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大穿越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区都相当干净漂亮,远非其它欧洲人殖民地的那些肮脏贫民窟可比: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座座造型端正大气、窗明几净的多层楼房,几何对称的街区花园或绿化带,阳台和窗台上繁花锦簇的盆栽,带着雪白线条的黑灰色街道,五颜六色的沿街大小商铺门店,街上充斥着肤色衣着各异的人流,还有重型驮马牵引的城市公共交通有轨马车,不时在车夫的吆喝声中穿梭而过……
——在充分体验了后世各种笼屋蜗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现代城市病之后,利用新大陆富裕的自然资源,北美的穿越者们简直是“小资文青病”发作一般,不惜工本地在把曼城打造成一座花园都市。
在王秋看来,曼城这地方的街景,很像是老照片里那些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欧美城市,大多数建筑都用红瓦石墙垒砌而成,中间也夹杂了少许东方式样的飞檐斗拱,给人以一种蒸汽时代的古朴气息。房屋之间普遍点缀着挺拔的行道树和大片的城市绿地,远比现代都市那些拥挤而单调的混凝土森林更有美感。
另一方面,由于电力和自来水的普及,还有广播电台和电影院的出现,除了看不到汽车之外,这地方已经基本达到了解放前旧上海租界的生活水平,并且在治安上要比鱼龙混杂的旧上海强得多。
而在十七世纪的欧洲人眼里,这座城市却已是惊人的堂皇精美、高雅大气、先进舒适——方便清洁的自来水,平整干净的水泥或碎石沥青大道、如星河倒映般的街区电灯、热闹繁华的集市商铺、庄严肃穆的政府大楼、花园般漂亮的大学教学区,还有外岛工业园区内宏伟壮丽的蒸汽电站、如泰坦巨人般的蒸汽塔吊……无一不让他们啧啧赞叹。相比之下,此时的巴黎和伦敦,就如同腥臭肮脏的贫民窟一样不堪入目了。
更让欧洲人趋之若鹜的,则是这里宛如天堂的生活水平——毕竟那些大厦和宫殿再怎么美观,也跟市井小民无关。以十七世纪的欧洲市民生活标准,曼城这地方称得上极度富裕,即使是最下等的市民,都买得起好几套衣服,由于每个家庭都能吃得上白面包,以至于在市内很难找到卖黑面包的地方……
——此时此刻,东方的中国正处于明末乱世,西方的欧洲同样也在三十年战争的空前浩劫之中挣扎。从北欧的瑞典到南欧的西班牙,英格兰、法兰西、荷兰、德国、意大利……几乎所有的传统强国都沐浴在熊熊战火之中,尤其是作为主战场的德国,更是有六分之五的城镇被战乱摧残和毁灭。
哪怕是僻处一隅的奥斯曼土耳其,在这个时代同样也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跟威尼斯人打生打死了二十五年之久,放眼整个西方世界,几乎找不着一处安静的地方。由于社会生产被战火破坏殆尽,哪怕是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这样著名的财富之地,也都大不如前。欧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之惨淡,自然是可想而知。
与之相比,曼城市民相对平静和富裕生活,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正如当地报纸上,一位法国新教徒移民在投稿征文里的赞美:“……(曼城)这真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城市,难以想象在新大陆上还有这样精美华丽的城市存在。虽然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从罗马到巴黎再到伦敦,我所见识过的所有城市累加起来,都比不了现在看到的一个小角落……她的奢侈、高贵与整洁,让她的子民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所有外来者感到无所适从的卑微和莫名其妙的畏惧……”
※※※※※※※※※※※※※※※※※※※※※※※※※
总之,在乘坐齐建军总理的私人马车,走马观花地粗略浏览了一遍曼城街景之后。王秋又来到曼城南区一处街心公园,在一家齐建军总理推荐的会员制高档露天咖啡厅里落座,一边听着广播里的蓝调萨克斯,一边品尝着绿色纯天然的现磨咖啡和各式小糕点,再看看四周那些红顶白砖的二三层小楼,还有窗台和阳台上的各色盆栽花卉,当真是花楹锦簇,犹如彩练当空,美不胜收,感觉还真有那么些小资情调。
街心公园的旁边,隔着铁栅栏就是一条商业街,街上人来车往。曼城南区的居民,大多是这个国家的高薪富裕阶层,此时往来商业街的行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衣着不差,普遍穿着后世穿越者鼓捣出来的改良版欧式西装,脸色也挺健康和红润,跟现代社会相差无几,基本看不到什么蓬头垢面的饿殍——而在此时东方和西方的绝大多数城市里,这样令人掩鼻的邋遢穷汉都遍地皆是。
虽然为了保障国内的和谐与稳定,华美共和国一边花费巨资竭力搜集东亚移民,同时努力招揽美洲印第安原住民,一边控制每年欧洲移民的入境名额,在法律上每年只允许五千到六千名欧洲移民入籍,如此双管齐下,企图在国内保持黄种人的较高比例。但是王秋坐在咖啡座上,朝这边的街头望去,发现往来的行人之中,依然是白人和混血儿占了多数——没办法,如今的欧洲正值三十年战争的大动乱时期,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都在不断进行着惨烈的外战与内战,老百姓在战火之中流离失所,纷纷逃亡海外,企图寻找一块和平而又富裕的新家园,而华美共和国显然是十分理想的目的地。自从欧洲和北美的贸易交流日渐频繁之后,每年涌入华美共和国的非法移民,数量都相当惊人,根本不是一纸法令就能拒之门外的。
因此,仅仅从街头往来行人颇具现代西式风格(穿越风格)的衣衫打扮,以及黄白黑皆有的肤色人种来看,简直分不出这究竟是十七世纪的曼城,还是二十世纪的纽约……当然,只要稍稍留心听一听他们的交谈,就能立即发现其中的巨大差异——虽然同样称得上是“世界民族大熔炉”,但华美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可不是美式英语,而是穿越者利用统治地位强行推广的汉语……
——不过……为什么他们的口音听起来这么奇怪?还夹杂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汇?
“……您好,尊敬的先生,这是您要的‘酥格糖’和牛奶。”
一位红头发的欧裔侍女凑了过来,给王秋端上一小碟方糖和一个装牛奶的小玻璃壶——虽然她说的貌似是汉语,但却带着某种难以形容的别扭口音,完全不同于王秋曾经听过的任何一种方言。
“……呃……谢谢。对了,齐总理,方糖就说方糖好了,你们这边怎么叫‘酥格糖’?”王秋一边拿起两块方糖丢进咖啡杯里,然后用茶匙轻轻捣碎搅拌——他素来喝不惯苦咖啡,一边好奇地问道。
齐建军似乎也是有些困惑的模样,转身叫来了自己的一位欧裔贴身仆人,才弄清楚了这个“新生词汇”的来历——酥格,就是德语里砂糖(Zucker)的谐音,再加上一个糖字,就构成了机制方型砂糖在这个时代的华美共和国的特殊词汇,而且字面意思也十分吻合:质地酥脆的方格型砂糖。
因为以德国为主战场的三十年战争制造了大量的难民,以及华美共和国穿越者对“高素质德国工人”的过度期待,这些年来有很多德国移民被分配到首都曼城定居,结果就导致一些德语词汇也进入了市民的日常谈话之中——事实上,现在的“曼城话”已经跟后世的汉语普通话和任何一种汉语方言,都有了很大的差异,如果把一个现代穿越者直接丢到曼城来生活的话,绝对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交流障碍。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在建国北美之初,穿越众们也曾经试图针对标准口语制订出某些规矩。不过从一开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以广东人为主)的现代人,也没几个能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真正说上一口标准的后世普通话。到了后来,更是只有在穿越众的内部小圈子里,才能讲出一口“地道的曼城上流口音”。而在更大范围的汉语普及教育中,即使是使用了后世先进的拉丁字母标注发音法,也面临着日常普及教学中的不标准以及老师本身的问题——很多本时空培养起来的老师,本身就不怎么说得好普通话。
那些操着一口明朝南方口音的华裔移民教师或者十七世纪欧洲特色口音的欧裔移民教师们,注定了他们的每届学生也会“有样学样”……结果就是让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曼城市民阶层中,渐渐出现了一种和穿越众颇为不同,也跟中国任何一种方言都差异巨大的曼城口音,甚至还夹杂了大量欧裔说汉语的发音特点。在某些场合,就连穿越众有时候都不得不模仿这种“本地话”,才能和曼城的青少年们顺利交流……
“……现在有时候到学校里去转转,就会发现自己都不太听得懂那些孩子们的话了——尤其是穿越之后才生下来的那些小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新词儿不停往外蹦!都是我们这些老人完全没法理解的东西。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很挠头啊!但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那么发达的信息交流和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之下,都没能消灭方言,特别是粤语……以我们这边的条件,就更是别提了。”
齐建军总理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摇头苦笑道,“……南美的东岸共和国那边也是一样,那些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移民,如果想要他们在几年时间里通过汉语速成班的话,就必须降低标准。只要勉强能听懂,能够互相交流,读音有点偏差什么的也就只好算了。如果要想普通话教育更标准的话,除非我们这些穿越者什么事都不做,代替所有的汉语教师一天到晚去为几十万的移民搞上几十年的语言教学……”
“……呃,我想我能够理解您的苦衷,但方言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会不断产生,也无法消灭的。”
王秋耸了耸肩,将杯中的咖啡一饮而尽,“……打个比方吧,在现代社会,电脑网络才普及了多少年啊,各式各样的网络用语就已经铺天盖地,那些不上网的人即使一直读到汉语言文学博士,也照样听不懂和看不懂。再举个例子,随着现代美国人口成分比例的急剧变化,美式英语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语词汇,甚至还有少量的汉语词汇……这是任何一个移民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嗯,你的意思是说……任何社会影响都是相互作用的。我们这些穿越者固然是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的原住民同样也在不断影响着我们,对吗?”
齐建军想了想之后,对王秋说道,但接下来却被同时响起的“叮、叮”两声脆响给打断了谈话,“……呃?正是巧了,咱们的手机怎么都一起响了?哦,是今天的《每日军情内参》……”
——利用哆啦A梦的神奇道具,十六颗在本时空发射入轨的【迷你通信卫星】作为中转,全球各地的穿越者,至少在几个加盟共和国的首都市区范围内,目前依靠地面的信号收发装置,穿越者们已经实现了电脑和手机的联网通讯。而华盟总部也时常以短信息或邮件的形式,向全体穿越者发布一些最新公告。
“……中国战场华北战区快讯:卢象升兵败蓟州,天雄军全线溃退?京师封城戒严,关宁铁骑前锋已至天津?啧啧,这关宁军对付建奴固然屡战屡败,可一旦掉头砍起自己人来,还真是够犀利的啊!”
区都相当干净漂亮,远非其它欧洲人殖民地的那些肮脏贫民窟可比: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座座造型端正大气、窗明几净的多层楼房,几何对称的街区花园或绿化带,阳台和窗台上繁花锦簇的盆栽,带着雪白线条的黑灰色街道,五颜六色的沿街大小商铺门店,街上充斥着肤色衣着各异的人流,还有重型驮马牵引的城市公共交通有轨马车,不时在车夫的吆喝声中穿梭而过……
——在充分体验了后世各种笼屋蜗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现代城市病之后,利用新大陆富裕的自然资源,北美的穿越者们简直是“小资文青病”发作一般,不惜工本地在把曼城打造成一座花园都市。
在王秋看来,曼城这地方的街景,很像是老照片里那些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欧美城市,大多数建筑都用红瓦石墙垒砌而成,中间也夹杂了少许东方式样的飞檐斗拱,给人以一种蒸汽时代的古朴气息。房屋之间普遍点缀着挺拔的行道树和大片的城市绿地,远比现代都市那些拥挤而单调的混凝土森林更有美感。
另一方面,由于电力和自来水的普及,还有广播电台和电影院的出现,除了看不到汽车之外,这地方已经基本达到了解放前旧上海租界的生活水平,并且在治安上要比鱼龙混杂的旧上海强得多。
而在十七世纪的欧洲人眼里,这座城市却已是惊人的堂皇精美、高雅大气、先进舒适——方便清洁的自来水,平整干净的水泥或碎石沥青大道、如星河倒映般的街区电灯、热闹繁华的集市商铺、庄严肃穆的政府大楼、花园般漂亮的大学教学区,还有外岛工业园区内宏伟壮丽的蒸汽电站、如泰坦巨人般的蒸汽塔吊……无一不让他们啧啧赞叹。相比之下,此时的巴黎和伦敦,就如同腥臭肮脏的贫民窟一样不堪入目了。
更让欧洲人趋之若鹜的,则是这里宛如天堂的生活水平——毕竟那些大厦和宫殿再怎么美观,也跟市井小民无关。以十七世纪的欧洲市民生活标准,曼城这地方称得上极度富裕,即使是最下等的市民,都买得起好几套衣服,由于每个家庭都能吃得上白面包,以至于在市内很难找到卖黑面包的地方……
——此时此刻,东方的中国正处于明末乱世,西方的欧洲同样也在三十年战争的空前浩劫之中挣扎。从北欧的瑞典到南欧的西班牙,英格兰、法兰西、荷兰、德国、意大利……几乎所有的传统强国都沐浴在熊熊战火之中,尤其是作为主战场的德国,更是有六分之五的城镇被战乱摧残和毁灭。
哪怕是僻处一隅的奥斯曼土耳其,在这个时代同样也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跟威尼斯人打生打死了二十五年之久,放眼整个西方世界,几乎找不着一处安静的地方。由于社会生产被战火破坏殆尽,哪怕是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这样著名的财富之地,也都大不如前。欧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之惨淡,自然是可想而知。
与之相比,曼城市民相对平静和富裕生活,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正如当地报纸上,一位法国新教徒移民在投稿征文里的赞美:“……(曼城)这真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城市,难以想象在新大陆上还有这样精美华丽的城市存在。虽然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从罗马到巴黎再到伦敦,我所见识过的所有城市累加起来,都比不了现在看到的一个小角落……她的奢侈、高贵与整洁,让她的子民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所有外来者感到无所适从的卑微和莫名其妙的畏惧……”
※※※※※※※※※※※※※※※※※※※※※※※※※
总之,在乘坐齐建军总理的私人马车,走马观花地粗略浏览了一遍曼城街景之后。王秋又来到曼城南区一处街心公园,在一家齐建军总理推荐的会员制高档露天咖啡厅里落座,一边听着广播里的蓝调萨克斯,一边品尝着绿色纯天然的现磨咖啡和各式小糕点,再看看四周那些红顶白砖的二三层小楼,还有窗台和阳台上的各色盆栽花卉,当真是花楹锦簇,犹如彩练当空,美不胜收,感觉还真有那么些小资情调。
街心公园的旁边,隔着铁栅栏就是一条商业街,街上人来车往。曼城南区的居民,大多是这个国家的高薪富裕阶层,此时往来商业街的行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衣着不差,普遍穿着后世穿越者鼓捣出来的改良版欧式西装,脸色也挺健康和红润,跟现代社会相差无几,基本看不到什么蓬头垢面的饿殍——而在此时东方和西方的绝大多数城市里,这样令人掩鼻的邋遢穷汉都遍地皆是。
虽然为了保障国内的和谐与稳定,华美共和国一边花费巨资竭力搜集东亚移民,同时努力招揽美洲印第安原住民,一边控制每年欧洲移民的入境名额,在法律上每年只允许五千到六千名欧洲移民入籍,如此双管齐下,企图在国内保持黄种人的较高比例。但是王秋坐在咖啡座上,朝这边的街头望去,发现往来的行人之中,依然是白人和混血儿占了多数——没办法,如今的欧洲正值三十年战争的大动乱时期,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都在不断进行着惨烈的外战与内战,老百姓在战火之中流离失所,纷纷逃亡海外,企图寻找一块和平而又富裕的新家园,而华美共和国显然是十分理想的目的地。自从欧洲和北美的贸易交流日渐频繁之后,每年涌入华美共和国的非法移民,数量都相当惊人,根本不是一纸法令就能拒之门外的。
因此,仅仅从街头往来行人颇具现代西式风格(穿越风格)的衣衫打扮,以及黄白黑皆有的肤色人种来看,简直分不出这究竟是十七世纪的曼城,还是二十世纪的纽约……当然,只要稍稍留心听一听他们的交谈,就能立即发现其中的巨大差异——虽然同样称得上是“世界民族大熔炉”,但华美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可不是美式英语,而是穿越者利用统治地位强行推广的汉语……
——不过……为什么他们的口音听起来这么奇怪?还夹杂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汇?
“……您好,尊敬的先生,这是您要的‘酥格糖’和牛奶。”
一位红头发的欧裔侍女凑了过来,给王秋端上一小碟方糖和一个装牛奶的小玻璃壶——虽然她说的貌似是汉语,但却带着某种难以形容的别扭口音,完全不同于王秋曾经听过的任何一种方言。
“……呃……谢谢。对了,齐总理,方糖就说方糖好了,你们这边怎么叫‘酥格糖’?”王秋一边拿起两块方糖丢进咖啡杯里,然后用茶匙轻轻捣碎搅拌——他素来喝不惯苦咖啡,一边好奇地问道。
齐建军似乎也是有些困惑的模样,转身叫来了自己的一位欧裔贴身仆人,才弄清楚了这个“新生词汇”的来历——酥格,就是德语里砂糖(Zucker)的谐音,再加上一个糖字,就构成了机制方型砂糖在这个时代的华美共和国的特殊词汇,而且字面意思也十分吻合:质地酥脆的方格型砂糖。
因为以德国为主战场的三十年战争制造了大量的难民,以及华美共和国穿越者对“高素质德国工人”的过度期待,这些年来有很多德国移民被分配到首都曼城定居,结果就导致一些德语词汇也进入了市民的日常谈话之中——事实上,现在的“曼城话”已经跟后世的汉语普通话和任何一种汉语方言,都有了很大的差异,如果把一个现代穿越者直接丢到曼城来生活的话,绝对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交流障碍。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在建国北美之初,穿越众们也曾经试图针对标准口语制订出某些规矩。不过从一开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以广东人为主)的现代人,也没几个能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真正说上一口标准的后世普通话。到了后来,更是只有在穿越众的内部小圈子里,才能讲出一口“地道的曼城上流口音”。而在更大范围的汉语普及教育中,即使是使用了后世先进的拉丁字母标注发音法,也面临着日常普及教学中的不标准以及老师本身的问题——很多本时空培养起来的老师,本身就不怎么说得好普通话。
那些操着一口明朝南方口音的华裔移民教师或者十七世纪欧洲特色口音的欧裔移民教师们,注定了他们的每届学生也会“有样学样”……结果就是让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曼城市民阶层中,渐渐出现了一种和穿越众颇为不同,也跟中国任何一种方言都差异巨大的曼城口音,甚至还夹杂了大量欧裔说汉语的发音特点。在某些场合,就连穿越众有时候都不得不模仿这种“本地话”,才能和曼城的青少年们顺利交流……
“……现在有时候到学校里去转转,就会发现自己都不太听得懂那些孩子们的话了——尤其是穿越之后才生下来的那些小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新词儿不停往外蹦!都是我们这些老人完全没法理解的东西。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很挠头啊!但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那么发达的信息交流和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之下,都没能消灭方言,特别是粤语……以我们这边的条件,就更是别提了。”
齐建军总理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摇头苦笑道,“……南美的东岸共和国那边也是一样,那些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移民,如果想要他们在几年时间里通过汉语速成班的话,就必须降低标准。只要勉强能听懂,能够互相交流,读音有点偏差什么的也就只好算了。如果要想普通话教育更标准的话,除非我们这些穿越者什么事都不做,代替所有的汉语教师一天到晚去为几十万的移民搞上几十年的语言教学……”
“……呃,我想我能够理解您的苦衷,但方言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会不断产生,也无法消灭的。”
王秋耸了耸肩,将杯中的咖啡一饮而尽,“……打个比方吧,在现代社会,电脑网络才普及了多少年啊,各式各样的网络用语就已经铺天盖地,那些不上网的人即使一直读到汉语言文学博士,也照样听不懂和看不懂。再举个例子,随着现代美国人口成分比例的急剧变化,美式英语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语词汇,甚至还有少量的汉语词汇……这是任何一个移民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嗯,你的意思是说……任何社会影响都是相互作用的。我们这些穿越者固然是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的原住民同样也在不断影响着我们,对吗?”
齐建军想了想之后,对王秋说道,但接下来却被同时响起的“叮、叮”两声脆响给打断了谈话,“……呃?正是巧了,咱们的手机怎么都一起响了?哦,是今天的《每日军情内参》……”
——利用哆啦A梦的神奇道具,十六颗在本时空发射入轨的【迷你通信卫星】作为中转,全球各地的穿越者,至少在几个加盟共和国的首都市区范围内,目前依靠地面的信号收发装置,穿越者们已经实现了电脑和手机的联网通讯。而华盟总部也时常以短信息或邮件的形式,向全体穿越者发布一些最新公告。
“……中国战场华北战区快讯:卢象升兵败蓟州,天雄军全线溃退?京师封城戒严,关宁铁骑前锋已至天津?啧啧,这关宁军对付建奴固然屡战屡败,可一旦掉头砍起自己人来,还真是够犀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