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司礼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镇守南京正将、地然星混世魔王、操江右佥都御史熊明遇,位列《东林点将录》第101位。
没有良臣,十多年后,吏部尚书王绍徽帮魏忠贤给东林党来了个大总结,王尚书仿梁山群盗给历年东林党人定了个座次,熊明遇便是其中的南京正将。
说到《东林点将录》这本书,那真是赫赫有名,在史书上的名声绝不亚于《三朝要典》。
前世时,良臣看过这本书,对其中一百零八好汉们也算了解一半。可惜,熊明遇是他没有了解的那一半。原因是这位熊正将在天启年间只能算是个东林喽罗,扛不了大梁,也摇不了大旗,没有杨涟、左光斗等人出名。
此君威风是在崇祯年间,做过南京的尚书,也做过北京的尚书,还为督师平过登莱李九成和孔友德的叛乱。不过,他老人家这次平叛结果实在是叫人不敢恭维,不仅叫叛军把个登莱祸害成白地,还叫叛军抢了大量军械悠悠然的出海投了满州,从而令得清军的火器部队得以正规化,并且能够自力更生。
不是敌军太能打,实是我军领导太无能。
登莱平叛,随便换成哪位,都不会做的比熊明遇更差。
登莱之战,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果,可能都不那么显眼。但是历史证明,登莱之战,才是所谓“明亡清兴”的关键原因。
此战,没有对当时的明清战局产生什么深远影响,但却对人心产生了影响。
“三顺王”的出现,第一次让明朝的文武们知道,“大清”是重视他们的。
而最终消灭明朝的,不是满州的八旗勇士们,而是以“三顺王”为首的明朝降将们。
这些人,是从熊明遇手中跑掉的。
因为无能,熊明遇后来叫崇祯给解任回家,甲申国变后,这位正将大人很幸运的去世了。
…………
无数事实证明,不能忽视小人物,不能只将目光盯在那些名声显赫的大人物身上,这样会容易吃亏的。
良臣就这么吃了亏,他不了解熊明遇的底细,因而被架上了火盆。
如果他知道熊明遇是东林党人,那打死他也不会跟对方去建州的。
这倒不是说东林党一无是处,没有一个能人,全党上下都是废物。而是,东林党上下连同外围组织,全是废物。
用后世的话说,都是猪队友。
良臣觉得自己已经够猪的了,所以要知道自己的队友比自己还要猪,那他还不如自己打野去呢。
熊明遇的底牌很硬,其本身官职兵科给事中就是科道清流中的显贵,位卑权大,不但可以封还内阁的公文,甚至还能直接驳还皇帝的圣旨。但这些相比他身后的兵部尚书李化龙,又不值一提了。
李化龙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从杨镐的表现就能看出。
原先,拍着胸脯力保魏良臣没事,也不可能让他去建州的杨镐,在熊明遇搬出李化龙来后,他屁都没放出一句,转头就劝良臣不妨去建州看看。
当时,魏良臣内心深深的哀嚎:做人,还是要靠自己。
杨镐屁股歪了,指望不了他。
李成梁不但屁股是歪的,心都是黑的。
熊明遇对良臣的态度倒还算可以,并没有因为魏良臣只是个杂流出身,而对他太过鄙夷,大呼小作什么,反而还算谦虚有礼,这让不知其底细的魏良臣颇有好感。
只是,有好感归有好感,事关性命的事,总得慎重。
慎重考虑的结果,当然是不去了。良臣暗下决心,等夜半三分就从驿站狂奔而出,然后头也不回奔京师。
至于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已经无心思去考虑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命要没了,想再多又有狗屁用。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魏良臣想到的事情... -->>
镇守南京正将、地然星混世魔王、操江右佥都御史熊明遇,位列《东林点将录》第101位。
没有良臣,十多年后,吏部尚书王绍徽帮魏忠贤给东林党来了个大总结,王尚书仿梁山群盗给历年东林党人定了个座次,熊明遇便是其中的南京正将。
说到《东林点将录》这本书,那真是赫赫有名,在史书上的名声绝不亚于《三朝要典》。
前世时,良臣看过这本书,对其中一百零八好汉们也算了解一半。可惜,熊明遇是他没有了解的那一半。原因是这位熊正将在天启年间只能算是个东林喽罗,扛不了大梁,也摇不了大旗,没有杨涟、左光斗等人出名。
此君威风是在崇祯年间,做过南京的尚书,也做过北京的尚书,还为督师平过登莱李九成和孔友德的叛乱。不过,他老人家这次平叛结果实在是叫人不敢恭维,不仅叫叛军把个登莱祸害成白地,还叫叛军抢了大量军械悠悠然的出海投了满州,从而令得清军的火器部队得以正规化,并且能够自力更生。
不是敌军太能打,实是我军领导太无能。
登莱平叛,随便换成哪位,都不会做的比熊明遇更差。
登莱之战,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果,可能都不那么显眼。但是历史证明,登莱之战,才是所谓“明亡清兴”的关键原因。
此战,没有对当时的明清战局产生什么深远影响,但却对人心产生了影响。
“三顺王”的出现,第一次让明朝的文武们知道,“大清”是重视他们的。
而最终消灭明朝的,不是满州的八旗勇士们,而是以“三顺王”为首的明朝降将们。
这些人,是从熊明遇手中跑掉的。
因为无能,熊明遇后来叫崇祯给解任回家,甲申国变后,这位正将大人很幸运的去世了。
…………
无数事实证明,不能忽视小人物,不能只将目光盯在那些名声显赫的大人物身上,这样会容易吃亏的。
良臣就这么吃了亏,他不了解熊明遇的底细,因而被架上了火盆。
如果他知道熊明遇是东林党人,那打死他也不会跟对方去建州的。
这倒不是说东林党一无是处,没有一个能人,全党上下都是废物。而是,东林党上下连同外围组织,全是废物。
用后世的话说,都是猪队友。
良臣觉得自己已经够猪的了,所以要知道自己的队友比自己还要猪,那他还不如自己打野去呢。
熊明遇的底牌很硬,其本身官职兵科给事中就是科道清流中的显贵,位卑权大,不但可以封还内阁的公文,甚至还能直接驳还皇帝的圣旨。但这些相比他身后的兵部尚书李化龙,又不值一提了。
李化龙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从杨镐的表现就能看出。
原先,拍着胸脯力保魏良臣没事,也不可能让他去建州的杨镐,在熊明遇搬出李化龙来后,他屁都没放出一句,转头就劝良臣不妨去建州看看。
当时,魏良臣内心深深的哀嚎:做人,还是要靠自己。
杨镐屁股歪了,指望不了他。
李成梁不但屁股是歪的,心都是黑的。
熊明遇对良臣的态度倒还算可以,并没有因为魏良臣只是个杂流出身,而对他太过鄙夷,大呼小作什么,反而还算谦虚有礼,这让不知其底细的魏良臣颇有好感。
只是,有好感归有好感,事关性命的事,总得慎重。
慎重考虑的结果,当然是不去了。良臣暗下决心,等夜半三分就从驿站狂奔而出,然后头也不回奔京师。
至于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已经无心思去考虑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命要没了,想再多又有狗屁用。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魏良臣想到的事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