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大国重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钟处长的意见我不太赞成。”规划处的工作人员张翰匀说道,“去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书中提出,代表农业社会的第一次浪潮过去,代表工业社会的第二次浪潮也即将过去,未来人类将进入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知识社会,或者叫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将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工作,那时候家家户户拥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问题。”
“可是,家家户户要计算机干什么?老张,你家里需要计算机吗?”钟启帆说道。
“我……我当然不需要。”张翰匀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钟启帆又转向众人,说道:“那么,谁需要计算机呢?”
工作人员黄明答道:“钟处长,你这个问法本身就不对。老张说的《第三次浪潮》那本书,我在杂志上看过一些梗概,人家说的是未来的情况,而我们做的规划也是面向2020年的。我们现在家里不需要计算机,不意味着未来也不需要,对不对?”
“我说的就是未来啊。”钟启帆抬杠道,“我过去就是搞计算机的,对于计算机的用途,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计算机是用来做科学计算的,放到科学院肯定是用的,但放到各家各户,干什么?大家都想想,给你家里放一台计算机,你用得上吗?”
“用处还是挺大的吧?”冯啸辰笑呵呵地说话了。作为一名穿越者,看80年代初的人谈论信息社会,真是一件郁闷的事情,明明是后世的常识问题,在今天居然会被当成是异端邪说。
张翰匀说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1980年在美国出版,当即就引起了轰动。不过,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信息社会的阐释,其中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不多,而是专注于讨论在信息时代可能出现的社会变化,比如多样化、个性化、小型化的倾向等等。在书中讲到的分散式办公,其实就是后世实际出现的SOHO一族。自我服务、自己动手的概念,则与DIY、3D打印技术等有着一些关联。书里说到传统媒体的衰落、小型化媒体的出现以及信息碎片化等问题,与自媒体时代的很多特征颇为吻合。
限于当年的技术水平,作者阿尔夫-托夫勒并没有预见到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强大影响,对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之类的概念都未能提及,这也证明老托不是一个穿越者,只是一个预言家而已。
《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是在1984年出版了中文版之后,一段时间里几乎不谈第三次浪潮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正如后世你不说说工业4.0或者3D打印之类的,都不敢说自己懂工业。重装办的这些工作人员都属于思想比较前沿的,所以现在就已经在谈论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了,但他们无论如何前卫,也想象不出未来的信息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我举个例子说吧。”冯啸辰决定给大家做做科普,他不打算去抢托夫勒的饭碗,但对重装办的同事们说点后世的概念,还是可以的,至少让大家有一些前瞻的眼光,不至于犯一些过于保守的错误。
“咱们现在每天都要来单位上班,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写成文件。如果计算机技术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然后各自呆在自己家里,在计算上进行讨论,再把写好的文件通过计算机传递到其他同事那里去。这样一来,不就是家家户户都需要计算机了吗?”冯啸辰说道。
“这种计算机网络在国外已经有了,美国军方在1968年建立了ARPANET,目前已经推广到了非军用部门,覆盖了美国全境,甚至英国和挪威的用户都能够通过ARPANET连接到美国的计算机上。”
工作人员陈默插话道,这是一位德语专业出身的姑娘,人如其名,性格比较沉默,但眼界很开阔,对国外的情况颇为了解。
冯啸辰点点头,道:“我说的正是阿帕网这种模式,未来这种模式将会应用到全球,其中当然也会包括中国。届时我们就都有可能在自己家里办公了。”
钟启帆道:“这个东西我也听说过,但那是人家美国,不是中国。小陈刚才说的美国在1968年搞这个阿帕网,到现在也只是一些重要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军方在使用,还是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嘛。要普及到千家万户,我估计美国也得再花几十年时间,至于咱们中国,恐怕就得到下世纪末了。”
&... -->>
“钟处长的意见我不太赞成。”规划处的工作人员张翰匀说道,“去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书中提出,代表农业社会的第一次浪潮过去,代表工业社会的第二次浪潮也即将过去,未来人类将进入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知识社会,或者叫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将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工作,那时候家家户户拥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问题。”
“可是,家家户户要计算机干什么?老张,你家里需要计算机吗?”钟启帆说道。
“我……我当然不需要。”张翰匀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钟启帆又转向众人,说道:“那么,谁需要计算机呢?”
工作人员黄明答道:“钟处长,你这个问法本身就不对。老张说的《第三次浪潮》那本书,我在杂志上看过一些梗概,人家说的是未来的情况,而我们做的规划也是面向2020年的。我们现在家里不需要计算机,不意味着未来也不需要,对不对?”
“我说的就是未来啊。”钟启帆抬杠道,“我过去就是搞计算机的,对于计算机的用途,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计算机是用来做科学计算的,放到科学院肯定是用的,但放到各家各户,干什么?大家都想想,给你家里放一台计算机,你用得上吗?”
“用处还是挺大的吧?”冯啸辰笑呵呵地说话了。作为一名穿越者,看80年代初的人谈论信息社会,真是一件郁闷的事情,明明是后世的常识问题,在今天居然会被当成是异端邪说。
张翰匀说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1980年在美国出版,当即就引起了轰动。不过,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信息社会的阐释,其中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不多,而是专注于讨论在信息时代可能出现的社会变化,比如多样化、个性化、小型化的倾向等等。在书中讲到的分散式办公,其实就是后世实际出现的SOHO一族。自我服务、自己动手的概念,则与DIY、3D打印技术等有着一些关联。书里说到传统媒体的衰落、小型化媒体的出现以及信息碎片化等问题,与自媒体时代的很多特征颇为吻合。
限于当年的技术水平,作者阿尔夫-托夫勒并没有预见到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强大影响,对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之类的概念都未能提及,这也证明老托不是一个穿越者,只是一个预言家而已。
《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是在1984年出版了中文版之后,一段时间里几乎不谈第三次浪潮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正如后世你不说说工业4.0或者3D打印之类的,都不敢说自己懂工业。重装办的这些工作人员都属于思想比较前沿的,所以现在就已经在谈论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了,但他们无论如何前卫,也想象不出未来的信息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我举个例子说吧。”冯啸辰决定给大家做做科普,他不打算去抢托夫勒的饭碗,但对重装办的同事们说点后世的概念,还是可以的,至少让大家有一些前瞻的眼光,不至于犯一些过于保守的错误。
“咱们现在每天都要来单位上班,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写成文件。如果计算机技术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然后各自呆在自己家里,在计算上进行讨论,再把写好的文件通过计算机传递到其他同事那里去。这样一来,不就是家家户户都需要计算机了吗?”冯啸辰说道。
“这种计算机网络在国外已经有了,美国军方在1968年建立了ARPANET,目前已经推广到了非军用部门,覆盖了美国全境,甚至英国和挪威的用户都能够通过ARPANET连接到美国的计算机上。”
工作人员陈默插话道,这是一位德语专业出身的姑娘,人如其名,性格比较沉默,但眼界很开阔,对国外的情况颇为了解。
冯啸辰点点头,道:“我说的正是阿帕网这种模式,未来这种模式将会应用到全球,其中当然也会包括中国。届时我们就都有可能在自己家里办公了。”
钟启帆道:“这个东西我也听说过,但那是人家美国,不是中国。小陈刚才说的美国在1968年搞这个阿帕网,到现在也只是一些重要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军方在使用,还是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嘛。要普及到千家万户,我估计美国也得再花几十年时间,至于咱们中国,恐怕就得到下世纪末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