农寄。
“是我爸寄来的。”她笑着把信收起来,准备回宿舍去慢慢看,跟着将那兜子青枣搁窗台上,“我刚才去百货商厦了,回来顺便称了点儿枣,吃着还行,阿姨你匀一些去。”
能在京医大做后勤人员,家里条件都不会差,一般还要有点门路,王阿姨不缺这口,倒是郁夏,难得称点水果还想着她,是个好闺女。
她这么想,就顺着拿了三五颗,看动作这么斯文郁夏还不满意,她一手提着袋子另一手往桌面上抓了几大把,接着不给王阿姨还回来的机会,提上羽绒服就准备上楼。迈出去一步之后又想起来,笑道:“这衣裳等降温了我再穿给您瞅瞅,买的时候人家只让报尺码,不给试,也不知道中不中看。”
说到这个王阿姨就忘了那几把青枣,她上下打量郁夏好几眼,满是赞许说:“闺女生得俊,穿啥都好看,用不着试!”
郁夏听过笑容更真:“那您忙着,我瞧瞧我爸信里写了啥,待会儿再下来陪您说话。”
信里写了啥?还不就是那些吗。
她拆开信封看里头有三页纸,瞅那字迹是郁毛毛的,他开头第一句就写了:“阿姐我是你弟,你寄回家的书信已经收到了,奶让大姐念了整整三遍,听过瘾之后将信收起来,连夹在里头那版委员长纪念邮票一起,锁在她那屋的柜子里头……”
这开头就把郁夏逗乐了,她来京市之后忙着学习,只每晚睡觉之前才会想起家里。这会儿又想起来当初备战高考的情形,比起大步流星迎接新时代的祖国首都,落后的南方农村也有属于它的美丽。离家两个多月了,想起来还是挺不舍的。
郁夏又接着往下读,郁毛毛在信里说,爸妈爷奶大伯小叔反正全家都挺好,就是大姐还没找到工作,看她也不着急。
“家里那几只下蛋母鸡前段时间有点反常,喂什么都不爱吃,下蛋也不如之前来得勤。大姐说正好杀来吃肉,回头另养几只,妈舍不得,说那是你手把手照看的,说母鸡是舍不得你。阿姐你也别太担心,那鸡就反常了几天,现在又正常了,还是跟以前一样下蛋。”
“对了还有,奶让我告诉你她养那四头猪长势很好,到过年一准能卖好价钱!奶说了,让你缺什么就买,在外求学别委屈自己,钱要是不够花就写信来说,咱立马给汇过去。”
“阿姐你交给队长的复习资料在这一片都抢疯了,好多准备参加下届高考的排队来抄,队长从八月底头疼到现在,隔三岔五就在调解,生怕社员们争破头打起来。那个资料公社高中的校长看了,说非常好,还说就照这个复习,只要能吃透,保准能考出去。”
“……”
郁毛毛陆续写了不少事,都挺琐碎,郁夏一点点看下来,脸上的笑容没消失过。
她看得正投入,宿舍门让人一把推开,两个学护理的前后进来,看郁夏人在宿舍正觉得奇怪,就注意到床上那件孔雀绿的羽绒服。
“新的?你买衣服去了?”
郁夏暂时搁下手里的家书,回头看她们一眼:“这不是要降温了?我听说京市的冬天冷得很,没件厚衣服不好过冬。”
“你来报道没带棉袄?羽绒服多贵啊。”李文娟背身坐下了,她没说啥,另一个走到郁夏这头,还伸手来摸了摸衣服面料,摸够以后又是一阵羡慕,“这衣服真好,诶,对了,你不是每个月还领困难补助,咋有钱买这个?”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公社上和大队上都发了奖励,我妈想着人离乡贱,就一分没留全给我带上了,今天买这两样就花了个精光。”
听说是两样对方还楞了一下,她再一看,床底下还放了双崭新的高腰胶鞋。
“这鞋也不便宜吧?”
郁夏摊了摊手:“贵也没法,总得要买,到落雪天布鞋怎么穿得出去?”
“你就把钱全砸这上头了?我听说别人领了补助还想着省一些寄回家呢。”
郁夏懒得琢磨她这话是几个意思,想了想将羽绒服压扁,塞进柜子里锁上,锁上之后才回说:“我正准备同教授打听打听,看能不能找个活干,在外读书要添置的必需品不少,我家在南边,隔着几千里路,不像你们离得近缺点啥都方便回去拿。”
她说着将信里最后两段看完,看妈和奶都让郁毛毛问她那什么羽绒服买了没,郁夏就准备趁热回一封过去,告诉他们羽绒服已经买到,还买了双胶鞋又添了个开水瓶,已做好过冬准备,请家里放心。
第二封家书寄出去之后,郁夏才想起去齐教授的办公室,让她帮忙参详参详,看自己翻译的外国文献行不行,能不能靠这个赚点收入。
别人或许不清楚,京医大的教授大概知道各省给状元的奖金额度,她原先想着郁夏应该不缺钱花,没想到对方在琢磨这事:“你翻译这个很专业,要肯定是有人要的,估摸还能开个不错的价钱……老师还是想问问,你是不是生活上有困难,有困难可以说出来,学校方面不会坐视不管,老师们也会帮你解决。”
郁夏摇摇头:“您也知道我家是农村的,家里还有兄弟,我想着自己尚有余力,就想赚点钱寄回去补贴他们。”
看齐教授还在犹豫,郁夏放软了声音说:“这些书我平时也在看的,不是单纯为了赚钱,学业方面您也可以放心,不会落下。”
她都这么说,齐教授才松了口:“那行吧,你把这几篇翻译的稿子放这儿,我给你问问去。郁夏你想补贴家里是没错,也别太逼迫自己,学习不能落下是一方面,也要注意身体。”
三百九十分,吓唬谁啊?让他们公社高中的老师去考也拿不到这个成绩啊!还选做题,就拿数学举例,选做题那都涉及微积分了,学校老师懂个屁的微积分。
还有她的满分英语,在这个年代真的惊人。这么说吧,哪怕高中开设了英语科目,一到这堂课总是很乱,学生们咿咿呀呀吵个不停,老师板起脸想训一句,就听见底下人扯着嗓子喊:我是花国人,不说外国语!
因为这个风气,同学们英语能考二三十那都是多的,上头的领导也明白这个情况,他跟着感慨了两句,顺口问说:“你们学校这个郁夏同学报的什么志愿来着?京大还是清大?啥系?”
校长想了想:“她第一志愿京市医学院,第二志愿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志愿……”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市领导真要疯了。
因为是盲报志愿,估高或者估低分数都是常有的,所以上头才让填写三个志愿,并且根据最终成绩可能会有调配。
比如像郁夏这种情况,她理科得了满分,假如填低了志愿,看上她的一流学府可以将人要过去,不一定要从那三个志愿上录取。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她报了医科院校,国家又说了,要优先保证医科、师范、农业这些院校的招生,让他们为国家输送人才。
郁夏填的也是国家重点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医学院,等于说基本没有调配的可能。
“可惜了,她能上清大的!”
校长跟着点头:“谁说不是呢?”要是他们公社高中能有人录上清大,来年不知道多少人抢着入学。
不过又一想,市状元都出在这儿了,录去什么学校好像也没差,市里领导都说郁夏同学很有可能是省状元呢!
省状元!全省第一名!那是多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