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dbiquge.co,穿到古代当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届福建名家讲学交流大会结束了, 但它的影响力远未结束,反而刚刚开始。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名士、才子们在连开三天大会, 又亲自登坛讲学后, 已对这座讲坛生出了无限眷恋。
才要分别,就已经盼上了下一场大会。
《语录》封皮上印着“第一届”, 会不会还有第二届?第二届是明年、后年, 还是像前朝朱陆二子的鹅湖会一样, 十余年后才有后续, 而当年与会的大家却已不能到场?
众人便向武平县里的书生们打听, 听到了切实的好消息:他们的讲坛就在这里, 他们县里这么多读书人也在这里, 怎么不能开讲学会?
不仅要开, 还要三年两会,逢岁科两试之年的端午,就在武平召开。唯独会试之年不开, 是因为会试时许多才子要北上京城应考, 赶不回来,要等着他们回来了一道开会,那才算得上是全福建学子的盛事。
如此便好, 如此便好。许多人就此放下心来, 但也有意尚不足,还要问问宋时参不参加的——他若不参加,这大会必定要失色许多了。
这点却不好说。
满县的人都知道,宋家是北直隶人, 虽然选到这里做官,但到了省试时,宋时必定是要回去考试的。凭他在会上的表现便可知他经义、理学都学得透,说不定到京里走了时运,便能一举过了乡会两试呢?
再者说,武平县宋令这一年多来又救灾、又清整豪强,政绩斐然,听说也是要升迁的。若宋令离开武平,宋小舍肯定要跟着父亲走,那也必然不能再主持讲学会。可惜今日大会的盛景将成绝响了!
都成绝响了,那就更值得可劲儿吹了。
光吹大会上名士大家讲的如何贴近天理,交流中有多少奇思涌现还不够,得全方位、花式地吹捧这场大会!
夸讲坛的就夸它无附丽、无修饰,圆圆一个高台正合他们读书人不求名利,但求浑然一个天理的精神;夸交椅山的就夸山势奇古,天然作怀抱阴阳之势,正合安放讲坛;夸旁边宋氏学校的就夸校舍规模宏阔、馆舍精良,大会时又邀各地名士为学生讲学,以开民智……
总之讲学场地要夸、人物要夸、语录要夸、会议餐要夸、开幕式闭幕式的节目要夸,连宋时随手改了规则的排球都要夸夸是筋强力壮的国士才能试的精奇玩法。
夸到无可夸处,连县里去年大水后新修,刚栽上一把就能攥过来的小树苗的河堤也要贷款吹一句“数年后便有芳树夹道,武陵人若至此,必误认作桃花源矣”。
与这场聚福建一省才子的盛会相比,从前那些名士讲学、文社聚会的场面就太小了。虽然有些聚会烹羊置酒、租画舫、伴名妓,比这场大会豪奢数倍,可单论讲学的内容、深度,都不如他们福建的大会!
这场讲学大会的影响很快传遍了整个福建。
参加过讲学的提起那些日子来都赞不绝口,没参加的也都为本省能办起这样的盛事自豪。
酸这场大会人的少,更多人倒是遗憾自家没去参加。
宋氏新书体印的请柬还在他们案头,他们本也能在这场大会上登台讲学,折服聚会的鸿儒、才子,扬名一省的。可那时就因为瞧不起它是小县城办的讲学会,错过了这场大会,也就错过了这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这种遗憾纠缠下,他们想象出的大会甚至比真实的大会更好,那些“梦游”“遥记”“存思”的文章也写了一摞又一摞。
这些文章自然不光在省内消化就完了,诸生有在外地做官的尊亲长辈、出嫁的姐妹姑侄、读书的兄弟朋友……都收到了福建送来的文章和新书,得知武平县建了座讲坛,还办起了全省名家才子的讲学大会。
主办人正是去年天子钦点,叫各州县学习他不向朝廷要钱粮、不拖欠秋税的武平宋县令的儿子。
这位公子在许多文章中被夸成了潘安、宋玉般的美少年,又学业精熟、能言善辩,竟还创出了一种字体极纤锐有力的全新印书之法。
别的不论真假,但他亲手印的请柬和福建讲学大会的语录早已流传到京里。更早的还有一部讲巡按福建监察御史黄炯如何审断当地大户霸凌百姓大案的《白毛仙姑传》,他在那部诸宫调曲词里就出过场,是一位在武平县洪灾中冒着大雨到处救人的仁人公子。
这宋公子真的有这么出色?还是那群福建书生没见过世面,稍微出个有些才学、又略有几分俊秀的少年人就当成能盖压天下的才子了?
别省的人犹可,苏州才子却被这些福建书生狠狠拉踩了一回,不报此仇如何罢休?
苏州吴中正是才子汇聚之地,吴中才子素来也最傲气,一群少年人带着名·妓在湖上饮宴,说着说着便提起福建今年新办的讲学大会。那大会只是个不知名的生员办的,竟敢拿他们苏州才子的文会比较,还说他们福建的讲学会胜过苏州,这可叫人如何忍得?
一名傲岸的少年才子重重将酒杯墩在桌上,冷哼一声:“我苏州才子之名,岂是随便哪个下乡小县的人就可比的?徐某欲去福建与那宋某斗诗斗文,哪位贤兄肯与我同行?”
船上作陪的名妓朱胜儿却是个闺中名士,极有见地地劝他:“徐公子自是诗词魁首,可那宋公子却是以理学出名,你去邀他,他不必答应,便是答应了,又输与你了,也不失他的名声。”
便是比理学,他又能输与那福建、不,那北直隶人么!
他怒冲冲站起来邀人,也有两三个才子附和,别人却都觉得朱胜儿的话更有道理,议论几句,便望向这场大会真正的核心——端正持重、诗文俱优的才子祝颢。
连朱胜儿也只看着祝颢,满眼依赖,与制止崔生员时的冷静自持大不相同。
祝颢稳重地说:“那宋时既未亲自说过自家比咱们苏州才子更有才识,那咱们去寻他,便有些师出无名。何况元玉诗文风流,堪称天下才子,那宋时只是教乡人吹捧几句,名声身份远不相如。若咱们平白找上去比试,不论胜负,皆是主动去拿自家身份去衬他的名声了。”
难不成就这么放着他不管了?可他自己虽没说什么,那些福建人却要把他捧上天了!
>
第一届福建名家讲学交流大会结束了, 但它的影响力远未结束,反而刚刚开始。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名士、才子们在连开三天大会, 又亲自登坛讲学后, 已对这座讲坛生出了无限眷恋。
才要分别,就已经盼上了下一场大会。
《语录》封皮上印着“第一届”, 会不会还有第二届?第二届是明年、后年, 还是像前朝朱陆二子的鹅湖会一样, 十余年后才有后续, 而当年与会的大家却已不能到场?
众人便向武平县里的书生们打听, 听到了切实的好消息:他们的讲坛就在这里, 他们县里这么多读书人也在这里, 怎么不能开讲学会?
不仅要开, 还要三年两会,逢岁科两试之年的端午,就在武平召开。唯独会试之年不开, 是因为会试时许多才子要北上京城应考, 赶不回来,要等着他们回来了一道开会,那才算得上是全福建学子的盛事。
如此便好, 如此便好。许多人就此放下心来, 但也有意尚不足,还要问问宋时参不参加的——他若不参加,这大会必定要失色许多了。
这点却不好说。
满县的人都知道,宋家是北直隶人, 虽然选到这里做官,但到了省试时,宋时必定是要回去考试的。凭他在会上的表现便可知他经义、理学都学得透,说不定到京里走了时运,便能一举过了乡会两试呢?
再者说,武平县宋令这一年多来又救灾、又清整豪强,政绩斐然,听说也是要升迁的。若宋令离开武平,宋小舍肯定要跟着父亲走,那也必然不能再主持讲学会。可惜今日大会的盛景将成绝响了!
都成绝响了,那就更值得可劲儿吹了。
光吹大会上名士大家讲的如何贴近天理,交流中有多少奇思涌现还不够,得全方位、花式地吹捧这场大会!
夸讲坛的就夸它无附丽、无修饰,圆圆一个高台正合他们读书人不求名利,但求浑然一个天理的精神;夸交椅山的就夸山势奇古,天然作怀抱阴阳之势,正合安放讲坛;夸旁边宋氏学校的就夸校舍规模宏阔、馆舍精良,大会时又邀各地名士为学生讲学,以开民智……
总之讲学场地要夸、人物要夸、语录要夸、会议餐要夸、开幕式闭幕式的节目要夸,连宋时随手改了规则的排球都要夸夸是筋强力壮的国士才能试的精奇玩法。
夸到无可夸处,连县里去年大水后新修,刚栽上一把就能攥过来的小树苗的河堤也要贷款吹一句“数年后便有芳树夹道,武陵人若至此,必误认作桃花源矣”。
与这场聚福建一省才子的盛会相比,从前那些名士讲学、文社聚会的场面就太小了。虽然有些聚会烹羊置酒、租画舫、伴名妓,比这场大会豪奢数倍,可单论讲学的内容、深度,都不如他们福建的大会!
这场讲学大会的影响很快传遍了整个福建。
参加过讲学的提起那些日子来都赞不绝口,没参加的也都为本省能办起这样的盛事自豪。
酸这场大会人的少,更多人倒是遗憾自家没去参加。
宋氏新书体印的请柬还在他们案头,他们本也能在这场大会上登台讲学,折服聚会的鸿儒、才子,扬名一省的。可那时就因为瞧不起它是小县城办的讲学会,错过了这场大会,也就错过了这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这种遗憾纠缠下,他们想象出的大会甚至比真实的大会更好,那些“梦游”“遥记”“存思”的文章也写了一摞又一摞。
这些文章自然不光在省内消化就完了,诸生有在外地做官的尊亲长辈、出嫁的姐妹姑侄、读书的兄弟朋友……都收到了福建送来的文章和新书,得知武平县建了座讲坛,还办起了全省名家才子的讲学大会。
主办人正是去年天子钦点,叫各州县学习他不向朝廷要钱粮、不拖欠秋税的武平宋县令的儿子。
这位公子在许多文章中被夸成了潘安、宋玉般的美少年,又学业精熟、能言善辩,竟还创出了一种字体极纤锐有力的全新印书之法。
别的不论真假,但他亲手印的请柬和福建讲学大会的语录早已流传到京里。更早的还有一部讲巡按福建监察御史黄炯如何审断当地大户霸凌百姓大案的《白毛仙姑传》,他在那部诸宫调曲词里就出过场,是一位在武平县洪灾中冒着大雨到处救人的仁人公子。
这宋公子真的有这么出色?还是那群福建书生没见过世面,稍微出个有些才学、又略有几分俊秀的少年人就当成能盖压天下的才子了?
别省的人犹可,苏州才子却被这些福建书生狠狠拉踩了一回,不报此仇如何罢休?
苏州吴中正是才子汇聚之地,吴中才子素来也最傲气,一群少年人带着名·妓在湖上饮宴,说着说着便提起福建今年新办的讲学大会。那大会只是个不知名的生员办的,竟敢拿他们苏州才子的文会比较,还说他们福建的讲学会胜过苏州,这可叫人如何忍得?
一名傲岸的少年才子重重将酒杯墩在桌上,冷哼一声:“我苏州才子之名,岂是随便哪个下乡小县的人就可比的?徐某欲去福建与那宋某斗诗斗文,哪位贤兄肯与我同行?”
船上作陪的名妓朱胜儿却是个闺中名士,极有见地地劝他:“徐公子自是诗词魁首,可那宋公子却是以理学出名,你去邀他,他不必答应,便是答应了,又输与你了,也不失他的名声。”
便是比理学,他又能输与那福建、不,那北直隶人么!
他怒冲冲站起来邀人,也有两三个才子附和,别人却都觉得朱胜儿的话更有道理,议论几句,便望向这场大会真正的核心——端正持重、诗文俱优的才子祝颢。
连朱胜儿也只看着祝颢,满眼依赖,与制止崔生员时的冷静自持大不相同。
祝颢稳重地说:“那宋时既未亲自说过自家比咱们苏州才子更有才识,那咱们去寻他,便有些师出无名。何况元玉诗文风流,堪称天下才子,那宋时只是教乡人吹捧几句,名声身份远不相如。若咱们平白找上去比试,不论胜负,皆是主动去拿自家身份去衬他的名声了。”
难不成就这么放着他不管了?可他自己虽没说什么,那些福建人却要把他捧上天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