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横行在超级三国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会所急需。比如道家的“无为”就比较适用于统治阶层——不应绑架全国人民的意愿强迫去实现某个政党的最终理想。比如墨家的“兼爱”适用于整个社会——爱不应该有亲疏、贵贱、等级的分别等等。
类似的这类精典理念还有很多,却因为独尊儒术而被埋没。这不能不说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一种扼杀。这也是吴凡为什么容许十大学派存在的根本原因: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从来不怕争论,反而会在争论中令真理越发明晰。
当然,重甲这么说并不是要大家抛弃儒学,甚至唾弃孔子。只是把事物说开了,说明了,让大家明白事物的本质,仅此而已。对于儒学中好的理念,我们还是要继承和发扬的。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民族是无法凝聚在一起的。
回过头,再说朝堂这边。
吴凡的这番话虽然没有重甲说得多,说得也不是很细致。但是,眼下这个世界,儒术刚刚被尊崇一百多年,还没有完全深植人心,因此,吴凡的话自然是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这么一来,支持改革的人又多了一些,与反对派对比,已经接近1:1。
杨修满面羞愧地走了下去,其父杨彪见吴凡并未将儿子怎样,心中暗松了一口气。而吴凡也愚弄了杨修一把,有效地抵消了心中不悦。
镇西将军曹休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一改往日对吴凡的尊敬,脸带着十分的不悦之意道:
“吴大司马所言改革之具体事项,其它暂且不说,单就军队并不完全听从皇帝调派这一项,在下深感不解。试问,若是手执兵权者谋反位,皇帝岂不是束手待毙?”
曹休的表现完全在吴凡的意料之中,因为他是曹氏亲族之一,吴凡的改革有多项是针对削弱皇权的,对此曹氏亲族肯定极为不满。换言之,若是曹休此时和颜悦色和往常一样,那吴凡反倒要加倍提防他会不会暗中给自己下绊子了。
吴凡对曹休呵呵一笑,道:
“曹将军此言只虑其一,却未虑其二也。改革中虽然削弱皇帝对军队的直接指挥权,但是,皇帝仍然是军队的最高指挥者。此外,此项改革的同时,军队还需奉行国家与人民利益至的原则,若是违反这一原则,皇帝的命令也可不予服从。试问,连皇帝对军队的指挥都受到如此诸多限制,其它执掌兵权者如何能率军谋权作乱?”
曹休一听,顿时哑口无言。自己一时冲动走出来向吴凡问质,却并没有细想其中太多事节,听吴凡这么一说,曹休才觉自己的担忧实在是站不住脚
而吴凡这时却再问曹休道:
“曹将军,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这十五项改革有多项削弱皇权之举,若是全部得以实施后,皇帝现有的权力将大幅减少。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既定的体制和观念将越发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一名地方将军,就算手中握有多达几十万士兵,并且这几十万士兵全部对你惟命是从。你会冒着一旦兵败就会被折磨得生不如死,却又求死不能的酷刑,而去夺取一个根本没有多大权力的皇帝之位吗?”
曹休被问得一怔,随即急忙摆手道:
“此话说不得,说不得,我怎会有夺取皇位之心?”
吴凡笑道:
“我只是个假设。在场所有人也都听到了,这只是个假设而已。”
曹休这才细致地想了想吴凡的问题,很快就意识到吴凡虽然是在削弱皇权,但却是让皇帝的位子越发牢固。因为改革之后的皇帝位子更像一个空壳,摆摆样子而已,但是,谁要是想要夺这个空壳,却要背负量刑最重的罪名,在牢中被活活折磨一辈子。
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这种赔本的买卖谁会去干?
由此,曹休恍然顿悟。虽然对其它十几项改革也有不满的地方,但已经被吴凡回驳得哑口无言的他,此时只能默默地退回班列。
接下来,又有数人针对改革提出质疑,无一例外全部被吴凡驳论回去。满朝文武一个个听得颇有茅塞顿开之感,其中不乏很多人已经开始对改革后的这个国家面貌心怀憧憬。
甚至,原本处于保守反对派中的群臣,也有一半以的人开始转变立场,或是无言中立,或是直接支持吴凡的改革。
至此,支持与反对改革的群臣比例,由最开始的3:7,变为现在的7:3
两者正好颠置过来。
第一个出言反对改革的杨彪,这时再度站出来向吴凡拱手道:
“吴大司马,老夫头脑愚钝,以至不能理解改革之真髓。经过吴大司马一番驳论,老夫终于看出些苗头。然而,这十五项改革力度之大,牵动之广,堪称史无前例。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若成功,整个国家将焕然一新。老夫年事虽高,却仍怀一颗报国之心;老夫愿协助吴大司马改革,只为国家强盛。不求此举有功,但求无罪于后人。”
和杨彪报着同样想法的人,大多是一些老臣,比如一直没有说话的御史中丞王允,因为是吴凡的岳父,虽然一开始是反对改革的,但也不好开口直言。不过,在听过吴凡这一番驳论后,包括王允、杨彪在内的一班老臣也有很多人的思路转换了过来。
但是,他们这些人往往做事持重,谨慎,而且年事已高,这辈子在功名已经不求有什么升迁,只要不会被后人钉“顽固保守派”的标签,遗罪于后人就已是满足了。
这也就是杨彪所说的,“不求此举有功,但求无罪于后人”的本意。
吴凡听罢点了点头,虽然没说什么,然而,能够争取到一部分老臣的支持却是当初他所没有想到的。从这一点来说,吴凡此时的心情是十分欣慰的。
接下来,满朝文武再无人站出来向吴凡质疑改革。吴凡便让众人散去,不过仍然要留住在邺城,听候接下来几天里关于改革的具体执行事宜。
就在群臣们互相窃窃私语,一边谈论自己对改革的看法,一边散去之际;一直垂首默立的夏侯惇,这时抬起头来看向吴凡,道:
“孟玄,我有一点始终想不明白,这十五项改革对你并无半点益处,反而会让你的利益受损。但你却为什么要极力推行改革?”。
会所急需。比如道家的“无为”就比较适用于统治阶层——不应绑架全国人民的意愿强迫去实现某个政党的最终理想。比如墨家的“兼爱”适用于整个社会——爱不应该有亲疏、贵贱、等级的分别等等。
类似的这类精典理念还有很多,却因为独尊儒术而被埋没。这不能不说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一种扼杀。这也是吴凡为什么容许十大学派存在的根本原因: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从来不怕争论,反而会在争论中令真理越发明晰。
当然,重甲这么说并不是要大家抛弃儒学,甚至唾弃孔子。只是把事物说开了,说明了,让大家明白事物的本质,仅此而已。对于儒学中好的理念,我们还是要继承和发扬的。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民族是无法凝聚在一起的。
回过头,再说朝堂这边。
吴凡的这番话虽然没有重甲说得多,说得也不是很细致。但是,眼下这个世界,儒术刚刚被尊崇一百多年,还没有完全深植人心,因此,吴凡的话自然是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这么一来,支持改革的人又多了一些,与反对派对比,已经接近1:1。
杨修满面羞愧地走了下去,其父杨彪见吴凡并未将儿子怎样,心中暗松了一口气。而吴凡也愚弄了杨修一把,有效地抵消了心中不悦。
镇西将军曹休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一改往日对吴凡的尊敬,脸带着十分的不悦之意道:
“吴大司马所言改革之具体事项,其它暂且不说,单就军队并不完全听从皇帝调派这一项,在下深感不解。试问,若是手执兵权者谋反位,皇帝岂不是束手待毙?”
曹休的表现完全在吴凡的意料之中,因为他是曹氏亲族之一,吴凡的改革有多项是针对削弱皇权的,对此曹氏亲族肯定极为不满。换言之,若是曹休此时和颜悦色和往常一样,那吴凡反倒要加倍提防他会不会暗中给自己下绊子了。
吴凡对曹休呵呵一笑,道:
“曹将军此言只虑其一,却未虑其二也。改革中虽然削弱皇帝对军队的直接指挥权,但是,皇帝仍然是军队的最高指挥者。此外,此项改革的同时,军队还需奉行国家与人民利益至的原则,若是违反这一原则,皇帝的命令也可不予服从。试问,连皇帝对军队的指挥都受到如此诸多限制,其它执掌兵权者如何能率军谋权作乱?”
曹休一听,顿时哑口无言。自己一时冲动走出来向吴凡问质,却并没有细想其中太多事节,听吴凡这么一说,曹休才觉自己的担忧实在是站不住脚
而吴凡这时却再问曹休道:
“曹将军,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这十五项改革有多项削弱皇权之举,若是全部得以实施后,皇帝现有的权力将大幅减少。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既定的体制和观念将越发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一名地方将军,就算手中握有多达几十万士兵,并且这几十万士兵全部对你惟命是从。你会冒着一旦兵败就会被折磨得生不如死,却又求死不能的酷刑,而去夺取一个根本没有多大权力的皇帝之位吗?”
曹休被问得一怔,随即急忙摆手道:
“此话说不得,说不得,我怎会有夺取皇位之心?”
吴凡笑道:
“我只是个假设。在场所有人也都听到了,这只是个假设而已。”
曹休这才细致地想了想吴凡的问题,很快就意识到吴凡虽然是在削弱皇权,但却是让皇帝的位子越发牢固。因为改革之后的皇帝位子更像一个空壳,摆摆样子而已,但是,谁要是想要夺这个空壳,却要背负量刑最重的罪名,在牢中被活活折磨一辈子。
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这种赔本的买卖谁会去干?
由此,曹休恍然顿悟。虽然对其它十几项改革也有不满的地方,但已经被吴凡回驳得哑口无言的他,此时只能默默地退回班列。
接下来,又有数人针对改革提出质疑,无一例外全部被吴凡驳论回去。满朝文武一个个听得颇有茅塞顿开之感,其中不乏很多人已经开始对改革后的这个国家面貌心怀憧憬。
甚至,原本处于保守反对派中的群臣,也有一半以的人开始转变立场,或是无言中立,或是直接支持吴凡的改革。
至此,支持与反对改革的群臣比例,由最开始的3:7,变为现在的7:3
两者正好颠置过来。
第一个出言反对改革的杨彪,这时再度站出来向吴凡拱手道:
“吴大司马,老夫头脑愚钝,以至不能理解改革之真髓。经过吴大司马一番驳论,老夫终于看出些苗头。然而,这十五项改革力度之大,牵动之广,堪称史无前例。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若成功,整个国家将焕然一新。老夫年事虽高,却仍怀一颗报国之心;老夫愿协助吴大司马改革,只为国家强盛。不求此举有功,但求无罪于后人。”
和杨彪报着同样想法的人,大多是一些老臣,比如一直没有说话的御史中丞王允,因为是吴凡的岳父,虽然一开始是反对改革的,但也不好开口直言。不过,在听过吴凡这一番驳论后,包括王允、杨彪在内的一班老臣也有很多人的思路转换了过来。
但是,他们这些人往往做事持重,谨慎,而且年事已高,这辈子在功名已经不求有什么升迁,只要不会被后人钉“顽固保守派”的标签,遗罪于后人就已是满足了。
这也就是杨彪所说的,“不求此举有功,但求无罪于后人”的本意。
吴凡听罢点了点头,虽然没说什么,然而,能够争取到一部分老臣的支持却是当初他所没有想到的。从这一点来说,吴凡此时的心情是十分欣慰的。
接下来,满朝文武再无人站出来向吴凡质疑改革。吴凡便让众人散去,不过仍然要留住在邺城,听候接下来几天里关于改革的具体执行事宜。
就在群臣们互相窃窃私语,一边谈论自己对改革的看法,一边散去之际;一直垂首默立的夏侯惇,这时抬起头来看向吴凡,道:
“孟玄,我有一点始终想不明白,这十五项改革对你并无半点益处,反而会让你的利益受损。但你却为什么要极力推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