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灯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战略讲究布局,战术讲究随机应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在如今的苏联,无论是高层的指挥官,还是中低层的指挥员,军事素质过硬乃至达标的都严重匮乏,而情况最为严重的地方还是在于中低层,鲍里斯对此有极为深刻的认识。
就像当初在对芬兰作战的战场,绝大部分的中低层指挥员在技战术方面都过于呆滞僵硬,只懂得严格遵守上级指挥部门的命令,根本不懂的按照战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更有甚者,在指挥上完全依靠简单粗暴、不计损失的拼消耗手段,只懂得要求士兵“冲冲冲”,完全不考虑具体的实际情况。
当然,这些都与时下苏联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息息相关,不能单纯的责怪某一位指挥员。
当鲍里斯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二块展示板的时候,第二组进行对抗的两组学员,已经开始了正式较量。双方的对抗完全没有任何花哨,也没有任何的技巧,进攻的红方在进攻方向上不做任何试探,也不做欺骗性的佯攻,直接选定一个方向就开始投入兵力强攻。而在进攻的方式上,也是采取很传统的打法,炮兵有效火力的炮火准备,然后由装甲部队配合步兵进攻敌军阵地。蓝方则是一味被动的防守,与红军完全是在玩添油,拼消耗。
这样的战术指挥既不具备技术性,更不具备观赏性,不管是哪方输赢,可以说都没有任何的意思。
在第三块展板上,对抗的双方同样打的很枯燥,当鲍里斯把注意力投过去的时候,红方现在计划由被围部队打一场声东击西的突围战。按道理说,这样的战术不能说多么巧妙,但还是具备一定可操作性的,可问题在于,红方的三名学员执行战术计划的态度很不坚决。既然决定将外围的突击部队作为佯攻,那么就应该将内部被围部队的主攻方向定在相反,至少是不同的方向上。而红军却是在指挥上犹犹豫豫,既想搞这个声东击西的骗局,却又不能指挥被围部队向反方向做全力突击。最终的结果,就是战斗打的乱七八糟,弄了个四不像出来,不仅延误了战机,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相比起前三个展板上进行的演习,第四组的两队学员就更糟糕了,针锋相对的突击作战打成了彻头彻尾的阵地战,双方在一个面山背河的狭长地带上展开了肉搏,当鲍里斯的注意力转过去的时候,演习双方都准备把预备队投进去了。
这不是战斗,是纯粹的杀人,鲍里斯看得有点无语,他原本在指挥上缺乏自信,可是看了今天的演习,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本事显然还不是最糟糕的,至少自己的脑子没有僵化成一块石头。
难怪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会出现那么令人惊讶的大溃败,不要说什么敌众我寡,也不要说什么被意外偷袭,更别提什么装备落后,那些或许是失败的原因,但这些原因的存在并不能掩盖指挥员素质差劲的现实。
再仔细想想,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德双方的伤亡率也相差悬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与指挥员指挥素质的落后难道没有关系吗?
看得出来,对第一轮四个组的演习不以为然的,并不是鲍里斯一个人,至少坐在他旁边的别立克也看得很无趣,他这个人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那张脸上的不耐烦表现的非常明显。
第一轮四个的演习吃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毕竟在演习的过程中,充当裁判的教官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判定红蓝双方的部队伤亡数。好不容易熬到最后结束,充当总指挥的彼得罗夫斯基教官作总结,这位枯瘦如柴的上校没有对任何一方的表现做点评,只是简单的宣布了双方的胜负了事。再之后,学员休息20分钟,抽到第二轮演习的四组学员上台抽签,决定双方使用哪一副战场地图。
这是鲍里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军事演习,尽管知道只是纸上谈兵,可不知为什么,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一分紧张的情绪。
与鲍里斯一组对抗演习的,是来自另一个学员班的三名学员,这三个家伙鲍里斯一个都不认识,倒是奥古斯特的交际面比较广,给鲍里斯和别立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对方的选手。
鲍里斯他们这一组,负责上台抽签的是他们的对手,一个身材魁梧的大尉,据奥古斯特的介绍,这个人来自彼得扎沃茨克,叫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别洛斯基。
别洛斯基... -->>
战略讲究布局,战术讲究随机应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在如今的苏联,无论是高层的指挥官,还是中低层的指挥员,军事素质过硬乃至达标的都严重匮乏,而情况最为严重的地方还是在于中低层,鲍里斯对此有极为深刻的认识。
就像当初在对芬兰作战的战场,绝大部分的中低层指挥员在技战术方面都过于呆滞僵硬,只懂得严格遵守上级指挥部门的命令,根本不懂的按照战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更有甚者,在指挥上完全依靠简单粗暴、不计损失的拼消耗手段,只懂得要求士兵“冲冲冲”,完全不考虑具体的实际情况。
当然,这些都与时下苏联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息息相关,不能单纯的责怪某一位指挥员。
当鲍里斯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二块展示板的时候,第二组进行对抗的两组学员,已经开始了正式较量。双方的对抗完全没有任何花哨,也没有任何的技巧,进攻的红方在进攻方向上不做任何试探,也不做欺骗性的佯攻,直接选定一个方向就开始投入兵力强攻。而在进攻的方式上,也是采取很传统的打法,炮兵有效火力的炮火准备,然后由装甲部队配合步兵进攻敌军阵地。蓝方则是一味被动的防守,与红军完全是在玩添油,拼消耗。
这样的战术指挥既不具备技术性,更不具备观赏性,不管是哪方输赢,可以说都没有任何的意思。
在第三块展板上,对抗的双方同样打的很枯燥,当鲍里斯把注意力投过去的时候,红方现在计划由被围部队打一场声东击西的突围战。按道理说,这样的战术不能说多么巧妙,但还是具备一定可操作性的,可问题在于,红方的三名学员执行战术计划的态度很不坚决。既然决定将外围的突击部队作为佯攻,那么就应该将内部被围部队的主攻方向定在相反,至少是不同的方向上。而红军却是在指挥上犹犹豫豫,既想搞这个声东击西的骗局,却又不能指挥被围部队向反方向做全力突击。最终的结果,就是战斗打的乱七八糟,弄了个四不像出来,不仅延误了战机,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相比起前三个展板上进行的演习,第四组的两队学员就更糟糕了,针锋相对的突击作战打成了彻头彻尾的阵地战,双方在一个面山背河的狭长地带上展开了肉搏,当鲍里斯的注意力转过去的时候,演习双方都准备把预备队投进去了。
这不是战斗,是纯粹的杀人,鲍里斯看得有点无语,他原本在指挥上缺乏自信,可是看了今天的演习,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本事显然还不是最糟糕的,至少自己的脑子没有僵化成一块石头。
难怪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会出现那么令人惊讶的大溃败,不要说什么敌众我寡,也不要说什么被意外偷袭,更别提什么装备落后,那些或许是失败的原因,但这些原因的存在并不能掩盖指挥员素质差劲的现实。
再仔细想想,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德双方的伤亡率也相差悬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与指挥员指挥素质的落后难道没有关系吗?
看得出来,对第一轮四个组的演习不以为然的,并不是鲍里斯一个人,至少坐在他旁边的别立克也看得很无趣,他这个人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那张脸上的不耐烦表现的非常明显。
第一轮四个的演习吃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毕竟在演习的过程中,充当裁判的教官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判定红蓝双方的部队伤亡数。好不容易熬到最后结束,充当总指挥的彼得罗夫斯基教官作总结,这位枯瘦如柴的上校没有对任何一方的表现做点评,只是简单的宣布了双方的胜负了事。再之后,学员休息20分钟,抽到第二轮演习的四组学员上台抽签,决定双方使用哪一副战场地图。
这是鲍里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军事演习,尽管知道只是纸上谈兵,可不知为什么,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一分紧张的情绪。
与鲍里斯一组对抗演习的,是来自另一个学员班的三名学员,这三个家伙鲍里斯一个都不认识,倒是奥古斯特的交际面比较广,给鲍里斯和别立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对方的选手。
鲍里斯他们这一组,负责上台抽签的是他们的对手,一个身材魁梧的大尉,据奥古斯特的介绍,这个人来自彼得扎沃茨克,叫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别洛斯基。
别洛斯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