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重返197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也就是他的父亲常常跟他说的那句“和气生财”。
可别小看了这句话。
记得一段相声里有一段唱词,“买卖要靠和气生财,不分穷富一样看待……像你这样的买卖怎能不发财?”
这唱词里的“和气生财”,提倡的只是“和气待人”服务态度,也是大家对这个词最普遍的理解。
但这种解释太过简单,在洪衍武当下看来,这个看似普通的词儿,真正含义远不止局限于此。
“和气生财”其实是应当解释为一个优秀的商家,要努力让全方位的关系达到和谐与平衡才对。
没错,商家要赚钱,首先就得让顾客满意。
顾客要的是什么?无非价廉,物美,感受好罢了。
这遵循的,可以归纳为等价交换原则。
可同样的,商家要赚钱,也得让下属和职工满意才行。
那下属和职工要的又是什么?
不过是尊重,前程,收入高而已。
这就得遵循利益一致原则了。
而洪衍武自我审视自身,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恰恰就在于处理好了这最关键的两处关系上。
对顾客,他让人慷慨解囊,靠得是商品的稀缺性和童叟无欺的价钱。
对下属和职工,他使其勤奋工作,靠得是相对公平的分配准则和看得见的实惠。
而正是借此达到了一种买卖双方,内外两面的平衡。
他的买卖和工作,才能始终保持稳定向上、高速发展的经营态势,齐齐步入良性循环。假如两者缺其一,那就等于瘸着一条腿走路了。
不是顾客怨声载道,那就是内部掉链子、拆台。
又怎么可能把买卖干好?绝对是焦头烂额,四处漏风。
坦白而言,其实洪衍武自知,他做的也称不上完美,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但正因为他做的比同年代大多数人都好,瑕疵也就被自动掩盖、弥补了。
比如说吧,顾客即使感到价钱偏高,但会因商品的稀缺和服务态度容忍。
与此同理,职工们即使发现工作制度出现了漏洞。
可因为个人私利与公利的一致性,出于对工作的珍惜,不但没人会抱怨,去钻空子。
反倒会主动提醒,甚至自觉自愿弥补漏洞。
这才是洪衍武能抽出身去做他所关注的事儿,当了这么久甩手大爷,各方各面也没出篓子的关键原因。
而建立在这个认识上,洪衍武再顺带延伸一下这种理论的应用。
也就进而看得更远,想的更全了。
因为商业里牵扯到的关系也不止顾客和职工,还有供货的服务商呢,还有经济的借贷方和担保方呢,还有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呢,还有足以影响企业名声的媒体们呢。
这些关系依然重要,同样足以影响到企业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最理想的处理方式,肯定也是要追求一个“和”字的。
说白了,重要的就是“团结”二字。
也就是人心向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要知道,这些关系的存在是不会有所改变的。
但阻力与助力对调,可是里外里的双倍差距啊。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你的企业存在是有益的,是好事,各方各面都能从中获益。
这个企业才能得到顺畅的发展。
由此完全可以总结出一个准则,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眼睛不能只盯着利润看。
无论是擅长未雨绸缪,还是懂得亡羊补牢。
企业管理者最大的义务和责任,其实就是怎么样让各方各面的关系维持和谐,达到平衡才对。
真的实现了这个目的,压根不用着急去赚钱,钱就会自己跑到你的兜里的。
难怪李福说洪家从不散人,给伙计的待遇那么好。
难怪洪家留有祖训,童叟无欺,名声第一,永远不做霸盘,要多行善举。
难怪他的父亲常说,“万年基业要靠心。心有多大,买卖就有多大。”
难怪权鹏飞和高鸣信奉“商道随政道”,永远把“权势”捧在第一位。
天天嚷嚷着,“你认识谁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想认识谁,以及谁认识你”。
这就统统解释得通了。
因为这些表面上看着哪儿也不挨哪儿,可实际上却都囊括在了同一个道理之下。
那就是商业的利益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各种关系的平衡。
也只有这种平衡,才能造就出最伟大的企业。
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发展停滞,甚至开始走下坡路了。
那不用问,肯定就是哪一处关系失衡了,缺了“和气”。
那么懂得这一点,只要按照这个思路逐一审查,去找矛盾丛生、怨言最多的地方。
也就不难找到病根儿,药到病除了。
这样的认知,似乎比前一段时间,他只把洪家的商业准则单纯的理解为“即使是普通买卖,也要想方设法使得顾客成瘾,有依赖性”更全面,更完善了。
洪衍武因此隐隐有了一种初窥门径的感受。
他觉得自己如今认识到了这一层次,才好像才在经商上刚刚入门。
而他也由此总结出了一句属于自己独到经验。
那就是“做买卖其实就是琢磨人的,把人琢磨透了,买卖也就通了。”
br />
也就是他的父亲常常跟他说的那句“和气生财”。
可别小看了这句话。
记得一段相声里有一段唱词,“买卖要靠和气生财,不分穷富一样看待……像你这样的买卖怎能不发财?”
这唱词里的“和气生财”,提倡的只是“和气待人”服务态度,也是大家对这个词最普遍的理解。
但这种解释太过简单,在洪衍武当下看来,这个看似普通的词儿,真正含义远不止局限于此。
“和气生财”其实是应当解释为一个优秀的商家,要努力让全方位的关系达到和谐与平衡才对。
没错,商家要赚钱,首先就得让顾客满意。
顾客要的是什么?无非价廉,物美,感受好罢了。
这遵循的,可以归纳为等价交换原则。
可同样的,商家要赚钱,也得让下属和职工满意才行。
那下属和职工要的又是什么?
不过是尊重,前程,收入高而已。
这就得遵循利益一致原则了。
而洪衍武自我审视自身,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恰恰就在于处理好了这最关键的两处关系上。
对顾客,他让人慷慨解囊,靠得是商品的稀缺性和童叟无欺的价钱。
对下属和职工,他使其勤奋工作,靠得是相对公平的分配准则和看得见的实惠。
而正是借此达到了一种买卖双方,内外两面的平衡。
他的买卖和工作,才能始终保持稳定向上、高速发展的经营态势,齐齐步入良性循环。假如两者缺其一,那就等于瘸着一条腿走路了。
不是顾客怨声载道,那就是内部掉链子、拆台。
又怎么可能把买卖干好?绝对是焦头烂额,四处漏风。
坦白而言,其实洪衍武自知,他做的也称不上完美,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但正因为他做的比同年代大多数人都好,瑕疵也就被自动掩盖、弥补了。
比如说吧,顾客即使感到价钱偏高,但会因商品的稀缺和服务态度容忍。
与此同理,职工们即使发现工作制度出现了漏洞。
可因为个人私利与公利的一致性,出于对工作的珍惜,不但没人会抱怨,去钻空子。
反倒会主动提醒,甚至自觉自愿弥补漏洞。
这才是洪衍武能抽出身去做他所关注的事儿,当了这么久甩手大爷,各方各面也没出篓子的关键原因。
而建立在这个认识上,洪衍武再顺带延伸一下这种理论的应用。
也就进而看得更远,想的更全了。
因为商业里牵扯到的关系也不止顾客和职工,还有供货的服务商呢,还有经济的借贷方和担保方呢,还有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呢,还有足以影响企业名声的媒体们呢。
这些关系依然重要,同样足以影响到企业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最理想的处理方式,肯定也是要追求一个“和”字的。
说白了,重要的就是“团结”二字。
也就是人心向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要知道,这些关系的存在是不会有所改变的。
但阻力与助力对调,可是里外里的双倍差距啊。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你的企业存在是有益的,是好事,各方各面都能从中获益。
这个企业才能得到顺畅的发展。
由此完全可以总结出一个准则,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眼睛不能只盯着利润看。
无论是擅长未雨绸缪,还是懂得亡羊补牢。
企业管理者最大的义务和责任,其实就是怎么样让各方各面的关系维持和谐,达到平衡才对。
真的实现了这个目的,压根不用着急去赚钱,钱就会自己跑到你的兜里的。
难怪李福说洪家从不散人,给伙计的待遇那么好。
难怪洪家留有祖训,童叟无欺,名声第一,永远不做霸盘,要多行善举。
难怪他的父亲常说,“万年基业要靠心。心有多大,买卖就有多大。”
难怪权鹏飞和高鸣信奉“商道随政道”,永远把“权势”捧在第一位。
天天嚷嚷着,“你认识谁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想认识谁,以及谁认识你”。
这就统统解释得通了。
因为这些表面上看着哪儿也不挨哪儿,可实际上却都囊括在了同一个道理之下。
那就是商业的利益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各种关系的平衡。
也只有这种平衡,才能造就出最伟大的企业。
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发展停滞,甚至开始走下坡路了。
那不用问,肯定就是哪一处关系失衡了,缺了“和气”。
那么懂得这一点,只要按照这个思路逐一审查,去找矛盾丛生、怨言最多的地方。
也就不难找到病根儿,药到病除了。
这样的认知,似乎比前一段时间,他只把洪家的商业准则单纯的理解为“即使是普通买卖,也要想方设法使得顾客成瘾,有依赖性”更全面,更完善了。
洪衍武因此隐隐有了一种初窥门径的感受。
他觉得自己如今认识到了这一层次,才好像才在经商上刚刚入门。
而他也由此总结出了一句属于自己独到经验。
那就是“做买卖其实就是琢磨人的,把人琢磨透了,买卖也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