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灯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传的家伙也不容小觑,他是个真正的外交家,担任苏维埃驻伦敦大使的时间超过了10年。另外,他有一份备忘录,也就是所谓的“迈斯基备忘录”,在后世也是很出名的,他在苏德战争后期,向担任着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提交了一份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基本原则》的报告。正是在这份报告的影响下,斯大林在战后初期曾经一度尝试着与美国合作,正式秉承着这种观点,联合国才顺利组建,总部才能设立在纽约,也是秉承着这种观点,中国才有了抗日战争后的国共谈判。
迈斯基的名字之所以能进入名单,不仅因为他的报告,也因为他曾经长期担任英国大使的缘故。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担任美国大使的葛罗米柯没能出现在名单上?原因很简单,因为葛罗米柯反西方的态度很明确,他是坚决反对与美国合作的——鲍里斯从这份名单上就能看出来,此时的斯大林其实已经有了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念头。当然,更显著的证明,就是5月份时共产国际的解散。
在如今的苏联,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就是整个苏共中央的集体意见,他的态度就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态度,就是整个国家态度,他要走的路线和方向,就是所有人必须遵从的路线和方向。不管是谁,都不能站在他的对立面,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从这份名单上,鲍里斯看出了很多的问题,当然,赫鲁晓夫也能看得出来。不过,鲍里斯却看不出来赫鲁晓夫在这件事上的真实态度,但是按照前世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的来推测,估计他并不会认同斯大林的立场。
没错,至少在目前来看,美国人对苏联的态度是亲善的,他们给与苏联的支持也是很到位的,但这不过是美国人的权宜之计罢了,他们,准确的说,是英美盟军,没有能力单独对抗法西斯德国,他们需要苏联,需要苏联红军在东线英勇作战,在这个主要矛盾存在的前提下,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自然就不那么显眼,不那么重要了。可一旦德国战败,反法西斯这个主要矛盾消失之后,美国人以及他的盟友们,在对待的苏联的问题上,还会保持目前的立场吗?不管是从逻辑上,还是从事实上,这都是不可能的——斯大林同志太乐观了。
“对这份名单,你有什么看法?”等到鲍里斯看完名单,赫鲁晓夫面色平静的问道。
他没有给鲍里斯任何提示,没有说明这个看法是关于哪方面的,但鲍里斯很清楚他想问的是什么。
“为什么没有安德烈·葛罗米柯同志的名字?”鲍里斯稍一思索,问道,“难道我们不需要一位更了解美国的同志参与这次会面吗?”
“我想,可能是斯大林同志认为他太年轻了吧。”赫鲁晓夫依旧是那副平淡的样子。
这倒也可以算是一个理由,如今的葛罗米柯的确很年轻,他是09年出生的,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多岁,而且出任苏联驻美国大使的时间并不长。
“那乌曼斯基同志呢?”鲍里斯紧跟着问道,乌曼斯基可不年轻了,他在李维诺夫之前便担任了数年的驻美大使,“为什么名单上也没有他的名字?”
“这就是问题所在,”赫鲁晓夫嘴角抽了抽,两腮处闪过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像是嘲弄,又像是不经意的扯动了嘴角,他说道,“可能在斯大林同志的眼里,乌曼斯基已经太老了,而葛罗米柯又太年轻,经验丰富对美国情况又有充分了解的人里,显然就只有一个李维诺夫可用了。”
话说到这儿,赫鲁晓夫的语气中明显带出了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我想,斯大林同志大概也对外交委员会的工作有些不满了,而这对某些人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鲍里斯霍然明白过来,感情赫鲁晓夫考虑的,并不是斯大林对美国的态度问题,他在考虑的只是莫斯科这个权力圈子内部的事情。
外交委员会无疑是莫洛托夫的地盘,而且还是他的基本盘,李维诺夫当初被莫洛托夫赶出外交委员会,手下的亲信故旧,也在随后的清洗运动中被赶尽杀绝了,毫不客气的说,李维诺夫和莫洛托夫两个人,就是彻头彻尾的死敌。这次,李维诺夫的名字出现在斯大林决定的名单上,没人知道斯大林心里想的是什么,但可以断定的是,莫洛托夫的心里肯定不会很舒服。
传的家伙也不容小觑,他是个真正的外交家,担任苏维埃驻伦敦大使的时间超过了10年。另外,他有一份备忘录,也就是所谓的“迈斯基备忘录”,在后世也是很出名的,他在苏德战争后期,向担任着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提交了一份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基本原则》的报告。正是在这份报告的影响下,斯大林在战后初期曾经一度尝试着与美国合作,正式秉承着这种观点,联合国才顺利组建,总部才能设立在纽约,也是秉承着这种观点,中国才有了抗日战争后的国共谈判。
迈斯基的名字之所以能进入名单,不仅因为他的报告,也因为他曾经长期担任英国大使的缘故。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担任美国大使的葛罗米柯没能出现在名单上?原因很简单,因为葛罗米柯反西方的态度很明确,他是坚决反对与美国合作的——鲍里斯从这份名单上就能看出来,此时的斯大林其实已经有了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念头。当然,更显著的证明,就是5月份时共产国际的解散。
在如今的苏联,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就是整个苏共中央的集体意见,他的态度就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态度,就是整个国家态度,他要走的路线和方向,就是所有人必须遵从的路线和方向。不管是谁,都不能站在他的对立面,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从这份名单上,鲍里斯看出了很多的问题,当然,赫鲁晓夫也能看得出来。不过,鲍里斯却看不出来赫鲁晓夫在这件事上的真实态度,但是按照前世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的来推测,估计他并不会认同斯大林的立场。
没错,至少在目前来看,美国人对苏联的态度是亲善的,他们给与苏联的支持也是很到位的,但这不过是美国人的权宜之计罢了,他们,准确的说,是英美盟军,没有能力单独对抗法西斯德国,他们需要苏联,需要苏联红军在东线英勇作战,在这个主要矛盾存在的前提下,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自然就不那么显眼,不那么重要了。可一旦德国战败,反法西斯这个主要矛盾消失之后,美国人以及他的盟友们,在对待的苏联的问题上,还会保持目前的立场吗?不管是从逻辑上,还是从事实上,这都是不可能的——斯大林同志太乐观了。
“对这份名单,你有什么看法?”等到鲍里斯看完名单,赫鲁晓夫面色平静的问道。
他没有给鲍里斯任何提示,没有说明这个看法是关于哪方面的,但鲍里斯很清楚他想问的是什么。
“为什么没有安德烈·葛罗米柯同志的名字?”鲍里斯稍一思索,问道,“难道我们不需要一位更了解美国的同志参与这次会面吗?”
“我想,可能是斯大林同志认为他太年轻了吧。”赫鲁晓夫依旧是那副平淡的样子。
这倒也可以算是一个理由,如今的葛罗米柯的确很年轻,他是09年出生的,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多岁,而且出任苏联驻美国大使的时间并不长。
“那乌曼斯基同志呢?”鲍里斯紧跟着问道,乌曼斯基可不年轻了,他在李维诺夫之前便担任了数年的驻美大使,“为什么名单上也没有他的名字?”
“这就是问题所在,”赫鲁晓夫嘴角抽了抽,两腮处闪过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像是嘲弄,又像是不经意的扯动了嘴角,他说道,“可能在斯大林同志的眼里,乌曼斯基已经太老了,而葛罗米柯又太年轻,经验丰富对美国情况又有充分了解的人里,显然就只有一个李维诺夫可用了。”
话说到这儿,赫鲁晓夫的语气中明显带出了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我想,斯大林同志大概也对外交委员会的工作有些不满了,而这对某些人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鲍里斯霍然明白过来,感情赫鲁晓夫考虑的,并不是斯大林对美国的态度问题,他在考虑的只是莫斯科这个权力圈子内部的事情。
外交委员会无疑是莫洛托夫的地盘,而且还是他的基本盘,李维诺夫当初被莫洛托夫赶出外交委员会,手下的亲信故旧,也在随后的清洗运动中被赶尽杀绝了,毫不客气的说,李维诺夫和莫洛托夫两个人,就是彻头彻尾的死敌。这次,李维诺夫的名字出现在斯大林决定的名单上,没人知道斯大林心里想的是什么,但可以断定的是,莫洛托夫的心里肯定不会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