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大明163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这六个选择中,第一与第二两条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无论是北方草原还是青海新疆都比关中更加贫乏,而且语言 不通也是很大的困难;第四、第五、第六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为无论是汉中还是四川都远比陕西富庶,而且当地明军的力量要远比陕西弱小。但在刘成看来,最大的可能性是第三种,即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因为第四、五、六都至少要通过数百里的险要山路,很容易遭到敌军的伏击而全军覆没。而分隔山西与陕西之间的只有一条黄河,即使没有舟船,也不难用羊皮筏、木排等简易渡河器械渡过河去,在冬季封冻之时就更简单了。
刘成选择占据朝邑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对于他来说,相比起原先的鄜州来说,这里是一个更加出色的基地。作为一个穿越者,刘成来到这个时代以来所做的所有事情可以归结为一个——弄到钱给手下的军队发饷。很多现代人认为在明末只要弄到足够的粮食就够了,因为在汉唐乃至明朝的中前期都是用粮食和布匹给士兵发饷的,当然明末也不是没有人这么想,比如当崇祯元年冬天锦州军队哗变要求发饷的时候,当时身为礼部右侍郎的周延儒就说山海关那边不缺粮食,只是缺银子,为何不用粮食发饷?分明是武官煽动士兵闹事要挟上司罢了,有很多现代人认为周延儒说的有理,武将们为了更方便克扣军饷而喜欢白银而非粮食。但那些人却忘记了一个问题,人除了吃饭以外还要穿衣、吃茶等等其他方面的消费,这些是没法用粮食的,汉唐之所以可以用粮食给士兵发饷,那是因为粮食在当时就是国家承认的货币,国家接受老百姓用粮食缴纳赋税,即使暂时用不着粮食的人也愿意接受用粮食作为支付手段;但明末就不同了,国家是接受白银而非粮食作为赋税,因此除了极少数情况下(比如说围城之中)。白银比粮食在市场上要更受欢迎,也更容易换到所需要的货物。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日本德川幕府刚刚建立的时候,采用的是石髙制。即用大米作为货币单位,武士们也是用白米来发放薪水的;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银币逐渐代替白米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无形之中武士们的经济地位也越来越低下了,因为他们必须以低价出售粮食换取货币来购买说需要的商品。很快社会中的财富就集聚到了商人手中。明朝的士兵虽然不懂得经济学,但他们也知道用白银而非粮食来支付薪饷对自己更有利。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稳定的财源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收人头税和财产税,刘成在鄜州与宜川所干的事情就是。但这两种办法都是临时性的,而且极为拉仇恨,尤其是后者,与抢劫也就是一线之隔,而且按照明朝的政治制度,武官是没有权力插手民政的,更不要说直接征收人头税或者财产税了。刘成敢于这么做不过是因为当时陕西特殊的形势罢了,而且在政治上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如果说刘成现在手头上只有一营之兵还好说,随着军队的扩大,就必须寻找一个新的饷源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收流通税,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拦路设卡收费,这个法子比前者要好一些,毕竟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这税收不到他们头上,而且税收成本也低,用不着灭掉几家豪强杀鸡给猴看,只需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派一小队的士卒几个书吏即可。往来的商人也有足够的现金支付税款,实在不行也能用货物抵税,不会收来一堆鸡零狗碎的玩意还不好变现。无疑,控制着蒲津渡口的朝邑比鄜州能收到更多的税金。
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刘成的基业主要包括两块:与塞外蒙古的长途贸易和以水力为动力源的纺织、锻造、军工。对于前者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沿途的关卡赋税和人员、牲畜与时间成本,而对于后者来说,稳定充沛的水源则是盈利的保障。而相比起鄜州,朝邑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与蒙古的商队可在河套地区改走水路,沿黄河而下。运抵朝邑,即无需担心沿途关卡,又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在水力资源方面,地处黄河岸边的朝邑也远远胜过鄜州;最后,无论是纺织还是军工,都需要输入大笔原料,输出大量产品,地处秦晋交通咽喉,又可以通过黄河将产品输出到中原地区的朝邑,其地理位置更绝非鄜州可以比拟的。
但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刘成面前,无论是设卡收税、购买土地、为水力机械修建堤坝,都必须得到当地官员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很难想象,刘成在鄜州与宜川的成功能够脱离吕伯奇与曲端两人的合作,但吕伯奇与曲端两人一个懦弱,另外一个贪婪,性格上都有可以利用的弱点,加之机缘巧合,刘成才能促成其事,但现在同州与朝邑的地方官员就没那么好对付了,想到这里,刘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大人,外间有人求见!“门外传来了杜固的通传声。
“不见!”被打搅了思绪的刘成随口应道。但稍微过了一会儿,杜固重新出现在门口:“大人,是赵文德赵大人!“
“赵大人?“刘成闻言一愣,赶忙问道:”他在哪里?快请他进来!“
“就在后门。“杜固低声道:”就穿了一件灰色直缀,牵了头驴子,身边连个仆人都没有,看上去好像老了十岁还不止,要不是他叫我的名字,我都认不出来了。“
刘成停住了脚步,他犹豫了一会道:“这里人多眼杂,你去给赵大人在外面安排个住的地方,要清静点,干净点的,等天黑了我再去见他,明白了吗?“
杜固会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您放心,南门边上有个陈寡妇,二十四五就守着个孩儿,全靠瓦片钱过活。那寡妇最是爱洁,我去那边号间屋子,将赵大人安置那儿便是了。”
“吃瓦片钱的?”刘成皱起了眉头:“那会不会客来客往的,闲人太多。”
“不会!”杜固笑道:“那边住的都是往来的客商。眼下兵荒马乱的,屋子都空着呢,哪来的人。”
“那好!”刘成点了点头,重新回到地图前,忙着工厂与码头的规划... -->>
在这六个选择中,第一与第二两条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无论是北方草原还是青海新疆都比关中更加贫乏,而且语言 不通也是很大的困难;第四、第五、第六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为无论是汉中还是四川都远比陕西富庶,而且当地明军的力量要远比陕西弱小。但在刘成看来,最大的可能性是第三种,即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因为第四、五、六都至少要通过数百里的险要山路,很容易遭到敌军的伏击而全军覆没。而分隔山西与陕西之间的只有一条黄河,即使没有舟船,也不难用羊皮筏、木排等简易渡河器械渡过河去,在冬季封冻之时就更简单了。
刘成选择占据朝邑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对于他来说,相比起原先的鄜州来说,这里是一个更加出色的基地。作为一个穿越者,刘成来到这个时代以来所做的所有事情可以归结为一个——弄到钱给手下的军队发饷。很多现代人认为在明末只要弄到足够的粮食就够了,因为在汉唐乃至明朝的中前期都是用粮食和布匹给士兵发饷的,当然明末也不是没有人这么想,比如当崇祯元年冬天锦州军队哗变要求发饷的时候,当时身为礼部右侍郎的周延儒就说山海关那边不缺粮食,只是缺银子,为何不用粮食发饷?分明是武官煽动士兵闹事要挟上司罢了,有很多现代人认为周延儒说的有理,武将们为了更方便克扣军饷而喜欢白银而非粮食。但那些人却忘记了一个问题,人除了吃饭以外还要穿衣、吃茶等等其他方面的消费,这些是没法用粮食的,汉唐之所以可以用粮食给士兵发饷,那是因为粮食在当时就是国家承认的货币,国家接受老百姓用粮食缴纳赋税,即使暂时用不着粮食的人也愿意接受用粮食作为支付手段;但明末就不同了,国家是接受白银而非粮食作为赋税,因此除了极少数情况下(比如说围城之中)。白银比粮食在市场上要更受欢迎,也更容易换到所需要的货物。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日本德川幕府刚刚建立的时候,采用的是石髙制。即用大米作为货币单位,武士们也是用白米来发放薪水的;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银币逐渐代替白米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无形之中武士们的经济地位也越来越低下了,因为他们必须以低价出售粮食换取货币来购买说需要的商品。很快社会中的财富就集聚到了商人手中。明朝的士兵虽然不懂得经济学,但他们也知道用白银而非粮食来支付薪饷对自己更有利。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稳定的财源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收人头税和财产税,刘成在鄜州与宜川所干的事情就是。但这两种办法都是临时性的,而且极为拉仇恨,尤其是后者,与抢劫也就是一线之隔,而且按照明朝的政治制度,武官是没有权力插手民政的,更不要说直接征收人头税或者财产税了。刘成敢于这么做不过是因为当时陕西特殊的形势罢了,而且在政治上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如果说刘成现在手头上只有一营之兵还好说,随着军队的扩大,就必须寻找一个新的饷源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收流通税,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拦路设卡收费,这个法子比前者要好一些,毕竟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这税收不到他们头上,而且税收成本也低,用不着灭掉几家豪强杀鸡给猴看,只需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派一小队的士卒几个书吏即可。往来的商人也有足够的现金支付税款,实在不行也能用货物抵税,不会收来一堆鸡零狗碎的玩意还不好变现。无疑,控制着蒲津渡口的朝邑比鄜州能收到更多的税金。
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刘成的基业主要包括两块:与塞外蒙古的长途贸易和以水力为动力源的纺织、锻造、军工。对于前者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沿途的关卡赋税和人员、牲畜与时间成本,而对于后者来说,稳定充沛的水源则是盈利的保障。而相比起鄜州,朝邑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与蒙古的商队可在河套地区改走水路,沿黄河而下。运抵朝邑,即无需担心沿途关卡,又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在水力资源方面,地处黄河岸边的朝邑也远远胜过鄜州;最后,无论是纺织还是军工,都需要输入大笔原料,输出大量产品,地处秦晋交通咽喉,又可以通过黄河将产品输出到中原地区的朝邑,其地理位置更绝非鄜州可以比拟的。
但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刘成面前,无论是设卡收税、购买土地、为水力机械修建堤坝,都必须得到当地官员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很难想象,刘成在鄜州与宜川的成功能够脱离吕伯奇与曲端两人的合作,但吕伯奇与曲端两人一个懦弱,另外一个贪婪,性格上都有可以利用的弱点,加之机缘巧合,刘成才能促成其事,但现在同州与朝邑的地方官员就没那么好对付了,想到这里,刘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大人,外间有人求见!“门外传来了杜固的通传声。
“不见!”被打搅了思绪的刘成随口应道。但稍微过了一会儿,杜固重新出现在门口:“大人,是赵文德赵大人!“
“赵大人?“刘成闻言一愣,赶忙问道:”他在哪里?快请他进来!“
“就在后门。“杜固低声道:”就穿了一件灰色直缀,牵了头驴子,身边连个仆人都没有,看上去好像老了十岁还不止,要不是他叫我的名字,我都认不出来了。“
刘成停住了脚步,他犹豫了一会道:“这里人多眼杂,你去给赵大人在外面安排个住的地方,要清静点,干净点的,等天黑了我再去见他,明白了吗?“
杜固会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您放心,南门边上有个陈寡妇,二十四五就守着个孩儿,全靠瓦片钱过活。那寡妇最是爱洁,我去那边号间屋子,将赵大人安置那儿便是了。”
“吃瓦片钱的?”刘成皱起了眉头:“那会不会客来客往的,闲人太多。”
“不会!”杜固笑道:“那边住的都是往来的客商。眼下兵荒马乱的,屋子都空着呢,哪来的人。”
“那好!”刘成点了点头,重新回到地图前,忙着工厂与码头的规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