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她入宫了嘛,对不对?弓上挂着一个什么呀?挂着一个香橼,香橼的“橼”当然是谐元春的“元”有没有这么一幅画啊?腊油冻佛手,也可以说就是腊油冻石料雕刻出的一个变形香橼,也就是元春本人的一种象征。当然,现在因为看不到曹雪芹在八十回以后所写的关于贾元春的具体故事了,我只能做一些猜测。但是我这种猜测也不能说绝无道理吧?有人跟我说你看又是巧合,您这一讲一讲里面充满了巧合。我开头也是这么看,我说这是巧合,那是巧合,但是第一次是巧合,第二个例子又是巧合,第三个它还是巧合,到最后,我个人的看法是去掉这个“巧”字,不是“巧合”就是“契合”就是“合”就是这些地方显然绝不是信笔乱写,毫无含义的。因此在省亲的时候所点的这出戏一捧雪,伏贾家之败,而且还伏在元春的身上,可能跟腊油冻佛手有关系,这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猜测。

    那么第二出戏是什么?第二出戏就是长生殿。这个长生殿,脂砚斋在这个戏的戏名后面的批语就更清楚了,脂砚斋就明写“伏元妃之死”长生殿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后来怎么了?三军哗变,杨贵妃就被赐死了,自己又不愿意上吊,是被人用绸子缢死的,就是“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对不对?所以贾元春后来显然是惨死,她不愿意死,可是又不得不死,她死得比秦可卿还要惨,秦可卿还可以选择自己上吊的地点,自己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贾元春最后是让别人慢慢地给缢死的,很惨。第三出戏是折子戏仙缘,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黄粱一梦的故事。脂砚斋对此的批语特别惊动红学研究者,这个大家就都没法猜了。脂砚斋说,点这出戏埋伏的是什么呢?是什么伏笔呢?是“伏甄宝玉送玉”就是在八十回以后会有一个重要情节,甄宝玉这个人物要正式出现,而且他有一个行为就是送玉,这个甄宝玉送的什么玉?为什么要送玉?送完玉以后又出现了什么情况?现在一概不得而知,我也不再去猜测,因为这个目前实在是没有线索。

    第四出戏也是折子戏,是离魂,牡丹亭里面的。脂砚斋的批语说得很清楚,就是“伏黛玉之死”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探究贾元春,黛玉的事情我们暂时按下不表。

    除了元春省亲时的点戏对贾元春的结局有所暗示之外,红楼梦里还有相关的描写,也起了暗示的作用。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下半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就通过元宵节时贾府众人制谜猜谜的故事,暗示了这些人物各自的命运。其中,贾元春所制灯谜最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上一讲里我提了一下,现在来详细地加以分析。

    在省亲后的元宵节,元春带头写灯谜,引出了荣国府里的灯谜大会。她写了一个灯谜,这个灯谜的谜底是炮竹。这个灯谜是这么写的:“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个谜语意思是很浅白的。她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炮竹“能使妖魔胆尽摧”为什么她自己有这样一种情怀呢?就是因为我上一讲所讲的,她自己“二十年来辨是谁”她发现自己家族里面居然藏匿着一个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她认为这样做是不符合皇家的规定的,是违法的,是一种妖魔的做法,是不对的;特别是因为她本人,在小说里面也设定为荣国府的人,她对宁国府可能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感,尤其对贾珍这样的人,她没有好感,所以她觉得她自己“能使妖魔胆尽摧”很有勇气。她“身如束帛气如雷”之所以能够去揭发秦可卿,她觉得是道理、正义在她这一边,在她手里面,她一身正气,所以气势如雷,义无反顾。她“一声震得人方恐”最后出现了什么事态呢?秦可卿不得不死。而她自己又怎么样呢?“回首相看已化灰”别人回过头一看,您很快化为灰了。就这么个谜语。脂砚斋在这个谜语旁边是有批语的,批语就把这个谜语的内涵解释得更清楚了。她这么说的“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什么叫侥幸?就是说她之所以获得皇帝的宠爱,不完全是因为她本身的素质,还因为她有某种贡献,一个贡献可能就是因为她揭发了家族的一个不应该做的事,还有就是“榴花开处照宫闱”她可能怀孕了。所以她很侥幸,得到皇帝充分的信任。但是“奈寿不长”她的命太短。所以高鹗说她活到了四十三岁,不但和曹雪芹前面的描写不相合,和脂砚斋的批语也不合。你老说我现在的分析是巧合、巧合,那你那么喜欢高鹗的话,高鹗他怎么就那么不巧啊?怎么就那么拙啊?怎么就老不能合呢?你续书,你就得合啊!高鹗的写法不合,是不是?

    贾元春悲惨地死去,那么她死在谁的手里呢?因为八十回后文字我们看不到了,不好做非常具体细致的猜测,但是大体而言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贾元春之死应该是在贾家彻底败落之前。那不应该是八十回以后最后几回的故事,应该是在写到整个贾家家族大败落之前发生的事,她作为一个前奏,她的死亡应该是在那样一个节点上。前几讲里我分析了,到第八十回,故事的真实的时代背景,已经写到乾隆三年了,写到那一年的深秋了,宝玉吟出了“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的句子;八十回后,应该很快就写到乾隆四年的事情。乾隆四年春天,发生了所谓“弘皙逆案”就是弘皙那一派趁乾隆离宫外出春狩,实行了对他的谋刺;但是没有成功,并且也不再是“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弘皙那派这回是彻底地“大不幸”了,乾隆快刀斩乱麻,果断地处理了此案。对外他尽量不动声色,似乎朝政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对弘皙一党则分化瓦解,有的参与者处理得相当轻,对弘皙本人也没有处死,而是把他拘禁到景山东果园里严密看管。后来乾隆又销毁了绝大部分有关档案,但这个逆案对乾隆本人的刺激,是很深重的。现实生活中的曹家,也正是因为被牵连进了弘皙逆案,而遭到毁灭性打击。曹家在雍正朝遭打击的情况,还可以查到一些档案,乾隆朝的这次彻底殒灭,却几乎找不到任何正式档案了。但是我们可以估计出来,贾元春原型的死亡,应该就是在乾隆四年的这个刺杀事件当中,乾隆皇帝没有被刺而死,并且最后平定了叛逆,但是贾元春的原型却没能幸免于难。

    八十回后,作者应该很快会以这个真实的事件为素材,写到贾元春的非正常死亡,死亡的地点很可能就是潢海铁网山。小说里在写完贾元春死亡以后,估计就会写到皇帝对贾家不但再无任何好感,而且深恶痛绝,新账旧账一起算,本来秦可卿被藏匿一事已经了结,这时候却又重新追究,宁国府的罪就比荣国府更大;当然荣国府帮甄家转移藏匿财物也是罪该万死,皇帝不可能对他们“沐皇恩延世泽”而宁国府的被连根拔掉就彻底应了前面写下的那些预言:“造衅开端实在宁”“家世消亡首罪宁”那么,具体而言,贾元春死于谁手呢?很显然,她的死和小说当中的“月”派分子有关。最恨她的,应该是小说当中的“月”派人物,尤其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这个家族的人。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最恨曹家的这个女子的,也应该是弘皙他们这些人。所以,贾元春最后应该是死在他们手里,情节应该是类似长生殿里面所写的,在逼宫的情况下,皇帝不得不以牺牲她来换取暂时的休战。她成为两派政治力量斗争当中的一个牺牲品,非常悲惨。

    在前八十回,影影绰绰出现了很多“月”派人物,比如冯紫英就是其中的一个活鲜鲜的人物。这个人物,作者对他的刻画比较多,出场后给人印象深刻,性格活跳,暗场出现也有好几次。在脂砚斋的相关批语里面还有很有意思的话,有一条批语它是这么说的,它称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为“四侠”它又说“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传真写照”既是一个审美性的评价,也是一个透露各人生活原型的话语。它所点出的这“四侠”很有趣,身份、性格完全不同。倪二排第一,倪二是什么人呢?市井泼皮无赖,放高利贷的,记不记得啊?这个人在红楼梦的书里面是很跳色的,一大堆贵族家庭的人物当中,忽然出现这么个人物。这个人物显然不会只在小说里面出现那一次,不会只有一个借给贾芸银子的行为。而且在关于倪二的那段描写里面,醉金刚倪二他最后跟贾芸怎么说啊?把银子给了贾芸以后他说,今晚就不回家了,他的意思就是说,你给我家里带个信儿,如果家里有事要找他,到马贩子王短腿儿那儿去找,书中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物的称呼出现呢?你翻一翻书,是有的。我认为这都不是闲文废笔,王短腿作为这个政治派别最底层的一个角色,在八十回后也应该是有戏的。冯紫英排第二,这个角色就不消说了,他是一个贵族公子,神武将军冯唐的儿子,和贾珍是铁哥们儿,和贾宝玉、薛蟠也好得不得了。第三个侠是柳湘莲,此人却又是另一路人物。柳湘莲是破落世家的飘零子弟,这个人多才多艺,还会串戏,文武双全,是一种存在于民间的边缘人物;他既可以和贵族府邸发生关系,也可以和乡间野民混在一起,是一个身份很暧昧的人。比较令我意外的是脂砚斋把蒋玉菡也列为四侠之一。蒋玉菡说难听点是一个戏子,说好听点是一个优伶。这个蒋玉菡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原来是在忠顺王府里面,为忠顺王唱戏的,可是后来他自己自觉地跑到北静王府,成为北静王所心爱的一个戏子,而且更后来为了不让忠顺王府找到他,他在京东二十里地的紫檀堡置了庄院隐居起来。前八十回里,他的形象显得柔媚有余,估计在八十回后,他一定会显露出其性格的另一面,会有比较惊人的侠义行为,否则,脂砚斋不会把他列在“红楼四侠”之中。

    你想,脂砚斋她读了八十回以后的全部的已经写好的文字,她就告诉你,有“红楼四侠”而且这四侠居然是四个身份如此不同、反差如此之大的人。这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这意味着在“月”派势力方面,通过小说你可以感觉到,它纠集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等,构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立体推进的力量。这四侠应该是杀死贾元春的那支力量里面最活跃的人物。

    但是,在真实生活当中“月”派最后没有成功。估计在真实的生活当中,冯紫英的原型这伙人,他们之所以在春天跑到潢海铁网山打围,就是为了勘探地形,进行演练,为他们在一旦皇帝出来打围的时候行刺做准备。第二十六回写冯紫英的那段戏,在八十回后,一定会有所呼应。

    我这样推测并不离奇,因为据清史专家考证,后来乾隆之所以扑灭“弘皙逆案”确实并不仅仅是因为弘皙私设什么内务府七司,或者仅仅从语言上表露出一点野心,而是他已经纠集了一批人,确实是在乾隆离京出行的时候,营造了一次谋刺事件。但是他们没有成功,乾隆在扑灭这个事情之后,销毁了有关档案,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因此小说里面这样一些影影绰绰的情节,实际上还原为真实生活的话,都是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书里面的冯紫英始终感觉到有人盯梢,所以他说“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就显然是指在那次预谋行动当中,几乎就要被皇帝查获,但是他们逃脱了。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没说,他的警惕性高是对的。因为你要知道,在他宴饮的时候旁边还有妓院的云儿,云儿是个妓女,妓女所交往的人非常杂,他不得不谨慎。

    你如果读得细,你还会发现,在写到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到荣国府里,问贾政、贾宝玉索要蒋玉菡的时候,贾宝玉起初耍赖,说不知琪官二字为何物,那长史官就冷笑道:“现有证据,何必还赖?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于是为了免得那长史官再说出别的事来,就只好交代出蒋玉菡的去向。初读这一段的时候,我朦胧觉得,是因为贾宝玉腰上系着那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被那长史官看见了,所以长史官指着他的腰那么说。后来一细想,再重读,白天汗巾子是系在大衣服里面的,根本不可能被长史官看见;何况书里前面交代得很清楚,那天得到那条汗巾子以后,晚上睡觉的时候,贾宝玉就将它换到袭人腰上了,袭人醒来发现后,很不乐意,就把它扔到一个空箱子里去了。这就说明,长史官来之前就掌握了这个情报。那么,那天在冯紫英家饮酒唱曲,冯紫英说什么也不肯解释“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他的谨慎是有道理的。但就是那么谨慎,贾宝玉跟蒋玉菡互换信物的事,还是被忠顺王府派的探子探到了。因此,在表面平静的吃喝玩乐的日常生活后面“月”派和“日”派的权力较量,是多么紧张激烈啊!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都是这种权力斗争造成的,她们的命运一样悲惨,一样是政治角力的牺牲品,都值得我们叹息,而曹雪芹塑造她们的形象,也正有这样的目的。

    我通过这么多讲,把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二钗讲了一下。一个讲的是秦可卿,我花了很大力气;最近几讲,我讲的是贾元春。请你注意,我所做的研究不是人物论。我是把秦可卿这个人物,当做一个朝里眺望的窗口,一道最重要的门槛,一把最灵便的钥匙,去探究红楼梦这座巍峨宫殿里面的奥秘。我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仅仅去给你分析秦可卿,或者仅仅分析一个跟她同属于扯动贾府命运两翼的贾元春,我的探索将涉及金陵十二钗当中的几乎所有人物,首先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当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都有谁呢?你是心中有数的。我会在下一讲里面,首先向你汇报我自己对哪一钗的研究成果呢?我将向你讲述我探究妙玉的命运的心得,愿我们在下一讲愉快地再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