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dbiquge.co,大明从慎重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李府回来,严成锦坐在轿子里思索。
李府管家说,李东阳出门前做了一些准备。
他就知道,李东阳去曲阜祭祀,是故意而为。
以李东阳的智慧,岂会没有办法拒绝陛下的圣旨?
他是顺水推舟,故意为之!
去山东曲阜的目的,是想给李清娥说一门婚事,不错,对象正是衍圣公孔闻韶。
滴水不漏,老泰山果然是老阴比。
只是李东阳不知道的是,他预判了他的预判。
翌日清晨,朝阳的霞辉倾斜洒下,晒在身上暖洋洋,神清气爽。
青红绯袍的大臣,站在左右掖门前,官衣颜色泾渭分明,持着芴牌,等待金钟响起。
“今日陛下要商议,京城防火之事,御史上了疏奏。”
方学有条不紊,细数廷议,昨日要商议的事,通通复述一遍。
严成锦知道,在京城防火难,因为京城多为木质建筑。
没有消防车,又无近水可以取用,一烧就是成片遭殃。
所以,统治者除了战争,最重视防火。
皇城有两种办法防火,一种是遍布容水量很大的水缸,另一种,是用砖石和琉璃将木头包裹,木头不裸露在外面。
但坊间不行。
水缸会被人搬走或打破,也没法用混凝土,将屋舍包裹起来。
弘治皇帝目光直视前方,中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京城防火之事,朕夙夜不怠,劳神苦思,想不出好的对策,诸公可有办法?”
刘健稍作沉思,捋着胡须:“在京城百步一井,既可用于百姓,又能用于防范火势,陛下以为如何?”
他在家里也想了很久。
这与在宫里的大口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口井,可以覆盖方圆五十步范围,不少了。
百官颔首点头,表示赞同。
韩文想了想,还是问:“这深井由谁来打?让百姓来挖,会兴赋役,让朝廷来挖,工部需不少靡费。”
从井中取水,看似可行,其实有许多漏洞。
比如,一桶水从井底摇上来,再送去灭火,一字钟才得一桶水(一字钟约为5分钟),屋子怕是烧没了。
防火看似微不足道,若真烧起来,却能将整个京城,焚烧殆尽。
所以,明朝才有宵禁制度,夜里几点要熄火,更夫巡逻,小心火烛。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防患于未然,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严成锦低头,望着地上的金砖,陷入沉思。
弘治皇帝目光投向都察院:“严卿家,有何看法?”
严成锦道:“在京城安置避雷针,防止天火,此为其一。”
大明皇宫失火多次,其中十六次,就是由打雷引起。
“刘公所言打井不错,韩大人所言也有道理。
臣以为,可由五城兵马司驾水车,与更夫在京城中巡逻防火,此为其二。”
刘健目光微微一动。
防火是五城兵马司的职责,在京城驾着水车移动,就像几口移动的大水缸。
随时可以取水灭火,堪称妙计。
弘治皇帝想到关键之处:“可天雷乃是上苍责罚,严成锦说的避雷针,是何物?能避开雷电?”
百官也是头一回听说。
“是一根通到地下的铁针,能吸收雷电,躲避天劫。”严成锦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话。
大明防火极为严格,为何还会起火,东区还烧了,有时就是雷劈的。
所以,先得躲避天雷,否则设再多的更夫,也无用。
其次,就是足够多的水。
这与后世安置在房间里的消防系统,有些类似。
>
从李府回来,严成锦坐在轿子里思索。
李府管家说,李东阳出门前做了一些准备。
他就知道,李东阳去曲阜祭祀,是故意而为。
以李东阳的智慧,岂会没有办法拒绝陛下的圣旨?
他是顺水推舟,故意为之!
去山东曲阜的目的,是想给李清娥说一门婚事,不错,对象正是衍圣公孔闻韶。
滴水不漏,老泰山果然是老阴比。
只是李东阳不知道的是,他预判了他的预判。
翌日清晨,朝阳的霞辉倾斜洒下,晒在身上暖洋洋,神清气爽。
青红绯袍的大臣,站在左右掖门前,官衣颜色泾渭分明,持着芴牌,等待金钟响起。
“今日陛下要商议,京城防火之事,御史上了疏奏。”
方学有条不紊,细数廷议,昨日要商议的事,通通复述一遍。
严成锦知道,在京城防火难,因为京城多为木质建筑。
没有消防车,又无近水可以取用,一烧就是成片遭殃。
所以,统治者除了战争,最重视防火。
皇城有两种办法防火,一种是遍布容水量很大的水缸,另一种,是用砖石和琉璃将木头包裹,木头不裸露在外面。
但坊间不行。
水缸会被人搬走或打破,也没法用混凝土,将屋舍包裹起来。
弘治皇帝目光直视前方,中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京城防火之事,朕夙夜不怠,劳神苦思,想不出好的对策,诸公可有办法?”
刘健稍作沉思,捋着胡须:“在京城百步一井,既可用于百姓,又能用于防范火势,陛下以为如何?”
他在家里也想了很久。
这与在宫里的大口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口井,可以覆盖方圆五十步范围,不少了。
百官颔首点头,表示赞同。
韩文想了想,还是问:“这深井由谁来打?让百姓来挖,会兴赋役,让朝廷来挖,工部需不少靡费。”
从井中取水,看似可行,其实有许多漏洞。
比如,一桶水从井底摇上来,再送去灭火,一字钟才得一桶水(一字钟约为5分钟),屋子怕是烧没了。
防火看似微不足道,若真烧起来,却能将整个京城,焚烧殆尽。
所以,明朝才有宵禁制度,夜里几点要熄火,更夫巡逻,小心火烛。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防患于未然,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严成锦低头,望着地上的金砖,陷入沉思。
弘治皇帝目光投向都察院:“严卿家,有何看法?”
严成锦道:“在京城安置避雷针,防止天火,此为其一。”
大明皇宫失火多次,其中十六次,就是由打雷引起。
“刘公所言打井不错,韩大人所言也有道理。
臣以为,可由五城兵马司驾水车,与更夫在京城中巡逻防火,此为其二。”
刘健目光微微一动。
防火是五城兵马司的职责,在京城驾着水车移动,就像几口移动的大水缸。
随时可以取水灭火,堪称妙计。
弘治皇帝想到关键之处:“可天雷乃是上苍责罚,严成锦说的避雷针,是何物?能避开雷电?”
百官也是头一回听说。
“是一根通到地下的铁针,能吸收雷电,躲避天劫。”严成锦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话。
大明防火极为严格,为何还会起火,东区还烧了,有时就是雷劈的。
所以,先得躲避天雷,否则设再多的更夫,也无用。
其次,就是足够多的水。
这与后世安置在房间里的消防系统,有些类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