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魔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军寨里,盛乐城的士卒在梁程的带领下正在进行着操练,郑将军则坐在哨塔上,晒着太阳打着盹儿。
明明身处战场,却被郑将军整出了田埂间慵懒老农的祥和气息。
哨塔上另外三个士卒,对能有这般近距离接触郑将军的机会显得无比激动,身子绷紧,后背笔直,正瞪大了眼睛扫视四周,他们要比平日里打起百倍之精神要监视四周的情况,要保护好他们爱戴的郑将军。
其实,
郑将军早就后悔了,后悔家里为什么要留两个魔王看家,那不是浪费是什么?
早知道,就带着四娘一起出征了。
望江对岸,无论是楚军还是野人都开始了一系列的调动,望江的冰冻,让他们不得不去做出一些准备。
显然,野人王和那位楚人的柱国屈天南,并没有因为上次的大捷而放弃对燕国铁骑的警惕,尤其是在他们失去了望江天堑同时还失去了水师支援之际。
颖都这边,大皇子自从战败后,就开始着手进行调理调度,防线的重新安置,成国辅兵的收容,成国小朝廷的整顿,另外还有各方面粮草的储存。
别的不说,至少有一件事可以确认,那就是成国百姓哪怕这一仗打完了,估摸着两年时间内都很难恢复过元气。
其实已经出现了不少流民群体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百姓已经在选择用脚投票,开始向西部迁移,且因为司徒家内附的原因,地方官也不敢阻拦。
一直处于用工荒的盛乐城最近就接收了不少流民,占了不少便宜。
当然了,这也不见得是件坏事,算是提前透支一下成国的潜力,也方便战后燕国对成国的统治。
不过,前提必然是战后。
若是这一仗打不赢或者继续这般僵持下去,那么之前的设想就全都得落空。
冬日的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郑凡微微睁开了眼,而后又缓缓地闭合了上去。
在这会儿,他除了睡觉,真没其他事儿好干了。
也就在这时,哨箭响起,同时旁边一名士卒对着郑凡跪了下来,禀报道:
“将军,有外骑靠近!”
“嗯。”
郑凡点了点头,也没当回事儿,虽说自家军营相对独立,但也并非是和颖都隔绝的状态,时不时地,双方还是会通通信使信息什么的。
当然了,双方的交流也仅限于此,当初大皇子刚率军东征时,郑凡和陈阳这种“靖南军系”的军头子都可以完全不鸟他,更何况如今大皇子已经战败过了,威望这玩意儿,早一落千丈了都。
但很快,前来的三名骑士来到营寨下方后直接高喊:
“盛乐将军郑凡接靖南侯军令!”
………
已经在颖都城西北方向驻扎了许久的盛乐军终于拔营开动了,而郑凡则在阿铭和十余名甲士的陪同下,遵照靖南侯军令前往颖都。
也是巧了,在半路上还碰见了同样带着一批护卫的陈阳。
郑凡的将军号在陈阳面前还是低了一头,但郑凡和靖南侯的关系到底不同,所以陈阳虽说不至于在郑凡面前摆架子,但也不会去特意地示好郑凡,不过,反倒是这种关系双方相处时都觉得很舒服。
二人的队伍合流,两位领头人倒是没说话,只是相视一笑,而后继续向颖都而去。
靖南侯来了,
其实,他来得很慢了,颖都城外,多少军队一直在等着他?
但他也来得很快了,这里的快,指的是没有任何的预兆。
但不管怎么样,他来了,那么战事,也就将可以继续下去了。
这么多年来,燕人还是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栽这么大的跟头,也是时候去找回场子。
在距离颖都还有十多里地的位置,郑凡和陈阳看见了前方的一支靖南军队伍,人不多,也就百来号人,但其中一人一骑,却显得那么清晰。
貔貅的个头,可比普通战马高出太多,再加上那套鎏金甲胄,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这支队伍应该是侯爷亲领的先头军,另外还有三万靖南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一日后大概就能到。
这是郑凡向传令兵问来的,以郑凡的身份询问这些事,倒是不算什么,那个传令兵也没有隐瞒,直接告诉了军队规模。
是的,靖南侯只带了三万靖南军来增援。
其实,晋地的靖南军,远远不止那么多,三国大战之前,靖南军的规模是正军五万,后营也就是预备兵五万。
三国大战中,靖南军和镇北军一样,战损了不少,但战争结束后,靖南军的补员速度也是极快的,用梁程的话来说,那就是靖南军当初正军数目少,所以靖南侯都很精益求精,单兵素质很高,有点类似于一战后到二战前的德国,把士兵当作预备役军官在培养,所以在二战前,可以迅速地开启暴兵模式。
粗略估计,靖南军在晋地,规模应该到了十五万的样子,这还不算依附在靖南军身边的晋地仆从军,严格意义上来说,郑凡的兵马是不算在靖南军正军体系之中的,因为其麾下晋军多,所以更像是“仆从军”。
原本,众人都以为靖南侯来的话,起码得调个七八万打底的靖南军过来,不仅仅是要弥补掉燕军东征大军左路军的损失,还得在兵员素质上和战斗力上,超过开战前的东征大军才行。
但靖南侯只带了三万过来,你可以理解晋地需要设防和镇压的地方太多,南门关一线得防守,历天城一带得看护,甚至因为李豹的战死,原本属于曲贺城的一部分防区,也得由靖南军来接替。
不过这些都是理由,真要带,七八万,绝对没问题,再破釜沉舟一点,十万靖南军再配上个五六万的晋军仆从军,也没问题。
所以,这大概就是名将之所以是名将的原因了吧,纵观靖南侯领兵征战以来,所打的,都是以少胜多的大捷,所以才显得含金量格外足。
前方的队伍似乎也发现自己这边了,停下来,像是在等他们。
郑凡和陈阳一并策马而出,来到队伍前后,一齐翻身下马:
“末将郑凡,参见侯爷!”
“末将陈阳,参见侯爷!”
“起了吧。”
“谢侯爷!”
“谢侯爷!”
起身后,郑凡这才来得及观察一下田无镜,发现田无镜的目光根本就没看向自己。
搁在以前,田无镜估计会和自己聊两句,但这一次,没有。
靖南侯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是一种隔绝和淡漠的气息。
那一头白发,看得郑凡有些心疼。
队伍,开始再度前进,很快,就来到了颖都城下。
已经提前收到知会的颖都城上至权贵下至百姓,都蜂拥出城来迎接这位战功赫赫的燕人南侯。
其实,
有一件很尴尬的事儿,
那就是具体的旨意,并未来到颖都。
按照朝廷的规程,应该是靖南侯先接旨做做准备也需要时间不是,然后再让给靖南侯宣旨的大太监去往颖都,再下达下一条圣旨。
这第二道圣旨里,有对大皇子的贬斥和惩戒,从东征军大帅贬到一名先锋营参将,随即还有一系列的人事变迁,同时还要宣告司徒家这边,这场战事的主事者,我们燕人已经换人了,你们司徒家要做好后勤和辅助工作云云。
但偏偏前俩太监宣旨没能成功,直接撞死了。
黄公公宣旨成功了,但靖南侯一句“知道了”后,根本就没做什么停留,压根也没什么准备,在下达了征调三支万骑跟随之后,自己先领一队亲兵营直接向东而去。
所以,给颖都这边的旨意,还在黄公公身上,而黄公公,还在累死累活哼哧哼哧地在赶着路,他们怎么可能跑得比靖南侯快?
有些旨意,是不能提前下达的,比如在靖南侯没接到圣旨之前,对大皇子的安排就不能动,因为朝廷也清楚,尽管大皇子战败了,但颖都那里也必须有一个身份地位足够的话事人来掌控住局面,不能新老大还没上来,就把旧老大给卸了,弄得前线部队连一个名义上的总指挥都没有,那不是闹笑话是什么?
不过,此时的局面,也没有因为一道圣旨而有什么波澜。
当靖南侯一... -->>
军寨里,盛乐城的士卒在梁程的带领下正在进行着操练,郑将军则坐在哨塔上,晒着太阳打着盹儿。
明明身处战场,却被郑将军整出了田埂间慵懒老农的祥和气息。
哨塔上另外三个士卒,对能有这般近距离接触郑将军的机会显得无比激动,身子绷紧,后背笔直,正瞪大了眼睛扫视四周,他们要比平日里打起百倍之精神要监视四周的情况,要保护好他们爱戴的郑将军。
其实,
郑将军早就后悔了,后悔家里为什么要留两个魔王看家,那不是浪费是什么?
早知道,就带着四娘一起出征了。
望江对岸,无论是楚军还是野人都开始了一系列的调动,望江的冰冻,让他们不得不去做出一些准备。
显然,野人王和那位楚人的柱国屈天南,并没有因为上次的大捷而放弃对燕国铁骑的警惕,尤其是在他们失去了望江天堑同时还失去了水师支援之际。
颖都这边,大皇子自从战败后,就开始着手进行调理调度,防线的重新安置,成国辅兵的收容,成国小朝廷的整顿,另外还有各方面粮草的储存。
别的不说,至少有一件事可以确认,那就是成国百姓哪怕这一仗打完了,估摸着两年时间内都很难恢复过元气。
其实已经出现了不少流民群体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百姓已经在选择用脚投票,开始向西部迁移,且因为司徒家内附的原因,地方官也不敢阻拦。
一直处于用工荒的盛乐城最近就接收了不少流民,占了不少便宜。
当然了,这也不见得是件坏事,算是提前透支一下成国的潜力,也方便战后燕国对成国的统治。
不过,前提必然是战后。
若是这一仗打不赢或者继续这般僵持下去,那么之前的设想就全都得落空。
冬日的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郑凡微微睁开了眼,而后又缓缓地闭合了上去。
在这会儿,他除了睡觉,真没其他事儿好干了。
也就在这时,哨箭响起,同时旁边一名士卒对着郑凡跪了下来,禀报道:
“将军,有外骑靠近!”
“嗯。”
郑凡点了点头,也没当回事儿,虽说自家军营相对独立,但也并非是和颖都隔绝的状态,时不时地,双方还是会通通信使信息什么的。
当然了,双方的交流也仅限于此,当初大皇子刚率军东征时,郑凡和陈阳这种“靖南军系”的军头子都可以完全不鸟他,更何况如今大皇子已经战败过了,威望这玩意儿,早一落千丈了都。
但很快,前来的三名骑士来到营寨下方后直接高喊:
“盛乐将军郑凡接靖南侯军令!”
………
已经在颖都城西北方向驻扎了许久的盛乐军终于拔营开动了,而郑凡则在阿铭和十余名甲士的陪同下,遵照靖南侯军令前往颖都。
也是巧了,在半路上还碰见了同样带着一批护卫的陈阳。
郑凡的将军号在陈阳面前还是低了一头,但郑凡和靖南侯的关系到底不同,所以陈阳虽说不至于在郑凡面前摆架子,但也不会去特意地示好郑凡,不过,反倒是这种关系双方相处时都觉得很舒服。
二人的队伍合流,两位领头人倒是没说话,只是相视一笑,而后继续向颖都而去。
靖南侯来了,
其实,他来得很慢了,颖都城外,多少军队一直在等着他?
但他也来得很快了,这里的快,指的是没有任何的预兆。
但不管怎么样,他来了,那么战事,也就将可以继续下去了。
这么多年来,燕人还是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栽这么大的跟头,也是时候去找回场子。
在距离颖都还有十多里地的位置,郑凡和陈阳看见了前方的一支靖南军队伍,人不多,也就百来号人,但其中一人一骑,却显得那么清晰。
貔貅的个头,可比普通战马高出太多,再加上那套鎏金甲胄,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这支队伍应该是侯爷亲领的先头军,另外还有三万靖南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一日后大概就能到。
这是郑凡向传令兵问来的,以郑凡的身份询问这些事,倒是不算什么,那个传令兵也没有隐瞒,直接告诉了军队规模。
是的,靖南侯只带了三万靖南军来增援。
其实,晋地的靖南军,远远不止那么多,三国大战之前,靖南军的规模是正军五万,后营也就是预备兵五万。
三国大战中,靖南军和镇北军一样,战损了不少,但战争结束后,靖南军的补员速度也是极快的,用梁程的话来说,那就是靖南军当初正军数目少,所以靖南侯都很精益求精,单兵素质很高,有点类似于一战后到二战前的德国,把士兵当作预备役军官在培养,所以在二战前,可以迅速地开启暴兵模式。
粗略估计,靖南军在晋地,规模应该到了十五万的样子,这还不算依附在靖南军身边的晋地仆从军,严格意义上来说,郑凡的兵马是不算在靖南军正军体系之中的,因为其麾下晋军多,所以更像是“仆从军”。
原本,众人都以为靖南侯来的话,起码得调个七八万打底的靖南军过来,不仅仅是要弥补掉燕军东征大军左路军的损失,还得在兵员素质上和战斗力上,超过开战前的东征大军才行。
但靖南侯只带了三万过来,你可以理解晋地需要设防和镇压的地方太多,南门关一线得防守,历天城一带得看护,甚至因为李豹的战死,原本属于曲贺城的一部分防区,也得由靖南军来接替。
不过这些都是理由,真要带,七八万,绝对没问题,再破釜沉舟一点,十万靖南军再配上个五六万的晋军仆从军,也没问题。
所以,这大概就是名将之所以是名将的原因了吧,纵观靖南侯领兵征战以来,所打的,都是以少胜多的大捷,所以才显得含金量格外足。
前方的队伍似乎也发现自己这边了,停下来,像是在等他们。
郑凡和陈阳一并策马而出,来到队伍前后,一齐翻身下马:
“末将郑凡,参见侯爷!”
“末将陈阳,参见侯爷!”
“起了吧。”
“谢侯爷!”
“谢侯爷!”
起身后,郑凡这才来得及观察一下田无镜,发现田无镜的目光根本就没看向自己。
搁在以前,田无镜估计会和自己聊两句,但这一次,没有。
靖南侯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是一种隔绝和淡漠的气息。
那一头白发,看得郑凡有些心疼。
队伍,开始再度前进,很快,就来到了颖都城下。
已经提前收到知会的颖都城上至权贵下至百姓,都蜂拥出城来迎接这位战功赫赫的燕人南侯。
其实,
有一件很尴尬的事儿,
那就是具体的旨意,并未来到颖都。
按照朝廷的规程,应该是靖南侯先接旨做做准备也需要时间不是,然后再让给靖南侯宣旨的大太监去往颖都,再下达下一条圣旨。
这第二道圣旨里,有对大皇子的贬斥和惩戒,从东征军大帅贬到一名先锋营参将,随即还有一系列的人事变迁,同时还要宣告司徒家这边,这场战事的主事者,我们燕人已经换人了,你们司徒家要做好后勤和辅助工作云云。
但偏偏前俩太监宣旨没能成功,直接撞死了。
黄公公宣旨成功了,但靖南侯一句“知道了”后,根本就没做什么停留,压根也没什么准备,在下达了征调三支万骑跟随之后,自己先领一队亲兵营直接向东而去。
所以,给颖都这边的旨意,还在黄公公身上,而黄公公,还在累死累活哼哧哼哧地在赶着路,他们怎么可能跑得比靖南侯快?
有些旨意,是不能提前下达的,比如在靖南侯没接到圣旨之前,对大皇子的安排就不能动,因为朝廷也清楚,尽管大皇子战败了,但颖都那里也必须有一个身份地位足够的话事人来掌控住局面,不能新老大还没上来,就把旧老大给卸了,弄得前线部队连一个名义上的总指挥都没有,那不是闹笑话是什么?
不过,此时的局面,也没有因为一道圣旨而有什么波澜。
当靖南侯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