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陌上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27章孤台(1)
在燕山中段和北方大草原接壤的地方,层峦叠嶂高低起伏的燕山山脉逐渐向北延伸出一大片走势舒缓的低海拔坡地。养育着燕中八十万儿女的燕水河和它的两条重要支流,就发源在这里,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曲折蜿蜒的燕水在坡地中冲刷出一个绵延三百多里的大川道。从春秋之前,就有源源不断的中原人来到这里定居和耕作,在留镇北边的峭壁上,至今还能找到先人们当年留下的足迹——三个山洞中都能找到石头和兽骨做的耒、耜、铲和形状如榔头的器具。但是勤劳的人洒下了汗水,却没有在土地上收获到幸福,从有史书的记载那一天开始,这片土地就一直包裹在战火里,沉浸在鲜血中,从早期的匈奴,到后来的东胡和乌桓,再到突厥、回鹘、奚、鲜卑、契丹……他们都曾经把这里作为窥视富庶的中原农耕文明的重要通道。这一长串的名单还没有包括那些没来得及在史书留下名字便被草原上汹涌的民族融合大浪潮席卷而去的小部落和小民族。可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书写罪恶,在贪婪的驱使下,他们同样骑着马,在这片土地上举起了屠刀。然而,就象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的那样,血腥的杀戮永远不可能带来真正的臣服。在游牧民族的屠刀面前,燕山人或许会沉默,也许会隐忍,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仇恨和抗争。从春秋战国,到秦,到汉,到魏晋,到隋唐,到大赵,一代又一代的燕山人在这块土地上前仆后继地和异族展开殊死搏杀。燕山人是为了土地而去和敌人战斗。同时他们也不是为了土地而走上战场。现在,这场战斗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就象矗立在草原上一座孤零零小山上的烽火台预示的那样,眼前的风平浪静仅仅是连绵的战争长河中的一个暂时的停顿,是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一个警告……
这个烽火台有个正式的称号——燕山卫留镇甘植寨辛字烽火台。
在燕山卫的地理舆图上,人们绝对不可能看到留镇甘植寨辛字烽火台的标记;在许多燕山卫军那里,人们也绝不会听说有这样一座烽火台。就便是在留镇和甘植寨,假如你问到辛字烽火台的话,回答你的也很有可能是一双茫然与不解的眼睛。不过,假如我们换一个问法,问“孤台”的话,那么十个人中大概会有六七个知道它;而你要是问“火烧台”,那么十个人就全都会告诉你,那是整个燕山卫的最北端,是最接近北方草原的一座警戒哨所。它大概也是大赵最北边的烽火台。
但是,这个人所尽知的答案其实并不算是十分的准确。事实上,这是一个用形状不太规则的夯土墙严严实实包裹起来的堡寨,常年驻守着一哨卫军。军寨里指挥所,营房,粮库,械所,水井,几乎是应有尽有。土墙上还架着两张床弩,一枝枝搭在土墙垛口上的巨大弩箭让堡寨看起来就象一只张牙舞爪的猛兽。粗铁铸就的弩箭头上铁锈班驳,安静而森然地凝视着远方……
当商成第一眼看见这座烽火台,脑海里涌出禁不住就涌出一个画面,这里完全是漠漠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放眼望出去,方圆远近十几里,除了这座光秃秃孤零零的小山,其余的地方全是阴霾苍凉草黄一色的大草滩。掠过浩瀚大漠的寒冽北风驱赶着漫天铅灰色的乌云,在天穹上翻翻滚滚地缓慢移动。枯败的碎叶在结霜挂雪的草尖上打着圈盘旋,忽而象炸翅的雀鹰般倏然扬起,忽而又似无根的柳絮飘飘荡荡。东北西北两个方向的两座巨大草甸,就象两个巨人一样,隐在青纱白雾之中与石山冷冰冰地对峙。向南眺望,绵绵蜒蜒的燕山山脉只剩下两尺高一截灰黑色的层障。
他在烽火台的土墙上伫立了很长时间。他没有和陪他同来的人交谈,也没有和驻军的指挥说话,只是一个人沉默地站在面朝北方的敌楼上。
他是半个时辰前才来到这座烽火台的。
过去的三天里,他已经到访过甘植寨到孤山之间的其他七座烽火台,孤台是最后一座,也是他这趟行程的终点。
这趟行程原本不在他日程安排上,是他到甘植寨视察军务和备战情况之后临时做出的决定。过去两次来留镇,他都没到过甘植寨以北的区域,对沿途的道路状况和自然环境几乎没有什么直观的认识。他需要做一次实地考察。说不定什么时候它们就能派上用场。
交通的情况比他预料... -->>
第327章孤台(1)
在燕山中段和北方大草原接壤的地方,层峦叠嶂高低起伏的燕山山脉逐渐向北延伸出一大片走势舒缓的低海拔坡地。养育着燕中八十万儿女的燕水河和它的两条重要支流,就发源在这里,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曲折蜿蜒的燕水在坡地中冲刷出一个绵延三百多里的大川道。从春秋之前,就有源源不断的中原人来到这里定居和耕作,在留镇北边的峭壁上,至今还能找到先人们当年留下的足迹——三个山洞中都能找到石头和兽骨做的耒、耜、铲和形状如榔头的器具。但是勤劳的人洒下了汗水,却没有在土地上收获到幸福,从有史书的记载那一天开始,这片土地就一直包裹在战火里,沉浸在鲜血中,从早期的匈奴,到后来的东胡和乌桓,再到突厥、回鹘、奚、鲜卑、契丹……他们都曾经把这里作为窥视富庶的中原农耕文明的重要通道。这一长串的名单还没有包括那些没来得及在史书留下名字便被草原上汹涌的民族融合大浪潮席卷而去的小部落和小民族。可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书写罪恶,在贪婪的驱使下,他们同样骑着马,在这片土地上举起了屠刀。然而,就象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的那样,血腥的杀戮永远不可能带来真正的臣服。在游牧民族的屠刀面前,燕山人或许会沉默,也许会隐忍,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仇恨和抗争。从春秋战国,到秦,到汉,到魏晋,到隋唐,到大赵,一代又一代的燕山人在这块土地上前仆后继地和异族展开殊死搏杀。燕山人是为了土地而去和敌人战斗。同时他们也不是为了土地而走上战场。现在,这场战斗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就象矗立在草原上一座孤零零小山上的烽火台预示的那样,眼前的风平浪静仅仅是连绵的战争长河中的一个暂时的停顿,是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一个警告……
这个烽火台有个正式的称号——燕山卫留镇甘植寨辛字烽火台。
在燕山卫的地理舆图上,人们绝对不可能看到留镇甘植寨辛字烽火台的标记;在许多燕山卫军那里,人们也绝不会听说有这样一座烽火台。就便是在留镇和甘植寨,假如你问到辛字烽火台的话,回答你的也很有可能是一双茫然与不解的眼睛。不过,假如我们换一个问法,问“孤台”的话,那么十个人中大概会有六七个知道它;而你要是问“火烧台”,那么十个人就全都会告诉你,那是整个燕山卫的最北端,是最接近北方草原的一座警戒哨所。它大概也是大赵最北边的烽火台。
但是,这个人所尽知的答案其实并不算是十分的准确。事实上,这是一个用形状不太规则的夯土墙严严实实包裹起来的堡寨,常年驻守着一哨卫军。军寨里指挥所,营房,粮库,械所,水井,几乎是应有尽有。土墙上还架着两张床弩,一枝枝搭在土墙垛口上的巨大弩箭让堡寨看起来就象一只张牙舞爪的猛兽。粗铁铸就的弩箭头上铁锈班驳,安静而森然地凝视着远方……
当商成第一眼看见这座烽火台,脑海里涌出禁不住就涌出一个画面,这里完全是漠漠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放眼望出去,方圆远近十几里,除了这座光秃秃孤零零的小山,其余的地方全是阴霾苍凉草黄一色的大草滩。掠过浩瀚大漠的寒冽北风驱赶着漫天铅灰色的乌云,在天穹上翻翻滚滚地缓慢移动。枯败的碎叶在结霜挂雪的草尖上打着圈盘旋,忽而象炸翅的雀鹰般倏然扬起,忽而又似无根的柳絮飘飘荡荡。东北西北两个方向的两座巨大草甸,就象两个巨人一样,隐在青纱白雾之中与石山冷冰冰地对峙。向南眺望,绵绵蜒蜒的燕山山脉只剩下两尺高一截灰黑色的层障。
他在烽火台的土墙上伫立了很长时间。他没有和陪他同来的人交谈,也没有和驻军的指挥说话,只是一个人沉默地站在面朝北方的敌楼上。
他是半个时辰前才来到这座烽火台的。
过去的三天里,他已经到访过甘植寨到孤山之间的其他七座烽火台,孤台是最后一座,也是他这趟行程的终点。
这趟行程原本不在他日程安排上,是他到甘植寨视察军务和备战情况之后临时做出的决定。过去两次来留镇,他都没到过甘植寨以北的区域,对沿途的道路状况和自然环境几乎没有什么直观的认识。他需要做一次实地考察。说不定什么时候它们就能派上用场。
交通的情况比他预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