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朕之伯乐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我的姐夫是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解缙道:“那我来问你,当今天下,黄册在册人丁几何?”
“洪武十四年,黄册在册的人口为九百零四万户。而自洪武十四年迄今,在册人口则增长至一千二百三十一万户。”
解缙:“……”
朱棣这时背着手起身,他有些觉得这个杨士奇不简单了,起座背着手踱了几步之后道:“只有这些吗?”
杨士奇道:“臣从洪武十四年的在册数目,与我永乐元年的数目进行了比对,发现户籍的情况,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但说无妨。”
“那就是北降南升,淮河以北的人口下降了三十七万户,而淮河以南的人口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这些显然是许多人都没有察觉到的细节,朱棣皱眉道:“这又如何呢?”
“这对朝廷而言,有着巨大的隐忧。陛下,一旦北方的在册人丁再这样下降下去,势必会引发马政崩坏,北方各处军屯的人丁和补给,都会出现巨大的问题,长此以往,百年之后……一旦大漠的异族趁势崛起,朝廷如何制之。”
“……”
殿中落针可闻,便连朱棣也屏住了呼吸。
朱棣道:“如何得解?”
“加强北平行在,拓宽南北运河。促使交流,迁徙民户至北平行在,或可暂缓。”
加强北京城……
这显然和朱棣以及姚广孝密谋的定都北京有异曲同工之意,只不过杨士奇还没有脑洞大到直接定都,而只是希望加强两京的体制而已。
当然,以杨士奇的身份,所能采取的策略也只能如此,难道他还敢把皇帝赶去北京城?
朱棣这时候,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一步步走向杨士奇。
众人皆则看着朱棣。
杨士奇有些惶恐:“陛下,这只是臣的妄言,还请陛下……”
朱棣到了他面前,却一下子扶住了他道:“此谋国之言也,姚师傅以为呢?”
姚广孝平静地站出来,镇定自若道:“此人必能兴国。”
杨士奇错愕地抬头看一眼姚广孝。
他当然清楚这位平日里不与百官接触的老和尚的分量,此人在朝中几乎从不夸赞别人,当然,也不会随意的斥责别人,也正因为如此,才成为朱棣身边的肱骨之人。
杨士奇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朱棣却是哈哈大笑道:“姚师傅这样说,那么……杨卿确实是千里马了,哈哈……”
朱棣满面红光,忍不住道:“这样说来,那郭得甘真是朕之伯乐啊。”
杨士奇此时又是激动又是诧异。
朱棣道:“杨卿和郭得甘相熟吗?”
此话一出,杨士奇顿时明白了什么,莫非是一个叫郭得甘的人推荐了他?
可是他与这个叫郭得甘的是素未平生啊,为何要举荐他?
于是杨士奇的心里无限的感激起来,要知道,他本是默默无闻,若是没有机缘,可能这辈子,一眼就可看得到头了。
对于读书人而言,这种能够无私举荐自己的人,等于是给了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这说是再生父母都不为过。
杨士奇道:“陛下,臣不知郭得甘。”
朱棣依旧大笑:“是吗?你不认识他,他却认得你,说你乃是国士,今日朕这一试,果然郭得甘所言非虚,这郭得甘……确实很有一套。”
解缙在旁,心里五味杂陈。
朱棣随即又道:“天下竟有这样的少年,真是让人嫉妒,可惜啊……生子当如郭得甘也。”
朱高煦:“……”
随即,朱棣看向杨士奇:“你近来还在翰林院负责太子侍讲吗?”
杨士奇有些难以... -->>
解缙道:“那我来问你,当今天下,黄册在册人丁几何?”
“洪武十四年,黄册在册的人口为九百零四万户。而自洪武十四年迄今,在册人口则增长至一千二百三十一万户。”
解缙:“……”
朱棣这时背着手起身,他有些觉得这个杨士奇不简单了,起座背着手踱了几步之后道:“只有这些吗?”
杨士奇道:“臣从洪武十四年的在册数目,与我永乐元年的数目进行了比对,发现户籍的情况,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但说无妨。”
“那就是北降南升,淮河以北的人口下降了三十七万户,而淮河以南的人口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这些显然是许多人都没有察觉到的细节,朱棣皱眉道:“这又如何呢?”
“这对朝廷而言,有着巨大的隐忧。陛下,一旦北方的在册人丁再这样下降下去,势必会引发马政崩坏,北方各处军屯的人丁和补给,都会出现巨大的问题,长此以往,百年之后……一旦大漠的异族趁势崛起,朝廷如何制之。”
“……”
殿中落针可闻,便连朱棣也屏住了呼吸。
朱棣道:“如何得解?”
“加强北平行在,拓宽南北运河。促使交流,迁徙民户至北平行在,或可暂缓。”
加强北京城……
这显然和朱棣以及姚广孝密谋的定都北京有异曲同工之意,只不过杨士奇还没有脑洞大到直接定都,而只是希望加强两京的体制而已。
当然,以杨士奇的身份,所能采取的策略也只能如此,难道他还敢把皇帝赶去北京城?
朱棣这时候,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一步步走向杨士奇。
众人皆则看着朱棣。
杨士奇有些惶恐:“陛下,这只是臣的妄言,还请陛下……”
朱棣到了他面前,却一下子扶住了他道:“此谋国之言也,姚师傅以为呢?”
姚广孝平静地站出来,镇定自若道:“此人必能兴国。”
杨士奇错愕地抬头看一眼姚广孝。
他当然清楚这位平日里不与百官接触的老和尚的分量,此人在朝中几乎从不夸赞别人,当然,也不会随意的斥责别人,也正因为如此,才成为朱棣身边的肱骨之人。
杨士奇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朱棣却是哈哈大笑道:“姚师傅这样说,那么……杨卿确实是千里马了,哈哈……”
朱棣满面红光,忍不住道:“这样说来,那郭得甘真是朕之伯乐啊。”
杨士奇此时又是激动又是诧异。
朱棣道:“杨卿和郭得甘相熟吗?”
此话一出,杨士奇顿时明白了什么,莫非是一个叫郭得甘的人推荐了他?
可是他与这个叫郭得甘的是素未平生啊,为何要举荐他?
于是杨士奇的心里无限的感激起来,要知道,他本是默默无闻,若是没有机缘,可能这辈子,一眼就可看得到头了。
对于读书人而言,这种能够无私举荐自己的人,等于是给了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这说是再生父母都不为过。
杨士奇道:“陛下,臣不知郭得甘。”
朱棣依旧大笑:“是吗?你不认识他,他却认得你,说你乃是国士,今日朕这一试,果然郭得甘所言非虚,这郭得甘……确实很有一套。”
解缙在旁,心里五味杂陈。
朱棣随即又道:“天下竟有这样的少年,真是让人嫉妒,可惜啊……生子当如郭得甘也。”
朱高煦:“……”
随即,朱棣看向杨士奇:“你近来还在翰林院负责太子侍讲吗?”
杨士奇有些难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