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重返197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说好饭不怕晚,其实好饭也不怕远。
要说还真不亏得洪衍武和陈力泉惦记了好几天。也不亏他们大老远地跟着“张大勺”从南二环一直找到了北二环去。
这顿饭,那吃得确实与众不同,长见识,享口福,得体面。
那他们到底哪儿吃的啊?
嗨,安定门内大街259号,康乐餐馆。
据“张大勺”所说,这家饭馆特别的地方,一是在于是由四对夫妇合办,两位女厨师掌勺,菜式亲民,天然就带着一种家常菜的质朴滋味。
二是由于这几个人籍贯天南海北,便得以在江、浙风味的基础上,又融汇了福建、云南、四川等地特色,竟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独有风味。
可以说他们的八道招牌菜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相当别具一格。
为这个,他几十年来断断续续一直光顾,从人家最早的开业地点新开路二十五号,一直吃到人家搬到了椿树胡同去。
而去年的时候,“康乐”再次迁址,人家还特意把新地址告知了。
只是他嫌路远,一直没去过。
那这次就算是履约了,正好去会会老朋友,顺便也带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尝个新鲜。
就这样,这一路上听着“张大勺”随口介绍。
洪衍武和陈力泉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从三张桌子起家,靠着价廉物美,精工细作,努力创新,维持了几十年良好口碑的风味小馆儿的大致印象。
可说来实在让人出乎意料之极,当天,这一行三人东打听西打听,一到地儿倒是傻眼了。
因为餐馆的规模和氛围,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迎面居然是一栋簇新的三层砖楼。
门前有高台阶,上面有翠柏盆景,气派的四扇大门上房挂着横匾。
楼檐的一米高的红色美工立体字上,还悬有一个引人夺目的霓虹灯招牌“江南风味”。
而进去就更了不得,楼上楼下几十张桌子全都满员,热火朝天忙和的服务员得有好几十人。
而排队等位的人里,甚至还有不少老外呢,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这哪儿还像个小饭馆啊?完全就是大酒楼嘛,规模已经赶上“聚德全”了。
别说洪衍武和陈力泉了,就连“张大勺”都主动跟服务员又打听了一下,生怕是找错地儿了。
不过正是有此一问。一说怎么怎么回事,我说找谁找谁,这待遇还就不一样了。
服务员马上就去通报。而很快,楼上就下来一个身着华达呢制服的老太太,亲自来迎接他们了。
这也不用等了,直接楼上雅座,单给领导备下的一个雅间给了他们。
而通过两个人进一步的客气寒暄,洪衍武和陈力泉才荣幸的知道,原来这就是“康乐餐馆”两位女大厨之一,常静。
但说实话,最感惊讶的还属“张大勺”。
因为别看才两年工夫,“康乐餐馆”确实已经不比从前了。
首先“张大勺”了解到,餐厅的老经理,和另一位福建籍的女大厨罗慧都已经因病退休了。
其次是他还得知,由于英国和香港报纸,先后刊登了相关报道,对海外推荐这家“三桌饭店”。
再加上常静去年于日本参加“味之素”举办的烹饪比赛又拿了金奖。
政府便有意要把“康乐”其扶持为一级餐馆,分担接待领导和外宾的任务。
这一年来不但把这栋楼全部划归“康乐”使用,还通过从其他饭庄抽调支援,扩充了几倍的人手,并提拔常静担任餐厅技术部经理。
这也就是说,如今的“康乐”真就成了京城餐饮届里新秀一枝了。
但同时也是物是人非。
“张大勺”当年认得的老朋友们,如今几乎都已经不在了。这不能不让人有些伤感。
好在万幸的是,终归常静常师傅人还没走,他们这一次也就算... -->>
都说好饭不怕晚,其实好饭也不怕远。
要说还真不亏得洪衍武和陈力泉惦记了好几天。也不亏他们大老远地跟着“张大勺”从南二环一直找到了北二环去。
这顿饭,那吃得确实与众不同,长见识,享口福,得体面。
那他们到底哪儿吃的啊?
嗨,安定门内大街259号,康乐餐馆。
据“张大勺”所说,这家饭馆特别的地方,一是在于是由四对夫妇合办,两位女厨师掌勺,菜式亲民,天然就带着一种家常菜的质朴滋味。
二是由于这几个人籍贯天南海北,便得以在江、浙风味的基础上,又融汇了福建、云南、四川等地特色,竟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独有风味。
可以说他们的八道招牌菜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相当别具一格。
为这个,他几十年来断断续续一直光顾,从人家最早的开业地点新开路二十五号,一直吃到人家搬到了椿树胡同去。
而去年的时候,“康乐”再次迁址,人家还特意把新地址告知了。
只是他嫌路远,一直没去过。
那这次就算是履约了,正好去会会老朋友,顺便也带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尝个新鲜。
就这样,这一路上听着“张大勺”随口介绍。
洪衍武和陈力泉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从三张桌子起家,靠着价廉物美,精工细作,努力创新,维持了几十年良好口碑的风味小馆儿的大致印象。
可说来实在让人出乎意料之极,当天,这一行三人东打听西打听,一到地儿倒是傻眼了。
因为餐馆的规模和氛围,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迎面居然是一栋簇新的三层砖楼。
门前有高台阶,上面有翠柏盆景,气派的四扇大门上房挂着横匾。
楼檐的一米高的红色美工立体字上,还悬有一个引人夺目的霓虹灯招牌“江南风味”。
而进去就更了不得,楼上楼下几十张桌子全都满员,热火朝天忙和的服务员得有好几十人。
而排队等位的人里,甚至还有不少老外呢,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这哪儿还像个小饭馆啊?完全就是大酒楼嘛,规模已经赶上“聚德全”了。
别说洪衍武和陈力泉了,就连“张大勺”都主动跟服务员又打听了一下,生怕是找错地儿了。
不过正是有此一问。一说怎么怎么回事,我说找谁找谁,这待遇还就不一样了。
服务员马上就去通报。而很快,楼上就下来一个身着华达呢制服的老太太,亲自来迎接他们了。
这也不用等了,直接楼上雅座,单给领导备下的一个雅间给了他们。
而通过两个人进一步的客气寒暄,洪衍武和陈力泉才荣幸的知道,原来这就是“康乐餐馆”两位女大厨之一,常静。
但说实话,最感惊讶的还属“张大勺”。
因为别看才两年工夫,“康乐餐馆”确实已经不比从前了。
首先“张大勺”了解到,餐厅的老经理,和另一位福建籍的女大厨罗慧都已经因病退休了。
其次是他还得知,由于英国和香港报纸,先后刊登了相关报道,对海外推荐这家“三桌饭店”。
再加上常静去年于日本参加“味之素”举办的烹饪比赛又拿了金奖。
政府便有意要把“康乐”其扶持为一级餐馆,分担接待领导和外宾的任务。
这一年来不但把这栋楼全部划归“康乐”使用,还通过从其他饭庄抽调支援,扩充了几倍的人手,并提拔常静担任餐厅技术部经理。
这也就是说,如今的“康乐”真就成了京城餐饮届里新秀一枝了。
但同时也是物是人非。
“张大勺”当年认得的老朋友们,如今几乎都已经不在了。这不能不让人有些伤感。
好在万幸的是,终归常静常师傅人还没走,他们这一次也就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