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明朝小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宝珠按住李绮节,不让她起身:“三娘,先别起来。“
李绮节坐在帐中,侧耳细听片刻,眉头蹙起:“来的是谁?“
宝珠低啐一口:“不知道从哪个旮旯钻出来的亲戚。“
李绮节坐不住,起身披了件翠蓝夹长袄,站在门口,听清楼下某位族叔慷慨激昂的发言,头皮顿时一阵发麻:难怪昨天李乙催着她回李家村,原来如此!
听楼下一片喧哗人声,显然来的人不少,其中一个族叔句句都是煽动之语,引得其他人纷纷赞同。说来说去,无非是劝李乙不要忍气吞声,他们竹山李家嫡支,如今派出族老和后辈子弟数名,要替李家小娘子讨回公道!
李绮节冷哼一声:早不来,晚不来,非得等杨、李两家退亲一个多月,才跑来替她出头,若说其中没有猫腻,谁信?
楼下堂屋中,李乙好声好气谢过嫡支李氏众人的好意,言明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必再劳动嫡支的子弟们。
那族叔不容李乙说完话,朗声道:“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我那侄女儿被杨家如此欺侮,如果我们李家男人不给他们杨家一点颜色瞧瞧,以后还怎么在瑶江县立足?难不成以后李家的小娘子们通通只能吃哑巴亏了?七弟,我们嫡支的男儿可不像你这么有涵养,谁欺负我们家的姑娘,我们就打到他家门上去,砸了他们吃饭的铁锅!让他们瞧瞧李家人的厉害!“
语气中略含讥讽,意在指责李乙不中用。
另一个人道:“好了,七弟,你别畏手畏脚了,这事不是你们一家的事。事关我们李家的名声,我们不能当睁眼瞎!你忍得下腌臜气,我们忍不下!你放心,我们替你出头,和你不相干,你只管在家等着听好消息吧!“
不待李乙再说什么,一伙人提着铁锹、锄头、门栓等物,扬长而去。
听到院门关上的声音,李绮节几步奔下楼,“阿爷,他们真要去杨家?“
李乙愁眉苦脸,长叹一口气:“劝不住呐!“
想当初,李乙去嫡支求助,只是为了让李绮节在杨家多一些底气,而不是想和杨家干架啊!
李绮节知道李乙一向畏惧宗族,这也是时下老百姓的常态,没有多说什么,立刻让宝珠打水,匆匆梳洗过后,梳起发髻,换上男装,即刻驱车前往杨家。
事不宜迟,她必须阻止李家人和杨家人真打起来。
在潭州府,村人氏族之间有摩擦间隙,通常都由乡间里甲老人来处理争端,很少会上告到衙门,如果越过里甲老人直接去衙门击鼓鸣冤,官府也会先把里甲老人传唤到县衙询问事由。
老百姓们一来不敢得罪里甲老人,二来觉得衙门森严,进去就得费钞受罪,所以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会去县衙告状。
乡民间的一般冲突里甲老人都能妥善处理,如果遇到连里甲老人都解决不了的纠纷,或是对里甲老人的处理不满意,乡人们处理的方法很简单——械/斗。
两姓之间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约好在某天某时某地举行械/斗,通常两姓氏族中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丁必须全部参与,只有家中单传独子可以除外。
而一方姓氏男丁将另一方祖宅灶房里吃饭的铁锅给砸破,是械/斗的终极目标。
被砸破铁锅的一方会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嘲笑一二十年,本地人都把被砸破铁锅视为最不能容忍的奇耻大辱,祖宗三代都得铭记住这段仇恨。
一方砸破另一方的铁锅,也代表两姓彻底决裂,以后绝不会互通婚姻。
看李家嫡支的架势,就是冲着砸破杨家铁锅的目的来的。
李绮节并不关心杨家的铁锅能不能保得住,她只知道一条:李家嫡支莫名其妙借着为她出头的名义去砸杨家的铁锅,一旦他们真得手了,以后二三十年内,她的名声,是臭定了!
潭州府以前也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氏族械/斗,有的是为争田地粮食,有的是为争灌溉的水源。官府从来不管,也不敢管。每一次都会有不少人受伤,甚至还闹出过人命,最后官府只会张贴告示训诫一番,然后不了了之。
通常,虽然械/斗胜利的一方砸破另一家的铁锅非常解气,但被拿出来当由头的女人,没一个有好下场!
这就是族老们的虚伪之处了,明明是为了利益纠纷才和别人发生冲突,非要抬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女人来遮羞,最后再把所有罪责都推到那个无辜的女人身上。
李绮节记得,上一次乡间械/斗,为的是一个黄姓的寡妇。黄家人眼馋高家的田亩肥沃,借口高家大郎调戏他们黄家的一个美貌寡妇,几十口人浩浩荡荡打到高家,把高家祖宅的大铁锅砸得粉碎,逼着高家人和他们交换田地,才肯罢手。
高家人不肯相让,黄家人最终没有占到什么实质便宜。
但是高家人之后在乡里走动,都会被冠以一个“那个被砸破铁锅的高家“这样的名头,所以真说起来,高家人还是吃亏了。
黄家那个可怜的寡妇呢,好好的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只因黄家族老拿她当出气的借口,此后便生生被烙下一个“惹是生非“的骂名。尽管她谨言慎行到近乎苛刻的地步,从不和外人搭话,一出门还是会被指指点点。此后整整十年,黄寡妇再没踏出过家门之外的方寸之地,哪怕孟秋汛期时节,洪水淹到黄家门前,她都不肯离开黄家草屋,以至于差点淹死在... -->>
宝珠按住李绮节,不让她起身:“三娘,先别起来。“
李绮节坐在帐中,侧耳细听片刻,眉头蹙起:“来的是谁?“
宝珠低啐一口:“不知道从哪个旮旯钻出来的亲戚。“
李绮节坐不住,起身披了件翠蓝夹长袄,站在门口,听清楼下某位族叔慷慨激昂的发言,头皮顿时一阵发麻:难怪昨天李乙催着她回李家村,原来如此!
听楼下一片喧哗人声,显然来的人不少,其中一个族叔句句都是煽动之语,引得其他人纷纷赞同。说来说去,无非是劝李乙不要忍气吞声,他们竹山李家嫡支,如今派出族老和后辈子弟数名,要替李家小娘子讨回公道!
李绮节冷哼一声:早不来,晚不来,非得等杨、李两家退亲一个多月,才跑来替她出头,若说其中没有猫腻,谁信?
楼下堂屋中,李乙好声好气谢过嫡支李氏众人的好意,言明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必再劳动嫡支的子弟们。
那族叔不容李乙说完话,朗声道:“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我那侄女儿被杨家如此欺侮,如果我们李家男人不给他们杨家一点颜色瞧瞧,以后还怎么在瑶江县立足?难不成以后李家的小娘子们通通只能吃哑巴亏了?七弟,我们嫡支的男儿可不像你这么有涵养,谁欺负我们家的姑娘,我们就打到他家门上去,砸了他们吃饭的铁锅!让他们瞧瞧李家人的厉害!“
语气中略含讥讽,意在指责李乙不中用。
另一个人道:“好了,七弟,你别畏手畏脚了,这事不是你们一家的事。事关我们李家的名声,我们不能当睁眼瞎!你忍得下腌臜气,我们忍不下!你放心,我们替你出头,和你不相干,你只管在家等着听好消息吧!“
不待李乙再说什么,一伙人提着铁锹、锄头、门栓等物,扬长而去。
听到院门关上的声音,李绮节几步奔下楼,“阿爷,他们真要去杨家?“
李乙愁眉苦脸,长叹一口气:“劝不住呐!“
想当初,李乙去嫡支求助,只是为了让李绮节在杨家多一些底气,而不是想和杨家干架啊!
李绮节知道李乙一向畏惧宗族,这也是时下老百姓的常态,没有多说什么,立刻让宝珠打水,匆匆梳洗过后,梳起发髻,换上男装,即刻驱车前往杨家。
事不宜迟,她必须阻止李家人和杨家人真打起来。
在潭州府,村人氏族之间有摩擦间隙,通常都由乡间里甲老人来处理争端,很少会上告到衙门,如果越过里甲老人直接去衙门击鼓鸣冤,官府也会先把里甲老人传唤到县衙询问事由。
老百姓们一来不敢得罪里甲老人,二来觉得衙门森严,进去就得费钞受罪,所以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会去县衙告状。
乡民间的一般冲突里甲老人都能妥善处理,如果遇到连里甲老人都解决不了的纠纷,或是对里甲老人的处理不满意,乡人们处理的方法很简单——械/斗。
两姓之间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约好在某天某时某地举行械/斗,通常两姓氏族中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丁必须全部参与,只有家中单传独子可以除外。
而一方姓氏男丁将另一方祖宅灶房里吃饭的铁锅给砸破,是械/斗的终极目标。
被砸破铁锅的一方会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嘲笑一二十年,本地人都把被砸破铁锅视为最不能容忍的奇耻大辱,祖宗三代都得铭记住这段仇恨。
一方砸破另一方的铁锅,也代表两姓彻底决裂,以后绝不会互通婚姻。
看李家嫡支的架势,就是冲着砸破杨家铁锅的目的来的。
李绮节并不关心杨家的铁锅能不能保得住,她只知道一条:李家嫡支莫名其妙借着为她出头的名义去砸杨家的铁锅,一旦他们真得手了,以后二三十年内,她的名声,是臭定了!
潭州府以前也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氏族械/斗,有的是为争田地粮食,有的是为争灌溉的水源。官府从来不管,也不敢管。每一次都会有不少人受伤,甚至还闹出过人命,最后官府只会张贴告示训诫一番,然后不了了之。
通常,虽然械/斗胜利的一方砸破另一家的铁锅非常解气,但被拿出来当由头的女人,没一个有好下场!
这就是族老们的虚伪之处了,明明是为了利益纠纷才和别人发生冲突,非要抬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女人来遮羞,最后再把所有罪责都推到那个无辜的女人身上。
李绮节记得,上一次乡间械/斗,为的是一个黄姓的寡妇。黄家人眼馋高家的田亩肥沃,借口高家大郎调戏他们黄家的一个美貌寡妇,几十口人浩浩荡荡打到高家,把高家祖宅的大铁锅砸得粉碎,逼着高家人和他们交换田地,才肯罢手。
高家人不肯相让,黄家人最终没有占到什么实质便宜。
但是高家人之后在乡里走动,都会被冠以一个“那个被砸破铁锅的高家“这样的名头,所以真说起来,高家人还是吃亏了。
黄家那个可怜的寡妇呢,好好的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只因黄家族老拿她当出气的借口,此后便生生被烙下一个“惹是生非“的骂名。尽管她谨言慎行到近乎苛刻的地步,从不和外人搭话,一出门还是会被指指点点。此后整整十年,黄寡妇再没踏出过家门之外的方寸之地,哪怕孟秋汛期时节,洪水淹到黄家门前,她都不肯离开黄家草屋,以至于差点淹死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