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ddbiquge.co,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摸着胡子若有所思。

    这里的关键不在于五经博士,而在于他已经彻底抛弃了门第。

    看着那道诏书,刘彻瞬间抓重内容核心。

    不问出身,只要通晓一种儒家经典并学而不倦者,经策实后就可录用为官。

    即使是牛倌羊贩、寒门贱民,都可以根据才干大小试用为吏。

    只要有才,不分贵贱!

    这个制度可以埃

    眼中精光一闪!

    好制度,拿来吧!

    ……

    东晋·明帝时期

    正在记录种种制度的司马绍突然一愣。

    中正制这就被废了?

    就这么容易?

    那些门阀会同意?

    司马绍看着天幕,发现盲点。

    “通经入仕?”

    ……

    大明·永乐时期

    “官员升迁提拔以及人才的选拔问题历来关乎朝政稳定。”

    大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朱棣端着金边玉盏吹了吹茶杯中的热气,抿了一口对朱瞻基淡淡道:

    “知道九品中正制为什么会出现吗?”

    一旁站立的朱瞻基恭敬道:

    “爷爷,孙儿知道。”

    “九品中正制得以实行的最大原因,在于汉末察举制的失灵。”

    “魏武帝拥有称霸天下的雄心,更是求贤若渴,但已经腐败的察举制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在这种条件下,魏武帝颁布“求贤令”,寻找能替他安定天下的人才。”

    “但当时士族的影响力极大,唯才是举的求贤令无疑损害了士族的利益,于是兼顾门第与才能的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朱棣放下玉盏,看了一眼朱瞻基。

    “行,文史学的不错。”

    “曹魏以及西晋前期,九品中正制的定品都以行状为主,家世为辅,更注重士人的才华。”

    “且通过中正官的设置,可以将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选官权收归朝廷,加强皇权。”

    “可以说在当时是一种很符合实际,也很不错的制度。”

    “但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在于中正,而中正的选择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把控。”

    “到了东晋,就形成一种不问才能,只看门第的定品取向。”

    朱棣看着天幕,神色莫名地悠悠道:

    “官吏的后代永远当官吏,农民的子孙永远做农民,工匠的儿子继续世代当工匠。”

    “你再有才,顶多也就是个有才的种田能手,有才的雕刻匠人,有才的织布能手。”

    “即使你苦苦奋斗十年,也没机会跟膏腴门第的孩子坐在一起喝酒品茶。”

    朱瞻基静静听着。

    朱棣抽离了自己的情绪,转而赞叹道:

    “但这种现象在梁武帝朝发生了急剧变化。”

    “随着梁武帝重才华轻门第的制度普及推广,再加上后期侯景之乱的发生,南方士族受到了重大摧残。”

    “而到隋朝再度大一统时,寒门、高族,两种势力彼消此长,逐渐融合,渐趋平等,再没有天堑之别。”

    “当然了,不少高门大姓直到唐初时仍然坚持自己的高傲,但此时的形势已是连强弩之末都算不上了。”

    “而唐朝以后,什么士族阿寒门呀、大姓,门阀,这些词汇统统成为过眼云烟。”

    “梁武帝在这方面是有贡献的,他的思维和眼光早已超越同时代的大多数人。”

    “虽然依然斗不过那些世家,但也可称是一代明主。”

    朱棣捋了捋白须:

    “就是跟唐玄宗一个毛玻”

    “活得太久。”

    ……

    【因梁武帝即位之初在天监年间,励精图治,国势蒸蒸日上,所以史称‘天监之治’。】

    一天一顿饭又不注重食物的均衡营养,却健健康康活到了耄耋之年。

    萧衍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本章完)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