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河以北的大片区域,在明初的这几十年间,一直是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朱元璋时期,这里是大明驱逐蒙元的主战场,当时大战连绵,十室九空。
赶走了蒙元,黄河在几十年间数次改道,洪灾不断。
等到朱棣抢皇位,这里又是靖难之役的主战场,让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随后,朝廷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百姓都是首当其冲。
特别是永乐六年的黄河改道引发的大洪水,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也就从永乐十三年起,大明开始大量地从南洋购粮,才终于能让山东人吃上一口饱饭。
但是,能吃饱饭的代价是大量的山东人被征徭役,无数百姓的家中主要劳力,一年都有大半年在为军队往西北运粮。
唐赛儿之父武艺高强,在当地薄有名气,家中收徒十余人。
唐赛儿自幼随父习武,十五岁那年,就武艺超群。
因她自幼见惯了武夫,反倒岁武夫兴趣不大,喜欢上了原本读过几年书的林三。
这林三虽然也是唐父的徒弟,但是因为读过书,有一股书生气。
唐父本身对林三也十分看重,在唐赛儿十六岁那年,就给他们举办了婚礼。
永乐十五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他们的家乡蒲台县成为了重灾区,百姓流离失所。
唐家原本一点产业在大水中化为乌有,为了活命,唐父不得不离家运粮。
但是自去年冬季以来,原本给山东一地运送粮食的海船就再也没有去过,官府原本承诺的粮食没了。
秋季的时候,当地还薄有产出,勉强能够度日,但是到了冬季以后,家家户户都面临断粮的危机。
而唐父入冬的时候刚回到家,面对妻子病重,家中无粮的局面还没有想出对策,竟然又受到了官府的徭役令。
他已经连续两年服徭役,按规矩,怎么也轮不到他继续服役。
但是官府却不听解释,强押着唐父又出了门,自此又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路。
林三在蒙学之时有几个同窗,其中最好的一个朋友做到了礼部从九品的大使,还有一个同窗也在青州府衙当上了文书。
靠着青州当文书的同窗,给他们开出的路引,他们来到了京城,想要问清楚为什么去年以来,朝廷的粮食就没有运过去了。
再没有粮食,过了年,三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啊!
仗义每多屠狗辈,唐父原本教了不少徒弟,这些人大多都以唐赛儿和林三为首。
虽然一个个穷的叮当响,连来京城的路费都还是几百人凑出来的。
他们的心里没有高大的理想,只是想问清楚这件事,也能让家乡的人们早作准备。
哪怕就是逃荒,也不能等山穷水尽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饿的都走不动了,想逃都逃不了。
而且那些县老爷们可不会轻易让他们逃荒,这件事一发生,他们头上的乌纱帽也不稳定了。
来到京城,在礼部当大使的朋友一开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知道了唐父的遭遇,也热心地带他们去查了一番,还到户部帮他们问了为什么山东的粮食一直没有运过去。
可是还没有查出一个结果出来,他那个朋友就态度大变,给了林三五块银元,让他们尽早回家。
事情没有查出来,唐父的事也没有解决,他们当然不想就这么离开京城,以至于这个年他们都是在京城过的。
林三的那个朋友后来再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上门也被避而不见。虽然没有说是为了什么原因,但是林三也能猜出一点缘由。
他并不怪这个朋友,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刚从吏变成官的最小的官。
他能支持五块银元,已经是很讲道义了。哪怕在京城,这五个银元也够他们四人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要不是有着五块银元,他们根本不能留在京城,支撑他们等到元宵之后然后准备告状。
是的,他们是在没有路走了,只能准备去选择到转运使司告状。
如果京城的官员也是官官相护,那他们就只能返回家乡再找办法。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的京城之行毫无成效,回到家乡之后,只能率众到县衙要粮。
结果粮食没有要到,林三还在冲突中被打死。
唐赛儿丈夫被打死,父亲也悲愤而死,本就重病的母亲也随之而去。
她这才一狠心,掀起了起义大潮。
永乐十八年一开年的唐赛儿起义,在明初最大规模的一场起义。他们打死了两个指挥使,占领了半省之地,最后才被剿灭。
但是从此之后,山东民间的白莲教起义,借着唐赛儿之名的起义几百年间层出不穷。
但是现在,当朱瞻基看到纸条上她的名字的时候,她们的命运就全部改变了。
因为没有宵禁,他们四人在秦淮河边一直游玩到快子时才回到住的旅舍。
这是京城最低等的旅舍,一间房一天只要二十个铜子,而住通铺,一人只要五个铜子。
因为有唐赛儿这个女人,他们要了一间最便宜的小房,她跟林三住,而同行的宾鸿、董彦皋则住通铺。
见识到了京城的繁华,再想想家乡的悲惨,自家悲惨的命运,他们的心里也是格外难受。
刚进旅舍,唐赛儿就发现了有些不对,往日正眼都不瞧他们一眼的掌柜神情紧张地盯着他们,大堂里面,也多了一些神情彪悍的壮汉。
还没有等他们想要退出去,从后面又围上来了十几个大汉,将本来就不大的门口堵的严严实实。
林三心思快转,难道这是恐吓自己好友的幕后黑手要对自己下手了?
但是他的申请并没有太惊慌,因为这是天子脚下,那些人不敢那么肆无忌惮的。
要是动手,也该是自己这些人回到了家乡以后才方便。那里山高皇帝远,闹出再大的事儿也到不了天子的耳中。
这个时候,坐在大堂中的一个锦衣大汉笑道:“既然回来了,不妨坐下聊聊……”
掌柜的已经吓的一下子跪了下来。“杨大人,就是他们几个。这可不关小人的事儿,容小人回避。”
“去吧,记得别随处瞎嚷嚷。林三,坐。”锦衣大汉站起身来,让唐赛儿心中就是一凛,看到此人的动作,就是一个高手。
借着昏暗的油灯看清他身上的衣服,几个人相视了一眼。“锦衣卫!”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跟锦衣卫有什么瓜葛,这是天子的亲卫,只负责监控百官,锦衣卫的人也基本不会跟老百姓有什么联系。
不过因为是锦衣卫,他们几个人的心里反而松懈了下来,因为他们的敌人绝对不会是锦衣卫。
在来京城之前,他们就设想过他们可能遇到的情况。唐父连年被征徭役,得罪的肯定是蒲台县本地人。
而山东的粮食停运,可能是內监的宦官们贪污了粮食,也可能是转运司的官员贪没了粮食,更大的可能是山东当地的官府贪没了粮食,跟锦衣卫都不会扯上关系。
那锦衣大汉拍了一下桌子,旁边就有人搬过来一个火炉,端进来了一大锅煮的香喷喷的肉,还有一罐好酒。
锦衣大汉笑道:“本官姓杨,蒙太孙殿下赏识,如今荣任锦衣卫指挥佥事。今日冒昧来访,是有一疑问想要问个明白。我也知道你们拮据,来京城许久,整日以馒头果腹,特意准备了一锅美食,我们边吃边聊。”
一听是太孙殿下的人,他们的恐惧更是减弱了不少。虽然太孙殿下还没有亲政,但是据说最开始决定向山东运粮,并且以徭役就能换取粮食的命令,就是太孙殿下下的。
这几年,山东连遇大灾,要不是太孙殿下运过去的粮食,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虽然不知道锦衣卫怎么找上门了,但是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四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一咬牙,就走向了摆在大堂中间的火炉旁边。
林三想着杨章德一抱拳,有些紧张地说道:“山野小民,不知为何能惹的杨大人关注,还请大人明示。”
杨章德率先坐了下来,一挥手说道:“坐下再说……”
其实他心里也在纳闷,几个土包子,不知道怎么就引起了殿下的兴趣。要不是殿下的交代,光凭他们下午时候的一句话,就能直接拉他们去砍头。
一个半大的小子这个时候走了过来。“师父,明日还要去羽林卫学报到,我先回家了。”
杨章德点了点头说道:“那句反话是谁说的?”
二狗子指着身体强壮的宾鸿说道:“是他说的。不过怕是一时气愤,师父能宽宏大量一点最好。”
虽然坐在椅子上,但是杨章德一甩腿,就踢在了二狗子的屁股上。“滚蛋,什么时候轮到你教训老子了!”
&nb... -->>
黄河以北的大片区域,在明初的这几十年间,一直是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朱元璋时期,这里是大明驱逐蒙元的主战场,当时大战连绵,十室九空。
赶走了蒙元,黄河在几十年间数次改道,洪灾不断。
等到朱棣抢皇位,这里又是靖难之役的主战场,让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随后,朝廷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百姓都是首当其冲。
特别是永乐六年的黄河改道引发的大洪水,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也就从永乐十三年起,大明开始大量地从南洋购粮,才终于能让山东人吃上一口饱饭。
但是,能吃饱饭的代价是大量的山东人被征徭役,无数百姓的家中主要劳力,一年都有大半年在为军队往西北运粮。
唐赛儿之父武艺高强,在当地薄有名气,家中收徒十余人。
唐赛儿自幼随父习武,十五岁那年,就武艺超群。
因她自幼见惯了武夫,反倒岁武夫兴趣不大,喜欢上了原本读过几年书的林三。
这林三虽然也是唐父的徒弟,但是因为读过书,有一股书生气。
唐父本身对林三也十分看重,在唐赛儿十六岁那年,就给他们举办了婚礼。
永乐十五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他们的家乡蒲台县成为了重灾区,百姓流离失所。
唐家原本一点产业在大水中化为乌有,为了活命,唐父不得不离家运粮。
但是自去年冬季以来,原本给山东一地运送粮食的海船就再也没有去过,官府原本承诺的粮食没了。
秋季的时候,当地还薄有产出,勉强能够度日,但是到了冬季以后,家家户户都面临断粮的危机。
而唐父入冬的时候刚回到家,面对妻子病重,家中无粮的局面还没有想出对策,竟然又受到了官府的徭役令。
他已经连续两年服徭役,按规矩,怎么也轮不到他继续服役。
但是官府却不听解释,强押着唐父又出了门,自此又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路。
林三在蒙学之时有几个同窗,其中最好的一个朋友做到了礼部从九品的大使,还有一个同窗也在青州府衙当上了文书。
靠着青州当文书的同窗,给他们开出的路引,他们来到了京城,想要问清楚为什么去年以来,朝廷的粮食就没有运过去了。
再没有粮食,过了年,三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啊!
仗义每多屠狗辈,唐父原本教了不少徒弟,这些人大多都以唐赛儿和林三为首。
虽然一个个穷的叮当响,连来京城的路费都还是几百人凑出来的。
他们的心里没有高大的理想,只是想问清楚这件事,也能让家乡的人们早作准备。
哪怕就是逃荒,也不能等山穷水尽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饿的都走不动了,想逃都逃不了。
而且那些县老爷们可不会轻易让他们逃荒,这件事一发生,他们头上的乌纱帽也不稳定了。
来到京城,在礼部当大使的朋友一开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知道了唐父的遭遇,也热心地带他们去查了一番,还到户部帮他们问了为什么山东的粮食一直没有运过去。
可是还没有查出一个结果出来,他那个朋友就态度大变,给了林三五块银元,让他们尽早回家。
事情没有查出来,唐父的事也没有解决,他们当然不想就这么离开京城,以至于这个年他们都是在京城过的。
林三的那个朋友后来再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上门也被避而不见。虽然没有说是为了什么原因,但是林三也能猜出一点缘由。
他并不怪这个朋友,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刚从吏变成官的最小的官。
他能支持五块银元,已经是很讲道义了。哪怕在京城,这五个银元也够他们四人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要不是有着五块银元,他们根本不能留在京城,支撑他们等到元宵之后然后准备告状。
是的,他们是在没有路走了,只能准备去选择到转运使司告状。
如果京城的官员也是官官相护,那他们就只能返回家乡再找办法。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的京城之行毫无成效,回到家乡之后,只能率众到县衙要粮。
结果粮食没有要到,林三还在冲突中被打死。
唐赛儿丈夫被打死,父亲也悲愤而死,本就重病的母亲也随之而去。
她这才一狠心,掀起了起义大潮。
永乐十八年一开年的唐赛儿起义,在明初最大规模的一场起义。他们打死了两个指挥使,占领了半省之地,最后才被剿灭。
但是从此之后,山东民间的白莲教起义,借着唐赛儿之名的起义几百年间层出不穷。
但是现在,当朱瞻基看到纸条上她的名字的时候,她们的命运就全部改变了。
因为没有宵禁,他们四人在秦淮河边一直游玩到快子时才回到住的旅舍。
这是京城最低等的旅舍,一间房一天只要二十个铜子,而住通铺,一人只要五个铜子。
因为有唐赛儿这个女人,他们要了一间最便宜的小房,她跟林三住,而同行的宾鸿、董彦皋则住通铺。
见识到了京城的繁华,再想想家乡的悲惨,自家悲惨的命运,他们的心里也是格外难受。
刚进旅舍,唐赛儿就发现了有些不对,往日正眼都不瞧他们一眼的掌柜神情紧张地盯着他们,大堂里面,也多了一些神情彪悍的壮汉。
还没有等他们想要退出去,从后面又围上来了十几个大汉,将本来就不大的门口堵的严严实实。
林三心思快转,难道这是恐吓自己好友的幕后黑手要对自己下手了?
但是他的申请并没有太惊慌,因为这是天子脚下,那些人不敢那么肆无忌惮的。
要是动手,也该是自己这些人回到了家乡以后才方便。那里山高皇帝远,闹出再大的事儿也到不了天子的耳中。
这个时候,坐在大堂中的一个锦衣大汉笑道:“既然回来了,不妨坐下聊聊……”
掌柜的已经吓的一下子跪了下来。“杨大人,就是他们几个。这可不关小人的事儿,容小人回避。”
“去吧,记得别随处瞎嚷嚷。林三,坐。”锦衣大汉站起身来,让唐赛儿心中就是一凛,看到此人的动作,就是一个高手。
借着昏暗的油灯看清他身上的衣服,几个人相视了一眼。“锦衣卫!”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跟锦衣卫有什么瓜葛,这是天子的亲卫,只负责监控百官,锦衣卫的人也基本不会跟老百姓有什么联系。
不过因为是锦衣卫,他们几个人的心里反而松懈了下来,因为他们的敌人绝对不会是锦衣卫。
在来京城之前,他们就设想过他们可能遇到的情况。唐父连年被征徭役,得罪的肯定是蒲台县本地人。
而山东的粮食停运,可能是內监的宦官们贪污了粮食,也可能是转运司的官员贪没了粮食,更大的可能是山东当地的官府贪没了粮食,跟锦衣卫都不会扯上关系。
那锦衣大汉拍了一下桌子,旁边就有人搬过来一个火炉,端进来了一大锅煮的香喷喷的肉,还有一罐好酒。
锦衣大汉笑道:“本官姓杨,蒙太孙殿下赏识,如今荣任锦衣卫指挥佥事。今日冒昧来访,是有一疑问想要问个明白。我也知道你们拮据,来京城许久,整日以馒头果腹,特意准备了一锅美食,我们边吃边聊。”
一听是太孙殿下的人,他们的恐惧更是减弱了不少。虽然太孙殿下还没有亲政,但是据说最开始决定向山东运粮,并且以徭役就能换取粮食的命令,就是太孙殿下下的。
这几年,山东连遇大灾,要不是太孙殿下运过去的粮食,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虽然不知道锦衣卫怎么找上门了,但是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四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一咬牙,就走向了摆在大堂中间的火炉旁边。
林三想着杨章德一抱拳,有些紧张地说道:“山野小民,不知为何能惹的杨大人关注,还请大人明示。”
杨章德率先坐了下来,一挥手说道:“坐下再说……”
其实他心里也在纳闷,几个土包子,不知道怎么就引起了殿下的兴趣。要不是殿下的交代,光凭他们下午时候的一句话,就能直接拉他们去砍头。
一个半大的小子这个时候走了过来。“师父,明日还要去羽林卫学报到,我先回家了。”
杨章德点了点头说道:“那句反话是谁说的?”
二狗子指着身体强壮的宾鸿说道:“是他说的。不过怕是一时气愤,师父能宽宏大量一点最好。”
虽然坐在椅子上,但是杨章德一甩腿,就踢在了二狗子的屁股上。“滚蛋,什么时候轮到你教训老子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