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明末称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怎讲?”
“陛下,那个梦是神仙在告警,说大明江山将失去大半。因为这个有’字是‘大’字和‘明’字的各一半,神仙要告诉皇帝的是大明江山将有缺陷,而贼寇将有可乘之机的意思。”
崇祯倒吸了一口冷气,心里被吓一跳。之前那个梦一直困扰着他,虽然大臣都说有是好的意思,是平贼之兆,可他总觉得解释太牵强,而局势又太烂。如今最亲信的王承恩这个解释,让他一下子相信了,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也很符合当前局势。
难道大明真的要失去半壁江山?
他想起即位以来,建虏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越来越强大的形势,想到如今中原各处的流贼越剿反而越多的情况,脸色越发的苍白了几分。
崇祯询问满殿重臣,有何对策化解?
众臣议论纷纷,最后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参机务,仍掌兵部事的朝中重臣,权倾一时的皇帝亲信大臣杨嗣昌出列提议,这位当今朝中最为权重的宰相式人物向皇帝提出,当今天下情况,应当归咎于兵虽多而不精,因此提出了抽练边兵的建议。
他建议朝廷抽练各镇精兵。
“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兵十七万八千八百有奇;三总兵各练一万,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怀来,一万驻阳和,东西策应,余授镇、监、巡抚以下分练。”
“延绥、宁夏、甘肃,固原、临洮五镇,兵十五万五千七百有奇;五总兵各练一万,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固原,一万驻延安,东西策应,余授巡抚、副将以下分练。”
“辽东、蓟镇兵二十四万有奇;五总兵各练一万,总督练五万,外自锦州、内抵居庸,东西策应,余授镇、监、巡抚以下分练。”
“汰通州、昌平督治二侍郎,设保定一总督,合畿辅、山东、河北兵得十五万七千有奇;四总兵各练二万,总督练三万,北自昌平,南抵河北,闻警策应,余授巡抚以下分练。”
按照他的这一方案,全国抽练总数为七十三万多名。如果按照计划,这七十三万多名兵练出来了,练成了精兵,哪怕只练出一半精兵,那么建虏流贼,都不足惧了。
不过抽练七十多万兵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就得有钱。户部官员粗略计算了一下,要支持这一计划,至少需要千万两银子以上。最后讨价还价一番,减少了部份。
“向天下加征练饷七百三十万两。”平均抽练一兵支银十两。
有大臣反对,称万历末年,朝廷辽东用兵,已经每亩加银九厘,全国加赋五百二十万两,而崇祯三年,又每亩加征三厘,一亩共征一分二厘,统称辽饷。
然后崇祯十年,又是杨嗣昌的提议,天下按亩加粮六合,每石折银八钱,共增赋二百八十余万两,称为剿饷。
现在又以军费无着为名,要加派练饷七百三十万两,算起来,已经共增饷一千六百七十多万两,超过了常年岁入的一倍以上。这样下去,百姓只怕承受不了。
可杨嗣昌却反驳说加征三饷都是以田亩开征,有田者多征,无田者少征,富人会多出些钱,但对普通百姓影响不大,三饷一亩田不过加征一分多银,不到两银银子,一亩田算起来加征不过四升粮而已。
可除了皇帝,大家都知道杨嗣昌在骗鬼,那些加征,绝大多数最后都被从地主富绅头上转加到了普通升斗小民身上。甚至各地的胥吏还会趁这机会,大肆鱼肉乡里,各种火耗等等,最后百姓要承担极重的额外负担。
可皇帝一心支持杨嗣昌,杨嗣昌如今又极得圣眷,谁能否决的了这决定,最终还是通过了加征七百三十万练饷的决定。
通过这项决议之后,皇帝又赐杨嗣昌尚方宝剑,让他亲往中原督师剿贼。
这时,副总兵杨德政进言,献平贼之策。他认为流贼之所以难平,还是因为他们出没无常,流动不居。因此想要灭寇平贼,关键还得加强地方武装。原本地方有卫所驻军,后来又编练过地方青壮为民壮机兵,可地方的卫军早糜烂不堪战,地方机兵更早不能用。
因此他建议在天下各地实行栽练。
具体说来说是府载去通判,设练备一职,品级相当于官军的守备。
州裁去判官,县裁主簿,添设练总一职,相当于把总级别。
练备、练总隶属于知府、知州、知县,专门负责训练民兵;民兵的任务是捍卫乡土,不得调往他处。并且规定数额,每府练民兵一千、州七百、县五百。
其实这个方案就是原来各地编练的机兵,这次重新编练,此外还特意加设了练备、练总,算是加强重视了。
杨嗣昌也赞同这一计划,崇祯便点头答应,让各部具体拟出方略,然后让各地推行,编练乡兵。
“只要有勇猛能战智谋过人者,无论出身,不拘举人和文武生员,监生吏员等皆可委任为州县练总!”为了早日平定流贼,崇祯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放宽新设练总的人选条件了。
天下三百余府州,千余县,若真编练起来,那也是数十万民兵了。
“各府练备,照原通判品级,为正六品。各州练总,照原判官品级,为从七品。县练总,照原主簿品级,加升一级,为从八品。”
/>
“怎讲?”
“陛下,那个梦是神仙在告警,说大明江山将失去大半。因为这个有’字是‘大’字和‘明’字的各一半,神仙要告诉皇帝的是大明江山将有缺陷,而贼寇将有可乘之机的意思。”
崇祯倒吸了一口冷气,心里被吓一跳。之前那个梦一直困扰着他,虽然大臣都说有是好的意思,是平贼之兆,可他总觉得解释太牵强,而局势又太烂。如今最亲信的王承恩这个解释,让他一下子相信了,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也很符合当前局势。
难道大明真的要失去半壁江山?
他想起即位以来,建虏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越来越强大的形势,想到如今中原各处的流贼越剿反而越多的情况,脸色越发的苍白了几分。
崇祯询问满殿重臣,有何对策化解?
众臣议论纷纷,最后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参机务,仍掌兵部事的朝中重臣,权倾一时的皇帝亲信大臣杨嗣昌出列提议,这位当今朝中最为权重的宰相式人物向皇帝提出,当今天下情况,应当归咎于兵虽多而不精,因此提出了抽练边兵的建议。
他建议朝廷抽练各镇精兵。
“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兵十七万八千八百有奇;三总兵各练一万,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怀来,一万驻阳和,东西策应,余授镇、监、巡抚以下分练。”
“延绥、宁夏、甘肃,固原、临洮五镇,兵十五万五千七百有奇;五总兵各练一万,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固原,一万驻延安,东西策应,余授巡抚、副将以下分练。”
“辽东、蓟镇兵二十四万有奇;五总兵各练一万,总督练五万,外自锦州、内抵居庸,东西策应,余授镇、监、巡抚以下分练。”
“汰通州、昌平督治二侍郎,设保定一总督,合畿辅、山东、河北兵得十五万七千有奇;四总兵各练二万,总督练三万,北自昌平,南抵河北,闻警策应,余授巡抚以下分练。”
按照他的这一方案,全国抽练总数为七十三万多名。如果按照计划,这七十三万多名兵练出来了,练成了精兵,哪怕只练出一半精兵,那么建虏流贼,都不足惧了。
不过抽练七十多万兵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就得有钱。户部官员粗略计算了一下,要支持这一计划,至少需要千万两银子以上。最后讨价还价一番,减少了部份。
“向天下加征练饷七百三十万两。”平均抽练一兵支银十两。
有大臣反对,称万历末年,朝廷辽东用兵,已经每亩加银九厘,全国加赋五百二十万两,而崇祯三年,又每亩加征三厘,一亩共征一分二厘,统称辽饷。
然后崇祯十年,又是杨嗣昌的提议,天下按亩加粮六合,每石折银八钱,共增赋二百八十余万两,称为剿饷。
现在又以军费无着为名,要加派练饷七百三十万两,算起来,已经共增饷一千六百七十多万两,超过了常年岁入的一倍以上。这样下去,百姓只怕承受不了。
可杨嗣昌却反驳说加征三饷都是以田亩开征,有田者多征,无田者少征,富人会多出些钱,但对普通百姓影响不大,三饷一亩田不过加征一分多银,不到两银银子,一亩田算起来加征不过四升粮而已。
可除了皇帝,大家都知道杨嗣昌在骗鬼,那些加征,绝大多数最后都被从地主富绅头上转加到了普通升斗小民身上。甚至各地的胥吏还会趁这机会,大肆鱼肉乡里,各种火耗等等,最后百姓要承担极重的额外负担。
可皇帝一心支持杨嗣昌,杨嗣昌如今又极得圣眷,谁能否决的了这决定,最终还是通过了加征七百三十万练饷的决定。
通过这项决议之后,皇帝又赐杨嗣昌尚方宝剑,让他亲往中原督师剿贼。
这时,副总兵杨德政进言,献平贼之策。他认为流贼之所以难平,还是因为他们出没无常,流动不居。因此想要灭寇平贼,关键还得加强地方武装。原本地方有卫所驻军,后来又编练过地方青壮为民壮机兵,可地方的卫军早糜烂不堪战,地方机兵更早不能用。
因此他建议在天下各地实行栽练。
具体说来说是府载去通判,设练备一职,品级相当于官军的守备。
州裁去判官,县裁主簿,添设练总一职,相当于把总级别。
练备、练总隶属于知府、知州、知县,专门负责训练民兵;民兵的任务是捍卫乡土,不得调往他处。并且规定数额,每府练民兵一千、州七百、县五百。
其实这个方案就是原来各地编练的机兵,这次重新编练,此外还特意加设了练备、练总,算是加强重视了。
杨嗣昌也赞同这一计划,崇祯便点头答应,让各部具体拟出方略,然后让各地推行,编练乡兵。
“只要有勇猛能战智谋过人者,无论出身,不拘举人和文武生员,监生吏员等皆可委任为州县练总!”为了早日平定流贼,崇祯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放宽新设练总的人选条件了。
天下三百余府州,千余县,若真编练起来,那也是数十万民兵了。
“各府练备,照原通判品级,为正六品。各州练总,照原判官品级,为从七品。县练总,照原主簿品级,加升一级,为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