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dbiquge.co,网游之全球在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上,杨秀清总览太平天国国事,如果不是后期野心膨胀,妄图取洪秀全而代之,其人生的成就,怕不止于此。
也正是如此,荒野中的洪秀全,对杨秀清是极为忌惮的。洪秀全从一开始,就将杨秀清放入军中,根本就不让他插手太平天国的国事。
然而,创立教义,组织教派,玩弄权术,洪秀全自然是个中行家。但是说到治理国政,洪秀全可就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因此,现在太平天国治下的三郡之地,经济状况并不算有多好,全靠洪秀全的个人威望,在维持着统治。
太平天国治下的百姓,生活极为贫苦。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洪秀全虽然不像前世那般穷奢极欲,荒淫无度,适当的享受,还是不可避免的。前世他提出的“均天下”理念,也被彻底地抛弃。
这一世的洪秀全,是个彻头彻尾的王权至上者。
……
视线回到战场,杨秀清率部,对木兰要塞发起第三次猛攻。
战场之上,硝烟弥漫。
“轰隆!”
在火炮的不断轰击下,木兰要塞的城墙,承受着巨大的考验。
太平天国南路大军,悍不畏死。将士们顶着铁质盾牌,不畏牺牲,誓死守卫着四门火炮,铁了心将要木兰要塞轰出一个大窟窿。
明朝火炮,岂是易于?
轰隆隆中,东侧城墙的一角,终于被轰出一个大坑。
“瞄准那个大坑,给我炸穿它!”
火炮指挥官,神情兴奋,已是看到胜利的曙光。
于是乎,四门火炮齐射,一个接一个的“霹雳弹”,轰击到大坑之内。将城墙的大坑,越轰越大,越轰越深。
由于明朝火炮自身的缺陷,此时的火炮在准度上,实在是差强人意。四枚炮弹中,能有一枚命中大坑,已是幸运至极。
明朝时期,无论是火枪,还是火炮,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但是为何没有像西方那般,凭借热武器彻底取代冷兵器?
主要原因有四。
其一,火炮要能够发射“开花炮弹”,即爆炸弹。
为何?因为只有爆炸弹,才能使火炮从一种攻城器械变成野战武器,能大量杀伤有生目标;而如果只能发射实心铁球,自然就杀伤力有限。
一个炮弹轰出,炸裂成无数的碎片,造成大面积的杀伤。
明朝制造的“毒火飞搏”,炮筒用熟铁製成,装火药十多两,炮弹由生铁熔铸,弹内装“砒硫毒药五两”,点火后将飞搏打于三百米外,暴碎伤人。
可惜,这项技术在明朝时期还不成熟,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到了清朝,不仅没有对此进行改进,反而退步,转而用实心铁疙瘩,甚至是石子、铁屑等取代炮弹。
洋务运动之前,清朝火炮的威力,自然就是儿戏。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出师西征,在陝西凤翔发现明末的“开花炮弹”,不禁感慨道:“利器之入中国三百馀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于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满清在武器装备指导思想上的保守,使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洋务运动之前,清朝二百多年间,火器技术甚至比明朝末期还要退步。与明朝政府积极改进火器相比,可见满清统治者的愚昧。
其二,火炮要具备相当的机动性。
火炮机动性不好,就不利于大量集中,明朝的火炮无论是虎蹲炮、佛朗机铳还是后来的红夷大炮机动性都不好。
虎蹲炮虽然不大,可发射前居然要用大铁钉钉在地上;红夷大炮本来是葡萄牙人的舰炮,重达上千斤,太笨重只适用于守城。
反观西方,大炮的口径适当,用马匹牵引,能够短时间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阵地,明军也有马拉炮车,可是车上的火炮威力太小。
就像太平天国自天京运来的五门火炮,一路上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不然的话,出现在战场上的火炮,就不是五门,而是十门,甚至是更多。
其三,要有相当数量的火枪部队。
即便是火绳枪相比弓箭也有很大优势,更不要说每分钟四五发的燧发枪。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的火枪三段击,可谓名噪一时。
遗憾的是,明朝军队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枪部队。
那些大大小小的火铳也没个统一的制式,给后勤造成极大负担;有的铳,甚至需要两个人架在竹架上操作,极为不便。
其四,火炮要具备相当的火控能力。
所谓... -->>
历史上,杨秀清总览太平天国国事,如果不是后期野心膨胀,妄图取洪秀全而代之,其人生的成就,怕不止于此。
也正是如此,荒野中的洪秀全,对杨秀清是极为忌惮的。洪秀全从一开始,就将杨秀清放入军中,根本就不让他插手太平天国的国事。
然而,创立教义,组织教派,玩弄权术,洪秀全自然是个中行家。但是说到治理国政,洪秀全可就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因此,现在太平天国治下的三郡之地,经济状况并不算有多好,全靠洪秀全的个人威望,在维持着统治。
太平天国治下的百姓,生活极为贫苦。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洪秀全虽然不像前世那般穷奢极欲,荒淫无度,适当的享受,还是不可避免的。前世他提出的“均天下”理念,也被彻底地抛弃。
这一世的洪秀全,是个彻头彻尾的王权至上者。
……
视线回到战场,杨秀清率部,对木兰要塞发起第三次猛攻。
战场之上,硝烟弥漫。
“轰隆!”
在火炮的不断轰击下,木兰要塞的城墙,承受着巨大的考验。
太平天国南路大军,悍不畏死。将士们顶着铁质盾牌,不畏牺牲,誓死守卫着四门火炮,铁了心将要木兰要塞轰出一个大窟窿。
明朝火炮,岂是易于?
轰隆隆中,东侧城墙的一角,终于被轰出一个大坑。
“瞄准那个大坑,给我炸穿它!”
火炮指挥官,神情兴奋,已是看到胜利的曙光。
于是乎,四门火炮齐射,一个接一个的“霹雳弹”,轰击到大坑之内。将城墙的大坑,越轰越大,越轰越深。
由于明朝火炮自身的缺陷,此时的火炮在准度上,实在是差强人意。四枚炮弹中,能有一枚命中大坑,已是幸运至极。
明朝时期,无论是火枪,还是火炮,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但是为何没有像西方那般,凭借热武器彻底取代冷兵器?
主要原因有四。
其一,火炮要能够发射“开花炮弹”,即爆炸弹。
为何?因为只有爆炸弹,才能使火炮从一种攻城器械变成野战武器,能大量杀伤有生目标;而如果只能发射实心铁球,自然就杀伤力有限。
一个炮弹轰出,炸裂成无数的碎片,造成大面积的杀伤。
明朝制造的“毒火飞搏”,炮筒用熟铁製成,装火药十多两,炮弹由生铁熔铸,弹内装“砒硫毒药五两”,点火后将飞搏打于三百米外,暴碎伤人。
可惜,这项技术在明朝时期还不成熟,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到了清朝,不仅没有对此进行改进,反而退步,转而用实心铁疙瘩,甚至是石子、铁屑等取代炮弹。
洋务运动之前,清朝火炮的威力,自然就是儿戏。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出师西征,在陝西凤翔发现明末的“开花炮弹”,不禁感慨道:“利器之入中国三百馀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于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满清在武器装备指导思想上的保守,使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洋务运动之前,清朝二百多年间,火器技术甚至比明朝末期还要退步。与明朝政府积极改进火器相比,可见满清统治者的愚昧。
其二,火炮要具备相当的机动性。
火炮机动性不好,就不利于大量集中,明朝的火炮无论是虎蹲炮、佛朗机铳还是后来的红夷大炮机动性都不好。
虎蹲炮虽然不大,可发射前居然要用大铁钉钉在地上;红夷大炮本来是葡萄牙人的舰炮,重达上千斤,太笨重只适用于守城。
反观西方,大炮的口径适当,用马匹牵引,能够短时间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阵地,明军也有马拉炮车,可是车上的火炮威力太小。
就像太平天国自天京运来的五门火炮,一路上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不然的话,出现在战场上的火炮,就不是五门,而是十门,甚至是更多。
其三,要有相当数量的火枪部队。
即便是火绳枪相比弓箭也有很大优势,更不要说每分钟四五发的燧发枪。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的火枪三段击,可谓名噪一时。
遗憾的是,明朝军队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枪部队。
那些大大小小的火铳也没个统一的制式,给后勤造成极大负担;有的铳,甚至需要两个人架在竹架上操作,极为不便。
其四,火炮要具备相当的火控能力。
所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