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我最需要的理财常识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欧洲著名银行创立人梅尔也曾说过:“‘复利’可能算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

    现在让你穿越时空玩一次复利理财,看看你的决定是什么。

    时间倒退到1626年,你来到美洲大陆,在日后被称为“纽约”的地方,你成了拥有曼哈顿岛的一名印第安部落酋长。现在来了一拨儿白人,打算出24美元向你购买此岛。如果你知道这个岛几百年后将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那么,你是打算接受这24美元,还是继续当你的岛主,等待时间走到现在,坐拥世界金融中心呢?

    毫无疑问,你肯定不会做这个买卖的,区区24美元怎能与此岛以后的发展相提并论!

    但是,如果美国政府给了你另一个选择,答应你:你可以把这笔钱存入“美国国家银行”,每年付给你7%的利率,并逐年按复利计算。这笔生意你做不做?

    在作出选择之前,我劝你仔细计算一下。通过计算你会发现,24美元在400年后,会变成4600亿美元!这足以让你重新买回曼哈顿岛了。

    这是个真实的事件,400年前,殖民者通过掠夺及欺诈从印第安人手中用24美元买到了曼哈顿岛。“复利”给了他们一个讽刺,如果土著人可以把这24美元存起来,那么现在其价值已经和整个曼哈顿不相上下了。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没有下定决心去认真理财,就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钱太少,不值得投资,或者即使投资,得到的回报也非常少。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你在20岁的时候投入到股市10万元,假如每年赚20%,到50岁时你知道自己会有多少钱吗?

    答案是2373万元!是不是惊呆了?

    15世纪时,哥伦布曾经四次航海,开辟出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道。当时哥伦布的航海壮举感动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她慷慨解囊,对哥伦布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资助。经后人估算,当时女王大约一共资助了3万美元。

    最终,新大陆的发现改变了整个世界,西班牙也因此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

    400多年后的1962年,“股神”巴菲特想告诉世人理财的秘诀,就在自己的公司年报中为女王伊莎贝拉当初的投资是否合理重新算了一笔账,“保守地说,如果以4%的年复利投资这3万元的话,现在(1962年)就会有2万亿美元”。如果你对当时的美元价值没有太多概念,那我告诉你,如果仍然按4%的利率计算到2012年,伊拉贝莎的3万美元将会和整个美国的GDP相当!

    面对这个计算结果,巴菲特惊叹道:“挥霍3万美元所代表的损失绝对不仅仅是3万美元,而是潜在的2万亿美元。”

    所以,即使最微不足道的财富,都要用绝对谨慎的态度来进行打理。

    4.你不计较生活,生活就会来计较你——算算你的生活成本有多少

    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付出成本。但你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所有成本吗?

    比如,你想创业,那么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自己创业之后能得到哪些收入或者哪些好处——更多的金钱收入当然是首要考虑的,除此之外,你完全可以这样想,自己当老板的弹性工作时间,也算是一种收入。

    不过成本呢?做一件事的成本仅仅是最开始的投资吗?

    创业也是一种理财方式,只不过自己的钱从此不趴在银行睡大觉(事实上,只是你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钱在睡觉,实际上银行一直在用你的钱做流动投资,这笔钱所赚取的收益,银行却仅仅分给你那么一点点利息,它用你的钱赚的钱绝对远远大于你的利息),而是将其投入到你自己正在努力的一项事业中,然后通过经营获得收入。如果两者之间有差额,收入大于支出就会产生利润,这意味着你的理财方向是正确的,可以一直继续走下去,这样你就是个成功人士了。

    不过,如果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你又该如何抉择呢?

    如果你在农村种地,每年可以从土地上得到1万元的收入,后来你发现在市场摆摊卖衣服,每年可以赚到5万元,那么你会做这个生意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但是,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大学副教授,一年收入少了算也有6万多元,那你还会去市场卖衣服吗?

    估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为什么同样的金钱投入、同样的产出,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这是因为,除了金钱上的成本投入外,每个人还有其他的成本投入,上面这两种情况,成本就是每个人做其他工作的收入。也就是说,同样的时间,每个人都要选择利润最大的工作,才算符合理财的意义。

    那我们管这种成本叫作机会成本,经济学上的严格定义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需要放弃的另一种东西的最大价值。

    这个定义显然有点枯燥而无趣,我们不妨用一个例子来看看张红的两难选择。

    张红一毕业就进了一家韩国公司,32岁时凭借出类拔萃的工作能力,年薪达到50万元。除了买房、买车外,还积攒下100万元。这时,她心中一直以来的梦想被逐渐激发起来:创业。这些年让她这么卖命工作的主要动力就来自于这个梦想,她一直想积攒足够的经验和资本,为创业作准备。

    既然积累得差不多了,说干就干,于是她开始进行前期的市场调查。张红发现,如果把这100万元投资在基金上,每年可以有10%的收益;如果做自己的事业,她未来的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400万元,而成本是345万元。这样一来,张红对是否把这部分钱用来投资公司有了几分犹豫。

    如果她继续在韩国公司工作的话,每年的收入是50万元,如果自己开公司的话,每年的收入是400万元减去345万元,即55万元。但是,如果她继续工作的话,这100万元还是自己的积蓄,每年可以得到10万元的利息,也就是说,继续工作每年收入60万元;一旦开公司,除了年收入少5万元之外,100万元本金也说不好是否能够保住。

    内心经过一番激烈挣扎之后,张红发现,“下海”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起码现在这个项目并非是个非常优质的项目,于是她最终搁置梦想,在韩国公司继续工作。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典型的“机会成本”法则。如果说前面讲的“机会成本”的经济学定义很课本化的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所谓“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这也正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曼昆对“机会成本”的通俗解释。

    举个例子,有朋友请你吃饭,表面上看你根本没掏钱,没有成本,不吃白不吃,但实际上是有各种各样的成本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赴约是需要付出时间的,而有这个时间你可以干工作、休息、看看书或者做做运动,这些就是你去参加这个宴会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越是名人,时间成本越高,吃饭的成本也就越高,这就是为什么请巴菲特吃一顿饭,还需要给他262万美元,人们还那么“贱”地去疯抢。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我掉了2000美元,那么我不应该把它捡起来。”他给自己做了个计算:捡起这笔钱需要6秒钟,而他用这6秒钟工作的话,可以得到远比2000美元多的收入。这便是比尔·盖茨捡钱的机会成本。

    比尔·盖茨或许也就这么一说,万一真掉了2000美元,打死我也不信他不捡。但他说的这句话折射出一个道理:站在理财的角度上考虑机会成本,不仅仅要考虑你为做一件事而放弃别的事情,还要考虑你从放弃的这件事情上所收获的价值是否大于要做的这件事情所收获的价值。真正的机会成本,是你放弃的最大价值的事情。也就是你做哪件事情更具优势,就尽量选择哪件事情。

    曼昆曾在他风靡全世界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